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醉翁亭记

合集下载

部编版优秀教案-28 醉翁亭记

部编版优秀教案-28 醉翁亭记

28 醉翁亭记“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这副对联,据说是清代人所题,当时欧阳修已去世八百多年,“醉乡犹在”“亭影不孤”是后人对欧阳修的深深感念。

醉翁亭就是以欧阳修写的一篇文章——《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美文,来感受它的魅力!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些常用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

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美文吧!(板书文题、作者)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环滁.(chú) 林壑.(hè) 琅琊..(láng yá)饮少辄.(zhé)醉岩穴瞑.(míng) 伛偻..(yǔ lǚ)酒洌.(liè) 山肴.(yáo)野蔌.(sù) 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 弈.(yì)者胜颓.然(tuí)阴翳.(yì) 潺.(chán)2.积累文言词汇(1)重点实词林霏开:霏,雾气;开,消散,散开。

临于泉上者:靠近。

泉香而酒洌:清。

杂然而前陈者: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觥筹交错:交互错杂。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遮盖。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放。

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暝,昏暗。

翼然:像鸟儿张开翅膀的样子。

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

文中指醉醺醺的样子。

(2)一词多义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归集)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乐:山水之乐(乐趣,名词)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动词)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为“以……为乐”;后为“快乐”)秀:蔚然而深秀者(形容词,秀丽)佳木秀而繁阴(动词,茂盛,繁茂)谓:太守自谓(称谓)太守谓谁(是,为)而: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连词,表示递进关系,而且)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不译)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溪深而鱼肥(连词,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3)词类活用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2(带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2(带答案)

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2(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

(18分)【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予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予,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也?(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已而夕阳在山 (2)太守归而宾客从也(3)余至扶风之明年(4)既而弥月不雨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19.《喜雨亭记》突出表现出苏轼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有共通之处。

(4分) 20.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句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怎样的?(4分)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

(20分)(甲)若夫日出而林霖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之间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醉翁亭记原文及翻译

28.《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原文: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chú)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在它西南的各个山峰中,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

远远望去树木茂盛、(景色)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在山中行走六七里,渐渐听见潺潺的流水声,远远望去(看见)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就是酿泉。

28醉翁亭记翻译、解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可编辑修改word版)

28醉翁亭记翻译、解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可编辑修改word版)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ft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ft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ft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ft水之间也。

ft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ft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ft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ft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ft,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ft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ft。

它西南方的ft峦,树林和ft谷尤其秀美。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ft啊。

沿着ft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ft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ft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ft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太守跟宾客们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ft光水色中啊。

欣赏ft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而ft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ft中的早晨和傍晚。

醉翁亭记 原文、译文

醉翁亭记 原文、译文

第28课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原文:环滁皆山也。

译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

原文: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译文: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

原文: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文: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原文: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文: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

原文: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原文:作亭者谁?译文:修建亭子的人是谁?原文:山之僧智仙也。

译文: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原文:名之者谁?译文:给它取名的人是谁?原文:太守自谓也。

译文: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

原文: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译文: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

原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原文: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原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文: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原文: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译文: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

原文: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原文: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

(完整版)28醉翁亭记翻译、解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完整版)28醉翁亭记翻译、解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

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太守跟宾客们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

野花开放而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

中考文言文详细注解系列28:醉翁亭记

中考文言文详细注解系列28:醉翁亭记

二十八、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1皆2山也。

其3西南诸峰,林壑4尤5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6,琅琊也。

山7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8,而9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10也。

峰回路转11,有亭翼然12临13于14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15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16之者谁?太守自谓17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18醉,而年又最高19,故自号20曰21醉翁也。

醉翁之意22不在酒,在乎23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24之心而寓之25酒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26开27,云归28而岩穴暝29,晦明30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31发32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3,风霜高洁34,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35负者36歌于途,行者休于树37,前者呼,后者应,伛偻38提携39,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40溪而渔41,溪深而鱼肥,酿泉42为酒,泉香而酒洌43,山肴44野蔌45,杂然46而前陈47者,太守宴也。

28、醉翁亭记

28、醉翁亭记

醉 翁 亭
山-泉-亭(远—近 大—小 全景—局部)
-----有助于引起读者身临其境和探 胜索幽的兴致 建亭人—命名者—亭名的由来—山水之乐 -----引出“乐”,为下文“醉翁之 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 铺垫 第一自然段:
介绍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得名, 并指出“醉翁”二字的深意
-----开篇点题,由“醉翁亭”引出“乐” 这一全文主线。
晚:云归而岩穴暝
(3)抓住特征描写景物是写景的好方法, 本段抓住四时的景物特征,分别是: 野芳发而幽香 春: ,
佳木秀而繁阴 夏: 秋:风霜高洁 , ,
冬:水落而石出

(4)这段中有一个成语,请找 出来并解释它的意思。 “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的真相 大白。
此句多为后人延用。苏轼的 《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的句子,就是在欧阳修的基础 上翻新而成为名句的。
第三段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 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 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 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 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 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 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 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 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 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 已而夕阳在山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
回家
跟随
• 树林荫翳,鸣声上下 意思是鸟到处叫 遮盖 乐趣 • 而不知人之乐 •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以„„为乐 • 醒能述以文 • 太守谓谁 是 记述 乐趣
参考译文
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 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 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 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 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 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 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 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 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 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 酒上。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重点语段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28《醉翁亭记》重点语段训练 (新版)新人教版

重点语段训练28 醉翁亭记(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与“宴酣之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 B.辍耕之垄上 C.邻人之孀妻 D.渔人甚异之2.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髻”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而写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事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3.第二段紧扣一个“乐”字来写,用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句中表达的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有()A.“滁人游”的欢悦情景侧面反映了太守治下的政治清明;写“滁人游”,衬托了“太守醉”。

B.“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的意思是: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老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C.“醉能同其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意为:太守说的谁?就是庐陵欧阳修。

(二)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__ ___,__ ___,___ __,___ __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译文鉴赏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译文鉴赏

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译文|鉴赏当时整个的北宋王朝,虽然政治开明、风调雨顺,但却不思进取、沉溺于现状,一些有志改革图强的人纷纷受到打击,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积弊不能消除,这又不能不使他感到沉重的忧虑和痛苦。

这是欧阳修写作《醉翁亭记》时的心情。

下面一起欣赏这篇古文吧!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及注释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28课《醉翁亭记》文言文练习题

28课《醉翁亭记》文言文练习题

28课《醉翁亭记》文言文练习题28课《醉翁亭记》文言文练习题(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解释加点词语环蔚然翼然临作名辄意得寓 2、翻译下面的语句。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用“//”把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层意第一层第二层 4.本段描写景物,先写,再写,最后写,这样写景的顺序是。

5.在文段中找出两个成语,。

6、概括滁州城地理特征的一句是。

7、作者自号醉翁是因为。

(二)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加点词霏归开暝芳秀渔蔌陈酣觥筹弈苍颜颓然 2.译句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写出第1段中描写春夏秋冬景色的语句春夏秋冬4.写出第1段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子, 5.第2段共写了四层意思,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这四层意思的句子;;; 6、写滁人游山时踊跃而热闹的语句是: 7、最能表现众人在太守面前无拘无束的语句是。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课件 公开课获奖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8课《醉翁亭记》课件 公开课获奖课件

欧阳修石刻像
5
作者简介及出处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 又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6
林壑 hè 翼然 yì
i 蔚然 wè 晦明 huì
潺潺 chá n 辄醉 zhé
环滁 chú 野蔌 sù 觥筹交错 gōng 伛偻 yŭ lǚ 琅琊 lá ngyá 阴翳 yì
全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 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 欢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 情怀。
37
本文共用25个“而”,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递进、修 饰、转折等关系。说说下列语句种“而”字的用法,体会它 们各自语气的轻重。
1.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 云归而岩穴冥。 3.朝而往,暮而归 4.溪深而鱼肥
“日出而林霏开”(朝)
16
“云归而岩穴暝”(暮)
17
“野芳发而幽香”
18
“佳木秀而繁阴”
19
“风霜高洁”
20
“水落而石出”
21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2
这两段的内容可以用哪 一 个字概括?
(1)课文那些地方 写了“美”?
23
诗情画意,秀丽多姿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
24
其二,朝暮变化之美。
39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应有陶醉语气)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 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 翁亭也 。
13
4、这段有一个名句,也是文章点题句,请将它 找出来。
5、点明文章主线的是哪句话?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1(带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1(带答案)

28《醉翁亭记》对比阅读1(一)2011·福建省厦门市)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18分)[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6.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②饮少辄醉③心窃乐之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7.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壑尤/美B.作亭/者谁C.饮少辄/醉D.昨/游江上8.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9.读懂山水(5分)(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

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分)(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

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3分)(二)(2011·辽宁省朝阳市)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7-11题。

(19分)[甲]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第28课《醉翁亭记》预习参考(人教新课标初二下册)2

第28课《醉翁亭记》预习参考(人教新课标初二下册)2

第28课《醉翁亭记》预习参考(人教新课标初二下册)2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用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那么婉约优美,清新淡雅。

他在史学方面也专门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二、六一居士传〔节录〕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那么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咨询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文忠公文集·六一居士传»三、«醉翁亭记»本领两那么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

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

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能够免税。

──«滁州志»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

顷有人买得他的«醉翁亭记»稿,初讲‘滁州四周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

──«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四、参考译文滁州城的四面差不多上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专门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28 醉翁亭记》优秀课件

28 醉翁亭记》优秀课件

请读准下列红色字体的字音:
环滁皆山 林壑尤美 蔚然深秀 琅琊 潺潺 酿泉 饮少辄醉 岩穴暝 晦明 chú hè wè i lá ng yá chá n chá n nià ng zhé mí ng huì 伛偻 佝偻 提携 清洌 凛冽 山肴 野蔌 觥筹 阴翳 yǔlǚ gōulóu xié liè liè yá o sù gōng yì
1、此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描写 抒情
2、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 景—— 写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 情—— 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3.思考: (1)概括第2段段意。 写山中景色与出游之乐。 (2)第2段可分三层。 早晚 的景色, 第一层写山间 四季 的景色, 第二层写山间 第三层写 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 。这三 层之间的关系,是由 分 而 总 。 (3)写山间早和晚的景色的句子是: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欧阳修为人忠直,敢于直谏,关心人民,要求政治改革, 中年支持范仲淹为代表的革新派,范被黜,他为之辩,受牵连而 被贬至滁州做太守,但他虽被贬,却能以积极的心态当好他的地 方官,为百姓做事。 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杆画地教他认读。24岁登 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 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 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 书等职。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领导了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 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 淡雅。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 《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环滁(chú )/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 )尤美。望 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 ng yá )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chá 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 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 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zhé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 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 寓之酒也。 若夫(fú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 )暝(mí ng),晦 (huì )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 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与能力:l.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2.进一步体会文言虚词“也”“而”的作用。

3.巩固对“骈散结合”句式特点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熟读成诵。

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现美文的意境,由此体会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2.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的情感。

正确理解文章意思,体会本文婉转优美的语言特点,欣赏作者构造的优美意境。

理解作者在文中,写“醉”是表象,写“乐”是实质,以“醉”写“乐”的用意。

三课时●第一课时●一、预习检查,扫清字词障碍1生字注音。

2一词多义。

(1)临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动词,靠近)②临溪而渔(动词,到)(2)而①泉香而酒洌(顺接连词)②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转折连词)③朝而往,暮而归(连词,连接状语中心词,不译)(3)名(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名词,名字)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动词,命名)(4)乐(乐亦无穷也(名词,乐趣)②游人去而禽鸟乐(动词,欢乐)③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5)之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②名之者谁(代词,它)(6)秀①蔚然而深秀者(形容词,秀丽)②佳木秀而繁阴(动词,可译为“开花”,这里是“滋长”的意思)3词类活用。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儿的翅膀一样)(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3)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4文言句式。

(1)判断句①环滁皆山(用“……也”表判断)②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用“……者,……也”表判断)(2)倒装句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于途”是“歌”的状语,后置;“于树”是“休”的状语,后置)②醒能述以文者(“以文”是“述”的状语,后置)(3)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心”和“酒”前省略了介词“于”)二、导入被誉为“天下第一亭”的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古道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醉翁亭,作一次滁州之旅,涤荡心中的芜杂,感受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迷人风光;跨越时空,与圣贤会晤,感受那份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三、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吉安)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他自称庐陵人,是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秆画地教他认读。

24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省洛阳市)留守推官,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最大,也擅长诗词,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有议论化、散文化倾向,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

他在史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参与修撰《新唐书》,自撰《新五代史》。

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四、文本链接(多媒体出示)1写作背景。

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期间,提出了十项改革措施,欧阳修积极支持,直言敢谏。

革新失败后,欧阳修被株连受贬,先后在滁州、扬州、颖州做了九年地方官,在此期间,他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宋史·欧阳修传》称颂他说:“不求声誉,宽简而不忧,故所至民便之。

”对宽简措施,他解释说:“吾所谓宽者,不为苟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文中描写的升平景象和流露的与民同乐思想展示了作者对滁州任上政绩的喜悦。

2相关资料。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他们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行者,主张文学革新,建立了有理论、有创作成就的散文系统,成为后人效法的典范。

六一居士传: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五、自由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字,读起来语气不尽相同:(1)陈述;(2)肯定;(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

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

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

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六、借助课本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结构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来(琅琊山间、酿泉边上)。

第二部分(第2段):山间朝暮四季景色。

第三部分(第3、4段):太守与民同醉同乐的情景。

●第二课时●一、教师指导学生研读第一段。

欣赏第一个景点——醉翁亭1总领全文的是哪一句?明确:环滁皆山也。

2划分段落内部层次,理清文脉:明确:这段总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它的得名。

分两层:第一层写环境并点题: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第二层写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

3分析第一层的写景方式:明确:自远而近,从大环境写起,层层烘染,步步推进,一步步把读者带入佳境,并交代了下文的游乐路线与环境。

4对照图片将学生带到美丽诱人的风景区去感受自然之美。

5根据提示背诵此段。

6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明确: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二、按上述步骤,学生自读第二段,教师点拨,欣赏景点之二——琅琊山早晚及四季美景这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

作者在写朝暮图及四时景物时抓住各自特点来写。

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写四季景则是横向铺排。

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

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三、研读第三段,欣赏景点三——官民同游1第三段写什么?可分为哪几层?段首的“至于”有什么作用?明确: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可分为四小层。

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他俱是陪衬,写“醉”也是写“乐”。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

2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明确:为了给“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3这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用三个并列的层次来突出最后一个层次。

在大小环境和众多人物中突出太守。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明确:“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

从写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JP〗 明确: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

“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跟太守励精图治有关。

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

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四、独立阅读第四段1先朗读(勾画出写山间夕照的起止句),后分析,再背诵。

2太守。

众宾为何而“乐”?明确: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3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明确:“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

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

“太守之乐其乐”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第三课时●一、背诵课文指导背诵,重点在引导学生从内容理解入手,尽量不死背。

如第一段,共11句话,分作三层来理解背诵。

前4句放在一起背,是由远而近写景;第5句至第9句放在一起背,这里写作亭者,命名者,“醉翁”之号的由来。

最后两句放在一起背。

其他段的背诵,也先分一分层,将内容相关联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于记忆。

二、由学生自己边背边理清文章脉络1开头部分介绍了醉翁亭,包括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亭的环境;后一层介绍亭名由来。

2中间部分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两层:第1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接“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第2层写人游琅琊山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然后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四项内容。

3结尾部分也分两层,第1层写游人去,禽鸟乐;第2层写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

这两层中间用“然而”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

4贯穿全文的主线是: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

5找出文中的成语:水落石出、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

6本文的切入点是:醉。

7太守为何而醉?明确:为景而醉:琅琊秀丽,酿泉迷人。

为人而醉:滁人游,众宾欢。

为情而醉:与民同乐。

三、本文的记叙、写景、抒情是如何相结合的以抒情贯穿于记叙写景之中。

第1段写亭之概况,第二层写朝暮图、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为主线贯穿起来。

景中处处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四、小结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

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句,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这些名句要熟记、牢记,并理解其蕴涵。

课前作业设计,既能节省课时,增大课堂的容量,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合作互助精神。

让学生既能体验自己学习成功的快乐,又能品尝帮助别人的喜悦。

而且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可使师生关系变得十分融洽,让师生在课堂中融为一体,在比较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