把握批评尺度解读

合集下载

如何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尺度

如何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尺度

如何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尺度表扬与批判是管理者必需把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表扬着眼于员工工作中好的方面,而批判则注意员工的缺点和错误,实践中这两种方法往往相辅相成的,需要交叉使用。

在员工管理中,表扬与批判运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对员工行为的调整和工作绩效的提高。

因此,把握表扬与批判的艺术对管理者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把握表扬与批判的尺度呢?常常会听到许多管理者谈到对员工批判与表扬的问题,表现为管理者往往不能把握批判或表扬的"度'以及没有领悟其中的技巧,所以,即使对员工进行了表扬,也不能起到鼓舞其的作用;即使对员工进行了批判,有时也不会起到鞭策激励的作用。

那么,管理者在运用批判和表扬时最简单犯哪些错误呢?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1.只表扬不批判表扬是为了使员工好的行为趋向重复,批判是为了使员工不好的行为趋向抑制,因此,只表扬不批判,员工好的行为会增长,但坏的行为并没有得到抑制。

并且,好行为与坏行为的成长规律并不一样:好行为需要不断地予以鼓舞才会持续消失,但坏行为不需要任何的鼓舞也会自动生长。

所以,假如管理者只表扬不批判,最终的结果将是,员工消失的行为好坏皆有。

2.只批判不表扬与第一种错误态度相对应的,只批判不表扬会使得管理者管理的员工队伍中,虽然坏行为没有了,但好行为也没有被鼓舞出来。

3.不表扬不批判这样的管理既没有对好行为进行鼓舞,也没有对坏行为进行打压,纯粹是放纵式的管理。

这样的管理者往往是放弃责任的管理者或者是不负责任的管理者。

应当如何正确地运用批判与表扬的工具来管理自己的员工呢?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则:1.表扬为主,批判为辅人往往喜爱听到别人的赞扬。

无论是精彩员工还是后进员工,对表扬都会乐于接受,对批判多多少少会有些不开心。

员工在听到表扬时,哪怕是小小的表扬,都能使他们感到开心,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会表现出非常的乐观和努力。

因此,作为管理者,不要吝啬表扬,哪怕是小小的进步。

所以,在管理者实践中,表扬与批判的使用要有主有辅,有重有轻。

把握好批评的尺度

把握好批评的尺度
学生。
如果想用既不训 斥也 不惩 罚 的办法 达到 教育 和批 评 的 目的 , 使学生 产生 思想认 识 上 的根 本转 变 , 我们 应 该 把握 以下几个尺度 。
三、 避 免在 公 开 场 合 批 评
人都是有 自尊 心的 , 相 对来说 , 学 生的 自尊 心或 虚 荣心显得就更强 一些 。当我们 众 发现 了某生 错误 的
中的地位和价 值。 因此 , 作 为教 师 , 千万 不能 忽视 每一 验证明 , 如果 给学 生 的这 封信 表露 的是推 心 置腹 的劝 个 学生 , 更不 能冷 落他 们 , 否则 总会 有人 产生 孤独 的感 说 , 让 他 能 在 阅读 过 程 中 感 受 到 老 师 实 实 在 在 的关 心 之 觉, 甚至产生 逆反 和对 抗心 理 , 导致 我们 教育 批评 的失 情 , 那么老师 的形 象会 立 即在学 生 的心 目中高 大起来 。 败 。任何一种教育 和批评 的方 式都 必须 真正 让学 生认 学 生 本 身 在 思 想 认 识 乃 至 道 德 品 行 方 面 就 会 产 生 一 个 识到: 我们在重视 他。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个 性 的调 皮的 质 的 变 化 。
在 真 诚 的 交 谈 中批 评
对学生 的缺 点或错 误 , 一旦 发现 , 切忌 简单 粗暴 地
更不能视而不见 , 任 其发展 , 待 问题 积多 教育与批评 的关 系 : 教育 是站 在理性 的 高度 , 让学 生端 立 即加 以指责 , 草草 了事 。前 者易产 生逆 反心 理 , 时 正思想 、 提高认识 、 明确 目标、 树立理 想、 坚 定信念 、 培养 了再泛泛地 点点 , 间 长 了 , 学 生 就 会 产 生 对 抗 情 绪 ; 后 者 容 易 给 学 生 一 种 德行 ; 而 批评则是教育 的一种方式 , 它是“ 当教育 的效果 他会认 为老 师很 宽容 , 却认识 不 到 自身错 不 明显 , 教育 的作用 不 大的时候 , 我们所 必须 要采 取 的 敷衍 的印象 , 误的危害性 。为避免这两种现象 的发生 , 我们不妨 在发 手段” 。

把握批评的尺度

把握批评的尺度
望 他 回去想 想 。 以 后 的 几 天 的课 , 同学 有 一 点 沉 默 , 我 能 感 受 到 , 该 但 他
次 课 上 . 家 都 在 认 真 听讲 , 第 一 排 和第 二 排 的 两个 大 可 学 生 已经 在 开 小 差 了 , 机 交 流 。我 用 眼神 示 意 了一 下 , 伺 他们 并 不领会 , 听见“ ” 只 哐 的一 声 响 , 排 学 生 被 前 排 学 生 逗 笑 , 后 前 仰后 合 , 意 中 打 到 了课 桌 , 出 了 巨 响 。 我 不 能 当什 么事 无 发 也 没有 发生 , 口气 有 点 严 厉 ,让 第 二 排 的 学 生 站起 来解 释一 下 。 坐 在 那 不 动 , 理 直 气壮 , 是前 面 同学 讲 话 的 , 没 干 他 还 说 我 什 么 。我 说 , 先 站 起 来 , 就 是 不 动 , 你 他 并且 情绪 激 动 , 里 还 嘴 大 声 说 , 别 人 讲话 , 又 没 讲 , 什 么 让 我 站 。僵 持 在 那 里 。 是 我 凭 我 知 道 他 激 动 的 一个 主 要 原 因是 认 为 自 己是 班 上 的 “ ” 好 学 生 , 师 很 少 批 评 他 , 旦 被 批 评 就 觉 得 没 有 面 子 , 想 对 于 老 一 我 这 个 自尊 心 、 性 较 强 的 学 生 来 说 , 天 是 个 机 会 , 该 好 好 个 今 应 教 育 他 , 于 他 将 来 的成 长是 有 很 大 帮 助 的 。 是 我声 音 比他 对 于 更 大 :今 天 的事 与你 无 关 吗 ? 来 就 把 责任 推 给 别 人 , 有 作 “ 上 你 为男 子 汉 的 担 当 吗 ? 师仅 让 你 起 来 解 释 一 下 , 值得 你 这 样 老 就 发 火 吗 ?就 算 今 天 不 是 你 的 问 题 , 师 冤 枉 了 你 , 就 非 要 在 老 你 课 堂上 跟 老 师 唇 枪舌 剑 , 以课 后 与老 师 交 流 沟 通 。 来 你 走 可 将 上工作岗位 , 以这 种 方 式 待 人 处 事 , 有 人 会 欢 迎 你 , 天 本 没 今 同一 问 题 的 不 同 方法 . 而 更 好 地 把 握 新 旧课 标 的 变 化 、 住 从 抓 新 课 程 标 准 的 特 点 ,为 教 师 在 具 体 的 教 学 中 设计 教学 目标 提 供参考。 ( ) 何 培 养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强 学 习 动 力 。 3如 增 学 生学 习兴 趣 的培 养 是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最 终 目标 。 学 生 学 习兴 趣 的 提 高是 所 有 教 师 的首 要 任 务 和 最 终 目标 。因 此 在 新 课 程 标 准 的 培训 中如 何 利 用 新 课 程 标 准 实 施 教 学 来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 兴趣 应该 是 我 们 在 培 训 中应 该 解 决 的 问 题 。建 议 在 培 训 中集 思 广 益 , 据 受 训 者 对 新课 标 的 理解 , 把 握 新 课 标 的 根 在 基 础 上采 取 灵 活 多 样 的 教 学 方 式 ,调 动 学 生 的学 习 积 极 性 。 如 : 一 些 自然 学 科 , 过 学 生 自 己动 手 实 验 , 分 体 现 自然 对 通 充 学 科 的 “ ” 从 而 培 养 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 性 趣 , () 4 如何 准 确 把 握 新 课标 , 现 分层 教 学 目标 。 实 以往 的 教 学 过 程 中不 管是 义务 教 育 阶段 还 是 普 通 高 中教 育 阶段 , 由于 对 新 课 标 认 识 不 够 而存 在 随意 拔 高 教 学 要 求 的 做 法 。但 是 义 务 教 育 阶段 作 为 基础 教 育 、 众 教 育 , 教 学 的 大 在 具 体 实 施 过 程 中更 应 该 切 实 把 握教 学难 度 ,强调 知 识 的基 础 性 、 蒙 性 , 到 分 层 学 习 目标 。 启 达 ( ) 何 由应 试 教 育 转 向素 质 教育 , 5如 增强 评 价 的多 样 性 。 传 统教 学 认 为 学 生 的学 习 效 果 最 终 要 通 过各 类考 试 来 检 验 。但 是 在 新 课 程 标 准 下 , 学 生 的评 价 应 采 取 多 方 面 、 角 对 多 度 的方 式 , 得 对 学 生 有 一 个 更 具 体 的 、 准 确 的评 价 。通 过 使 更 培 训 解 决 教 师 的认 识 , 以采 取 学 校 、 庭 、 师 、 可 家 教 同学 、 组 小

如何把握批评尺度

如何把握批评尺度

如何把握批评的尺度我从事小学教育多年,一直工作在一线,可以说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十分了解。

现今学校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在4+2+1的家庭结构备受宠爱的环境中成长,受溺爱程度之深可想而知,学校的教育任务很沉重,面临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不断有教师因管教学生出事受到批评、处罚甚至刑事处罚事件见诸新闻媒体,这些个案的出现导致人们对学校教育活动的不理解,再加上传统教育观念和现在教育观念的冲突,人们对学校教育方法存在误区:教师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能挖苦和讽刺学生,甚至要求教师连批评学生都要面带微笑,回答问题出错也不能直接指出要留有余地……一度使广大教师不知所措,连正常实施教育都有些畏首畏尾,失去了正常的教育权。

记得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那种不管对错、不论好坏总是一片赞扬声的教育理念就是放任自流、溺爱护短”。

所以,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产生抵触心理视而不见,也不能过重有侮辱性质和歧视性质的硬性训斥,甚至动手而产生严重后果。

那么,应该如何把握好尺度呢?首先,批评要以尊重为前提。

作为教育者,最重要、最基本的教育原则就是对人的高度尊重。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永远是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的尊重一个人”。

我们的教育对象毕竟是不谙世事的未成年孩子,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身上的不良习惯和弱点是难免的,另外他们来自不同家庭,受不同家庭的教育方法、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校随时随地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表现出来,所以需要我们及时引导教育。

批评时要注意就事论事,不对人格和生理缺陷歧视和指责,一定要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可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对错误做出确认,恰当地实施批评。

如,对违反校规校纪、扰乱课堂秩序等等的行为决不能姑息,而在课堂上没有回答出来问题或考试没有考好、不及格就不能视为学生的错误。

第二步,教师要明确指出错误所在,说清说透。

重点指出错误的性质和危害,若是严重的错误可提出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强化法律意识,不要让学生是非界限模糊。

做好批评报道应把握的尺度

做好批评报道应把握的尺度

做好批评报道应把握的尺度作者:陈静来源:《今传媒》2012年第09期摘要:近年来批评报道成了平面媒体尤其是都市类报纸强化舆论监督、增强受众意识和可读性的重要报道方式。

要想做好批评报道,把握尺度是关键。

只有在报道中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平衡、服务大局、理性批评、有始有终,才能使报道产生更多正面的社会效果。

关键词:批评报道;尺度;平衡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9-0046-02批评报道是指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缺点或错误等行为所作的新闻报道,俗称“批评稿”。

批评报道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缓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减压阀”作用,因此,近年来批评报道成了平面媒体尤其是都市类报纸强化舆论监督、增强受众意识和可读性的重要报道方式。

这种报道通过发现事物的缺陷和不足,分析问题的根源和症结,来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或者通过对假丑恶现象的批评与揭露,教育引导群众从事积极、健康、向上的活动;或者通过报道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领导部门提供决策依据[1]。

但是批评报道本身也是把双刃剑。

批评报道做得好,能够惩恶扬善,匡正时弊,弘扬正气;运用不当,则会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严重的还会影响社会和谐。

作为媒体从业人员,我们应准确把握批评报道的“度”,使批评报道产生更多的正面的社会效果,成为一种催人警醒的力量。

一、客观公正,核准事实媒体服务于公众,客观、公正、独立、真实地传播事实真相,既是新闻的核心内涵,也是媒体的传播使命。

对于允许采访公开见报的批评性监督报道,记者在采写时一定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全面了解、核准事实,确保客观准确。

可以这样说,客观、公正地反映事情的本来面目,是我们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基础,更是批评报道的立身之本。

所谓客观性就是事实的准确性和对事实分析的合理性,就是要在对新闻的表述和分析评析中,做到事实清楚、表述准确、分析评价客观公正,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始终冷静地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去观察、分析所报道的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结果。

握好“爱心戒尺”,掌准“批评尺度”

握好“爱心戒尺”,掌准“批评尺度”

叹— — 手 持 第 十 六 条这 柄 “ 尚方 宝 剑 ” 却 不知 如何 使 用 。 批评 成 为班 主任 工 作 中 的 “ 压 线 “ 高 ,而 不批 评 却成 了工 作 过 程 中 的 “ 明哲 保 身 ”之 举 。 基 于 此 ,在 大 量调 查 的基 础 上 ,探 究 出现 这 一 情 况 的 成 因 ,基 本 可 归 纳 为 四 点 。 第 一 ,教 师 职 业 道 德 曲 线 呈 下 降趋 势 。青 少 年 研
业道 德 曲 线下 降吗 7 第 二 ,赏 识 教 育 独 霸 天 下 ,谁 敢 批 评 。 媒 体 、 教 育 理 论 一 直把 赏识 教 育 置 于 育 人 手段 的顶 峰 ,教 师们
“ 主任 定》 的 出 台 ,一 时 引 起 了热 议 ,令 人 拍 手 称 规
快 。然 而 ,班 主任 们 在 高 兴 之余 却 又 望 “ ”兴 洋
便 把 批评 教 育理 解 成 赏 识 教 育 的 对 立 面 ,形成 了错 误 的 认 识 。 我 觉 得 赏识 和 批 评 二 者 都 应 当是 激 励 学 生 成 功 的不 同 手段 ,他 们 从 根 本 上 讲 是 对 立统 一 的 。 比 如
大教 育 家 陶 行 知 “ 四块 糖 的故 事 ”就 是 将 二 者 结合 起 来 以育 人 的成 功 案 例 。 所 以 “ 剑 ”联 合 ,才 能 舞 出 双 学 生 的成 功 人 生 ,只 片 面地 强调 一 种 ,都 会 使 教 育 的 天 平 失衡 。 第 三 ,误 把 批 评 与 批 斗 混 为 一谈 。 家长 认 为 “ 棍
剥 夺 了学 生 受 教 育 的权 利 ,这 些 都 是 将 新 时 期 教 师拥
有 的批 评 权 当成 文 革 期 间 红卫 兵 拥 有 的批 斗 权 ,把 批

掌握批评的尺度

掌握批评的尺度

为孩子减轻心理负担表达同一个事实,只要变换单位来表达,也会使孩子接受的印象有一个180度的变化。

在孩子面临学习和考试的负担,以及不能顺利应付考试时,父母应该想办法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多湖辉建议,父母在对孩子讲话时应该思考一下“办事靠会说话”这一问题,要想一想除了一再劝说“你要用功呀”之外是否还有别的办法,除了“不要光看电视”之外,是否还有更好的说法。

父母应该找到比这几句没有经过认真思考的话更尊重孩子心理的表达方式。

当遇到必须要对孩子说的问题时,父母必须要考虑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采取让孩子更能接受的说法。

比如,对学习负担重的孩子可以采取“心理换位”的方法,减轻其负担。

如果确定学习指标,当考试的日期一临近,不爱学习的孩子就会突然产生压力感。

例如,让孩子用10天的时间做完300道题,或者是3天后就要考试,可是孩子还没有充分地复习,这样的情况就是如此。

而且一旦这种压力增大,孩子就很难以平静的心理状态坐下来读书。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采用心理换位的方法对孩子进行说明。

比如说:“做10道题就可以了”、“还有72小时的时间呢”。

这样做,就可以大大减轻孩子因300道题的数量之多和3天的数量之少而形成的心理负担。

表达同一个事实,只要变换单位来表达,也会使孩子接受的印象有一个180度的变化,多湖辉称之为代理换算。

这是纠正孩子厌学时所广泛采用的心理手法之一。

多湖辉的父亲是工作狂,所以父子的接触并不太多。

但是他的父亲偶尔闲下来与他谈话时,总是说:“看来你很努力,可是不要过于用功累坏了身体。

”实际上,多湖辉并不太用功学习,面对绝对信任的父亲,既感到羞愧,同时也大大激发了他“必须更加努力学习”的热情。

而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管束得太多,他们对孩子的谈话往往易于说成“你要给我……”的命令型。

命令型是父母与孩子思想交流的单方面行为,并没有考虑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主性。

孩子势必会出现逆反的心理,而采取反抗的态度。

聪明的父母在这个时候会想办法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

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尺度 表扬的教育随笔

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尺度 表扬的教育随笔

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尺度:表扬的教育随笔引言在教育过程中,表扬和批评是常见的教育手段。

恰当地表扬孩子的优点和努力,以及适度地批评孩子的不足和错误,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要想把握好表扬和批评的尺度,需要教师和家长们具备一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尺度,以及如何利用表扬的教育随笔。

表扬的意义与重要性表扬是一种正向激励的方式,能够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努力与进步被认可和肯定。

适当的表扬不仅能够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学习和成长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同时,表扬还能够加强师生或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促进良好的教育氛围的营造。

如何进行有效的表扬1. 注重具体而真实的表扬有效的表扬应该具有针对性和真实性,不仅仅是简单地说“好”或“棒”。

应该具体指出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之处。

例如,当孩子在某一科目取得良好成绩时,教师或家长可以这样表扬:“你这次数学考试考得真不错,你的计算方法很清晰,解题步骤也很正确,我对你的进步感到非常高兴。

”2. 强调努力而非结果表扬应该更加注重孩子的付出和努力,而不是过分关注结果。

因为,过分关注结果可能会让孩子产生焦虑和压力,降低他们的积极性。

教师和家长应该肯定孩子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努力和付出。

例如,即使孩子没有取得好成绩,但只要他们付出了努力,教师或家长也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提供具体的建议与指导表扬不仅仅是简单地夸奖,还应该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例如,当教师或家长表扬孩子在书写方面取得进步时,可以顺带着提醒孩子注意书写规范和字迹工整等方面。

批评的意义与重要性与表扬相对应的是批评,适度的批评不仅能够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还能够促使他们主动地反思和改进。

批评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如何进行有效的批评1. 使用合适的语气和方式批评不宜过于严厉和苛刻,要善于用温和的语气和方式进行批评。

把握尺度

把握尺度

把握尺度古今中外都认为把握尺度非常重要。

中国有句成语:“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俄罗斯有句谚语:“适度是药,过度是毒”,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美就是适度”。

艺术讲究度,科学讲究度,生活讲究度,而把握尺度是做事基本方法,把握尺度是一生的学问。

我们做化学实验时,称量试剂要严格按配比,不能多也不能少。

如果不安配比,某种试剂多加了或少加了,得到的产物可能就不是我们的目标。

这里的配比就是“度”。

我们在做物理实验室,在弹簧在一定的范围内,悬挂重物,符合弹性规律,如果用超范围的重物悬挂,就不会符合弹性规律,造成破坏。

这里的范围就是限度。

可见把握好度,是做实验搞科研的基本方法。

人类对适度追求的事例比比皆是。

比如下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这样的小雨滋润了大地,萌发了新芽,这雨应时适度,被人们称赞为“春雨贵如油”。

“淫雨霏霏,经月不开”,就会导致“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这雨就过了度,成了灾。

适度与过度就会产生好与坏两种后果,可见“度”的重要性。

体育比赛更是如此,篮球投篮,足球射门,排球扣杀等等,讲究的就是把握度。

斯诺克台球赛,将适度的重要性演绎得淋漓尽致。

选手之间比拼的就是对“度“的把握,只有找准角度、把握力度,才能打出擦边、折线撞等的精彩落袋;掌握不好度,打出的球就成了送给对手的大礼,结果就是失败。

社会越发展,对把握好度的要求就越高。

我国神舟十一号宇宙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的关键,就是依靠激光雷达对“度“的精确控制,让两个飞行器要保持着比子弹速度快8倍的高速毫厘不差地对接在一起。

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的发展进步,就表现在对度的把握能力不断提高。

生活中处处都有度,事事都有度。

理想目标要适度,标准低了,变成短期目标;高了,成了空想。

工作强度要适度,低了无法完成任务,高了人会累倒,进而无法再工作。

营养要适度,高了,营养过剩人会生病;低了,人会因为营养不良无法工作学习。

批评或表扬要适度,过高或过低都起不到预期的效果。

量变达到到一度才会发生质变;但是一旦“过度”,就会“过犹不及”,我们要在学习实践中,做事要讲究“适度”这一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把握尺度”的能力。

增强报道信心 把握批评尺度

增强报道信心 把握批评尺度

增强报道信心把握批评尺度[中国媒体从上世纪90年代初迈进市场经济大潮。

许多主流媒体、都市类媒体一方面坚持按官方要求进行正面宣传,一方面开始尝试进行揭露性宣传。

从此,调查揭露报道的栏目百花齐放,舆论监督成了各家媒体的重要工作。

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财经》和《南方周末》等报刊杂志相继开辟了相关栏目,使全国各类媒体群起跟之。

近20年的时间里,正值中国社会转型期,调查报道类新闻,特别是其中的批评揭露报道,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对于推进廉政建设、科学决策、密切党和群众关系、抑制歪风邪气等很好地发挥了舆论的导向功能。

作为地方媒体,齐齐哈尔市的两报两台一网(《齐齐哈尔日报》、《鹤城晚报》、齐齐哈尔电视台、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和齐齐哈尔新闻网),近10年来,先后开办的社会调查栏目已超过40个。

《鹤城晚报》(每日24版)一家媒体,就有“大明白”、“百姓维权”、“现场拷贝”、“新闻调查”等社会调查栏目10余个。

其中许多还成为知名品牌。

由于地方媒体新闻容量有限,批评性报道的急剧增多、泛化,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的新闻题材,也导致了一些负面效应。

第一,采访难度大。

批评性报道多是“揭短”。

在策划、运作中遇到的阻力,要比正常的新闻采访多得多,“碰壁”成了家常便饭。

由于社会各方面的“黑幕”大多是隐藏着的,这就需要先将它“挖掘”出来再加以报道。

比起一般性报道来,批评性报道多了一个“挖掘”的过程,一旦触到实质性问题,不仅会加剧报道难度,甚至还会遭遇暴力威胁。

因此,导致了新闻单位内部人员思想的不稳。

突出表现:1)不愿触及“问题”性报道,担心个人及家庭的安全。

2)多栽花、少摘刺,留得人情好办事,遇到问题绕道走。

3)担心“问题”报道触及上层领导,影响个人前程等。

第二,采访成本高。

批评性报道需要做大量的采访、调查、取证,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远比正常报道要高许多。

揭露黑幕、挖掘非法现象的同时,更需要付出比一般性报道更多的成本。

读者反应批评方法的批评尺度

读者反应批评方法的批评尺度

读者反应批评方法的批评尺度
1. 客观性:一个好的批评尺度首先需要具有客观性,不能受到主观色彩的影响,而应基于客观的标准和实际的情况进行评判。

2. 公正性:评判应该公平、公正,不受个人偏见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对待不同的作品和作者都应该一视同仁。

3. 全面性:评判要考虑到作品的所有方面,包括:内容、结构、语言、形式、风格等,不能片面或偏颇。

4. 深度:对作品的评判应该具有深度,不能泛泛而论,应该深入分析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意义。

5. 精准性:批评尺度要准确,不应虚假夸大或贬低作品的价值,评判应该切中作品的本质。

6. 象征性:读者反应批评作为一种文学评论形式,也应该具有象征性,即不仅是对作品本身的评价,还应该代表着社会文化的观点和态度。

7. 参考性:批评尺度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为读者提供参考和启示,让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作品的内涵。

批评的“尺度”与“温度”

批评的“尺度”与“温度”

55主持人:宋晓帆德育时空实 践E-mail:**************近年来,赏识教育成为主流,孩子被当作“掌中宝”“小皇帝”,在温言软语中成长,早已习惯了被赏识、被肯定。

适度、合理的惩戒教育有利于学生克服自身陋习,磨砺心志,坚定意志,健康成长。

批评作为惩戒教育的方式之一,是维护教育教学正常秩序的必要措施,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是非对错辨别能力的直接手段。

因此,教师在认同赏识教育的同时,也不能缺乏对孩子的批评教育。

而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必须把握尺度,掌握方法,让冷冰冰的批评变得更有温度。

一、批评要因爱而发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爱”,一切教育手段必须从“爱学生”出发。

我们通常认为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其实批评教育更应该是爱的教育。

我们不能把犯错误的学生当成“敌人”,而要像园丁爱护花草一样,运用批评手段为学生剪除身上的“枯枝败叶”,让其茁状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才能心平气和,不会宣泄情绪,从而容易被学生接受,真正起到教育的效果。

批评的“尺度”与“温度”唐黎明我曾教过一个学生,他聪明好学,可却有小偷小摸的习惯。

我严厉批评了他好几次,他还是屡教不改。

后来我了解到,他的家境很贫困,甚至买不起学习用品。

一次,他又偷偷拿了同学放在课桌里的钱,我没有再批评他,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当即给他拿了钱,让他还回去,对他说:“老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这次拿同学钱是为了买学习用品,但这是不对的,这个坏习惯会害你一生。

你以后有什么困难就跟老师说,老师帮你一起解决,等你长大了再把钱还给老师。

”接过钱时,我看到他眼里有泪光在闪烁。

后来,他再也没有小偷小摸,学习也更认真了。

二、批评要因事而论教师批评学生必须因事而论,不能仅凭印象和感觉,特别是对那些平时表现欠佳的学生,更要实事求是,不能先入为主地批评,甚至夸大学生的错误。

否则,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在学生心里留下阴影。

只有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依据之上的批评,才能达到矫正错误的效果。

把握好批评的尺度

把握好批评的尺度

把握好批评的尺度作者:曹海霞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年第10期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免不了要对学生进行批评。

笔者认为,在批评之前,首先必须注意批评的目的、态度和方式。

批评学生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尺度:一、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学生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而学生的自尊心或虚荣感就更强一些。

教师发现了学生的某种错误言行,在班会或公开的场合进行批评,这样有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会让他们感到难堪,以致自惭形秽,甚至导致学生从此一蹶不振。

较好的办法就是教师私下找到学生,针对他所犯错误的具体情况,做一次耐心、严肃而又心平气和的谈话。

如此,学生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了教师的维护,其结果必定会使他努力向上。

二、不要重复批评学生对学生进行批评,应该是一次性的,而不应该是阶段性的。

所谓一次性批评,就是在一次批评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能够认识到错误的实质及危害,从而决心改正错误,切不可出现形式变换或场合不同的重复批评。

对于学生已改正的错误,也不能在说新错误的时候重提。

如果新账旧账一块算,学生就会出现心理上的障碍,产生心理上的负担,就会怕老师,甚至是恨老师,有时还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

三、批评学生时做到不抱成见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多数情况下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

教师不能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故意惹自己生气,给自己丢脸。

这样会对学生产生成见,从而主观上认定这样的学生很差,产生厌恶感,于是在批评的时候就有可能带上自己的某些情绪,表现出某种片面性,或是言过其实。

实际上,即使教师是无意中这样做了,学生也会认为教师是在有意挑剔他,与他过不去。

他会因此伤心或自卑,不再信任教师了。

生活在集体中的学生,时常都在评价着教师,而对教师的每一次批评尤为注意。

教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务必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谨慎地组织自己的语言,用理解的态度、豁达的心胸,充满爱意地去面对学生的错误。

做到了这一点,班级才真正是你的班级,学生才真正是你的学生。

四、把握好批评与指责的界限批评应是真诚的而非虚假的,是冷静的而非暴躁的。

批评的艺术需把握五个“度”

批评的艺术需把握五个“度”

批评的艺术需把握五个“度”作者:詹海琴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04期摘要:批评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门艺术,是思想家教育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改正错误的契机,是沟通师生心灵的钥匙,是打开智慧之窗的法宝,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

关键词:批评的艺术;班级管理;五个“度”批评作为班级管理的一门艺术,是思想家教育的一种手段,是学生改正错误的契机,是沟通师生心灵的钥匙,是打开智慧之窗的法宝,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是终止不良行为,向正确方向前进的心理刺激素。

一、时机把握要“准”教师批评学生要善于把握时机,择机而动,时机把握得准,往往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只有把握批评的时机,及时疏通思想,才能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批评学生的时机,一是冷处理(延时处理),教育者要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大小、时间、地点及心理变化等综合考虑。

如:一次我走进教室,未料到几位学生竟聚在一起用脏话骂我,并称我为“老虎”,当时我也感到非常的气愤,可我还是冷静下来,离开了教室。

几天后,我找来了骂我的学生,学生非常的懊悔并承认错误,后来他们在一封信中写道:“老师,您当时没有批评我们却让我们感觉到难受,我们永远忘不了我们所犯的错误。

从这件事上,我学会了班主任面对调皮学生应以尊重为前提,而后寻找有利的时机与其交谈进行批评。

二是热处理(及时处理),它是对学生行为最直接的否定,会刺激学生的心灵和行为,尤其是对自制力差的学生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否则,滞后的批评就会贻误时机,把小病酿成大疾。

二、场合选择要“好”场合的选择对于批评来说也很重要。

也就是说,我们作为教育者要沉稳、冷静,对症下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场合进行批评。

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能单独批评的不当众批评,因为进行和风细雨的批评,学生往往更乐于接受,既保住了学生的面子,不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又便于教师把握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

把握好批评教育的尺度

把握好批评教育的尺度

把握好批评教育的尺度发表时间:2014-04-17T11:27:57.31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2期供稿作者:张翠容[导读] 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批评是必要的,但我们应适时巧妙地采用批评艺术,要适可而止。

张翠容广东省五华县安流镇第一小学514400谈起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总是离不开表扬和批评。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倡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犯有错误的学生不能进行批评教育。

事实上批评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相融而生。

然而,在现实教育中,有的教师的批评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由于心理上受到刺激,产生对抗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要把握好尺度。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把握批评的尺度呢?一、教师的教育态度要亲切、平等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现象。

一般来说,学生犯了错误,都有改正缺点、争做好学生的愿望。

此时,如果说教师采取居高临下,生硬指责,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是对抗行为。

这是对批评方法的不满,不愿意接受。

要使批评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注意批评的方式。

教育时机要恰当,避开教师、学生最激动之时,说话的地点也有利于创造亲切和谐的气氛,不要在公众场合下教训学生,可找合适的机会和他们多交谈,最好是坐下来面对面交谈,使学生感到教师能与自己平起平坐,没有架子,是他们的良师益友。

例如:有一次,我正大步走进教室准备上课,这时,教室后面一位学生对另外一个同学做了一个不雅的手势,嘴里还说着粗话。

目睹这一切,当时,我真想当众揪他出来,扇他几耳光。

但我马上冷静下来,像没有事情发生一样把课上完。

课后,我找了一个恰当的时机找他出来,当时他认为我一定会大声训斥他,或采取粗暴的行为对付他。

但我没有这样做,而是亲切地同他交谈,教育他在家里应尊敬生他养他的父母,在学校应尊敬教他知识、教他做人的老师,应团结同学,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

听到老师讲得有道理,他也惭愧地低下了头,并连声向我道歉。

二、对犯错误的学生,要充满热情地去关爱、教育学生从教师的爱中,可以感受到集体对他的评价,社会对他的期望,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产生一种自尊、自爱、自豪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把握好批评的尺度

把握好批评的尺度

把握好批评的尺度内容提要:本文重点论述班主任工作应如何把握好批评的尺度问题。

提出了七个方面把握对学生批评的尺度,是本人当班主任十五年来的心得和体会,真正把握好批评的尺度,对转变问题学生和培养和谐的班集体意义重大。

关键词:把握批评尺度正文: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免不了对学生进行批评,从三十年班主任的实践中,我逐步摸索到对学生批评的方法,注意批评的目的、态度、方式。

就批评的目的来说,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教育与批评的关系:教育是治在理性的高度,让学生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培养德行;批评则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它是“当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教育的作用不大的时候,我们所必须釆取的手段”。

可是批评绝不是吓唬、教训或斥责。

批评是为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别人进步"。

其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应该平时注意多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应该从总体上把握。

任何一位班主任教师,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因此,他们就因不同的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因而也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作风。

这样在具有统一意志的班集体生活中,他们就容易犯错误。

若把这些形象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统一到班集体意志上来,前提是了解,然后再去教育或批评。

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位同学,不管他以何种方式表现自己,其本质都是好的。

作为学生,他们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

同时,他们都在下意识地告诫自己,如何引起别人的注意,如何体现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和价值。

因此,作为教师,千万不能忽视每一个学生,更不能冷落他们,否则总会有人产生孤独的感觉,甚至产生逆反和对抗的心理,导致我们教育批评的失败。

任何一种教育和批评的方式都必须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我们在重视他。

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个性的调皮的学生,如果想用既不训训斥也不惩罚的办法达到教育和批评的目的,使学生产生思想认识上的根本转变,我们可以把握以下几个尺度:一、在真诚的交谈中批评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一旦发现,切忌简单粗暴地立即加以指责,更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待问题多了再泠泠地点点现象,草草了事。

把握好批评的尺度

把握好批评的尺度

把握好批评的尺度批评是一种常见的交流方式,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用到批评。

但是,如何把握好批评的尺度成为了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因为,不当的批评可能会带来负面的心理与社会影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把握好批评的尺度。

一、尊重和理解在进行批评前,首先需要尊重和理解被批评者。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经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表现出不同的行动和态度。

如果我们对这些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没有一定程度的尊重和理解,那么我们的批评很可能会被视为不公正的攻击。

二、批评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内容对于一个批评,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内容。

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和内容,那么这个批评就很难被对方接受和理解。

此外,在撰写批评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对批评内容的描述,要尽可能的精准、客观、公正,而不是煽情、夸张或者恶意攻击。

三、适度和恰当适度和恰当是把握好批评尺度的重要因素。

如果批评的力度过重或者过度温和,将会产生不良的后果。

批评过重不仅会刺伤被批评者的自尊心,而且可能会导致对方一反常态甚至做出行为过激的反应;批评过度温和,则可能会让对方无法认真对待,认为自己的错误不严重。

四、选择恰当的场合和方式批评不是无处不在的,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场合和方式。

如果在公共场合进行批评,可能会引起周围人的非议,甚至会导致被批评者的严重反感;如果在私人场合进行批评,可能会影响双方的情感或者友谊。

因此,选择一个私人、安静的场合,与被批评者进行私下的交流更为恰当。

五、保持沟通温馨提示:以上文章由AI 软件生成,我们使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生成的结果进行审定和删改。

如有错字、病句等问题,我们深表歉意。

真正想要学习、研究的读者,请勿抄袭,谨以此为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批评尺度优化德育目标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中学马云香
人,总是在批评和自我批评中成长起来的。

孰能无过?接受了批评,自觉地反省,努力去改正,才会更好地成长起来。

批评,是思想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

正确地运用这一手段,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

教师所面对的是天真活泼但又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要使批评达到一定效果,就要同他们心理相融、感情相通。

这就必须分析和研究被批评学生心理状态和特点,掌握批评的艺术。

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在运用激励式表扬的同时,我几乎批评过每一个学生,通过批评启发他们自觉地反省。

我始终注意做好下面几方面工作,促使学生在批评中成长起来,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

(一)、批评要掌握事实
毛泽东说得好:“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一切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

有的学生“精”了,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枉过正的效果。

例如初一时有个姓高的插班生,常常在班上捣乱,老师找他谈时,又往往不说实话。

针对他的个性,我每次要批评他之前,一定从各方面掌握他和犯错误有关的全部材料,有时为了一个小小细节,花上大半天时间去弄清楚。

随后批评他时,他就主动承认错误了,经过反复几次,渐渐地他的侥幸心理弱了,他觉得经常受老师批评没什么意思,在期末考试的动员大会上,他还主动上台发言,表示一定要以实际行动自觉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力争受到表扬。

(二)、批评要有的放矢
批评要有针对性,收效才大。

老师在台上大讲特讲,但讲得大,讲得空,一般学生摸不着头脑,犯错误的学生也不怕,还我行我素。

批评要有的放矢,就要批评要针对具体的人和事,批评要带有明确的目的,点明改正的方向。

高一下学期的期中考试刚刚过,电脑统计表明,我们班的成绩没有什么优势了,我立即召开班干部会议,在充分了解情况下后,在班会上我做了有的放矢的批评。

列举一些同学在学习上做到不够的具体事例,然后给他们提出目标,最后还指派一名干部对一些学习成绩跟不上的同学进行督促,并及时向老师反映情况。

结果在期末考试中,我们班的成绩又领先了。

(三)、批评要留有余地
在批评教育时,力求点到即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

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又对老师的宽容产生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他们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

如果班主任对学生的错误唠唠叨叨,否定或者贬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批评
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

我班唐某某,常常旷课,以往的老师批评他都听不入耳,老师将他判了“死刑”。

有一次他又旷课,回校后我就批评了他,不过我不是历数他的过错,也不讲他屡教不改,而是叫他将以往旷课的原因总结出来,叫他想想,有什么原因是不可以克服的,老师可能帮助他。

第二天,他对我说,旷课的原因都可以克服,其实可以做到不旷课的。

于是我说:“有句名言:‘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你已经懂事,自己想想吧。

”后来,他果真想通了,一个学期都没缺过课,连迟到都极少。

从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出发,恰当地运用“留有余地”的批评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批评要刚柔相济
刚柔相济是班主任批评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作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常常用刚制柔,以柔克刚。

对女同学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化解顽石。

刚与柔的使均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重点。

特别是那些犯有错误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得就更为复杂一些,因为做了错事,受到别的同学的责怪,产生了自卑感,有时甚至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

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的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说过:“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

”因此对这学生,在平时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雅柯卡说过:“表扬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评打个电话就行了。

”这就是说,含蓄而不张扬的批评有时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结束会更好。

(五)、批评要迂回启发
我们不仅要有一针见血、开门见山的批评教育,也要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迂回批评教育。

这样可以避免批评者与被批评者的直接交锋,引导帮助犯错误的学生消化、理解、醒悟,从而改正错误,使批评到目的。

如此批评没有剑拔弩张之势,往往却有事半功倍之效。

批评有法,但无定法。

批评是一服苦口的良药。

有一点我们教育者必须铭记,那就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尽管我们的批评未必会有切肤之痛的深刻,但能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出发,学生最终会领悟到老师用意的。

善用批评这一教育方法,会与表扬有异曲同工之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