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一次方程》课堂观察

合集下载

课堂观察量表(模板)精选全文完整版

课堂观察量表(模板)精选全文完整版
以学生为本,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补充视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在应用时需要结合条件,举一反三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撑握程度。
教学改进建议:
将课本例题进行改进,能够做到分组学习更好
从前几节内容过度到本节,并从生活实际导入。
4.学科特点: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与本质?
用实际问题来引入,体现了数学学科的特点。
5.详略得当:是否做到了易懂的少讲或不讲、易混的细讲并辨析?
详略得当,时间分配合理。
6.教学。
7.学法指导: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课堂观察量表(模板)
学科
数学
年级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
一元一次方程
观察视角
怎么教
观察者:某某
观察视点
观察记录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而恰当?
恰当,将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
2.核心知识:教师是如何呈现给不同学生的?
总结,让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
3.内在联系:是否注意建立知识横向或纵向联系,与生活联系?

一元一次方程观评课报告

一元一次方程观评课报告

一元一次方程观评课报告这篇报告讲述了一节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观评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实例中激发兴趣,从现实生活中提炼问题,并且注意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教师还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氛围,有意识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问题的平台。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师还有意识的加强对数学文化的传承,通过比较算术方法和方程方法、方程历史的介绍、九章算术中问题演练,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不断探索和取得的进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的信念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本质。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并从实例中激发兴趣。

教师还在课堂上营造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氛围,有意识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问题的平台。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巩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师还有意识的加强了对数学文化的传承,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的信念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了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实例中激发兴趣,从现实生活中提炼问题,并且注意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教师还在课堂上营造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氛围,有意识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问题的平台。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巩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师还有意识的加强了对数学文化的传承,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的信念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数学的意义,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并从实例中激发兴趣。

教师还在课堂上营造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氛围,有意识的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究问题的平台。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巩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师还有意识的加强了对数学文化的传承,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的信念和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课堂评价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课堂评价

回归本真文化浸润立德树人以生为本——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课堂教学上两则断想【断想一】——褪去浮华回归本真很多的展示课,已经变得花样百出,绞尽脑汁牵强附会的引入、形态各异的道具、各式各样的游戏,让人听完后不禁感慨:课,的确是好课,但褪去所有一切的花样,好像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地方不多.太多漂亮的形式掩盖了数学的内容的实质背景和数学思维的实质.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将冰冷的美丽转化成火热的思考,既要有形式的表达,又不能被形式所淹没,从而回归数学的本源.熊老师的“一元一次方程”这堂课,从引入到结束,细细想来,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可以剔除的活动.整堂课没有华丽的引入和百出的形式,都是让学生在演绎自己的思维,让人听课后回味无穷.不禁思考,这样的课我们每个老师的常态课也可以做到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思考.先从简单神秘的对话,猜老师年龄和几年后老师的年龄是孩子年龄的两倍.看似简单的引入,实则实用之至.既能快速融合师生关系,构造愉悦课堂,又能很好的激发数学思考,达到算术与方程PK的效果.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出现比算术更加简便和进步.其次让学生自学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让学生通过例题的练习来辨析概念.然后通过讲授故事的形式,将整堂课串起来,自然有趣.在如何列方程处理实际问题这一环节,无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不断地独立思考,交流探索,成果展示,总结分享.在各种一环扣一环的题目设置下,由简单的数量关系到两个数量关系的处理,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发,在学生的各种质疑和纠错中,将整堂课推向高潮.熊老师还特别注重数学中的每一个思考,她让学生明白为何要先找相等关系,为何要设未知数,然后怎样列出方程这样几个步骤,而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记忆.熊老师在例题和练习的选取上也很严谨到位,从易到难,几何代数相结合,练习二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思考热情,也是对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再一次深化.整堂课学生上台参与高达十几次之多,足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正是立德树人教学的体现. 【断想二】——文化浸润匠心独具立德树人以生为本熊老师整堂课的另一条线索,展现了数学文化的魅力.从故事的讲述到作业的布置都体现出来了.故事的讲授,让人沉浸在文化的课堂;引用数学中的经典《鸡兔同笼》故事,自然的将课堂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最后九章算术的介绍,师生一起感受古人智慧和我们民族的强大,增强大家的民族自豪感,激励着师生共同奋斗,为强大的祖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这也再次点燃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热情. 真正做到了,课未上,趣已生;课正上,趣正浓;课已下,趣未尽.不足之处在列方程处理实际问题步骤和方法的小结,以及对了两个关系重复利用出错上面,应该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效果会更好.。

观课报告数学

观课报告数学

观课报告数学
观课报告-数学课
我观察的这堂数学课是一堂高中数学课,主题是解一元一次方程。

这堂课由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主讲,他的教学方法很有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这堂课上,教师首先介绍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性,并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说明它的应用。

然后,他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方程解法的方法,并解释了每个步骤的原理和推导方式。

例如,他讲解了如何利用相反数相加和相反数相乘的原理解方程,以及如何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并通过列方程组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等。

在课堂中,教师还进行了一些互动和练习,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他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问题,并要求学生们思考和回答,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

同时,他及时给予学生们反馈和指导,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除了传授知识,这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们分析问题、寻找规律,并通过多种解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他强调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广泛性,并鼓励学生们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这堂数学课以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主题,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互动和练习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
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水平,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课堂观察记录

一元一次方程课堂观察记录
学生已经掌握,可加深理解程度。
10:12
采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学习最简单的一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10:13
咱们先来玩一个游戏:你今年几岁了?
教材活动:我能猜出你的年龄。你的年龄乘2减5得多少?
小组展示。学生先说出算术法,另一组说出方程法。
2X-5=说出的年龄
实际年龄=(说出的年龄-5)÷2
根据导学案开展
40+15X=100
学数学一定要细致。
2000年人口普查全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是3611,比1990年增长153.94%。
X+153.94%X=3611
(1+153.94%)X=3611
老师给出答案:X(1+153.94%)=3611(PPT)
社会进步意义。
某长方形足球场周长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2[X+(X+25)]=310
(310÷2-X)-X=25
我们有很多方法列出方程,要看哪一个更简便。
学生讨论。
学生根据周长公式说出各种等量关系。
过程性问题很好!
基于学习风格选择重点研究题,进行分析,然后展示,可能更好。
“很好”“还好”
教师的方程式不如学生的方程式科学。
而且P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T不便于修改。
答案是长90米,宽65米。
一元一次方程课堂观察记录--数学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你今年几岁了?
李老师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讨论
10:09
我有个高招
一个学生读出高招:
画出日历中三个数,只有说出和,我就能说出这个数。
你们有这个本领吗?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学情分析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中第一节课的内容。

是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过方程,了解了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继续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等内容。

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的意义,建立方程归纳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用尝试检验法来求解,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起到铺垫作用学情分析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这将为后面几节进一步讨论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移项”、“去括号”和“去分母”解法准备理论依据.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现在学生基础较好,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有较好的接受能力,学生能够较为有条理的思考.学生在小学时初步学习了方程的定义,通过前一章整式的学习,能够判断多项式的项系数和次数,对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有了很好的铺垫,只需要把方程、多项式的项的系数和次数合理的加以利用和约束便会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但是在实际问题中,根据实际情况列出式子,找相等关系,仍是学生需要加强的地方。

学习建议1.在彻底弄懂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注意一些步骤的书写,如:去分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找准最小公倍数,然后乘以每一项,而且分数线有括号作用;2.对于分母是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一般是将小数化成整数,做一下变形,然后再按照一般解题步骤进行书写。

教学目标1、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3、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cx+d"类型的方程。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后与同学交流做这类题需要注意的地方,或者是还存在
的疑问,以加深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
A 组:课本第 4 页复习巩固 1、2、3
B 组:综合运用 4、5、6、7
【设计意图】考虑到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
面的发展都不尽相同,因此,我分层次布置作业,以便
同时兼顾到学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让学生回答方程的元与次,一 是让他们体会统一成一般形式的必要性,为概念的形成 做铺垫,分解教学的难点;二是让他们明确教学的主线, 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
问题 4.这些方程是什么方程? 师生活动:观察本课得出的一些方程,思考它们的 共性,同学们尝试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且概括 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 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 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其中是二次项,a 是 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问题 5.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为什么规 定 a 不等于 0?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给出定义就是对过去所学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的类比和对比,概括一般形式是对 一元二次方程另一个角度的理解,是对数学符号语言的 应用能力的提升.另外就是一定要注意到 a 不等于 0 这个条件. 问题 6.请你说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和一个不是
中力求体现“问题情景---数学模型-----概念归纳” 择与设计
的模式.但是由于学生将实践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的能
力有限,所以,本节知识的主要学习方法是:动手与观 察,思考与交流,归纳与总结.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 系,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学 习数学的方法.同时学生在现实的生活情景中,经历数 学建模,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产生积 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学生 的思维能力.此外,本节课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课, 是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通过 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课后反思博客

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课后反思博客

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课后反思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初中阶段数学的重要内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一元一次方程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模型,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第一节课后反思,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和思考。

一、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在第一节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且该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之间的通联,从而更有助于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元一次方程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简单的等量关系、价格计算等。

我认为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把握非常重要。

二、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在课堂上,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等式两边乘除同一个数等方法。

在实际练习中,我也发现了这些解法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通过多次练习和思考,我逐渐掌握了这些解法的要领,提高了解题的效率和准确度。

我也发现了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错误和易忽略的细节,比如符号的运用、变量的位置等。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需要对解题过程中的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和注意。

三、关于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的通联在第一节课后,我思考了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之间的通联。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向我们展示了一元一次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我意识到,一元一次方程不仅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模型,更是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通过将实际问题抽象成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更清晰、更快速地解决问题,这种通联也激发了我对一元一次方程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一元一次方程作为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第一节课后的反思中,我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以及和实际问题的通联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对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探讨

对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探讨

对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探讨
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必学内容,也是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的基本数学模型。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
一知识点。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我们
不仅要讲解其步骤和方法,还要强调其背后的数学思想,如等式两边相等的概念、变量的
代入等等。

这些思想能够使学生理解数学公式和概念的本质,也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
能力。

其次,我们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数学
模型,可以用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物品的买卖、人员的编制、车辆的行驶等等。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口算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很多种,但
其中一种最为常用,即“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求解”的方法。

这个方法需要学生对
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公式有较好的记忆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多进行口算训练,让学生
掌握基本的数学口算能力。

最后,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学生
有时需要分析和讨论问题,也需要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
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训练,让他们逐渐发展出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总之,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
思维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口算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

对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探讨

对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探讨

对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探讨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课程中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关键。

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下面从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方程的性质:等式的性质、等价方程、移项变形等。

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一元一次方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5. 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解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解与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讲解方程的概念和性质的要精心设计一些简单的例题让学生巩固理解。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方程解的计算方法。

2. 案例教学的方法。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过程,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

3. 自主学习的方法。

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方程解的实际问题,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1. 渐进式教学。

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地引导学生学习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以简单的例题开始,逐步增加难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 差异化教学。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4. 培养解题思路。

通过解题思路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解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培养他们的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要通过讲解、练习、案例和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提供合适难度的练习题,并通过教学中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从实际出发,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分析和讨论

从实际出发,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分析和讨论

从实际出发,一元一次方程的教案分析和讨论。

一、分析教学目标教育教学的第一要务是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以及其解法。

学生需要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应用此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加深对代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探索教学方法了解教学目标后,我们需要探索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提供示例、探究法等。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课程时间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下面以提供示例为例,展开一下探讨。

1.提供示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提供真实、生动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点。

例如,以下实例。

【例1】某日,小明购买衣服800元,其中外套是裤子的3倍,裤子是鞋子的2倍,询问外套、裤子、鞋子各多少元?解:设裤子的价格为x,则外衣为3x,鞋子为2x,根据题意可得:3x + x + 2x = 8006x = 800x = 133.33所以,外衣的价格为399.99元,裤子的价格为133.33元,鞋子的价格为266.66元。

通过如上实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进而完成类似题目。

2.合理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巩固和实践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布置的课后作业应当符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合理量,不过多增加学生的负担。

最好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用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思考。

三、制定教学方案探讨完了教学方法,我们还需要制定教学方案,以确保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教学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部分:1.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当涵盖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2.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应当包括引入、讲解、演示、实践等环节,其中引入环节可以采用提供例子或讲述实际应用中的场景等方法;讲解环节可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一元一次方程以及解题技巧;演示环节可以通过公开、白板或电子媒体等方式进行;实践环节可以让学生自主练习或小组合作,巩固所学知识。

对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探讨

对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探讨

对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探讨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知识之一。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教授一元一次方程成为了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一的方程。

2x+3=7就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其中x是未知数。

在初中阶段,学生们通常会通过代数方法来解一元一次方程,这也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过程相对来说比较枯燥,而且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代数运算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到一元一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何通过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等式两边加减相同数或者通过等式两边乘除相同数来解方程。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和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讲解和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解题原理。

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辅助工具,如幻灯片、视频等来辅助教学,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解题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解一元一次方程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代数运算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运算来解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问题,而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过程中有时候会有一些细节性的错误。

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了解,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及时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对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探讨

对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探讨

对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的探讨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对于教学这一部分的探讨,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教学目标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我们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认知、应用、能力三个方面。

在认知目标方面,学生应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

在应用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在能力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通过观察、归纳、推理等方式独立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

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的概念以及方程的应用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例如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而在解的概念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找出方程的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在教学方程的应用问题时,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实际的应用场景,让学生联系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是教学的关键。

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我们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在讲解概念时,可以采用归纳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具体例子归纳出方程的特点和解的性质;在解题时,可以采用示范、引导、反思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解题,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课堂游戏、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活动2:结合实例,抽象概念1.对于问题二列出的方程,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尝试解方程,进而梳理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

2.运用方程方法解决下列问题:问题三.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问题四.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 h,预计每月再使用150 h,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 h?问题五.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学生?3.比较解决前三个问题列出方程,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解方程,进而梳理方程的有关概念。

出示问题三、四和问题五,辅之以板书、示意图理解分析题意,引导学生列出方程。

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列出的方程的共同点;举反例等活动,认识到这是一类新的方程,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尝试解方程,进而梳理方程等概念,这样处理顺畅自然。

在概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挖掘概念在生活中的源头活水,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启发、师生问答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的发现之旅。

活动3:归纳总结巩固发展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科书:(1)怎样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2)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实际问题→设未知数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活动4:运用方程,解决问题1.根据条件“x 的 比它的 小5”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未知数列方程)某校组织活动,共有100人参加,要把参加活动的人分成两组,已知第一组的人数比第二组的人数的2倍少8人,问这两组各有多少人?3.已知方程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请求出a 的值.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中的数量进行梳理。

师生共同探索各个量的表示。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方法探析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方法探析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方法探析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如何有效地教授一元一次方程成为了数学教师需要探索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出发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进行探析,希望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

一、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因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涉及到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如代数式、方程式、解方程等。

如果学生对这些知识掌握不牢固,那么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测验、作业情况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

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补习、复习等方式进行帮助,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一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教学案例、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讲述一些和生活相关的故事,使学生能够看到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从而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实际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是数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应用场景。

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看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可以通过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购物打折、运输成本、人员配备等,来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些实际场景的引入,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四、举一反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建议与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建议与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建议与反思《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意见与建议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好处,体会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方程的概念在小学阶段已经出现过,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更高一个层次认识方程、运用方程呢?我的教学策略是:第一步,创造一个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

第二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总结归纳出新知识。

第三步,介绍新知识的文化背景,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同时为学习有关概念进行铺垫。

第四步,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找相等关系列方程。

现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一、成功之处成功之一:能创设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

我没有直接采用课本的引题,而是用一个更有趣的、与数学家有关的问题引入。

一开始上课,我就跟同学们说:“让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看谁最先解决这个问题:我国数学家张广厚小时候曾解过一道有趣的‘吃面包’问题:一个大人一餐吃4个面包,四个小孩一餐合吃1个面包。

现有大人和小孩共100人,一餐刚好吃完100个面包。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求出大人和小孩各有多少人?”初一的学生仍然保持着小学生一样的学习热情,每个学生都乐于表现自己,比赛的形式在小学课堂上经常用,初中的课堂仍然可以使用,这样有助于保持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成功之二:能进行一题多变,引发学生的认知失衡。

我前面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们很容易用小学所学的算术解法进行解答,但是我将问题中的100个面包改为40个面包,让同学们再比赛,很快有一个同学举手套用前面的解题思路来解这道题,但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有同学发现:假设1个大人4个小孩分成1组,每组可以吃5个面包,那么吃40个面包需要8组,这8组共有8个大人,32个小孩,他们的和是40而不是100,不符合题目要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开课优秀教案《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3.1 从算式到方程3.1.1 一元一次方程1.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体会方程的意义,领悟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进行简单的辨别;(重点)2.初步学会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问题:一辆客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A地出发沿同一公路同一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卡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客车比卡车早1h经过B地,A,B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1.若用算术方法解决应怎样列算式?2.如果设A,B两地相距xkm,那么客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为________,货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为________.3.客车与货车行驶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4.根据上述关系,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5.对于上面的问题,你还能列出其他方程吗?如果能,你依据的是哪个相等关系?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方程的概念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若不是,请说明理由.(1)4×5=3×7-1; (2)2x+5y=3;(3)9-4x>0; (4)x-32=13; (5)2x+3.解析:根据方程的定义对各小题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1)不是,因为不含有未知数;(2)是方程;(3)不是,因为不是等式;(4)是方程;(5)不是,因为不是等式.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方程的概念,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这一概念中要抓住方程定义的两个要点①等式;②含有未知数.探究点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类型一】一元一次方程的辨别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 )A.x+3=y+2B.1-3(1-2x)=-2(5-3x)C.x-1=1xD.y3-2=2y-7解析:A.含有两个未知数,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错误;B.化简后含有未知数项可以消去,不是方程,错误;C.分母中含有字母,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错误;D.符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判断一元一次方程需满足三个条件:(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2)未知数的次数是1;(3)是整式方程.【类型二】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求字母次数的值方程(m+1)x|m|+1=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则( )A.m=±1 B.m=1C.m=-1D.m≠-1解析: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必须满足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系数不等于0,所以|m|=1m+1≠0,解得m=1.故选B.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明确:若一个整式方程经过化简变形后,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且系数不为0,则这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据此可求方程中相关字母的值.探究点三:方程的解下列方程中,解为x=2的方程是( )A.3x-2=3B.-x+6=2xC.4-2(x-1)=1D.12x+1=0解析:A.当x=2时,左边=3×2-2=4≠右边,错误;B.当x =2时,左边=-2+6=4,右边=2×2=4,左边=右边,即x=2是该方程的解,正确;C.当x=2时,左边=4-2×(2-1)=2≠右边,错误;D.当x=2时,左边=12×2+1=2≠右边,错误.故选B.方法总结: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就是要看它能不能使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探究点四:列方程某文具店一支铅笔的售价为 1.2元,一支圆珠笔的售价为2元.该店在“6?1”儿童节举行文具优惠售卖活动,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若设铅笔卖出x支,则依题意可列得的一元一次方程为( ) A.1.2×0.8x+2×0.9(60+x)=87B.1.2×0.8x+2×0.9(60-x)=87C.2×0.9x+1.2×0.8(60+x)=87D.2×0.9x+1.2×0.8(60-x)=87解析:设铅笔卖出x支,根据“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得出等量关系:x支铅笔的售价+(60-x)支圆珠笔的售价=87,据此列出方程为1.2×0.8x+2×0.9(60-x)=87.故选B.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到题目当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三、板书设计1.方程的定义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3.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①设未知数(用字母)②找等量关系(表示出相关的量)③列出方程本课首先用实际问题引入课题,然后运用算术的方法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通过本节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渗透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数学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3.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4.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提出课本P78的问题,可用多媒体演示题目描述的行驶情境.1.理解题意:客车比卡车早1小时经过B地,从这句话中可知客车、卡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分别有什么关系?2.能否列算式求出A、B两地之间的路程,要求能够解释列出的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3.提出问题,如果用字母x表示A、B两地的路程,根据题意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式子?二、学习新知1.引导学生把题中的数量用表格形式反映题意:路程(km) 速度(km/h) 时间(h)卡车 x 60客车 x 702.学生回顾方程的概念,探讨、列出方程,并说出列得方程的依据.3.讨论列出方程表示的意义,并对比算术方法,体会列方程解决问题与列算式解决问题的优越性.4.反思:这个问题中除了A、B两地的路程是一个未知量,还有没有其它的量是未知的?如果还有其它的量是未知的,能否用字母(或未知数y)表示这个未知量,列出与前面不同的方程呢?学生分组讨论.5.将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用表格列出:路程(km) 速度(km/h) 时间(h)卡车 60 y客车 70 y-16.探讨:①列出关于y的方程;②解释这个方程表示的实际意义(或列出这个方程的依据);③如何求题目问题:A、B之间的路程.7.总结以上列出两个含不同未知数x、y的方程的方法:①以路程为未知数,则根据两车行驶时间的关系列方程.②以行驶时间为未知数,则从两车行驶路程的关系列方程.8.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两种方法的特点:阅读课本P79.9.举一反三:分别列算式和设未知数列方程解决下列问题:(1)某数与它的的和是8,求这个数;(2)班上有女生32人,比男生多,求男生人数;(3)公园购回一批风景树,其中桂花树占总数的,樟树比桂花树的棵数多,杉树比前两种树木的棵数和还多12棵,求这批树木总共多少棵?三、初步应用1.例1:课本P79例1.例2(补充):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1)x与18的和等于54;(2)27与x的差的一半等于x的4倍.列出方程后教师说明:“4x”表示4与x的积,当乘数中有字母时,通常省略乘号“×”,并把数字乘数写在字母乘数的前面.2.练习(补充)(1)列式表示:①比a小9的数; ② x的2倍与3的和;③ 5与y的差的一半; ④ a与b的7倍的和.(2)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①12与x的差等于x的2倍;②x的三分之一与5的和等于6.二、自主尝试1.尝试:让学生尝试解答课本P79的例1.2.交流:在学生基本完成解答的基础上,请几名学生汇报所列的方程,并解释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式子的含义.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补充讲解,并强调1)方程等号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量;(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4.讨论:问题1:在第(1)题中,你还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另一个量,再列出方程吗?问题2:在第(3)题中,你还能设其它的未知数为x吗?5.建立概念(1)概念的建立:在学生观察上述方程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各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①23-x=-7; ②2a-b=3;③ y+3=6y-9; ④ 0.32m-(3+0.02m) =0.7.(2)引导学生归纳:从上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一般要经历哪几个步骤?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方框表示: 实际问题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三、课时小结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堂作业1.x=3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A. 3x-1-9=0B. x=10-4xC. x(x-2)=3D. 2x-7=122.方程=6的解是( )A. -3 B -C. 12D. -123.已知x-5与2x-4的值互为相反数,列出关于x的方程.4.某班开展为贫困山区学校捐书活动,捐的书比平均每人捐3本多21本,比平均每人捐4本少27本,求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如果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请列出关于 x的方程.。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课例分析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课例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课例分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具有如下特点:1.重视联系生活实际。

教材注意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导入一元二次方程。

2.重视科学探究活动。

本节教材通过“探究”栏目,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活动的平台。

3.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探究”通过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对数据进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

学情分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并不难学,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教学目标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或的方程x2=p或(mx+n)2=p(p>≥0)的方程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形如x2=p或(mx+n)2=p(p>≥0)的方程解形如(mx+n)2=p(p>≥0)的方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温故知新;1、平方根的意义2、根据平方根意义写出下各数的平方根9、81、0、24、323、求x的值(1)X2=9 (2)2X2=4二、出示教学目标:1、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或的方程x2=p或(mx+n)2=p(p>≥0)的方程2、如何将一元二次方法利用平方根概念转化两个一元一次方程三、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问题:桶某种油漆可刷的面积为1500DM2李林用这桶油漆恰好刷完了10同样的正方体开状的盒子的全部外表面,能算出盒子的棱长吗?四、探索分析,解决问题(1)审题(2)设未知数设正方体的棱长为X(3)找等量关系:10×正方体的表面积=1500(4)列方程解这个方程10×6X2=1500 由此得X2=25设问: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方程转化为X2=a的形式?设问:5和-5是方程的两个根,它们都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吗?(棱长不能为负数,所以正方体的棱长为5cm)五、拓广探索,比校分析对照上面解方程的(1)的特点过程,你认为应怎样解以下方程?(2x-1)2=5② x2+6x+9=2③利用类比的方法解方程②利用转化的思想解方程回顾、分组回答由学生回答阅读目标自学、独立解决,如果不能完成可阅读教材或与人合作学习完成回忆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观察、思考学生讨论比较它们与前一方程的异同,从而获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为学习本节课作准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抓住重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以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突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指明解题思路,强化本节的中心问题分步到位,渗透模型化的思,初步渗透化归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是否是方程式
学生齐声说出答案: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分析实际问题,列出方程
你们是否存在问题和困难?
现在开展小组交流。
导学案对教材中的“种树苗、人口普查、足球场”三个问题设计了过程性问题。
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树高40厘米,每周升高15厘米,大约几周长到1米?
40+15X=100
学数学一定要细致。
2000年人口普查全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是3611,比1990年增长153.94%。
一些内容还可更好地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长+宽”应该比“宽+长”更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若让学生选择任务、然后再提炼抽象,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内容,如:让喜欢足球的学生讨论学校新建足球场长、宽各应是多少(足球场的长、宽没有严格规定,一般而言,足球场长度不得多于120米或少于90米,宽度不得多于90米或少于45米,国际比赛的场地长度不得多于110米或少于100米,宽度不得多于75米或少于64米,国际足联规定的成年人比赛标准足球场地:长105米、宽68米;青少年比赛场地要小一些);一组讨论平度人口普查与全国平均数据;一组讨论种树木,长到1米就能出售,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出售等,然后相互提问和答辩,再抽象出ax+b=c这样的一元一次方程式,则可能更好。
X+153.94%X=3611
(1+153.94%)X=3611
老师给出答案:X(1+153.94%)=3611(PPT)
社会进步意义。
某长方形足球场周长310米,长和宽之差为25米。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
2[X+(X+25)]=310
(310÷2-X)-X=25
我们有很多方法列出方程,要看哪一个更简便。
学生讨论。
学生根据周长公式说出各种等量关系。
过程性问题很好!
基于学习风格选择重点研究题,进行分析,然后展示科学。
而且PPT不便于修改。
答案是长90米,宽65米。
X+(X+25)是宽+长,是否更符合学生已知?
显然后一方法远不如前一个简便。
若解出答案,则可能更好。
《一元一次方程》课堂观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讨论
我有个问题
一个学生读出问题:
画出日历中三个数,只有说出和,我就能说出这个数。
你们能行吗?
是前面学代数式提到的。
全部:能。
学生演示:设中间数是X,前一个数是X—7,后面的是X+7
难度可以大一点。老师在让学生读题之前如果先有演示,那么学生会更感兴趣。
学生已经掌握,可加深理解程度。
小组合作,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老师以疑惑的方式,检查学生理解
讨论
小组交流,组长批改
请用自己或朋友年龄编一道应用题,并列出方程。
完成教材随堂练习
讨论
反思:有什么收获
作业:完成作业、学后记
有学生说自己学到了怎样解方程
总评:
师生互动开展很好,互动层次很深入,互动内容很丰富。
教学活动过程层层建构,符合学习过程。
采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章学习最简单的一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咱们先来玩一个游戏:你今年几岁了?
教材活动:我能猜出你的年龄。你的年龄乘2减5得多少?
小组展示。学生先说出算术法,另一组说出方程法。
2X-5=说出的年龄
实际年龄=(说出的年龄-5)÷2
日历到年龄如果有过度会更好
选择性也可进一步明确。
让学生说出方程的定义、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