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一双手》表格教案

合集下载

《一双手》教案3

《一双手》教案3

《一双手》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词语的辨析能力和语法
2.练习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
3.通过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词汇的正确发音和意义
2.掌握句子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基本表达方式
3.能够根据课文理解和讨论
教学难点
1.通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真谛和重新审视生活
2.培养学生自己的想象和协调能力
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学生个人阅读本课的课文,理解词语的意义,标注生词,并思考课文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听力练习听老师朗读课文,重点是掌握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语气。

学生在听完后可以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共同讨论。

3.合作阅读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合作阅读课文,讨论问题,表述思考,加强自己语言能力。

4.词语辨析在组内讨论时,老师提供一些可能出现的词语辨析,例如“幸福”和“快乐”的区别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讨论与思考让学生在阅读和讨论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6.练习写作针对课文的主题,让学生自行撰写一篇短文,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写一些句子,来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

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通过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和反思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重新审视生活。

同时,老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批判、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自信和个性。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

一、揭题导入,启发质疑1.师:上一节课我们跟着作者走进林区,走进了张迎善,走进了这双手。

通过“握手”和“看手”,这是怎样的一双手呢?让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一双手》。

2.板书课题:一双手二、品读感悟,层层深入师:古人云:“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只有细细地读,慢慢地品才能发现文字的美。

上节课我们共同找出了文中描写张迎善手的句子,谁来分享交流这还是一双怎样的手。

句子1:活像半截老松木!句子2: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路深、粗,染着黑土色。

句子3: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

一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句子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句子5: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师:你从刚才那些句子中,体会到张迎善的手是怎样的一双手呢?(1)感知手粗糙【出示句子: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①体验老松木:你摸过老松木吗?老松木什么感觉?(粗糙)②这里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作者这样比喻就是说明什么?这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作者感到很惊讶。

)③女生们,看看自己的细皮嫩肉的手,再看看这双手,难怪会惊讶道——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2)感知手有力【出示句子:我本能地想抽回手回来,可是没能得逞。

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师:刚刚你说了一个字,这个字很形象地把手的有力传神地表达出来,是哪个字(裹)师:对,这就是运用了抓关键词的方法。

(3)感知手的黑、粗过渡:这还是一双怎样的手?A【出示句子: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

】①师:请注意这句话里面也有一个词非常准确又传神地把纹络的深和粗读出来了,是哪个词(染)②师:这样传神的一个字,我们读的时候为什么轻易地把它放过呢?该怎么读这句话呢?(指名读)(点评:老师看到的仿佛是一双只是沾着灰土的手;你加重了“染”的读音,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双染着黑土色的手......)③师:老师不禁有疑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呈木色,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呢?(因为张迎善每天栽很多棵树。

整理《一双手》教学设计

整理《一双手》教学设计

整理《一双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双手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一双手》这首诗歌,让学生认识到手是我们进行各种活动的重要部分,培养学生爱护自己的双手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启发学生思考手的功能,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学准备:-诗歌《一双手》的教学课件-学生学习笔记本和铅笔-学生活动手册-一些对手的图片和实物,如小刀、毛笔等3.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并问学生手的作用是什么。

-准备一些图片和实物来展示手的不同功能,如用手拿东西,写字,剪纸等。

步骤二:齐读诗歌(10分钟)-让学生齐读诗歌《一双手》。

-引导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意义。

步骤三:诗歌欣赏(10分钟)-让学生听课件上的录音,同时观察课件上的图片来欣赏诗歌。

-引导学生讲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四:诗歌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如押韵、节奏等。

-商讨诗歌中的意象,如“伸手摘叶子”,“画着思绪的图画”等。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隐喻,并引导他们思考这些比喻和隐喻的意义。

步骤五:诗歌表演(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表演形式来表演诗歌,如舞蹈、朗诵、绘画等。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加入一些小故事或表情动作来丰富表演效果。

-每个小组表演完后,其他小组和老师给予评价和建议。

步骤六:手的实用功能(15分钟)-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并尝试一些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手的活动,如剪纸、写字、画画等。

-引导学生思考手的重要性和功能,并让学生写一篇短文来描述手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

步骤七:归纳总结(5分钟)-和学生一起回顾整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出手的功能和重要性。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体会和收获。

4.课后延伸活动:-让学生以手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可以选择油画、水彩、素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双手》教案设计

《一双手》教案设计

一双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小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手指,包括手指名称和位置;•小学生能够通过手操活动练习手部协调能力;•小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手部创伤的预防和日常保护。

(二)能力目标•小学生能够通过观看、模仿和实践来学习护理自己的双手;•小学生能够在手操活动中加深对手部协调能力的认识和掌握;•小学生能够通过手操活动简单判断某些比较困难的操作时需要用到的手指。

(三)情感态度目标•小学生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合理设计,增强对自己的爱护意识;•小学生能够通过手操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平等竞争的思想;•小学生能够在关注自己的同时,学会采取安全措施保护身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清晰地认知和描述自己的手指;•学生能够在手指操练活动中获得手部协调能力的提升;•学生能够以正确、科学的方式预防日常手部创伤。

(二)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课后自主探究手部护理的重要性;•学生能够在课后自主总结手部护理的重点技巧;•学生能够在课后自主维护手部卫生和保持手部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一)教学组织及设备准备1. 教学准备•手绘画板和粉笔;•课件PPT;•手指模型雕塑品;•活动装备(如手工制作材料等);•生活用品(如剪刀、绷带、手套、手霜等)。

(二)教学步骤1. 导入进入教室后,老师和学生首先打招呼,老师会以唤醒学生的方式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并简单描述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

此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展示手指模型雕塑品等物品来介绍手指。

2. 基础知识首先,老师将展示手绘画板和粉笔,并以极具互动性质的方式讲解手指的位置和名称,同时请求学生通过模仿来记忆。

3. 手指操练活动为了增强学生们的手部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老师会在这一环节请求学生们练习手绣、化妆、手工制作等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在手工制作的时候加强对手指的控制。

4. 保护手部健康在这一环节,老师会介绍手部创伤的原因、危害和预防方法,并向学生展示如何用简便的手腕锻炼来增强手部强度。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十五 一双手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二十五 一双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理解课文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特征的写法。

2.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3.掌握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1.学习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特征的写法2.运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自主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质疑自探1.情境导入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同学们的手上都捧着人生美好的希望。

但是汶川大地震却埋葬了多少个美丽的童话,而我们的救援人员和白衣天使们又用他们的双手拯救、创造了多少美。

一双手,让世界更美好;世界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一双手。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一双手》。

(板书课文标题)2.质疑自探(1)出示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2、理解课文内容(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特征的写法2、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3、掌握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2)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探问题:①读准字音,理解词义;②了解作者简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快速阅读课文边划出相关句子。

(不会读的字词请查字典)③在文中有疑问的地方做个标记,便于下一步的小组交流。

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1.明确任务教师根据文章的重难点精选主问题,提供给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先自探后交流):①给张迎善同志的“手”建立一个档案。

手的档案主人:身份:手感:手指:纹路:手的肤色:掌面:手的大小:手指细节:手的别号:手的价值:②本文所写的手有什么特点?怎样写的?③张迎善的手外表奇丑,了解到造成他的手奇丑的原因之后,你有什么感想?现在,你认为他的手很丑吗?他的手为什么会丑?创造绿色宝库。

《一双手》教学设计1

《一双手》教学设计1

一双手教学设计1一、教学背景《一双手》是一首关于劳动的儿歌,它旋律优美、歌词简单易懂、富有教育意义。

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通过学唱《一双手》,可以启发幼儿对劳动珍视和尊重。

二、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2.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素质,如尊重劳动、感恩父母、团结合作等;3.培养幼儿表现和沟通能力,通过唱歌与其他幼儿互动;4.培养幼儿形象思维能力,如能够想象歌曲中描绘的场景。

三、教学内容1.教唱《一双手》歌曲的曲调和歌词;2.教授歌曲中的一些词汇和概念,如“种田”、“耕作”、“开花”、“结实”等;3.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并与幼儿进行互动;4.分角色演唱《一双手》歌曲,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深入理解歌曲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教师与幼儿一起听这首歌,鼓励幼儿跟着曲调唱一遍;2.逐句解释歌词中的词汇和概念,如“种田”、“耕作”、“开花”、“结实”,让幼儿明白歌词的意思。

第二步:讨论1.教师提问,如“歌曲中的一双手代表什么?”、“我们平时是怎么做家务和学习的?”等,引导幼儿思考;2.与幼儿进行互动,让幼儿说出自己有哪些劳动经验和感受。

第三步:分角色演唱1.教师分别指定幼儿扮演“种子”、“土地”、“太阳”、“雨水”等角色;2.让幼儿分角色演唱这首歌曲,通过表演让幼儿感受歌曲内容。

五、教学反思1.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表现很积极,对歌曲也很热爱;2.在讲解歌曲内容时,幼儿的注意力并不集中,需要增加趣味性的讲解方式;3.在分角色演唱环节中,幼儿表现较为生涩,需要多加训练。

六、延伸活动1.按照歌曲中的步骤,让幼儿自己做一遍类似的小手工,如制作种子、苗木等;2.在幼儿园内组织一次劳动体验活动,让幼儿了解各种技能和职业,并增进对劳动的尊重和认识。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一双手教案教案主题:一双手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和说出身体部位“手”;2. 能够使用“手”的词汇造句;3. 能够通过手的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能够认识和说出身体部位“手”;2. 能够使用“手”的词汇造句。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手偶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一只手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手)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其他身体部位,如头、眼、耳等。

步骤二:新知讲解(10分钟)1. 教师出示手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手,并教授手的名称和发音。

2. 教师运用图片和课件展示各种手的动作,如抓握、拍手、握拳等,并讲解相关词汇。

3. 教师通过示范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动词短语,如“举手、握手、扔手绢”。

步骤三: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学生分组,运用手偶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握手的情景。

2. 教师设计游戏,如“猜拳”,让学生通过手的动作和数量进行游戏。

3. 学生自由练习,将所学词汇和句型用于造句,并交流分享。

步骤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手工制作的简单材料,如纸、剪刀、胶水等,引导学生运用手的能力进行手工制作。

2. 学生自由发挥,通过手的创造力进行绘画、拼图等活动。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小结所学知识点,包括手的名称和动词短语。

2. 教师评价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表现,鼓励学生的努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和说出身体部位“手”这一重要词汇,并能够使用“手”的词汇造句。

通过手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较为紧凑,希望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更多地进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相关知识。

《一双手》主题教育备课教案

《一双手》主题教育备课教案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一双手》主题教育备课教案,通过对教案的全面分析和细致观察,深入探讨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前必须考虑的问题,它既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教学工作的指明方向。

《一双手》主题教育备课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与周围人事物的关系,建立健全的人际关系网络。

在《一双手》主题教育备课教案中,教师旨在通过讲述杨洛骆铸精铁和拯救村庄的故事,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和对勇敢追求梦想的崇敬之情,从而培养出他们对生命、对人生的珍视和向上追求的热情。

2、知识目标学科教育的核心在于知识传授。

《一双手》主题教育备课教案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有关冶炼、铸铁、村落发展等领域的相关知识。

这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能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技能目标技能是指通过训练和实践,逐渐熟练掌握某些需要技巧或技能的操作流程。

在教案中,教师希望通过合作学习、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练习工具的使用、生产流程的运作等实践技巧,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一双手》主题教育备课教案内涵丰富,包含了众多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景式教学《一双手》主题教育备课教案采取情景式教学,将故事情节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在寓言故事的教育氛围中学习、实践。

故事的情节紧扣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互动性,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很高的效果性。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思维,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发展。

在本教案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互助的情感,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课堂效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双手》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一双手》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如掌握了基本的字词、句型,具备初步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但在本节课《一双手》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
2.对重点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巩固。
3.在朗读和复述课文时,可能存在语调、语气不够自然等问题,影响表达效果。
3.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勤劳、坚持和助人为乐的价值观,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4.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词语和成语,写一篇关于勤劳、坚持的小短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一篇关于勤劳、坚持的小短文,要求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词语和成语,不少于200字。
4.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勤劳、坚持和助人为乐的价值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关注手的作用和价值,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2.课文学习:
a.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双粗糙的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知道这双手的主人是谁吗?这双手为什么这么粗糙?”
2.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教师适时引导,揭示课题:《一双手》。
3.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课文讲述了一双手的故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个重点词语或成语,讨论其在课文中的作用和意义。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5《一双手》教案苏教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25《一双手》教案苏教版

一双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文本,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运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自主阅读课文。

2、准确理解“一双手”的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复备栏一、导入文本。

1、请同学们欣赏歌曲《手牵手》,然后说说歌曲中“手牵手”表达什么意思。

2、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也握握手。

今天就通过我们的合作来学习课文《一双手》。

二、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初步了解文本内容。

1、放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

一双的手。

2 、(引导学生讨论)然后:同学们,就让我们来仔细品读这一双手。

归纳,说出。

三、精读课文。

1、出示问题:请你围绕“本文所写的手有什么特点?怎样写的?”两个问题认真读书、圈点批注。

2、组织学生展示所批注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就圈点批注的内容和形式加以评论。

(用实物投影)3、教师把自己的批注内容展示出来。

(侧重如何多角度的写手这一难点内容。

)圈点批注展示,评价。

记录,归纳。

四、拓展练习。

1、出示两则资料,请同学们说感受,引导学生对人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介绍两个人物:杨利伟;钟南山。

并出示颁奖词。

请同学们借鉴着写一段话。

3、引导学生交流写的习作。

(教师注意强调这双手创造绿色的意义)五、总结本课1、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

2、讨论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得失,提出以后语文学习的建议。

六、课后作业:1、仔细观察母亲的手,写一篇小作文。

2、就本文写作的一个方面,为本文写一段“总评”。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一双手》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一双手》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一双手》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一双手》,学生了解创造者、劳动者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地位;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德,增强劳动习惯和意识;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思想;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技巧;2. 培养学生运用言语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者物品,让学生讲述他们的用途和创造者。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创造者和劳动者,他们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地位。

二、阅读篇章1. 教师阅读《一双手》小诗2. 教师解释一些生僻词和句子,如:“兜着钩”、“拄红毡”、“一举千秋”等。

3.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生词并听老师的注解。

4. 分小组阅读,学生依次朗读篇章,模仿老师的朗读方式,如语音语调、声音节奏等。

5. 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三、课文讲解1. 通过介绍诗人林则徐的生平和贡献,让学生了解到他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和作用,培养学生对伟大先辈的尊重和敬意。

2. 介绍小诗的写作背景、基本内容、诗歌形式等。

3. 让学生理解小诗的主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 模仿小诗的写作,让学生通过创作来了解作者的表达思路和技巧。

四、语言运用1.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编写一则小故事,表现劳动的重要性和创造的意义。

2.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表演、绘制、手工等形式,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展示出来。

3. 让学生评价和分享作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并从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文学素养。

五、课堂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堂内容,总结学习方法和体会。

2. 让学生用一个简洁的语言,概括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就感。

25.一双手 教案

25.一双手 教案
以小见大。
3:对比烘托。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请同学们写一段100—15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某一部分,多角度、细致准确地描写人物形象。
材料链接:材料一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二、粗读感知,认识“一个人”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用划出表现主人公突出贡献的句子,用划出主人公获得认可和赞扬的句子。
“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
这位32位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仿佛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我握过各种各样的手—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但都未留下深刻的印象。(作比较 对比 烘托映衬)
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头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这双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比喻,“!”打比方)
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分写)手指手指细节手的大小选局部
别号价值特点细描写
主旨:对不畏艰辛、艰苦创业、默默无闻、乐于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热爱、敬仰和赞颂
教学反思
材料二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案

一双手教学目标1、掌握圈点批注读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感受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人物局部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4、品味文章朴实无华平中见奇的语言。

教学重点1、掌握圈点批注读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习抓住人物局部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1、感受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朴实无华平中见奇的语言。

教学方法:讲授法归纳法诵读法圈点批注法练习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设计:一双手姜孟之一双奇手创一个人坚硬粗糙造不畏艰辛硕大有力绿无私奉献导入新课:解说图片导入。

简介作者:姜孟之,当代作家,山东乳山市人,中国作协会员。

曾任小学中学教员,中学校长。

《一双手》是作者所写的报告文学《乌马的传说》中的节选。

学习目标:1、掌握圈点批注读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感受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人物局部特征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

4、品味文章朴实无华平中见奇的语言。

达标导学:一、初读,整体感知,认识“一双手”1自学指导: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标出关键词、句,思考完成以下任务。

1)勾画生字词,扫清语言障碍.2)文中共写了哪几种手?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双手?3)林业工人张迎善的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4)本文4到20段依次写了——手、——手、——手、——手。

2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师生矫正二、细读,解读“一双手”,领悟主旨1、自学指导:默读课文4到19段,思考讨论回答。

注意在课文用——画出重点句子,用1)这双手给我们的初步印象是什么?2)作者抓住了手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体现了这双手什么特征?3)为什么张迎善的手会是这样?他创造了的哪些价值?4)通过这双手和张的事迹,你觉得张迎善是怎样一个人?2、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互补3、师生矫正点评,教师适时板书4归纳小结三、研读,品味鉴赏“一双手”的艺术1自学指导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对下列句子进行圈点批注,体会文章语言平中见奇的特点例1栽树是手活。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一双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张迎善的勤劳和奉献精神,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张迎善的勤劳和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重点语句和写作方法。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劳动人民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人物的双手。

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双手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一双手。

讲授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让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大致结构。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这双手是谁的?这双手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双手的?这双手为国家做出了哪些贡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 2. 3. 1. 2. 1. 2. 3. 4. 1. ◦ ◦ ◦ 2. ◦ ◦ ◦ ◦ ◦ ◦ ◦ ◦ ◦ ◦ ◦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张迎善的赞美之情。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像张迎善这样的劳动人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堂活动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双手,想一想自己的双手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哪些贡献。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

《一双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不同部位的手指名称;•能够掌握基本的手指灵活性训练方法;•感受音乐和手指的协调配合,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核心内容在于手指的运动和手指的名称。

本节课的主要工作是做手指运动,没有理论知识的讲解。

手指名称首先,老师将向学生介绍不同部位的手指名称,并通过手实际指引示范。

可以在黑板上绘制手型图形,标注手掌、手指、指关节、甲面等。

示范过后,让学生齐声跟读和练习指、掐、弹、揪、按动作,以帮助他们记忆。

手指灵活性训练手指灵活性训练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手指灵活性对于演奏乐器和书写等技能非常重要。

老师将手指灵活性训练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手指伸展与弯曲老师先介绍手指伸展与弯曲的方法,让学生模仿,观察手指的表现。

然后让学生自我训练,尝试在手指不痛的情况下,尽量弯曲手指,感受手指的不同类型的弯曲方式。

阶段二:手指对抗手指对抗,即左手与右手对抗力量,目的是训练手指力度和灵敏性。

老师先做手指对抗的示范,再让学生一对一练习。

老师可以在两个学生之间安排一个小孔,让两个学生分别将手指伸入,进行对抗训练。

不断让学生进行娱乐性的手指灵活性训练会让他们在乐器排练中更为得心应手。

阶段三:手指协调动作手指协调动作是训练手指协调配合的方法,其目的是使手指更加灵活地协调动作。

老师先进行手指协调动作示范,然后进行组织练习。

可以将这些动作组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速度和节奏进行教学。

音乐感知训练为了挑战学生们并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老师会在训练结束前对乐器进行演奏,让学生通过手指和音乐来训练协调能力。

因为音乐与手指的协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技能,也是所有学生须要通过练习来实现的技能。

教学方法本节课程主要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包括教学演示、学生自我训练、小组合作练习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

在教学前,老师应对学生提前做好乐器的训练和练习方法的安排,充分利用具体场景,例如课前零散的训练,让学生在训练中了解手指的基本形态和特点。

《一双手》优秀教案

《一双手》优秀教案

一双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

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

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

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

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评析: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最为轻松快乐。

课前的猜手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知识在情意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能力在自主中高效建构,可谓一举多得。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1.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整体感知
1、学生用圈点读书法阅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惺忪xīngsōng 老茧jiǎn 瞬间shùn 逞chěng 搓cuō 火燎燎liáo 惊讶yà
3、为什么张迎善同志的一双手被称为“天下第一奇手”?他的手有什么特点?(注意圈划“文中是如何具体从细处描写作者所见到的张迎善的手的特征的”)。
1、以小见大的手法。
2、林业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3、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反复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
4、体会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法。
3、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九、教后反思:
学完本课内容,感触最深的地方就是文中人物普通林业工人张迎善的壮举,平凡而又伟大。在分析时抓住人物最具特征的那双手,学生也流露出钦佩和羡慕的神情,从而更端正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法及学法的设计):
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投影仪、相关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留心观察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手,他们的手各有哪些特点?互相交流一下好吗?
大家说的较多的是劳动人民的手,这些手为家庭、为社会创造了和创造着财富,他们手上的每一块老茧都印证着创业的艰辛,每一块疤痕都诉说着生活的沧桑。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双林业工人的手吧。
六、文章主旨
本文描写了“天下第一奇手”,塑造了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抒发对不畏艰辛、乐于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热爱、敬仰和赞颂的思想感情。
七、写作特点
1、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
2、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表现手的特征。
八、教学评价设计:
引导学会关注自然、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1)简直是半截老松木。(2)手皮肤呈木色,纹络又深又粗,一道道黑土色。(3)手“掌面鼓皮样硬”,一只手指就像一根老甘蔗。(4)手“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5)手大无比。(6)手坚硬耐搓。(7)这双手的贡献――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4、给张迎善同志的“手”建立一个档案。
手的档案
主人:身份:
3、文章通过描写张迎善的一双奇手,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品读课文
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通过一双手反映了一位林业工人的高尚的品质,写得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也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选材、语言、修辞以及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的运用)
五、寻找美的活
美往往是以丑作为代价获得的。那么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你能列举相似的例子说说吗?
课题
25《一双手》
时间
2014-12-22
班级
九年级
教师
方雅
科目
语文
课时
1
课型
讲读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双手》一文通过对林业工人张迎善的普通劳动者的由衷赞美之情。主要引导学会关注自然、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手感:手指:
纹路:
手的肤色:
掌面:手的大小:
手指细节:手的别号:
手的价值:
三、品味人物精神阅读第十九段,谈自己的感想。
1、刚才写了所见的手美吗?那么,造成张迎善手的“奇丑”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记者姜孟之从采访中了解到了吗?从文中找出来,并标划出来。
2、相对于张迎善的手的丑的外形,而了解了造成他手丑的原因之后,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师引导谈谈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