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产三叉苦的化学成分研究
三叉苦的研究进展
2 二甲基 2H 1 苯并呲喃基 6) 乙酮、1, 2, 4, 5 四异 ( 1甲乙基 ) 苯 和 氧 化 丁 香 烯, 质 量 分 数 分 别 为 12 93% 、11 45% 和 7 73% 。纳智 !10∀研究云南三叉 苦叶挥发油成分, 已鉴定出的 43种化合物的含量占 挥发油总量的 92 45% , 主要包括大量的单萜类和 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单萜有 13个, 占挥发油总量 的 51 57% , 倍 半 萜 有 23 个, 占 挥 发 油 总 量 的 37 38% 。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依次为马 鞭草烯酮 [ 4, 6, 6 trim ethyl bicyc lo [ 3 1 1] hept 3 en 2 one, 30 05% ]、( - ) 马鞭草烯酮 [ ( 1S) 4, 6, 6 tri m ethyl b ivyclo [ 3 1 1 ] hept 3 en 2 one, 16 52% ] 、 ( ∃ ) 反 橙花叔醇 ( 16 03% )、 金合欢烯 ( 8 72% ) 和 金合欢烯 ( 8 20% ) 。三叉苦叶中挥发油含量 较高, 达 到 0 35% , 其 中萜 类 化合 物 的含 量 高达 88 95% , 而且所含萜类化合物结构类型丰富, 主要 是各种类型的萜烯及其含氧衍生物。 2 2 其他成分 徐坚 !11∀ 证明三叉苦茎中含有单 糖, 皂苷, 多糖, 生物碱等。熊英等 !7∀确定三叉苦含 有甾体皂苷、糖类、酚类、黄酮类等成分。目前对三 叉苦非挥发性成分的报道主要以生物碱为代表, 刁 远明等 !12, 13∀从三叉苦中分离得到吴茱萸春、香草木
1 生药学研究 1 1 植物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 高 2~ 8 m, 全株味 苦。树皮灰白色, 有长圆形皮孔。叶为三出复叶, 对 生; 叶柄长 3~ 10 cm, 基部略胀大; 小叶片长圆状披 针形, 长 6~ 12 cm, 宽 2~ 6 cm, 纸质, 先端钝尖, 全 缘或不规则浅波状, 叶上面深绿色, 下面黄绿色, 有 腺点, 小叶柄短。伞房状圆锥花序腋生, 花轴及花梗
三叉苦抗炎镇痛作用及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
三叉苦抗炎镇痛作用及脂溶性化学成分研究三叉苦Evodia lepta (Spr.) Merr.是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南部各地,是岭南常用中草药,始载于《岭南采药录》,《中药大辞典》记载其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疟疾、黄疽型肝炎、风湿骨痛、湿疹、皮炎和疮疡等。
三叉苦药用价值较高,临床应用广泛,它既是广东凉茶的常用配方组分,也是一些感冒药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目前对三叉苦的现代药理研究十分薄弱,化学成分研究也不够系统深入,以前三叉苦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根,出于对资源的保护,目前药用部位是茎枝,为了说明药用部位的合理性以及其治疗咽喉肿痛和感冒的依据,有必要对三叉苦进行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研究。
本文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热板法观察小鼠痛阈值、醋酸致小鼠扭体、角叉菜胶诱导小鼠足爪肿胀观察三叉苦不同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初步探寻抗炎镇痛作用的时效关系和作用机制。
结果显示,三叉苦茎水提物和根醇提物对化学刺激疼痛实验模型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但对热刺激疼痛实验模型并不敏感,提示三叉苦的镇痛主要在外周神经产生作用,而对中枢神经并不敏感。
对致炎剂引起的组织水肿和炎症渗出增加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时效关系。
三叉苦茎枝水提取物可降低小鼠血清中COX-2的含量,表明其可能抑制PGE2的合成,从而减少炎症组织渗出液中PGE<sub>2</sub>的含量,减轻了炎性渗出和水肿。
而茎醇提物的各项试验指标对比空白均有下降趋势,但是均无统计学意义。
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常可引起皮肤、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咽炎。
本论文选用7种常见细菌,对三叉苦的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筛选,结果显示,跟黄连醇提物对照,三叉苦茎枝和根醇冷浸提取物和水提物对所有试验菌均无效,茎枝和根醇回流提取物只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敏感,对其它细菌均不敏感。
HPLC法测定三叉苦中异吴茱萸酮酚含量
三叉苦 E v o d i a l e p t a ( S p r . )Me e r .是 芸 香 科 吴 茱 萸属植 物 ,又称 三 丫苦 、三桠 苦 、三 枝枪 、小 黄 散 、 鸡 骨树 、三叉虎 ,广 泛分布 于 我 国东北 至 西南 各 地 ,
2 方 法与 结果
2 . 1色 谱条件
( 2 5 0 m m× 4 . 6 mm,5 m) ,乙腈 和 甲醇 为 色谱 纯 , 其他 试剂 均为 分析 纯 。 三叉 苦药 材 由 中 国 医学 科 学 院 药 用植 物 研 究 所 海南 分所 采集 提 供 ,经 海 南 医学 院 药 学 院杨 卫 丽 老 师鉴 定 为 芸 香 科 植 物 三 叉 苦 E v o d i a l e p t a( S p r .) Me e r . 。异 吴茱萸 酮 酚对照 品 由海南 医学 院药 学 院植
础进行化学结构沟通并依据相关波谱数据进行 的。
温为 3 0 ℃ ,检 测 波 长 为 2 3 0 n m,体 积 流 量 为 1 . 0 mL ・ mi n ~,进 样 量 为 2 0 L,流 动 相 为 乙N- 0 . 1 %
醋酸水( 5 5 : 4 5 ) 。理论塔板数按异吴茱萸酮酚计算大
于1 0 0 0 0,供 试 品 中异 吴 茱 萸 酮 酚 与 其 他 成 分 达 到 了有 效分 离 ,分 离度 大于 1 . 5 ,对 照 品及 供试 品 的色 谱见 图 1 。
因此 ,本实验 以异吴茱萸酮酚为对照品 ,建立三叉 苦 中异 吴茱 萸 酮 酚含 量 的 H P L C测 定 方 法 ,为 三 叉
2 0 1 3年 2月
第1 5卷
第 2期
中国现代 中药
M o d e m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三叉仙菜、多管藻和臭辣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
三叉仙菜、多管藻和臭辣树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本论文包括三个部分:红藻三叉仙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红藻多管藻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一种药用植物臭辣树化学成分研究。
运用正相硅胶柱、反相 C-18 柱、凝胶 Sephadex LH-20 柱以及反相 HPLC 等多种层析方法对上述生物材料的提取物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从这些生物材料中分离并鉴定出 31 个化合物,通过理化与 1D、2D NMR、EI、X-Ray衍射等技术确定了上述化合物的结构,其中 5 个为新化合物,1 个为新的天然产物, 25 个为首次从相关植物中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对三叉仙菜和多管藻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广泛的生物活性筛选,发现了一些在某些筛选模型上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的化合成分,不仅丰富了对上述生物材料化学成分的了解,而且为它们进一步的深入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1、以红藻三叉仙菜(Ceramium rubrum)为材料,摸索了分离纯化的方法,得到甾醇、脂肪酸、脂肪酸甘油酯类物质十多个,鉴定出 4 个化合物为:Phytol(CR01), cholest-5-en-3β-ol (CR02), 3-palmitoyloxy-propane-1,2-diol (CR06), adenosine (CR09),这 4 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2、对红藻多管藻中溴酚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工作,多管藻属于松节藻纲, 松节藻纲海藻文献报道富含溴酚类化合物,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无对中国沿海的多管藻次生代谢产物的系统研究报道。
为了寻找具有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丰富中国沿海海藻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内容,我们采集了中国山东青岛沿海的多管藻,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中鉴定溴酚化合物 11 个,其中 4 个为新化合物 , 分别为 3-bromo-4- [3-bromo-4,5-dihydroxyphenyl]methyl-5-(ethoxymethyl)-1,2-benzenediol 、 (5R,10R)-2,7-dibromo-3,8-dihydroxy-5,10-dimethoxyl-5,10-dihydro-chromeno[ 5,4,3-cde] chromene 、2,7-dibromo-3,8-dihydroxy-5,10-dimethoxyl-5,10–dihydro-chromeno[5,4,3-cde] chromene 、2,7-dibromo-3,8-dihydroxy-10-dimethoxyl-5,10 -dihydro-chromeno[5,4,3-cde]chromene 。
海南岛药用动植物资源
一、海南药用动植物资源
海南岛是我国的第二大岛,也是我国唯一的经济特区省。它 地处我国最南端,亚洲热带的北缘。因其温暖的海洋气候,充足 的光、热,充沛的降雨,故有品种繁多的药用资源,海南岛素有 “天然药库”之称。
岛上仅维管束植物就有47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有3从海南粗榧的树皮中提取的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e)和 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被证明对急性周期性非特 异性白血病(血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它是海南军区187医院 发现的。被列为建国50年中药化学的主要成就之一[14]。
3、海棠果
又称为琼州海棠、海棠木等,国外目前对海棠果植株的种 子、果实、枝、茎、叶、皮等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其 中以海棠果中提取的香豆素类化合物Calanolide A,Calanolide B和其次生代谢物inophylloms具有相当好的抗HIV效果[15]。
5、槟榔牙膏、槟榔花口服液、鹿龟酒、枫寥肠胃冲剂、金芦 荟保健品、龟鳖丸、苦丁茶等在全国也比较有名。
四、海南医药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药学专业人才严重短缺,这主要是因为工作条件比较差, 与邻近的广东省相比收入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2、研发资金不足,海南省资助项目只有2万左右,省教育 厅项目只有1万左右。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子课题“海南岛植物药材种质资源 考察”对海南岛19个县(市)的植物做了比较详细的考察,搜 集药材种质约近1400种,隶属于180科.790属。
其中蕨类植物150科29属46种;裸子植物7科8属14种;
被子植物150科753属1324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125 科652属1096种;
1998年世界芦荟产业已超过650亿美元[7]。
海红果化学成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海红果化学成分的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海红果化学成分的研究一、研究背景海红果,又名藤巴戟,是常见的中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补血止血、祛瘀通经等功效。
近年来,随着中药注重现代化研究的发展,海红果的药理学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其化学成分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必要对其化学成分进行深入探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海红果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及鉴定,揭示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其进一步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三、研究内容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海红果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并比对已有文献对其成分进行初步鉴定。
2.通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海红果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并探究其成分的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
3.通过体外实验确定主要成分的药理学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潜力。
四、研究方案1.样品采集与制备采集新鲜海红果,并采用水提醇沉法进行提取、浓缩及分离制备。
2.化学成分分析对海红果的化学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逐一鉴定其成分,建立成分组成。
3.进一步分离纯化通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主要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探究其成分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
4.体外实验对主要成分进行体外实验,确定其药理学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潜力。
五、预期成果1.揭示海红果的主要化学成分及组成。
2.探究主要成分的结构特征及理化性质。
3.通过体外实验确定主要成分的药理学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潜力。
六、参考文献1.张洪贤等. 浅析藤巴戟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 中草药, 2018(07):1475-1487.2.林晓红, 吴丽华. 藤巴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广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2):188-189.3.陈钟亮等. 藤巴戟有效成分快速分离纯化方法. 中国新药杂志, 2020(10):1743-1746.。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三叉苦中有机氯农药残留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三叉苦中有机氯农药残留作者:隆颖陈浩桉江仁望叶文才陈伟韬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第12期[摘要] 目的建立三叉苦药材中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方法将三叉苦药材粉碎后用水浸润过夜,依次用丙酮、二氯甲烷超声提取,有机层浓缩后用浓硫酸磺化净化杂质,用DB-170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对待测农药组分进行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进行检测。
气相色谱进样口温度为230℃,ECD检测器温度为300℃,采用色谱柱升温程序(初始温度为100℃,再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220℃,接着以8℃/min的升温速率升至250℃,并保持10 min),柱流量:1.0 mL/min,不分流进样,进样量:1 μL。
结果该检测方法的回收率范围为73.0%~104.7%,RSD为1.3%~2.2%。
结论该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快速、简便且成本低,适用于三叉苦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检测。
[关键词] 三叉苦;有机氯农药残留;气相色谱法[中图分类号] R2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4(c)-0109-03三叉苦始载于清代南海名医萧步丹撰的《岭南采药录》,为芸香科蜜茱萸属植物,药用根、茎或叶,为岭南习用用药食同源中草药,主要分布于中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其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功效[1-3]。
目前的国家标准《中国药典》1977年版和地方标准如《广东省中药材标准》、《广西中药材标准》都收载了三叉苦药材作为药用[4-6]。
有机氯类农药作为应用最早的高效杀虫剂,其母核氯苯结构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难以降解,且生物体对其有富集作用,因此我国虽已经从70年代就禁用这类DDT和六六六有机氯农药,但目前仍能在土壤、水、生物体内检出[7-11]。
为了了解不同产地来源的三叉苦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水平,确保人民的用药安全,本实验研究采用GC-ECD 法对三叉苦中有机氯残留量进行了测定,经方法学验证,表明该氯苯结构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为建立三叉苦的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叉苦的研究进展
。 4 1 o 3 .
三叉 苦 的研 究 进 展
刘同祥 1 , 一 ,王绍辉 ,王 勇 ,谈 英 ,陈士林
发油 、生物碱 、色烯 、黄酮类 和香豆精等。针对三叉苦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以期为三叉苦 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三叉苦 ;品种考证 ;挥发油 ;生物碱 ;色烯;黄酮类;镇痛 ;解 热;抗 炎 中图分类号 :R 2 8 2 . 7 1 文 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号:0 2 5 3 — 2 6 7 0 ( 2 0 1 6 ) 2 2. 4 1 0 3. 0 8
1 0 0 1 9 3
1 .中央 民族大学 中国少数 民族传统医学研究院,北京 1 0 0 0 8 1 2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 医学 院药用植物研 究所 ,北京 3 . 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 5 1 8 1 1 0
摘 要 :三叉苦 Me l i c o p e p t e l e i f o l i a 为芸香科蜜茱萸属植物 ,在我 国主要分布于广西 、广东、海南 、福建、江西、浙江、贵 州、云南南部 、四川和重庆等地区,其根 、茎、枝 、叶均可入药 ,具有解 热、镇痛 、抗 炎等作用 。三叉苦主要化学成分为挥
D 0I : 1 0 . 7 5 0 1  ̄ . i s s n . 0 2 5 3 - 2 6 7 0 . 2 0 1 6 . 2 2 . 0 2 8
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i n Me l i c o p e p t e l e i f o l i a
山苦荬中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山苦荬 I x e r i s c h i n e n s i s( T h u n b . ) N a k a i为 菊 科( C o mp o s i t a e ) 苦苣菜属( S o n c b u s ) 的 全草 , 别 名
关键词 : 山苦荬 ; 总黄 酮; 响应面法 ; 抗氧化 活性
中图分类号 : 1 1 2 8 4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1 6 7 4—7 7 9 8 ( 2 0 1 6 ) 1 2— 0 0 5 9—0 5
v o n o i d e x t r a c t i o n f r o m I x e r i s c h i n e n s i s ( T h u n b)Na k a i a n d i t s a n t i o x i d a n
s p o n s e s u r f a c e me t h o d o l o g y b a s e d o n s i n g l e f a c t o r e x p e i r me n t s . Th e n t h e t o t a l t l a v o n o i d s a r e e x t r a c t e d a n d i t s a n - t i o x i d a t i o n a r e e v a l u a t e d a g a i n s t DP P H f r e e r a d i c a 1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o p t i mu m c o n d i t i o n i s a s ̄l l o w s : l i . q u i d—s o l i d r a t i o 2 7 : 1 ,e t h no a l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5 8 w t . % a n d e x t r a c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61 。 C.I n t h i s c o n d i t i o n,t h e e x -
牛耳枫等五种药材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型烧杯中, 加入浓
H N O 10 mL 3
加热至溶液清亮, 浓缩至
2 mL , 冷却
后移入 25m L 容 量瓶中,用水 稀释至刻 度,摇匀,即得。
2 实验方法
2. 1 仪器条件
351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条件设定:灯电流:2m A 左右;灯模
式:氘灯 扣背 景;载 气:氩 气,流 量 0.5m Pa;狭 缝:0. 2nm ; 波长: 铜
含量分别为 4. 400, 0. 075 , 0. 5 20, 0. 04 4, 0 . 480 mg/ kg。结论 5 种药材重金属含量均符合药用植物及制剂的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
【关键词】重金属 砷 含量
【中图分 类号】R 9 4
【文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4 - 0 74 2 ( 2 00 8 ) 0 8( b ) - 0 0 8 5 - 0 2
表 2 5 种 药 材砷 及重 金属 元素 含量 ( mg / kg )
注《: 药 用植 物及制 剂外经 贸绿色 行业标 准》限 量要 求:Cu ≤ 20.0mg/ k g; P b ≤ 5.0 m g / k g ;C d ≤ 0.3m g / k g ;A s ≤ 2 .0m g/ k g ;H g ≤ 0 .2 m g/ k g [ 3]
测定五种药材中铜、铅镉含量, 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其中的砷、汞含量。结果 牛耳枫中5 种重金属元素( 铜、镉、铅、汞及砷)
含量分别为6. 700, 0. 080 , 3. 0 00, 0 . 052, 0. 69 0mg/ kg; 三叉苦中5 种重金属元素( 铜、镉、铅、汞及砷) 含量分别为4. 300, 0 . 040 , 1. 600,
0. 040, 0. 820mg/ kg; 胆木中 5 种重金属元素( 铜、镉、铅、汞及砷) 含量分别为2. 700, 0 . 020 , 1. 2 50, 0. 038, 0. 40 0mg/ k g; 青牛胆中5 种
三叉苦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三叉苦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梁粤;郭丽冰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
【年(卷),期】2009(011)002
【摘要】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综述了三叉苦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成果.【总页数】3页(P14-15,22)
【作者】梁粤;郭丽冰
【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三白草木脂素类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翟英英;赵素霞
2.霍山石斛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钱程程;欧金梅;戴亚峰;杨燕杰
3.水芹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其功能性食品研究进展 [J], 欧开翔;谷荣辉
4.苦瓜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刘馨泽;吴新民;蔺冬梅;冯琳;杨洪梅;王欢;王冬雪;刘淑莹;吴巍;万茜淋
5.骆驼刺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贾月梅;石明辉;夏提古丽·阿不利孜;贾晓光;潘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叉苦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三叉苦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毕和平;张立伟;韩长日;陈光英【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07(028)007【摘要】目的:研究三叉苦不同部位水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及其规律,为食品或药物抗氧化剂的筛选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三叉苦的各部位水提取物对邻苯三酚-CTMAB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邻菲罗啉-抗坏血酸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OH)及过氧化氢(H2O2)的清除作用.结果:三叉苦水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过氧化氢的作用,清除率与浓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证明了三叉苦各部位的水提取物均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总页数】4页(P57-60)【作者】毕和平;张立伟;韩长日;陈光英【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海南,海口,571158;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海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海南,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海南,海口,5711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51.3【相关文献】1.三叉苦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J], 廖建良;揭育霞2.三叉苦水提取物清除羟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J], 毕和平;张立伟;任蕾;杨频3.当归提取物对小鼠抗疲劳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J], 阮治寰;杜丝雨;张桓硕;张军辉;朱晴;尚曙玉4.当归提取物对小鼠抗疲劳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J], 阮治寰;杜丝雨;张桓硕;张军辉;朱晴;尚曙玉5.玫瑰黄酮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和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J], 魏志勇;阿衣古丽·麦麦提;海热姑丽·马木提;阿依考赛尔·亚力坤;景玉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桠苦的化学成分及茎叶成分的比较研究
三桠苦的化学成分及茎叶成分的比较研究三桠苦(Melicope ptelefolia(Champ.ex Benth.)Hartley)为芸香科(Rutaceae)蜜茱萸属(Melicope)植物。
三桠苦原归属于芸香科吴茱萸属,拉丁学名Evodia lepta(Spreng.)Merr.,在2008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第11卷里,原吴茱萸属25种植物经部分合并后归属到四数花属和蜜茱萸属两个属中,其中的三桠苦归属于蜜茱萸属。
三桠苦在岭南地区及邻近东南亚国家都是药食同源的一种植物,既是广东凉茶的常用配方组分,也作为一味民间常用中药,一般用来治疗跌打损伤、外伤、脓疮、湿疹等病,现在已成为多种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组方成分。
为弄清三桠苦的化学成分,我们对三桠苦茎、叶分别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并进了定性定量比较。
本论文主要内容包括:一、蜜茱萸属植物现代研究概况综述综述了蜜茱萸属植物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的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成果。
总结了蜜茱萸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特征,即特征成分主要包括黄酮醇,呋喃喹啉生物碱、带-O-香叶基侧链的苯乙酮和色烯。
二、三桠苦化学成分研究对广州从化产三桠苦叶的80%乙醇渗漉液浓缩干后拌硅藻土于索氏提取器上分离为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丙酮部位、甲醇部位。
利用现代色谱技术和分离方法(包括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ODS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对其中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系统的分离工作,得到20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学技术(EIMS,ESIMS,<sup>1</sup>HNMR,<sup>13</sup>CNMR,DEPT,1H-1HCOSY,DQFCOSY,HMBC,HSQC,FTIR,UV)和化学方法,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3,5,3’-三羟基-8,4’二甲氧基-7-异戊烯氧基黄酮(化合物Ⅱ)、3,5,3’-三羟基-4’-甲氧基-7-异戊烯氧基黄酮(化合物Ⅲ)、3,5,4’-三羟基-8,3’-二甲氧基-7-异戊烯氧基黄酮(化合物Ⅳ)、3,7-二甲氧基山奈酚(kamatakenin)(化合物Ⅴ)、山奈酚-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化合物Ⅵ)、山奈酚-3-O-芸香糖苷(化合物Ⅶ)、异鼠李素-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化合物Ⅷ)、香草酸(化合物Ⅸ)、Tricosanoic acid tetradecyl ester(化合物Ⅹ)、β-谷甾醇(化合物Ⅻ)、山奈酚-3-O-β-D-葡萄吡喃糖苷(化合物ⅩⅢ)。
海南三叉苦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海南三叉苦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林紫微;赵智萍;林志军;王海龙;任守忠;李佩佩【摘要】目的:研究海南三叉苦水提物的抗炎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
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来观察三叉苦的抗炎作用。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
结果与模型组(0)相比,三叉苦水提物中、高剂量(19.11%,22.94%)能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P<0.05),中剂量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致炎4 h [(0.53±0.17) cm]效果最明显(P<0.01)。
水提物中、高剂量对大鼠血清中TNF-α[(169.61±73.80) ng/L和(124.34±85.65) ng/L]和IL-1β[(521.01±206.89) ng/L和(393.99±197.61) ng/L]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TNF-α较模型组[(283.98±68.68) ng/L]降低显著(P<0.05)。
结论海南三叉苦水提物具有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1β的生成有关。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Evodia lepta in Hainan. Methods The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Evodia lepta was observed by acute inflammation model of the mouse ear swelling and rat foot swelling. The contents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TNF-α) and interleukin 1 beta (IL-1β)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the middle and high dose water extracts (19.11%, 22.94%, respectively) of Evodia lepta could inhibit the ear swelling in-duced by xylene (P<0.05);The water extracts at middle doses could remarkably restrained paw edema induced by car-rageen, with the best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at 4 h [(0.53 ± 0.17) cm, P<0.01];The water extracts at middle and high dose couldreduce the content of TNF-α[(169.61 ± 73.80) ng/L vs (124.34 ± 85.65)ng/L] and IL-1β[(521.01 ± 206.89) ng/L vs (393.99 ± 197.61) ng/L] in rat serum;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283.98 ± 68.68) ng/L], the TNF-α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 Conclusion The water extract of Evodia lepta ha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and its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may be related to inhibiting the formation of TNF-αand IL-1β.【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6(027)013【总页数】3页(P2079-2081)【关键词】三叉苦;抗炎;作用机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作者】林紫微;赵智萍;林志军;王海龙;任守忠;李佩佩【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 571199;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 571199;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 571199;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571199;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 571199;海南医学院药学院,海南海口5711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1三叉苦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三叉苦[Evodia lepta(Spreng.)Merr]的干燥全株,又名三桠苦、小黄散、鸡骨树、三丫苦、三枝枪、三叉虎等,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疟疾、黄疸型肝炎、风湿骨痛、湿疹皮炎、感冒发热、扁桃体炎、咽喉炎、跌打肿痛、风湿痹痛等[1-3]。
海南产三叉苦的化学成分研究
海南产三叉苦的化学成分研究鲍长余;范超君;陈湛娟;毕和平【期刊名称】《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25)001【摘要】海南产三叉苦[Melicope ptelefolia(Champ.exβenth.)Hartley]茎用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提取,提取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和正丁醇充分萃取,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反复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phthalicaciddibutylester)(1),香兰素(vanillin)(2),β-谷甾醇β-sitosterol(3),木栓酮(riedelin)(4),β-胡萝卜苷(一-daucoster01)(5),leptonol(6),苯甲酸正丁异丁酯(phthalicacidbutylisobutylester)(7),methylleptolA(8),异吴莱萸酮酚(isoevodion01)(9),leptenA (10),evodione(11),东莨菪素(scopoletin)(12),其中化合物(2)、(4)、(7)、(12)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To research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stems of Melicope ptelefolia (Champ. ex Benth.)Hartley in hainan, 12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by silica chromatography and preparative TLC from the stems of Melicope ptelefolia (Evodia lepta Spr. Merr.) The chemical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by modem spectroscopy as well as physico-chemical analysis. Thes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to be phthalic acid dibutyl ester ( 1 ), vanillin (2), β-sitos- terol (3), riedelin (4),β-daucosterol (5), leptonol (6), phthalic acid butyl isobutyl ester (7), methylleptol A (8),isoevodionol(9), lepten A (10), evodione ( 11 ), (scopoletin)(12). Compound (2), (4), (7), (12) was isolated from Evodia lepta Spr. Merr. for the first time.【总页数】4页(P66-69)【作者】鲍长余;范超君;陈湛娟;毕和平【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海南海口571158;/海南师范大学“省部共建一热带药用植物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相关文献】1.三叉苦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梁粤;郭丽冰2.海南产木薯茎化学成分研究 [J], 李姗姗;戴好富;赵友兴;左文健;李小娜;梅文莉3.海南产仙人掌的抗糖尿病的化学成分研究 [J], 窦德强;丘鹰昆;付文卫;胡晓艳;郭纳;付锐;裴玉萍;陈英杰4.三叉苦化学成分研究(Ⅱ) [J], 刁远明;高幼衡;彭新生;张瑞芳5.三叉苦化学成分研究(Ⅰ) [J], 刁远明;高幼衡;彭新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道地药材标准 广三叉苦
道地药材广三叉苦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广三叉苦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广三叉苦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广东省中药材质量标准》(第一册)2004年版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 术语和定义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地药材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3.2 广三叉苦Guang Sanchaku产于广东(茂名、阳江、云浮、肇庆、广州、河源、梅州、潮汕等地),广西(南宁、钦州、贵港、玉林、梧州等地),海南及周边与广东、广西接壤地区的三叉苦药材。
4 来源及形态4.1 来源三叉苦为芸香科植物三桠苦Melicope pteleifolia(champ.ex Benth.)T.G.Hartley的干燥茎及带叶嫩枝。
4.2 形态特征三叉苦植株为乔木,树皮灰白或灰绿色,光滑,纵向浅裂,嫩枝的节部常呈压扁状,小枝的髓部大,枝叶无毛。
3小叶,有时偶有2小叶或5小叶同时存在,叶柄基部稍增粗,小叶长椭圆形,两端尖,有时倒卵状椭圆形,长6-20厘米,宽2-8厘米,全缘,油点多;小叶柄甚短。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三叉苦中有机氯农药残留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三叉苦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隆颖;陈浩桉;江仁望;叶文才;陈伟韬【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3(10)12【摘要】目的建立三叉苦药材中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将三叉苦药材粉碎后用水浸润过夜,依次用丙酮、二氯甲烷超声提取,有机层浓缩后用浓硫酸磺化净化杂质,用DB-1701弹性石英毛细管柱对待测农药组分进行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进行检测.气相色谱进样口温度为230℃,ECD检测器温度为300℃,采用色谱柱升温程序(初始温度为100℃,再以10℃/min的升温速率升至220℃,接着以8℃/min的升温速率升至250℃,并保持10 min),柱流量:1.0mL/min,不分流进样,进样量:1μL.结果该检测方法的回收率范围为73.0%~104.7%,RSD为1.3%~2.2%.结论该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快速、简便且成本低,适用于三叉苦中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检测.【总页数】3页(P109-111)【作者】隆颖;陈浩桉;江仁望;叶文才;陈伟韬【作者单位】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广东广州510180;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10632;广东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广东广州510180;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10632;暨南大学,广东广州510632;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相关文献】1.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沉香中2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J], 张莉;徐万邦;蒋忠军2.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三九胃泰中20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J], 靳贵英;戴慧贤;隆颖3.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33批中药保健食品中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J], 程巧鸳;谭春梅4.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保健茶中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J], 陈伟;陈蓉;江国荣;程军平5.固相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中草药及其土壤中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J], 封棣;阎正;赵亚奎;李申杰;杨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桠苦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三桠苦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褚晨亮;欧阳东菊;陈润柯;陈秋怡;梁华炎;黎清生;金路
【期刊名称】《山东化工》
【年(卷),期】2024(53)4
【摘要】目的:研究三桠苦提取物的抑菌活性。
方法:以95%乙醇为溶剂,分别利用超声波提取和回流提取方法获得三桠苦提取物,利用滤纸片扩散法,分析两种提取方法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差异,确定抑菌活性较好的提取方法。
利用该方法提取三桠苦得到提取物,采用溶剂萃取法,依次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正丁醇分别萃取三桠苦提取物,得到极性大小不同的萃取物,再次利用滤纸片扩散法,比较这些萃取物对四种菌的抑菌活性,确定三桠苦的抑菌活性部位,为三桠苦抑菌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结果:回流提取法获得的样品抑菌活性优于超声提取法;石油醚、二氯甲烷萃取物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较差、正丁醇萃取物无抑菌活性。
结论:三桠苦提取物具有抑菌活性,其二氯甲烷萃取物是具有较强抑菌作用的活性部位。
【总页数】4页(P30-32)
【作者】褚晨亮;欧阳东菊;陈润柯;陈秋怡;梁华炎;黎清生;金路
【作者单位】肇庆学院制药工程系;中山大学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1
【相关文献】
1.三叉苦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2.红树植物苦郎树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3.苦菜根、叶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4.苦葛提取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5.岭南中药三桠苦生物碱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南山苦茶中九种元素含量测定
海南山苦茶中九种元素含量测定
符小文;张俊清;刘明生;林连波;郭玲
【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年(卷),期】2001(020)002
【摘要】采用ICP-AES法测定了海南山苦茶中钙、镁、铝、锌、铜、锰、锶和磷元素的含量,为对其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页数】1页(P47-47)
【作者】符小文;张俊清;刘明生;林连波;郭玲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植物化学研究室,海口,570102;海南医学院植物化学研究室,海口,570102;海南医学院植物化学研究室,海口,570102;海南医学院植物化学研究室,海口,570102;海南医学院植物化学研究室,海口,5701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
【相关文献】
1.不同来源的苦荞茶中4种黄酮的含量测定 [J], 黄萍;何兵;刘艳;田吉
2.苦荞茶中水溶性多糖与游离糖含量测定 [J], 陈雪涛;赵玉英;周宏
3.苦荞茶中槲皮素、山柰素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分析 [J], 任菲菲;张静;李静;马斐;闫雪
4.苦荞茶中槲皮素、山柰素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分析 [J], 任菲菲;张静;李静;马斐;闫雪;
5.不同苦荞茶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测定及二者冲泡溶出率比较研究 [J], 药雅俊;柳雪姣;裴妙荣;陈强;张俊英;马慧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o( ) r d l ( ) 1 duot o( ) l t o( )p taia i b t i b tl s r7 , ehl po A( ) i eo e l3 ,i e n 4 , - a cs rl5 , po l6 ,hhl c u ls uy et ( ) m ty etl 8 , ov- r e i 3 e e n c d y o e l s do o 9, pe 1 ) eoin ( 1 ,(cplt ) 1 ) C mpu d ( ) ( ) ( ) (2 w s sl e o vda i l )l t A( 0 ,vdoe 1 ) sooei (2 . o o n 2 、4 、7 、 1 ) a o tdf m E oi n( e n n i a r
色谱反 复分 离纯化 , 据 理化 性质 和 波谱数 据 鉴 定化合 物 的结 构. 根 结果 分 离得 到 1 个化 合 物 , 2 分
别 鉴 定 为 邻 苯 二 甲 酸 二 丁 酯 (hh l c iu l s r( ) 香 兰 素 (aii)2 , 谷 甾醇 ptacai db t t ) 1 , i d y ee vnln ( ) B一 l
B— i s rl3 , sot o( ) 木栓 酮(i ei)4 , 一 萝 卜串( d u ot o)5 , po o( ) 苯 甲酸 正丁 t e r dl ( ) e n 胡 p— ac s r1( ) l tn l6 , e e
异 丁 酯(hhl c u lsb tls r 7 , tylpoA( )异 吴 莱萸 酮酚 ( ovdoo)9 , p taiai b t ouyet )()me l tl 8 , c d yi e h e i eoin1( ) s
M a .01 r2 2
海南产三叉苦的化学成分研究
鲍 长余 范超君 陈湛娟 毕和平 , , ,
(. 1 海南师范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 海南 海 口 5 15 ; 7 18
2 海 南师 范大 学 “ 部共建 一 . 省 热带 药用植 物化 学” 育部 重 点实验 室 , 南 海 口 5 15 ) 教 海 7 18
pe f l C a .xB nh) rl ia tl oi h mp e e t. Hat yi Han n e a( e n
B O C a g u, A h ou C E h nu n, I e i ’ A h n y ’ F NC a jn, H NZ a ja ’ B p g- H n
hia, 2cm on s eeot ndb ic ho t rp yadpeaa v L o e t f l oe te l a n 1 o p u d r a e y l a rma ga h n r rt e Cf m t e o i p ef i n w bi si c o p i T r h s ms Mec p lo a
中图分类号 : 4 R2 . 8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4 44 (0 20 — 06 0 17— 9 22 1) 10 6— 4
S u y o h e i a n tt e t o h t m so e c pe t d n t eCh m c l Co siu n sf m t es e f r M fo i
Ab ta t T eerhtec e cl os tet f m tes m f loepefl C a p e e t. at y n sr c : orsac hmi ntu ns r t s i p te i hm . xB nh)H re h ac i o h e o Mec lo a( l i
( v da e t S r Mer T ec e c l t cue f h s o p u d e e d nie ) h h mi r trs eec m o n s r ie t db o e s c o c p s e s . asu ot w i f p r l
第 2 卷第 1 5 期
21年 3 02 月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S J un l f ia omaUnvri ( aua l ce nce ) o ra n nN r l i s y N tr i o Ha e t
— — — — — —
Vo .5 N . 1 o1 2
p yi — h m cl nls . h s cm o n s eed nie ep ta c cddb t s r 1 ,a ii ( ) 3 so— h s o c e ia aa i T ee o pu d r et dt b hh l i iuy et ( )vnln 2 , -i s c ys w i i f o ia l e l t
摘 要: 海南产三叉苦 [ ec ep lo a C a p e et. a l ] M lo te l ( hm .x n ) re 茎用质量分数为7 %的 i p ef i B h H ty 5 乙醇提取 , 提取液依 次用石油醚、 乙酸 乙酯、 氯仿和正丁醇充分萃取 , 硅胶柱 色谱 、 葡聚糖凝胶柱
l t (0 ,vd n (1 , e e A 1 )eoi e 1 ) 东莨菪素 ( oo t ) 1 )其 中化合物 () () () (2 首次从该 pn o s pl i (2 , c en 2 、4 、7 、1 ) 植 物 中分 离得 到.
关键 词 :- _K苦 ; 5 提取 ; 离; 学成 分 ; 分 化 结构鉴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