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整理(上海高考)[第四分册]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会考知识点全整理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一、君主专制1.条件:民族国家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2.地点:法国(法兰西斯一世王权强盛)、英国(伊丽莎白一世)3.背景:社会各阶层支持加强王权封建贵族要维持自身地位资产阶级渴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农民和城市贫民渴望改善生存环境4.时间:15世纪下半叶5.手段:打击大贵族,颁布重商主义政策(客观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一、新航路开辟1.时间:15、16世纪之交2.原因:经济(根本):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资本原始积累——对黄金需求(货币短缺、中西贸易逆差)社会:《马可波罗行纪》商业(直接):传统贸易秩序、环境被破坏(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政治:君主支持宗教:天主教的传播科技: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3.航线:葡萄牙:迪亚士绕过好望角(非洲最南端)达·伽马到达印度西班牙:哥伦布到达美洲,开辟欧美航线麦哲伦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4.影响:全球贸易范围扩大,商品数量品种增加;形成世界市场,各国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二、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1.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最早)、英国、荷兰、法国2.影响: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给亚非美人民带来空前浩劫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意大利文艺复兴1.时间:14~16世纪2.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3.地点:意大利(发源地和兴盛地)4.内容:“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
5.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二、宗教改革1.时间:16世纪2.代表:德国马丁·路德3.影响: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运动,打击了教会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第5课英国革命一、议会与国王的斗争1.时间:15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2.原因:国王迫害清教徒,实行专卖制,搜刮民脂。
——根本原因:损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政治经济利益趋同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3.标志: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册历史重点知识点
第四册历史重点知识点徐珍怡梳理第一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1、15-16世纪,因为庄园制度的解体,所以动力技术(水轮)和生产技术(三圃制)提高2、手工业和农业提高3、资本原始积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由暴力实现典型:英国圈地运动4、手工农场:手工劳动和分工协作为基础典型:英国第二课民族国家的形成1、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法国为战胜国2、15世纪下半叶,英国玫瑰战争3、英法形成民族国家,等级君主转变为君主专制4、重商主义第三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1、原因:贸易逆差,奥斯曼帝国崛起,自身利益(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2、葡萄牙和西班牙为最早的国家3、迪亚士(非洲最南端)达伽马(印度)哥伦布(美洲)麦哲伦(环球)第四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2、基础: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展3、发源地和中心:意大利(拜占庭学者移民带来书籍)4、武器:文艺复兴,旗帜:复兴古典文化5、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马基雅弗利6、宗教改革源头:德国的马丁路德7、基督教:东正教,天主教,新教(路德宗,加尔文宗,安立甘宗)第五课英国革命1、1603年詹姆士一世担任英国国王,开始斯图亚特王朝。
其与其子查理一世都是“君权神授”的鼓吹者;迫害清教徒;对手工产品和农产品的专卖制。
影响: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15世纪末的圈地运动诞生了使用雇佣劳动的农牧场和新贵族,以生产毛纺织品的手工工场不断扩大。
3、1640年长期会议,以议会为舞台,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4、1642年查理一世逃到北方1644年克伦威尔在马斯顿草原击败王军,首捷1645年克伦威尔“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击败王军1646年牛津被攻克,第一次内战以议会胜利结束。
1648年保王党在南威尔士叛乱,挑起第二次内战,克伦威尔在普雷斯顿战役中战胜。
1649年查理一世gg,废除上院和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1648年克伦威尔gg,蒙克将军和查理二世达成协议,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上海历史高二第四分册第二轮复习1
内容 实质 矛盾 崩溃
评价
中国地位
弱德,国联,调整势力范围
帝国主义分赃体系 败胜,胜胜,东西,帝苏 德意日法西斯疯狂扩张 三积极、三消极.
惩凶;联合国;划分天下.
美苏两分天下体系 美苏,资营,社营,第三世界. 60年代开始瓦解,90年代崩 溃. 两积极、一消极.
被宰割(巴黎和会和华盛 顿会议上)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通过雇佣关系剥削早期西欧的手工工场
等级君主制向君主专制的演变:
1、代表击贵族,强化王权 经济上: 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20世纪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与雅尔塔体系比较
项目 背景 建立 操纵国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改变了力量对比 凡尔赛-华盛顿会议及 英法美日 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美苏强大 雅尔塔等会议以及条约 美苏
早期扩张
时间
16世纪
侵略国家
侵占地区
侵略手 段
影响
西班牙,亚非拉各洲的 暴力掠夺 殖民体系 葡萄牙 边缘 开始形成 荷兰 以美洲为重点 殖民体系 打开中国、日本 英,法 等国门, 输出商品 初步形成 美,俄 以亚洲为重点 六大国 全面瓜分世界 输出资本 殖民体系 各地( 包括中国) (增加德 抢占殖民地 最终形成 国、日本)非洲成为重点
领先 强国 英国 意大利 英国 荷兰 英国 美国、 德国 美国 三足鼎立
20世纪 中后期
第三次突破
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时间 政治变革
国家
17—18世纪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后期资产阶级改革
英美法 俄德日
19世纪中后期
20世纪 一战、二战的洗礼
扫除封建残余
俄德日
西方殖民体系从发展确立到瓦解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02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02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02一、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的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依赖外国,国家安危受到威胁。
2.洋务运动的目标:通过引进外国技术和工业化来振兴国家。
3.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邹容、左宗棠、曾国藩等。
4.洋务运动的成果:建立了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和现代军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二、戊戌变法1.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战争后,清朝王朝陷入深重危机,濒临灭亡。
2.戊戌变法的目标:推行君主立宪制,实行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挽救国家危局。
3.戊戌变法的内容:实行君主立宪、设立议院、设立五部、科举、兴办学堂等。
4.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清廷内部保守势力强大,外国列强的干涉,以及内部阻力和反对意见。
三、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运动的背景:中国社会积贫积弱,外国列强侵略加剧,造成了强烈的民族压迫感。
2.义和团运动的目标:抵抗外国侵略势力,捍卫国家独立。
3.义和团运动的特点:以拜神仪式为基础,采取凶猛激进的手段,对外国侵略者和汉奸进行袭击。
4.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加速了晚清政权的瓦解,激发了民众抗争的意识,为中国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四、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国社会的矛盾日益尖锐,革命形势逐渐成熟。
2.辛亥革命的发起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
3.辛亥革命的目标:推翻满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4.辛亥革命的过程:先期准备、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和建立共和国等阶段。
5.辛亥革命的结果: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历史。
五、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辛亥革命后,中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社会思潮起了剧变。
2.新文化运动的目标:主张实行科学、民主、民主、实用的思想和文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
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反对封建文化、提倡民主科学、倡导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等。
上海高中历史练习册第四分册答案-1
上海高中历史练习册第四分册答案-1上海版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答案第一单元卷第1课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一、基础练习1.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经验的积累2.手工劳动分工协作3.B 4.A 5.C 6.D二、拓展练习7.(1)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羊毛需求量增加,羊毛价格上涨。
(2)暴力剥夺农民土地;强权侵占共用地。
(3)表面信息:租地农场主上缴给庄园主的地租远远高于庄园农民所缴的地租(学生也可以概括教材中的具体内容)。
深层信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优越性。
(4)圈地运动是商品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圈地运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形式,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大到农村,并促进了农业的资本主义改造和生产力的发展;它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客观上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圈地运动中的暴力行为导致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生活窘第3课章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一、基础练习1.C 2.A 3.C 4.B 5.D 6.D 7.A 8.D二、拓展练习10.B11.A12.(1)国力相对弱小,无力向欧洲大陆发展;有利的地理条件;王权的支持;有着狂热的宗教热情。
(2)B(3)全球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商品流通数量和品种急剧增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新航路开辟的同时,欧洲殖民者即开始了殖民掠夺活动。
13.(1)殖民掠夺,殖民奴役,种族屠杀,殖民征服,贩卖黑奴。
(2)西欧早期殖民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具体展开论述)第4课章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基础练习1.C 2.B 3.A 4.D 5.B 6.A 7.D 8.B 二、拓展练习9.(1)不能把文艺复兴简单地看做古典学术的复兴,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文艺复兴中,资产阶级借用古典文化同封建势力做斗争,表面看来是古典学术的复兴,但它实际上是反映欧洲各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最新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知识点整理02资料
第四分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1.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和条件(C)(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降低原料进口税;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权,鼓励创新等,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2)劳动力:“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失地的农名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3)市场、资本: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为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圈地运动、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4)技术: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2.机器的发明与改进(C)(1)棉纺织机器: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它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启动。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
1771年,在水力纺纱机发明的基础上,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
(2)动力设备:瓦特于1782年研制了“万能蒸汽机”。
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3)新能源和新材料:煤炭和钢铁的大量生产和应用为机器制造业奠定了基础。
(4)交通运输:汽船、火车相继出现,并且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
3.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C)(1)“世界工厂”: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60年,占世界总人口2%的英国,生产了占世界总量50%的工业品,成为“世界工厂”,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
(2)社会形态: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3)产业结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不断缩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不断扩大;(4)阶级结构: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形成。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第四册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核心概念:(1)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2)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导致生产者逐步与生产资料分离,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
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最初的组织形式之一。
(3)英、法等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4)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猛力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君主专制(B)1、形成背景:a、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王权的强化,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强大的王权提供支持c、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贵族、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等)2、形成时间: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3、影响:专制君主颁布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一、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新航路开辟的背景)(A)1、时代背景: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黄金这种主要货币需求增加。
2、主观动机: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刺激西欧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传播基督教。
3、客观原因: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控制亚欧商路,地中海区域的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
4、条件:西欧各国君主的支持;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
二、新航路的开辟1、新航路开辟的简况(A)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B)a、积极方面: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世界由闭关自守到联合为一个整体;地域性历史逐渐演变为统一的世界历史;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上海历史高考华师大版课本_第四册整理
历史第四分册第一单元 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一、百年战争的影响●英国:战败后,英国统治阶级无力图谋向欧洲大陆扩张,专注自身事务,民族意识日趋明显。
●法国:战争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领土统一也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1、形成时间:15世纪末2、形成要素●英国:⑴政治:英国封建贵族在内战(“玫瑰战争”)中实力丧失殆尽,再也没有力量与王权对抗。
⑵经济:商品经济活跃,各地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统一市场由此形成;伦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⑶文化: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英国的民族语言。
●法国:⑴政治:百年战争结束后,法国王室集中全力消灭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政治统一。
⑵经济:战后经济的恢复和繁荣,推动了以巴黎为中心的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⑶文化:以巴黎方言为基础的法语成为全国通用语。
三、君主专制1、形成背景:民族国家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社会各阶级大多支持加强皇权。
2、评价:君主专制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一、新航路开辟的背景(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1、西欧商品货币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的黄金;2、盛赞东方富庶和繁华的《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广为流传;3、奥斯曼帝国崛起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4、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地圆说、指南针)二、新航路开辟的简况(15、16世纪之交)●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开始寻找新航路的国家。
●[葡] 迪亚士——绕过非洲最南端,发现好望角;达·伽马——抵达印度,开通亚欧航路;[西] 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欧美航路;麦哲伦——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3、商贸中心从地中海沿岸移至大西洋沿岸;4、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上海高中历史复习资料第四分册完整版
写在最前:本资料原始版本来自于互联网,经大幅度增加修改内容和深度优化排版后发布于互联网,版权归修改作者所有,不推荐再次修改电子版本(将严重影响排版)。
由于本资料最初编写目的仅为让修改作者更好地复习历史学科,结合上课笔记编成,故本资料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同学的复习计划,敬请原谅。
2015年1月起本资料的所有权利转交给第二修改作者黄珍妮。
第四分册西欧中世纪(5C-15C)第一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原因:生产力的提高。
前提: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条件:资本原始积累:商业战争,贩卖奴隶,殖民掠夺。
英国圈地运动典型途径之一。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用血与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表现:手工工场。
生产力变化:①动力技术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尤为引人瞩目;②社会分工;③工商业者内部的分化更为激烈;④新兴的手工业中心。
第二课民族国家的形成百年战争及影响:百年战争:1337—1453年,英、法两国为争夺领地,进行了持续100多年的战争,史称百年战争。
影响:百年战争深刻影响了英、法两国的历史进程。
英国无力图谋向欧洲大陆扩张,专注自身事务,民族意识明晰【疆域】;法国在共同抗击入侵者的斗争中激发了各阶层的民族意识,这一切有利于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意识】。
英法民族国家形成的时间和基本要素:时间:15世纪末英法形成民族国家。
基本要素(4点):①百年战争激发了各阶层民族意识;②领土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是民族国家形成的政治前提【确定的疆域、统一的政治】;③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是民族国家形成的经济动力【统一的市场经济生活】;④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形成增加了民族国家的认同感【统一的语言、文化认同】。
【B】15世纪下半叶英法政治制度的变化及原因:变化:由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原因:①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②百年战争及玫瑰战争后,英法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③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④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寄望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⑤在这样的背景下,15C下半叶君主专制出现了。
上海高中历史教材第四分册整理
念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第 5 课英国革命一、议会与国王的斗争1、英国财产阶级革命的原由(B)a、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鼓动“君权神授”。
专制统治直接伤害了财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英国财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记(A)1640 年召开的“长久议会”,成为英国财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记。
二、君主立宪制度确实立1、荣耀革命( A)1688 年,财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斯二世,即“荣耀革命”。
2、《权益法案》与君主立宪制确实立(B)1689 年,议会经过限制王权的《权益法案》,1701 年又经过《王位继承法》,这两部法案使英国确定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君主立宪制度保证了英国的长久稳固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建了条件。
第6 课启发运动( 17~18 世纪).......一、启发思想家:启发运动的代表人物(A)1、17 世纪的英国:霍布斯、洛克等。
18 世纪的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a)孟德斯鸠:(分权学说)主张成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互相管制的政府,以防权益腐化和专制暴政。
(b)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同意开通君主。
(c)卢梭:提出天分人权、主权在民。
二、批评君主专制:伏尔泰主张成立英国式的“开通君主制”;孟德斯鸠主.....张成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互相管制的政府;卢梭则尊崇推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加立法。
..三、宣扬自由和同等( B)针对封建专制下人们受奴役的情况,启发思想家从“ 天分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同等的,但要“受法律支配”。
四、影响: 17—18 世纪的欧洲启发思想家流传进步思想从根本上摇动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马上到来的美、法等国的财产阶级革命供给了理论依照,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供给了系统的统治构思。
第 7 课美国独立战争一、独立战争的进度1、独立战争开始标记: 1775 年列克星敦枪声,标记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测验试卷
第四分册测验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1、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好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颁布了() A.重商主义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 C.海禁政策 D.强化民主政策2、15世纪时,破坏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的国家是()A.阿拉伯帝国(存在时间:__________年至__________年灭亡)B.奥斯曼帝国(存在时间:__________年至__________年灭亡)C.罗马帝国(存在时间:__________年至__________年灭亡)D.埃及3、在欧洲某个时期,游记成了畅销书,水手变为最令人羡慕的职业,海外探险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事。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文艺复兴(时间:_____世纪至________世纪,发源地__________,思想武器____主义)B.新航路开辟(时间:____________,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启蒙运动(时间:_____世纪至________世纪,中心国家__________,思想武器____主义)D.郑和下西洋(朝代:_____)4、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一下不属于文学家、艺术家的是()A.达·芬奇(代表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但丁(代表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米开朗基罗(代表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马基雅弗利(代表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一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6、15、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教派内部的派系斗争B.世俗封建主与教会间的争权斗争C.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D.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7、“国王斗议会,议会杀国王”发生于()A.英国革命(________年至__________年,法律文件___________________)B.法国革命(________年至__________年,法律文件___________________)C.美国内战(________年至__________年,法律文件___________________)D.十月革命(________年在_________国爆发,由此产生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国家)8、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之所以享有盛誉,不是因为她做出了什么轰动的事业,而是因为她什么都不做。
上海历史第四分册练习册答案
上海历史第四分册练习册答案【篇一: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练习】ass=txt>一、选择题:(45分)1、15世纪下半叶,英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羊蹄可以把泥土变成黄金。
”下列选项可以印证此说的是a.养羊成为英国人的主要经济活动b.欧洲市场黄金价格普遍上扬c.为寻找黄金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路d.大量农业耕地被圈地占为牧场 2、1431年,法国贞德曾说:“为了祖国,我视死如归。
”贞德的言行对当时法国的意义在于:a.使法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b.法国人民获得了思想解放c.强化了正在形成的民族意识 d.近代国家在法国最终形成3、恩格斯说:“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与分裂成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从此可以看出,恩格斯对王权崛起的态度是a.肯定b.中立c.反对 d.不明确4、下列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方式之一的是a.开设工厂b.贩卖黑奴 c.投资银行 d.传教活动 5、15世纪,推动欧洲开辟新航路决定性的动力是a.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b.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c.欧洲各国社会矛盾激化d.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6、“16世纪,有知识的欧洲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最终完成这一命题证明工作的是a.迪亚士b.麦哲伦c.达伽马d.哥伦布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的准确含义是 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订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c.以宪法制约君主权力d.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8、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是a.加尔文b.马丁?路德 c.达?芬奇d.但丁9、历史学家们认为:“17世纪后期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先决条件。
”据此判断,启蒙运动在科学思想方面最重要的先驱者是a.达尔文b.牛顿c.拉瓦锡 d.法拉第10、卢梭主张“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
下列文献中,能体现这一思想,并且最早颁布的是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拿破仑法典》11、1776年初在北美大地上流行一本小册子《常识》,其中有一句“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此意是指a.北美人民强烈要求英属殖民地独立b.北美人民与印第安人矛盾很深c.北美人民与南部黑人奴隶制“分手” d.北美人民要敢于武装反抗英殖民者12、被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的摇篮,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在这里签署,1787年美国第一部宪法在这里诞生,1790~1800年间还曾是美国的首都。
上海中学高中历史第四五分册复习提纲
上海中学高中历史第四五分册复习提纲1.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与中国的危机a.19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开始大规模扩张殖民地。
b.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危机,各种条约割地求和。
c.辛亥革命后,中国逐渐摆脱外国的控制。
2.中国的政治变革a.清朝末期,中国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如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b.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共和国,但政治局势依然不稳定。
3.中国的社会变革a.中国的封建社会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农民起义、民族斗争等。
b.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的冲击,产生了一系列的文化变革。
4.中国的思想变革a.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思考中国的未来,出现了一系列的思想变革,如科学思想的兴起、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等。
5.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a.中国就此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四分五裂。
b.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争取民族独立与发展。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抗战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积极参与抗战,寻求国际地位的提升。
b.五四运动后,中国开始注重民族独立与民主革命。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革命a.1921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
b.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
3.抗日战争与中国的国家发展a.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全面抗击日本侵略。
b.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逐渐恢复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4.中国的思想启蒙a.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一批新的思想家,如陈独秀、胡适等。
b.鲁迅对中国的思想启蒙作出了重要贡献。
5.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a.中国开始工业化进程,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以上是高中历史第四、五分册的复习提纲,通过复习这些内容,可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高中历史的考试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5年上海高考历史之第四分册整理题目汇编
第4分册15.(2010上海)“……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 D.空想社会主义解析:此题考察第4分册第6课启蒙运动的内容。
主要是材料中:运用自己的理智,可以看出正是启蒙运动中“独立的思考,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理性成为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
故选C。
16.(2010上海)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A.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C.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解析:D。
此题考察第4分册第17课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在经济上鼓励工商,嘉奖贸易。
材料并不是新材料,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多次使用过这一材料。
11.(2009上海)路易十六在日记中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
”然而,这一天却成为改写法国历史的日子,是大革命爆发的标志。
因为在那天A.第三等级召开了国民会议 B.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C.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D.拿破仑颁布了《法国民法典》解析:C。
17.(2010上海)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
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A.法国爆发了大革命 B.清廷忙于抗击沙俄入侵C.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 D.普法战争爆发解析:A。
清廷忙于抗击沙俄是在康熙皇帝时期,普法战争史1870年,中英签订通商协议在1840鸦片战争后。
法国大革命1789年,正是乾隆皇帝统治时期1735-1795年在位。
35.(2010上海)从分散到整体(第4分册)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
问题:(15分)(1)写出地图上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
(2分)(2)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已连成一体。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梳理
2013学年第二学期考试复习资料科目语文名称期中考试年级高二类型校考班级高二(3)班姓名陈俊逸日期2014.3.25 内容第四分册梳理高中历史知识点梳理(第四分册)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单元核心:15、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封建制度的解体,西欧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导致生产者逐步与生产资料分离,开始了资本原始积累。
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最初的组织形式之一。
英、法等国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猛力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残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删)二、民族国家的形成1.百年战争的影响:①形成四要素: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国民文化的认同。
②中世纪西欧封建制:经济→庄园制;政治→等级制;宗教→基督教。
③获胜方:法国。
2.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①含义: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国家形态,15世纪末。
②影响:促使英法两国政治制度从等级君主制向君主专制转变。
3.君主专制:①形成条件:四要素。
②形成原因:封建贵族逐渐衰落只得依附王权;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发展希望借助王权;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为改善生存环境而寄希望于王权。
③影响:打击封建大贵族的势力;颁布重商主义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④区别:法国强调“君权神授”,王权几乎控制各方面,专制强于英国;而英国有议会制约王权。
三、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1.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①传统商路:由中国或印度出发,经过中亚和南亚,由海路或陆路转往欧洲的贸易航线。
②开辟背景:经济(资本主义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推动黄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刺激西欧人到东方追求财富的渴望);直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君士坦丁堡,阻断传统东西商路,交易总量锐减,商品价格飞涨);政治(各国王室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宗教(基督教会想在全世界传播);客观条件(造船技术进步、地理知识积累、地圆说传播、指南针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分册第1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删)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百年战争的影响 (删)英、法民族国家的形成 (删)君主专制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继续加强王权。
封建贵族总体上已丧失昔日的权势,他们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一改善生存环境。
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继续打击大贵族的实力,全力强化王权,并颁布了一系列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进一步发展。
黄金是当时的主要货币,尤其在国际贸易中。
西欧黄金产量本来就很有限,又在与东方贸易中出现逆差,致使黄金和白银外流,市场上货币普遍短缺。
东西方贸易使西欧人对东方物产有所了解,盛赞东方富庶和繁华的《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广为流传,极大地刺激了一些西欧人追求财富的欲望,他们期望能到东方去实现自己的黄金梦。
奥斯曼帝国崛起以后,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到破坏,交易总量锐减,商品价格飞涨。
西欧各国不得不将目光投向大西洋,试图通过海上探险,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
西欧各国君主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大力向海外扩张,不少封建贵族和骑士成为第一批探险者。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也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15、16世纪之交,西欧各国经过乙烯利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欧洲通往印度和美洲的新航路。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开始寻找新航路的国家。
葡萄牙人在王室的支持下,率先沿非洲西海岸南下。
迪亚士驾船绕过非洲最南端,克服了前往东方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此后,达伽马率领船队驶抵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
西班牙政府支持的航海家则从另一个方向开展大西洋探险活动。
哥伦布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麦哲伦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新航路的开辟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巨大变化,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全球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和商品流通数量、品种急剧增加,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它们的海洋探险与殖民扩张紧紧联系在一起。
继这两个国家之后,英、荷、法等国也先后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
西欧早期殖民活动室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美洲人民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意大利文艺复兴意大利是西欧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
文艺复兴期间,意大利学者在“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
他们广泛搜集、整理、研究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哲学、艺术、文学作品及历史文物,在文学艺术和思想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
如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等。
宗教改革16世纪,西欧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当时,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欧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为了自身利益,竭力维护封建秩序,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新兴的资产阶级和社会其他阶层将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掀起了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史称宗教改革。
西欧宗教改革最先爆发于德国,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
第5课英国革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任英格兰国王,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
詹姆士一世及其继任者查理一世都是“君权神授”论的竭力鼓吹者,宣称国王作为上帝的代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
他们迫害清教徒;在经济上对许多手工产品和农产品实行专卖制,巧立名目搜刮民众。
专制统治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17世纪上半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
15世纪末开始的圈地运动使农村诞生了使用雇佣劳动的农牧场和新贵族,以生产毛纺织品为主的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雇佣的人数有的多达上千人。
新生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利益日益趋同,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他们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了挑战。
1640年召开的“长期议会”,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两次内战 (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查理二世及其继任者詹姆斯二世竭力恢复君主专制,对参加革命者反攻倒算,激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强烈不满。
1688年,他们迎请荷兰执政威廉任英国国王,废黜詹姆斯二世。
此次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通过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终止任何法律或增加税收,议员有言论自由。
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今后英国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这两部法案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
此后,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第6课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这场运动最初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洛克等,18世纪后发展到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其中以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大,影响最深远,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等一批杰出的思想家。
批判君主专制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国王把自己看成是国家的化身和象征,他的一切权力来自上帝,不受任何制约。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经宣称“朕即国家”。
但是,启蒙思想家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入手,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提出天赋人权和自然权利学说,认为人人都有追求生存、自由和幸福的自然权利,专制统治则侵犯了每一个人都应当享有的这些权利。
在构建理想的社会制度问题上,启蒙思想家们的观点不尽相同。
伏尔泰主张建立英国式的“开明君主制”,认为“仁慈的国王是上天给予大地的最好的礼物”,通过国王的改革就可以过度到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卢梭则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宣扬自由和平等针对封建专制下人们受奴役的状况,启蒙思想家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自由是源于自己独立意志的一种行为,包括经济活动的自由和思想、言论与出版自由,但要“受法律支配”。
启蒙思想家们也积极倡导平等,认为没有平等,自由便不能存在,两者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
平等意味着独立和不受奴役,是一种天然的权利,在社会状态下,人们在法律规定上都是平等的,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来源于私有财产和国家权力。
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矛盾 (删)独立战争的进程1775年4月19日凌晨,英军在波士顿附近的列克星敦与当地的民兵组织发生武装冲突,北美独立战争由此开始。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通过了由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
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为了加强国家机器,1787年5月至9月,来自各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最终制定了《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根据宪法,美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各州的法律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和法律。
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征兵、发行统一的货币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
新的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由参、众两院构成的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联邦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法官由总统直接任命,任职终身。
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第8课法国大革命波旁王朝的统治危机1789年5月,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
第三等级代表要求按人数表决并进行政治改革,遭到国王拒绝。
一个月后,他们在巴黎人民的支持下,自行召开国民会议,以国家最高立法机构的名义宣布宫廷征税不合法。
7月,国民议会改名为制宪会议,着手制定宪法。
三级会议的召开成为法国革命的导火线。
革命进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得知国王准备以武力弹压制宪会议的消息后,自发地夺取武器,攻占了象征封建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君主立宪派控制了国家政权。
在随后的两年里,制宪会议通过了废除农民人身依附、徭役和贵族特权等一系列法令,颁布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开始在法国实施君主立宪政体。
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
拿破仑帝国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拿破仑帝国。
为巩固统治,拿破仑建立中央集权制,直接任命全国各省省长;鼓励竞争和使用机器生产,创办法兰西银行,实行保护关税的政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颁布《法国民法典》,从法律上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
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孕育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
率先在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是在多种因素合力推动下发生的。
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制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注意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降低原料进口税;通过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权,激励创新等,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了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英国利用海上又是和庞大的商船队,控制了欧洲、美洲、亚洲的广大市场,手工业上产已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失地的农民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海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机器的发明与改进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它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启动。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随后其他行业的技术革新也相继展开。
1771年,在水力纺纱机发明的基础上,阿克莱特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厂的诞生。
到1800年,英国已经拥有600家机器纺纱厂。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展,动力不能满足需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詹姆斯·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科学和技术相结合,不断实践,于1782年研制了“万能蒸汽机”。
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最重大的技术发明,它有力地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步伐,开辟了崭新的“蒸汽时代”。
煤炭和钢铁的大量生产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它解决了新能源和新材料问题。
19世纪初,英国煤产量的增长和钢铁炼造工艺的改进为机器制造业奠定了基础。
进入19世纪后,随着蒸汽技术的不断完善,开始了运输技术的重大改革,出现兴建铁路的热潮,加快了工业化的过程。
到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了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为核心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