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2(新人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新人教必修4
天气预报显示,自2011年2月25 日夜间开始,受地面倒槽和冷空气影响, 山东省迎来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 程。为有效缓解严峻的旱情,山东各级 人工影响天气部门抓住难得的时机积极 开展增雨抗旱作业。25日夜间至27 日白天,山东开展了20年以来最大规 模的飞机、火箭、高炮联合人工增雨 (雪)作业,全省范围内降水明显,十 分有利于小麦返青。
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
②本质:客观的物质体系
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 用.
③基本构成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物质 资料 生产 方式
劳动者 生 产 力 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
物质要素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物质关系
客观的 不能随 意选择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徐水人民 公社颂》,轰动了整个中国,文章竟宣称“茂盛 无比”的小麦亩产12万斤,“花团锦簇”的山药 亩产达120万斤,一棵硕大无比的白菜重达500斤, 棉花的产量也“如卫星般地震动湖海山川”。 当时的报纸上还说,农村的墙壁上到处贴满了宣 传画:玉米长到月亮上,惊扰了寂寞的嫦娥小姐; 水稻亩产万斤的卫星腾空而起,连太阳也黯然失 色;棉花堆成的高山耸入云端,山顶的娃娃笑哈 哈地遥指珠穆朗玛峰。有人还编了顺口溜:“一 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 完,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 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 洲。”
有静,静中有动。
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成语:刻舟求剑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飞矢不动说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绝对静止论
克拉底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流”。
惠施: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ppt课件
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式
比 较
物质
物质具体形态
共性:唯一特性(客观 除了共性(客观实在性)之
区 实在性)
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别 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可以被改造,有生有灭。
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抽象,物质的具体形 联 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 系 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但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宏观物体)
自然界是运动的
(原子、离子等) 自然界是运动的
O2
O
+ O2
O + O2
O3
O3
(生命有机体) 自然界是运动的
人类社会是运动的
(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人脑) 人的思维是运动的
人类出现以后,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 如转基因食品、铁路、桥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 界的本 质( 优共 秀6p p8t张课PP件T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 界的本 质( 优共 秀6p p8t张课PP件T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 界的本 质( 优共 秀6p p8t张课PP件T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 界的本 质( 优共 秀6p p8t张课PP件T )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物的基础和前提都需要遵 循自然物本身属性和规律,不可能凭空创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 界的本 质( 优共 秀6p p8t张课PP件T )
(2)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是指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 是不可违抗的。 (2)规律的普遍性,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 规律,按规律办事。②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规 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6.(2013· 菏泽模拟)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飞船
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 全面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6 月 27 日, “ 蛟龙 ” 号下潜 至7 062米,创下中国载人深潜的最高纪录。这反映了(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突破客观规律的限制 观规律,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④人定胜天 )
答案:C
的叙述均是错误的。
答案:C
易错点2:规律有好坏之分。
误区指正: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人们可 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纠错训练 2 :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 ……一个
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 种约 50 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 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 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材料信息警示我们必 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故
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④与题意无关。
答案:A
2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 象共性的反映 )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共62张PPT)
思考:黑猩猩玩石头和原始人磨石头有何不同?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 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动的作用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 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劳动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 因素和生产方式。(见课本专家点评)
98
01
20
20
08
年
“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 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过去两千多年来的 总和。到2003年,人类知识已比1995年 翻一番;到2020年,知识将比1995年增 加3到4倍;而2050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 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 %,即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 。”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定义
物质 独立性
坚持 唯物主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坚持 可知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质 可知性 物质 唯一特性
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注意1:物质和具体物质的关系是一 图中有哪些具体物质? 具体物质=物质? 般与具体、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注意2: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情景分析:
思考:刻舟求剑的故事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上犯了什么错误?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静止的观 点。
运动能不能离开物质呢?
无人工厂
无人工厂
鱼米之乡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
《徐水人民公社颂》,轰动了中国,震惊了
世界! 文章说“茂盛无比的小麦亩产12万斤, 花团锦簇的山药亩产达120万斤,一棵硕大 无比的白菜重达500斤。” 有人编了句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 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共15张PPT)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变 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具有可知性
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认识和把 握规律
注:规律可以被发现、认识和利用,但不能 被改造。
3、按客观规律办事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 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具有客 观实在性 (唯一特性)
2.自然界的物质性:(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呢?)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
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②它们都是统一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不是:
(现象的)(偶然的)(外加的)(易变的)
2、规律的特征:
(1)规律具有客观性
第一、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 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规律具有客观性,还意味着它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第三、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 是不可违抗的。
(2)规律具有普遍性
思考我们必须反对两种倾向:
慧能大师“心动” 1:离开物质谈运动
刻舟求剑
2:离开运动谈物质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3、静止的含义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 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认识和把 握规律
注:规律可以被发现、认识和利用,但不能 被改造。
3、按客观规律办事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 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具有客 观实在性 (唯一特性)
2.自然界的物质性:(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呢?)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
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②它们都是统一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不是:
(现象的)(偶然的)(外加的)(易变的)
2、规律的特征:
(1)规律具有客观性
第一、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 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规律具有客观性,还意味着它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第三、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 是不可违抗的。
(2)规律具有普遍性
思考我们必须反对两种倾向:
慧能大师“心动” 1:离开物质谈运动
刻舟求剑
2:离开运动谈物质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3、静止的含义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 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共24张PPT)
8.人们可以根据条件去改变、创造规律。( 错) [矫正]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不能创造、 改变和消灭规律。 9.人类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等规律进行农业生产。( 错) [矫正] 太阳东升西落等属于现象间的联系,不是本质的联 系,故不是规律。现象表现规律,但自身不是规律。
10.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把握规律。( 错) [矫正] 把握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发挥主观能动性 并不意味着能够把握规律,因为它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重难点二 全面理解运动(5年0考) 1.运动的含义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哲学上所讲的运 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注意:哲学上讲的运动≠运动的具体形态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 同特征的概括和总结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你坐电梯时,相对于电梯,你是静止的,但你无时无刻 不在运动。你坐在山巅,望着远处的风景,风景是静止
的,但风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题中的观点( D )
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否认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③看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认识到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重难点三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5年2考)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规律是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
客观的
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一旦违 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
规律是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 普遍的 其固有的规律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2.4《探究世界的本质》ppt课件
复习要求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 相对静止的统一。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1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必记必背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 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 是运动的主体。 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 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离开物质 谈运动 离开运动 谈物质 唯心 主义 形而 上学
高效复习导航ຫໍສະໝຸດ 第33课考点展示哲学的物质、运 动、 规律的概 念,自然界的物 质性、人类社会 的物质性,运动 和物质、绝对运 动与相对静止的 关系,规律的客 观性和普遍性
探究世界的本质
知识概览
世界是物质的
物 质 观
运动和物质、 静止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按客观规 律办事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2)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 —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是 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 的。而客观存在着的具体 的东西作为物质的表现形 态,是有条件的、可变的、 千差万别的、相对的。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2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 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世界的物质性
复习要求
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从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1
规律的概念 规律就是事物 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注意: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 的、现象的、偶然 的、多变的联系。
规律的概念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规律是什 在相应的序号打“ √”号。 么呢?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 3、阶级斗争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 国家衰败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2、水往低处流 3、苹果落地 4、万有引力规律 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政治:2.4《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必修4)
D
(08•广东)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 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 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 “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 存在。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实在。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 本原,意识的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的、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 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 知而忽生忽灭。 (2)贝克莱的观点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 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 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 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是一种主 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考点2、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 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考点3、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 运动的关系 考点4、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 对静止的统一 考点5、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 性与普遍性 考点6、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坚持按规律办事
“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 ①承认物质,否认运动 ②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③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④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 可分割的⑤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⑥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 (B) A.①③④⑥ B.①④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考点4:(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 对静止的统一 1、含义
运动: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 ①事物在其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根本性 质没有发生变化; ②物体相对于某以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 特殊的运动)。
考点3:(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 运动的关系 1、哲学的运动概念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高中政治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的客观性。人类的
思维是主观世界的 组成部分,④可排 除。①②③集中体 现了人类社会的物
生产方式
④人类思维 A.①②③ B.①②④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C.①③④ D.②③④
质性,故选A。
C
知识梳理
题型构建
知识梳理 热点链接 体验真题 限时训练 微课助学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解析
知识梳理 深度思考 题组设计 归纳总结 题组二 概念 哲学上的“物质”
知识梳理 深度思考 题组设计 归纳总结 题组一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 客观性。材料信息
1.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
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已 A 经威胁到人类健康。这提醒我们( )
①改造自然应当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警示我们必须尊重
自然规律,按自然 规律办事,使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故 ①②正确;③说法 错误,夸大了意识 的作用;④与题意 无关。
提示
(1)哲学上的物质 是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 在。物质的唯一特 性是客观实在性。 (2)材料中的“物 质”是物质的具体 形态。物质和物质 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首页 尾页 上页 下页 出来。“极小”真的是一个十分贴切的形
是共性与个性、一
C
知识梳理
题型构建
知识梳理 热点链接 体验真题 限时训练 微课助学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知识梳理 深度思考 题组设计 归纳总结 3.2013年5月21日,据国外媒体报道,大 型强子对撞机(LHC)已经重新创造出了 138.2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瞬间的原始物 质形态——世界上最小的一滴物质。 据悉,位于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范德堡大 学的物理学家们分析了质子与铅离子在粒 子加速探测器中对撞的结果。在筛选大量 实验数据的过程中,范德堡大学的研究人 员发现,一滴“极小”的原始物质被创造
人教必修4《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2
三、考点梳理与突破 一、世界的物质性 1. (1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 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 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思考:从唯物论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 相处?
• ①自然界具有客观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 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 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要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要尊重自然规律,否则就会 受到自然的惩罚。
• ①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经济不景气 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和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 求,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契机。美日韩的例子 也说明了该推断有一定合理性。 ②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 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 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是不严谨的。
• 神州儿女多奇志,人造天宫翔太空。北京时间 2011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我国 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卫星发射 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 满成功。 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谈谈“天宫一号”发射成功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唯物论(又叫辩证唯物论) 1、范围:《探究世界的本质》、《把握思维的奥妙》
2、线索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 固有属性)→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发挥意 识的作用能认识把握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人的 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 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又 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二、学习提示 1.本课是高考的重点部分。对于世界统一于物质 这一考点要求学生把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这一考点,根据新课程
的要求,备考要侧重于分析事例,说明世界是运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 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一开始就是物质 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 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 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受自然条件和自 然规律的制约。人能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并 以这种认识为指导改造自然界来满足人类的需 要。人类认识活动对自然界产生直接与间接、 积极与消极的多方面影响,人们在改造自然的 同时应更加注重保护自然,以实现自身的可持 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 的问题,只有合理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 盾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
3.(2008山东卷22)《红岩》的作者,在 一次次查阅有关档案、走访烈士的战友、 搜集先烈们感人事迹的基础上,成功塑造 了江姐等典型人物形象。这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④重视做好量的积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 ③④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 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 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 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 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 念。 4.(2008重庆卷31)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 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C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 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 主观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探究世界的本质》ppt课件
复习要求
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从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1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概念
规律就是事物 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注意: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 的、现象的、偶然 的、多变的联系。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在相应的序号打规“律√是”什号。
本题以古诗为背景考查学 生运用所学相关哲理解析 古诗词的能力。题干体现 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A项 体现了拼搏进取的人生观; B项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 系等;C项体现了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意识的能动作 用原理;D项体现了规律的 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识 为转移的。故正确答案是D。
B、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 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
核心考点突破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1)人能够认识规律。
(2)人能够利用规律。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 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 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 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 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 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 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 为利,为人类造福。
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么呢?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 3、阶级斗争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 国家衰败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2、水往低处流 3、苹果落地 4、万有引力规律
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2 规律的特征及其要求
特征(世界观)
(1)规律具有普遍性 (2)规律具有客观性
答案 解析
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从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世界,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1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概念
规律就是事物 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注意: 规律不是主观想象 的、现象的、偶然 的、多变的联系。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在相应的序号打规“律√是”什号。
本题以古诗为背景考查学 生运用所学相关哲理解析 古诗词的能力。题干体现 了规律的客观性原理。A项 体现了拼搏进取的人生观; B项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 系等;C项体现了实践是认 识的来源;意识的能动作 用原理;D项体现了规律的 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识 为转移的。故正确答案是D。
B、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 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
核心考点突破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1)人能够认识规律。
(2)人能够利用规律。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 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 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 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 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 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 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 为利,为人类造福。
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么呢?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新陈代谢 3、阶级斗争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 国家衰败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2、水往低处流 3、苹果落地 4、万有引力规律
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核心考点突破
讲解点2 规律的特征及其要求
特征(世界观)
(1)规律具有普遍性 (2)规律具有客观性
答案 解析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新人教必修4
•除了具有万事万物的共性(客 观实在性),还有自身的个别 属性。 •是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 的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 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 的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 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 体表现。 ➢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巩固练习
单项选择题
5.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
“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
C 物“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在于(
•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
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D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所有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的有形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
基 世界的物质性(方世法界论意是义物:质我们的要)在尊重自
❖注意: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基本概念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 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 规律。
我们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 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 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巩固基础
单项选择题
1.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化,周期约为11.2年。太阳剧烈活
(物质的可知性)
与不可知论 划清了界限
高中政治:2.4 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件 新人教必修4可以作为高二复习课用
(3)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1)静止的含义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性质的相对稳定)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位置的相对稳定/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
(在物质存在方式上)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规律的科学内涵
就是事物运动过程者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不是表明的、现象的、外在的
--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
--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2.规律的特点
(2)规律是客观的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a.存在: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b.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而不在于人的喜恶。
“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共同本质的反映)
2.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3.物质具有可知性
解析:
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2.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1.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产生,产生后也不受人的意识所支配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1)静止的含义
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性质的相对稳定)
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位置的相对稳定/运动状态的相对稳定)
(在物质存在方式上)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规律的科学内涵
就是事物运动过程者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不是表明的、现象的、外在的
--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
--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2.规律的特点
(2)规律是客观的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a.存在: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地存在着;b.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着,而不在于人的喜恶。
“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是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共同本质的反映)
2.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3.物质具有可知性
解析:
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2.自然界的事物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1.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产生,产生后也不受人的意识所支配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ppt课件: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人类社会的 运动也都是 有规律的
人的认识 运动也是 有规律的
(1)规律的基本含义: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要 求
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 牛”事半功倍,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C
A.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
这则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利 用规律,造福人类。
(1)规律的基本含义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3)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利用 规律,造福人类。
物质、运动、规律三者间的联系是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世界是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规 律是客观的 D、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联系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 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要求我们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规律,利 用规律,造福人类。
③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
利特”,“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流——克拉底鲁”这两种观点( )
B
A、前者是唯物主义观点 B、前者承认物质运动是绝对的,后者否认了 相对静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C、两者都正确说明了物质和意识关系 D、两者都割裂了物质和运动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人的认识也是不停运动
结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
高中政治 4.2.4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19
【师生互动】 俗语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生活中的种种规则都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的。规律是人为制定的吗?
20
【拓展延伸】规律与规则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联系,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而制定的行为规范。 (2)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则 是主观的。 (3)一个好的规则往往是根据规律制定出来的;大多数情况 下按规律办事与遵守规则办事具有一致性。
6
②普遍性:自然界、_人__类__社__会__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 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要求: ①不可随心所欲: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 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 发生作用的_条__件__和__形__式__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0
4.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向往在“天宫”的神仙生活。“天宫一 号”的成功发射使这种向往成为了现实。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观进行说明。 提示:规律是客观的,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把曾经的梦想变成现实。
11
全面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5
(3)关系: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_运__动__和相对_静__止__的统一。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_运__动__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 __绝_对__运__动___而否认_相__对__静__止__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本__质__的、必然的、__稳__定_ 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世界观原理: 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人__的__意__志__为转移的,它既不 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师生互动】 俗语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生活中的种种规则都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的。规律是人为制定的吗?
20
【拓展延伸】规律与规则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联系,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持一定的社会秩序而制定的行为规范。 (2)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则 是主观的。 (3)一个好的规则往往是根据规律制定出来的;大多数情况 下按规律办事与遵守规则办事具有一致性。
6
②普遍性:自然界、_人__类__社__会__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 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要求: ①不可随心所欲: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 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 发生作用的_条__件__和__形__式__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10
4.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向往在“天宫”的神仙生活。“天宫一 号”的成功发射使这种向往成为了现实。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观进行说明。 提示:规律是客观的,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 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把曾经的梦想变成现实。
11
全面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5
(3)关系: ①物质世界是绝对_运__动__和相对_静__止__的统一。 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_运__动__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 __绝_对__运__动___而否认_相__对__静__止__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三、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本__质__的、必然的、__稳__定_ 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世界观原理: 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人__的__意__志__为转移的,它既不 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高一政治2.4《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材料依据
材料解析
观点提炼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 (3)文化发展有其特 普遍性,它要求我们既 (3)提出坚持 有的规律,我们今 要遵循客观规律,又要 “二为”方向、天推动社会主义文 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 “双百”方针、化大发展大繁荣必 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 扩大对外开放 须遵循文化发展的 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 等六点要求。 规律,同时要充分 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 发挥主观能动性。 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
切事物都处于运动 质,运动是物质的根
变化之中,运动是 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存在方式。
物质是运动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
材料依据
材料解析
观点提炼
(2)不仅重温 《讲话》的重要 内容,更在于理 解《讲话》精神 在今天的时代内 涵。
(2)70年来,我国 和世界状况都发生 (2)物质世界是绝 了巨大变化,因此 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既更要要继改承革发优展良,传不统,的统一。 断创新。
(析材料) 请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相关知识,对应相应的材料 依据和观点提炼,写出材料解析的过程,完成下面的表格。
材料依据
材料解析
观点提炼
(1)弘扬 《讲话》精 神,推动社 会主义文化 大发展大繁 荣。
(1)70年来我国社会 (1)世界上的一切事
面貌的巨大变化充 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
分说明了世界上一 中。物质是运动的物
类。
光大。当前,我们弘扬《讲话》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深刻领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 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提出六点要求:必须 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 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必须坚持深化改革,解 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必须适应全球化潮流,扩大对外开放; 必须坚持大团结的方针,努力营造良好环境。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生产方式——
社会运动的载体
人脑——
思维或精神运动的载体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 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 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离开运动谈物中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宇宙
飞船、火箭等,说明(
)
A. 人能够创造自然
B. 人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 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自然性
D. 人类已经全面掌握自然规律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来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古猿进化成人的过程中什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呢?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第二单元
辩证唯物论
第四课 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第五课 意识
认识论
第六课 实践、认识、真理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物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物质有客观实在性,无 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都 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 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 了界限)
的 客观实在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 有些存在我们可能看不见,但我们能感觉得到,能检测得到。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概括和抽象了世界万事万物和 现象的共同特性。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客观存在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客观实在
物质
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
物质的具体形态
某种具体的东西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 在…中伴随…一起产生的。
注意
1.在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们都是物质的。
巩固基础 单项选择题
1.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
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上述事实蕴含的哲
考题示例
请分析下列观点蕴含的哲学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易传》: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含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荀子: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基本概念 3.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变化发展的过程 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4.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①人能够认识
②人能够利用规律
利用规律的表现:
1)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遇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 向,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 2)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 围,使人们少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
•基本概念:—物质、运动、规律 •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知识结构
探究的问题
主要的观点
物质与意识 辩证关系
•唯物论
揭示世界的本原 (辩证的唯物论) (4-5课)
辩证 •认识论 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实践与认识 马 唯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关系 (第 6 课) 克 主义
C
AD
基本概念
规律
1.规律的概念: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非外部力量强加 非主观臆造的 非上帝创造 非表面 现象 非偶然 的或不 确定的 非多变的 易逝的
基本概念 区分: (1)规律与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不是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2)哲学上的规律与具体科学的规律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
)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巩固基础
2.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
射成功。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
太空飞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王子旗 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仅相差 1 公 里,返回舱完好无损。我国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获得圆 满成功说明(
D
)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巩固基础 3.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因为(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B.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C.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构成人类社会的基 本要素都是客观的
C
)
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思 联系、发展、 •辩证法 揭示世界的状态 主 矛盾 (唯物的辩证法) ( 7-10 课) 义 哲 人类社会的本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 • 唯物史观 历史 学 (第11课) 意识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唯物 主义 •价值观
人生观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12课)
人生价值 在于奉献
基本概念
物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客观性) (物质的可知性) 与不可知论 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 •万事万物的唯一 共性 •物质和意识的唯 一区别
理是(
C
)
A.世界的本原是氢 B.氢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物质 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D.物质就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
巩固基础
2. 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28 年英
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 年美国科学家
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 3500 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 反物质源。 2002 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 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 物质的存在表明(
注意: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基本概念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世界观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 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 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 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 律。
方法论
我们必须尊重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 背规律。
考题示例
(04年广东)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 A· 西蒙说:“我们今天生活着 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走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
⑴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 人的意识的印记,满足人的需要。(5分) ⑵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世界,是以自然 世界的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为前提的,这种客观存在与客 观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活动而消失;(4分) ⑶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人为的世界 是主观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2分)
C
)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巩固练习
4.“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
)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巩固练习 单项选择题
5.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 “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 物“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6.下列符合唯物辩证法运动观的是( ) 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B.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C.一切皆变,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基本概念
运动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基本概念 1)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根 本性质基本不变……空间位置相对不变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普遍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区别: •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 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 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 的
联 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 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 具体表现。 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
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唯物主义哲学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D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所有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的有形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方法论意义:我们要在尊重自 基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 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的基 本 •自然界的物质性 础上认识和改造自然; 原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 理 都有自己的…,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世界是物质的世
的观点。
知识明辨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客观 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 本质(客观实在性)。
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
•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分, 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具 体形态的共性特征。 •具有暂时性、相对性。
•具有永恒性、绝对性。
•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 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认为人能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巩固基础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 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荀子这些话说明( ) A.尊重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 C.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5.“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这表明( ) 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事物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3)规律与规则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 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或废除
(4)规律与定律
《模块总复习》P272 3
基本概念 2.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注意: 1.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违背规律,必然 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误区警示] 1.规律是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 2.规律有好的、也有坏的 3.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4.规律就是现象的总和 《模块总复习》P272 4
巩固练习
2.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观点 属于(
B
)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巩固练习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
同一条河流。”回答下面两题: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注意
1.在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它们都是物质的。
巩固基础 单项选择题
1.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
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上述事实蕴含的哲
考题示例
请分析下列观点蕴含的哲学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易传》: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含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荀子: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基本概念 3.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变化发展的过程 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4.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①人能够认识
②人能够利用规律
利用规律的表现:
1)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遇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 向,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 2)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 围,使人们少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
•基本概念:—物质、运动、规律 •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知识结构
探究的问题
主要的观点
物质与意识 辩证关系
•唯物论
揭示世界的本原 (辩证的唯物论) (4-5课)
辩证 •认识论 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实践与认识 马 唯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辩证关系 (第 6 课) 克 主义
C
AD
基本概念
规律
1.规律的概念: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非外部力量强加 非主观臆造的 非上帝创造 非表面 现象 非偶然 的或不 确定的 非多变的 易逝的
基本概念 区分: (1)规律与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不是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2)哲学上的规律与具体科学的规律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
)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巩固基础
2.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
射成功。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
太空飞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王子旗 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仅相差 1 公 里,返回舱完好无损。我国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获得圆 满成功说明(
D
)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巩固基础 3.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因为(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B.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C.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构成人类社会的基 本要素都是客观的
C
)
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思 联系、发展、 •辩证法 揭示世界的状态 主 矛盾 (唯物的辩证法) ( 7-10 课) 义 哲 人类社会的本质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 • 唯物史观 历史 学 (第11课) 意识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唯物 主义 •价值观
人生观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12课)
人生价值 在于奉献
基本概念
物质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客观性) (物质的可知性) 与不可知论 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 •万事万物的唯一 共性 •物质和意识的唯 一区别
理是(
C
)
A.世界的本原是氢 B.氢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物质 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D.物质就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
巩固基础
2. 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 1928 年英
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 1997 年美国科学家
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 3500 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 反物质源。 2002 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 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 物质的存在表明(
注意: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基本概念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世界观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 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 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 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 律。
方法论
我们必须尊重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 背规律。
考题示例
(04年广东)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 A· 西蒙说:“我们今天生活着 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走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
⑴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 人的意识的印记,满足人的需要。(5分) ⑵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世界,是以自然 世界的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为前提的,这种客观存在与客 观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活动而消失;(4分) ⑶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人为的世界 是主观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2分)
C
)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巩固练习
4.“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
)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巩固练习 单项选择题
5.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 “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 物“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在于(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6.下列符合唯物辩证法运动观的是( ) 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B.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C.一切皆变,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基本概念
运动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基本概念 1)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根 本性质基本不变……空间位置相对不变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普遍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区别: •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 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 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是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 的
联 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 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 具体表现。 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
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唯物主义哲学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D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所有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的有形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方法论意义:我们要在尊重自 基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 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的基 本 •自然界的物质性 础上认识和改造自然; 原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 理 都有自己的…,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世界是物质的世
的观点。
知识明辨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客观 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 本质(客观实在性)。
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
•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分, 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具 体形态的共性特征。 •具有暂时性、相对性。
•具有永恒性、绝对性。
•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 念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认为人能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巩固基础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 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荀子这些话说明( ) A.尊重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 C.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5.“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这表明( ) A.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事物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 C.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3)规律与规则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 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或废除
(4)规律与定律
《模块总复习》P272 3
基本概念 2.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注意: 1.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违背规律,必然 受到规律的惩罚。 2.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误区警示] 1.规律是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 2.规律有好的、也有坏的 3.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4.规律就是现象的总和 《模块总复习》P272 4
巩固练习
2.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观点 属于(
B
)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巩固练习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
同一条河流。”回答下面两题: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