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苷类
第六章 生物化学核酸讲解
生物化学核酸讲解核酸是遗传物质1868年瑞士Miesher.从脓细胞的细胞核中分离出可溶于碱而不溶于稀酸的酸性物质。
间接证据:同一种生物的不同种类的不同生长期的细胞,DNA含量基本恒定。
直接证据:T2噬菌体DNA感染E.coli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感染E.coli,又用32P标记噬菌体核酸,感染E.coliDNA、RNA的分布(DNA在核内,RNA在核外)。
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核酸是一种线形多聚核苷酸,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
结构层次:核酸核苷酸组成核酸的戊糖有两种::D-核糖和D-2-脱氧核糖,据此,可以将核酸分为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P330 表5-1 两类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一、碱基1. 嘌呤碱:腺嘌呤鸟嘌呤2. 嘧啶碱: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P331 结构式3. 修饰碱基植物中有大量5-甲基胞嘧啶。
E.coli噬菌体中,5-羟甲基胞嘧啶代替C。
稀有碱基:100余种,多数是甲基化的产物。
DNA由A、G、C、T碱基构成。
RNA由A、G、C、U碱基构成。
二、核苷核苷由戊糖和碱基缩合而成,糖环上C1与嘧啶碱的N1或与嘌呤碱的N9连接。
核酸中的核苷均为β-型核苷P332 结构式腺嘌呤核苷胞嘧啶脱氧核苷DNA 的戊糖是:脱氧核糖RNA 的戊糖是:核糖三、核苷酸核苷中戊糖C3、C5羟基被磷酸酯化,生成核苷酸。
1、构成DNA、RNA的核苷酸P333表5-32、细胞内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①核苷5’-多磷酸化合物A TP、GTP、CTP、ppppA、ppppG在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及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②环核苷酸cAMP(3’,5’-cAMP)cGMP(3’,5’-cGMP)它们作为质膜的激素的第二信使起作用,cAMP调节细胞的糖代谢、脂代谢。
③核苷5’多磷酸3’多磷酸化合物ppGpp pppGpp ppApp④核苷酸衍生物HSCoA、NAD+、NADP+、FAD等辅助因子。
GDP-半乳糖、GDP-葡萄糖等是糖蛋白生物合成的活性糖基供体。
生物化学第六章 糖类代谢
H
OH
HO
H
HO
H
H
OH
OH
CH2OH
HO H OH
H
H
OH H
OH OH
核糖(ribose) ——戊醛糖
O
H
OH
H
OH
H
OH
OH
HOH 2C
O OH
H H
HH
HO
OH
2. 寡糖 能水解生成2-20个分子单糖的糖,各单
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
常见的几种二糖有
麦芽糖 (maltose) 葡萄糖 — 葡萄糖 还原糖
ATP ADP
G-6-P
F-6-P
ATP ADP
F-1,6-2P
ⅱ放能阶段
⑨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烯醇化酶,它在结合底物前必 须先结合2价阳离子如Mg2+、Mn2+,形成复合物, 才能表现出活性。该酶的相对分子量为85000,氟 化物是该酶强烈的抑制剂,原因是氟与Mg2+和无 机磷酸结合形成一个复合物,取代了酶分子上 Mg2+的位置,从而使酶失活。
Glu
ATP ADP
G-6-P
F-6-P
ATP ADP
F-1,6-2P
ⅱ放能阶段
⑥3-磷酸甘油醛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
生成1分子 NADH+H+
第六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IgA呈团块沉积于系膜区,+++,异硫氰荧光素显绿色
IgA肾病, IgA呈团块状沉积于系膜区(ABC,DAB显色)
• 如青霉胺、巯甲丙脯酸、苯氧苯丙酸、消 炎痛、双氯灭痛、三甲双酮等通过免疫介 导引起肾小球肾炎。
• 引起间质性肾炎的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 菌素类抗生素、氨基苷类抗生素、非甾体 抗炎药(如苯氧苯丙酸、布洛芬、消炎痛、 萘普生等)、磺胺药、二甲胺四环素、苯妥 英钠、巯甲丙脯酸、环胞霉素A、甲氰咪胍、 呋塞米、干扰素、普萘洛尔等。
第六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一、肾脏损伤的生理学基础 及作用特点
(一)肾脏的生理结构
(二)肾脏的作用特点
• 1、肾脏的血流十分丰富,肾脏每分钟的血 流量占心输出量的1/4,流经肾小球的血 浆约有1/3被滤过。
• • 2、经肾小球滤过的药物,因肾小管对盐和
水的重吸收,在肾小管管腔中被浓缩。
• 3、肾小管经常会暴露于较高浓度的药物中。
环孢素A的临床肾毒性可表现在:
• ①急性可逆性肾损伤; • ②急性血管损伤; • 尚可见血管病变和血栓性微血管病,
可影响静脉和肾小球毛细血管,但不 伴有炎症介质。 • ③慢性肾间质纤维化。
谢谢观赏!
2• 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可出现肾小管坏死 • 其机制为近曲小管有机离子转运系统将其
分泌进入肾小管,达到具有毒性的高浓度 所致。 • 和丙磺舒合用毒性减弱
(四)其他药物
• 长期大剂量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可加剧原 有的肾功能不全,影响氨基酸代谢,从而 增加氮血症
• 过期、受潮或受热的四环素,发生范可尼 氏综合征
第二种镇痛剂肾病:
NSAIDs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使用3年以上,则可导 致不可逆的肾毒性,称为镇痛剂肾病。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答案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一、填空1. 研究细菌遗传、代谢性常采用指数生长期时期的细胞。
2.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品上大部分微生物的过程称消毒3. 防丄是采用一定方法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物品腐坏。
4. 干热灭菌的温度160C ~170 C、时间2h。
5. 影响微生物代时的主要因素有菌种、营养成分、营养物浓度和培养温度。
6.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营养、02和水活度等。
7. 实验室常见的干热灭菌手段有烘箱内热空气灭菌和火焰灼烧;而对牛奶其他液态食品一般采用巴氏灭菌,其温度为60~65 C,时间为30min。
8. 通常,放线菌最适ph范围为7.5~8.5,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为3.8~6.0,霉菌的最适ph范围为4.0~5.8。
9. 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延滞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四个生长时期。
10. 试列出几种常用的消毒剂如苯酚、新洁尔灭、次氯酸和福而马林等。
11.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有抑制DNA 复制、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RNA 转录和抑制细胞壁的合成。
12. 获得纯培养的方法有:划线分离、平板涂布、显微镜直接挑取和浇注平板法等方法。
13. 抗代谢药物中的磺胺类是由于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从而竞争性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不能合成二氢叶酸。
14. 常用5~30%的盐渍腌鱼、肉,可久贮不变质的原因是高渗使细胞失水死亡。
15. 厌氧菌因为缺乏S0D,故易被02毒害致死。
16. 实验室活菌记数常采用菌落法、特殊染色法,总菌数记数常采用显微镜________板法。
17. 干热灭菌时必须在160C下维持2h时间才能达到彻底灭菌,一般根据是否能杀死芽孢制定灭菌条件的。
18. —般可通过机械筛选和环境条件诱导两类方法获得微牛物的同步牛长。
19. A..FIeming等发现了一种广泛存在于卵清、人的泪液等的一种酶溶菌酶仝能在水解细菌的细胞壁,水解为点是$1.4糖苷键。
20. 根据微生物生长与氧的关系,可以分为好氧彳________物三大类型。
【复习讲义】药一第六章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
【复习讲义】药一第六章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第六章生物药剂学第一节药物体内过程基础知识一、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统称为转运,而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称为处置,代谢与排泄过程合称为消除。
吸收过程决定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速度与量,分布过程影响药物是否能及时到达与疾病相关的组织和器官,代谢与排泄过程关系到药物在体内存在的时间。
药物的体内过程决定药物的血液浓度和靶部位的浓度,进而影响疗效。
二、药物的跨膜转运(一)生物膜的结构生物膜由脂质构成双分子层,膜结构具有半透性,脂溶性药物容易透过,脂溶性很小的药物难以通过,小分子水溶性药物可经含水性小孔吸收。
(二)药物的转运方式1.被动转运被动转运是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转运。
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浓度差成正比,转运过程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膜对通过的物质无特殊选择性,无饱和现象和竞争抑制现象,一般也无部位特异性。
药物大多数以这种方式通过生物膜。
被动转运包括滤过和简单扩散。
(1)滤过:细胞膜上存在膜孔,水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依靠膜两侧的流体静压或渗透压通过孔道,如药物通过肾小球膜的滤过过程。
(2)简单扩散:解离度小、脂溶性大的药物易吸收。
但脂溶性太强时,转运亦会减少。
药物的扩散速度取决于膜两侧药物的浓度梯度、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及药物在膜内的扩散速度。
2.载体转运载体转运由载体介导,生物膜中的蛋白质具有载体的作用。
载体转运有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两种方式。
(1)主动转运:药物通过生物膜转运时,借助载体或酶促系统,可以从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这种过程称为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有如下特点:①逆浓度梯度转运;②需要消耗机体能量,能量的来源主要由细胞代谢产生的ATP提供;③转运速度与载体量有关,往往可出现饱和现象;④可与结构类似的物质发生竞争现象;⑤受抑制剂的影响;⑥具有结构特异性;⑦主动转运还有部位特异性。
(2)易化扩散:易化扩散又称中介转运,是指一些物质在细胞膜载体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第六章核酸的分离与纯化
三、鉴定、保存与应用
(一)核酸的鉴定
1.浓度鉴定核酸浓度的定量鉴定可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与荧光光度法进行。
(1)紫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是基于核酸分子成分中的碱基均具有一定的紫外线吸收特性,最大吸收波长在250nm~270nm之间。这些碱基与戊糖、磷酸形成核苷酸后,其最大吸收波长不变。由核苷酸组成核酸后,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60nm,该物理特性为测定溶液中核酸的浓度奠定了基础。在波长260nm的紫外线下,1个OD值的光密度大约相当于50µg/ml的双链DNA,38µg/ml的单链DNA或单链RNA,33µg/ml的单链寡聚核苷酸。如果要精确定量已知序列的单链寡核苷酸分子的浓度,就必须结合其实际分子量与摩尔吸光系数,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进行计算。若DNA样品中含有盐,则会使A260的读数偏高,尚需测定A310以扣除背景,并以A260与A310的差值作为定量计算的依据。紫外分光光度法只用于测定浓度大于0.25µg/ml的核酸溶液。
2.纯度鉴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还是荧光光度法,均可用于核酸的纯度鉴定。
生物化学第六章(1)
尿酸生成
生物化学第六章(1)
嘌 呤 核 总苷 酸 的 结分 解 代 谢
生物化学第六章(1)Fra bibliotek 尿酸尿囊素 尿囊酸
尿素 氨[铵]
的不 分同 解生 产物 物嘌 不呤 同核
苷 酸
生物化学第六章(1)
尿酸与疾病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主要在肝脏、小肠及肾脏 中进行。生理情况下嘌呤合成与分解处于相对 平衡状态,尿酸的生成与排泄也较恒定。正常 人血浆中尿酸含量约0.12-0.36mmol/L,男性平 均0.27mmol/L ,女性平均0.21mmol/L 。当体 内核酸大量分解(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或食入 高嘌呤食物时,血中尿酸水平升高,超过 0.48mmol/L时,尿酸盐过饱和形成结晶,沉积 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处,而导致关节 炎、尿路结石及肾疾患,称为痛风症。
一、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
n 首先合成嘧啶环,然后与PRPP 中的磷酸核糖连接起来形成嘧啶 核苷酸。
n 从头合成首先合成UMP,然后由
它转变为其它嘧啶核苷酸。
n 合成的原料有氨基甲酰磷酸和天冬 氨酸
生物化学第六章(1)
嘧啶环元素的来源
生物化学第六章(1)
氨甲酰磷酸合成氨甲酰Asp
生物化学第六章(1)
概述
生物体普遍存在的磷酸单酯酶或 核苷酸酶可催化核苷酸的水解, 而特异性强的磷酸单酯酶只能水 解3’-Nt或5’-Nt。 催化核苷水解的酶有2类,即核 苷磷酸化酶和核苷水解酶
生物化学第六章(1)
局限,只对核 糖Ns发生作用
广泛存在, 反应可逆
核 苷 酸 及 核 苷 分 解
生物化学第六章(1)
二、嘧啶核苷酸的降解 不同生物嘧啶碱的分解过程也不一
B06第六章—循环系统药物
44
二、苯并硫氮䓬类钙通道阻滞剂 P184
➢地尔硫䓬
• 作用于L-型钙通道,对冠状动脉和侧支循环有较 强的扩张作用,也有减缓心率的作用。
• 适用于缺血性心绞痛、对硝酸酯类无效的绞痛常 用显著效果,也用于室性心动过速,无耐药和明 显副作用。
稳定型心绞痛外,还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26
其他非典型β受体拮抗剂
阿罗洛尔
✓噻唑和噻吩构成芳环 部分,再通过S原子链接 丙醇胺侧链拮抗α1受体通过增加 NO的利用来介导外周血 管舒张。
27
β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P178
➢ β受体拮抗剂结构由三部分组成:芳环、仲醇胺 侧链和N-取代物。
6
第一节 β-受体拮抗剂
β-Adrenergic Receptor Antagonists
7
β受体的分布
• 主要分布 ✓β1受体—心脏(兴奋β1引起心输出量增加) ✓β2受体—血管和支气管平滑肌(兴奋β2引起血管 和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 同一器官可同时存在不同亚型 ✓心房β1:β2为5:1 ✓肺组织 β1:β2为3:7
✓ 无内在拟交感活性,但有致癌倾向。
13
普萘洛尔的发现历程
丙萘洛尔
普萘洛尔
• 进一步在丙萘洛尔中引入一个氧亚甲基,并将侧 链移至萘环1位,得芳氧丙醇胺类药物普萘洛尔。
✓ 无内在拟交感活性,也无致癌倾向
✓ 1964年正式用于临床
1988年,James Black因发现普萘洛尔、西咪替丁
等药物,并因此发展了新的治疗理念而获得诺贝
• 1956-1957年,James Black开始寻找和研究β受体 拮抗剂。1957年发现3,4-二氯异丙肾上腺素(DCI), 但是有较强的内在拟交感活性。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及答案
中国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总论一、选择题(选择一个确切的答案)1、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效果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A):A、压力高B、吸附剂的颗粒小C、流速快D、有自动记录2、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在水中形成(B):A、真溶液B、胶体溶液C、悬浊液D、乳状液3、纸上分配色谱,固定相是(B)A、纤维素B、滤纸所含的水C、展开剂中极性较大的溶剂D、醇羟基4、利用较少溶剂提取有效成分,提取的较为完全的方法是(A)A、连续回流法B、加热回流法C、透析法D、浸渍法5、某化合物用氧仿在缓冲纸色谱上展开,其R f值随pH增大而减小这说明它可能是(A)A、酸性化合物B、碱性化合物C、中性化合物D、酸碱两性化合物6、离子交换色谱法,适用于下列(B)类化合物的分离A、萜类B、生物碱C、淀粉D、甾体类7、碱性氧化铝色谱通常用于(B)的分离,硅胶色谱一般不适合于分离(B)A2B3B4A5A6B7BBA、香豆素类化合物B、生物碱类化合物C、酸性化合物D、酯类化合物二、判断题Y1.两个化合物的混合熔点一定低于这两个化合物本身各自的熔点。
Y2.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称之为一次代谢产物。
Y3.利用13C-NMR的门控去偶谱,可以测定13C-1H的偶合数。
极性4.凝胶色谱的原理是根据被分离分子含有羟基数目的不同.达到分离,而不是根据分子量的差别。
√2√3√4х三、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化合物1.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述化合物,以不同浓度的甲醇进行洗脱,其出柱先后顺序为()→()→()→()C ABD四、回答问题1、将下列溶剂按亲水性的强弱顺序排列:1乙醇、6环己烷、2丙酮、4氯仿、5乙醚、3乙酸乙酯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环己烷2、将下列溶剂以沸点高低顺序排列: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醇、甲苯、苯、吡啶、氯仿、乙醚、二氯甲烷、正戊醇3、请将下列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弱到强进行排序A B CDA、水B、甲醇C、氢氧化钠水溶液D、甲酸铵4、分离天然产物常用的吸附剂有哪些,各有何特点?五、解释下列名词二次代谢产物、HPLC、DCCC、F AB-MS、HR-MS六、填空某植物水提液含中性、酸性、碱性、两性化合物若干。
【微生物生物学】第六章考点总结2
【微⽣物⽣物学】第六章考点总结2微⽣物的营养要求:碳源—⽆机碳源,有机碳源;氮源—⽆机氮源,有机氮源;⽆机盐—主要元素,微量元素⽣长因⼦—维⽣素,⽣物素;⽔;能源微⽣物的六类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机盐,⽣长因⼦,能源,⽔营养物质及其⽣理功能:⽔分—功能:(1)溶剂与运输介质(吸收与分泌)(2)参与细胞内⽣化反应(3)维持蛋⽩、核酸等⽣物⼤分⼦稳定的天然构象及细胞正常形态(4)⽐热⼤,控制细胞内温度变化(5)通过⽔合与脱⽔控制多亚基组成的结构,如酶、微管、鞭⽑的组装与分离碳源—有机碳源:糖类(单糖,寡糖,多糖),有机酸,醇,脂类,烃类,芳⾹族化合物⽆机碳源:⼆氧化碳,碳酸氢钠,碳酸钠—功能:构成细胞物质的主要成分(⾻架)能源(分解代谢过程中产⽣)氮源—有机氮:蛋⽩及其降解物(胨、肽、氨基酸),核酸、尿素、嘌呤、嘧啶等⽆机氮:N2,硝酸盐,铵盐—功能:提供微⽣物⽣长、繁殖所需氮素营养;合成细胞含氮化合物,能源(⾃养菌)能源—化学物质:有机、⽆机化合物辐射能:光⽆机盐—⼤量元素: P, S, K, Mg, Ca, Na微量元素(≤ 0.1mg/L): Mn, Cu, Co, Zn, Mo , Fe—功能:(1)维持⽣物⼤分⼦和细胞结构的稳定;(2)酶活性中⼼的组成部分;(3)调节细胞渗透压平衡;(4)控制细胞氧化还原电位;(5)某些⾃养微⽣物的能源⽣长因⼦—种类:维⽣素(B族为主)、⽣物素、烟酰胺、氨基酸、胺类、甾醇、嘌呤、嘧啶—功能:参与新陈代谢,促进微⽣物⽣长光能⽆机营养型:具有光合⾊素,利⽤光能并以⽔或还原态⽆机物为供氢体来同化CO2光合⾊素:主要⾊素:叶绿素,菌绿素辅助⾊素:类胡萝⼘素,藻胆素(捕获光能,强光下保护作⽤)产氧光合作⽤:利⽤光能分解⽔⽽产⽣O2,还原CO2为有机物(藻类、蓝细菌内含叶素)光能CO2+H2O———→[CH2O]+O2↑叶绿素不产氧光合作⽤:吸收光能, 以还原态⽆机硫化物(H2S)为氢或电⼦供体同化CO2(光合细菌:紫⾊细菌,绿⾊细菌等)光能CO2+2H2S——→*CH2O]+H2O+S菌绿素⽣活环境:光照,厌氧,富含有机质,H2,硫化物⾮环式光合磷酸化系统PSII→PSI:P680--P680*--Ph--Q A--Q B--Qpool--Cyt bf-P700--P700*--FeS--Fd--Fp--NAD(P)HQ B—Qpool:⾮环式电⼦流(产⽣质⼦动⼒)Cyt bf—Fd:环式电⼦流(产⽣质⼦动⼒)环式光合磷酸化系统(紫⾊细菌)P870—P870*--Bph--Q A--Q B—Qpool—Cyt bc1---Cyt c2—P870---NAD(P)HQpool---NAD(P)H:反向电⼦流(耗能)光能有机营养型:利⽤光能,以简单有机物(醇、有机酸)为供氢体同化CO2CH3光能│CO2+2CH2-CHOH——→*CH2O]+2CH3COCH3+H2O菌绿素化能⽆机营养型:通过氧化⽆机物取得能量,并以CO2为唯⼀或主要碳源1. 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群,硝化细菌群)2.硫(化)细菌(通过氧化还原态的⽆机硫化物(H2S、S、S2O32-、SO32-)获得能量, 同化CO2)3. 铁细菌(氧化Fe2+为Fe3+获取能量并同化CO2)4. 氢细菌(具有氢化酶,从氢的氧化获取能量,同化CO2)**区别于异养型的产氢细菌,具有氢酶,氧化氢获得能量,但不能同化CO2化能有机营养型:⼤多数微⽣物以有机物为碳源和能源腐⽣型,寄⽣型,兼性寄⽣营养类型能源供氢体基本碳源实例光能⽆机光⽆机物⼆氧化碳蓝细菌, 光合细菌光能有机光有机物⼆氧化碳红螺菌科细菌,简单有机物化能⽆机⽆机物⽆机物⼆氧化碳硝化细菌等化能有机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多数细菌和真菌影响物质进⼊细胞的因素:1. 营养物质本⾝的性质(分⼦量、溶解性、电负性等);2. 微⽣物所处环境(温度、pH、离⼦强度);3. 微⽣物细胞的透过屏障(细胞壁、细胞膜、荚膜、粘液层等的孔径⼤⼩,松紧程度)微⽣物吸收营养物质的⽅式:1、膜泡运输(吞噬作⽤)—吸附期,膜伸展期,膜泡迅速形成期,附着膜泡形成期,膜泡释放期特点:1. 主要存在于原⽣动物(变形⾍)中;2. 细胞膜内陷包裹营养物,由胞外进⼊胞内;2、被动扩散—由细胞质膜内外营养物的浓度差⽽产⽣的物理扩散作⽤。
6甾体及其苷类2016
5 - Peak 4 - 17.457
zong
UV_VIS_3 WVL:296 nm
4,000
3,000
6 - Peak 5 - 18.417 7 - Peak 6 - 18.778 8 - Peak 7 - 19.175
17 - Peak 10 - 34.693
四、甾体皂苷 例如: 地奥心血康胶囊是由薯蓣科植物黄山药植物中 提取的甾体皂苷制成的,内含8种甾体皂苷(含量 在90%以上),对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疗效显著。 薤白皂苷经体外试验显示具有较强的抑制ADP 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作用。 心脑舒通为蒺藜[Tribulus terres tres]果实中提 取的总皂苷制剂,临床用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柳的干燥根皮即中药“香加皮”,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 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国植物志. 1977, Vol 63, 272.
杠柳的药理活性
• 免疫抑制作用
• 抗炎作用 • 强心作用 • 抗肿瘤作用 • 神经生长因子样作用
类风湿
提取分离流程
杠柳根皮10kg
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回收乙醇,减压浓缩
由褐色至紫红色
由黄色至黑色
一、概述 二、 C21甾类化合物 三、强心苷类化合物 四、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三、强心苷类
(一)概
述
(二)化学结构及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分离
三、强心苷类 ㈠ 概
述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s)是存在植物中
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是治疗心力衰
22 - Peak 13 - 48.805
-500 0.0
min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55.0 60.0
天然药物化学第六章萜类化合物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二)化学性质
萜类,特别是双环萜在发生加成、消除或 亲核性取代反应时,常常发生碳架的改变,产 生Wagner-Meerwein重排。
目前工业上由α-蒎烯合成樟脑的过程, 就是应用Wagner-Meerwein重排再氧化制得。
本章内容
一、萜类化合物的含义 二、结构分类 三、理化性质
H
H
O
OH
O CO CH3
O CO
巴 卡 亭 III 去 乙 酰 基 巴 卡 亭 III
R= Ac R= H
为紫杉醇的前体 物,是半合成品的 母体。
在红豆杉的针叶 和小枝中含0.1%。
二、结构分类
(五)二倍半萜(sesterterpenoids)
该类化合物数量少,约有6种类型30余种化合
物。
H
22
(三)质谱
由于萜的基本母核多,且无稳定的芳香环、芳 杂环及脂杂环结构系统,大多缺乏“定向”裂解基 团,因而在电子轰击下能够裂解的化学键较多,重 排屡屡发生,裂解方式复杂。
但大多数萜类还是有一些可供参考的规律。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四)核磁共振 萜类化合物类型多、骨架复杂、结构庞杂,大
多是根据文献收集的氢谱、碳谱数据,对样品进行 对照比较进行解析。
(强峰为羰基的特征吸收峰。)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二)红外光谱
在饱和内酯环中,随着内酯环碳原子数的减少, 环的张力增大,吸收波长向高波数移动:
六元环内酯羰基——νmax1735cm-1 五元环 ″ ——νmax1770cm-1 四元环 ″ ——νmax1840cm-1
五、波谱法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O
HO
O
属双环二萜类化合物
第六章 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五、类黄酮类
类黄酮是两个芳香环被三碳桥连起来的15碳化合物,其结构来自两个不同的生物 合成途径。
一个芳香环(B)和桥是从苯丙氨酸转变而来,而另一个芳香环(A),则来自于 丙二酸途径。
花色 素苷
异黄 酮
根据3碳桥 的氧化程度
分类
黄酮
黄酮 醇
基本类黄酮骨架会由许多取代基,羟基常位于4、5、7位,它也常带糖,所以大 多数类黄酮是葡萄糖苷。
鞣质
二、酚类的生物合成 以莽草酸途径为主
1. 莽草酸途径
该合成途径存在于高等植 物、真菌和细菌中,动物和 人类没有,因酪氨此动物和 人类需要的酸、苯丙氨酸和 色氨酸必需从食物中获取。
催化莽草酸和PEP合成烯 醇丙酮酸5-磷酸莽草酸 (EPSP)的EPSP合酶能被 广谱除草剂草甘膦抑制。因 此施用草甘膦后,植物不能 合成芳香族氨基酸及其衍生 物,最后因缺蛋白质而死。
羽扇豆(豆科)
长春花(夹竹桃科)
罂粟(罂粟科)
川乌(毛茛科)
防己(防己科)
钩吻(马钱科)
马铃薯(茄科)
枳(芸香科)
茜草科
朱顶红、君子兰(石蒜科)
一科植物常含有多种结构相似的生物碱,如麻黄中已发现7种有机胺类生物碱。 生物碱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并不一致,如古柯碱(可卡因)集中在叶内,奎尼
碱集中在树皮,香木鳖碱集中在种子,石蒜碱集中在鳞茎。
第二节 酚类
一、酚类的种类 定义:芳香族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或功能衍生物取代后生成的化合
物,种类繁多,是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之一。 有的是脂溶性;有的是水溶性的羧酸和糖苷;有些是不溶的大分子
多聚体。
根据芳香环上带有的碳原子数目不同,分为6种。
简单苯丙酸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苷键的裂解反应(苷的水解反应) 常见的有酸水解、酶水解、氧化开裂和碱水解等。 (1)酸水解
①苷类易被酸催化水解,常用的酸有盐酸、硫酸、甲酸和乙酸等,反应 常在水或稀醇溶液中进行。水解条件较剧烈,常使苷元脱水,得不到真正苷元。
②酸水解的关键在于苷键原子的质子化,越易质子化,越易酸水解。 ③影响酸水解难易的因素: ★苷键原子 N-苷>O-苷>S-苷>C-苷 ★呋喃糖(五元环)苷>吡喃糖(六元环)苷 ★2-去氧糖苷>2-羟基糖苷>2-氨基糖苷 ★吡喃糖苷中糖的C5上取代基越大越难水解 例如鼠李糖苷>葡萄糖苷> 葡萄糖醛酸苷
14.麦芽糖酶只能水解___。(A.α-葡萄糖苷 B.β-葡萄糖苷 C.β果糖苷 D.α-麦芽糖苷) 15.水解β-葡萄糖苷键的酶是___。(A.苦杏仁酶 B.芥子酶 C. 麦 芽糖酶 D.蜗牛酶) 16.提取较多游离苷元最好的方法是___。(A.乙醇提取,回收乙醇,加酸水 解后用乙醚萃取 B.乙醚直接萃取 C.水提取,提取液加酸水解后乙醚萃取 D.水提取,提取液直接用乙醚萃取 ) 17.Molish反应的试剂是___。(A.α-萘酚-浓硫酸 B.β-萘酚-浓硫酸 C.苯酚-硫酸 D.苯胺-邻苯二甲酸) 18.Molish反应阳性的现象是___。(A.溶液红色 B.上层紫红色 C.两界 面有棕色环 D.下层紫红色)
7.酸水解速度最快的是__。(A. 阿拉伯糖苷 B.鼠李糖苷 C.葡萄糖苷 D.葡萄糖醛酸苷) 8.最易水解的苷是___。(A.2-羟基糖苷 B.6-去氧糖苷 C.2- 去氧糖 苷 D.2-氨基糖苷) 9.苷键酸水解的关键是___。(A.酸的浓度 B.反应时间 C.反应温度 D.苷键原子的质子化) 10.最易酸水解的是苷键原子___的苷。(A.极性大 B.极性小 C.碱性高 的 D.酸性高) 11.可被酸和碱催化水解的苷是____。(A.醇苷 B.C-苷 C.S-苷 D.酯苷) 12.水解碳苷常用的方法是___。 (A.酸水解 B.碱水解 C.酶水解 D.氧 化开裂) 13.Smith降解属于___。(A.温和酸水解 B.氧化开裂 C.强烈酸水解 D. 碱水解)
(一)定义 又称为配糖体,是由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非糖物 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非糖部分称为苷元 (配糖基)。【注】特别强调糖与非糖是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相 连接。 (二)生物活性 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例如洋地黄毒苷有 强心作用,黄芩苷有抗菌作用,芸香苷(芦丁)可软化血管,甘 草皂苷有抗炎保肝作用,人参皂苷有增强人体免疫机能的作用等。 (三)存在状态 在植物界广泛分布。多种结构相似的苷类及 其苷元(Aglycones)往往共存于一植物体内,通常以果实、树 皮和根部的含量较高。
(2)酶水解 条件温和,不易破坏苷元,专属性较强。提取苷类应注意抑制共 存的水解酶的活性。酶水解常用于苷键构型以及苷元与糖、糖与 糖之间连接方式的研究。 ①麦芽糖酶:仅水解α -葡萄糖苷键 ②苦杏仁酶:可水解β -葡萄糖苷键及其他六碳糖的β -苷键 ③纤维素酶:仅水解β -葡萄糖苷键 ④芥子苷酶:仅水解S-苷键
D.8) 2.苷键原子是指___。( A.苷中的原子 B.苷元中的原子 C.糖中的原子 D.苷元与糖之间连接的原子) 3.组成苷的糖分子不存在的类型是___。(A.多糖 B.单糖 C双糖 D.三糖) 4.D-构型糖分子形成的苷多为___。(A.α-苷 B.β-苷 C.S-苷 D.O-苷) 5.在水和其他溶剂中溶解度都很小的苷是___。(A.O-苷 B.C-苷 C.S-苷 D.N-苷) 6.苷键水解难易的规律是___。(A.O-苷<C-苷<N-苷<S-苷 B.C-苷<S-苷<O-苷<N-苷 C.C-苷<S-苷<N-苷<O-苷 D.N-苷<S-苷<O-苷 <C-苷)
(3)氮苷(N-苷) 定义:由糖的端基碳直接与苷元上的氮原子相连的苷。
特点:其中的糖均为核糖(五碳糖),故又称核苷。是核
酸的主要组成部分。 (4)碳苷(C-苷) 较少见
NH2
N N
定义:由糖的端基碳直接与苷元上 的碳原子相连的苷。
HO
N
N
OH O
特点:糖总是连在有间苯二酚或间 苯三酚结构的环上。既难溶于水也难溶 于有机溶剂。苷键稳定,难于发生水解
(1)氧苷(O-苷) 根据苷元的不同又可分为醇苷、酚苷、氰 苷、酯苷、吲哚苷等。前二者较常见。 ①醇苷
定义:由糖的端基羟基与苷元上的醇羟基脱水缩合成的苷。 例如红
景天苷、毛茛苷等。强心苷、皂苷均属于醇苷。
OO
OH
OO OH
O
OH
OH O 葡萄糖
龙胆苦苷
红景天苷
OH
O O CH2
OH OH
OH OH
毛茛苷
中药化学
Chemist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第六章 苷的提取分离技术
补充:糖类化合物(Sugars)
中药中的糖类大多以多糖的形式,或与非糖化合物缩合成苷类而存 在。糖类一般分为如下几个类型。
(一)单糖 常见的有葡萄糖、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 (二)低聚糖 系由2~9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的。例如蔗糖、芸 香糖、棉子糖等。 (三)多糖 系由10个以上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的,一般由几百 个甚至几万个单糖分子组成,属于大分子化合物。例如淀粉、纤维素、果 胶、树胶、黏液质等。
(3)氧化开裂(Smith降解) 条件温和,不易破坏苷元。C-苷常用此法水解。根据降解糖得到
的多元醇,可以确定苷中糖的类型。 【注】苷元具有邻二(三)醇结构时,不宜采用此法进行水解。
(4)碱水解苷 一般苷键不易碱水解,但酯苷、酚苷和烯醇苷等却易发生碱水解。
三、苷的提取
(一)注意事项 (1)提取原生苷时,应抑制酶的活性,防止酶水解。措施有:
苷中的糖的检识(如Molish反应等)成为苷类检识的一个方面;但要 确认是否是苷,还需进行苷元的检识。
OH O OH
OR
OH
OO
CH2OH
OH
CH2
CH2OH O
H
OH OH
OH OH
OH
山慈姑苷A R=H 山慈姑苷B R=OH
芦荟苷
CH2OH
第一节 苷类化合物(Glycosides)——必备知识
OH OH 巴豆苷
反应。
二、苷的通性(由糖部分决定)
1.性状 多数为固体(糖基少的可为晶体,糖基多的可呈无定型粉末), 有吸湿性。 多数为无色,少数有颜色如黄酮苷、花色苷、蒽醌苷等。 一般无味,个别有甜味或苦味。 2.溶解性 苷具有一定的亲水性,一般可溶于热水、甲醇、乙醇等极 性有机溶剂;而苷元为亲脂性,大多易溶亲脂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影响苷的溶解度的因素
(四)分类
1.按苷元的类型可分为:黄酮苷、蒽醌苷、香豆素苷、木脂素等。 2.按在植物体内存在状态可分为:原生苷和次生苷。例如苦杏仁苷 和野樱苷。 3.按连接糖基的数目可分为:单糖苷、双糖苷、三糖苷等。 4.按连接糖链的数目可分为:单糖链苷、双糖链苷等。 5.按苷键的构型可分为:α -苷和β -苷。常见α -L-苷和β - D-苷。 苷键的构型由苷中糖的构型决定。糖构型的判断方法如下:
④氰苷 较特殊的一类氧苷
定义:由糖的端基羟基与氰醇衍生物分子中的羟基脱水形成的苷
特点:其苷元为α -羟睛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蔷薇科植物的种子
中,例如苦杏仁、桃仁、郁李仁等。易发生酸水解和酶水解,生成的苷元
极不稳定,立即分解为醛(酮)和氢氰酸。少量氢氰酸具镇咳作用,大剂
量则导致中毒。
CN
OR
H
C
O
OH
HO
OH
R=glc 苦杏仁苷 R=H 野樱苷
(2)硫苷(S-苷)
CN CH3
OR C
OR
O OH
OH OH
CH2R
O OH NC OH
OH
R=H 亚麻氰苷 R=CH3 百脉根苷
CH2OH
垂盆草苷
定义:由糖的端基羟基与苷元上的巯基(-SH)脱水缩合成的苷, 主要存在 于十字花科植物芥菜、萝卜、苤蓝等中,例如白芥子苷、萝卜苷等。水解后的苷元 有特殊气味。
O O
②酚苷
定义:由糖的端基羟基与苷元上的酚羟基脱水缩合成的苷。 例如天麻苷、牡丹酚苷等。黄酮苷、蒽醌苷、香豆素苷等均属于 酚苷。
CH2OH OO
OH H OH
OH
CH2OH
OCH3
O 葡萄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CH3
天麻苷
丹皮苷
③酯苷 较特殊的一类氧苷
定义:由糖的端基羟基与苷元上的羧基脱水缩合成的苷。 具有 酯苷键,故易发生酸水解和碱水解。例如山慈菇苷A。
①新鲜药材快速低温干燥。 ②用乙醇、甲醇或沸水提取。 ③提取时加入硫酸铵、碳酸钙。 (2)提取次生苷时,要利用酶的活性,促使苷酶解。 (3)提取苷元时,要控制酸碱水解的条件,保持苷元的完整。必 要时可采用酶解、氧化开裂和两相水解法。
(二)系统溶剂提取法
【习题】
A型题 1.多糖是由多少个以上的单糖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___(A.2 B.10 C.6
构型 LDαβ-
判断依据 C5-R在环平面下 C5-R在环平面上 C5-R 、 C1-OH在环平面异侧 C5-R 、 C1-OH在环平面同侧
5 1
5 1
CN
OR
H
C
O
OH
HO OH
R=glc 苦杏仁苷 R=H 野樱苷
CN OR
C
O OH
CH3 CH2R
OH OH
6.按苷键原子的不同可分为:氧苷、硫苷、氮苷、碳苷。其 中氧苷最常见。
①与组成的糖的数目、性质有关:糖数增多、苷元比例相应减小, 则苷的亲水性增大。
②与苷元的结构有关:脂肪族大分子苷元(如甾醇苷、萜醇苷等) 的单糖苷,由于糖所占的比例相应变小,则亲脂性增加。
③碳苷在水或其他溶剂中溶解度均较小。 3.旋光性 多为左旋性,水解后其产物往往呈右旋。苷一般无还原 性,但水解后往往具还原性。这两种性质常用作苷的检识,但不是 绝对的。 4.显色(检识)反应(此均为糖的反应,还应配合苷元的反应) (1)*Molish反应(α -萘酚-浓硫酸反应) 正反应为二层界面 处呈紫色环。 (2)苯胺-邻苯二甲酸反应 正反应显棕色。 (3)Fehling(费林)反应 正反应产生红色沉淀 (4)Tollen反应(氨性硝酸银) 正反应产生“银镜”或黑灰色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