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用5篇)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通用5篇)《用连乘解决问题》篇1《用连乘解决问题》是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解决问题课,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
问题解决”从原来的计算、概念、应用题到现在新课程的“处处渗透”,从有形到无形,从典型问题到生活问题,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从旧知引新知,勾起学生的利用乘法解放问题的回忆。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熟悉的超市购物入手,通过让学生根据两个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复习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接着出示一个问题,让学生来选择信息完成问题,进而揭示,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寻找两个与问题有直接联系的,有用的信息。
2、建立解决问题方法的模型。
在探究新知之前,让学生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从而强调阅读也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这个三个解决问题的步骤做学生头脑里形成模型。
3、以境促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己根据卖保温壶的情景,自己动脑去分析解答。
想一想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
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
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
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
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4、注重解题思路的训练。
教学中,重点让学生先应用综合法,根据从已知信息出发去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算式说说想的过程,有条理地分析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到中间问题,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让学生初步掌握连乘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 前些天,我一直在琢磨这节课,《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对这个知识点我很疑惑这部分的解决实际问题和后续相应知识点有什么相通?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程度如何?我要让孩子们明确的掌握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具体怎么教学?问题萦绕了我好久。
秦老师就解决问题的话题,也指出了我平时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不正确的一些做法。
陈老师则讲了关于建构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多种路子。
我思量着,怎么把他们讲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路?一番也许比较肤浅的思量后,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节课我定了这样三个目标:1、学生能全面搜集信息2、学生能找到相关联的两个量,并能提出问题(即中间问题)。
3、学生能较完整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学重点:正确解题,并找出中间问题。
教学难点: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
【课前趣题】课前,我在黑板上出了老船长带7只小猫、8只小狗、5只羊出海,问老船长多少岁的题目。
孩子们一看就兴高采烈的列了很多算式,广益看了题后忍不住走过来悄悄跟我说,老师,这里老船长的岁数只是他自己的岁数,我们不能根据这些没有联系的条件求出来。
我组织孩子们交流后,我又追问了一下,为什么这里不能求出老船长的岁数?孩子们明确了,针对一个问题,只有相关联的量才能解决问题。
(绿水:这里主要让孩子们体会信息对于问题而言的关联性。
)【教学例题片段】例题:有6袋乒乓球,每袋5个,每个2元,求6袋一共多少元?(教材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现,并且第二个信息隐藏在图中。
)师:谁来说说这里的信息。
注意说全了。
苏苏:有6袋乒乓球,每个2元。
融融:还有一个信息呢。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范文模板4篇 用连乘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模板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范文模板4篇用连乘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范文模板下面是收集的《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4篇用连乘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以供参阅。
《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应用题例1课时目标: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理解两种解法的思路,掌握两种解题的方法。
3、知道用一种解法检查另一种解法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两种方法解题的思路,并掌握解题方法。
板书设计:应用题(一)每箱卖多少元?(二)5箱有多少个?(学生板演处)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师:“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为了把我班打扮得漂漂亮亮,想买一些彩丝,买两捆,每捆10条,每条5角,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二、自主探究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把学生不同解法板演到黑板上。
(一)2×10=20(条)(二)10×5=50(角)20×5=100(角)=10(元)50×2=100(角)=10(元)学生讨论:那种方法准确,每一步求什么?3、列综合算式该怎样做?学生自己列综合算式交流讨论师强调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板演并说说你的'想法。
四、实践应用练习二十二第4、5题独立完成,再订正。
五、交流收获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六、作业(略)《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我采用了“引出问题——自主探究——小组合作——集体讨论——归纳总结——深化知识的思路进行教学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注意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他发挥自己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空间及表现自己的机会。
同时,注意挖掘学生的想象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及创新能力。
我觉得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只要学生能够合理推理解答,求出问题的答案,教师就应给予肯定。
但教师不必要强求所有的学生都能这样解答或直接告诉学生,还可以有其他的解答方法。
小学数学_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三年级上册第84-85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认识能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地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掌握能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解题规律,建构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3、通过整理信息渗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学会归纳与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探究并掌握整理信息的方法,建构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教学准备: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前段时间,老师去看了美丽的泰山花海,拍了几张图片,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置身花海中,你有什么感觉?生:很美.师:花的世界不仅蕴藏着美,而且蕴藏着数学问题.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3种颜色的花同样多,各摆了5行,每行8盆。
师:各摆了5行是什么意思?生:每一种花都摆了5行.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生: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二、自主探究,体验创新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你面前有三种颜色不同的花,每种颜色的花都摆了5行,每行8盆.你能直观、简洁的把这些花表示出来吗?用怎样的方式表示呢?生:我们可以画一画.师:画图.这个方法非常不错.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这些花.为了方便画图,我们可以把每一盆花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像这样的图,我们在数学上叫做点子图.现在,请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利用平板上的点子图,探究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探究要求.三、解决问题,建构模型1、方法一:师:下面让我们借助点子图,算一算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借助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软件的分屏功能关注学生的做题情况)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生:先算出1种颜色的花的盆数,5×8=40(盆).再算出3种颜色的花总共的盆数,40×3=120(盆).师:你会列综合算式吗?生:综合算式:5×8×3=120(盆)师:这位同学把自己所列的算式和点子图结合起来给大家讲解,有理有据.非常棒!在数学上我们把图形和算式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数形结合.师:我们可以把1种颜色的花的数量看成1份,像这样有几份?3份。
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而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相比,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全面搜集信息,找到直接相关联的两个量,能较完整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即通过之前找到的直接相关联的两个量,说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安排了2个环节:环节一:逐一出示条件,猜题导入。
在教学之出,我先出示“一袋乒乓球”、“乒乓球每个2元”和“6袋乒乓球”、“每袋5个”这两组条件,让学生来猜老师将要提出的条件并解答,以此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从图中找出条件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出示全部条件,让学生解答“6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再之前的一步计算的基础上,学生都能很快地列式计算,并能按照要求,说出用哪两个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在通过指名交流和同桌互说之后,让学生感悟解决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时,要先找出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再计算。
之后,再出示小动物运水果和摆水果两题,让学生加深对找出解决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的重要性。
环节二: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在这一环节中,我故意在题目中少出示一个条件,第一个情况是出示了“桃树有48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倍”和“苹果树有多少棵?”这些条件让学生来解决。
学生立即反应出所给的条件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能做。
而在更改过条件之后,又出示了“桃树有48棵”、“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3倍”和“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些条件,让学生来解决,仔细的学生也会发现,虽然条件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和问题没有联系。
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加深对找出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的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我重在强调让学生找出两个直接相关联的条件,然后再进行计算。
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在让学生说出根据哪两个条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方面上强调地还不是很到位,导致部分好的学生能理解做题的思路,但还有少数学习上比较弱的学生对解题思路还不是很清楚。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这次教“两步连乘”的时候,我自己也犯了点小错误。
大家都知道,数学不止是冷冰冰的数字,它其实也是有生命的,能活泼得像个小孩子,也能严肃得像个老先生。
可是,讲到“两步连乘”这种问题,真的是既让人头疼,又能让你恍然大悟,满脸光辉,唉,真是复杂又简单,简单又复杂。
我还记得刚开始教学的时候,班上有几个小朋友根本搞不懂这是什么鬼东西,他们看着题目,满脸问号,眼睛亮晶晶的,仿佛我在说外星语。
我也知道,这是常有的事,毕竟“两步连乘”这种题型看似简单,但一不小心就容易让人钻了牛角尖。
你看,一道题目写着:一个袋子里有12个苹果,每个苹果重3两,这些苹果一共重多少两?哎呀,不是很简单吗?两个数字相乘就好了吧!可是偏偏有几个小伙伴一看“12”和“3”,就开始琢磨“12”是乘以3呢,还是3是乘以12?到底应该先算哪个?哎呀,这让我都不知从哪里开始解释。
我记得我耐心地给他们举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我说:“你们看啊,如果你去超市买鸡蛋,一个鸡蛋1块钱,那你买10个鸡蛋总共得花多少钱?”几个小朋友都立刻说:“10块!”我笑了笑,“对!那假如你又买了5袋苹果,每袋苹果有6个,那你买5袋苹果总共得花多少钱呢?”几个孩子沉默了,皱着眉头开始思考。
说实话,我也有点紧张,不知道他们能不能马上看懂。
我接着说:“其实你们可以先算每袋苹果的价钱,再乘上袋数,这样就能得出总价了。
”哦,原来是先算6个苹果的价钱,再乘以5袋!明白了!那这样解开一题,心里就豁然开朗,瞬间觉得世界都亮了起来。
不过,说实话,这样的小小故事并不能马上让所有小朋友都完全搞清楚。
我在课堂上看到有几个孩子依旧表情木然,手里拿着笔在草稿纸上乱画。
你看呀,这就证明了,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光是告诉学生答案,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思考,怎么理清楚每一步。
就像做菜一样,食材都在眼前,但要用心去烹饪,火候不对,味道就差了。
数学也是一样的道理。
教学中最让人头痛的就是当孩子们在答题时,对“两步连乘”的理解出入太大。
小学数学_解决问题(连乘问题)例3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用连乘解决问题》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用连乘解决问题》效果分析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单一的问题解决课教师不仅仅是练习堆积课。
本节课在新授完成后安排了三个不同类型的相关练习。
1、学生问题。
(不同策略,解决问题)是例题的模仿练习,是对学生探究知识的适当巩固。
2、教学楼问题(选择信息,解决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搜集相关的数学信息,并能根据多余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学信息,是学生对连乘问题的深入理解。
3、拓展问题(找到有用的信息,添加条件,解决问题.)《用连乘解决问题》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
本节课就是用连乘来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二、目标定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列出综合算式。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渗透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
3. 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4.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初步体验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能理清解题思路。
《用连乘解决问题》评测练习一,请你填一填1,南关小学每个年级有5个班,每个班有43名学生,一至六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方法A:1、先求:每个年级有多少名学生?2、再求:一至六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综合算式:方法B:1、先求:5×6=30(个)2、再求:一至六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综合算式:2,学校教学楼有4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里装6盏日光灯。
最新连乘连除教学反思
最新连乘连除教学反思(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最新连乘连除教学反思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
别让解决问题走形——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别让解决问题走形——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教学生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一直是教师们面临的难题。
本文将从教学实践中的连乘方法出发,探讨如何利用连乘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反思以期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
1. 连乘方法简介连乘方法是一种辅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策略。
它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并将这些小问题的解相乘得到最终的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培养系统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连乘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2.1 运算问题的解决在数学运算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计算问题,例如计算阶乘、排列组合等。
传统的方法可能会导致计算过程冗长,而连乘法可以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小问题进行求解,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举个例子,如何计算5的阶乘?传统方法需要逐步将5乘以4、3、2、1,而连乘方法则是直接将5、4、3、2、1相乘,得到结果120。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简化计算过程,还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问题分解为小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2 统计问题的解决在统计学中,经常要对多个变量进行联合分析,求解联合概率或条件概率。
连乘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的联合概率问题分解为多个较简单的条件概率问题,并通过连乘得到最终的结果。
比如,在一个有10个不同国家的班级中,如果要求某个学生同时是俄罗斯人和男生的概率,传统方法可能需要进行繁琐的计算,而连乘方法则可以将问题分解为选择俄罗斯学生的概率和选择男生的概率,并将两个概率相乘得到最终的结果。
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概率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反思虽然连乘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有着显著的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
首先,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运用连乘方法时注意问题的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将复杂问题拆解为小问题。
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连乘方法的局限性,明确连乘方法只适用于一些特定的问题类型,而并非万能法则。
教学反思(用连乘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是本着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的思想,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导思想进行设计的。
我从以下几点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
1、合理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
这节课教材的主题图是从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课无论在进行新课还是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都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提出、发现并解决问题,然后再汇总各组的信息,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将例一用例外方法的解决过程,我以生动的动态画面展示,让教学资源更加生动、直观,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4、本课的失误是,在课堂上,当有个小组提出8×3×10这种解决方法时,怕完不成任务没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在那个学生说出“先求出三个方一共有多少行后,便马上表明了态度。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
好在后面通过微机动态演示,也能让学生理解了此种解题方法;再则是在拓展练习时,第一个习题本是口答的一个题目,但我考虑到整节课以体育活动为主线而删掉了没做,但直接做第二题时,由于我一开始没想让多个学生把例外的解决方法都板演到黑板上,但在学生的一再要求时,一个一个的让学生把例外的解决方法板演,拖延时间过长,致使设计好的练习题目完成的较少,而降低了课堂容量。
1/ 1。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问题解决”从原来的“三足鼎立”到现在新课程的“处处渗透”,从有形到无行,从典型问题到生活问题,进行了较大的改革。
一至三年级的问题解决教学,只在三下的第八单元专门劈出一个单元进行教学。
但是由于在计算教学和概念教学中渗透了大量的问题解决,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教材中的例1是连乘应用题。
这类问题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碰到,因此学生并不感觉陌生。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以境促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蕴含在生活之中。
本节课教学中,我以学生喜欢的运动会作为情境载体,让学生计算运动会参加广播操的人数、长跑运动员的训练米数、运动会奖品购买、运动会照片存放等一系列数学问题,以主题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这些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让他们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大大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
教学中,当他们独立解决参加运动会广播操人数时,不仅列出了5×8×6=240(人),而且也列出了5×8×6=240(人)及8×6×5=240(人),通过相互交流,能有条理地分析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同时,我并不拘泥于单一的问题情境中,把连乘问题拓宽到“计算图书室的图书”等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一问题存在的普遍性,掌握连乘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题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成功的预设是课堂教学得以和谐展开的基础。
单一的问题解决课教师稍有不慎就极易上成练习堆积课。
本节课在新授完成后安排了四个不同类型的相关练习。
练习1是例题的模仿练习,是对学生探究知识的适当巩固。
练习2以表格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学会分析表格中的数量关系,并能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练习。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反思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反思《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是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从旧知引新知,让学生从两个一步应用题合成两步解答应用题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
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
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
以境促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蕴含在生活之中。
以主题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这些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让他们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大大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
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
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丰富的题型,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知识层次的递进,一步步的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的练习也是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后,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任意抛掷两枚一元硬币,出现一正一反的机会是()A.B.C.D.12.用15克盐配制成含盐率为5%的盐水,需加水多少克?正确的列式是()A.(15﹣155%)5% B.15×5%﹣15 C.15÷5%+15D.15÷5%﹣153.一个体积为40的长方体木块,从顶点挖掉一个棱长为1dm的小正方体后,()。
A.表面积变小,体积变小B.表面积不变,体积变小C.表面积变小,体积不变D.表面积不变,体积不变4.如果a=2a,那么a=()A.0 B.2 C.45.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a:5,当a为()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A.2 B.5 C.2或5 D.3或76.一块正方形花圃和一块长方形花圃面积都是4公顷,比较它们的周长,结果是()A.相等B.正方形的周长长C.正方形的周长短7.从学校步行到电影院,甲需要6分钟,乙比甲多用1分钟,甲与乙的速度比是()A.6:7 B.7:6 C.6:13、8.小马虎在计算4(a+5)时漏写了括号,按4a+5计算,这样所得的结果比原来( )。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反思(含试卷)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反思《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是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从旧知引新知,让学生从两个一步应用题合成两步解答应用题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
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
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
以境促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蕴含在生活之中。
以主题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这些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让他们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大大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
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
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丰富的题型,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知识层次的递进,一步步的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的练习也是水到渠成了。
这节课后,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某班的女生人数比全班人数的少4人,男生人数比全班人数的40%多6人,那么这个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 )人。
A.3 B.5 C.9 D.102.一个分数的分子除以2,分母乘2,这个分数的分数值将()A.乘4 B.除以4 C.不变3.在、、、中,最大的是()A.B.C.D.4.用12.56分米长的铁丝围成下面图形,()面积最大。
A.正方形B.长方形C.圆形 D.三角形5.在一条线段中间另有6个点,则这8个点可以构成( )条线段。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4课时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个性教案
复习导入1.解答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1)三(1)班一部分同学为布置教室折纸鹤。
每两个同学一组,每个同学折3只纸鹤,每个小组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
(2)三(1)班一部分同学为布置教室折纸鹤。
每个小组折6只纸鹤,8个小组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
2.如果将这样的两道题合在一起,你能解决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后出示文字。
引导学生交流例题中存在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3.组织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4.汇报,订正答案。
5.总结归纳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6.小结这一部分学习的内容。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十二第2、3、4题。
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教学板书
用连乘的方法解决问题。
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通用11篇)
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通用11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篇1新教材的特点是情景图比较多,颜色鲜艳、生动活泼,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我发现。
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连乘和连除解决问题中,往往有一些条件隐藏在情景图中,往往学生也被图给迷惑,出现了一些学生不去审题,只拿出文字中的条件去计算。
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他们当一步应用题来解决。
于是我在教学中不是引着学生逐字逐句分析并解答应用题的,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的探究和合作交流,“你自己试一试,然后小组讨论,你教一教不会的同学。
”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连乘应用题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学生普遍能讲出道理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
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两人商讨,然后小组交流,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教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设计者。
面对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抽象难学的现状。
变“简单的求钢笔的价钱”为解决“学生身边的体育用品”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扶——半扶半放——放,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解决问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
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议论、去争辩、去探索。
例如:如何购买钢笔等。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竞赛课教学反思
《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用连乘方法解决问题》是三年级的一节数学课,学生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数字变大。
我有以下几点反思:1.从旧知引新知,让学生从两个一步应用题合成两步解答应用题。
接着请学生根据题目的信息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质疑: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 最后全班交流,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
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
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用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
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别,便于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2.从质疑入手,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蕴含在生活之中。
以主题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这些熟知的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让他们体味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也大大激发了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
教学中,老师通过让学生选择老师出示的算式哪些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算式说说想的过程,通过相互交流,能有条理地分析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让学生初步掌握连乘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
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
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4.丰富的题型,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成功的预设是课堂教学得以和谐展开的基础。
单一的问题解决课教师稍有不慎就极易上成练习堆积课。
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用连乘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一、把握学情,找准教学起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乘加、乘减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能够有不同的解题方法。
这些都为本课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
但和这些解决问题的经验相比,本节课用连乘解决问题在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相关信息的选择、组合等方面有一些明显的特点:通过寻找题目中的相关信息,得出中间信息,再根据中间信息和第三个信息解决问题。
为了突出这个特点,所以我在课的开始用买钢笔的题目来实行铺垫,并且指出像这样能从多条信息中选择相关的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它能帮我我们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
二、注重过程,提升学力1、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模型,提升学力现在的数学课堂很少再有教师示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过很多教师只注重学生的算法和结果是否准确,这种“只见树木”的教学行为,很难能让学生把例题学习的经验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由此形成的局面往往是学生普遍感觉例题容易、练习较难。
所以在例题的教学中,我用移动信息的方式,帮学生建立了一个树形图,有了这个图,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形象,没有那么抽象,对差生来说,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多向互动,提升学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换师生角色,对学生适当指导,鼓励学生在适当的时候当小老师。
这样能够充分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力,增强其创造热情和信心;同时能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优势,带动后进生找到学习的方法。
这样能有效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丰富题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提升学力像这样的解决问题的练习,如果总是让学生列式计算,那就会陷入枯燥乏味的境地。
所以本节课在新授完成后安排了四个不同类型的相关练习。
1、玻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飞思想,探究课堂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朝阳第二小学徐玲玉2016年3月29日,我参加了高密市青年教师课堂技能教学大赛,我参赛的课题是小学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第一个红点——用连乘解决问题。
在整节课当中,我引导孩子们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陪孩子们一起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最后让孩子们掌握了利用连乘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先声夺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要和大家一起去参观美丽的生态园,找一找生态园里隐藏的数学知识。
先声夺人,告诉学生我要在数学课上带领大家去生态园,找一找生态园里的数学知识。
不仅仅让同学们好奇:数学课上去参观生态园,怎样参观?生态园里有数学知识,到底在哪里啊?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好奇心去驱使他们上好这节课。
然后出示美丽的生态园主题图,放手让学生找数学信息,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数学问题。
并且在课堂上要及时夸张的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鼓励其再接再励。
二、运用小组合作,明确合作要求,学上自主探究学习。
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及时出示课件:有三种颜色,每行摆了8个,一共摆了5行。
这3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运用小组合作,让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要注意要明确的告诉同学们小组之间怎样合作,给出明确的合作要求,便于小组成员之间顺利的探究。
然后在探究的基础上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三、转化角色,学生当老师。
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找几位有代表的学生到展台上去展示。
找了三位小老师其中两位思路相同,一位用分布算式,一位用综合算式。
第三位老师用得另外一中思路。
让这三位小老师分别讲解一下他是怎么想的,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然后教师对每一种思路分别进行讲解。
最后老师总结解题思路不一样,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一道题目有很多种思路,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多动脑思考。
并告诉同学们在解
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就选择哪一种方法。
四、多样化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自主练习的第1题,让学生自主解答,选择有代表的到展台上展示。
自主练习的第2题,要求用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收用综合算式解决这类题目。
并提示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
然后找两名代表性强的学生进行展示,展示解决这一问题的两种思路。
从而进一步强调,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多动脑思考。
五、盘点收获,揭示课题。
本节课我的反思:学生自主性比较高,课堂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适时的引导讲解。
但是,这节课我在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时效率不是很高,我将展台汇报改成小组口头汇报我认为效果会更好。
还有就是在解决第二个巩固练习的时候如果让学生到黑板上去写,然后接着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效果会好,这样更能放飞学生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