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乳化体系对氯乙烯聚合影响研究_桑兆虎

合集下载

氯乙烯悬浮聚合原辅材料质量对聚合工艺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氯乙烯悬浮聚合原辅材料质量对聚合工艺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氯 乙烯 单 体 中 的 乙炔 还会 使 聚 合 反 应 速 度 减 慢 ,V P C树 脂 聚合 度 降 低 。 当 乙炔 含 量 过 高 时 , 在
乙醛及 铁 的协 同作 用 下 , VC 树 脂 的 热稳 定 性 降 P
主要 因素 , 也是 排 出反 应 热 的传 热 介质 。氯 乙烯 聚 合 反应对 水质 要求非 常严格 , 如水 的硬度 ( 表征水 中
Ⅳ 【 Ba l a 厂 ou n,QjS u o g,ZHAN G h n n h d n C u mi g
( b i inuC e cl n utyC . L d ,C n z o 6 8 C ia He e J i h mi d s o , t . a g h u0 0 , hn ) n aI r 1 0
2 2 氯 乙烯 单 体 。 .
观 Om 9 0 5 0
() 2 高沸 物 。单体 中的 高沸 物 均 为 活泼 的链 转 移剂 , 会降低 聚合 速 率 和产 品 聚合 度 ; 外 , 沸物 此 高
会增 加 P VC大分 子 支化 度 , 分解 放 出 HC , 聚 并 1使
() 4 HC! 和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HC1 易在 水 中 形 成 氯 离 子 , 降
表 3 金牛化工氯乙烯规格( 石法) 电
Ta e 3 Sp cfc to fv n hlrde bl e iia inso i ylc o i
po r duc d b a c u a bi o e s e y c l i m c r de pr c s
静 电偏多 ; 合 过 程 中 偶 然 出 现 反 应 异 常 等 问题 。 聚
所 以有必要 从理 论 方面 进 行 探讨 , 而 采 取工 艺 改 进 进 和配方 优化等 措施 , 且 从 检 测手 段 方 面进 行 增 并

氯乙烯-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乳液的研究开发

氯乙烯-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乳液的研究开发

氯乙烯-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三元共聚乳液的研究开发作者:谢雷, 王书忠作者单位:谢雷(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241), 王书忠(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刊名:聚氯乙烯英文刊名:POLYVINYL CHLORIDE年,卷(期):2002(6)被引用次数:3次1.吴玉初氯乙烯本体聚合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分析和对策[会议论文]-20072.郑志荣.陈运能.董超萍.Zheng Zhirong.Chen Yunneng.Dong Chaoping无皂改性醋酸乙烯酯乳液的制备[期刊论文]-涂料工业2009,39(6)3.陈汉佳.石旭华.罗浩云.罗楚卿.徐严平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后功能化研究[期刊论文]-塑料工业2002,30(3)4.马竞.酯张健.杨海垫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糊树脂开发进展[会议论文]-20035.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技术转让或技术合作项目[期刊论文]-化工科技2001,9(2)6.王灏.WANG Hao PVAc乳液的共聚共混改性研究[期刊论文]-广州化工2010,38(12)7.陈元武后缩醛改性聚醋酸乙烯乳液的研制[期刊论文]-粘接2002,23(1)8.满达.马秀杰.桂焱.包永霞.王衍祯.韩烈保.Man Da.Ma Xiujie.Gui Yan.Bao Yongxia.Wang Yanzhen.Han Liebao践踏对天然草与人造草混合系统草坪生理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0)9.傅深渊.吕健全.于红卫.槐敏BA-VAC共聚乳液胶及其对木材的冷胶合[期刊论文]-浙江林学院学报2002,19(1)10.刘岭梅悬浮法VCM聚合生产的新经验[会议论文]-20061.谢雷氯乙烯/丙烯酸酯二元及多元共聚物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聚氯乙烯 2008(9)2.王建红.王强.张智永聚氯乙烯改性最新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工中间体 2010(6)3.曹志峰.苗青.金勇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改性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皮革科学与工程 2008(3)本文链接:/Periodical_jlyx200206005.aspx。

丙烯腈—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的研究

丙烯腈—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的研究

丙烯腈—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的研究
葛文中;徐菁利
【期刊名称】《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7(017)001
【摘要】考察了以K2S2O8-NaHSO3为引发剂,PVA为乳化剂对AN-VAc进行乳液共聚,研究了各种因素对AN与VAc共聚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引发剂、乳化剂及单体比AN/VAc的增加而增加,也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共聚物的特性粘度随乳化剂浓度增加而增大,随引发剂AN/VAc值增加及温度升高而降低。

较适宜的聚合条件为温度50 ̄60℃,引发剂的质量分散为0.4% ̄1.5%,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4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葛文中;徐菁利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31.5
【相关文献】
1.乳液聚合理论与实践
2.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和共聚合 [J], 管爱国;陈志良
2.丙烯腈/醋酸乙烯酯单体的室温引发浓乳液聚合 [J], 杜中杰;励杭泉
3.丙烯腈与其共单体的室温引发乳液聚合(Ⅱ)丙烯腈/醋酸乙烯酯本体共聚的引发体系研究 [J], 杜中杰;李晓燕;励杭泉
4.丙烯腈/醋酸乙烯酯/对苯乙烯磺酸钠三元共聚物干法纺丝研究 [J], 陈锡宏
5.丙烯腈与其共单体的室温引发乳液聚合(Ⅲ)丙烯腈/醋酸乙烯酯浓乳液体系的研究 [J], 杜中杰;李丽;励杭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乳液聚合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中的研究进展

细乳液聚合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中的研究进展

细乳液聚合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中的研究进展摘要: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RAFT)是新近发展起来的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

论文总结了近几年文献报道的在细乳液体系中实施RAFT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主要对该聚合体系的稳定性、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活性自由基聚合;细乳液聚合;可逆加成-链转移(RAFT)1 引言1998年澳大利亚科学家Rizzardo、Thang等发现了一种新的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即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反应(RAFT),RAFT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是在传统的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加入二硫代酯类化合物作为链转移剂,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机理得到“活性”聚合物链。

与ATRP和NMP以及TEMPO相比,RAFT反应使用的单体范围广,带有羧基、羟基、叔胺基等官能团的单体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实现聚合。

反应条件较为温和,是一种有效的分子设计手段。

RAFT反应的特点常表现为[1]:(1)聚合物的分子量随着单体转化率线性增加,分子量分布窄;(2)聚合物的相对分子量正比于消耗单体浓度与链转移剂浓度比值;(3)可以通过控制单体的加入顺序来合成嵌段共聚物。

聚合过程中,二硫代酯基在活性链和休眠种之间转移,使得聚合物链保持活性,由此可以合成各种结构精致、且具有可控分子量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

与均聚相比,常规乳液聚合以水为反应介质,可以在低粘度、易散热的条件下合成出高固含量的聚合物,且聚合速率快。

因此,乳液聚合已经成为工业上广泛使用的聚合方法,产物被应用于许多领域。

最近,在乳液和细乳液体系中进行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已受到关注。

研究该体系中RAFT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前景。

2 细乳液聚合稳定性研究常规的乳液体系中实施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存在着胶乳失稳、分子量失控、分子量分布和粒径分布较宽、聚合反应速率慢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很可能与RAFT试剂在水相中的迁移有关,即乳液聚合第Ⅱ阶段RAFT试剂必须从单体液滴迁移到乳胶粒中。

耐温抗盐强乳化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及应用

耐温抗盐强乳化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及应用

2024年1月第39卷第1期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Xi’anShiy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Jan.2024Vol.39No.1收稿日期:2022 01 13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低渗透复杂油藏规模有效动用关键技术项目”(2017ZX05013)第一作者:许文 (1991 ),女,工程师,研究方向:三次采油技术。

E mail:ymxuwy@petrochina.com.cnDOI:10.3969/j.issn.1673 064X.2024.01.006中图分类号:TE357.46文章编号:1673 064X(2024)01 0048 08文献标识码:A耐温抗盐强乳化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及应用许文 1,潘彬1,李鑫1,王颐同2,邵彤2,朱璐2斌贝(1.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甘肃酒泉735000;2.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老君庙采油厂,甘肃酒泉735019)摘要:针对高温高盐油藏采用常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效果较差的问题,将耐温抗盐型聚合物SPAM-1和阴-非离子复合型表面活性剂YANC-E进行复配,研制了一种适合高温高盐油藏的耐温抗盐强乳化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并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了驱油体系的综合性能。

结果表明:该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耐温性能较强,在115℃下老化后,体系的黏度保留率仍能达到90%以上,界面张力仍能达到10-3mN/m数量级;体系具有良好的抗盐性能,当矿化度大于100000mg/L时,体系仍能保持较高的黏度和较低的界面张力;体系具有良好的长时间老化稳定性能,在储层温度和矿化度条件下老化60d后的黏度保留率在85%以上,界面张力始终维持在10-3mN/m范围内;驱油体系与原油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较强,放置120min后乳状液的分水率小于20%,具有较强的乳化性能;驱油体系在地层条件下吸附6次后仍能保持较高的黏度和较低的界面张力,具有良好的抗吸附性能。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Study on zeta potential and partical size distribution of PVAc latex affected by the polymeric condition had been presen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t was very difficult to prepare stable latex in strongly acidic solution. The latex prepared in weakly acidic solution showed that there were two opposite zeta potentials, the size of the latex was smaller and the size distribution was wider. The latex prepared in neutral solution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lso two opposite zeta potentials, the size of the latex was bigger and the size distribution was narrower. The latex prepared in alkaline solution showed that there was only one zeta potential, but the size of the latex was the biggest and the size distribution was the narrowest.
Study on rheological behaviour and apparent viscosity of PVAc latex affected by the properties of PVA such as degree of hydrolysis,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and hydrophobic modification had been presen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ehavior of PVAc latexes using PVA1788 or PVA1799 as protective agent is more like that of a pseudo-plastic fluid, and both of them show critical shear rate points within the range of measurement (from 0 to 2000 s-1). When the shear rate surpasses the critical point, shear stress will drop sharply, and the latex structure is going to be unstable. But the behavior of polyvinyl acetate latex using hydrophobic modified PVA as protective colloid is different, it behaves more like a stable non-Newton fluid with an index of about 0.70, also there is no critical shear rate point within the range of measurement (from 0 to 2000 s-1).

引发剂对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

引发剂对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

引发剂对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王士虎;马勇;常鹏;樊卫豪;徐修杰【摘要】采用种子预乳化半连续法合成了室温酰肼自交联型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引发剂(过硫酸铵)用量、添加方式及聚合反应温度等对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4%、m(底料引发剂)/m(预乳液引发剂)为2/10、聚合反应温度为80~85℃时,制备的丙烯酸酯乳液的综合性能较好.【期刊名称】《上海涂料》【年(卷),期】2019(057)002【总页数】6页(P6-11)【关键词】引发剂;添加方式;聚合反应温度;丙烯酸酯乳液【作者】王士虎;马勇;常鹏;樊卫豪;徐修杰【作者单位】浙江天和树脂有限公司,浙江临海 317000;浙江天和树脂有限公司,浙江临海 317000;浙江天和树脂有限公司,浙江临海 317000;浙江天和树脂有限公司,浙江临海 317000;浙江天和树脂有限公司,浙江临海 3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630.70 引言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水性涂料已成为涂料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而水性丙烯酸涂料因其成本低、耐候性好、保光保色性佳、耐水性及耐化学药品性好等特点在建筑、皮革、木器、金属防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1-4]。

引发剂作为乳液聚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用量及添加方式等对合成乳液的性能和质量均有较大影响。

傅和青等[5]综述了引发剂的种类,并就引发剂对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

过硫酸盐因其价格低、无毒害、溶于水、贮存稳定及半衰期适宜等特点在乳液的工业化生产中多被作为引发剂使用[6]。

马建中等[7]就过硫酸铵对核壳型复合乳液的合成及性能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其内在的影响机制。

本研究采用种子预乳化半连续法合成了室温酰肼自交联型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引发剂用量、添加方式及聚合反应温度等对乳液聚合的影响。

1 试验部分1.1 试验原料丙烯酸正丁酯(BA)、丙烯酸(AA),工业级,江苏三木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苯乙烯(St),工业级,浙江天和树脂有限公司;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腈(AN),工业级,台塑公司;烯丙氧基脂肪醇氧乙烯醚磺酸盐(SR-1025),工业级,南京磬海商贸有限公司;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己二酸二酰肼(ADH),工业级,上海金锦乐实业有限公司;过硫酸铵(APS)、氨水,工业级,市售;去离子水,自制。

偏氯乙烯乳液聚合

偏氯乙烯乳液聚合

偏氯乙烯乳液聚合张成德(巨化集团技术中心,浙江衢州324004)[关键词]偏氯乙烯;乳液聚合;配方;工艺[摘 要]对偏氯乙烯乳液聚合配方如引发剂、乳化剂、共聚单体、pH值调节剂,聚合工艺如聚合温度、搅拌强度和聚合方式等进行了较全面的叙述。

[中图分类号]T Q32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7937(2002)03-0021-02聚偏氯乙烯(简称PVDC)是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重要阻隔包装材料之一。

PVDC的聚合方法通常有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和溶液聚合。

而乳液聚合是最常见的方法。

偏氯乙烯与其它共聚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得到的胶乳含固量约50%左右,其外观为乳白色液体。

通过涂布或涂敷干燥之后形成的膜具有阻隔性、防湿性、保香性、耐油性、耐化学药品性、难燃性和高频热封性。

影响偏氯乙烯乳液聚合的因素很多,如聚合配方、聚合工艺及聚合方式。

这些因素对乳液聚合过程能否正常进行、乳液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 聚合配方偏氯乙烯乳液聚合的配方主要由乳化剂、引发剂、共聚单体、pH值调节剂等组成。

1.1 引发剂引发剂是乳液聚合配方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

引发剂的种类和用量会直接影响胶乳的产量和质量。

用作偏氯乙烯乳液聚合的引发剂有无机过氧化物、有机过氧化物及过氧化氢化合物。

而且根据不同的情况,还可与还原剂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常用于偏氯乙烯乳液聚合的氧化还原引发剂体系有:过硫酸钾(K2S2O8)/亚硫酸氢钠(NaH SO3),过硫酸铵[(NH4)2S2O8]/亚硫酸氢钠(NaH SO3),双氧水(H2O2)/雕白粉(NaH SO2 CH2O 2H2O)等。

以往常用的引发剂多为过硫酸盐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乳液聚合体系内存在金属离子,对乳液的稳定性、机械稳定性有直接的影响。

因此,目前已由过氧化氢或有机过氧化物所取代。

1.2 乳化剂乳化剂在乳液聚合体系中是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虽然不参加反应,但其作用是降低表面张力,起降低界面张力、乳化、分散、增溶作用等。

聚偏氯乙烯乳液最低成膜温度对涂层阻隔性能的影响

聚偏氯乙烯乳液最低成膜温度对涂层阻隔性能的影响

2008年第15卷第4期化工生产与技术ChemicalProductionandTechnology!!!!!!"!"!!!!!!"!"研究与开发收稿日期:2008-06-07;修回日期:2008-06-20聚偏氯乙烯乳液最低成膜温度对涂层阻隔性能的影响陈繁荣韩金铭(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浙江衢州324004)摘要通过对连续乳液聚合的偏氯乙烯-丙烯酸甲酯(VDC-MA)共聚乳液最低成膜温度(MFFT)的测量和涂覆膜阻隔性能的测试,研究了VDC含量和PVDC胶乳的存放时间对乳液MFFT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单体中w(VDC)>92%时,MFFT剧增,阻隔性能急剧下降;当w(VDC)<92%时,MFFT随VDC的质量分数上升而缓慢下降,但表观质量下降;当w(VDC)约为92%时,MFFT最低,涂层阻隔性能最佳。

关键词聚偏氯乙烯;乳液;最低成膜温度;涂层;阻隔性能中图分类号TQ3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829(2008)04-0017-02聚偏氯乙烯(PVDC)的突出优点是对气体、水蒸汽、油和异味具有极好的阻隔性。

由于PVDC制膜比较困难,其薄膜制品的价格较高,而且热封性差,因此,用PVDC做包装材料时,通常是作为其他塑料的涂覆层使用,以改善材料的阻隔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包装行业。

PVDC涂层的阻隔性受多因素的影响,但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主要受偏氯乙烯(VDC)共聚物中VDC含量的影响,却忽视了PVDC乳液最低成膜温度(Minimumfilm-formationtemperature,MFFT)对涂层阻隔性的影响。

尤其是受此思想的影响,往往会在PVDC乳液合成中追求高阻隔而一味提高VDC共聚物中VDC的含量,最后导致PVDC涂层丧失了材料应有的良好热封性能。

国内未见关于PVDC乳液MFFT方面的研究和报道,关于PVDC阻隔性方面的研究也很少见到[1-3],本文就影响PVDC乳液MFFT的因素和PVDC乳液的MFFT对PVDC涂层阻隔性影响进行讨论。

聚丙烯酸酯_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的制备

聚丙烯酸酯_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的制备
!""# 年 ! 月 第 $$ 卷第 ! 期
现代涂料与涂装 -*.&/0 12304 5 %30367308
%&’( !""# )*+( $$ ,*( !
聚丙烯酸酯 9 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的制备
郑根稳 $ ,文 胜 $ ,解孝林 ! ,王彩霞 $
( 湖北 孝感 :;!""" ;!( 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系, 武汉 :;""<: ) $( 孝感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摘 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性能测试 要: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酸酯 9 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 结果表明: 共聚乳液理化性能符合乳液技术性能指标要求; 共聚乳胶粒子呈分散状态, 且粒子大小 比较均匀; 随着偏二氯乙烯含量的增加乳胶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 在热分解温度和 最高分解温度时的分解速率逐渐降低, 而热分解残余物明显增加, 说明偏二氯乙烯有利于共聚物的 成碳, 能够起到隔热阻燃作用。 关键词:聚丙烯酸酯;偏二氯乙烯;共聚乳液;热重分析;力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A BC:# D !""# E "! A """: A ";
( 、丙烯酸 ( 、乳化剂 D ^1 A $" E 、过硫酸钾 ]@) @@) ( 、 偏二氯乙烯 D )Z[ E , 均为分析纯; 十二烷基硫 _1‘) 、 碳酸氢钠、 氨水, 均为化学纯。 酸钠( ‘Z‘) 89 : 共聚乳液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 --@、 加入到 !C" Ka 的三 ]@、 @@, 口 烧 瓶 中 混 合 , 缓 慢 倒 入 用 #"b 去 离 子 水 溶 解 的 强力机械搅拌, 得到预乳化液。 将 $Cb ^1 A $" 和 ‘Z‘, 的预乳化液与 $Cb 的引发剂 ( !"b 的去离子水溶解 ) 倒入装有电动搅拌器、回流冷凝管和恒压滴液漏斗的 通氮气, 升温到 <C c , 溶液出 !C" Ka 的三口烧瓶中, 现淡蓝色,得到种子乳液。继续滴加剩余预乳化液和 引发剂, 接着滴加 )Z[ 单体和剩余 ; 7 滴完预乳化液。 引发剂, )Z[ 占单体总质量的比例分别为 "、 Cb 、 相应标记为 %O"、 $"b 、 $Cb 、 !"b 和 !Cb , %O$、 %O!、 降温到 %O;、 %O:、 %OC。滴完后升温至 B" c 保温 $ 7, 用氨水调至中性。 :" c 以下,

氯乙烯生产提高氯乙烯转化率的方法

氯乙烯生产提高氯乙烯转化率的方法

技术应用与研究聚三氟氯乙烯(PCTFE),是最早研发并商品化的含氟聚合物。

聚三氟氯乙烯由三氟氯乙烯经自由基聚合(以过氧化物作引发剂)而生成,可用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分散聚合以及乳液聚合等方法制备,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电气阻隔性能和耐候性,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电子信息、化工、制药、机械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

一、氯乙烯化学改性的方法划分1.共聚反应改性。

化学改性的重要途径是共聚,已有工业化规模的共聚物产品包括氯乙烯-醋酸乙烯、氯乙烯-丙烯腈、氯乙烯-偏二氯乙烯等,氯乙烯-醋酸乙烯树脂在涂料行业中已得到普遍应用。

氯乙烯-乙酸乙烯酯是由乙酸乙烯酯单体的加入在提供内增塑作用的同时,降低粘度,加工温度,提高加工性能,但在稳定性、耐磨性、拉伸强度方面均有所降低。

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物以其对水和气体较小的透过率和酮类溶剂中高溶解度被用作涂料。

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不仅内增塑,且热稳定性较好,改进了抗冲击、加工性能。

一般由于聚合过程中生成更多的烯丙基氯结构,导致PVC热稳定性进一步下降。

2.接枝聚合改性。

接枝聚合改性是利用对活性氯原子的消除并导入高聚物侧链来达到改性并赋予其他功能的目的,氯的取代度越高接枝聚合物的柔韧性越大。

是一种方便、实用的改性方法,但接枝产物中仍将含有其他高聚物。

以聚氯乙烯为骨架的接枝反应目的是合成具有特殊性能、用途的聚合物,引发方法有自由基、辐射及离子型引发接枝,以氯乙烯为支链的接枝反应目的是合成高抗冲型聚乙烯,氯乙烯单元含量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基本保持了聚氯乙烯的优点,有良好的化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脱除氯化氢和力学降解后再接枝聚合可以改善PVC热稳定性,但通常其接枝率较低,且形成大量的均聚物。

接枝改性方法可分为四种:自由基链转移法;活化聚合物法(在阳离子聚合催化剂体系中,用γ-射线辐照PVC分子中自由基或阳离子的形成,PVC与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PVC作为共催化剂);缩聚法;跳跃反应法(这包括PVC与阴离子活性聚合物或其他无活性聚合物结合的方法)。

一种氯乙烯与丙烯酸酯类共聚乳液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氯乙烯与丙烯酸酯类共聚乳液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157574.1(22)申请日 2020.10.26(71)申请人 安徽天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231601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循环经济示范园宏图大道(72)发明人 张林松 吕马德 刘刚 程传政 虞群峰 裴美芳 夏爱华 陈明凤 (74)专利代理机构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代理人 余成俊(51)Int.Cl.C08F 259/04(2006.01)C08F 220/18(2006.01)C08F 220/14(2006.01)C08F 220/06(2006.01)C09D 151/00(2006.01)C09D 5/18(2006.01)C09D 5/08(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氯乙烯与丙烯酸酯类共聚乳液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氯乙烯与丙烯酸酯类共聚乳液的制备方法,通过使用两步法进行制备,即先制备聚氯乙烯种子乳液,再外接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的聚合方法。

本发明采用了两步法制备氯乙烯与丙烯酸酯类共聚乳液(简称氯丙乳液),即先使用氯乙烯单体制备成聚氯乙烯种子乳液,再在种子粒子表面外接丙烯酸酯类聚合物,制备而成的乳液粒子是以聚氯乙烯为“核”,聚丙烯酸酯类为“壳”的“核壳”结构的乳液,由于具有“核壳”结构,该乳液具有成膜性好、机械稳定性好和附着力好等特点,可以达到水性涂料低VOC的要求。

并且因为聚氯乙烯的存在,使得涂料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和自熄性能、防腐性能。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9页 附图8页CN 112409543 A 2021.02.26C N 112409543A1.一种氯乙烯与丙烯酸酯类共聚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两步法进行制备,即先使用氯乙烯单体制备聚氯乙烯种子乳液,再外接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的聚合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氯乙烯与丙烯酸酯类共聚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氯乙烯种子乳液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聚合前准备:从聚合釜的釜顶冷凝器中往聚合釜内喷入一定量的甲醛与1-萘酚共聚物水溶液,随后加入50℃的无离子水,在搅拌下加入月桂酸与氢氧化钾水溶液,随后加入NAOH水溶液,保持体系的碱性环境,再加入硫酸亚铁、吊白块和EDTA,搅拌均匀后抽真空至-0.07MPa,一次性加入液态VCM单体;(2)聚合:聚合釜升温至50-60℃,压力控制在0.065-0.09MPa,开始滴加过硫酸钾引发VCM聚合,聚合过程中连续性滴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当反应转化率达到75-85%,单体液滴全部消失,反应完毕;(3)脱气:反应结束后,将聚合釜内剩余单体通过釜顶冷凝器脱除,脱除的气体进入回收系统,脱气过程中为防止体系产生过多泡沫导致釜顶冷凝器堵塞,期间需根据情况加入一定量的乳化硅油;(4)后稳定处理:脱气过程中聚合釜内压力达到-0.05至-0.07MPa时,即表示脱气完成,然后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30min,后稳定处理结束;(5)出料:将聚合釜内物料用泵打入胶乳储槽,得到聚氯乙烯种子乳液备用。

氯乙烯乳液聚合反应原理

氯乙烯乳液聚合反应原理

第2期2021年2月No.2 Feb.,202114中国氯碱China Chlor-Alkali氯乙烯乳液聚合反应原理周毅,吴亮(天津渤化化工发展有限公司,天津300480)摘要:叙述了氯乙烯种子乳液法的成核机理和反应动力学,通过聚合过程控制一次粒子粒径大小和分布,制备具有适当粒径大小与分布的乳液是乳液聚合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乳液聚合;成核机理;反应动力学;游离基;胶束中图分类号:TQ32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1785(2021)02-0014-03Principle of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vinyl chlorideZHOU Yi,WU Liang(Tianjin Bohua Chemical Development Co.,Ltd.,Tianjin300480,China)Abstract:The nucleation mechanism and reaction kinetics of vinyl chloride seed emulsion method are described,th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primary particles were controlled by polymerization process, preparation of emulsion with proper particle size and distribution is the key to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Key words:emulsion polymerization;nucleation mechanism;reaction kinetics;free radicals;micelles1氯乙烯乳液聚合中粒子形成机理Harkins-Smith-Ewart是以胶束理论为基础的最经典的乳液聚合成核理论。

两亲性高分子乳化剂的苯乙烯乳液聚合研究

两亲性高分子乳化剂的苯乙烯乳液聚合研究

两亲性高分子乳化剂的苯乙烯乳液聚合研究
赵群;倪沛红;常华
【期刊名称】《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年(卷),期】2009(010)005
【摘要】以苄氧基封端的甲基丙烯酸-2-(二甲氨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BzO-PDMAEMA10-b-PMMA10和BzO-PDMAEMA30为乳化剂,进行苯乙烯的乳液聚合.考察了乳化剂类型、用量及溶液pH等对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和引发剂用量对聚合速率及转化率的影响较小.使用两亲性乳化剂且增加其用量,介质pH为中性或弱酸性,都能促进聚合速率及转化率,乳液粒子大小和分布比较均匀.
【总页数】4页(P41-43,47)
【作者】赵群;倪沛红;常华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苏州215006;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
工学部,苏州215006;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南通226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2
【相关文献】
1.甲基苯乙烯的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机理研究 [J], 曾慧;徐建军
2.功能高分子微球研究无乳化剂乳液聚合法合成苯乙烯-苯乙烯磺酸钠胶乳微球 [J], 李雄伟;严昌虹;周成德;孙宗华
3.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乳化剂用于乳液聚合的研究 [J], 马智俊;王木立;朱东;张东阳
4.高分子乳化剂用于苯丙无皂乳液聚合的研究 [J], 张晓东
5.一种两亲性高分子乳化剂的苯乙烯聚合 [J], 赵群;倪沛红;姜国民;毛江;常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乳化体系下甲基丙烯酸三氟乙氧基乙酯细乳液聚合

不同乳化体系下甲基丙烯酸三氟乙氧基乙酯细乳液聚合

不同乳化体系下甲基丙烯酸三氟乙氧基乙酯细乳液聚合赵军强;褚国红;张炉青;刘中云;张书香【摘要】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全氟辛酸铵(PFOA)为乳化剂,十六烷(HD)为助乳化剂,研究不同乳化体系对甲基丙烯酸三氟乙氧基乙酯(TFEOEMA)细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的乳化稳定作用最好、SDS次之、PFOA较差,OP-10不能用作TFEOEMA细乳液聚合的乳化剂.通过FT-IR、DLS和SEM对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乳胶粒形态进行测试表征,发现当以CTAB为乳化剂时,TFEOEMA细乳液乳胶粒呈现较为规则的球形,分散比较均匀,粒径大小为109.2 nm.%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s of 2- ( 2’, 2’,2’-trifluoroethoxy) ethyl methacrylate (TFEOEMA) were studied using different surface active agents, such as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 CTAB ), sodium dodecyl sulfate ( SDS ), 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 or OP-10 as emulsifiers, and HD as stabilizers.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CTAB gives the best stability effect for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TFEOEMA ,SDS the second,followed by PFOA,and OP-10 the worst.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polymer and the latex particle morphology were characterized by FT-IR, DLS, and SEM, respectively.When CTAB is used as emulsifier, the SEM micrographs of PTFEOEMA miniemulsion indicate that the particles are uniform spheres with the diameter of about 109.2 nm.【期刊名称】《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25)003【总页数】4页(P235-238)【关键词】甲基丙烯酸三氟乙氧基乙酯;细乳液;均聚物【作者】赵军强;褚国红;张炉青;刘中云;张书香【作者单位】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省氟化学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22;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省氟化学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22;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省氟化学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22;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省氟化学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22;济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省氟化学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氟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32甲基丙烯酸氟烷基酯聚合物不但保持了普通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原有特性,还具备优异的化学稳定性、耐候性以及良好的拒水、拒油和防污等性能[1],被广泛地应用在功能涂料、织物整理、光纤和微电子等领域[2-4]。

反应性乳化剂作用下的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

反应性乳化剂作用下的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

第20卷第4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o l.20,N o.4 2004年7月POLYM ER M AT 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ul.2004反应性乳化剂作用下的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孙付霞,章悦庭(东华大学纤维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51)摘要:204V o l.,N7P O L Y M E(VA c)o R A T I S C D G J u(51,):c;Q3,A T6+-o l.[]Q.b r[i r P z m a H=,o/t e F g9x8@P P o R A T o/t d m h n,%w s p c*x v y关键词:反应性乳化剂;醋酸乙烯;乳胶中图分类号:T Q31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55(2004)04-0066-03 近年来反应性乳化剂在多相聚合,尤其是在乳液聚合中的应用备受关注[1~5]。

由于传统的乳化剂是通过物理吸附作用连接于聚合物胶粒的表面,故生成的乳胶存在着不耐电解质,易絮凝,稳定性差等缺点。

除此之外,由于解吸附作用,乳化剂的迁移也使聚合物胶乳的成膜性和耐水性下降,其应用受到限制。

而反应性乳化剂在聚合过程中与高分子链是以共价键相结合,因此,不存在吸附与解吸附,从而胶乳的稳定性得以改善,同时胶乳的成膜性也不再受乳化剂迁移的影响,乳液的耐水性得到提高,因此反应性乳化剂成为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然而有关机理方面研究的相对较少。

故本文选用2-甲基-2-丙烯酰胺丙磺酸钠(SA MPS)为表面活性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对醋酸乙烯酯(VAc)的乳液聚合机理进行了探讨。

 实验部分. 实验原料醋酸乙烯酯(VAc):化学纯,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永华特种化学试剂厂产品; SAMPS:瑞士Lubrizol公司产品;氢氧化钠:分析纯,上海伊嘉利化工试剂有限公司产品;过硫酸铵(APS):分析纯,上海爱建化工厂产品;碳酸氢钠:分析纯A.R.,上海红光化工厂产品;去离子水。

第一章聚氯乙烯(桑永主编)

第一章聚氯乙烯(桑永主编)

第⼀章聚氯⼄烯(桑永主编)第⼀章聚氯⼄烯第⼀节概述Polyvinyl chloride [,p ?l ?'va ?n(?)l] ['kl ??ra?d]聚氯⼄烯(PVC)是以氯⼄烯为单体聚合⽽得的聚合物,⾃上世纪30年代⾸先在德国开始⼯业化⽣产以来,由于它原料来源丰富,⽤途⼴泛,在通⽤塑料中⼀直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在塑料中仅次于聚⼄烯居第⼆位。

氯⼄烯单体(vinyl chloride monomer, ['m ?n ?m ?]简称VCM )其分⼦结为:PVC 树脂特点:化学稳定性好,⼒学性能⾼,电⽓绝缘性优良,难燃⾃熄,纯净的PVC 具有透明性。

但热稳定性差,使⽤温度不⾼,硬质制品的脆性较⼤、不耐寒,在光和热的作⽤下易⽼化的缺点。

PVC 塑料是以PVC 树脂为基体,加⼊各种塑料助剂制备⽽成的多组分塑料。

通过改变配⽅可制得软、硬程度不同及多种功能的塑料材料和制品,在农业、建筑、化⼯、电⽓、机械和⽇常⽣活中有⼴泛⽤途。

第⼀节聚氯⼄烯的合成⼀、氯⼄烯单体1.⼄炔电⽯法是最早实现⼯业化⽣产的⽅法,具有投资少、技术简单、产品纯度⾼的优点。

其反应如下:氯化氢可以从由电解⾷盐得到,⼄炔可由碳化钙(电⽯)与⽔反应制得。

由于电⽯是由⽯灰⽯煅烧⽽得,故能耗⼤、成本⾼,因⽽该法应⽤已逐渐减少。

近⼏年由于⽯油短缺,该法⼜有所发展。

2.联合法由⽯油裂解制得的⼄烯经氯化后⽣成⼆氯⼄烷,然后在加压条件下将其加热裂解制得氯⼄烯和氯化氢,⽣成的氯化氢再与⼄炔反应⼜可得到氯⼄烯。

该法可直接利⽤氯碱⼯业的氯⽓,因此成本较⼄炔电⽯法低。

其化学反应式如下:⼆、氯⼄烯单体的聚合1.悬浮聚合(1)概念:悬浮聚合体系主要由单体、引发剂、⽔、分散剂四个基本组分构成。

原料加⼊反应釜中,在⼀定的温度和压⼒下聚合⼀定时间。

(2)⽣产过程:聚合后的悬浮液碱液处理洗涤⼲燥过筛⽩⾊粉状PVC 树脂(3)注意的问题:聚合过程中“粘釜”现象会造成相对分⼦质量过⾼的组分,在树脂中不易塑化⽽使透明制品出现晶点,影响制品质量。

偏二氯乙烯乳液的聚合机制

偏二氯乙烯乳液的聚合机制
特卡琴科和KhomikovskiP在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下研究偏二氯乙烯中的溶解度,和在这些溶液中的聚合速率。通过汽相偏二氯乙烯使其供给到反应混合物中。选择合适的搅拌速率以便搅拌的适当增加不会影响反应速率。没有动力学的资料被介绍,但它提出的聚合物颗粒表面是主要的反应场所,这是由于单体中的聚合物的不溶性。
图6图7
如上所述,反应混合物已经达到平衡温度后,将催化剂加入到烧瓶中。这个温度由偏二氯乙烯有回流决定,一般为32℃最初在所有运行中稳定沸腾的偏二氯乙烯的气泡并进而允许相当大的泡沫,此时应有足够的乳化剂。泡沫在反应的早期部分持续存在,然后突然消退。在2.0%月桂基硫酸钠的操作中,这总是发生在6-7%转化率的时候。当在该发泡停止时,对百分比转换和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作图,直接的依赖性可被发现,如图7。如果假设发泡停止时间是重合的微胶粒的消失的实践,这些数据符合1.2-power依赖于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一种源于史密斯-尤尔特基本理论的关系。
过硫酸铵,(NH4)2SzOs1 Mallinckrodt公司分析纯,被用来作为接收。
偏亚硫酸氢钠,Na2S205,贝克和亚当森,无水粉末,试剂级的,被用来作为接收。
蒸除水和去离子水用AmberliteIRC-50(H)树脂(Rohm&Haas公司)
月桂基硫酸钠,“SiponWD”晶体(美国Alcolac公司)不需进一步纯化,
可提出两种可供选择的解释来解释上述不寻常的结果。最简单的假设是凝固的颗粒可以按照第1阶段和通过运输。这个可能性已经通过电子显微镜实验研究。初步报告已经出来了,并且随后的文件讨论理论和实验的细节。有一个小疑问,集聚的聚合物粒子在解释所观察到的动力学的作用。但单从这个原因,影响程度似乎不能充分得得到一个全面的解释。随后将详细讨论第二个解释,按照第1阶段它涉及到一个在单体运输力学的变化。当时实验很清楚的表明,表面活性剂从根本上重新分配发生。它是可能的,与偏二氯乙烯的液滴的聚合物颗粒的碰撞,可能会出现一个以上的自由基链可以同时在增长或一些较大的聚合物颗粒上。

偏氯乙烯共聚树脂水胶乳涂料

偏氯乙烯共聚树脂水胶乳涂料

偏氯乙烯共聚树脂水胶乳涂料
赵劲松
【期刊名称】《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
【年(卷),期】1998(001)005
【摘要】介绍了各种偏氯乙烯共聚树脂水胶乳涂料的制备工艺,讨论了影响其使用性能了因素。

【总页数】6页(P38-43)
【作者】赵劲松
【作者单位】重庆合成化工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33
【相关文献】
1.偏氯乙烯共聚树脂水乳型涂料的制造和应用 [J], 黄云翔
2.偏氯乙烯共聚树脂水乳型涂料的制造,特性和用途 [J], 王欣
3.偏氯乙烯共聚树脂水乳型涂料 [J], 黄云翔
4.新型环共聚树脂改性偏氯乙烯自沉积涂料的研究 [J], 倪晓雪;潘肇基
5.氯乙烯—偏氯乙烯共聚树脂沥青防水涂料的研究 [J], 陈国荣;顾正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钼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的研究

钼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的研究

钼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的研究
夏树伟;夏少武
【期刊名称】《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1996(017)003
【摘要】通过Tyndal效应,超过滤实验和电镜观察证明,MoCl3(OC8H17)2-(i-Bu)2AIO催化剂在加氢汽油溶剂中呈胶体分散,胶粒主要是由MoCl3(OC8hH17)2聚集,同时与(i-Bu)2AIO反应,活性中心位于胶粒表面,所以钼体系为胶体催化剂,属多相催化,陈化对胶粒的形态影响不大,是比较稳定的胶体体系。

【总页数】6页(P205-210)
【作者】夏树伟;夏少武
【作者单位】应化系;应化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3.31
【相关文献】
1.丁二烯聚合反应用FeCl3—Al(i—Bu)3—Phen催化剂体系相态的研究 [J], 夏少武;葛晓萍
2.钼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的研究 [J], 夏少武
3.铁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 [J], 葛晓萍;夏少武
4.铁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的研究 [J], 夏树伟;夏少武
5.Ni(naph)_2-Al(i-Bu)_3-(BF_3·OEt_2+n-C_8H_(17)OH)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的研究 [J], 魏庆莉;左银雪;夏少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氯碱China Chlor-Alkali第12期2018年12月No.12Dec.,2018不同乳化体系对氯乙烯聚合影响研究桑兆虎,李明(唐山三友氯碱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唐山063000)摘要:在实验室利用5L 小型聚合釜对传统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乳化体系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传统乳化剂对反应稳定性能以及降低乳化剂对体系及产品粒径的影响,同时使用一种新型乳化剂长链烷基酯类磺酸盐(以下简称A )替换十二烷基硫酸钠,对比2种乳化体系对反应稳定性及产品的影响。

关键词:氯乙烯;聚合反应;粒径;乳化体系中图分类号:TQ32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1785(2018)12-0013-05Study on emulsion system of vinyl chloride polymerizationSANG Zhao-hu ,LI Ming(Tangshan Sanyou Chlor-Alkali Chemical IndustryCo.,Ltd.,Tangshan 063000,China )Abstract :Useing 5L small polymerization kettle in our lab for traditional emulsifier sodium dodecyl benzene sulfonic acid sodium dodecyl sulfate of the dosage of the emulsion system was studied ,and analyses the influence of two traditional emulsifier reaction stability performance and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the emulsifier to the system and the product particle size ,and at the same time ,using A new type of emulsifier long chain alkyl ester sulfonat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A )replace sodium dodecyl sulfate ,compared to two kinds of emulsification system stability of reac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ducts.Key words :chloride ;polymerization ;diameter of particles ;emulsion乳化剂在氯乙烯聚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反应的稳定与胶乳粒径,因此,研究高性能复配乳化体系对高分子乳液聚合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聚氯乙烯树脂生产过程中,开发新型乳化剂对促进生产以及提高产品质量意义重大。

1实验部分1.1主要原料与仪器设备实验所需主要设备及试剂见表1。

1.2主要实验配方小试过程的基本配方为VCM 1500g ;去离子水1500g ;高级醇15g ;ABVN 3.5g ;SLS 及A 的用量见表2。

1.3实验过程控制1.3.1均化液(即乳化剂水溶液)的配置在带有夹套的反应器中加入800g 去离子水,表1试验设备与试剂参数表设备与试剂参数厂家聚合釜5L ,设计压力10MPa 巩义市英峪高科仪器厂均化器5000r/min Schneider electric十二烷基硫酸钠工业级吴江凯越长链烷基酯类磺酸盐工业级高级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引发剂ABVN分析纯北京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13中国氯碱2018年第12期称取试验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加入水中,夹套温度75℃,搅拌为聚四氟乙烯搅拌桨,直径5cm,转速420r/min,待十二烷基硫酸钠溶解后(一般15~ 20min)加入高级醇,待高级醇溶解后加入长链烷基酯类磺酸盐A。

所有乳化剂加完后继续搅拌1h,冷却后待用。

1.3.2聚合釜的清理与气密、置换用自来水清理釜壁,清理干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上釜盖,通入N20.4MPa,用肥皂水检查气密性,无漏气后用N2置换5次。

1.3.3均化将冷却后的均化液加入到均化泵中,加入引发剂及去离子水700g,检查各阀门关闭状态,N2置换5次,之后加入单体1500g,开启均化器,每次均化50s,暂停10s,反复进行此操作8次。

1.3.4聚合反应将均化好的反应液打入聚合釜中,聚合釜通夹套水升温至反应温度,之后控制温度恒定。

待压力下降0.2MPa后开始回收。

1.3.5回收与出料降低聚合釜搅拌速度,缓慢开启回收阀门,进行缓慢回收,待压力降低至大气压后即为回收完毕,准备出料。

2结果与讨论2.1第一釜试验(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单独使用)该釜实验通过单独使用乳化剂SLS0.8%(单体的质量百分数),探索氯乙烯聚合时使用单一乳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及粒径分布。

图1是反应时间-压力曲线,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压力降较为平稳,反应较为稳定。

图2是反应时间-温度曲线,由图2可以看出,反应体系稳定始终保持在50℃左右,反应中后期有一个温度抬头现象,最高温度达到52℃,但很快由于冷却水的吸热作用回归正常,冷却水温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高温差8℃。

观察整个试验过程,反应较为平稳,体系稳定,出料后胶乳稳定,渣子料不多。

图3是第一釜出料后胶乳粒径分布图,由图3可以看出,大部分胶乳的粒径集中在1.096μm附近,是氯乙烯聚合后胶乳的正常粒径范围,但是在100~300μm有一个小峰,说明在此粒径范围出现大颗粒,这可能由于乳化剂过少而导致少量胶束分散不好造成。

2.2第二釜试验(2种乳化剂对半使用)第二釜实验采用SLS与长链烷基酯类磺酸盐A 各0.4%的用量,旨在实验长链烷基酯类磺酸盐A 替换SLS后反应体系的稳定性。

图4是反应时间-压力曲线,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压力并没有较为平缓的上升和下降,而是呈现阶段性的平台,特别是达到最大压力0.795MPa时,持续时间达到150min左右,反应出现异常,且反应时间达到四百多分钟之后压力并没有下降至反应结束温度/℃54525048464442020*******时间/min体系温度冷却水温度图2第一釜反应时间-温度曲线乳化剂第一釜第二釜第三釜第四釜第五釜第六釜十二烷基硫酸钠(SLS)/%0.80.40.50.60.60.6长链烷基酯类磺酸盐(A)/%00.40.30.20.10.1表2试验中乳化剂添加量注:第1~5釜采用50℃,第6釜45℃。

0.850.800.750.700.650.600.55压力/MPa020*******时间/min图1第一釜反应时间-压力曲线1412108642-20.1110100100010000图3第一釜胶乳粒径分布图粒径/μm14压力。

图5是反应时间-温度曲线,由图5可以看出,反应中后期体系温度非常不稳定,一度达到53℃,且温度降低之后仍然出现几个小峰,最大温差达到19℃,反应体系难以控制,反应不稳定。

观察整个试验过程,反应中压力异常,温度难以控制,出料后发现体系破乳,渣子料多。

图6是第二釜实验后胶乳粒径分布图,由于此釜反应破乳,产生聚合物聚并生成大量渣子料。

2.3第三釜试验(调整两种乳化剂配比)针对第二釜实验采用SLS 与长链烷基酯类磺酸盐A 各0.4%的用量,反应后期体系不稳定导致破乳,本次实验提高SLS 用量至0.5%,长链烷基酯类磺酸盐A0.3%。

图7为反应时间-压力曲线,前期的压力降是因为聚合釜气密不严造成,发现露点后立即进行了密封措施,保住了体系压力。

由图7可以看出,在反应达到最高压力0.6MPa 之后也出现了一个平台,体系压力在二百多分钟之内没有变化,后期压力也没有下降到反应终止压力。

图8是第三釜反应时间-温度曲线,由图8可以看出,体系温度到中后期难以控制,一度达到了最高的56℃,严重偏离了50℃的设定值,与冷却水的最高温差达到16℃,反应体系难以控制。

观察整个试验过程,反应中压力异常,温度难以控制,出料后发现体系破乳,渣子料多。

图9是第三釜出料后的胶乳粒径分布图,由于此釜反应破乳,产生聚合物聚并生成大量渣子料。

2.4第四釜试验针对第二、三釜实验采用SLS 与长链烷基酯类磺酸盐A ,反应后期体系不稳定导致破乳,本次实验提高SLS 用量至0.6%,长链烷基酯类磺酸盐A0.2%。

图10是第四釜反应时间-压力曲线,由图10可以看出,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温度/℃605040300200400600时间/min体系温度冷却水温度图8第三釜反应时间-温度曲线555045403530温度/℃0200400600时间/min体系温度冷却水温度图5第二釜反应时间-温度曲线压力/M P a0.8000.7950.7900.7850.7800.7750.7700.7650.7600.7550.7500.745200400600时间/min图4第二釜反应时间-压力曲线压力/M P a0.630.620.610.600.590.580.570.56020*******时间/min图7第三釜反应时间-压力曲线543210-10.1110100100010000图6第二釜胶乳粒径分布图粒径/μm1086420-20.1110100100010000图9第三釜胶乳粒径分布图粒径/μm第12期桑兆虎,等:不同乳化体系对氯乙烯聚合影响研究15中国氯碱2018年第12期趋势,且压力降较为平稳,反应较为稳定。

图11是反应时间-温度曲线,由图11可以看出,反应体系稳定始终保持在50℃左右,反应中后期有一个温度抬头现象,最高温度达到52℃,但很快由于冷却水的吸热作用回归正常,冷却水温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高温差8℃。

观察整个试验过程,反应较为平稳,体系稳定,出料后胶乳稳定。

图12是第四釜出料后胶乳粒径分布图,由图12可以看出,大部分胶乳的粒径集中在0.955μm 附近,是氯乙烯聚合后胶乳的正常粒径范围。

2.5第五釜试验针对第四釜实验采用SLS 0.6%与长链烷基酯类磺酸盐A0.1%的乳化剂组合,反应体系较稳定,本次实验降低长链烷基酯类磺酸盐A 用量至0.1%。

图13是第五釜反应时间-压力曲线,由图13可以看出,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力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压力降较为平稳,反应较为稳定。

图14是反应时间-温度曲线,由图14可以看出,反应体系稳定始终保持在50℃左右,反应初期有一个温度抬头现象,最高温度达到52℃,但很快由于冷却水的吸热作用回归正常,冷却水温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最高温差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