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工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贵州省“十二五”工业布局及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4/5/21 11:22:00 来源:贵州省发展改革委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依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定》以及《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十一五”时期,全省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06—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全省生产总值跨越了4000亿元台阶,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2000元;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贵阳连接周边各省会中心城市2小时和通往全国主要经济区3至7小时的快速铁路系统和县县通高速公路体系正在加快构建,“滋黔”一期、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工程扎实推进,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正在逐步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积极成效;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十一五”工业发展回顾“十一五”时期,我省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依托本省优势资源,努力推动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转化,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工业。
能源工业特别是电力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烟酒工业实力有所增强;食品、制药等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一个以优势资源为基础,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支柱产业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符合省情的特色工业体系正在形成。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3.16•【字号】南政办[2011]32号•【施行日期】2011.03.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通知(南政办〔2011〕3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南平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三月十六日南平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南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了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国家、福建省2006-2020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并结合南平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科技发展现状与需求(一)“十一五”科技发展基本状况“十一五”以来,在南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科技工作围绕“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任务,重点推进项目带动和科技创新,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和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努力推进市、县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发展,科技成果明显增加,科技实力进一步提高,科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不断增强,覆盖行业和地区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已初步具备了能够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提供服务和支持的能力。
1、科技进步与创新水平稳步提高据福建省科技发展报告结果显示,从2006至2008年我市科技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排名连续为全省第6位,基本达到“十一五”规划目标。
延平、邵武、武夷山、建瓯、政和等五县(市、区)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延平区、武夷山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称号。
2009年,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6390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7254人,占6.82%,中级职称人员37327人,占35.09%,初级职称人员61809人,占58.09%,高、中级职称人员比例分别比2005年提高2.63%和5.79%。
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2月25日市三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前言“十二五”时期,是南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确保我市比全国提前三年、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新变化,妥善应对新挑战,牢牢抓住新机遇,全面落实新要求,加快促进南平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编制,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南平市委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和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南平市委关于制定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依据,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南平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制订实施各级各类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市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开创南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十一五”是南平市发展进程中不寻常、不平凡的五年。
随着“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胜利完成,我市进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海西战略在全国的地位更加凸显;省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加快南平中心城市发展,加强产业和人口集聚,提升带动辐射周边城镇发展能力”,“加快开发建设武夷新区”,对南平发展寄予新的期望,提出新的要求。
面对重大历史机遇,南平发展和海西绿色腹地建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我市紧紧抓住海西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主动融入海西发展大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克服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关于“十二五”规划目标制定的几点说明
仅供县领导审定,暂不对外关于“十二五”规划目标制定的几点说明2009年11月18日全省“十二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我县及时启动了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2010年3月25日县政府召集发改局等相关部门召开“顺昌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目前规划编制工作正有序推进。
现将“十二五”规划目标制定情况汇报如下:一、关于GDP多方案测算顺昌“十二五”期间GDP平均增长速度是基于历史资料分析所作的预测,以1995年以来GDP构成建立起反映三次产业各自发展规律的模型。
其中,对工业增长速度的预测,分别以新增50、70、90、100亿元产值四种方案来进行。
预测结果如下:①以到2015年工业产值新增50亿元计算,GDP年均增长12%;②以到2015年工业产值新增70亿元计算,GDP年均增长13.5%;③以到2015年工业产值新增90亿元计算,GDP年均增长14.6%;④以到2015年工业产值新增100亿元计算,GDP年均增长15 %以上。
据了解,南平市“十二五”GDP年均增长在13%以上,考虑到我县实现工业强县目标的实现和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需要,我们认为我县十二五”GDP年均增长14.6%比较符合全市跨越发展要求。
二、关于部分指标的测算依据1、GDP年均增长14.6%。
当前我县处于经济发展快车道,GDP自2006年以来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2010年GDP达到52亿元,“十一五”平均增速达到12.3%以上,人均GDP21138元,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稳固,国民经济实现科学跨越的条件更加成熟。
“十二五”将是我县人均GDP由20000元向40000元跨越、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都蕴藏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国家扩大消费一系列政策措施效应不断显现,消费需求增速将有所加快,保持稳定增长可期,我县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增长的态势。
但考虑到我县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中心区和产业带动力较弱、对外开放水平不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城乡发展不平衡等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压力增大,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南平市浦城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南平市浦城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快“十二五”期间我县老龄事业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北大门”建设,根据《浦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南平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南政综〔2011〕227号)要求,制定《浦城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期从2011年至2015年)。
一、“十一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情况“十一五”期间,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全县的老龄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全县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4万人,离退休人数0.91万人,月人均养老金1260元;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比例分别达75%和50%以上。
全县参加农村新农合人数33.83万人,参合率为98.02%,4.5万农村60周岁以上老年人得到了基本医疗保障。
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日臻健全。
全县17个乡镇卫生院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为60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管理档案2.79万份,健康管理率达94.8%。
老年人教育网络逐步健全。
县、乡、村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基本健全。
全县共有老年学校298所,其中:乡镇(街道)19所,村(社区)278所,在校老年学员0.86万人,老年人入学率达14%。
老年人文化体育事业较快发展。
全县共有基层老体协组织260个,辅导站26个,辅导员33人,老年人活动中心(室)292个,老年体育活动场所260个,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老年人1.8万人。
为老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县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共16家,其中:公办2家,民办14家,床位数874张;全县农村敬老院共19所,床位383张,老年人床位拥有率达16%;已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4个。
老年优待政策普遍落实。
全县百岁老人高龄营养补贴每月从100元增加到200元;建立农村“独生子女”及二女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已为1231位计划生育家庭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每人每月100元的奖励金。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二五”节能工作方案的通知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二五”节能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18•【字号】南政综[2012]215号•【施行日期】2012.10.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二五”节能工作方案的通知(南政综〔2012〕21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2011〕95号)精神,为落实节能目标责任,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制定了《南平市“十二五”节能工作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平市人民政府2012年10月18日南平市“十二五”节能工作方案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的要求,把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落实责任、强化监督,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政策,突出重点、加强宣传,着力推进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等工作,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全市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1.038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9%,下降到0.8405吨标准煤/万元(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
各县(市、区)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分解如下表:南平市“十二五”节能指标分解表(略)三、工作措施(一)持续抓好节能工作1、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认真落实《福建省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继续组织开展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
各县(市、区)也要制定年度节能目标,并将节能目标分解落实到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明确目标责任,层层抓落实。
2、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企业结构优化、产品生产环节优化,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遏制高耗能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从源头上控制能耗增长。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南政综[2011]292号【发布部门】南平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12.06【实施日期】2011.12.0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南政综〔2011〕29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南平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第99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二月六日南平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前言《南平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共由5章14节和1个附表组成,主要包括“十一五”农业成就,农业发展有利条件、面临困难、基本任务、指导原则、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建设重点、重大项目、保障措施等内容。
在规划中,“十二五”期间农业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期增幅主要是参考“十一五”期间相应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大部分经济指标年递增幅度与“十一五” 期间相当或略有提高。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四个重点:一是主要任务。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闽北绿色农业特色产业带,着力提高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区域布局。
茶叶突出“绿色生态茶乡”特色,重点建立乌龙茶和绿茶两大类茶叶生产优势区;水果突出“一县一品”特色,建立优质甜橙、优质早熟梨、优质南方葡萄、优质台湾水果引种试验等六个优势产区;食用菌突出香菇、毛木耳、竹荪、蘑菇、珍稀菌生产特色建立五个优势产区。
三是预期目标。
在分析评估“十一五”的基础上,“十二五”主要农产品生产指标更加注重产品结构的多元化,特别是无公害优质高效产品的比重。
四是重点项目。
策划编制重点建设项目26项,其中“十一五”结转项目2项,“十二五”新开发项目24项,合计总投资为43亿元。
本规划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南平市“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2011年发布)
【法规标题】南平市“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2011年发布)【发布部门】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文字号】南政办〔2011〕87号【适用区域】南平市【发布时间】2011-05-19【生效时间】2011-05-19【关键词】安全许可及管理【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平市““十二十二五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的通知南政办〔2011〕87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制定的《南平市“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抓好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五月十九日南平市南平市““十二五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南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时期,编制和落实《南平市“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保障和促进海西绿色腹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南政办〔2010〕4号)要求,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以《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福建省“十二五”安全生产专项规划》为依据,编制了本《规划》。
本规划主要阐述规划期间内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是“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安全生产工作相关政策制度和安排重点项目的依据。
规划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十一五”期间安全生产状况一、主要工作和经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南平市光泽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
南平市光泽县“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攻坚期,是推进“三步走”战略实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阶段,是我省全面实施《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确保我县跨越发展,“比全国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认真总结好“十一五”经验,精心制定好“十二五”规划,对于积极适应发展形势的新变化,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挑战,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全面落实中央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惠农政策,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全县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1.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粮食年平均播种面积23.07万亩,粮食年平均总产量8.57万吨,粮食基本保持稳定。
由于圣农肉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牧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10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07810吨,比2005年增加66937吨,年均递增21.41%,其中禽肉产量达103007吨,年均递增24.44%。
农产品供给稳定,农业效益提升。
2.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高效经济作物、畜牧水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农牧渔林服务业增长速度加快。
2010年全县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220714.5万元,比2005年增加119457万元,年均递增16.86%,其中畜牧业产值达到154791.7万元,比2005年增加102647.31万元,年均递增24.31%;农牧渔林服务业产值达5050万元,比2005年增加2305万元,年均递增12.97%。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87元,年均递增10.3%。
3.农业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推广了一批主导良种,水稻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启动了粮食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一批主推技术以及科技入户、绿色证书等工程。
南平市“十二五”主要能源项目基本情况表
南平市“十二五”主要能源项目基本情况表南平市是福建省的一个地级市,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为了推动南平市能源领域的发展,南平市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一系列重点能源项目,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下面是南平市“十二五”主要能源项目的基本情况表。
项目名称:南平石油化工产业园建设项目项目概况:该项目位于南平市浦城县,总投资约60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
项目主要包括石油化工厂、乙烯装置、炼油装置等。
该项目将进一步促进南平市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工业基础设施水平。
项目名称:南平市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项目概况:该项目共规划建设10个太阳能光伏发电场,总装机容量约为500兆瓦。
项目地点涵盖南平市的各县市区,利用南平市良好的太阳能资源,发展清洁能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项目名称:南平市风力发电场建设项目项目概况:该项目计划建设20个风力发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300兆瓦。
项目地点分布在南平市山区,利用该地区的地理特点和风能资源,发展风力发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项目名称:南平市燃气供应网络建设项目项目概况:该项目旨在建设完善的燃气供应网络,覆盖南平市各县市区。
项目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新建燃气管道约2000公里,建设燃气储备设施和供气站点,提高南平市的能源供应安全性,促进城市化进程。
项目名称:南平市清洁能源研发和应用项目项目概况:该项目计划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
项目包括可再生能源研发、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能源管理系统建设等。
通过该项目,将加快南平市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进程,推动能源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以上是南平市“十二五”期间的主要能源项目的基本情况。
南平市在能源领域的发展中,注重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南平市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
南平市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前言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腹地山区,无油、无天然气,已探明储煤量也极少,常规能源资源相当匮乏。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我们在保障能源供需平衡、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安全以及推动能源环保工作方面都面临着严峻挑战。
编制和实施《南平市“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对闽北建立稳定、可靠、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根据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市经贸委(商贸办)、水利局、电业局、农业局、环保局等部门积极参与编制了《南平市“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内容包括能源发展现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是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也是我市“十二五”能源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更是制定我市能源领域各专题规划以及审批、核准重大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财政支出预算,制定该领域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的基期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发展现状一、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市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本区域水能、煤炭、生物质能等资源,努力开拓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供应渠道,积极推进能源项目开发,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能源保障。
1、电网能力显著提升。
全市现共有35千伏以上变电站143座,主变容量444.385万千伏安。
其中:220千伏公用变电站11座,变电总容量270万千伏安,220千伏线路24条,长度961.99公里;110千伏公用变电站35座,变电总容量177万千伏安,110千伏线路83条,长度1595.105公里;35千伏公用变电站102座,变电总容量66.665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169条,长度1955.696公里。
南平市工业发展规划
南平市工业发展规划一、工业现状近年来,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突出工业、突破工业”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充分发挥闽北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现有重点骨干企业,坚持“三不”底线(即不污染环境、不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不危及安全生产),主动承接长江三角洲和我省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工业总量迅速壮大,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加快推进闽北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步伐。
1、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2005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1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41家,超5亿元企业达8家,超10亿元企业达3家,从业人员10.34万人。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2000年的99.6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251.67亿元,年均递增19.6%,比“十五”计划目标提高9.6个百分点;税收总额从2000年的7.0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9.65亿元,年均递增11%,比“十五”计划目标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从2000年的101.77%提高到2005年的125.78%。
2005年12月,中心城市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16.85亿元,实现税收4.64亿元,实现利润1.6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4.24%。
市本级规模工业完成产值92.75亿元,实现税收4.15亿元,实现利润1.4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5.3%。
2、一批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南纸公司、南孚公司、南铝公司、太阳电缆、南纺公司、浦城正大等一批传统优势企业通过改制、改组和嫁接改造后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光泽圣农、亚明电器、嘉联化工、三爱药业等一批新兴民营企业也崭露头角,在闽北工业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十五”期间,我市列入“福建省工业结构调整重点技改项目”共88个,项目总投资133.54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36.5亿元,有51个项目建成投产,年新增工业产值32.65亿元,新增税利8.5亿元。
十二五规划知识竞赛题库范文
《南平十二五规划我知道》知识竞答题库前言1、“十二五”时期,是南平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确保我市比全国提前( C )、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A、1年B、2年C、3年2、中共南平市委( C )审议通过了《中共南平市委关于制定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A、三届七次全会B、三届八次全会C、三届九次全会3、2010年,南平全市生产总值为( B ),超过“十一五”预期目标28.73亿元。
A、628.73亿元B、728.73亿元C、828.73亿元4、2010年,南平全市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三项指标中,有( C )比2005年实现翻一番。
A、1项B、2项C、3项5、“十一五”时期,南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突破( A ),年均增长31.5%,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A、2000亿元B、1500亿元C、1000亿6、“十一五”末,南平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 A )。
A、420公里B、720公里C、1020公里7、2010年,南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77.15亿元,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达( C )。
A、18 家B、21 家C、27家8、( B )规划建设上升为全省战略,列为全省十大新增长区域之一。
A、南平中心城市B、武夷新区C、武夷山市9、“十二五”时期,南平经济社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 A )为主线。
A、加快转变、跨越发展B、民生优先C、生态建设10、“十二五”时期,南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到2015年突破( B ),比2010年翻一番。
A、1000亿元B、1400亿元C、2000亿元11、从预期目标看,2015年,南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 A )。
A、10%B、15%C、20%12、“十二五”时期,南平城乡居民收入将大幅度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B )。
南平市浦城县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南平市浦城县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是我县把握《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发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北大门”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
为了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合理安排和部署“十二五”期间全县的科技工作,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我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现状(一)现状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县科技工作紧紧围绕浦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工作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动科技发展,在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加强科技队伍建设、推动民营科技发展、转化科技成果、创新科技体制、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科技项目带动能力增强。
2006~2010年,全县共安排省、市、县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25项,项目经费2280.9万元。
其中:争取省科技计划项目20项,经费500万元;争取市科技计划项目23项,经费208万元;县财政预算安排科技三项费用1572.9万元,安排科技项目82项。
优特米、油茶、生物化工、灵芝等特色产业列入省一县一业和区域重大专项项目。
与“十五”同期相比,科技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强,各类科技计划增加项目经费1736.9万元,其中2009年、2010年的科技投入分别占县财政预算的1.3%,首次达到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指标。
通过科技项目的实施,有力地带动了我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
2、科技进步成效明显。
2006~2010年,全县获国家和省、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绿安生物农药有限公司参与的“细菌农药新资源及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绿安生物农药有限公司参与的“杀虫防病微生物农药新资源及产业技术新工业研究”),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
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5.27•【字号】南政办[2013]98号•【施行日期】2013.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南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南政办〔2013〕9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按照《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经市政府研究,现就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合理选择评估重点中期评估的内容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发展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估。
对《纲要》确定的40个主要规划指标,特别是 14 个约束性指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监测评价,包括指标实现的进度、未来的趋势判断等。
(二)对主要任务、重大项目、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1、对《纲要》提出的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建设海西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扩大内需、加快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台合作和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武夷新区开发建设步伐、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社会管理和民主法治建设等重点任务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价;2、对列入《纲要》中的重大项目是否如期开工、进展程度、资金到位情况等进行分析评价;3、对《纲要》提出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分析评价。
(三)对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进行预测。
主要是对《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到 2015 年实现情况进行研判,明确是否对规划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和修订。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7.11•【字号】闽政[2011]60号•【施行日期】2011.07.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通知(闽政〔2011〕6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福建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福建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一日福建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二〇一一年七月前言发展现代农业,既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加快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建设,根据《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特编制本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我省现代农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从福建农业发展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更加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提升农业,更加注重借鉴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更加注重引入商业运作拓展农业,不断推动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
围绕“十二五”时期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突破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本规划突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出增加农民收入,突出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突出闽台农业合作,突出拓展现代农业新领域等重点内容,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构筑七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十四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第一章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国务院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意见,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出台一系列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态势,为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支撑作用,也为“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福建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
福建省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福建省是中国的一座经济发达地区,也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为了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福建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的专项计划。
该计划旨在培育新兴产业,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提高福建省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在福建省的“十二五”规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这些产业包括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
福建省将会加大对这些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财力支持,鼓励企业投资和创新。
通过培育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福建省希望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同时,福建省也重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高技术产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支撑,可以推动福建省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福建省将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投入,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技术合作和交流,提高福建省在高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福建省还将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福建省的科技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计划的过程中,福建省将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加大政府对产业的投入力度,提供专项资金和资助,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研发。
其次,鼓励企业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提供税收和财务支持。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福建省还将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供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计划,福建省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这将有助于福建省建设创新型省份和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提高福建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同时,这也将为福建省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福建省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不断推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南平市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
南平市“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市实现工业发展的关健时期,也是工业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时期,根据市委、市政府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为更好地推进工业经济先行先试、率先跨越发展,为实现全市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现依据南平市政府《关于做好全市“十二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通知》(南政综[2010]5号)和《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做好我省工业“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意见》(闽经贸发展[2010]250号)等相关规划和文件,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十一五”期间,南平市委、市政府持续深入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发展战略,以项目和品牌带动为抓手,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推进工业总量做大、质量提升。
2007年,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工业跃升发展的目标任务,修订、完善了扶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导向上、扶持措施上更加务实、高效。
各级财政对工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市本级设立工业产业发展基金(每年1500万元)和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基金(每年2000万元),多数县(市、区)设立了扶持工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2009年,梳理、整合全市工业产业发展重点,提出“5+3”产业发展模式,工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2010年,根据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关于加快南平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立足当先锋、打头阵、挑大梁,提出工业跨越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十一五”是我市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提升最快的一个时期,主要成效体现在:1、发展速度持续加快。
工业发展速度比“十五”期间明显加快,工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截止2010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1330家,比2005年增加639家。
预计2010年全社会工业产值835亿元,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44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46倍和2.54倍,年均递增20.5%和20.7%;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6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21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3.04倍和2.83倍,年均递增22.5%和20.4%;县域工业地位明显提升,2010年,10县(市、区)预计实现规模工业产值59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77.8%,比2005年提高14.7个百分点,邵武市规模工业产值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二产比重预计达42.7%,比2005年提高8.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62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平市“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时期(年)是我市实现工业发展的关健时期,也是工业经济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时期,根据市委、市政府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为更好地推进工业经济先行先试、率先跨越发展,为实现全市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现依据南平市政府《关于做好全市“十二五”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的通知》(南政综[]号)和《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做好我省工业“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意见》(闽经贸发展[]号)等相关规划和文件,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十一五”期间,南平市委、市政府持续深入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发展战略,以项目和品牌带动为抓手,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推进工业总量做大、质量提升。
年,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工业跃升发展的目标任务,修订、完善了扶持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导向上、扶持措施上更加务实、高效。
各级财政对工业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市本级设立工业产业发展基金(每年万元)和重点工业企业发展基金(每年万元),多数县(市、区)设立了扶持工业发展的专项资金。
年,梳理、整合全市工业产业发展重点,提出“3”产业发展模式,工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年,根据市委三届八次全会关于加快南平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立足当先锋、打头阵、挑大梁,提出工业跨越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十一五”是我市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提升最快的一个时期,主要成效体现在:、发展速度持续加快。
工业发展速度比“十五”期间明显加快,工业化进程积极推进,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截止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家,比年增加家。
预计年全社会工业产值亿元,全社会工业增加值亿元,分别是年的倍和倍,年均递增和;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亿元,分别是年的倍和倍,年均递增和;县域工业地位明显提升,年,县(市、区)预计实现规模工业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比年提高个百分点,邵武市规模工业产值率先突破百亿元大关;二产比重预计达,比年提高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预计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实现税收亿元,分别是年的倍和倍;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年提高个百分点,南孚电池、太阳电缆、光泽圣农利润总额突破亿元;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年,列入统计范畴的个大类工业主要行业中,个行业规模工业产值超过亿元,其中,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等个行业超过亿元。
年市政府出台政策,重点培育扶持竹木加工、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电线电缆、精细化工、汽车及配件、纸及纸制品七大产业集群发展,实行“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规划、一笔资金、一套政策”的机制,至年,提前完成年预定目标。
年,根据国家、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方案),结合南平实际,市政府组织对全市重点产业发展进行梳理、整合,提出重点发展林产加工、机械(装备)制造、冶金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和生物六大工业产业,其中林产加工、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冶金建材个产业产值超百亿元。
县域特色产业有所发展,如光泽鸡业、延平兔业、建瓯笋竹业、武夷山茶旅业、政和茶业等初具规模。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
培育名牌、名产工作扎实推进,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有效推进的品牌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品牌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创业竞赛考评范畴,对企业创建品牌的奖励标准提高。
截止月日,全市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件,中国名牌产品个,中国出口名牌个,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个,福建著名商标件,福建名牌产品个,福建出口名牌个。
通过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品牌产品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展市场影响力,“太阳”电缆、“南孚”碱性电池、“闽牌”革基布、“闽铝”铝型材、“星光”新闻纸进一步提升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形象和实力。
、龙头企业培育加快。
制定、出台《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南平市重点工业企业认定办法》,筛选一批有市场、前景好、高成长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培育,在用地、资金等要素资源配置上倾斜,支持其加快做大做强,形成工业发展的龙头。
预计至年底,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已达到家,比年增加家;超亿元“新五南”企业家,比年增加家,其中,超亿元企业家,比年增加家,产值超亿元企业从无到有,年底已达到家。
一批龙头企业通过技改扩建、资本运作,结构优化、实力增强,产业带动力提升,太阳电缆、圣农发展、建阳青松先后上市,在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已达到家。
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产业配套、链条延伸、拓展,铝产业、电线电缆、肉鸡加工初步形成集群发展态势。
、竞争能力逐步增强。
制定、出台针对性政策,支持企业完善创新体系,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参与标准制修订,引导、支持企业通过“6.18”等平台,对接实施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解决一批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
截止年底,全市已建立个博士后工作站(南孚、亚明、长富)、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南铝、南孚)、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在“十一五”期间的五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工业企业对接成功个项目,总投资达亿元,获得省级以上优秀新产品奖、科技进步奖项,共有家企业参与项标准制修订。
、项目建设取得实效。
以项目工作为核心,以创业竞赛和绩效管理为主要抓手,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强化督查,一手抓技改提升内涵改造项目,一手抓招商引资引进新项目,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共实施“四个一批”工业项目(产业调整振兴项目)项,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实施年新增产值万元以上的新增长点项目项,已累计新增产值亿元。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
制定《南平市年工业项目招商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年度工业项目招商任务,并列入全市创业竞赛考评内容。
突出产业链薄弱环节和空白点、优势龙头企业的带动及上、下游的配套延伸,加强产业项目策划、包装,建立产业招商项目库,并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每年滚动、更新。
、发展空间持续拓展。
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制约工业发展的空间瓶颈有所缓解。
截止目前,全市在建各类工业园区(平台)个,其中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个,已开发土地面积平方公里,使用土地面积平方公里,闽北经济开发区、大横绿色产业区、荣华山产业组团、邵武经济开发区、建瓯工业园区等规划面积超过平方公里。
入园规模工业企业家,就业人数万人,年园区共实现规模工业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的,其中,邵武经济开发区突破亿元。
海西林产工贸城、建瓯笋竹城、邵武金塘工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初具规模,园区经济正逐步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强化节能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节能降耗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各级各部门绩效管理考评,实行一票否决。
建立、完善节能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工业、农业、建筑、交通、商贸、政府部门六大领域节能工作。
实施重点耗能企业“三色”能耗监管,完善节能财政奖励制度。
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组织实施一批重点节能技术改造和循环经济项目。
预计年全市单位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比年下降,可以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落实省政府关于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部署,建立倒逼机制,加强工作督察,累计淘汰水泥落后产能万吨,占省政府下达任务数的,淘汰造纸落后企业家,产能万吨,落后氢氟酸生产线条,产能万吨,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任务。
“十一五”期间,南平市工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二产比重仍落后全省平均水平约个百分点,南平工业在总量上、质量上已整体落后。
经济总量从高于宁德市而位于全省第八位,至年月经济总量位居全省第九位,而且与其他设区市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质量上,企业规模小、龙头企业数量少;产业层次低、产业链短而窄、配套功能较差;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深层次问题没有根本突破,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规模整体偏小。
大企业少,小企业分散,产业集中度不高,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规模万元,与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规模万元比差距较大。
产业集聚和带动能力强、上下游协作关系紧密的强势龙头企业和大型企业少,产值规模最大的企业不超过亿元,特大型企业仍然还是空白,对地方经济贡献较大的纳税大户少。
、缺乏大项目支撑。
新上生产性大项目少、具有较强带动力和牵引力的龙头项目少,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较少,列入国家、省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的项目少,工业发展缺乏强力支撑,后劲不足。
招商引资政策不够完善和系统,在提高实效性和调动积极性上力度不够。
招商引资存在较大盲目性,为保创业竞赛任务完成,存在重任务、轻实效,重数量、轻质量,重引进、轻服务的现象。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工业行业面比较广,但是主导行业不突出,产业特色不明显;县与县之间、园区与园区之间产业分工不合理,专业化协作水平低,产业趋同化比较严重;企业产品低端的局面没有改变,突出存在初级制成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少的三多三少”现象,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节能环保、软件信息、生物工程、动漫创意等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产业集群比较弱小。
在空间上,工业企业点多面散,布局分散,没有形成扎堆集聚效应,退成入园进展不快;产业核心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同类或上下游配套企业数量太少,产业链不够长,产业空白点较多,集群效应不明显;园区产业规划和功能分区规划滞后,产业分布不科学、不合理,污染治理、商贸服务等配套设施不完善。
、产业配套功能不完善。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不健全,融资担保、创业投资、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融资机构发育不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现象;工业发展缺乏有效的人才支撑,吸引人才政策不完善,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问题突出;部分企业缺工问题严重,用工服务体系不健全;现代物流、工业品交易市场、研发设计、市场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不发达。
二、“十二五”面临形势(一)难得的机遇。
全市工业经济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一是从国际上看,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生产要素流动、新技术扩散和产业转移的趋势不会改变;二是从全国、全省看,随着国家支持海西建设和福建省加快海西绿色腹地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国家十大产业振兴方案和省上八大产业振兴方案进入密集实施期,将从整体上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三是交通枢纽相继建成的机遇。
随着宁武、龙浦、松建、延顺和南平绕城等高速以及京台和沪杭广高速铁路等交通枢纽的快速建设,将大大缩短闽北融入发达地区的半径,明显提升南平的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
四是武夷新区建设。
武夷新区建设,是全省发展的新的增长极之一,给予了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条件,也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
五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产业调整和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台港等发达地区产业升级调整,产业外溢、链条配套、企业外迁以及“总部经济”建设等将成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主体和有利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