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理论与失眠的分类证治
内经论失眠
《内经》论失眠本文仅将《内经》中有关失眠一证的论述,摘其存者予以类析,并结合临床,补充以证治方药,以期能加深读者对《内经》原文的理解和应用。
1睡眠之生理《内经》认为,睡眠与卫气、营阴、阴跷脉、阳跷脉有关。
营卫之气运行于阴阳之经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睡眠的好坏。
1.1卫气与睡眠的关系《灵枢·口问》云:“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
阴者主夜,夜者主卧。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灵枢·大惑论》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夜则神安于舍则寐。
入寐除与心和阴血相关外,与卫气运行有直接联系。
卫气运行于脉外,有其规律,如昼行于三阳经、夜行于三阴经,各为二十五周。
卫气行于阳则阳经气盛主动。
神动出于舍则寤;卫气夜行于阴则阴经气盛主静,神入于舍则寐。
此为一般人睡眠生理之常态。
阴阳经气的偏盛偏衰,直接影响着是寤还是寐。
1. 2营卫会于阴经与睡眠的关系《灵枢·营卫生会》云:“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
”大会是指阳卫阴营之气相会而言。
盖卫气营气的运行,本表里异变,常不相值,惟于夜半子时,阴气已极,阳气将生。
这时营气在阴经,卫气亦在阴经,则阴经气盛,而万民皆卧则熟睡。
1. 3阴阳跷脉与睡眠的关系《灵枢·寒热病》云:“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出,阴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目,阴气盛则瞑目。
”阴跷脉和阳跷脉属奇经八脉,阳跷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别,阴跷脉为足少阴肾经之别,当卫气昼从足太阳膀胱经开始行于诸阳经时,阳跷脉渐盛,故目开而不能睡;当卫气夜从足少阴肾经开始行于诸阴经时,阴跷脉气盛,阳开阴合,故目合而熟睡。
故曰:“阳气盛则目,阴气盛则瞑目。
”阴阳跷脉气之盛衰与寐寤有直接关系。
2失眠证的分类及证治2. 1阳盛阴虚之失眠2 .1 .1病理机制《灵枢·大惑论》云:“黄帝曰:‘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歧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不目瞑矣’。
关于失眠的中医古文典籍
关于失眠的中医古文典籍
失眠在中医古文典籍中被称为“不寐”或“失眠症”,在古代
医学著作中有着丰富的论述。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之一,其中
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对失眠有详细的记载。
《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心使志意,主神明,居血海,其病则
不寐,多言则悗,梦食则遗,遗则忧。
”这说明失眠与心神失常有关,而且还提到了失眠可能会导致梦境紊乱和精神忧虑的情况。
另外,《素问·调经论》也提到了失眠的治疗方法,强调调节
情志、饮食起居和针灸疗法对于失眠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灵枢·本脏》中也提到了失眠与脏腑的关系,如心神不安可导致失眠,肝气郁结也会引发失眠等。
除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也是古代中医典籍之一,
其中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也有所记载。
比如《伤寒杂病
论·伤寒论》中提到,“夜不安卧,寐卧不宁”,描述了失眠的症状。
《伤寒杂病论·金匮真言论》中还提到了一些针灸和药物治疗
失眠的方剂,如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茯苓杏仁甘草汤等。
总的来说,古代中医典籍对失眠的认识是全面而深入的,不仅
从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还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调节情志、饮食起居、针灸疗法和药物治疗等,这些对于今天的失眠研究和临床治疗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黄帝内经》理论浅析失眠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从《黄帝内经》理论浅析失眠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摘要以《黄帝内经》理论为指导,从病因病机入手,探讨失眠的发病及治疗,以期更好地将经典的精髓运用到临床。
关键词黄帝内经失眠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失眠在《黄帝内经》中又称“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失眠在临床虽不属于危急重病,但睡眠的过程对于人的身心健康都非常重要,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质量很差,醒后会出现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及全身无力等一系列症状,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长期的顽固性的失眠,还会使人们形成对安眠药物的依赖,久而久之,恶性循环。
易患药源性疾病。
临床上若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通过中医“审因查机”,针对病因病机治疗,则会避免上述隐患,并可使失眠的病症得到根本的治疗。
失眠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多次出现,并初步形成了关于失眠的理法方药的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该书主要从阴阳气血方面究其病因病机,针对病因病机辨证用药。
在临床中对失眠的治疗尤其是顽固性失眠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那么,《黄帝内经》是如何论述的呢?下面分别述之。
1、正常睡眠的基础卫气的正常运转,阴阳交泰是保证正常睡眠的基础。
在《灵枢·口问》中详细阐述了睡眠的基础:“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主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从《灵枢·邪客》:“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
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
行于阳不得人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睡眠与人体卫气的运行关系极为密切,卫气的性质是“傈疾而滑利”,白天运行于人的体表(昼日行于阳),夜晚运行于人的体内(夜行于阴),如果人体的五脏六腑运行异常,阻碍了卫气通行体内的道路,夜晚卫气仍运行于体外,造成人体“阳盛阴亏”的状态,此时机体就会出现不能闭目睡眠的状态。
源《内经》析失眠
则“ 常从足 少 阴之 分 间 , 于 五 藏 六 腑 ” 《 枢 ・邪 行 (灵
获得 正常 睡眠为特 征 的一类疾 病 。
1 睡眠的 生理基 础 1 1 阴 阳与 睡 眠 自然 界 的 阴 阳变 化 产 生 昼 夜 晨 . 昏的节律 变化 ,夜半 为 阴 陇 , 半 后而 为 阳衰 , 旦 “ 夜 平 阴尽 而 阳受 气矣 。 日中而 阳陇 , 日西而 阳 衰 , 日人 阳 尽而 阴受气 矣” 《 枢 ・营 卫 生会 》 。 由于 人 与 自 (灵 ) 然界 是统 一 的 整 体 , 体 的 阴 阳 消 长 与 之 相 应 , 人 因
关键词 : 内经 ; 眠 ; 因病机 ; 则 失 病 治
中 图 分 类 号 : 2 6 2 文 献标 识 码 : R 5.3 A
文章 编 号 :0 55 0 (0 8 0 —7 20 10 —59 2 0 )60 1—2
Is mn aAn lssfo Itr a a s a gYi , h n a we Z ein hieeM e ia n v ri Ha g h u 3 0 5 ) n o i ay i rm ne n l si W n n Z e gXio i h ja gC n s d c lU iest Cl c y, n z o ( 1 0 3
客 》 ,熏 于肓 膜 , 于胸 腹 ” 《 问 ・痹 论 》 , 在 )“ 散 (素 )功
抗御 邪气 、 养 机 体 。卫 气 “ 日行 于 阳二 十 五 周 , 护 昼 夜行 于 阴二 十 五周 , 于 五 脏 ” 《 枢 ・ 气 行 》 , 周 (灵 卫 ) 此有 规律 的运行 与 自然 界 的昼 夜 变化 相一 致 ,卫 气 “ 行 于 阴二 十 五 度 , 于 阳 二 十 五度 , 为 昼 夜 ……” 行 分 ( 灵 枢 ・ 卫 生 会 》 。虽 然 营 卫 运 行 途 径 不 同 , 《 营 ) 但 其 “ 阳相 贯 , 环无 端 ” 二 者 有 规律 的循 行 与人 的 阴 如 ,
《黄帝内经》论治失眠
《黄帝内经》论治失眠一、《黄帝内经》对睡眠生理的描述《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对睡眠生理的描述主要见于《灵枢》。
《灵枢》认为,从黎明开始,当眼睛睁开时,卫气即从目内眦上行头部,循手足太阳、手足少阳和手足阳明经上下运行;由足部交于阴分,通过足少阴肾经,再上出于目。
从夜晚至黎明,自肾经开始,依次经心肺、肝、脾各经,往复循环。
白天环行于阳经二十五周,夜间往复于阴经二十五周,共五十周次。
故《灵枢·邪客》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
”《灵枢·卫气行》云:“平旦阴尽,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为周。
”此即为卫气运行规律。
《灵枢》认为卫气的运行与睡眠的产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灵枢·大惑论》指出:“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籍。
”《灵枢·营卫生会》曰:“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暝。
”《灵枢·寒热病》曰:“阳气盛则膜目,阴气盛则瞑目。
”说明了癌与寐是因卫气昼夜运行的一种生理规律现象,因此正常健康人应白天精神饱满,夜间睡眠香甜。
另外,《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
故人亦应之。
”意思即是说天地万物均有阴阳消长的变化的规律,人作为万物之一也会遵循阴阳的变化,从而会有癌、寐的变化,这是人体睡眠产生的生理基础。
除此之外,阴骄、阳骄也会对睡眠产生重要影响。
如《灵枢·脉度》云:“骄脉者……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骄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
”《灵枢·寒热病》云:“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人脑乃别阴断,阳骄,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膜目,阴气盛则瞑目。
《内经》之气论与失眠
作 为相 对而 又相互 依赖 、相互转 化 的两种 不 同性 质 水 、 、 火 土来 代 表 五脏 的 五种 不 同性 质 和功 能 的气 , 的气影 响着人 体 的睡眠 状况 人 与 自然 界是 统一 的 在 某 种程度 上亦 诠释 了彼此 之间 的关 系 人 体 生命 整体 .天人合 一 ”即是说 天地 万物 之气 与人 体之 气 活动得 以延 续 . “ 依赖 五脏之 间气 的功能 协调 . 因此 五 是 相通 的 .自然界 的 阴阳变化 致使 一天有 昼 夜晨 昏 脏气 化运动 能否 正常有 序则 成为关 键所 在 由于 神
《 内经》认 为 ,睡眠 的生 理病 理主要 与 阴 阳 、 营 生 , 属 《 亦 内经 》 论 范畴 。《 气 灵枢 ・ 营卫 生会 》 中言 : 卫 、 、 髓 及魂 魄 有关 。其 中 阴 阳学说 、 神 脑 营卫 学 说 “ 人受 气于 谷… …其清 者为 营 . 者为卫 , 在脉 中 . 浊 营 及 五脏 论 均 为气学 理论 体 系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笔 者 卫 在脉 外 , 营周不 休 , 十而 复大会 . 五 阴阳相 贯 , 环 如
。
些均 与 睡 眠 的生 理 、 理 紧 密相 连 , 气 的偏 盛 偏 衰 均 可 导致 失 眠 。从 气论 治 失 眠 的方 法 , 临 床得 到 了广 泛应 用 病 诸 在
关 键 词 内 经 气 论 失 眠
中 图分 类 号
R2 1 2
文献 标 识 0 1 — 0 6 3 6 2 9 X( 0 712 0 1 —0
维普资讯
从《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探讨失眠的治疗
3 应 用 开 阖枢 理 论 对 临 床 常 用 失 眠 方 的 分 类 与 归 纳 3 1 调 理 少 阴枢 机 方 . 《 枢 ・ 客 》 指 出卫 气 :昼 日 灵 邪 篇 “
陕西 中 医 2 1 年 第 3 卷第 3期 00 1
・
39 5
是 三 阴 枢 纽 , 且 卫 气 始 入 于 阴 就 是 从 足 少 阴 开 始 的 , 理 少 而 调
阴 枢 机 就 成 为 治 疗 失 眠 阳 不 交 阴 的 另 一 个基 本 方 法 。
医经 研 读 ・
从《 帝 内经 》 阖枢 理论 探 黄 开 讨 失 眠 的治疗
枢 各 自循 环 都 是 正 常 的) 只 是 “ , 大会 ” 了 问 题 , 就 是 营 卫 交 出 也
接问题 。
枢 ・ 结 篇 》 素 问 ・阴 阳 离合 论 篇 》“ 根 。《 :是故 三 阳 之 离合 也 , 太 阳为 开 , 明 为 阖 , 阳为 枢 。 “ 故 三 阴 之 离合 也 , 阴为 开 , 阳 少 ”是 太
田嵘榛 梁静 涛 谢 利 付 雨
其 三 , 阳三 阴 开 阖 枢 不 相 协 调 : 阳 开 阖枢 及 三 阴 开 阖 三 三
枢 自调 正 常 , 两 者 相 互 不 能 协 调 , 疗 在 于 调 和 营卫 。《 枢 而 治 灵
・
营 卫 生 会 篇 》 营 在 脉 中 , 在 脉 外 , 周 不 休 , 十 而 复 大 “ 卫 营 五
阖 枢 主 要 影 响 阳 气 的 升 发 和 收 敛 , 阴 开 合 枢 则 主 要 影 响 阳 气 三 的 潜 藏 和 释 放 。阴 阳 开 阖 枢 之 间 是 一 个 协 同 合 作 、 互 制 约 的 相 整体, 阳气 有 序 的升 降 出入 , 乎 三 阴 三 阳 的 每 一个 环节 。阳气 关 升 已则 降 , 阳入 阴 ; 已而 生 发 , 即 降 即阳 出阴 , 寐 由此 形 成 。 寤
浅谈《内经》中失眠的病机与治则
浅谈《内经》中失眠的病机与治则摘要: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也是健康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早在秦汉之际,在我国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就形成了中医完整而独特的睡眠理论,其中营卫理论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对睡眠的生理病理认识多与营卫的运行有关,这种思想对后世医家诊治睡眠障碍有着深远的影响,为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失眠;病机;营卫失眠的中医证名及正常睡眠的基础中医对失眠的认识较早,《内经》中称其为“不得卧”、“目不瞑”等,古代医家在长期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对失眠的理法方药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失眠的中医证名中医认为[1],失眠即“不寐”,是因为外感或者内伤等原因,致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致使患者经常不得入睡的一种病证。
在《内经》中有“不得卧”、“目不瞑”、“夜不瞑”等30多种称谓;《难经》中始称为“不寐”;《外台秘要》言“失眠”;《圣济总录》谓之“少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则称之为“少寐”;《杂病广要》称为“不睡”。
古代中医文献中未见“失眠”之名,近现代医家中有的尊古代之习而多用“不寐”之称;有的则效仿现代医学而多用“失眠”。
本文为方便研究,古今相参,采用现代中西医学共见的“失眠”来作为基本概念。
2.《黄帝内经》中对正常睡眠基础的认识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的阳气在由动态转变为静态时,人就会进入睡眠状态。
反之,阳气由静态转化动态时,人就会进入清醒的状态。
睡眠是重要的生理现象之一,《黄帝内经》中认为,睡眠生理机制与卫气的循行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卫气正常运行的规律,是昼行于阳而夜行于阴,而目的开合则是由蹻脉所主,《灵枢•寒热病》中言:“阴蹻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同时蹻脉的盈虚又取决于卫气的运行。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中指出:“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中医关于失眠的论述
中医关于失眠的论述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在中医中,失眠被视为一种病症,有着深入的研究和论述。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病因、辨证施治等方面对失眠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医理论对失眠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睡眠被认为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等有着密切关系。
《黄帝内经》指出:“人有五脏六腑之气,皆上注于面部”,而面部正是心之所主。
因此,在心血不足或心神不宁时,就会出现失眠等睡眠问题。
此外,《内经》还提到了“心主神”,“神”与人体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在精神紧张或情绪波动较大时也容易引发失眠。
二、失眠的常见病因1. 心火亢盛:情绪波动大、焦虑不安等会导致心火亢盛,进而扰乱了心神,使人难以入眠。
2. 脾胃虚弱:脾胃是人体的消化系统,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
脾胃虚弱导致消化功能减弱,水谷无法充分吸收,津液不足,从而引起失眠。
3. 肝郁气滞:肝主疏泄,在情绪波动大或长期抑郁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肝郁气滞。
肝郁气滞则会影响心血运行,引起失眠。
4. 肾精不足:肾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在精神过度消耗或年龄增长等情况下容易出现肾精不足。
肾精不足会影响心神安宁,从而导致失眠。
三、中医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失眠注重辨证施治,在根据病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1. 心火亢盛型治则:清心安神、泻火降逆。
方药:黄连解毒汤、安神补脑汤等。
2. 脾胃虚弱型治则:健脾益胃、补益气血。
方药:六君子汤、八珍汤等。
3. 肝郁气滞型治则:疏肝解郁、行气活血。
方药:柴胡疏肝汤、逍遥丸等。
4. 肾精不足型治则:滋补肾精、固摄心神。
方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此外,中医还强调调整生活习惯,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适当进行锻炼,增强体质等。
四、中医外治法除了内服中药进行治疗外,中医还有许多外治法可供选择。
1.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动。
《黄帝内经》论睡眠障碍
《灵枢·癫狂》 “狂始发,少卧不 饥。”
.
《灵枢·邪客》半夏汤 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
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邪,饮以半夏汤 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黄帝曰:善。 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 也。 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 清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 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 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 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 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
治拟清泻君相之火,安神魂于心肝之舍。 龙胆泻肝汤 加川连、竹叶及益气养阴
之品。 七帖后复诊,诉服药二剂即能入眠,睡
眠一改善,头汗随之而减,现仅醒后手 扪之稍有潮湿感; 病情有减,心怀大释,怒火不作,厚腻 苔尽脱,耳门仍刺痛,咽红依然,再随 证加减调之。现诸证平稳。
.
2.阳明气逆 《素问·逆调论》“不得卧而息有音 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 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 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 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 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 之谓也。”
关某某,女,27岁,外企公司财务助理, 2004年10月12日就诊。
失眠三月余,每晚入睡2小时即醒,服 安眠药后能入睡4小时。白昼精神疲乏, 已无法工作,病休二周。心情异常焦虑, 面色苍白无华。眼圈色黑而内陷,伴心 慌胸闷,思想不能集中,纳呆,便干, 月经紊乱,量少,脉沉细,苔白腻,质 暗淡。
.
《素问释义》:“卫气昼行于经则寤, 夜行于藏则寐,而卫气之出入依乎胃 气,阳明逆而诸阳皆逆,不得入于阴, 故不得卧。”
病案
.
3.水气上逆 《素问·逆调论》:“诸水病者,故不得 卧,卧则惊,惊则咳甚也……夫不得卧, 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 而流也,肾者水藏,主津液,主卧与喘 也。”
失眠在《内经》中的解释
失眠在《内经》中的解释
哎呀呀,失眠这玩意儿可真是让人头疼啊!你知道吗,在咱老祖宗
留下的里,对失眠可是有很深刻的解释呢!就像是一个智慧的宝库,
里面藏着好多关于我们身体的秘密。
就比如说吧,里提到失眠可能跟我们的情志有关系。
这就好比啊,
你的心情就像是天气,要是一直阴沉沉的,那肯定会影响你的状态呀!你想想,要是你整天忧心忡忡,或者特别兴奋激动,那晚上能睡得着
才怪呢!就像我上次因为一件事儿特别焦虑,结果晚上翻来覆去就是
睡不着。
还有啊,也说身体的气血运行也会影响睡眠呢!这就跟一条河流似的,如果水流不畅,那肯定会出问题呀!要是身体里的气血不顺畅,
怎么能让我们安心入睡呢?我有个朋友就是身体不太好,气血有点虚,经常失眠。
另外呢,还强调了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这不是明摆着的道理嘛!如
果你白天睡太多,晚上还能睡得着吗?这就跟你白天吃撑了,晚上还
能吃得下一样的道理呀!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有次白天睡了好久,晚上就死活睡不着了。
你说,这是不是特别厉害?它把失眠的原因分析得这么透彻!咱可
得好好研究研究,按照里面说的去调整自己的生活,让失眠远离我们呀!我觉得对于失眠的解释真的是太有价值了,我们真应该好好重视
起来,从根源上去解决失眠问题,让我们都能拥有一个好睡眠,这样才能精神饱满地迎接每一天呀!。
《内经》之气论与失眠
麓学术探讨《内经》之气论与失眠李欣欣秦曦(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6)指导:付春梅提要《内经》中气论与睡眠(失眠)关系密切。
阴阳学说、营卫学说及五脏论均为气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均与睡眠的生理、病理紧密相连,诸气的偏盛偏衰均可导致失眠。
从气论治失眠的方法,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
关键词内经气论失眠中图分类号R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97X(2007)12—0016—03《内经》认为,睡眠的生理病理主要与阴阳、营卫、神、脑髓及魂魄有关。
其中阴阳学说、营卫学说及五脏论均为气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仅就《内经》中气论与睡眠(失眠)的关系作一浅论。
1睡眠之气论《内经》认为,万物皆生于气,由气化生自然界万物。
《灵枢·决气》中道:“何谓气?岐伯日: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素问.宝命全形论》中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
《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
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由此可见气化作用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
睡眠情况亦然。
气机调和则睡眠良好,气机不调则睡眠会受到影响。
1.1阴阳之气与睡眠气可化生为阴阳二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充分强调了阴阳之气的重要地位:“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阴阳二气作为相对而又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两种不同性质的气影响着人体的睡眠状况。
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天人合一”即是说天地万物之气与人体之气是相通的.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致使一天有昼夜晨昏的节律变化.人体的阴阳消长与其相应也有明显的节律性.“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
日西而阳气已虚”。
《灵枢·口问》有“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人体阳气入里出表的运动决定了这种阴阳之气的盛衰主导睡眠和觉醒的机制。
从《内经》探讨失眠多梦的治疗
主脉出腋下臂,出两筋之间,入掌中,出 中指之端。还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阳, 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 胁注足少阳,下行至跗上,复从跗注大指 间,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 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 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 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上循腹里,入 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所 行也,逆顺之常也。”
青少年一般气血旺盛,肌肉滑利,气道 通畅,营卫运行正常,故白天精力充沛, 夜间睡眠良好,老年人气血衰少,肌肉干 枯,气道滞涩,五脏之气郁结不畅,营卫 之气衰少。故白天精神不足,夜间睡眠也 少。
6 失眠的原理与治疗
《灵枢、大惑论》:“病而不得卧者, 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 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 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周秦时代1尺约合现在20cm,16丈2尺约合现 在32.4m,从手至头5尺约合1m。一般身高的人 与实际相符。
《灵枢、五十营》:“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 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再动,气行 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二百七十息,气行 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
刻,日行二十五分。……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
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 故目不瞑。”
《灵枢、营卫生会》:“老者之气血衰, 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 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注解〕
瞑:闭目为瞑,瞑与眠通。
阳尽于阴:卫气在人身循行二十五周后,即从阳经进入 五脏。
卫气运行示意图
睛 明 → 足太阳膀胱经
经
经
手太阳小肠经
阳脉 跷
跟着《内经》学治“失眠”(内有古文,慎点哦!)
跟着《内经》学治“失眠”(内有古文,慎点哦!)导读:今天我们一起在刘炳凡先生的带领下,复习《内经》关于睡眠问题的经典条文以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肖老师每日一聊今日议题:“肌酐为什么会反弹?”欢迎点个赞,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哦~《内经》用对比法:壮者昼精、夜瞑,老者昼不精、夜不瞑。
前者是“气血盛”而“肌肉滑”,后者是“气血衰”而“肌肉枯”。
此言睡眠的自然规律之常也。
然而,在生活过程中,亦有壮者失眠,老者能睡何也?《内经》已提供了答案,壮者耗其气血而肌肉涩,老者全其天真而气道利是也。
可见失眠,除自然规律外,尚有人为因素的自我干扰,但在治疗上《内经》注意了“滑”、“涩”二字,滑者育其阴,涩者亢其阳,此阳盛不能入阴,阴虚则目不瞑之理也。
《内经》经旨已明,治病必须治人,不能纯靠“镇静安眠”以揠苗助长也。
一、概述【原文一】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灵枢・口问篇》)【名家论述】张志聪:“日暮在外之阳气将尽,而阴气渐盛,则目瞑而卧。
平旦在外之阴气将尽,而阳气渐盛则寤矣,此阴阳之外内也。
”【按】张氏之注,是根据生理情况而立言。
在病理方面,如仲景《伤寒论·少阴篇》:“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尤在泾曰:“多阳者多寤,多阴者多寐”,可见但欲寐应为阳虚的反应。
反之,如叶天士云:“多痛阳升,阴液无以上注,口干舌绛,烦不成寐,当益肾水以制心火。
”宜黄连阿胶汤之属,此即“泻南补北”之法。
【原文二】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灵枢·营卫生会篇》)【注释】昼精:指白天精神饱满。
五脏之气相搏:指五脏机能不协调。
【名家论述】张景岳:“老者之气血衰,故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搏聚不行,而营气衰少矣。
营气衰少,故卫气乘虚内伐,卫失其常故昼不精,营失其常故夜不瞑也。
内经中对失眠的论述
内经中对失眠的论述失眠是指睡眠质量不佳或睡眠时间不足的一种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在《黄帝内经》中,对于失眠的论述涉及到多个章节和篇章,其中包括《素问·调经论》、《素问·脉要精微论》和《灵枢·本神》等,下面将从中归纳总结出内经对于失眠的相关观点和治疗方法。
《素问·调经论》中提到了失眠与调节经脉有关。
根据内经理论,经脉是人体内部的重要通道,调节经脉可以使气血通畅,从而达到调节失眠的目的。
因此,失眠患者可以通过调节经脉的方法来改善睡眠质量。
这些方法包括按摩穴位、推拿、针灸等,可以刺激经脉,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调整失眠症状。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对失眠也有一定的论述。
该篇章中提到了失眠与脉象的关系。
根据内经理论,脉象反映了人体的生理状况,通过触诊脉搏可以了解身体的状况,包括失眠症状。
因此,医生可以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来了解患者的失眠情况,并根据脉象的特点来进行治疗。
例如,如果患者脉象虚弱,可以采取补益的方法来治疗失眠;如果患者脉象紧实,可以采取泻下的方法来治疗失眠。
《灵枢·本神》中提到了失眠与神气的关系。
根据内经理论,神气是与人的意识、思维和情绪等相关联的,因此,失眠可能与神气的失调有关。
内经认为,情志不遂、忧思忧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会导致神气不宁,进而影响睡眠。
因此,在治疗失眠时,需要通过调节情志,使神气平和稳定,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除了上述章节和篇章中的论述,内经还提到了其他一些与失眠相关的内容。
例如,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指出了失眠与气血运行有关,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可以改善失眠。
在《素问·痹论》中,提到了失眠可能与体内的湿邪有关,通过排湿可以缓解失眠症状。
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了失眠可能与阴阳失衡有关,通过调节阴阳平衡可以治疗失眠。
内经对于失眠的论述主要涉及到调节经脉、脉象触诊、调节情志和调节气血运行等方面。
读内经,说失眠
读内经,说失眠余曾酣睡于梦,未知更漏,然今失眠者,思者乎?虑者乎?落一枕之上,空大而阔,辗转反侧,思绪茫然。
患失眠之症,煎熬头脑,折磨精神,摧残体质,较疾病有过之而无不及,困扰身心,令人苦不堪言。
沉寂之暗夜,孤冷之破晓,听户外之寒风,击门窗之凄厉,于棉被中流浪,如浮萍,似扁舟,几度萧索,浮沉世间。
李煜作《捣练子》之词:“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毡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千古之声,小令写失眠,思多更嗟叹,烦恼盈心间。
遂捧卷于灯下而读《内经》,求良方以解,探病理之源。
《灵枢·邪客篇》云:“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
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叩脉问症以滑涩二字,滑者育其阴,涩者亢其阳,此阳盛不能入阴,阴虚则目不暝。
乃知卫气出阳入阴之规律,昼卫于外,夜安于内,但若有邪客于体,内扰脏腑之气,则卫气奋而抗邪于外,不能入于阴分,使卫气浮盛于表,脏腑之精气虚于内,神气不得内守,故不得眠。
有半夏秫米之汤剂,半夏化浊去邪,秫米泄阳补阴,使阴阳通调,以助睡眠。
药剂入内,亦不能解,思之再三,或因年龄之故也。
《灵枢·营卫生卫篇》云:“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若营卫协调,气血充盈,内助五脏之精血,则神气安和,方能静而安卧;若营气衰少,卫气不足,则营卫循行失度,昼卫气不得振奋于阳分,则精神萎靡,夜营卫不能内助五脏涵敛其神气,神气浮越,则睡卧不宁,梦多纷纭也。
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方对症以药石,以“补其不足,泄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
”单方半夏秫米汤者,为“泄其有余”而设,张仲景尊《内经》之旨,立和营补阴,调和营卫,摄纳心神之法,创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不寐之证。
以桂枝汤调和营卫,使营卫充盈,循行有度,五脏得养;并加龙骨、牡蛎潜镇安神,使神气内敛,睡卧宁安。
内经如何治失眠
内经如何治失眠内经如何治失眠对于经常失眠的人来说,失个眠简直太简单了,一不小心就无眠到天亮。
睡眠本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
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小伙伴却睡不着了,有人说,现在失眠比感冒的还要常见。
失眠让人很难受,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黄帝内经》中关于失眠的记载,还有那个有着“失眠第一方”美称的方剂是怎么配伍的吧。
一、病名【原文】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灵枢·邪客》)【译文】邪气侵犯人体,有时使人不能闭目入睡,是什么病机造成的?二、睡眠机理【原文】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灵枢·口问》)【译文】入夜之后,阳气已尽入于阴分,所以能够安静的睡眠;到黎明时阴气将尽,而阳气渐盛,就会清醒了。
【原文】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1]而夜暝。
(《灵枢·营卫生会》)【注释】[1]精:此处指神清气爽,精神饱满的意思。
【译文】壮年人的气血旺盛,肌肉滑利,气道通畅,营卫的运行都很正常,所以白天精神饱满,而晚上睡得很熟。
【按语】1.睡眠与营卫阴阳的关系睡眠与自然界、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变化密切相关。
入夜之后,阳气已尽入于阴分,所以能够安静的睡眠;到黎明时阴气将尽,而阳气渐盛,就会清醒了。
2.关于“昼精而夜暝”的'理解本段提出了卫气昼行于阳,人即醒寤,夜行于阴,人即睡眠,所谓“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并举老人与少壮之人的精力和睡眠情况为例加以说明,认为少壮之人气血旺盛,营卫和调,昼则行于阳,阳分气盛,阳主动、主兴奋,故白昼精力充沛;夜则行于阴,阴分气盛,阴主静、主抑制,故夜晚睡眠良好。
《灵枢·口问》亦云:“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主卧。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老人气血虚衰,营卫失调,昼不行于阳,夜不行于阴,故白天精力不足,晚上睡眠不佳。
《灵枢·大惑论》亦指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火热扰心 .
《 素问 ・ 热论》 伤寒 一 日, 阳受 之 , 日“ 巨
跷盛 , 不得人于 阴则 阴气 虚 , 目不 瞑矣 ” 《 故 , 灵枢 ・ 热 寒
病》 阴跷 阳跷 , 日“ 阴阳 相交 , 阳人 阴 , 出 阳 , 于 目锐 阴 交 眦, 阳气盛则膜 目, 阴气盛则 瞑 目” 明确指 出失眠 的原 因 , 是卫气留于阳 , 导致 阳气盛 , 阴气 虚 , 阳不交 而失 眠, 阴 治 宜以滋阴和阳为大纲 , 中寓补 , 泻 水火既济 , 肾相 交。 心
针 对 五 脏 不 同病 因 , 而 治 之 。 分 4 营气 衰 少 而 卫 气 内 伐
《 灵枢 ・ 营卫生会》 :壮 者之气血盛 , 肌肉滑 , 日 “ 其 气
道通 , 卫之 行 , 荣 不失 其 常 , 故昼 精而 夜暝 。老 者之气 血
衰, 其肌 肉枯 , 气道涩 , 五脏 之气相搏 , 营气 衰少而 卫气 其 内伐 , 故昼不精 , 夜不瞑 。 卫 气昼行 于阳 , 行 于阴 , ” 夜 老年
气血不足 , 肉枯 槁 , 肌 卫气运行之道艰涩不通 , 五脏 功能失 调, 营气 衰少 , 卫气 内扰 , 营卫 运行 失常 , 白昼 不能 出行 于 阳, 晚不得人行 于阴 , 夜 故昼不精而夜不瞑 , 乃气血 不足引
《 灵枢 ・ 邪客》 今厥 气客于 五脏六腑 , 日“ 则卫气独 卫
其外 , 行于阳 , 不得入 于阴 , 行于 阳则 阳气盛 , 阳气 盛则 阳
【 中图分类号】 R2 ;71 2 【 21R4. 5 文献标识码】 A 【 0 文章编号】 1 2 21( 1) — 2 — 2 1 - 692 20 1 9 0 3 0 0 8 2
《 内经》 强调 “ 天人 相应 ” 认 为 自然界有 昼夜 的 阴阳 , 变化 规律 , 人体昼夜 的阴 阳消 长与之相 应 , 眠的生理 就 睡 虚。 阳不得入 于阴 , 导致失 眠。邪气 客 于五脏 的情况有 轻
治 失 眠 , 睡 眠 自安 。 而
《 问・ 素 逆调论》 不得 卧而息有音者 , 阳明之逆 曰“ 是
也。足三阳者下行 , 今逆而上行 , 故息有音也。 阳明者 , 胃 脉也 , 胃者 , 腑之海 , 六 其气亦 下行 , 阳明逆 , 不得从 其道 ,
3 3 五脏气滞 《 . 素问 ・ 痹论》 肝痹者 , 曰“ 夜卧则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多 饮数小便 , 为引如怀 ” 《 上 , 灵枢 ・ 论》曰“ 胀 夫心 胀者 , 烦
而未有定舍 , 反淫 于藏 , 不得定处 , 与营卫俱 行 , 而与魂 魄
飞扬 , 人卧不得 安而喜梦 ” 指出正邪 淫脏 而卧不安 , 使 , 因 正邪不 同于虚邪 , 致病性弱 , 气淫 于藏 , 其“ 则有余于 内, 不
足于外”, 当属轻症 , 以调 和阴阳即可。 治
睡眠有赖于卫气的正常运行 ,灵 枢 ・ 《 大惑论 》 卫 曰“
跷 陷 , 得 人 于 阴 , 虚 , 目不 瞑 ” 可 见 邪 气 内 客 脏 腑 , 不 阴 故 ,
起卫气运行失 常所致 。《 灵枢 ・ 度》 气并相 还则 为 脉 日“ 濡 目, 不荣则 目不合” 气血具 有温煦机体 、 气 , 滋润脏 腑 的
治 疗 时应 分 清 主 次 , 意 兼 顾 。 注 3 邪 气 内扰 。 神 不 安 五
衣, 卧不安 ” 《 问 ・ 奇论》 “ ,素 大 日 肝雍 , 去 , 两且 满 卧则 惊 ,
不得小便 ” 认为五脏 皆藏神 , , 神安五脏 则夜能安眠 , 邪客 五脏 , 则神舍不宁 , 睡眠不安 , 卧则惊 骇 、 多梦 、 失眠 。治宜
心短气 , 卧不安” “脾胀 者 , 哕 , 、 善 四肢烦 愧 , 重不 能胜 体
故不 得卧也。《 下经》 胃不和则 卧不安 , 日: 此之谓 也” 说 , 明 胃失和降 , 阳明气逆导致 失眠。《 问释义》日“ 素 卫气昼
行于经则寤 , 夜行 于藏则寐 , 而卫气之 出入依乎 胃气 , 阳明 逆而诸 阳皆逆 , 不得入 于阴 , 故不得 卧” 指出若 胃气不降 , 而上逆 , 不但直接影 响睡眠 , 而且 影 响卫 气 的运行 。因为 阳明气逆 , 阳不能 人阴 , 则 阳跷 盛 , 阴气 虚 , 不得 卧 。故 则 脾 胃功能失常 , 引起 营卫化生 不足 , 或枢 机不利 而卫气 运 行失 常 , 可引发失眠 。故治 以调脾 胃而恢复卫气正 常运行 为主。但 胃不 和包括 胃有湿热 、 痰浊 、 积滞及肝 胃不和等 ,
2 胃不 和 则 卧不 安
故头项痛 , 强 ; 日, 腰脊 二 阳明受 之 , 阳明主 肉, 脉侠鼻络 其
于目, 故身热 目疼 而鼻干 , 不得卧也”, 可见外邪内侵 , 而 郁
化火 , 热燔 灼 , 邪 火性 炎上 , 内迫心 包 , 扰乱 神 明, 不安 神 舍, 以至失眠 , 多见于外感热病 。因邪热燔灼为本 , 不得 眠 为标 , 治宜以清热祛邪为先 , 待火热之邪去则心神安 宁 , 不
21 0 2年 8月第 3 4卷第 8期
H bi C A 2 ee J M, u l 0 T
丝 : 墨
12 29
《 内经 》 论 与失 眠 的分 类 证 治 理
王 丽贤 刘金 涛
( 河北 省唐 山康 复 医疗 中心综合 康 复科 , 河北 唐 山 0 30 ) 6 00
【 关键 词】 《 内经》 辨证论 治; ; 入睡和睡眠障碍 ; 中医病机
重缓急的不同 。
存在 “ 昼精而夜瞑” 的生命节律 。失 眠在《 内经》 中被 称为
卧不 安 、 夜不瞑 、 不得 卧 、 目不 瞑等 , 关于失 眠 的分类证 治
理论 如下。 1 卫气 不 得 入 于 阴
3 1 正邪客 脏 .
《 灵枢 ・ 邪发梦 》 正 邪从 外袭 内 , 淫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