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厌氧性细菌
微生物学第13章厌氧性细菌

生长速度
由于无氧环境的限制,厌氧性细 菌的生长速度通常较慢,需要较 长时间才能达到较高的细胞密度。
02
厌氧性细菌的生态分布与作 用
厌氧性细菌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
土壤中
厌氧性细菌在土壤中发挥着分解有机物的作用, 将动植物残体转化为腐殖质和气体。
生殖道中
女性生殖道中的厌氧性细菌参与维持阴道正常菌群平衡,预防感染。
厌氧性细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01
02
03
生物制氢
有机废水处理
甲烷发酵
厌氧性细菌可用于生物制氢过程, 通过发酵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氢 气。
厌氧性细菌可应用于有机废水处 理,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 气和二氧化碳。
厌氧性细菌可将有机废物转化为 甲烷,用于生产能源或进行沼气 发酵。
水体中
在缺氧的水体中,厌氧性细菌参与水体自净过程, 将有机物转化为氨气、硫化氢等气体。
动物消化道中
许多动物消化道内存在厌氧性细菌,帮助动物消 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等。
厌氧性细菌在人体内的分布与作用
肠道中
肠道中的厌氧性细菌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K、维生素B12等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口腔中
口腔中的厌氧性细菌参与龋齿的形成,某些种类还可能导致牙周病。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需要进 行彻底的治疗,包括使用敏感 抗生素、清创引流等。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 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以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05
厌氧性细菌的培养与鉴定
厌氧性细菌的培养方法
厌氧培养箱
01
厌氧性细菌需要在无氧环境中生长,厌氧培养箱能够提供恒温、
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

( 一 ) 生物学性状
1.革兰染色阳性。 菌体细长,有周鞭毛、无荚膜。 ※芽胞呈正圆形,比菌体粗,位于菌体顶端,使 细菌呈鼓槌状,为本菌典型特征。
2.专性厌氧。血平板上,有β溶血。
3.芽胞对外界抵抗力强,能耐煮沸1h,在干燥的 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十年。
( 二 ) 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致病作用主要依赖于病菌所 产生的外毒素。
二、产气荚膜梭菌
(C.perfringens)
( 一 ) 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革兰染色阳性。 菌体粗大呈杆状,无鞭毛,在 体内可形成明显的荚膜。芽胞呈椭 圆形,比菌体细,位于次极端。
2.培养特性
厌 氧 血平板:双层溶血环 内环完全溶血-θ毒素 外环不完全溶血- α毒素 蛋黄琼脂平板:Nagler反应
(2)食物中毒
1)主要因食入被A型产气荚膜梭菌大量污染 的食物(主要为肉类食品)而引起。
2)潜伏期约 10h 3)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水样腹泻; 无发热、无恶心呕吐。 1-2天后自愈。 如不进行细菌学检查常难确诊。
(3)坏死性肠炎
由 C 型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β毒 素而引起。
( 三 ) 微生物学检查法
(2)破伤风溶血毒素 (tetanolysin)
在致破伤风中的作用尚不 清楚。
2.所致疾病
※(1)感染的重要条件--伤口形成厌氧微环
境: 1)伤口窄而深,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 2)大面积创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 血 ; 3)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的伤口。
(2)疾
病
1)传播途径--经伤口感染人体。 2)潜伏期--可从几天至几周,与原 发感染部位距离中枢神经系统的远 近有关。 3)引起破伤风
厌氧性细菌

3.免疫性:抗毒免疫,吞噬防御功能增强。 4.A及F型可产生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三)微生物学诊断
1.采标本直接涂片镜检 2.分离培养鉴定细菌 3.动物试验
(四)防治原则 1.自动免疫─多价类毒素 2.被动免疫─多价抗毒素
常用的培养方法:
1,厌氧培养法:肉渣汤培养基、巯基乙酸钠培养基即可造成厌氧 环境;
2,焦性没食子酸法: 3,厌氧缸法: 4,气袋法: 5,厌氧箱法:
两类厌氧菌感染的不同点
────────────────────────────
项目
厌氧芽胞杆菌感染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
3000 U。 注意过敏反应:因为TAT马抗毒素。 脱敏疗法: 紧急预防,早用, 量足。
二、产气荚膜杆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染色:粗短杆菌,芽胞呈梭状,体内形成荚膜
2.培养特性:专性厌氧。
血平板上,菌落较大,灰白色,不透明、边缘锯齿状;多 数菌 株有双层溶血圈,内环完全溶血是 毒素,外层为 毒素,不溶血;
产气荚膜杆菌菌落(溶血)
厌氧芽胞 杆菌检查
接种破伤风杆菌
接种产气荚膜杆菌
肉 牛高
渣 汤 培 养 基
乳 培
糖 琼 脂
养 基
培 养 基
破伤风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 致病物质
此酶破坏线立体,死细胞呼吸
α毒素分解 细胞膜上
和高能磷酸化合物合成障碍
红细胞破坏 贫血
毒
卵磷脂酶 组织细胞 组织坏死
肉渣汤培养基:混浊生长,产生气体、肉渣不被消化,肉 色 呈肉红色,
[病原生物学] 第10章 厌氧性细菌
![[病原生物学] 第10章 厌氧性细菌](https://img.taocdn.com/s3/m/f7b73c80b4daa58da1114a46.png)
(二)致病性
2.所致疾病 (2)婴儿肉毒病 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因食入被肉毒梭菌芽胞污染的食品(如蜂蜜)后, 芽胞发芽、繁殖,产生毒素被吸收而致病。 临床表现为便闭,吸乳、啼哭无力,眼睑下垂,脸部肌肉松弛,全身肌 肉张力降低,进行性呼吸困难,但死亡率仅1%~2%。
(二)致病性
2.所致疾病
(1)食物中毒
(一)生物学特性
3.分型
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α、β、γ、δ、ε、η、 θ、ι、κ、λ、μ、ν等12种外毒素,根据产 气荚膜梭菌的4种主要毒素(α、β、ε、ι) 可将其分为A、B、C、D、E 5个血清型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多种 外毒素和侵袭性酶。 • α毒素(卵磷脂酶) • K毒素(胶原酶) • μ毒素(透明质酸酶) • γ毒素(DNA酶) • 肠毒素
国外以罐头、香肠等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为主,国内以发酵豆制品为主(占80%以 上)。
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是对临床早期诊断极有价值的快速诊断法。
2.分离培养
疑为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发 病的第一天内,可取剩余食物或粪便做细 菌学检查。
三、肉毒梭菌
1.形态染色
革兰阳性粗短杆菌,芽胞呈椭圆形,位于 菌体的次极端,宽于菌体,使菌体呈汤匙 状或网球拍状,有周鞭毛,无荚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分类
1.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为革兰阳性大杆菌。有周鞭毛, 无荚膜。芽胞呈正圆形,直径大于菌体宽 度,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为 本菌形态上的典型特征。
(一)生物学特性
2.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强大。破伤风梭菌的芽胞对外 界抵抗力强,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年至 十几年,100℃ 1小时,高压蒸汽 121.3℃ 15~30分钟,干烤160~170℃ 1~2小时可将其杀死。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um)⏹分类⏹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无芽孢厌氧菌厌氧菌的分类⏹厌氧性细菌是一群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和繁殖的细菌。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厌氧芽孢梭菌外源创伤性感染艰难梭菌厌氧性细菌肉毒梭菌无芽孢厌氧菌内源性感染破伤风梭菌(C. tetani)生物学性状⏹形态:☐菌体:细长呈杆状,鞭毛(+周鞭毛),荚膜(-)。
☐芽孢:圆形,位于菌体顶端,细菌呈鼓槌状。
⏹染色性:☐革兰氏阳性。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严格厌氧。
☐菌落:血平板上形成薄膜状菌落,β溶血。
⏹生化反应:☐不发酵糖类、不分解蛋白质。
⏹抵抗力:☐强,土壤中存活数十年,100度1小时才能杀灭。
菌体及芽孢致病性⏹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完全有赖于病菌所产生的外毒素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来源:质粒编码。
☐本质:蛋白质,不耐热。
☐结构:⏹菌体:一条多肽。
⏹释出菌体:轻链(A链)-S-S-重链(B链)。
⏹破伤风溶血毒素☐对氧敏感,作用不明。
致病机制肌肉神经接头:重链通过羧基端识别神经肌肉结合点处运动神经元外胞质膜的受体进入细胞。
↓运动神经元:毒素和细胞膜形成小泡沿神经元轴突逆行向上到达细胞体。
↓小泡进入神经末梢,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重链N端介导产生膜转位使轻链进入胞质。
(轻链为锌内肽酶,裂解存储有抑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小泡上的膜蛋白特异性太键,使小泡膜蛋白发生改变,从而抑制其释放)特殊体征、症状⏹痉挛性麻痹☐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免疫性⏹少量毒素不足以引起免疫应答。
⏹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微生物学检查法⏹一般不采集标本进行培养。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及病史进行诊断。
厌氧性细菌概述.pptx

DNA 酶
±
神经氨酸酶
改变神经节苷脂受体
+
其它
肠毒素
肠毒素、细胞毒素
+
+ 大多菌株产生;± 某些菌株产生;-不产生;nt 未研究
+± ++ ++
nt +
±±
±±
+
+
+
t
致病物质
• α毒素 –以A型产生量最大 –分解细胞膜上磷脂和蛋白形成的复合 物,造成细胞溶解,引起血管通透性 增加伴大量溶血、组织坏死、肝脏、 心功能受损 –在气性坏疽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 β、ε、ι毒素 –引起坏死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致病物质
• 肠毒素 –不耐热的蛋白质,100°C瞬时被破坏 –在结肠经胰酶作用后,其毒力能增加3 倍 –整段肽链嵌入细胞膜,破坏膜离子运 输功能 –可作为超抗原
所致疾病
• 气性坏疽 – 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及其他梭菌引起
– 气性坏疽潜伏期短,发展迅速,病情 险恶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概述
• 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 • 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
– 厌氧芽胞梭菌属 – 无芽胞厌氧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Clostridium)
概述
• 大多为严格厌氧菌,革兰染色阳性 • 芽胞直径比菌体粗,使菌体膨大呈梭状,
对热、干燥和消毒剂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 除产气荚膜梭菌等极少数例外,均有周
–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 部组织缺血
– 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的伤口
致病因子
• 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 •质粒编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
厌氧性细菌-精选文档

思考题
1、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条件是什么? 2、试述破伤风梭菌的致病物质,致病
机理及特异性防治原则? 3、简述产气荚膜梭菌和肉毒梭菌的致
病性? 4、试述厌氧菌的分布、分类及共性?
) “和而不同”,多元发展。近年来 ,中医 药在防 治非典 、禽流 感和艾 滋病方 面发挥 的独特 作用也 证实了 二者的 有机结 合,具 有肯定 的临床 疗效。 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df高血压958心脏 病983u6糖尿 病87fr)
(2)婴儿肉毒病:1岁以下婴儿食入肉毒 梭菌污染的食物(如蜂蜜)后引起。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主要寄生于人体内,尤其口腔、肠 道、阴道内最多,占正常菌群的90%。 一、致病性: 1、致病物质:荚膜、菌毛、侵袭性酶、内 毒素等。
2、致病条件: (1)寄居部位改变。 (2)菌群失调。 (3)机体免疫力降低。 (4)局部组织厌氧微环境。
3、血平板上有双层溶血环,内层为完全 溶血,外层为不完全溶血。
4、肉渣培养基中,不分解肉渣呈粉红色。
5、汹涌发酵:在牛奶培养基中分解乳糖 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气势凶 猛,称为汹涌发酵。
(二)致病性: 本菌分为A、B、C、D、E五型。
1、致病因素: (1)侵袭性酶: (2)荚膜:
CT!阳性者应用脱敏注射法。 原则:早期,足量创,大剂量青霉素等。
二、产气荚膜梭菌:
是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气性坏 疽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感染,以局部组织 坏死、恶臭、水肿、气肿、中毒为特征。 常由几种病原菌混和感染。
(一)生物学性状:
1、 G+粗大杆菌,可形成荚膜。 2、芽胞卵圆形,位于菌体次极端,不大 于菌体。
厌氧性细菌 PPT课件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8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10余种外毒素和侵袭性酶。
α毒素-----5型细菌均能产生,以A型产生量最大。能分解细胞膜上磷脂和 蛋白形成的复合物,造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溶解,引起 血管通透性增加伴大量溶血、组织坏死、肝脏、心功能受损,在气性坏疽 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β、ε、ι(iota)毒素-----引起坏死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肠毒素------主要作用于回肠,其次为空肠。其作用机制是肠毒素肽链嵌入 细胞膜,破坏膜离子运输功能,改变膜的通透性,而引起腹泻。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9
所致疾病 (1)气性坏疽:60%~80%由A型引起。该病多见于战伤, 但也见于平时的工伤、车祸、地震等。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 菌相同。气性坏疽潜伏期短,一般仅为8~48小时,使该病发 展迅速,病情险恶。如不及时治疗,死亡率高达40%~100%。 临床表面为局部剧痛、组织水肿、气肿,触摸有捻发感,伴 组织坏死、分泌物恶臭。病菌产生的毒素和组织坏死的毒性 产物被吸收入血,引起毒血症、休克。
厌氧培养,但不十分严格。在血 琼脂平板上,多数菌株有双层溶 血环。
本菌代谢十分活跃,可分解多种 常见的糖类,产酸产气。在牛奶 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其 中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 体,可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 状,气势凶猛,称“汹涌发酵”。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17
双层溶血环
内环是由θ毒素引起的狭窄的完全溶血,外环是由α毒素引起的不完全溶血。
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系列教材
20
21
(2)食物中毒:A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某些菌株 可产生肠毒素引发食物中毒。因食入被本菌大 量污染的食物(主要为肉类食品)而引起,潜 伏期8~24小时,临床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 水样腹泻、便血。一般1~2天后自愈,但年老 体弱者可致死亡。
第11章厌氧性细菌(anaerobicbacteria)

❖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2.1110 :07:441 0:07De c-2011 -Dec-2 0
❖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10:07:4410:07:4410:07Friday, December 11, 2020
❖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2.1120.12.1110:07:4410:07:44December 11, 2020
❖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2.112020年12月 11日星 期五10时7分44秒20.12.11
谢谢大家!
❖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12.1120.12.11Friday, December 11, 2020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0:07:4410:07:4410:0712/11/2020 10:07:44 AM
4、外毒素 类毒素 抗毒素 (TAT,TIG)
(二) 致病条件:
1、窄而深的伤口或盲端;
2、局部组织缺血,供氧不足; 3、同时存在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
的混合感染。
❖(三) 致病特点 (
❖
1、破伤风为创伤性感染; 2、致病需特定条件; 3、破伤风梭菌仅在感染局部繁殖, 产生毒素,毒素体内扩散而作用于 中枢神经系统;
❖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10时7分44秒 上午10时7分10:07:4420.12.11
❖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2.1120.12.1110:0710:07:4410:07:44Dec-20
❖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0年12月11日 星期五10时7分 44秒Fr iday, December 11, 2020
生活中十大厌氧菌你都知道吗

生活中十大厌氧菌,你都知道吗?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一直存在一群只能在无氧或低氧分环境下生长的微生物,它们对人类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厌氧微生物。
厌氧微生物绝大多数为细菌,很少数是放线菌,极少数是支原体,因此也常称之为厌氧菌。
厌氧微生物在人类生活的环境和人体中广泛存在,所以一直是科学家和医生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微生物检测手段的不断提高,厌氧微生物正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并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它们。
1什么是厌氧菌厌氧菌(anaerobic bacteria)是指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的一类细菌。
这类细菌由于缺乏完善的酶系统,因此只能以无氧发酵进行能量代谢。
2厌氧菌的分布与危害厌氧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包括环境、土壤、水源和动物中。
其中,人体本身也有众多的厌氧菌,大多存在于人体和动物的皮肤、腔道的深部黏膜表面。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厌氧菌对人体无害,只有当组织缺血、坏死或者需氧菌感染等情况下,会诱发感染,从而造成腹腔内感染、牙周炎及妇科炎症、外伤及上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疾病。
3厌氧菌分类根据对厌氧的耐受程度不同,可将被分为三大类:(1)对氧极端敏感的厌氧菌:这类细菌对厌氧条件要求很高,在空气中暴露10min即死亡,临床上很难分离出。
(2)中度厌氧菌:此类厌氧菌较为常见,在相应的技术条件下,容易被分离出,即使在空气中暴露60~90min 或在脓汁抽出72h后仍然能被分离出来。
(3)耐氧厌氧菌:这类细菌不能利用氧,在无氧条件下生长好,而在有氧条件下生长不佳。
4生活中常见的厌氧菌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ium etani)是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厌氧菌,长 4~8μm,宽 0.3~0.5μm。
它以芽胞形式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如泥土、人畜肠道、粪便、皮肤和锈器表面等。
在缺氧环境中,破伤风杆菌芽胞发育为增殖体,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破伤风溶血毒素和破伤风痉挛毒素。
最新:厌氧性细菌课件-文档资料

防治原则
•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
• 及早做出诊断,迅速注射A、B、E三型多价抗毒素, 加强护理与对症治疗。
无芽胞厌氧菌
分类
• G- 杆菌:脆弱类杆菌等,较多见,在临床分离的厌氧 菌中占70-80%。
• G+ 杆菌:双岐杆菌属等,多为肠道皮肤正常菌群,因 侵入其他非寄居部位而致病。
• G+ 球菌:消化链球菌属等 • G- 球菌
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繁多,生物学特性各异
致病性
发病条件:本类细菌属条件致病菌,是内源性感染致 病,其发病条件应引起各科医生注意 ①由于机械或病理损伤 ②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 ③正常菌群失调 ④抗体免疫力减退
致病物质
不同细菌的致病物质不同,如荚膜、菌毛、胶原酶、IgA 分解酶、DNA酶、透明质酸酶等。G-菌也有内毒素,但脂质 A较少。
抗菌治疗为主
预防
抗毒素紧急预防、类 毒素预防
增强机体抵抗力
包括菌种 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
肉毒杆菌等
条件致病菌 如双歧脆弱类杆菌等
共同特点
①G+大杆菌 ②严格厌氧 ③能形成芽胞,芽胞的形状和在菌体中的位置,因菌种
不同而异,在鉴别上有意义。 ④除产气荚膜杆菌外,均无荚膜。 ⑤能产生多种外毒素和侵袭性酶,致病性强。
(2)用常规细菌培养(-)的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脓毒 性血栓性静脉炎等。
(3)分泌物或脓肿穿刺液带血性,或呈黑色或乳白色混浊,有 恶臭,有时有气体。
(4)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法无细菌生长。 (5)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链霉素,卡那等长期治疗
无效。
微生物学检查法
• 1、标本采集:注意①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应自正常 无菌的部位采集。②应床边采样。③标本采集后宜立 即排除空气后无菌接种于特制的厌氧标本瓶中迅速送 检并要求立即接种于适当的培基
厌氧性细菌

男,30岁,全身乏力,面部肌肉紧张2天,7天前 稻田间劳动足部划伤,局部分泌物标本检出致 病微生物为革兰阳性菌,有周鞭毛,无荚膜, 厌氧培养菌落呈羽毛样,最可能的致病菌是
A. 产气荚膜梭菌 B. 艰难梭菌 C. 肉毒梭菌 D. 破伤风梭菌 E. 铜绿假单胞菌
【答案】D
➢ 局限型:临床少见,症状较轻:仅以受伤部位或临
近肌肉持续性强直痉挛为主,预后较好
新生儿破伤风
主要由分娩时使用不洁器械剪短脐带或脐部消毒不 严格,破伤风梭菌芽胞侵入脐部所致,一般出生后 4~7天发病,俗称“七日风”“脐风”或“锁口风”
A severe case of tetanus muscles, back and legs are rigid muscle spasms can break bones can be fatal (e.g respiratory failure)
致病性
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毒性最强的毒物)
剧毒(对人致死量为0.1µg),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所致疾病
① 食源性肉毒中毒
进食污染食物(多为罐头、肉制品、豆制品)发生食物中毒---食入毒素 临床表现:少见胃肠道症状,主要为神经末梢麻痹(弛缓性瘫痪)
眼肌 咽部肌肉 膈肌麻痹 呼吸停止
② 婴儿肉毒病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必须在无氧或低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
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
•厌氧芽胞梭菌属: 破伤风梭菌
(Clostridium)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艰难梭菌
•无芽胞厌氧菌:大多为人体正常菌群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厌氧性细菌

第十一章厌氧性细菌
分类:1、有芽胞厌氧菌:代表菌破伤风杆菌;2、无芽胞厌氧菌:肠道优势菌
厌氧菌感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1、普遍性:口腔、阴道和泌尿生殖道20-28%;创伤感染88%;败血症20%
2、重要性:过去忽略厌氧菌的检验,目前发生厌氧菌是感
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
感染的原因:1、组织氧张力或氧化还原电势降低。
2、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消耗O2、提供营养物质
3、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第一节厌氧芽孢梭菌
破伤风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菌体细长呈杆状,有周身鞭毛。
芽孢呈球形,位于菌体顶端,直径比
菌体宽,使菌体呈鼓槌状,是本菌的典型形态特征。
G+
2、培养特性:专性厌氧菌,营养要求不高
葡萄糖培养基
疱肉培养基(不饱和脂肪酸吸收氧,氨基酸还原作用,氧化还原电势低)二、传染方式:伤口(缺血或坏死组织多者)
局部伤口
致病机制:外毒素—————→末梢神经轴索→脊髓前角和延髓脑干组织→封闭抑制性突触→
阻止了上、下神经元之间的正常抑制性冲动的传递→伸、屈肌同时强烈收缩三、破伤风特有症状:1、苦笑面容;2、牙关紧闭;3、角弓反张;4、呼吸肌痉挛、窒息、
死亡
四、防治原则:1、人工自动免疫:类毒素——白百破
2、人工被动免疫:抗毒素(T.A.T)。
2913.0医学微生物学厌氧性细菌概述

可考虑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பைடு நூலகம்
小结
厌氧性细菌的种类 厌氧芽胞梭菌的共同特点 无芽胞厌氧菌特点
艰难梭菌
无 芽 球菌(G+ G-) 胞 杆菌(G + G-) 菌
厌氧芽胞梭菌 无芽胞厌氧菌
厌氧芽胞梭菌共同特点
厌氧、G+、大杆菌; 形成芽胞,抵抗力强; 分布广泛如空气、土壤、水、人和动物肠道;
芽胞侵入人体,繁殖体,生长繁殖,产生毒素 强烈的外毒素和酶致病;
破伤风、肉毒梭菌:外毒素 产气荚膜梭菌:外毒素和酶 明显的临床症状; 类毒素预防,抗毒素治疗。
无芽胞厌氧菌特点
皮肤、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 构成正常菌群,无芽胞厌氧菌占绝对优势
肠道菌群,厌氧菌占99.9% 皮肤、口腔、上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
占80%-90% 一般情况下对人体无害、有利,对维持皮肤黏
膜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动态的平衡,微生态不打破不致病
条件致病、内源性感染
某些条件下,用药菌群失调,免疫力变化
细菌按对氧气的需要与否,分为哪四类?
1.专性需氧菌:有氧气条件下生长 2.微需氧菌:生长需要少量氧气,5%-6%氧气 3.兼性需氧菌:有氧气没氧气条件下都生长 4.专性厌氧菌:低氧分压或无氧条件下生长
1861年,巴斯德发现厌氧菌。 发明厌氧菌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厌氧性细菌种类
芽 胞(G+) 菌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出血、局部组织肌肉水肿、坏死
分解糖产气,压迫软组织、血管
→ 加重组织坏死(气胀,触诊有捻发音)
分解组织,病变迅速扩散,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潜伏期短8~48h,发展迅速,病情险恶,死亡率高。
2012-7-2
37
5.12四川地震灾区气性坏疽病例
2012-7-2
38
3、微生物学检查法
直接涂片镜检 深部创口取材涂片
毒素 主要毒素 α (alpha) β ι δ θ κ λ μ ν 其它 肠毒素 肠毒素、细胞毒素 + nt + + t
34
生物学作用 A 卵 磷 脂 酶 ,增 加 血 管 通 透 性 ,溶 血和坏死作用 + ± + ± ± + + + B
毒素分型 C D E
+ + + + + ± + +
+ + + + + ± ± +
O2 + 2H2O
2、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酶,如细胞色素和
细胞色素氧化酶。以发酵获能。
2012-7-2 2
厌氧菌的种类和特点
有芽胞厌氧菌 种类 1个菌属 (厌氧芽胞梭菌属) G+ 杆菌 多外源性感染 多以外毒素致病 无芽胞厌氧菌 30多个属
特点
致病
G+或G- 杆菌或球菌 内源性感染 多为条件致病菌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教研室 杨维青
2012-7-2 1
专性厌氧菌必须在无氧环境下生长繁殖。 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下不能生长的原因:
1、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H2O2酶和
过氧化物酶。
2O 2
+
2H+
SOD H2O2酶
O2 + H2O
2H2O2
早期诊断能避免患 者最终截肢或死亡
革兰阳性大杆菌,有荚膜
白细胞少且不典型, 伴有其它杂菌
初步诊断
分离培养和动物试验
2012-7-2
39
4、防治原则
预防
及时处理伤口(清创扩创),消除厌氧微环境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 多价抗毒素 高压氧舱法 高位截肢
40
治疗
2012-7-2
三、肉毒梭菌(C.botulinum)
浑浊圈,环状脂质沉淀
菌落
蛋黄琼脂培养基
2012-7-2
Nagler反应
28
蛋黄琼脂平板
加入α毒素 的抗体
Nagler反应
2012-7-2 29
牛奶培养基: “汹涌发酵”
2012-7-2
30
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和次要毒素及其分型(P144表13-1)
毒素 主要毒素 α (alpha) β ι δ θ κ λ μ ν 其它 肠毒素 肠毒素、细胞毒素 + nt + + t
其肠道缺乏拮 抗肉毒梭菌的 正常菌群
细菌进入肠道,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 症状与肉毒食物中毒类似,早期便秘,吸
乳、啼哭无力;之后吞咽困难、眼睑下垂、
全身肌张力减退。
创伤感染中毒(厌氧环境)
2012-7-2
49
3、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食物,粪便
厌氧培养分离病菌
动物试验检查毒素
2012-7-2
大多为化脓性感染,
并可累及全身各个部位。
此类感染中,往往同时存在有几种厌氧菌,还 可能有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应结合病情和标本 中出现的优势菌做出厌氧感染的判断。
58
2012-7-2
具有下列特征之一时, 应考虑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发生在口腔、鼻窦、胸腔、腹腔、盆腔和肛门会 阴附近的炎症、脓肿及其他深部脓肿。
53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无芽胞厌氧菌有30多个属,200多种 与人类疾病有关的主要有10个属(P147,表13-2), 占人体正常菌群的80%~99.9%。 在某些条件下可致内源性感染(条件致病菌)。
2012-7-2
54
主要人体无芽胞厌氧菌
革兰阴性菌:
脆弱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梭杆菌、韦荣球菌 属等。
革兰阳性,
菌体细长,
周身鞭毛,无荚膜。
芽胞正圆,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
2012-7-2
8
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血平板上,有β溶血
抵抗力
强
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十年。
2012-7-2
9
2、致病性
致病条件: 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
创口深而窄(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 缺血。 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2012-7-2
4
spore
芽胞
芽孢
?
细菌芽胞的结构特点和医学意义
2012-7-2 5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破伤风梭菌
也 产气荚膜梭菌 称 杆 肉毒梭菌 菌 艰难梭菌
芽孢染色
2012-7-2
6
一、破伤风梭菌(C.tetani)
芽胞染色
革兰染色
2012-7-2 7
1、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坏死作用 增加胃肠壁通透性 坏死作用,增加血管通透性 溶血素 溶血素,细胞毒素 胶原酶、明胶酶、坏死作用 蛋白酶 透明质酸酶 DNA 酶 改变神经节苷脂受体
ε (epsilon) 次要毒素
± + + + + + +
神经氨酸酶
+ 大 2012-7-2 多 菌 株 产 生 ; ± 某 些 菌 株 产 生 ; - 不 产 生 ; n t 未 研 究
+ + + + + ± ± +
(beta) (iota) (delta) (theta) (kappa) (lambda) (mu) (nu)
坏死作用 增加胃肠壁通透性 坏死作用,增加血管通透性 溶血素 溶血素,细胞毒素 胶原酶、明胶酶、坏死作用 蛋白酶 透明质酸酶 DNA 酶 改变神经节苷脂受体
ε (epsilon) 次要毒素
2012-7-2 47
罐头、肉制品、 豆制品、蜂蜜 鼓盖或胀袋的 肉或豆制品, 切勿食用!!
潜伏期数12~72小时
典型的症状: •眼肌麻痹:
复视、斜视、眼睑下垂
•咽肌麻痹:
吞咽、咀嚼困难、口齿不清
•隔肌麻痹: 呼吸困难,病死率高。
2012-7-2
48
婴儿肉毒病
以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居多
2012-7-2
10
致病物质:
小鼠LD50:0.015ng 人的LD50:1µ g
破伤风溶血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神经毒,毒性极强
轻链(A链)-S-S-重链(B链)
B链:与脑干神经、脊髓前角神经细胞高度亲和
A链:使储存抑制性神经介质小泡膜蛋白发生改 变,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 γ-氨基丁酸
31
生物学作用 A 卵 磷 脂 酶 ,增 加 血 管 通 透 性 ,溶 血和坏死作用 + ± + ± ± + + + B
毒素分型 C D 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eta) (iota) (delta) (theta) (kappa) (lambda) (mu) (nu)
内环完全溶血-θ毒素
外环不完全溶血-α毒素
蛋黄琼脂平板: Nagler反应 卵磷脂酶 牛奶培养基:“汹涌发酵” (stormy fermentation) 多糖酶
2012-7-2
26
双层溶血环
血琼脂平板
双层溶血环 内环完全溶血-θ毒素
2012-7-2
外环不完全溶血-α毒素
27
α毒素分解蛋黄 中的卵磷脂
革兰阳性菌:
痤疮丙酸杆菌、真杆菌,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 消化链球菌属等。
2012-7-2
55
致病条件
因手术、拔牙、肠穿孔等,使屏障结构受损, 致细菌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 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正常菌群失调 。 机体免疫力减退
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组织坏死、或有异物及需氧
菌混合感染,形成局部组织厌氧微环境。
23
2012-7-2
二、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 )
2012-7-2
24
1、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阳性粗大杆菌,两端平切 体内可形成明显的荚膜 芽胞位于次极端,呈椭圆形,不大于菌体
无鞭毛
2012-7-2
25
培养特性:
厌氧程度不如破伤风梭菌要求高。
血琼脂平板:双层溶血环
± + + + + + +
神经氨酸酶
+ 大 2012-7-2 多 菌 株 产 生 ; ± 某 些 菌 株 产 生 ; - 不 产 生 ; n t 未 研 究
多种外毒素及侵袭性酶类
α毒素 以A型产生量最大 在气性坏疽的形成中起主要作用 β、ε、ι毒素 引起坏死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肠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