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课件)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12课 第2框

合集下载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课件)专题1-2 学会科学思维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四(课件)专题1-2 学会科学思维

6.素称地大物博的中国,在 1956 年以前,一直被外国人称为贫油国,占世 界人口 1/4 的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地质学家李四光(1889~1971)首创地质 力学,并以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现象,探索地质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从理 论上推翻了中国贫油的结论,肯定中国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1956 年,他亲自 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时间里,先后发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 江汉等油田,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科学思维方法不等于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方法问题。 它既包 括具体的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方法,如具体的工作方法、科学实验的方法等,也包 括人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后者即科学思维方法。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方法是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其外延不同。
科学思维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总结出来 的,它能帮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能提高人们认识世 界、进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张旸向记者通报,2012 年 5 月 21 日中国公 众可观赏到日环食天象。据此回答 1~2 题。
1.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公布发生于 2012 年 5 月 21 日晚间发生的这次 日环食的观测条件更好,中国境内全部地区都可观测到日环食全过程。这说明 ( ) A.思维都具有一定间接性 B.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C.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 D.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
(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科学思维的______特点。( A.认识的客观用性和具体性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
)
【解析】
第(1)问考查科学思维的特点。气象部门利用技术设备对台风作
出准确预测,体现了科学思维认识的客观性和结果的可预见性。故选 A。第(2) 问结合材料从科学思维认识的客观性和结果的可预见性两个角度阐述即可。

高中政治(人教版)课堂新坐标必修4配套单元归纳提升:

高中政治(人教版)课堂新坐标必修4配套单元归纳提升: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的理论基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国的社 会主义事业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观点整合】 1.哲学的功能: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 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 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往哲 学和科学发展的思想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 础。
【教材综合探究提示】
1.这些故事中包含哪些哲学道理?这些哲理与人们的 生活和实践有什么关系?
【提示】 (1)“田忌赛马”——量变引起质变,“围魏 救赵”——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塞翁失马”——看问题要 一分为二,“刻舟求剑”——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 的 , “ 郑 人 买 履 ” 、 “ 邯 郸 学 步 ” —— 一 切 从 实 际 出 发 , “拔苗助长”——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要求学生回答具体的 哲学原理,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会逐渐加深对这些道理的 认识。)
2.人们经过一系列思考后理性地选择了走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 主要体现了( )
A.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取决于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C.真正的哲学智慧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 D.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才能指 导社会变革
(2)一方面,实践课题的解决离不开理论思维,理论思 维只有应用于实践,解决实践课题,才能体现其意义和价 值;另一方面,在解决实践课题的过程中,理论思维的正 确性得到检验,并在新的实践水平上总结新经验,获得新 内容,从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第2框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课件)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4课 第2框

运 动 是 物 质 固 有 的 根 本 属 性
[ 基础· 初探]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 的______ 变化 和______ 过程 。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
固有 的____________ 根本属性 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______ 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解析】
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和应用,表明人可以认识和利
用规律,A 项符合题意。B 项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错误;C、D 两项与题意无 关。 【答案】 A
4.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挤压孩子的休息时间,不管 孩子是否感兴趣,“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 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这表明( )
相对静止 的统一。 _________ 形而上学 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 ③错误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__________
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__________ 相对主义 和诡辩论。
思考:你会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吗?
提示:(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揭示了物质的本质,这是与意 识相比较而得出的,是物质之外的现象所没有的。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它揭示了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与物质的 其他属性相比较而得出的。
(2)运动与静止的区别与联系
无条件 的、______ 永恒 的和_______ 绝对 的,静止是________ 有条件 的、 ①区别:运动是________ 暂时 的和_______ 相对 的。 _______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单元考点链接新人教版必修1讲述研究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单元考点链接新人教版必修1讲述研究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 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 两次血,都无济于事。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 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 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答题模板:文章以××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写了××(概括主 要内容),起到××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注】 [美]保罗· 舍恩斯坦 本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 3 点 40 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医 生说她只能活 7 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医生已经使 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我必须找到某个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你能帮我 吗?”
分析写作顺序类题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1.分析顺叙的作用 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 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其作用往往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 基本一致,容易把事析。
2.分析倒叙的作用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 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的作用是能造成悬 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 3.分析插叙的作用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 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 容。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
《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回顾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历程。文章使用倒叙手 法,先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 顾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航天之路,最后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 预定轨道结束。由此我们可以对接到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中“文章写作顺序类题 目”考点,在此,我们要学会解答此类题目。

高中2015-2016年人教版政治必修4全册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综合探究

高中2015-2016年人教版政治必修4全册精品课件第四单元综合探究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A选择表达了对树立崇高理想的认同感和尊崇的
愿望,但仅有认同感是不够的,必须努力实践。 B、C选择带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本身无 可厚非,但应从更高的价值追求来确定自己的职 业选择。择业时要把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结合起 来,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 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在个人与社会的统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材料2:2012年2月14日,驻厦门同安莲花某
部中士班长王帅,正在老家河南周品沈丘休 假的他,在回家的路上,将一位被摩托车撞 倒的老人,及时送进医院抢救,并让新婚妻 子拿钱到医院,垫付了老人的医疗费,随后 悄然走开。这些举动,在王帅看来,“换了 其他军人,也会这样做的”。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坚定理想 铸究问题提示] 1.教材P107“探究问题1” 提示:本探究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运用价值观的导向
作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崇高理想的作用、树立
正确价值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在劳 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等知识,分析职业选择的价值 取向、主体立场、客观条件、社会效果。
然每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不同,但只要 对社会负责任、对社会作贡献,他的人生就 有意义,第(2)问旨在让学生对人生的价值有 所了解,从中知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选择 有意义的人生道路。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3.教材P108“探究问题1”
提示:本探究活动引用了名人名言,说明劳 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 发展的重要手段。劳动在人生价值实现过程 中起着重要作用。
不开劳动,离不开对他人、对社会的奉献。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3.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 基础 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_________ ,社会发 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 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条件。

【课堂新坐标】16-17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课件)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3课第1框

【课堂新坐标】16-17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课件)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3课第1框

【答案】 A
4.哲学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事后诸葛亮”;但它一旦产生又可以成为社会 变革的先导, 成为“事前诸葛亮”。 哲学要成为“事前诸葛亮”, 需要( 学号:25520033】 ①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把握时代的脉搏 ③总结和概括时代的实践 ) 【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反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A.①②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 再练一题] 2.近年来,国家统筹安排各类科研经费投入,确保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 逐年增长。国家越来越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因为 ( 25520031】 ①哲学是一种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会变革 ④哲学是一定时代的文化的反映 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 ) 【 导学号:
(2)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关键是看它是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 要求,是否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是否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从这个意义上讲,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文艺复兴时期 的人本主义哲学都有其局限性,但它们都是自己时代的真正的哲学。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哲学。但认为凡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 他哲学就不是真正的哲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精神生活 的构成部分, 1.哲学与时代: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__________
精神上 的反映。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________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原因: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反
任务 和要求, 实践经验 映了时代的______ 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__________
【答案】 C
社 会 变 革 的 先 导
[ 基础· 初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件(共33张PPT)(智能推荐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件(共33张PPT)(智能推荐版)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
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盲流
北佬 民工
对农村进城务工者认识的变化?
打工仔、打工妹 城市建设者
合作探究学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 在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 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 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最突出 表现)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 (2)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3)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 (4)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5)社会生活的实践本性揭示了各种理论认识的根源。
实践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赖以建立的根本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 的,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引起事物变化的原 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注意点:含义
生产力
“手推磨”和“蒸汽机”
生产工具的发展史:
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铁器→机器→计算机自动化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 “封建主”与“资本家
产品的分配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件(共54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社会发展的规律 课件(共54张PPT)

1、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3、社会基本矛盾是什么? 4、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什么?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6、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7、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解决方式是什么?
8、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相互决定的。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社会意识 可以不依赖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就是存在与思 维的关系。
×
(2013·山东卷)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1、社会变革的先导
(1)哲学对时代具有批判功能
哲学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 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2)哲学对时代具有塑造和引导功能


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未来的前进方向,提出 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 未来;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 大物质力量。
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 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 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 。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A
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矛盾
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 是有规律的,引起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 社会内部的矛盾
2015年度流行热词
伤不起啊 坑爹啊 HOLD住 至于你信不信, 反正我是信了 你懂的 穿越 小清新 有木有 杯具 悲催 肿么了 我也是醉 了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课件)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7课 第1框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课件)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7课 第1框

【破题思路】 1.定考点:联系的普遍性。 2.抓关键: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 5 到 20 个物种。 3.析选项:选 B。材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B 符合题意。C 说法错误,A、 D 不符合题意。
[ 再练一题] 1.李克强在 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重拳治理大气雾霾和水污染, 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 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 下降 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这说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B.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为的 D.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降低各种污染物排放有利于治理环境,体 )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尽管它们呈现着“人化”的特点, 但由于它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 的意识之外,因而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与客观联系的关系 ①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 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 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原有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渗透着人的主观能动性,呈现着“人化”的鲜明特点。②但是,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事物固有联系为基础的,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 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因此人为事物的联系仍然具 有客观性。
[ 要点· 深耕] 1.如何把握联系的客观性 (1)含义: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原因 ①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 物的联系。 ②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

高三政治课堂新坐标一轮复习课件:第4单元整合提升人教必修4

高三政治课堂新坐标一轮复习课件:第4单元整合提升人教必修4
材料型选择题和一般选择题的最大区别在于题干的表达方式不同 。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的意思一般比较含蓄,尤其是名人名言,它 们带有当时的时代特征,有些还运用了一些修辞方法,从而增加了 题干的理解难度。
解题对策 材料型选择题的特点决定了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审清材 料、题肢及二者的联结点。 1.转换法。转换材料的表达形式、将材料语言用通俗的语言表 达,是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方式。转换法可以用“换词”的方式进行 ,如“如果牛有宗教,那么,它们的神也会是牛”,将“牛”换成 “人”即可得出,宗教中的神来自人类生活。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 ·政治
2.分层法、补充法。分层法就是将比较复杂的材料分层。—般而言,材料 的每一层应有一个完整的中心,要分析这一“中心”是否是题目考查的中心, 如果是,那么解题就有了方向;如果不是,那么排除了这个干扰,就能使试题 中心凸显出来。补充法则是将材料隐含的意思补充出来,使材料的意思更加完 整便于理解。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 ·政治
7.“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临沂书圣文化节 极大地推动了临沂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这说 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
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答案:B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 ·政治
高考新课标大一轮总复习 ·配人教版 ·政治
1.(2010·安徽高考)邓小平曾
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
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
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中的
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课堂新坐标】16-17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课件)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3课第2框

【课堂新坐标】16-17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课件)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3课第2框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的 产 生
[ 基础· 初探] 1.产生的条件
无产阶级 的产生和发展。 (1)阶级基础:___________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和 (2)自然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发展成就,特别是___________
转化定律、_____________ 生物进化论 三大发现。
德国古典哲学 ,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__________ 辩证法 和 (3)直接理论来源:________________ 唯物主义 。 费尔巴哈的___________
【破题思路】 1.定考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2.抓关键:科学发展观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析选项:选 A。科学发展观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都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A 符合题意。B 中的“当代中国”、C 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 中“最新成果”均不符合题意。
[ 体验· 落实]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的精华 B.马克思主义哲学=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全面继承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 主义的基本内核
[ 体验· 落实] 十八大新修改的党章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 观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 25520041】 A.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产物 B.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导学号:
从内容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 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产生,意味着出现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高中政治(人教版)课堂新坐标必修4配套单元归纳提升:

高中政治(人教版)课堂新坐标必修4配套单元归纳提升:
【教材综合探究提示】
1.教材P50探究问题 【提示】 (1)主要体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 明,推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 地、中部崛起战略等。
(2)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 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第一,从 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从 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 能。第三,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观映象。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主 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意识我们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 本质和规律。第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创造出只有人的参 与才能出现的东西。第三,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 节和控制作用。
3.教材P51探究问题 【提示】 (1)①“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终日乾 乾,与时偕行。”意思是说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 发展之中,人们的想法和做法应该适应这种不断的变化, 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②“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说明要能动地认识世 界,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①《论语》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
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分析“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 论自信是创造中国奇迹的根本原因”的观点。
【解析】 解答本题,要在限定的知识范围内,对观 点进行全面分析,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再练一题] 2.漫画《民生工作》的哲学寓意是( )
A.人民利益的满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C.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D.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解析】 做好民生工作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C 项符合题意;生产活动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 项错误;B、D 两项表述正确,但与漫画主旨不符。
冲突 。 差异,产生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______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
最广大人民 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 (1)我们要自觉站在______________
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 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2)我们的各项工作应当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必
自 觉 站 在 最 广 大 人 民 的 立 场 上
[ 基础· 初探]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 (1)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______ 需要 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
阶级性 。 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_________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 同的价值评价。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
时间 、地点和______ 条件 的变化而不同。 (1)内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______
(2)意义
价值观念 ,防止简单化和 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____________
片面化倾向。
与时俱进 ,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 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____________
正确的价值选择。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场科学保卫战坚持了真理,还原了事实
真相。可见,清华大学化工系学生的行为选择是在坚持真理的基础上作出的,D 符合题意。A、B 虽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但站在 人民立场上作出的正确的价值选择不会因人而异,C 表述错误。
【答案】 D
2.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以及个别人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的欠缺, 网民聚集在一起时,往往会出现群体的情绪化、极端化等非理性现象,甚至引 发群体性社会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已成为发展 健康网络文化的重要任务。这表明( A.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B.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人民群众也可能成为创造精神财富的阻力 )
【答案】 C
3.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曾想学习医学,但父亲劝她, 如果时机合适应该从政,这样才能让巴基斯坦社会更加进步。马拉拉与父亲的 分歧表明( )
A.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B.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因人而异 C.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D.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可能相同
知 识 点 一
第十二课 第二框
知 识 点 二
实现人生的价值
当 堂 即 时 达 标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学 业 分 层 测 评
学 习 目 标
核 心 速 览
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 1.识记价值判断的含义, 作 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 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 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选择。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是指会因 2.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价值 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差异性,3.在阶级社会里,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 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人 的社会历史性。 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 3.做到自觉站在最广大人 不同,立场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 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4.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把人民 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 要点· 深耕] 1.如何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标准 (1)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 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 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 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是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 得好不好的根本衡量尺度,这就要求我们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 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 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解析】 材料强调人们对同一事物有不同评价,A 符合题意。价值判断与 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并不否定其标准的客观性,B 应排除。C 强调价值判断与 价值选择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D 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 A
4.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重要议案,以立法形式将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 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从哲学上 看,上述决定( ) 【导学号:25520197】 ②坚持了历史客观性的唯物主义观点
2.如何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1)原因: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 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 的变化而不同。 (2)意义: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 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 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3)方法论要求: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寻找规律在不同时间、 地点及条件下的具体表现,不可简单片面地作出判断。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 不断学习新的先进思想和理论,并不断进行实践活动。
【解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就是要引导网民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
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C 正确。只有当部 分以有序的方式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A 错误。B 强调 的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与题意无关。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 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 错误。
2.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1)客观因素:社会历史性(因时而变)。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 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主观因素:主体差异性(因人而异)。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③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 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自 觉 遵 循 社 会 发 展 的 客 观 规 律
[ 基础· 初探]
主体 的需要以及满足的 1 . 价值判断的含义 :是指人们对事物是否满足______ 程度 作出判断。 ______ 基础上 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关系: 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_________
作出的。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社会存在 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____________
社会实践 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____________
(2)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
客观规律 。 合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_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①体现了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③遵循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④把握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纪念日”与“公祭日”未涉及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故排
除①。“纪念日”与“公祭日”的设立可说明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B。
【答案】 B
5.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突 出矛盾和问题。现在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新 型城镇化建设的“新”之一表现为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 核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把提高人的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镇 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哪些观点?
[ 再练一题] 1.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程度如何,取决于( A.人们的主观愿望是否良好 B.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C.人们是否作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
【解析】
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
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 项正确;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 体验· 落实]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 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的基础是( )
A.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正确认识 B.人们业已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 C.人们选择的目标的实现程度 D.社会实践
【破题思路】 1.定考点:社会实践是价值判断选择的基础。 2.抓关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形成的基础。 3.析选项:选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属于认识,其 形成的基础是社会实践,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都属于意识的范畴,不 符合题意。
最大多数人 的利益要求。要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 须首先考虑并满足______________
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
思考: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还有没有客观标准?
【提示】 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并不否定价值判断和价值
选择正确与否的标准的客观性,那就是看其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 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答案】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