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平乐黄庭坚 精品
清平乐宋黄庭坚译文
清平乐宋黄庭坚译文《清平乐》是中国宋代文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以其优美的词藻和深沉的思想感召了无数读者。
本文将为大家呈现《清平乐》的翻译作品,并对其译文进行解读和赏析。
原文与翻译夜夜四更聒角声,天涯何处无寒灯。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雨梦回鸡塞东。
黄庭坚的《清平乐》以其清新的词句和典雅的意境闻名,是一首描绘夜晚江头宫殿的古诗。
下面是本文对《清平乐》的翻译:夜晚的四更时分,角声不断攒动,穿透寰宇的四方。
无论身处何方,都有寒冷的灯光黯淡。
江头的宫殿紧锁千门,雨丝轻柔回荡,感觉彷佛入梦时,代表黄庭坚向东寿街的位置。
译文赏析《清平乐》是黄庭坚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寂寥和无奈。
诗中采用了大量富有感染力的词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夜晚的思考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首先,诗歌以夜晚的四更时分作为开头,通过描绘角声的声音,让读者感受到夜晚的寂静和宁静。
角声穿越四方,呼应着夜晚的宁静与寂寥。
而后,通过”天涯何处无寒灯”这一句,表达了夜晚的寒冷和灯光的黯淡。
无论身处何方,都无法逃离夜晚的寒冷,而只能默默地照亮自己。
接下来,作者通过”江头宫殿锁千门”一句,将诗意扩展到江头的宫殿。
正是在这样一个宏伟的场景下,黄庭坚表现了自己在寂寥之中的世界。
细雨悄悄地落下,仿佛回荡在梦境中,给人以温柔的感受。
而”鸡塞东”一句,则巧妙地将夜晚的情境与黄庭坚所居住的东寿街联系在一起,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通过这首诗,《清平乐》展示了黄庭坚对夜晚的沉思与感慨,揭示了人们在夜晚中感受到的寂寥和无奈。
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通过诗歌传达给读者自己内心的思想感受,以及对夜晚所体现的世界的抱怀。
总结通过对黄庭坚的《清平乐》的译文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以优美的词句和深沉的意境,成功地展现了夜晚的寂静和寒冷。
通过描绘江头宫殿和细雨的场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思想感受。
整首诗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内省,令人回味无穷。
黄庭坚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深情的抒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寂寥的夜晚的美丽与哀愁。
【诗歌鉴赏】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翻译及赏析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春归属于何处?孤独并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好去处,唤取启程同居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属于何处》注解、寂寞:清静,寂静。
2、并无行路:没遗留下春去的踪迹。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换来。
4、不料:存有谁晓得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做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笛声非常动听,甲壳类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8、求解:懂,认知。
9、因风:顺着风势。
0、蔷薇(qiáng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存有单瓣重瓣,候连春直奔夏,存有芳香,果实味苦。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翻译春天返回了哪里?打听没它的脚印,四处一片蛰伏,如果有人晓得春天的消息,大喊它回去同我们同住。
谁也不晓得春天的踪迹,必须想要晓得,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白遍野之句鸣叫,又存有谁能够懂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到了花开的蔷薇。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赏析《清平乐?春归属于何处》就是北宋知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一首词作,这就是一首感慨时光回去而糖芥的惜春词,作者以婉转的笔法,抒发了对春天消逝的悲痛和遗憾,彰显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爱好、留恋、痴情和崇尚。
上片写下春天的月夜。
作者将春拟人化,起至句提问,既代普雷寻春、惜春意旨,又散发出爱春、伤春情绪。
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下春去无痕。
“若存有”两句用唯美的笔法抒发自己的心愿,写下了对春天的憧憬深情。
下片写下夏季的到来。
作者先以感叹反问代普雷春天已并无踪迹,进一步整体表现惜春的悲痛,接着,想起黄鹂的定可以晓得。
然而,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迎一层苦恼和悲痛。
结尾以黄鹂“飞到蔷薇”写下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幻灭了,蔷薇表明了夏天已经到来。
黄庭坚《清平乐》
黄庭坚《清平乐》篇一:清平乐_黄庭坚清平乐黄庭坚一.作者简介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工诗文,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政治上与戈尔巴乔夫进共退,屡遭贬谪。
词与秦观齐名,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
有《山谷集》。
二.写作背景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治理念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获罪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整体感知上片:.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寂寞之中不知盛夏走到之中哪里去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我们与她同住。
下片: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但春天月夜又没有踪迹,谁知道呢?除非好好问问黄鹂鸟。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但白齿黄鹂鸟千啼百啭抑扬顿挫多变,没有人想像她说的是什么,黄鹂鸟趁着风飞过夏季开花的天鹅蔷薇。
三.词赏析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初夏寂寞之中不知春天走到哪里去了。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我们与她同住。
(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词人为什么要寻觅春的踪迹?结果如何?词人因春天陨落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哀求。
关键词在于“寂寞”。
(2)、“寂寞”表达什么感情?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则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湮没忐忑而感到寂寞,不已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行为人感受,反映出高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3).“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怎样的手法,阐释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无比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从前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召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神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4)、“唤取归来”表达什么感情?此词高妙处,在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
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清平乐古诗全词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译文] 春回没有踪迹谁能知?除非问婉转鸣叫的黄鹂。
[出自] 北宋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因风:顺着风势。
唤取:唤来。
取,语助辞。
译文1: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译文2:美好的春天回到了何处?悄悄地走了没有行踪去路。
如果有人能够知道,美好的春天归去何处,请他把春天唤来与我同住。
春回没有踪迹谁能知?除非问婉转鸣叫的黄鹂。
黄鹂百啭无人明白,它只好乘风飞过蔷薇花去。
译文3:春天回到了哪里?四面一片静悄悄,找不到她的踪迹。
如果有谁知道了,春天的去处,赶快把她追赶回来,不要令人失望啊,让她和咱们一起同住。
谁也找不到春天的脚印,真的要想知道吗?可只有这个办法了,那就去问一问黄莺吧。
那黄莺千百遍地宛转啼叫,特别是在这春夏之际啊,可是,谁又能懂得黄莺的语言?看吧,黄莺也离去了,正飞过盛开的蔷薇花,趁着这春天归去的风势。
赏析:这首词写的清新雅致,天真活泼。
全词通过曲折的手笔,起落有致的句法,含蓄委婉的把作者留春,惜春情态描绘的栩栩如生。
词一开篇就把‘春’拟人化,“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又到哪里去了?她为什么悄悄地就离去了呢?为什么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似问非问,似答非答,隐约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寻春与留春的热切心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清平乐黄庭坚翻译及赏析
清平乐黄庭坚翻译及赏析清平乐是黄庭坚写的一首伤春词,全词通过对春光的喜爱表达词人对理想事物的向往。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翻译以及赏析,那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下清平乐黄庭坚翻译及赏析吧!清平乐黄庭坚翻译及赏析1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作品译文: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叫它仍旧回来与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惜春之作。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举进士。
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翻译及赏析(5篇)
清平乐·春归何处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鹂。
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注释 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唤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顺着风势。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赏析: ②因风:趁着风势。
【评解】 这首词写的是惜春之情。
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
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全词俏丽、新警、宛转、含蓄,表现了山谷词的风格。
【集评】 薛砺若《宋词通论》:山谷词尤以《清平乐》为最新,通体无一句不俏丽,而结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不独妙语如环,而意境尤觉清逸,不着色相。
为山谷词中最上上之作,即在两宋一切作家中,亦找不着此等隽美的作品。
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是首惜春词。
耳目所触,莫非初夏景物,而春实已去。
飘然一结,淡雅饶味。
通首思路回环,笔情跳脱,全以神行出之,有峰回路转之妙。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此为惜春之作。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19] 。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起归来同住 [20] 。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21] ,因风飞过蔷薇 [22] 。
注释:[19]无行路:没有留下回去的行踪。
[20]唤起归来:唤了回来。
[21]百啭:鸟鸣声宛转,形容鸣声美妙。
[22]因风:随风。
“飞”,《汲古阁本》作“吹”。
译文:春天将归向何处?现在的我却找不到春的踪迹。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请叫它仍旧回来和我同住。
可是又有谁会知道春天离开的踪迹呢?除非你问一问黄鹂鸟。
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它迂回婉转的啼鸣声。
看吧,它已经趁着风势飞过了那片蔷薇。
评析:沈际飞《草堂诗余四集》:“赶上”“和春住”,“唤起归来同住”,千古一对情痴,可思而不可解。
通体精譬,意境清逸。
结语暗喻身世,大有佳人空谷、自伤幽独之感。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治平四平(1067)进士。
因苏轼荐而知名。
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哲宗亲政,复行新法,大逐元祐党人。
庭坚累遭贬逐,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贬所。
庭坚多才艺,精书法,尤长于诗,能以奇崛瘦硬之笔,以矫轻熟圆弱之习,开一代宗风,为江西派宗主。
词作约二百首,格调亦不尽一致,大体早期近柳,多写艳情;晚年近苏,深于感慨,镕清壮冶艳于一炉。
有《山谷词》,今存二百首左右。
清平乐黄庭坚古诗翻译
清平乐黄庭坚古诗翻译
《清平乐·春归何处》的诗意:春天回到哪里去了?春天没有留下行踪,为此苦闷寂寞。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哪儿,呼唤它回来与我一起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鹂。
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清平乐宋黄庭坚的诗意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宋代〕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清平乐宋黄庭坚的诗意
注释
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唤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黄鹂: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顺着风势。
清平乐宋黄庭坚的诗意
赏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的上片写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写作者惜春,却无踪影可以追寻。
全词层层加深惜春之情,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表现了作者的惜春心情。
清平乐(黄庭坚)
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一.作者简介:(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洪州为南昌旧称)人。
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三宗之一。
诗派成员多数学杜甫,宋末方回又把杜甫和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
二.写作背景: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所选是一首悼春词。
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
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三.词的赏析:1.“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结果如何?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关键词在于“寂寞”。
“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
惜春伤春之情寄寓其间。
2.“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天以生命。
3.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无踪迹谁知?”这说得更明白、更令人失望。
“留春,春不住”,春天依然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但作者情绪马上一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是知道呢。
清平乐-黄庭坚优秀最新PPT课件
词人为什么要寻找春的踪迹?寻 春的结果如何?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 无处觅得安慰。
“寂寞无行路” “春无踪迹谁知” “百啭无人能解”
寻春无果
5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 住。”运用怎样的手法,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 作者把春天拟人化,赋春天以生 命。表达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 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 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 “归来”与词人“同住”。
?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 张耒、晁补 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后与苏轼 齐名,世称 “苏黄”。有《山谷词》又名《山 谷琴趣外篇》。
3
? 对照课本注释,了解词的大意:
? 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净, 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若是有人 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归来 与我同住。
? 可是春天去的无影无踪,谁人知 道呢,除非问取黄鹂。黄鹂的叫 声悦耳多变,无人能够理解,只 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8
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手 法。
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 若有人知(假设希望)→ 春无踪迹(更加失望)→ 问取黄鹂(最后希望)→ 无人能解(彻底绝望)。 觅春思春伤春之情层层深化。
9
此为惜春之作。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 的珍惜与热爱,词人是如何表现将这种 情感表现得微妙曲折而又淋漓尽致呢?
循着“寻春”这条线索,可 以看到词人先是自行寻春 ,再是请人唤春,最后是 询问黄鹂,写的一波三折 ,婉转多姿,心情也由急 切期盼转为怅然若失。
10
小结:
本词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 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 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 写的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 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无法留 春”的无奈,妙趣横生。
11
清平乐
黄庭坚
清平乐宋黄庭坚的诗意
清平乐宋黄庭坚的诗意
《清平乐·春归何处》的诗意:春天回到哪里去了?春天没有留下行踪,为此苦闷寂寞。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去哪儿,呼唤它回来与我一起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鹂。
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宋代〕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
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唤取:唤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黄鹂: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顺着风势。
赏析
《清平乐·春归何处》的上片写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写作者惜春,却无踪影可以追寻。
全词层层加深惜春之情,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表现了作者的惜春心情。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及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原文及赏析黄庭坚《清平乐》原文及赏析引言: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清平乐》是黄庭坚代表作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清平乐》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原文】清平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7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词句注释】1、寂寞:清静,寂静。
2、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行路,指春天来去的踪迹。
3、唤取:呼唤。
取,语气助词,无实义。
4、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5、问取:呼唤,询问。
取,语助词。
6、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
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
益鸟。
7、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
啭,鸟鸣。
8、解:懂得,理解。
9、因风:顺着风势。
10、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
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果实入药。
【白话译文】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白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作品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
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
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
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
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
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
使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清平乐-黄庭坚优秀课件
艺术手法分析
表现手法
黄庭坚在《清平乐》中运用了借 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手法,使词
的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语言特色
黄庭坚的语言简练、质朴,但又 富有韵味,如“春归何处?寂寞 无行路。”等句,给人留下深刻
的印象。
艺术价值
这首词在黄庭坚的创作中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它不仅代表了黄 庭坚的词风特点,也反映了北宋
04 黄庭坚其他作品与风格
其他代表作品
01
《松风阁诗帖》
02
《砥柱铭》
03
《诸上座帖》
04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作品风格特点
雄健豪放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气势 雄浑,笔力刚健,充满
豪放之美。
结构奇特
他的书法结构独特,常 常打破常规,以奇特的
结体取胜。
笔法多变
意境深远
黄庭坚的用笔变化多端, 时而粗犷,时而细腻, 展现出丰富的艺术表现
详细描述
黄庭坚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他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对 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他的作品被广泛传颂和传承,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 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02 清平乐的词牌与特点
词牌介绍
01
02
03
词牌定义
清平乐是一种常见的词牌, 属于宋词的一种,通常由 上下两阕组成,每阕四十 六字。
清平乐-黄庭坚优秀课件
目录
• 黄庭坚的生平与背景 • 清平乐的词牌与特点 • 黄庭坚的清平乐作品赏析 • 黄庭坚其他作品与风格 • 清平乐的传承与影响
01 黄庭坚的生平与背景
生平简介
总结词
黄庭坚的生平经历丰富多彩,他的成长和创作过程具有深远 的影响。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精品课件
一读诗歌,检查预习
清平乐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 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吹过蔷薇。
课前检测
一、注音 1.清平乐: 2.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晚号涪翁,: 3.黄鹂: 4.百啭无人能解: 5.因风吹过蔷薇:
二、词语释义
1.寂寞无行.路.:指春天的踪迹 2.唤.取.归来同住:呼唤。取,语助词,犹“着” 3.百.啭.无人能解: 形容鸟声悦耳多变 4.因.风.吹过蔷薇: 顺着风势 5. 除非问.取.黄鹂:询问,打听。取,语气助词
伤春惜春名篇 王驾《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康! 学习进步!
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
伤春、惜春诗词名篇:
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伤春惜春名篇:
辛弃疾《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 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这样通过 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 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鉴赏2】词人思想感情的变化经过了哪几个 阶段?结合全词分析所使用的层深 (层递 ) 手法 。
(1)全词运用层深手法; (2)春归无行路(寂寞伤春)→若有人知(
伤春惜春名篇
宋祁《玉楼春•春景》:
黄庭坚《清平乐》译文
黄庭坚《清平乐》译文《清平乐》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原词为: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译文: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四处一片沉寂,找不到它归去的踪迹。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向,麻烦把它叫回来和我们一起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行踪,要想知道,只有去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鸟千回百转地鸣叫,却没有人能够听懂它的意思,只见它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花丛。
词的上阕开篇就发出疑问:“春归何处?”春天到底去了哪里?一个“归”字,仿佛春天是一个有生命、有目的地的存在,它的离去让人感到无比的失落和困惑。
“寂寞无行路”,写春天离去后留下的是一片寂寞和冷清,连它走过的道路都难以寻觅。
接下来,词人突发奇想:“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向,就把它叫回来吧,让它和我们一起相伴。
这种对春天的留恋和渴望,表现得极为真挚和迫切。
下阕则继续追寻春天的踪迹。
“春无踪迹谁知?”春天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谁能知道它的去向呢?这里再次强调了春天的难以捉摸和神秘。
“除非问取黄鹂”,词人把希望寄托在了黄鹂鸟身上,觉得或许它能知道春天的消息。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鹂鸟不停地婉转啼叫,可是没有人能听懂它在说什么,最后它趁着风飞过了蔷薇花。
这两句充满了无奈和怅惘,黄鹂鸟似乎知道春天的秘密,却无法与人交流,而春天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
这首词以清新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热爱和留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全词构思巧妙,语言通俗,意境优美。
从整体来看,上阕以问句开篇,营造出一种急切追寻的氛围;下阕则通过黄鹂鸟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对春天的追寻和失落之情。
上下阕相互呼应,使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加完整和深沉。
在艺术手法上,词人通过巧妙的设问和形象的描绘,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对春天的深情。
同时,黄鹂鸟的形象也为词增添了几分生动和活泼,使整首词不至于过于沉重和压抑。
黄庭坚《清平乐》译文
黄庭坚《清平乐》译文《清平乐》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原文为:“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译文:春天回到哪里去了呢?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到一片寂寞,不知它的归处。
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向,喊它回来与我们同住该多好啊。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去问那黄鹂。
然而黄鹂那婉转的鸣叫声,谁又能懂呢?一阵风吹来,它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花丛。
词的上阕开篇就发出疑问,“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春天到底去了哪里呢?四周一片寂静,找不到它离去的路径。
一个“寂寞”,把那种寻觅春天而不得的失落和怅惘,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接着,作者又怀着一丝希望,“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要是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一定要把它叫回来,让它和我们一起相伴。
这种对春天的留恋和渴望,是那么的真挚和迫切。
下阕则继续探寻春天的踪迹,“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春天没有留下任何踪迹,谁能知道它的去向呢?或许只有去问问黄鹂鸟了。
黄鹂鸟在春天里欢快地歌唱,也许它能知道春天的消息。
但是,“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黄鹂鸟婉转啼鸣,可是没有人能理解它的意思,它趁着风势飞过了蔷薇花丛。
这里的“无人能解”,进一步加深了作者寻春不得的失落感。
而黄鹂鸟飞过蔷薇,也暗示着春天已经远去,夏天即将到来。
整首词构思巧妙,通过不断地追问和探寻,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留恋,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离去后的寂寞景象,以及自己对春天的执着追寻。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词运用了拟人、设问等修辞手法。
将春天拟人化,仿佛它是一个可以被呼唤回来的伙伴。
而不断的设问,既增强了词的节奏感,又使情感的表达更加曲折有致。
再从情感内涵上分析,它不仅仅是在写春天的消逝,更是在借春天的离去,表达对美好时光匆匆而过的惋惜,以及对人生无常、美好易逝的感慨。
诗词描红字帖-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大篆字帖
黄庭坚 春归何处 ? 寂寞无谁知 ? 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 , 因风飞过蔷薇。 译文
春天将归向何处 ? 现在的我却找不到春 的踪迹。如果有人知 道春天的去处 , 请叫 它仍旧回来和我同住 。可是又有谁会知道
春天离开的踪迹呢 ? 除非你问一问黄鹂鸟 。但是没有人能够理 解它迂回婉转的啼鸣 声。看吧 , 它已经趁 着风势飞过了那片蔷
薇。 简析 《清平乐·春归何
处》是一首感叹时光 去而不返的惜春词 , 词人以凄婉的笔法 ,
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 沉痛和惋惜 , 体现出 其对美好时光的热爱 、眷恋、痴情和追求 。上片写春天的归去 , 词人将春拟人化 ,
起句发问 , 既点明寻 春、惜春旨意 , 又透 出爱春、伤春情绪。 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 贴关怀 , 写春去无痕 ; 下片写夏季的到来
, 先以叹问点明春天 已无踪迹 , 进一步表 现惜春的沉痛 , 接着 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 。与一般惜春之词不 同 , 这首词不以景物
描写为主 , 而以浪漫 主义的手法 , 专写寻 春 , 表达对春天的爱 恋。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翻译赏析
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翻译赏析黄庭坚《清平乐·春归何处》翻译赏析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我找不到它的脚印,四面一片沉寂。
[出自] 北宋黄庭坚《清平乐》《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1)行路:指春天的行踪。
(2)因风:顺着风势。
(3)唤取:唤来。
取,语助辞。
翻译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
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
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赏析:《清平乐·春归何处》,北宋词,作者黄庭坚。
此词为惜春之作。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这是一首构思新颖、格调清奇的春之短歌。
上片以发问起调。
作者没有描写落花流水春残景象,也没有表现悼红惜绿的伤春情怀,只由问春而至寻春,其徘徊寂寞之情态,希冀驻日回景之衷肠已跃然纸上。
下片以反诘句承接,将上征下痴语奇想轻轻宕开,而将惜春寻春之情,引入更奇妙的境界,黄鹂是春天的使者,她或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何不住问之?但人情鸟语难通,寻春愿望终成泡影。
不仅春之芳踪仍无处寻觅,且词人心头的忧伤之情愈发加重了。
当看到黄鹂趁着风势飞过夏季开花的蔷薇时,词人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去夏来的现实。
词中蕴含着一层深似一层的感情,把作者惜春的心态写得活灵活现了。
此为惜春之作。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黄庭坚篇一:清平乐黄庭坚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二题。
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这首作品写春,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2)欧阳修曾有一首《蝶恋心》,表现一位深闺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作品下阕运用了与这首《清平乐》相似的表现手法:“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两首诗作品所抒发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试结合作品具体分析这两种感情又有何不同。
黄庭坚《清平乐》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答案(1)拟人(或比拟);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奏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妙趣横生。
(2)这两首作品均抒发了对春光易逝的无奈、惆怅之情。
欧词借伤花而自伤,表现出主人公“谁可相依”的孤独感和青春难再的苦闷感;黄词通过“无人能解”鸟鸣与春迹,表达了词人对“与自然相融合”的向往。
词作鉴赏此为惜春之作。
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此词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
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象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转,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下片再转。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懂得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但词人仍存一线希望,希望黄鹂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末两句写黄鹂不住地啼叫着。
它宛转的啼声,打破了周围的寂静。
但词人从中仍得不到解答,心头的寂寞感更加重了。
只见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
词人才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春天确乎是回不来了。
此词为表现惜春、恋春情怀的佳作。
作者近乎口语的质朴语言中,寄寓了深重的感情。
全词的构思十分精妙:作者不知春归何处,一心要向别人请教;无人能知时,又向鸟儿请教。
问人人无语,问鸟鸟百啭,似乎大有希望,然而词人自己又无法理解,这比有问无答更可叹。
最后,鸟儿连“话”都不“说”,翻身飞走。
这番妙趣横生的抒写中,作者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清平乐·春归何处》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
这是一首感叹时光去而不返的惜春词,作者以凄婉的笔法,抒写了对春天逝去的沉痛和惋惜,体现了词人对美好时光的热爱、眷恋、痴情和追求。
上片写春天的归去。
作者将春拟人化,起句发问,既点明寻春、惜春旨意,又透出爱春、伤春情绪。
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春去无痕。
“若有”两句用浪漫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写出了对春天的依恋深情。
下片写夏季的到来。
作者先以叹问点明春天已无踪迹,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接着,想到黄鹂定会知道。
然而,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
结尾以黄鹂“飞过蔷薇”写出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蔷薇暗示了夏天已经到来。
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作品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
那黄鹂千白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徽宗崇宁二年(1103),党祸已起,蔡京立元祐党人稗,黄庭坚被除名,编管宜州。
有诗题为《十二月十九日夜中发鄂诸,亲旧携酒追送,聊为短句》,这“十二月”是崇宁二年(1103)十二月,黄庭坚至崇宁童年二月才过洞庭,五、六月间方抵达广西宜州贬所。
此词的内容是“惜春”,而实际是影射时局。
此送春词作于贬宜州的翌年,即崇宁四年(1105)。
同年九月黄庭坚便溘然长逝于宜州贬所这是一首惜春词,表现作者惜春的心情。
上片惜春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下片惜春之无踪影可以追寻。
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之情。
直至最后,仍不一语道破,结语轻柔,余音袅袅,言虽尽而意未尽。
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构思巧妙,设想新奇。
创造出优美的意境。
上片开首两句“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以疑问句,对春的归去提出责疑,春天回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连个踪影也没有,一个“归”字,一个“无行路”,就把春天拟人化了。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两句,转而询问有谁知道春天的去处,要让他把“春天”给叫喊回来。
这是一种设想,是有意用曲笔来渲染惜春的程度。
使词情跌宕起伏,变化多端。
下片过头两句,把思路引到物象上,“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既然无人能知道春天的去处,看来只好去问黄鹂了,因为黄鹂是在春去夏来时出现,它应该知道春天的消息。
这种想象也极为奇特,极富情趣。
后两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这是对现实的描述。
上面想象春天踪迹,也许黄鹂可以知道,然而嘤嘤鸟语,谁人能解?它不过也是自然中的一小生物而已,仅看一阵风起,它便随风飞过蔷薇花那边去了。
于是春之踪迹,终于无法找寻,而心头的寂寞也就更加重了。
词中以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全词构思新颖委婉,思路回环反复;笔情跳脱,风格清奇;语言轻巧,淡雅饶味;有峰回路转之妙,有超轶绝尘之感。
[10]名家评论薛砺若《宋词通论》:山谷词尤以《清平乐》为最新,通体无一句不俏丽,而结句“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不独妙语如环,而意境尤觉清逸,不着色相。
为山谷词中最上上之作,即在两宋一切作家中,亦找不着此等隽美的作品。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山谷词云:“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王逐客云:“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体山谷语也。
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是首惜眷词。
耳目所触,莫非初夏景物。
而春实已去。
飘然一结,淡雅饶味。
通首思路回环,笔情跳脱,全以神行出之,有峰回路转之妙。
[11-12]黄庭坚(1045一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治平四年(1067)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
后以修实录不实,遭到贬谪。
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是江西诗派的开山祖师,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有《山谷集》附词一卷。
篇二:宋黄庭坚《清平乐》的解析与鉴赏宋·黄庭坚《清平乐》的解析与鉴赏08广告朱婷婷清平乐【宋】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
后擢起居舍人。
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
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工诗文,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诗与苏轼并称“苏黄”,江西诗派开山。
苏诗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见起涛涌,自成奇观;黄诗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在艺术上各自创造了不同的境界。
然而黄庭坚的成就究竟不能同苏轼相比,因为他的诗虽能屏除陈言滥调,形成一种以生新瘦硬为其特征的风格,但仍无法掩盖他生活内容的空虚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自选其诗文名《山谷精华录》。
词与秦观齐名,有《山谷琴趣外篇》词集(即《山谷词》)榆生《豫章黄先生词》。
少年时多做艳词,晚年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
其词成就虽不如诗,但亦颇受世人推重。
晁补之称许黄词"高妙"(吴曾《能改斋漫录》),陈师道谓:"今代词手,唯秦七(观)黄九(庭坚)耳(《后山诗话》)",李清照推山谷为北宋知词四家之一,苏轼赞赏其"清新婉丽"(《能改斋漫录》)。
后世词家和论者也多有褒扬:或云"精妙可思"(先著《词洁》),或曰"清迥独出,骨力不凡"(黄蓼园《蓼园词评》),或称"妙脱蹊径,迥出尘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等。
晚年词风一改少年的风流艳俗,著有不少以摅布政治情怀、表现谪居生活、送别赠答、品诗咏物、思亲念友、议论人生等等为内容的雅作。
其书法成就最高,擅长行书与草书,著有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
大字行书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
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
此外黄庭坚的书法还有《伯夷叔齐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诗》、《龙王庙记》、《题中兴颂后》等。
解析与鉴赏:此词作于作者晚年,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
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和表达其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的人生态度。
词人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通过一些人特有的动作名词来将风拟人化,如“归”、“行路”、“唤取”、“同住”、“踪迹”。
词中表现出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寞,而词人没有描写落花流水春残景象,也没有表现悼红惜绿的伤春情怀,只由问春而至寻春,其徘徊寂寞之情态,希冀驻日回景之衷肠已跃然纸上感到无处觅得安慰,像失去了亲人似的。
这样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
此词高妙处,于它用曲笔渲染,跌宕起伏,饶有变化。
故先是一问,春天去哪里啦,寂寞的没有同路的人啊!希望有人知道春天的去处,唤她回来,与她同住,表达词人强烈的思念和留春之情,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召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种奇想,表现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可此词的点晴之句,予以春天生命的动态,意境深远,意味隽永,词人的思念、词人的执着、词人的遭遇、词人的感叹、词人的追求尽现于此。
上片以发问起调,下片第一句以反诘句承接。
词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世界里来,察觉到无人知道春天的去向,春天不可能被唤回来。
词人仍存一线希望,黄鹂不是春天的使者,她或许能知道春天的踪迹。
这样,词人又跌入幻觉的艺术境界里去了。
下片头两句将上征下痴语奇想轻轻宕开,一问一反诘,一进一出二进,而将词人的惜春寻春之情,引入更奇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