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合集下载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

第十二单元厌氧性细菌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本属细菌主要包括破伤风梭菌(C. tetani)、肉毒梭菌(C. botulinum )、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 )和艰难梭菌(C. difficile)。

一、破伤风梭菌(C. tetani)(一)生物学性状革兰染色阳性,专性厌氧,有鞭毛,无荚膜。

芽胞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与菌体形成“鼓槌状”。

常用疱肉培养基培养。

血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羽毛样菌落,菌落周围有轻度β-溶血环。

(二)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和破伤风溶血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的致病机理: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骨骼肌强直性收缩,出现破伤风特有的苦笑面容和角弓反张等临床症状。

(三)所致疾病破伤风破伤风的易感条件:1. 3.伴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四)防治原则1.正确处理伤口:用双氧水冲洗伤口,消除厌氧环境。

口:用双氧水冲洗伤口,消除厌氧环境。

2.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大剂量青霉素防止伤口局部细菌增殖。

3.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中和血液中游离的破伤风痉挛毒素,可起到紧急预防和对症治疗的作用。

4.类毒素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军人和易受外伤的高危人群。

二、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 )(一)生物学性状革兰染色阳性粗大杆菌,专性厌氧,有荚膜,无鞭毛。

芽孢椭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

产气荚膜梭菌在血平皿上形成双溶血环(内侧完全溶血,外侧部分溶血),在牛乳培养基中产生“汹涌发酵”(stormy fermentation)。

(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1.主要致病物质:肠毒素:增加肠壁通透性,引起腹泻。

α毒素:作用类似于卵磷脂酶,溶解血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形成水肿。

2.所致疾病:气性坏疽: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菌性同。

病情凶险。

食物中毒:常因食入被大量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食物(以肉食为主)感染。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最后呼吸肌麻痹,心肌麻痹死亡
Seventeen-Year-Old Patient With Mild Botulism ( the patient had 40×10-12g/ml of type A botulinum toxin in his serum ) A Patient at rest B Patient was requested to perform his maximum smile.
2、分离培养:取坏死组织,接种血平板
3、动物实验--接种小白鼠腹腔 食物中毒 食品、粪便培养见大量细菌
如怀疑食物中毒,在发病后一日内,检出大 于105病菌/克食品或106病菌/克粪便可确诊
防治原则
1、主要创伤处理,及时消毒,清创 扩创 切除感染与坏死组织、必要时截肢 2、大量抗生素,多价抗毒素、高压氧仓
5.12 汶川
20
生物学特性
革兰阳性,大杆菌,有明显荚膜,芽孢、无鞭毛 芽孢:椭圆形,不大于菌体,位于中央或次极端
形态染色
培养与分型
厌氧,生长迅速(8分钟一代),45℃生长最好
血平板----双层溶血 内---全溶血(θ毒素)
外---不完全溶血(α毒素)
疱肉培养基---产生大量气体
卵黄琼脂平板-----产生卵磷脂酶, 分解磷脂酶,出现白色混浑圈, 称Nagler反应
作用部位: 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神经核
外周神经的肌肉神经接头处
外周神经的自主神经末梢
作用机制:抑制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
导致驰缓性麻痹
肉毒素作用机理
阻止神经末梢 乙酰胆碱的释放
所致疾病
1、食物中毒
进食污染食物(多为罐头、肉制品、豆制品) 肠道吸收毒素
经淋巴血流
颅脑神经核,外周神经与肌肉接头处

实验十二 厌氧性细菌(1稿)

实验十二 厌氧性细菌(1稿)

实验十二厌氧性细菌(厌氧培养方法)厌氧性细菌(Anaerobicbacteria)是一大群必须在无氧或低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一般情况下,这类细菌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不能在空气(氧气浓度大于18%)和(或)二氧化碳浓度小于10%以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

这类细菌缺乏完整的代谢酶体系,其能量代谢多以无氧发酵的方式进行。

它能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的感染,包括阑尾炎、胆囊炎、中耳炎、口腔感染、心内膜炎、子宫内膜炎、脑脓肿、心肌坏死、骨髓炎、腹膜炎、脓胸、输卵管炎、脓毒性关节炎、肝脓肿、鼻窦炎、肠道手术或创伤后伤口感染、盆腔炎以及菌血症等。

(一)无芽胞厌氧菌主要种类及生物学性状无芽胞厌氧菌共有23个属,与人类疾病相关的主要有10个属。

1.革兰阴性厌氧杆菌有8个属,类杆菌属中的脆弱类杆菌最为重要。

形态呈多形性,有荚膜。

除类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迅速外,其余均生长缓慢。

2.革兰阴性厌氧菌有3个属,其中以韦荣菌属最重要。

为咽喉部主要厌氧菌,但在临床厌氧菌分离标本中,分离率小于1%,且为混合感染菌之一。

其他革兰阴性球菌极少分离到。

3.革兰阳性厌氧菌有5个属,其中有临床意义的是消化链球菌属,主要寄居在阴道。

本菌属细菌生长缓慢,培养需5~7天。

4.革兰阳性厌氧杆菌有7个属,其中以下列3个属为主:(1)丙酸杆菌属:小杆菌,无鞭毛,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需要2~5天,与人类有关的有3个种,以痤疮丙酸杆菌最为常见。

(2)双歧杆菌:呈多形性,有分枝,无动力,严格厌氧,耐酸。

29个种中有10个种与人类有关,其中只有齿双歧杆菌与龋齿和牙周炎有关。

其他种极少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

(3)优杆菌属:单一形态或多形态,动力不定,严格厌氧,生化反应活泼,生长缓慢,常需培养7天,最常见的是迟钝优杆菌。

(二)微生物学检查要从感染灶深部采取标本。

最好是切取感染灶组织或活检标本,立即送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直接涂片镜检:将采集的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观察细菌形态、染色及菌量,为进一步培养以及初步诊断提供依据。

医学微生物学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28
四、 防治原则 1. 外科处理 2. 抗生素(药敏试验)
29
左图:混合厌氧感染(至少三种厌氧菌存在)
30
31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厌氧性细菌:是一群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 长繁殖的细菌。 分类: 厌氧芽胞梭菌(G+杆菌) 无芽胞厌氧菌(多种,G+,G-球菌,G+,G-杆菌)
1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 (Clostridum)
厌氧芽胞梭菌:是一群革兰氏染色阳性,能形 成芽胞的大杆菌。 少数为致病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等。 对热、干燥和消毒剂有强大的抵抗力。
2
一、 破伤风梭菌 (C.tetani)
• 破伤风(tetanus)的病原菌 • 发病后机体呈强直性痉挛、抽搐、可因 窒息或呼吸衰竭死亡
3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G+杆菌,有周鞭毛,无荚膜, 芽孢正圆,位于菌体顶端,呈鼓槌状
培养:严格厌氧菌;β-溶血,薄膜状菌落
抵抗力:芽孢---对热、干燥和消毒剂均有强大的抵 抗力,100℃,1小时破坏,干燥土壤中可 存活数十年
16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肉毒毒素(神经毒)
与破伤风外毒素的相似点: ⅰ毒性强 ⅱ结构,功能,致病机制与破伤风外毒素相似 与破伤风外毒素的区别: ⅰ对酸、蛋白酶抵抗力强,导致肌肉麻痹 ⅱ不沿神经纤维传导,留在神经肌肉接头处 ⅲ C,D型毒素由噬菌体编码
17
2.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食物中毒):
18
(四)防治原则 1.低温保存食品 2.80℃,20min加热食品 3.尽早根据症状作出诊断,迅速注射A、B、E三 型多价抗毒素,同时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

所致疾病
• • • • • • 败血症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呼吸道感染 口腔牙齿感染 腹部会阴部感染 女性生殖道感染
四、防治原则
• 预防
– 及时处理伤口,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 – 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
• 治疗
– – – – 局部感染的处理 抗生素 多价抗毒素 高压氧舱法
三、肉毒梭菌
(C.botulinum)
一、生物学性状
• 芽胞呈椭圆 形,粗于菌 体,位于次 极端,使细 胞呈汤匙状 或网球拍状
一、生物学性状
三、免疫性
• 破伤风免疫属外毒素免疫,主要是抗毒 素发挥中和作用(毒素与中枢神经组织 结合非常牢固,一旦结合即非抗毒素所 能中和) • 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 • 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
四、微生物学检查 法
• 一般不进行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 • 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
五、防治原则
一、主要种类
与人类疾病相关的主要无芽胞 厌氧菌
革兰阴性 杆菌 球菌 类杆菌属 韦 荣 菌 属 (Bacteriodes ) (Veillonella) 普雷沃菌属 (Prevotella) 紫单胞菌属 (Porphyromonas) 梭杆菌属 (Fusobacterium) 革兰阳性 杆菌 丙酸杆菌属 (Propionibacterium) 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 真杆菌属 (Eubacterium) 放线菌属 (Actinomyces) 球菌 消化链球菌属 (Peptostrept ococus)
一、生物学性状
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
• 蛋黄琼脂平板: Nagler反应 • 牛奶培养基: “汹涌发酵”
分解乳糖→产酸→酪蛋白凝固,产气体 (H2、CO2)→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 并将液面上的凡士林向上推挤,甚至冲开 管口棉塞,气势汹猛

微生物学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微生物学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导致肌肉麻痹。
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
主要由于豆类、肉类、腊肠及罐头食品等被肉毒梭 菌或芽胞污染,在厌氧条件下繁殖产生外毒素,被 人食入所引起。
表现:全身无力、视力模糊不清、吞咽及呼吸困
难,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毒
素不直接刺激肠粘膜,故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创伤感染中毒

婴儿肉毒病
由于婴儿肠道内缺乏能拮抗肉毒梭菌的正常菌群,食用被 肉毒梭菌污染的食品后,芽胞在这情况下定居于盲肠,繁 殖产生毒素引起的感染性中毒。表现为便秘、吮乳无力、
② WBC↓且形态不典型 ③ 伴其他杂菌生长
可初步快速诊断
四、防治原则
预防


及时彻底清创,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
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 切除病灶
治疗



抗生素
ulinum)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G+粗短杆菌,芽胞呈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 极端, 使细胞呈网球拍状(匙),有鞭毛
2.
G-厌氧球菌
韦荣氏球菌属,咽部
3.
G+厌氧球菌
消化链球菌属,阴道
4.
G+厌氧杆菌
双歧杆菌属,控制pH 丙酸杆菌
致病性及所致疾病
特征:
1.
内源性感染,遍及全身,多呈慢性
2.
3. 4.
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染
脓液黏稠,有恶臭、血腥味 使用氨基糖苷类长期无效
常见感染类型:
1. 2. 3. 4.

G+粗大杆菌,正常菌群、培养困难 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假膜性结肠炎

治疗:停用抗生素

12 厌氧性细菌

12 厌氧性细菌

伸肌和屈肌同时强烈收缩 嚼肌—牙关紧闭 面颊肌—苦笑面容 颈肌—角弓反张
咽喉部肌—窒息
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
4、所致疾病:破伤风
多见于战伤,平时除创伤感染外,手术器械灭菌不 严也可引起。 发病早期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随 后局部肌肉痉挛,出现张口困难,咀嚼肌痉挛,牙 关紧闭,既而颈部、躯干和四肢肌肉强直性痉挛, 身体呈角弓反张状。严重者呼吸肌痉挛,引起窒息 而死亡。
4) 主要是运动神经麻痹
5) 病愈后不发生免疫力 6) 主要靠临床症状诊断,必要时作微生物学检查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主要依据从可疑食物、粪便或病人呕吐物中检出毒 素;动物实验
(四)防治原则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监督,对可疑食品应煮沸30min再 食用。 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是早期大量注射多价抗毒素血清。
3、生化反应
活泼,可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 气
在牛奶培养基中分解乳糖产酸, 使牛奶中的酪蛋白凝固,同时产 生大量气体(H2和CO2),将 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把液 面凝固的凡士林往上推,甚至冲 开管口棉塞,气势凶猛,称做 “汹涌发酵”。可用于鉴别。
4、分型
根据产生毒素的不同,分为5型:A、 B、C、D、E。
产生毒素
B毒素细胞毒素 腹泻 假膜形成
治疗上停用先前不当的抗生素,改用对本菌敏感的万古 霉素或灭滴灵药物,并可服用调节正常菌群的制剂。
第二节 无芽孢厌氧菌
正常菌群,包括G+和G-的球菌和杆菌,在体内占 绝对优势。
引起内源性感染,占厌氧菌感染的90%
一、生物学性状
种类繁多,特性各异
1、G-厌氧杆菌 脆弱类杆菌(25%) 引起腹腔脓肿和败 血症。 2、G-厌氧球菌 韦荣菌 咽喉部主要厌氧菌,较少分离到 3、G+厌氧球菌 消化链球菌寄居阴道,占20%-35%,较少 引起败血症。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_厌氧性细菌_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_厌氧性细菌_

破伤风杆菌第12章厌氧性细菌概述厌氧芽胞梭菌无芽胞厌氧菌第12章厌氧性细菌概述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是一大群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的细菌。

分类:厌氧芽胞菌属无芽胞厌氧菌属第12章厌氧性细菌第12章厌氧性细菌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共同特点:G+杆菌有芽胞,抵抗力强;在自然界(水、土等)、动物及人体肠道中广泛存在;产生外毒素致病。

除产气荚膜梭菌外均无荚膜。

破伤风梭菌一般情况破伤风梭菌是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创口污染、分娩时用不洁器械剪断脐带,本菌可从伤口侵入,引起破伤风,患者表现为肌肉痉挛,抽搐,最终呼吸衰竭或窒息而死,发病后,死亡率很高。

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G+杆菌有芽胞,呈鼓槌状,有周身鞭毛,破伤风梭菌2.培养:专性厌氧,血平板上菌落呈“羽毛”状(不规则,中心紧密,四周疏松),微溶血 3.抵抗力:芽胞的抵抗力很强: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能耐煮沸1小时;在适宜条件下可出芽形成繁殖体,产生外毒素。

破伤风梭菌致病性:致病物质:⑴破伤风痉挛毒素化学本质:蛋白质化学结构:菌体外:重链和轻链,以二硫键相连;致病性:只有重链(与受体结合)和轻链(毒性部分)同时存在,才能致病,对人的致死量是1ug。

抗原性:强,可制成类毒素。

破伤风梭菌⑵破伤风溶血毒素:在功能和抗原性上与链球菌溶血素O相似,对氧敏感;可溶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对破伤风病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

破伤风梭菌致病条件:局部厌氧微环境窄而深的伤口;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缺血同时伴有需氧菌、兼性厌氧菌感染;破伤风梭菌免疫性:抗毒素可中和游离毒素的作用;抗毒素不能阻断细胞内毒素轻链的毒性作用;由于极少量毒素即可致病,但却不足以引起免疫,故患过破伤风后不易获得牢固的免疫力破伤风梭菌防治:防:破坏厌氧环境:及时正确清创、扩创人工自动免疫:白百破三联菌苗,DPO 类毒素--→儿童、军人、野外工作者人工被动免疫:紧急预防: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 2. 治:早期足量TAT;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产气荚膜梭菌 C. perfringens 产气荚膜梭菌 C. perfringens 一般情况:是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和动物肠道中。

医学微生物学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一、生物学性状
1.根据产生的毒素抗原性分A、B、C、D、E、F和G七个型
二、致病性
(如刺伤),伴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同时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2.破伤风痉挛毒素组织抑制性神经递质从抑制性神经元突触前膜释放,导致屈肌、伸肌同时发生收缩,出现强直性痉挛。

3.治疗原则:(1)中和毒素,使用足量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破伤风抗毒素
(2)清除毒素:抗菌治疗首选青霉素和甲硝唑
(3)控制症状和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措施:(1)正确处理伤口;伤口应及时清创和扩创
(2)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百白破三联疫苗,建立基础免疫
(3)人工被动免疫:可立即肌内注射TAT或TIG做紧急预防。

4.肉毒毒素是神经毒素,对人的致死量约为0.1ug。

肉毒毒素不耐热,煮沸一分钟即可被破坏,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肉毒毒素保留在神经肌肉接点处,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弛缓性瘫痪。

附:艰难梭菌,引起假膜性结肠炎,对氧气极为敏感,产生艰难梭菌毒素A和(或)艰难梭菌毒素B
无芽胞厌氧菌,在人体正常菌群中,无芽胞厌氧菌占有绝对优势,所致疾病:败血症,中枢性神经系统感染,口腔感染,呼吸道感染。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
(二)致病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三、肉毒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和分型
(二)致病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四、艰难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
(二)致病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第二节无芽胞厌氧菌
(一)生物学性状主要种类、性状和在感染中的作用
3.了解破伤风梭菌和肉毒梭菌的微生物学检查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
一、破伤风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和抵抗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二、产气荚膜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形态与染色、培养特性和分型
(二)致病性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时间分配:
2学时
本单元重点、难点
1.破伤风梭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防治原则
2.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主要生物学厌氧菌的致病条件、感染特征
4.临床最常见的无芽孢厌氧菌的种类及所致疾病
5.两类厌氧菌感染的不同点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
教具准备
ppt幻灯片一套
课外作业
见《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习题集》
《医学微生物学》教案首页
对象
授课时间
地点
章节课题
第十二章厌氧性细菌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致病性和防治原则;无芽孢厌氧菌的致病条件、感染特征、临床最常见的无芽孢厌氧菌的种类及所致疾病。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12章厌氧性细菌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12章厌氧性细菌
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以获 得被动免疫作紧急预防 对已发病者,特异性治疗包括早期足量 使用抗毒素及抗生素两方面
二、 产气荚膜梭菌
(C染色
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芽胞位于次极端,无鞭毛 在体内有明显的荚膜
菌、肉毒梭菌等
病例讨论
李春波,男,55岁,农民。 主诉:因张口困难,全身抽筋而急诊入院。
病史:一周前在地里劳动时,不慎被一绣铁钉刺 破左足底。伤口立即由“赤脚医生”处理包扎, 但至今未愈。入院前24h开始张口困难,逐渐加 重,不能进食。颈项发硬,不能弯腰。5h前开始 全身抽筋,发作历时几秒钟,间歇20~30min。
2.培养特性
厌氧。繁殖周期为 8分钟
血琼脂平板上,双 层溶血环
牛奶培养基中,可 出现“汹涌发酵。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α毒素—卵磷脂酶
分解细胞膜上卵磷脂,引起溶血、组织坏死、 水肿、出血
在气性坏疽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胶原酶、透明质酸酶、DNA酶等毒素的 分解破坏作用,造成气肿及组织坏死
(一)生物学性状
1. 菌体细长,有周鞭毛,芽胞呈鼓槌状,G+ 2.芽胞抵抗力很强,在100 °C 1h才被破坏,
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3. 严格厌氧,不分解糖类、蛋白质。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致病条件
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 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 组织缺血; 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 伤口;
势高的呼吸酶; 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
厌氧芽胞梭菌属:引起外源创伤感染 无芽胞厌氧菌:引起内源性感染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Clostridiu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革兰阴性厌氧杆菌
• 类杆菌属 • 脆弱类杆菌(B . fragilis) : 临床 脆弱类杆菌 ( 上最常见的无芽胞厌氧菌分离株 • 呈多型性形态,有荚膜 呈多型性形态, • 类杆菌有典型的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类杆菌有典型的革兰阴性菌细胞壁, 但其脂多糖无内毒素活性
(四)防治原则
• 预防的办法主要是早期扩创,清洁 预防的办法主要是早期扩创, 伤口,局部用双氧水冲洗, 伤口,局部用双氧水冲洗,以破坏 厌氧环境。 厌氧环境。 • 除早期应用多价抗毒素外,应配合 除早期应用多价抗毒素外, 手术、抗生素及支持疗法等。 手术、抗生素及支持疗法等。
三、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感染条件: 感染条件: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 伤口窄而深 –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 大面积创伤、 大面积创伤 烧伤,坏死组织多, 组织缺血 –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 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 伤口
毒素分型 B C
D
E
+ ± + -
+ + ± + + + + + + n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
μ (mu) 透明质酸酶 ± ν (nu) DNA 酶 ± 神经氨酸酶 改变神经节苷脂受体 + 其它 肠毒素、 肠毒素 肠毒素、细胞毒素 + 大多菌株产生; 某些菌株产生; 不产生; + 大多菌株产生;± 某些菌株产生;-不产生;nt 未研究
2.所致疾病 2.所致疾病
• 气性坏疽(gas gangrene)以局部水肿、 气性坏疽( gangrene)以局部水肿、 产气、肌肉坏死及全身中毒为特征。 产气、肌肉坏死及全身中毒为特征。 • 食物中毒 • 坏死性肠炎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 直接涂片镜检 :革兰氏阳性大杆 并有荚膜,常伴有其他杂菌, 菌,并有荚膜,常伴有其他杂菌, 白细胞甚少, 白细胞甚少,形态不规则 • 分离培养 • 动物实验 取细菌培养液给小鼠或 家兔静脉注射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bacteria) (anaerobic bacteria)
根据能否形成芽孢将厌氧菌分为 厌氧芽孢梭菌 无芽孢厌氧杆菌 无芽孢厌氧菌 无芽孢厌氧球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
• 一群专性厌氧、革兰阳性的粗大杆菌 一群专性厌氧、 • 特点
– 革兰阳性 – 专性厌氧 – 形成芽胞,细菌膨胀呈梭形 形成芽胞, – 外毒素致病 –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多数为腐生菌,少数为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多数为腐生菌 多数为腐生菌, 致病菌
3.特异性治疗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对已发病的病人, 对已发病的病人 , 应早期足量 注射TAT, 一般10 20万单位 10- 万单位。 注射TAT, 一般10-20万单位。注射 前必须作皮肤试验, 前必须作皮肤试验,防止马抗毒素 血清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血清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大剂量的青毒素( 或四环素) 大剂量的青毒素 ( 或四环素 ) 能有效地抑制破伤风梭菌在局部病 灶中繁殖, 灶中繁殖,并且对混合感染的其他 细菌也有作用。 细菌也有作用。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和染色 形态和染色
•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有周身鞭毛,无荚膜 有周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毛, 有周身鞭毛 •椭圆形芽胞 椭圆形芽胞 -网球拍状 •专性厌氧 专性厌氧
(二)致病性
1. 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
剧毒(对人的致死剂量是0.1μg) - 剧毒(对人的致死剂量是0.1μg) - 嗜神经性
种类
• 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 破伤风
Clostridium Tetani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Clostridium botulinum Clostridium difficile
• 产气荚膜梭菌
–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
• 肉毒梭菌
–肉毒中毒 肉毒中毒
• 艰难梭菌
–假膜性结肠炎 假膜性结肠炎
• 创伤感染中毒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检出毒素 –细菌分离培养 细菌分离培养 –将可疑食物或呕吐物制成悬液, 将可疑食物或呕吐物制成悬液, 将可疑食物或呕吐物制成悬液 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做动物试验
(四)防治原则
• 加强食品管理和监督 • 食品进食前加热煮沸 • 治疗应尽早注射多价抗血清
四、艰难梭菌Clostridium
二、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和染色 形态和染色
-两端几乎平切的革兰 阳性粗大杆菌 芽胞位于次极端, -芽胞位于次极端,呈 椭圆形,不大于菌体 椭圆形, -无鞭毛 -在体内有明显的荚膜
perfringens
2.培养特性 2.培养特性
• 厌氧。其最适生长温度45°C,繁殖周 厌氧。其最适生长温度45 45° 期为8 期为8分钟 • 血琼脂平板上,双层溶血环 血琼脂平板上, • 蛋黄琼脂平板上,有Nagler反应现象 蛋黄琼脂平板上, Nagler反应现象 • 代谢活跃 • 牛奶培养基中,可出现“汹涌发酵” 牛奶培养基中,可出现“汹涌发酵” fermentation) (stormy fermentation)
致病物质
•对 氧 敏 感 的 破 伤 风 溶 血 毒 素 (tetanolysin) •质 粒 编 码 的 破 伤 风 痉 挛 毒 素 (tetanospasmin) –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 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 –属神经毒素 , 毒性极强 ( 小鼠 LD50 为 属神经毒素, 属神经毒素 毒性极强( 小鼠LD 015ng 对人致死量< g) ng, 0.015ng,对人致死量<1µg) –为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蛋白酶破坏 为蛋白质, 为蛋白质 不耐热;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 G+和G-的球菌、杆菌 的球菌、 • 专性厌氧,无芽胞 专性厌氧, • 条件致病菌
一、生物学性状
革兰阴性 杆菌 类杆菌属 Bacteriodes) (Bacteriodes) 普雷沃菌属 (Prevotella) 紫单胞菌属 (Porphyromonas) (Porphyromonas) 梭杆菌属 (Fusobacterium) 球菌 韦荣菌属 (Veillonella) 革兰阳性 杆菌 丙酸杆菌属 (Propionibacterium) 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 真杆菌属 (Eubacterium) 放线菌属 (Actinomyces) 球菌 消化链球菌属 (Peptostreptococus)
作用部位 —脑神经核 阻止乙酰胆 —外周神经 肌肉神经接头处 碱的释放 外周神经—肌肉神经接头处 外周神经 —自主神经末梢 自主神经末梢 运动神经末梢功能失调→ → 运动神经末梢功能失调 → 肌肉松弛性麻痹 软瘫) (软瘫)
2.所致疾病 所致疾病
• 食物中毒----主要为神经末稍麻痹 主要为神经末稍麻痹
(四)防治原则
1.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的人工自动免疫 1.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的人工自动免疫,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的人工自动免疫, 作为特异性预防 2.正确处理伤口及清创,防止厌氧微 2.正确处理伤口及清创, 正确处理伤口及清创 环境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预防措施。 环境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预防措施。 对伤口较深或大面积创伤可能有泥土 污染者,除用类毒素加强免疫外, 污染者,除用类毒素加强免疫外,应 肌肉注射1500 3000单位破伤风抗毒 1500肌肉注射1500-3000单位破伤风抗毒 TAT)。 素(TAT)。
破伤风杆菌在高琼脂(40g/L)厌氧 破伤风杆菌在高琼脂(40g/L)厌氧 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18~24h 24h) 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18 24h)
β -溶血 溶血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感染途径:成人-----------------创口 感染途径:成人---------创口
新生儿-------脐带 新生儿-------脐带 -------
毒素A---肠壁液体大量分泌, 出血 假膜性肠炎 肠壁液体大量分泌, 毒素 肠壁液体大量分泌 性坏死 毒素B--- 损坏细胞骨架,直接损伤 损坏细胞骨架, 毒素 肠壁细胞
小结
• 破伤风梭菌 –致病条件;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 致病条件; 致病条件 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 特异性防治原则 • 产气荚膜梭菌 –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与所致 主要生物学性状; 主要生物学性状 疾病 • 肉毒梭菌 –致病物质、致病机制及所致疾病 致病物质、 致病物质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和染色 形态和染色
difficile
• 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 芽胞呈卵圆形,位于菌体近极端 芽胞呈卵圆形, • 专性厌氧 • 营养要求较高
(二)致病性
• 人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 可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腹 泻和假膜性结肠炎
细菌 致病物质
致病机理
所致疾病
毒素进入CNS,阻止抑制性神经介 破伤风 , 破 伤 破伤风痉挛毒素 毒素进入 质的释放,造成强直性痉挛( 风 梭 质的释放,造成强直性痉挛(受刺 菌 激时伸肌与屈肌同时强烈收缩, 激时伸肌与屈肌同时强烈收缩,肌 肉强直痉挛) 肉强直痉挛) 周围组织, 酶→周围组织,感染发酵多种糖 气性坏疽 周围组织 产 气 外毒素和胞外酶 气体→气肿 毒素→血管 类 →气体 气肿 ; α毒素 血管 气体 气肿; 毒素 荚 膜 通透性↑ → 影响血供 影响血供→ 组织坏死; 组织坏死; 梭菌 通透性 毒素入血→毒血症 毒素入血→毒血症 肠毒素→ 破坏膜离子运输功能, 破坏膜离子运输功能, 肠毒素 食物中毒 肠毒素 改变膜的通透性→ 改变膜的通透性 腹泻 肉毒 梭菌 艰难 梭菌 肉毒毒素 毒素A 毒素 (肠 毒 素) 毒素B 毒素 细胞毒素) (细胞毒素) 抑制乙酰胆碱释放, 抑制乙酰胆碱释放,弛缓性麻痹 食物中毒 婴儿肉毒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