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 生物学性状
1.革兰染色阳性。 菌体细长,有周鞭毛、无荚膜。 ※芽胞呈正圆形,比菌体粗,位于菌体顶端,使 细菌呈鼓槌状,为本菌典型特征。
2.专性厌氧。血平板上,有β溶血。
3.芽胞对外界抵抗力强,能耐煮沸1h,在干燥的 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十年。
( 二 ) 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致病作用主要依赖于病菌所 产生的外毒素。
(2)大剂量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 杀灭病 原菌和其他细菌。 (3)可使用多价抗毒素和高压氧舱法治疗- 后者可使血液和组织中的氧含量提高,能 部分抑制厌氧菌的生长。
三、肉毒梭菌(C. botulinum)
主要存在于土壤中,引起人和 动物肉毒病,最常见的为肉毒中毒和 婴儿肉毒病。
( 一 ) 生物学特性
3.分
型
分为 A 、 B 、 C 、 D 、 E 5 种血清型:
A 型-- 对人致病, 引起气性坏疽和食物中 毒。
C 型-- 可引起坏死性肠炎。
( 二 ) 致病性
1.致病物质
产气荚膜梭菌有荚膜、能产生侵袭性酶 和多种外毒素 。
2. 所致疾病
(1) 气性坏疽 1)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菌类似。多见于 战伤,也见于平时的工伤、车祸等。 2)主要由 A 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 3)潜伏期--短 , 一般仅为 8-48h 4)发展迅速--病菌除产生多种毒素外,体内 可形成荚膜和繁殖周期短等特点,使该病发 展迅速,病情险恶。如不及时治疗,常导致 死亡。
Ⅰ,Ⅱ组--可引起人类疾病,以Ⅰ组多见, 最主要的型别为 A、B 和 E型 。我国报告 大多为 A 型。
Ⅲ组--主要引起鸟类肉毒病。
Ⅳ组--为产生G型毒素的菌株。
( 二 ) 致病性
致病物质--主要是肉毒毒素
(1)肉毒毒素毒性强 肉毒毒素是已知最剧烈的神经外毒素, 毒性比氰化钾强一万倍 , 1mg 能杀死 2 亿只小鼠 ,对人的致死量约为 O.1μg。 (2)肉毒毒素不耐热
5)由细菌产生的卵磷脂酶、胶原酶、透
明质酸酶、 DNA 酶等具有分解破坏作 用,使病菌易穿过肌肉结缔组织间隙, 侵入四周正常组织,发酵肌肉和组织中 的糖类,产生大量气体,造成气肿;同时 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渗出,局部水肿, 进而挤压软组织和血管,影响血液供应, 造成组织坏死。
严重病例表现为组织胀痛剧烈, 水气夹杂,触摸有捻发感,最后大块 组织坏死,并有恶臭。病菌产生的 毒素和组织坏死的毒性产物被吸收 入血,还可引起毒血症、休克等。
(1)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
1)为神经毒素,由质粒编码。 2)为蛋白质,不耐热,也可被肠道中 的蛋白酶分解。 3)经甲醛脱毒成为类毒素,接种后 可产生抗毒素。 4)毒性极强,仅次于肉毒毒素。
5)最初合成的痉挛毒素为一条多肽, 从菌体释出时,被细菌蛋白酶裂解 为一条轻链和一条重链。 重链有结合神经细胞( 脊髓 前角运动细胞和脑干神经细胞 )和 转运毒素分子的作用。
破
伤
风
破伤风梭菌在创伤局部繁殖过 程中产生痉挛毒素,经局部神经细 胞吸收或经淋巴、血液到达中枢神 经系统而致病。
早期症状有流口水、出汗和激动 ; 典型体征是苦笑面容、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等。
因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还可 产生心率不齐 、血压波动和因大量 出汗造成的脱水。
典型的症状 苦笑面容 角弓反张 其它
(2)破伤风溶血毒素 (tetanolysin)
在致破伤风中的作用尚不 清楚。
2.所致疾病
※(1)感染的重要条件--伤口形成厌氧微环
境: 1)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 2)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 血 ; 3)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的伤口。
(2)疾
病
1)传播途径--经伤口感染人体。 2)潜伏期--可从几天至几周,与原 发感染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 近有关。 3)引起破伤风
症状与肉毒毒素食物中毒类似,早期的 症状是便秘,吸乳无力。死亡率不高。
(3)创伤感染中毒
若伤口被肉毒梭菌芽胞污染, 芽胞在局部厌氧环境中能发芽繁殖 并释放出肉毒毒素 , 导致机体肉 毒中毒。
( 三 ) 微生物学检查法
1.重点是检测肉毒毒素--检测粪便、
食物和患者血清中的毒素活性。 2.食物中毒患者可取粪便、剩余食 物分离病菌。 3.婴儿肉毒病应取粪便分离病菌并 检测毒素。
(3)肉毒毒素对酸和蛋白酶的抵抗 力强,可稳定存在于外环境和胃肠 道。肉毒毒素被吸收进入血循环, 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神经 肌肉接点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 放,导致弛缓性麻痹。
2. 所致疾病
(1) 食物中毒 (2) 婴儿肉毒病
(3)创伤感染中毒
(1) 食物中毒
1)病因 食品在制作过程中被肉毒 梭菌芽胞污染,制成后未彻底灭 菌,芽胞在厌氧环境中发芽繁殖, 产生毒素,食前又未经加热烹调, 食入已产生的毒素,发生食物中 毒。
(2)食物中毒
1)主要因食入被A型产气荚膜梭菌大量污染 的食物(主要为肉类食品)而引起。
2)潜伏期约 10h 3)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水样腹泻; 无发热、无恶心呕吐。 1-2天后自愈。 如不进行细菌学检查常难确诊。
(3)坏死性肠炎
由 C 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β毒 素而引起。
( 三 ) 微生物学检查法
( 四 ) 防治原则
1.预防 (1)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监督。 (2)低温保存食品,防止芽胞发芽。 (3)加热食品,破坏毒素。
2.治疗 尽早诊断,迅速注射A 、B、E 三型多价抗毒素,并对症治疗。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1.无芽胞厌氧菌种类繁多,包括革兰 阳性和革兰阴性的球菌和杆菌,是寄 生于人和动 物体内的正常菌群。
1.形态与染色 (1)革兰染色阳性。 (2)菌体粗短。 (3)有鞭毛,无荚膜。 ※芽胞呈椭圆形,比菌体粗, 位于次极端,使细胞呈汤匙 状或网球拍状。
2.培养特性
专性厌氧。
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能产生脂
酶,在卵黄培养基上,菌落周围出 现混浊圈。
3. 分四组、七个型
根据遗传特性分为Ⅰ-Ⅳ四组 ; 根据神经毒素的抗原性分为 A-G 七个型:
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 1.厌氧芽胞梭菌 2.无芽胞厌氧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
一、破伤风梭菌(C.tetani)
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内,经 粪便污染土壤。当机体受外伤,创口 被污染或分娩时使用不洁器械剪断 脐带等,可侵入局部创面,发芽繁殖, 释放外毒素,引起破伤风。
(3)分泌物或脓液粘稠,乳白色、 粉红色、血色或棕黑色,有恶臭,有 时有气体 ; (4)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 在有氧环境中培养无细菌生长 ;
(5)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长期治 疗无效。
二、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 一 ) 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革兰染色阳性。 菌体粗大呈杆状,无鞭毛,在 体内可形成明显的荚膜。芽胞呈椭 圆形,比菌体细,位于次极端。
2.培养特性
厌 氧 血平板:双层溶血环 内环完全溶血-θ毒素 外环不完全溶血- α毒素 蛋黄琼脂平板:Nagler反应
1.直接涂片镜检--是极有价值的快速诊 断法。镜检见:G+大杆菌,白细胞少, 伴有其他杂菌,即可报告初步结果。 2.分离培养与动物试验
( 四 ) 防治原则
1.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预防用的类毒素。 主要是对伤口及时清创、扩创,破 坏和消除局部厌氧微环境。
2.治疗措施
(1)主要是对感染局部-- 尽早施行扩创, 切除坏死组织,必要时截肢以防止病变扩散
2.大多为化脓性感染,感染部位遍及 全身。 (1)败血症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口腔感染 (4)呼吸道感染 (5)腹腔感染 (6)女性生殖道感染
※ 3.感染特征
具有下列特征之一时,应考虑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 (1)内源性感染,感染部位可遍及 全身,多呈慢性过程 ;
(2)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 染,形成局部脓肿或组织坏死,也可 侵入血流形成败血症 ;
2.特异性紧急预防
立即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Tetanus Immunoglobulin, TIG)250500IU, 或破伤风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 TAT)1500-3000IU。
TIG 属人源蛋白质制品,一般无过敏反 应, 不需皮试; 而TAT 系异种蛋白质制品, 需进行皮试,防止过敏反应。
庖肉培养基
牛乳培养基:“汹涌发酵” (stormy fermentation)
Nagler反应
在蛋黄琼脂平板上 ,菌落周围出现 乳白色浑浊圈,是由卵磷脂酶(α毒素 ) 分解蛋黄中卵磷脂所致,此现象称Nagler 反应,为本菌的特点。
※汹涌发酵 (stormy fermentation) 现象
本菌可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 在牛乳培养基中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 白凝固; 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H2 和 CO2),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气势 凶猛,称汹涌发酵现象。
重链通过羧基端与神经肌肉结 点处运动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结 合,促使毒素进入由细胞膜形成的 小泡中;小泡从外周神经末梢沿轴 突逆行向上,进入传入神经末梢及 中枢神经系统。
重链通过氨基端的介导,产生 膜的转位,使轻链进入胞质。
轻链为毒性部分,阻止抑制 性神经介质( γ-氨基丁酸、甘 氨酸 )的释放,干扰抑制性神经 元的协调作用,使肌肉活动的兴 奋与抑制失调,造成强直性痉挛。
3. 免疫性
主要是抗毒素发挥中和作用。 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很强,极少量毒 素即可致病,而如此少量的毒素尚不足以 引起免疫, 且毒素与组织结合后,也不能 有效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毒素 ,病死率 高。
( 三 ) 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般不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 四 ) 防治原则
1.非特异性防治
正确处理创口及清创扩创 , 防止形成厌氧微环境。
2)临床表现
与其他食物中毒不同, 胃肠道症状很 少见 , 主要为神经末梢麻痹。
乏力、头痛等不典型症状 →复视、斜视、眼睑下垂等眼肌麻痹症状 → 吞咽、咀嚼困难等咽部肌肉麻痹症状 → 膈肌麻痹、呼吸困难、直至呼吸停止导 致死亡。
(2) 婴儿肉毒病
1 岁以下,特别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 因其肠道的特殊环境及缺乏能拮抗肉 毒梭菌的正常菌群,食入被肉毒梭菌芽 胞污染的食品(如蜂蜜)后,芽胞发芽、 繁源自文库,产生毒素而致病。
3.特异性预防
一般采用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的主动免疫方 法。目前我国常规采用含有百日咳疫苗、 白喉类毒素和破伤风类毒素的百白破三联 制剂。
对儿童、军人和易受创伤的人群进行特异 性预防是必要的。
4.特异性治疗
包括使用抗毒素和抗生素: (1)对已发病者应早期、足量使用TIG 或TAT,剂量为 TIG 3000 -6000IU, TAT 10-20万IU,包括静脉滴注、肌肉 注射和伤口局部注射因毒素,一旦与 细胞受体结合,抗毒素即失去中和作用。 (2)抗菌治疗--可采用四环素,红霉素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