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饱和交叉口群系统建模及优化模型
过饱和信号交叉口的多目标控制模型
过饱和信号交叉口的多目标控制模型
唐德华;许伦辉;林泉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09(009)019
【摘要】过饱和条件下信号交叉口优化控制往往是采用可以接受的最大信号周期,忽略了其他性能指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最优.以典型的十字交叉口、四相位信号控
制为例,根据车辆初始排队长度、车辆实时到达率和离开率,通过对各进口道的延误、通行能力及排队长度分析,建立了过饱和条件下以平均车辆延误最小、通行能力最大、平均车辆排队长度最小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信号优化控制模型.该模型以实时
交通流的到达情况为依据进行实时优化,不仅考虑了交叉口的交通效率,还考虑了其
效益指标,为研究过饱和条件下交叉口的多目标分析提供了有用信息.
【总页数】4页(P5726-5729)
【作者】唐德华;许伦辉;林泉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
通学院,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州,51064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1.112
【相关文献】
1.锯齿形过饱和公交优先信号交叉口进口道延误研究 [J], 高奎红;宋瑞;张健
2.基于切换系统的过饱和信号交叉口混杂控制 [J], 向伟铭;肖建;蒋阳升
3.过饱和信号交叉口时空资源动态优化策略研究 [J], 唐贵涛;成卫;张斌华
4.收割机作业速度多目标控制模型的鲁棒优化设计 [J], 王新;付函;王书茂;崔志英;程丽霞
5.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农田多目标控制排水模型 [J], 殷国玺;张展羽;张国华;郭相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过饱和状态交叉口群信号控制机理及实施框架
Smuain i h rfc d t fa nescin go p a a gh u Ro d i nig wee slce o i lt sw t te t f aa o n itre t ru tGu n z o a n Najn r ee td t o h ai o
中图分类 号 : U 9 . 1 4 1 5 文献标 识码 : A
M e h n s a y i n m p e e t to a e r o a fc c a im An l ss a d I l m n a i n Fr m wo k f r Tr f i S g a n r lo v r s t r t d I t r e to o p i n lCo t o fO e -a u a e n e s c i n Gr u
上, 根据优 化过饱 和 状 态交通控制 的 需求 , 选取 关键路 径上 通过 车辆数 最 大和 平均排 队
最 小作为优 化 目标.在单 点 交叉 口层 和 交叉 口群层 间增加 关键路 径 层 , 优化 交通 控 制
结构 .结 合过饱 和状 态 交叉 口群 交 通控 制特 性 , 出信 号 配 时方 案优 化 的 实施 框 架及 提 分层优 化措 施.南京市广 州路 交叉 口群仿 真验 证 结果 表 明 , 信 号 配时优 化框 架建 立 按
c nr lt r esa d sr cur r ptmie o to a g t n tu t ewe e o i z d,a d a mplme tto r me r sp o o e n n i e n ain fa wo kwa r p s d. Afe nay i tra lzng
i mplme t to r me r fr ina i n pa o tmiain e n ai n fa wo k o sg l tmi g ln p i z t wa a s pu fr r c n i e ng h o e — o s lo t o wa d o sd r t e v r i s t ae ta c c n r l c r ce s De ald o tmiai n aurt d r f o to ha a tr . i t i p i z to m e s r s fr e c l y r e a u e o a h a e we e d s u s d. r ic s e
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建模分析与优化管理
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建模分析与优化管理1. 前言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而道路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流的汇聚和分散地方。
因此,对于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建模分析和优化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建模分析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建模分析,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交通需求、交通流量、通行能力和拥堵情况等方面。
2.1 交通需求交通需求是指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需求量,即进出交叉口的车辆数量。
交通需求量可以通过对交叉口周边的道路交通量进行调查和统计得出。
如果交通需求量过大,将会导致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下降,增加交通拥堵情况。
2.2 交通流量交通流量是指交叉口能够处理的交通流量。
交通流量分为瓶颈流量和极限流量。
瓶颈流量是指交叉口的瓶颈位置,由于交通需求量过大,在交叉口进口位置形成了交通堵塞,导致通过交叉口的车辆数量受限制。
极限流量是指交叉口道路结构、信号控制、车辆速度等因素限制的最大交通流量。
2.3 通行能力通行能力是指交叉口每小时通过车辆数。
通行能力的大小由交叉口道路结构、交通信号灯、车辆速度等因素决定。
如果通行能力过低,将会导致交通拥堵情况增加,交通效率降低。
2.4 拥堵情况拥堵情况是指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不足以满足交通需求时,交通流量过大导致的交通拥堵。
交通拥堵将会增加行车时间、消耗燃料,也会对城市交通带来不利的影响。
3. 优化管理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优化管理需要从建设、管理和技术等不同角度进行考虑,以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3.1 建设城市道路交叉口的建设要考虑到交通需求和交通流量,以确保通行能力大于交通需求。
建设时需考虑道路宽度、车道数、转向道、人行道等因素,以保障交通顺畅。
同时,交叉口周边景观设计等也需要考虑到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3.2 管理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管理要从交通规划、交通控制等方面进行考虑。
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维护道路畅通,修复损坏道路,提升运行设施等措施来提高通行能力和交通流量。
基于改进F-B模型的过饱和状态下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方法
关键词 : 交通控 制 ; 信 号 配 时 :通 过 交 通 量 ; 延 误
中图分 类 号 : U 4 9 1 . 5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2 — 4 0 2 6 ( 2 0 1 7 ) 0 2 — 0 0 7 8 — 0 7
Ab s t r a c t :T o r e d u c e t h e v e h i c l e d e l a y t i me a t o v e r s a t u r a t e d i n t e r s e c t i o n s,t h e i mp r o v e d F — B s i gn a l t i mi n g mo d e l wa s
Op t i mi z a t i o n me t h o d o f t h e i mp r o v e d F- B mo d e l b a s e d s i g n a l t i mi n g a t o v e r s a t u r a t e d i n t e r s e c t i o n s
【 交通运输 】
基 于 改进 F — B模 型的过 饱和 状态 下 交叉 口信 号 配时 优化 方法
高佳 宁 . 丁勇
(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 北京 1 0 0 0 4 4 )
摘要: 为 减 少过 饱和 交叉 口的 车辆延误 时间 , 建立 了改进 的 F . B配 时模 型 。该模 型进 行周 期 计 算 的步骤 与 F — B法 相 同, 在 调 查各进 1 7 : 道 交通 量时 , 提出“ 通 过 交通量 ” 的概 念 , 并 采 用延 误 模 型对 F — B算 法 以及 改进 F — B法进行 评 价 。案例 分 析 结果表 明 . 与F , B配 时模 型相 比 。 应 用改进 F — B配 时模 型 的信 号配 时方案使 相邻 交 叉 口延误 时 间分 别减 少 了 3 4 . 3 9 %和
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建模分析与优化管理
基于交叉口控制理论的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模型
基于交叉口控制理论的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模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交通信号优化成为改善交通状况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交叉口控制理论的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模型,并探讨其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中的应用。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拥堵的主要源头。
传统的交通信号优化方法主要基于静态、固定的交通流量和某个时间段的平均值,无法适应城市交通的动态变化。
而基于交叉口控制理论的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模型则能更好地适应交通流量的波动性和高峰期的交通需求。
该模型首先通过对交叉口的观测和数据分析,获取交通流量的实时数据。
然后,结合交叉口的几何特征、交通规则和道路网络的拓扑结构,建立起交通信号优化模型。
这个模型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如交通流量、车辆行驶速度、道路容量、交叉口配时等,从而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化控制。
与传统方法相比,基于交叉口控制理论的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模型具有很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更加精准地控制交通信号的配时。
其次,它能够根据道路的拓扑结构,合理安排交叉口的配时,减少红绿灯的等待时间,提高交通的通行效率。
此外,该模型还考虑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安全和便捷的交通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基于交叉口控制理论的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模型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例如,在某个城市的一个交叉口,通过使用该模型进行优化,红绿灯的等待时间减少了20%,交通流量增加了10%,交通拥堵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在另一个城市的一个高峰期,通过使用该模型进行交通信号的优化,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提高了30%,交通延误时间缩短了50%。
这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充分证明了基于交叉口控制理论的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然而,基于交叉口控制理论的城市交通信号优化模型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首先,该模型需要更准确、实时的交通数据作为输入,而在某些地区,交通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饱和情况下交叉口可变相位控制系统设计
4城市道路的拥堵多发生于交叉口,如果交叉口红绿信号灯控制系统设置不合理,即便是通行能力较大的路口照样容易拥堵。
我国近年来机动车数量发展迅速,尤其是在一些三线城市,城市扩建的同时也伴随着车辆保有数量的大幅增长。
受城市建设的限制,车辆的迅猛增长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一般来说交叉口的拥堵多是因为转弯车辆和直行车辆的相互冲突。
本文主要对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变相位及延时时间的智能控制系统。
1 交叉口通行能力分析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受路口宽度、车辆数量等影响。
一般来说越宽的路口通行能力越大,但是路口越宽,在路口内能够停留的车辆数越多,当一个放行周期内不能把当次的车辆放行完全的话,停留车辆就会对下个放行相位的车辆产生影响,当车辆数量超过路口通行能力的时候,就会造成交通拥堵。
针对这种情况,通常在一个相位结束时,将各方向信号灯均设置为红灯,这段时间为路口清空时间。
但是该种设置的缺点是,在车辆较少时由于路口内车辆能够完全通行,额外的红灯白白增加了车辆的等待时间[1]。
在交叉口,一般来说右转车不会对直行车辆产生影响,冲突主要是在左转车和直行车辆之间。
为了降低拥堵风险,有些路口设置为四相位,将每个方向的左转相位和右转相位分开,从而避免了冲突。
但是这样的设置在车流量较少的时候反而会增加车辆的等待时间,造成交叉口通行能力降低。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单一模式的相位和延时设置不能满足瞬息万变的交通变化的需要。
2 控制系统设计针对上文的分析,本文设计了一个可以根据各车道车辆数自适应选择相位数,根据放行车道的排队数量决定放行时间,根据进入路口和驶出路口的车辆差决定清空路口时间的交叉口智能控制系统[2]。
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
其中,线圈检测器需要在每条车道的进口和出口均安设,控制器采用模糊单片机,虽然上图标明了有三个控制器,可是在实际中只需要1片单片机即可完成整个操作。
线圈检测器检测的数据主要是各车道的排队车辆数,将检测到的放行相位车道的排队车辆数和路口驶离的车辆数相减,即得到路口内需清空车辆数。
交叉口信号控制模型与基于深度学习的优化方法
04
交叉口信号控制模型的深度学 习优化实践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01
数据采集
通过交通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 采集交叉口车辆流量、车速、等 待时间等数据。
数据清洗
02
03
数据标注
去除异常值、缺失值,对数据进 行格式化处理,为模型训练提供 准确数据。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标注,如车辆 类型、行驶方向等,为模型训练 提供参考。
实时自适应模型
该模型在自适应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实时性,能够 更好地应对突发交通状况。但需要更复杂的算法和硬件支持 。
强化学习模型
该模型采用强化学习算法来优化信号灯的配时方案,能够在 不确定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和决策。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和适应 性,但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计算资源。
03
基于深度学习的优化方法
交叉口信号控制模型与基于 深度学习的优化方法
汇报人: 2023-12-25
目录
• 引言 • 交叉口信号控制模型 • 基于深度学习的优化方法 • 交叉口信号控制模型的深度学
习优化实践 • 结论与展望
Hale Waihona Puke 01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02
03
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城市交通流量的增长 ,交叉口成为交通拥堵的 主要瓶颈之一。
模型训练与验证
1 2
模型选择
选择合适的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 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用于交叉 口信号控制优化。
模型训练
使用采集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调整模型参数, 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3
模型验证
使用独立的验证数据集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估模 型的性能和效果。
优化效果评估
基于修正饱和流量模型的交叉口信号配时研究
基于修正饱和流量模型的交叉口信号配时研究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管理中一个常见问题,尤其是在高峰时段和拥挤路段。
在城市交通管理中,交叉口信号配时是一种重要的交通管理手段,能够有效地引导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情况的发生。
本文将基于修正饱和流量模型,对交叉口信号配时进行研究,进一步优化信号配时方案,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首先,介绍修正饱和流量模型的原理。
修正饱和流量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交通流量的模型,能够比较精确地估计交叉口流量,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修正。
修正饱和流量模型考虑了诸多因素,如车辆类型、道路宽度、信号周期等,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交通流量的实际情况。
其次,分析交叉口信号配时对交通流量的影响。
信号配时直接影响交通流量的控制和引导,不同的配时方案会导致不同的交通流动情况。
通过对信号配时进行合理的调整,可以有效地提高交通流量的通行效率,减少拥堵情况的发生。
然后,详细讨论使用修正饱和流量模型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的方法。
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采集,获取交通流量的基本数据。
然后,应用修正饱和流量模型对交通流量进行评估和修正。
最后,根据修正后的流量数据,结合实际交通情况,制定合理的信号配时方案。
接着,以市交叉口为案例,进行信号配时优化研究。
通过实地观察和数据采集,获取该交叉口的交通流量数据,并应用修正饱和流量模型进行修正。
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该交叉口的信号配时优化方案,以减少交通拥堵情况的发生,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最后,总结本文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交叉口信号配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优化城市交通管理,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减少拥堵情况的发生。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修正饱和流量模型,提升信号配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促进城市交通管理的持续改进与发展。
综上所述,本文以修正饱和流量模型为基础,对交叉口信号配时进行研究,旨在通过优化信号配时方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促进城市交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相信可以为城市交通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对实际交通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速公路交通流用饱和度模型的优化研究
高速公路交通流用饱和度模型的优化研究摘要:高速公路交通流用饱和度模型的优化研究旨在提高高速公路的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本文首先介绍了交通流饱和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然后探讨了目前常用的交通流用饱和度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其优缺点。
最后,提出了一种优化的交通流用饱和度模型,通过对交通流的分析和预测,实现了高速公路交通流的合理调度和管理。
1. 引言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运输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车辆数量不断增加,高速公路交通流的饱和度问题日益凸显,交通拥堵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也对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高速公路交通流用饱和度模型的优化,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交通流饱和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1 交通流饱和度的定义交通流饱和度又称交通拥堵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通过一条道路的车辆流量超过该道路的通行能力,导致交通速度下降、通行时间延长的现象。
2.2 影响交通流饱和度的因素交通流饱和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道路的设计和布局、车辆数量和类型、行驶速度和距离、交通信号灯的设置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交通流的通行能力和流量,进而导致交通拥堵现象的出现。
3. 常用的交通流用饱和度模型及其优缺点3.1 通行能力模型通行能力模型是通过研究车辆通过道路的能力来估计道路的交通流饱和度。
常见的通行能力模型有美国公路容量手册(HCM)模型、欧洲公路研究实验室(ERL)模型等。
优点:通行能力模型基于对车辆通过道路能力的研究,结合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缺点:通行能力模型只考虑了道路的物理特征,未能全面考虑其他影响因素,如交通信号灯的设置等。
3.2 宏观交通流模型宏观交通流模型是通过对道路网络整体进行建模和优化,分析交通流的分布和演化,进而评估交通流饱和度的模型。
常见的宏观交通流模型有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模型等。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过饱和交叉口信号模糊控制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过饱和交叉口信号模糊控制作者:时柏营杨宇雷程远崔博伟丁东玥来源:《物流科技》2024年第10期摘要:文章针对当前交叉口控制策略存在的时效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过饱和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策略。
通过对拥堵交叉口的调查,结合模糊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缓解拥堵的策略,主要通过增加绿灯延长时间来优化信号配时。
为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利用仿真软件对拥堵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案进行了仿真模拟,并考虑将一条直行车道变为可变车道的情况。
同时,利用Matlab对运用了模糊控制的交叉口信号方案进行了模拟,并进行了两者的对比分析。
通过仿真模拟,验证了所提出的缓解拥堵策略在减缓交通拥堵方面的有效性。
关键词:交叉口控制;模糊控制;绿灯延长时间;Matlab;仿真模拟中图分类号:F253;U1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714/ki.1002-3100.2024.10.009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signal timing optimization strategy for oversaturated intersections based on fuzzy control to address the issues of poor timeliness in current intersectioncontrol strategies. By investigating congested intersections and combining fuzzy control theory, a congestion alleviation strategy was designed, mainly by increasing the green light extension time to optimize signal timing.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scheme, simulation software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signal timing scheme at congested intersections, and the situation of changing a straight lane into a variable lane was considered. At the same time, Matlab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intersection signal scheme using fuzzy control, an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etween the two. Through simulati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gestion alleviation strategy in alleviating traffic congestion was verified.Key words: intersection control; fuzzy control; green light extension time; Matlab; simulation 0 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和车辆排放已经成为城市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
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引言随着城市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信号交叉口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核心节点,对交通流的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化信号交叉口的交通组织方法,成为实现交通高效运行和缓解交通拥堵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文将重点研究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的方法,探讨其原理及应用。
一、信号交叉口交通特点分析信号交叉口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枢纽,交通流量的组织对其实时性要求较高。
根据交通量的特点,我们可以将信号交叉口交通分为饱和交通和非饱和交通两种情况进行研究。
1. 饱和交通在高峰时段,信号交叉口通常会面临交通流量的饱和情况,交通压力较大。
此时,车辆密度高,交通流量大,容易出现交通堵塞现象。
为了缓解拥堵,需要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阻塞时间。
此时我们可以考虑采用交通信号配时优化的方法,通过调整信号灯的时长和周期,实现交通流量的有效控制。
2. 非饱和交通在非高峰时段,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相对较少,道路通行比较顺畅。
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有些交叉口所在的路段是过境路段,往往会出现交通流量的快速增长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此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我们可以考虑采用智能信号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和路段情况,动态调整信号控制策略,以便及时应对交通拥堵和突发事件。
二、信号控制优化方法研究1. 交通流量预测与信号配时优化为了合理调整信号灯的时长和周期,需要事先了解信号交叉口的交通流量情况。
可以采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获取交通流量数据。
基于这些数据,可以使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对交通流量进行预测,以便提前调整信号配时方案,减少交通拥堵。
2. 信号控制策略优化针对不同情况下的信号交叉口,可以采用不同的信号控制策略。
例如,在饱和交通情况下,可以采用绿波延长和信号优化配时等策略,以提高交通流量的通行能力;在非饱和交通情况下,可以采用感应式信号控制和自适应信号控制等策略,及时应对交通流量的变化和突发事件。
基于多项式近似的过饱和交通系统评价方法
基于多项式近似的过饱和交通系统评价方法过饱和交通系统是指交通流量超过了所能容纳的道路或交叉口的能力,导致交通拥堵和延误的情况。
评价过饱和交通系统的方法对于交通规划和管理至关重要。
基于多项式近似的评价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式。
基于多项式近似的过饱和交通系统评价方法利用了多项式函数的特性来近似交通流量与交通状况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通过建立一个多项式函数来描述交通流量与交通状况指标(如交通延误、车速等)之间的关系。
然后,利用历史数据或现场观测数据来拟合这个多项式函数,从而得到一个交通系统评价的模型。
在基于多项式近似的过饱和交通系统评价方法中,常用的多项式函数包括线性、二次、三次等等。
通过调整多项式函数的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拟合曲线,进而评估交通系统的状况。
基于多项式近似的评价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它能够灵活地适应不同的交通状况,因为可以选择不同的多项式函数来拟合数据。
其次,该方法可以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从而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基于多项式近似的评价方法还具有计算简单、易于理解和实施的特点。
然而,基于多项式近似的过饱和交通系统评价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由于其基于历史数据进行建模,所以对于未来的交通状况变化可能预测能力较弱。
其次,该方法在拟合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
此外,多项式函数的选择和参数调整也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支持。
综上所述,基于多项式近似的过饱和交通系统评价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式,它利用多项式函数来近似描述交通流量与交通状况之间的关系。
该方法具有灵活性、准确性和易于实施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限制。
在交通规划和管理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来对过饱和交通系统进行评估和改进。
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建模分析与优化管理完整版
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建模分析与优化管理完整版摘要:城市道路交叉口是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行能力直接影响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流畅性。
因此,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行建模分析和优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相关进展,重点介绍了传统方法和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新方法,并提出了一种综合方法,以改善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建模分析、优化管理一、引言城市交通拥堵是全球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
尤其是城市道路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络的关键节点,拥堵问题更为严重。
因此,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行建模分析和优化管理,对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流畅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方法1.线性规划模型线性规划模型是最早应用于交通规划和管理的一种方法。
它基于对交通流的物理特性进行建模,通过最小化交通阻力来实现道路交叉口的优化设计。
2.队列理论模型队列理论模型是基于交通流的统计特性进行建模的方法。
它通过研究交通流的排队长度和平均延误时间等指标,来评估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三、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方法1.高精度交通流预测模型通过利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实时数据,如交通流量、速度和车辆位置等,来预测未来交通流的变化趋势,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
2.交叉口信号优化模型通过考虑交叉口的实时交通条件和交通信号的调整策略,来优化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以提高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四、综合方法综合方法是将传统方法和基于智能交通系统的方法相结合,以实现更为全面和有效的城市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管理。
它可以利用传统方法来进行基本的建模分析,然后利用智能交通系统的数据和技术来进行优化管理。
五、实例分析以城市的一个交叉口为例,采用综合方法进行建模分析和优化管理。
首先,利用线性规划模型对交叉口进行基本分析,得到交通流量、延误时间等指标。
然后,利用高精度交通流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交通流的变化趋势,根据预测结果调整交叉口信号优化模型的参数。
过饱和状态交叉口群交通信号控制优化
过饱和状态交叉口群交通信号控制优化发表时间:2020-12-09T07:11:21.634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2期作者:陈旭[导读] 交叉口群:城市路网中地理位置相邻且存在较强关联性的若干交叉口的集合。
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科技处哈尔滨 150000摘要:动态界定道路交叉口群范围,识别道路交叉口群过饱和状态的程度通过对路径进行分级,选取交通控制优化目标,从而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方案的参数。
关键词:交叉口群过饱和状态;路径的识别;交通信号优化一、过饱和交叉口群关联性分析交叉口群:城市路网中地理位置相邻且存在较强关联性的若干交叉口的集合。
当交叉口两个方向的流量与交叉口饱和流量之比的和大于1时,即交通需求大于其通行能力时,可将交叉口的状态定义为“过饱和状态”。
城市道路的信号控制交叉口群的交通网络是由交叉口与有方向的路段组成的,而在交叉口群中存在以下特性参数:一是道路的空间特性:交叉口间路段长度、车道功能分布、道路的设施;二是交通流特性;信号控制条件下主要表现在;交叉口的延误和排队即“阻滞性”、交叉口间的交通流离散性即“离散性”。
三是交通控制特性:关键是交通信号控制。
根据交叉口群中的交通流特性,影响交通流的主要因素是 “离散性”和 “阻滞性”。
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控制子区域划分方法是依据路网形态,逐一度量相邻交叉口之间的关联度指标。
通过指标判别某两个或几个路口是否需要协调配时。
而并非从宏观上确定交叉口群中关键路径的协调范围。
相邻交叉口高度关联,是实施信号协调控制的先决条件,但是如若交通饱和度过高或者配时不合理,难免会发生“溢流”或者“绿灯空放”等负面效应。
因此分析路口的关联度并确立路口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就需要从影响交叉口群流量特性的离散性和阻滞性这两方面入手。
二、模型的建立2.1 离散性指标的模型确立根据“罗伯逊的几何分布模型 ”的车辆离散理论,下游交叉口若要保证车队“首车”和“末车”均在绿灯有效时间内通过交叉口,则“等宽”绿波带是无法满足的。
过饱和交叉口群系统建模及优化模型
括干道方向首过饱和交叉口的上游欠饱和交叉口、末过饱和交
叉口的下游欠饱和交叉口。系统输入为由上游环境单元输入的
首过饱和交叉口干道方向到达流量。系统输出为末过饱和交叉
口向下游环境单元输出的干道方向通行能力。系统服务水平为
干道交叉口群的高峰饱和度即 max{xi|i=1,2,…,n}。系统成本 为干道交叉口群的行程延误的总和: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the National High-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2006AA11Z206)。 作者简介:雷磊(1983-),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吴洋(1977-),男,工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交通管理与控
LEI Lei,WU Yang,LIU Yu-gang.System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model of oversaturated intersection 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10,46(4):26-28.
现有的交通信号控制技术有定时信号控制和感应信号控 制两种,在独立交叉口和交叉口群均有应用,而当前的研究热 点是交叉口群的感应信号控制,以 SCOOT[1]、SCAT[2]为代表,并 以 OPAC(Optimization Policy for Adaptive Control)[3]、PRODYN
(Dynamic Programming)[4]、RHODES(Real - time Hierarchical Optimal Distributed Effective System)[5]等为发展方向。此类系 统要实现的目标均是使干道行程延误最小化[6],应用于欠饱和 交叉口群时成效较为显著,但若应用于过饱和交叉口群,由于 过饱和交叉口群过剩交通量的存在,则收效甚微。
饱和状态下信号交叉口延误的模拟分析法
2000年11月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11期 文章编号:100026788(2000)11200105206饱和状态下信号交叉口延误的模拟分析法魏丽英1,隽志才1,贾洪飞2(1.吉林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吉林长春130025;2.山东工程学院,山东淄博255012)摘要: 以宏观交通流的运行特性:流量、速度、密度之间的关系为基础,采用微宏观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信号交叉口处的车辆延误,尤其是饱和状态下的延误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模拟研究,使运行分析的结果更符合交通流的实际运行状况Λ关键词: 微宏观模拟;饱和状态;车辆延误中图分类号: U491.12 αA Si m u lati on M odel fo r Evaluating D elayat Signalized In tersecti on underO ver2satu rated Situati onW E I L i2ying1,JU AN Zh i2cai1,J I A Hong2fei2(1.T ran spo rtati on M anagem en t Schoo l,J ilin U n iversity of T echno logy,Changchun130025;2.Shandong In stitu te of T echno logy,Zibo255012)Abstract: O 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 on sh i p among flow、speed、den sity of m acro trafficflow,a com b inati on m ethod of m icro si m u lati on and m acro si m u lati on is u sed to analyzethe veh icle delay,especially the tw ice delay at the signalized in tersecti on under over2satu rated situati on.T h is m ethod m akes the si m u lati on resu lts mo re su itab le to theactual traffic flow circum stances.Keywords: com b inati on of m icro si m u lati on and m acro si m u lati on;over2satu ratedsituati on;veh icle delay1 引言延误是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它对现有信号配时方案的效果评价、交叉口处改善措施的有效性分析及对交叉口处各种交通流进行探索性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Λ目前,计算信号交叉口处车辆延误已有多种方法,但能较好地反映拥挤状态下的车流运行状况的延误分析法却很少Λ而本文采用微宏观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先将连续的车流密度离散化,用准冲击波近似替代冲击波,形象刻画出冲击波在信号交叉口处的传播变化情况,然后用微观的方式产生一些模型车辆,使之按一定的规律穿过宏观模拟得到的边界包络线围成的区域,通过对模型车辆的运行轨迹进行模拟追踪,可得到车流在饱和状态下延误分析的一种新方法,这对于缓解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交通拥挤问题,提高交叉口设计和运行管理的效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Λ2 信号交叉口车流运行行为分析2.1 交通流模型的选择α收稿日期:1999204208资助项目:机械工业部高校跨世纪人才专项基金(97250405)交通流模型是描述流量q 、速度v 、密度k 三者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是交通流宏观模拟的基础Ζ为了确保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交通流模型的选择必须合理、全面、详细反映交通流运行的规律Ζ本文选用改进的格林伯模型来描述拥挤状态下的v 2k 关系Ζ公式如下:v =u m ln (k j k )k Εk j e 2v =v f k Φk j e 2(1)这里,k j 是阻塞密度,k m 是最优密度,u m 是q 2k 曲线图上与k m 对应的速度,v f 为自由流车速,e 是自然对数底Ζ图1为v 2k 关系及q 2k 关系对应的理论曲线,是本文分析的基础Ζ图1(a ) v 2k 关系曲线图1(b ) q 2k 关系曲线2.2 交通流参数的确定交通流模拟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并且可以获得任意时段模拟结果等优点,但模拟需要的数据量较多,而且参数的确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Ζ下面对文中使用的一些重要参数如k m 、k j 、u m 、v f 等的确定方法加以简要介绍Ζa .随外界道路交通条件变化而做自适应调整的参数确定方法信号交叉口饱和流率的计算方法已日趋成熟Ζ影响饱和流率的因素很多,如车道宽w 1、车辆构成、转弯车辆的比例f 、转弯半径r 、行人自行车影响系数f r 等Ζ可通过建立起饱和流率和最优密度之间的关系,使最优密度k m 和饱和流率s 一样随外界道路交通条件的变化而变Ζ据此,可列出下述关系式:s =s 0×Υ(w 1,f ,r ,f r …)(2)这里s 0为车道的平均饱和流量,其值因车道位置不同而略有差异Ζk m 可由下式算出:k m =s u m =2s v f (3)自由流车速v f 易于观测得到,最优密度k m 可由上式得到Ζ根据k j =k m ×e ,u m =015v f 可算出k j 和u m 的值Ζb .直接观测法对于给定的一个信号交叉口,可由车辆牌号对照法或出入量法进行人工观测得到速度和密度值Ζ观测结果中包含了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Ζ此外,对于模拟中需输入的流量、车型比例、转弯概率、车头时距等值,均可采用观测的方式获得其均值,然后按照某种随机分布产生每一模拟周期内的对应值Ζ2.3 信号交叉口处准冲击波行为分析在信号交叉口处,当车流因道路或交通状况的改变而引起密度的改变时,在车流中就会产生冲击波的传播,通过分析冲击波的传播速度,可以形象刻画出波在信号交叉口处的传递变化Ζ在q -k 曲线图上(图1b ),波速可以表示为连接状态A ,B 两点之间直线的斜率Ζ波速公式如下:w A B =q A -q B k A -k B =△q △k (4) 在交通流流体力学理论中,密度是连续变化的,波速用q -k 曲线图上的切线来表示,而本文用分段的、离散的密度变化来代替连续的密度变化,用弦来表示波速,也就是用差分的变化方式来代替微分Ζ如果分段取得合适(文中取6为例进行介绍),那么分段后所得到的不连续的性质及每一小段上的波速都可以近似的反映出和用流体力学理论一样的分析结果,并且模拟时可省去求解大量的高阶偏微分方程,计算量将大大减少Ζ将这种近似的分析方法称之为准冲击波分析法Ζ该分析方法通过辨别产生冲击波的事件,可以追踪到准冲击波传播的轨迹,从而画出冲击波传播图(图2)Ζ在信号交叉口处产生冲击波的事件主要有两种:①红灯或绿灯的启亮使交通状态发生变化,从而60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11月图2a 信号交叉口处冲击波产生、传播图示图2b q -k 关系曲线产生一系列冲击波,如图2中的w uj 、w nu 、w j 1、w 12、w 23、w 34、w 45、w 5n 等Ζ②冲击波和冲击波相撞(相交)而产生新冲击波Ζ如w j 1和w uj 在P 1点相交产生新波w u 1,w u 1与w 12在P 2点相交而产生新波w u 2等.图2a 中的w u 1、w u 2,w u 3,w j 1,w u 1,w 12等的斜率可由图2b 得到的Ζ停车线下的空间被准冲击波分割成不同的区域Ζ其中,不同三角形区域密度不同,而在某一区域内部,密度是常数Ζ由于tc >G ,因而可知图2a 画的是饱和情况下冲击波时空传播图Ζ根据直线相交原理,可推出图2中两相邻时空点P i (x i ,t i )和P i +1(x i +1,t i +1).之间存在下列关系式:x i +1=w u i w i ,i +1(CL -t i )+w i ,i +1x i w i ,i +1-w uit i +1=x i -w ui t i +w i ,i +1×CLw i ,i +1-w ui (5)这里,(x i ,t i )是第i 个时空点的距离坐标和时间坐标;w ij 是冲击波传播速度;C 是信号周期;L 表示第L 个信号周期,初始点为P 0(0,-R +CL )Ζ经过迭代可求得任意周期内的时空坐标点P i (x i ,t i )的坐标Ζ图2画的是饱和状态下冲击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情况,当冲击波在多个周期内传播时,下一周期红灯启亮时产生的冲击波将与上一周期末尾传来的冲击波相交而产生新的冲击波w 3j ,w 2j …,从而产生新的边界点v h 、v h +1等(图3)Ζ图3 过饱和状态下准冲击波时空传播图(多周期)图3中k u 是信号交叉口上游路段区域的密度Ζ在饱和状态下,本周期绿灯结束时,密度并未恢复到k u 而依然是k 3,从而产生一系列新波w 3j ,w 2j 等Ζ根据直线相交原理,同理可得点v h 的坐标传递公式为:v h +1(x )=w i -1,i ×w ij w i -1,i -w ij p i (t )-v h (t )-P i (x )w i -1,i -v h (x )w ij v h +1(t )=-1w i -1,i -w ij p i (x )-v h (x )-(w i -1,i p i (t )-w ij v h (t ))(6)当h =nx -1时,令w ij =w ui ,nx 是时空点v h 的个数Ζ公式(6)以v 0(0,G +CL )为初始点,迭代可求得v h +1(x )和v h +1(t )的值Ζ通过公式(5)和(6),可获得冲击波相交而产生的时空点坐标,从而得到精确的传播图Ζ3 信号交叉口车辆延误的模拟分析701第11期饱和状态下信号交叉口延误的模拟分析法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车辆到达规律不同,按其相应的车头时距分布用微观模拟的方式产生一些模型到达车辆,使之分布在准冲击波分析得出的边界包络线上,设这些车辆在不同的密度区域内以不同的速度行驶,但在同一密度区内速度相同Ζ速度在时空图中代表斜率,这样就可以画出每辆车在通过交叉口时的运行轨迹Ζ通过对之进行分析,可计算出各种交通状态下车辆到达、离开交叉口的时间,从而得到车辆在信号交叉口处的延误等指标Ζ对交叉口的运行状态有更全面的了解Ζ设某一辆车在st时刻到达距停车线sx米远处的交叉口受阻区域,(点(sx,st)在准冲击波形成的边界线上,即图4上的t0点),然后以速度v jn、v1n、v2n、v3n通过交叉口内密度为k j、k1、k2、k3的各区域,最后在ta2时刻(即图4上的t4点)通过交叉口停车线Ζ假设车辆在到达交叉口之前一直以v un行驶,则会在ta1时刻到达交叉口,那么该车在通过交叉口时的延误td elay为:td elay=ta2-ta1(7)图4 未饱和状态下信号交叉口延误的分析图示当st由随机数按一定的分布产生后,sx可由下述公式求得:sx=w u,i-nx×st+(p i(x)-w u,i-nx×p i(t))(8)在求得第i辆车到达交叉口的时空点坐标(sx,st)以后,可推导出时间坐标t i在各密度区内的坐标传递公式,从而求出t4,即ta2的值Ζ坐标传递公式如下:t i+1=v ni×t i-x i-w i,i+1×C×Lv ni-w i,i+1x i+1=w i,i+1×(t i+1-C×L)(9)经过(sx,st)点,以v un为斜率的直线与x=0的交点为ta1,经推导得:ta1=v un×st-sxv un(10)通过公式(9)和(10)求出ta2和ta1后,就可计算得到任意模型车辆穿过交叉口时的延误了Ζ上面讨论的是ta2≤G+CL的情况,即非饱和的情况,并且假定上一周期车辆已全部释放,本周期开始时无排队车辆存在Ζ但实际情况常常并非如此,车辆二次停车、在交叉口经过2到3个周期才能穿过的情形在高峰时段内经常存在Ζ下面将对比较复杂的情况,即极度饱和情况进行深入讨论Ζ由图5可以看出,当st>tG时,车辆势必等到下一周期的绿灯亮时才能通过Ζ在tG点以后到达的车辆运行一段时间后,必与某一条直线V h V h+1相交于点(sx′,st′)Ζ算出该点坐标后,以之为初始点进行下一周期的迭代,就可求出ta2,从而求得td elayΖtd elay=ta2-ta1=ta2-ta1′+hd elay(11)这里hdelay代表车辆在上一周期内未通过时产生的延误Ζta1′表示在本周期内以(sx′,st′)为初始点的车辆一直以车速v un无阻碍通行时到达停车线的时刻Ζhd elay=st′-ta1h=ta1′-ta1(12)当v t h<t i-1<p m x-h时(m x是每周期内时空点的总个数),则点(sx′,st′)一定在图5上直线P h P h+1之间,有:st′=v n,i-1×t i-1-x i-1+p m x-1-h(x)-w n 2-h,0×p m x-1-h(t)v n,i-1-w n 2-h,0sx′=p m x-1-h(x)-w n 2-h,0×(p m x-1-h(t)-st′)(13)80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11月图5 过饱和情况下延误的分析方法 (i =n 2+1,…,ss +1;h =0,…,nx -1)公式中的v ni 、w ij 均可求出,t i 、x i 、p i (x )、p i (t )等值也可由前面推导出的传递公式得到Ζ因而可得到点(sx ′,st ′)的值,把它作为下一周期车辆到达的初始值,重复本周期所进行的迭代工作,就可算出交叉口二次停车下的延误值Ζ同样的原理,如果存在三次停车,也一样可以算出,只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Ζ4 模拟模型有效性验证本节以长春市一个典型的信号交叉口——人民大街与解放大路相交处的多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为例对模拟模型有效性进行验证Ζ该路口是一个四相位十字交叉口,是长春市两条主干道的交叉点,经观测早高峰期间自由流车速vf 约为50公里 小时,阻塞密度k j 为165辆 公里,表2中各车道对应的车流到达率分别为570辆 小时、491辆 小时、543辆 小时、500辆 小时Ζ该交叉口的信号配时方案列于表1Ζ表1 信号配时方案把所有参数及信号配时方案代入编写的模拟程序,可运算得到饱和状态下的车辆延误值Ζ表2是交叉口部分车道的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值的对比分析结果Ζ表2 模拟延误值与观测延误值对比分析(s )进口名称东进口(直右车道)西进口(直行车道)南进口(直右车道)北进口(直行车道)模拟结果83.656.273.236.4观测结果77.5163.2780.5331.95误差(◊)7.312.5810.112.3由于我国是混合交通,信号交叉口处行人和自行车对机动车流的干扰比较严重Ζ因而高峰时间内信号交叉口处的车辆延误值比国外以小汽车为主体的交通流的延误值要大的多Ζ由表2可以看出,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比较接近,平均误差在10◊左右Ζ对吉林市吉林大街光华路两相位信号交叉口进行验证的结果也表明本文所介绍的模拟分析法能较好的反映信号交叉口处的车流运行状态,尤其是拥挤流状态下的车流运行状况Ζ901第11期饱和状态下信号交叉口延误的模拟分析法01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11月5 结论通过微宏观模拟相结合的方式,本文对信号交叉口饱和状态下的延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模拟研究,使运行分析的结果更具合理性,更接近交通流的实际运行状况Ζ本文论述的模拟方法是一种探索性研究,它在现有模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微宏观模拟相结合的思想,不仅克服了宏观模拟算法描述交通流特性方面结构简单的缺点,同时又克服了微观模拟计算量大、运行效率低的不足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Ζ参考文献:[1] T SUNA SA SA K I M A SA HA RU FU KU YAM A2AND YO SH I HA RU NAM IKAW A1(JA PAN),A n A pp rox i m ate A nalysis of the H ydrodynam ic T heo ry on T raffic F low and a Fo rm u lati on of aT raffic Si m u lati on M odel[A].N in th In ternati onal Sympo sium on T ran spo rtati on and T raffic T heo ry[C].VNU Science P ress,1984.[2] A do lf A D.T he Fundam en tal of T raffic F low[M].P ren tice H all.Englew ood cliffs,N ew Jersey,1987.[3] JUAN Zh i2cai,CH EN G L ing,ZHAN G J ie.A si m u lati on model fo r m ix ing traffic flow atin tersecti on[J].Jou rnal of System Engineering and E lectron ics,1996,7(3):63~68.(上接第98页)确定性问题的近似分类方法评价系统参数的重要性是通过计算系统参数的分散程度或近似程度与识别系统的关系来衡量系统参数的重要性,以检验特征对于分类的有效程度为标准来评价系统参数Λ通过对粗集方法与概率统计方法的简单比较,并探讨在一定条件下,粗集理论方法和概率统计方法在选取关键特征的准则下的共同点,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利用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方法来评价系统参数的重要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个研究也为研究粗集理论方法和概率统计方法在不确定性问题中的统一协调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Λ参考文献:[1] Paw lak Z,Rough Sets.T heo retical A spects of R eason ing abou t D ata[M].W arsaw,Po land,1990.[2] 曾黄麟.粗集理论及其应用(修订版)[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3] 曾黄麟等.基于粗集理论的机器学习与推理[J].控制与决策,1997,12(6):708~711.[4] 王碧泉,陈祖阴.模式识别理论方法和应用[M].北京:地震出版社,1989.。
交叉口的vissim仿真与优化本科毕业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量急剧增加,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交通问题和社会问题。
作为交通网络重要组成部分的交叉口,往往是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交通延误等交通问题的多发地带,成为整个交通网络的瓶颈。
近年来,淄博市张店区交通问题日益凸显,整个城市的交通设施、管控水平急需进一步组织优化。
因此,本文结合张店交通实际,深入研究平面信号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首先运用交通流理论分析了交叉口处的交通流运行特性,揭示了交叉口交通问题的成因和根源,为解决此类问题找到了切入点和依据。
接着从优化原则、放行方法、渠化设计和信号优化控制等几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平面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理论和方法,指出了各种优化措施的实施方法、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最后,利用本文所研究的优化理论对张店南京路与新村路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并运用VISSIM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
仿真结果表明,根据本文研究的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理论为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提供了方法和依据,提出的优化方案具有很强有效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平面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放行方法,渠化,信号控制AbstractWith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urban traffic flow has been increased sharply, which brings a series of traffic problems and social problem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raffic network, the intersectionwith signals is always regarded as the frequent issues area of traffic jams, traffic accidents and traffic delays etc.,meanwhile, it will be the bottleneck for the entire transport network. Recently, the traffic problems in ZiboCity zhangdian district have been emerged up, simultaneously, the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and managements in this city need further optimization urgently. Therefore, there is a deep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methods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for intersections with signals in Zibo City zhangdian district in this paper. It will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in future.First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flow in intersection is analyzed in traffic flow theory in this paper, and the causes of traffic problems occurred in intersection are also revealed to solve such problems. Secondly, the theory and methods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optimization for intersection with signal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rough optimization principles, discharging method, channelization design, signal optimization control and so on. The suitable conditions, implementing methods, and cautions for optimization methods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have been put forward. Finally, Zhangdian NanJing Road and New Village Road intersection is designed in this paper with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by software VISSI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ization theory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in intersection with signals provides ways and basis to solve the traffic problems. It has been proved feasible and effective.Keywords: intersection with signals, traffic organizing optimization, discharging method, channelization, signal control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引言 (5)1.1研究背景及意义 (5)1.2国内外研究现状 (5)1.2.1 国外研究现状 (5)1.2.2 国内研究现状 (6)1.3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思路 (7)1.3.1 研究内容 (7)1.3.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8)第二章交叉口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9)2.1道路通行能力 (9)2.1.1 基本通行能力 (9)2.1.2 实际通行能力 (10)2.1.3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12)2.2服务水平 (14)2.2.1 道路服务水平 (14)2.2.2 交叉口服务水平 (16)第三章平面交叉口的优化理论及方法 (17)3.1平面交叉口优化设计的主要原则 (17)3.2平面交叉口交通流运行特性 (18)3.2.2 平面交叉口机动车流特点 (20)3.3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 (26)3.3.1交通渠化的概述 (26)3.3.2 渠化设计的措施 (26)3.3.3交叉口渠化设计流程 (27)3.4交叉口信号控制和相位设计 (28)3.4.1 信号相位、阶段、基本参数 (28)3.4.2信号控制方式的选择 (29)第四章交叉口优化方案评价指标 (31)4.1服务水平(效益指标) (31)4.1.1 饱和流率损失时间 (31)4.1.2 饱和度 (32)4.1.3 延误 (32)4.1.4 排队长度 (34)4.2安全指标 (35)4.2.1 人车分离度 (35)4.2.2 交叉口冲突数 (36)4.2.3 交叉口安全度 (36)4.3小结 (37)第五章实例分析 (39)5.1.1 交叉口附近交通、土地使用情况 (39)5.1.2 交叉口道路基本情况 (39)5.1.3 交叉口的设施情况 (40)5.1.4 交叉口的信号配时 (42)5.2交通调查 (43)5.2.1 交通量调查方案 (43)5.2.2 延误调查方案 (43)5.3交叉口交通数据分析与仿真 (44)5.3.1 交叉口交通量 (44)5.3.2交叉口的延误调查及服务水平 (46)5.4交叉口优化方案及评价 (49)5.4.1 交叉口的优化方案 (49)5.4.2 优化设计方案的评价 (49)5.5结论 (51)结论 (52)参考文献 (53)致谢 (55)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交通量快速增长,现阶段的城市交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交通延误增加、事故频发、行车时间增加、环境污染加重、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过饱和交叉口群自适应控制方法
过饱和交叉口群自适应控制方法
"过饱和交叉口群自适应控制方法"是一种交通管理技术。
这种方法通过利用现有交通流量数据,对交叉口信号控制系统进行自适应调整,从而提高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具体来说,该方法使用一组传感器来收集车辆的流量和速度数据。
然后,这些数据被发送到交叉口信号控制系统,该系统使用一个预测模型来预测未来的交通状况。
基于这些预测结果,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序和间隔,以确保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最大化。
除了交通流量数据外,该方法还考虑了其他因素,例如路面湿度、天气状况和交通事故等。
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交叉口信号控制系统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未来的交通状况,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需要大量的交通数据来训练预测模型。
因此,为了确保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必须在实际交通场景中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基于模糊控制的小区域交叉口群过饱和状态信号协调优化
基于模糊控制的小区域交叉口群过饱和状态信号协调优化赵盼明;刘钊;刘玉;郭建华【期刊名称】《交通信息与安全》【年(卷),期】2018(036)004【摘要】城市区域交通具有非线性、动态时变性、不确定性的特点,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据此,针对小区域交叉口群过饱和状态,研究了基于模糊控制的信号协调优化方案.将现状交通控制下的交叉口群进口道最大排队长度和平均延误作为模糊控制的输入变量,将交叉口绿灯时间调整量作为输出变量,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获得输入变量的模糊集合和隶属度函数,通过一级模糊控制器和二级模糊控制器分别对区域交叉口群信号进行协调控制,达到减少区域最大排队长度和平均行车延误的目的.通过对武汉徐东商圈过饱和交通状态下的交叉口群进行多次协调控制,并对现状信号方案和协调信号方案进行Vissim微观仿真,交叉口群最大排队长度平均值由201 m减少为63 .6 m ,平均行车延误由110 .62 s减少为22 .68 s .【总页数】9页(P51-59)【作者】赵盼明;刘钊;刘玉;郭建华【作者单位】东南大学智能运输系统研究中心南京210096;东南大学智能运输系统研究中心南京210096;东南大学智能运输系统研究中心南京210096;东南大学智能运输系统研究中心南京21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121【相关文献】1.基于NSGA-Ⅱ算法的过饱和状态交叉口群交通信号配时优化 [J], 李岩;过秀成;陶思然;杨洁2.基于改进F-B模型的过饱和状态下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方法 [J], 高佳宁;丁勇3.基于微粒群算法的过饱和交叉口群信号优化研究 [J], 黄明霞;张海强;许泽恩4.过饱和状态交叉口群信号控制机理及实施框架 [J], 李岩;过秀成;杨洁;刘迎;何赏璐5.过饱和状态交叉口群信号控制机理及实施框架 [J], 李岩;过秀成;杨洁;刘迎;何赏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the National High-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2006AA11Z206)。 作者简介:雷磊(1983-),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吴洋(1977-),男,工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交通管理与控
即子系统“输入交通量”与“输出交通量”之比。
(2)
子系统成本为交叉口延误:
a
di =(f xi)=g(xi)
(3)
因交叉口延误 di 随交叉口饱和度 xi 单调递增,故 a>0,且
a
递增幅度递增即 g(xi)为单调递增凹函数,故 a>1。
按照“路(体现交通规划设计者因素)、车(体现交通出行行
为者因素)、人(即交通管理控制者)”理念与思路,过饱和交叉
i+1 th i+1 th
(下 游) 过饱和交叉口
欠饱和交叉口
排 队车队
排 队车队
排队车队
主 干道
2010,46(4) 27
环境单元
ii--11 thth 元素单元 (子系统)
ii tth
元素单元 (子系统)
ii++11 tth
元素单元 (子系统)
环境单元
系统 图 1 过饱和交叉口群系统及其子系统结构
还包括交通控制因素(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系统和信息传
输系统),即:“路”方面— ——路口连线路段的道路设施衔接,
“车”方面—— —交通运行参数的时空连锁制约,“人”方面— ——信
号控制参数的时空协调匹配。因此,若干“过饱和交叉口”子系
统之间,通过“路、车、人”关联、串联而成“过饱和交叉口群”系
统,过饱和交叉口群系统的系统结构如图 1 所示。
子系统为干道过饱和交叉口。子系统输入为过饱和交叉口
干道方向车道(组)到达流量 qi。子系统输出为过饱和交叉口干 道(组)通行能力:
cai =si
gi ci
(1)
其中,si 为干道方向车道组饱和流率;gi 为关键相位的有效绿灯
时长;ci 为信号周期时长。
子系统服务水平为交叉口饱和度:
xi
=
qi si
ci gi
LEI Lei,WU Yang,LIU Yu-gang.System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model of oversaturated intersection 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10,46(4):26-28.
时刻)的 ql(i k+1)。以常量 vl 表示车辆的平均长度,则
qn(i k)=
ql(i 数均值。当交叉口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条件
时(即交叉口饱和度 xi>1.00),以 △qn(i k)表示第 k 信号周期之 内过饱和车队车辆数量的增量,即
△qn(i k)=qn(i k+1)-qn(i k) 则:
现有的交通信号控制技术有定时信号控制和感应信号控 制两种,在独立交叉口和交叉口群均有应用,而当前的研究热 点是交叉口群的感应信号控制,以 SCOOT[1]、SCAT[2]为代表,并 以 OPAC(Optimization Policy for Adaptive Control)[3]、PRODYN
(Dynamic Programming)[4]、RHODES(Real - time Hierarchical Optimal Distributed Effective System)[5]等为发展方向。此类系 统要实现的目标均是使干道行程延误最小化[6],应用于欠饱和 交叉口群时成效较为显著,但若应用于过饱和交叉口群,由于 过饱和交叉口群过剩交通量的存在,则收效甚微。
3 过饱和交叉口群系统优化模型
对于过饱和交叉口群系统,设定第 i-1 与第 i 交叉口之间
的连线路段长度、过饱和车队长度以及信号相位差分别为 lli、
qli 和 osi,uf 为车流自由消散的平均速度,uw′、uw″分别指停止波、
起动波的平均波速,其中 qli 表示第 k 信号周期起始时刻的
ql(i k),而非第 k 信号周期终了时刻(亦即第 k+1 信号周期起始
口子系统完整包涵上述因素。“路”的方面包括进口/出口车道
(组)、中心车道(组)交叉区等;“车”方面包括了取决于交通流
机理与规律的到达流率、通过流率及取决于信号相位的车流运
行“;人”的方面则包括交通管理及信号控制的设施、设备。
系统为干道过饱和交叉口群,即由干道邻接的共 n 个过饱
和交叉口。系统要素单元为子系统。系统环境单元为外系统,包
Abstract:In order to relieve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and the supply-demand contradiction of oversaturated intersection group, based on the idea and method of system engineering,model oversaturated intersection group system which is composed of oversaturated intersection subsystem,through system function analyzing,identify the optimization object of system function,establish the optimization model of oversaturated intersection group,present solving strategy of the optimization model,achieve global optimization of oversaturated intersection group system. Key words:urban traffic;oversaturated intersection group;system modeling;optimization model
(8)
s.t.
x(i k)=1+
△qn(i k) s(i k)g(i k)
28 2010,46(4)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ql(i k)=qn(i k)·vl圳△ql(i k)=△qn(i k)·vl
n
Σql(i k)=const i=1
1 引言
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长,个体交通量的增长率显 著高于公共交通量,导致城市道路交通总量显著增加。承担交 通总量主要份额的干道,因道路空间容量、道路通行能力的限 制,其高峰时段的交通流特性呈现“高密度”、“高流量”特征。而 干道交叉口的红灯信号,作为交通流的外部介入因素,导致交 通流的间断特征,形成车辆的交叉口延误,因此干道交叉口的 通行能力低于干道路段的通行能力,成为干道通行能力瓶颈。 此背景下,干道的交通流量过剩与干道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不 足,形成尖锐的供需矛盾,导致干道交叉口(群)处于过饱和状 态,且过剩交通量即“排队车队”周期性的存在。排队车队不仅 显著增加干道行程延误(包括路段延误和交叉口延误),甚至引 发干道通行能力(包括路段通行能力和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损 失,在干道通行能力业已不足(即过饱和交通)的情况下,进一 步加剧过饱和交通的恶化。
摘 要: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以及过饱和交叉口群的交通供需矛盾,基于系统工程的思路和方法,构建了由过饱和交叉口子系统 构成的过饱和交叉口群系统模型,并通过系统功能的分析,明确了系统功能的优化目标,建立了过饱和交叉口群系统优化数学模 型,并提出了优化模型的求解策略,以实现过饱和交叉口群系统的全局最优化。 关键词:城市交通;过饱和交叉口群;系统建模;优化模型 DOI:10.3778/j.issn.1002-8331.2010.04.008 文章编号:1002-8331(2010)04-026-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91.2
括干道方向首过饱和交叉口的上游欠饱和交叉口、末过饱和交
叉口的下游欠饱和交叉口。系统输入为由上游环境单元输入的
首过饱和交叉口干道方向到达流量。系统输出为末过饱和交叉
口向下游环境单元输出的干道方向通行能力。系统服务水平为
干道交叉口群的高峰饱和度即 max{xi|i=1,2,…,n}。系统成本 为干道交叉口群的行程延误的总和:
(6)
x(i k)=
q(i k)c(i k)= s(i k)g(i k)
s(i k)g(i k)+qn(i k+1)-qn(i k)== s(i k)g(i k)
1+ △qn(i k) s(i k)g(i k)
(7)
以信号周期时长 ci 为时间步长,过饱和交叉口群系统最优
化数学模型为:
n
Σ Min f[x(i k)|k→t]==(f x1)+(f x2)+…+(f xn) i=1
制;刘昱岗(1978-),男,工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综合交通系统优化。 收稿日期:2009-10-16 修回日期:2009-12-03
雷 磊,吴 洋,刘昱岗:过饱和交叉口群系统建模及优化模型
欠饱和交叉口
i-1 th i-1 th
(上游) 过饱和交叉口
i th i th
(中游) 过饱和交叉口
基于此,应用系统工程学的理念和方法,对于过饱和交叉 口群这一现实系统,构建由交叉口子系统构成的过饱和交叉口 群系统模型,以描述其内在特性与外在表征,并提出过饱和交 叉口群系统的优化数学模型及求解策略。
2 过饱和交叉口群系统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