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地球公转及意义新人教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与气候变化的联系
气候变化
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是影响气 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的气候变 化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变化、地球自转轴 倾角的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VS
联系
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不仅影响着 气候的形成,还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可以导致长 期的气候变化,如冰河期和间冰期的交替 。因此,了解地球公转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昼夜长短变化
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轴之间的 倾斜,当地球公转时,不同地区 受到太阳照射的时间长短不同,
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至日
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北半球冬季时,太阳 直射南回归线,昼短夜长。
南半球相反
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昼长夜短;南半球冬季时,太阳 直射北回归线,昼短夜长。
THANK YOU
在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而在冬至日,太阳直射南 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与北半球相反。
昼夜长短的变化对动物活动和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如动物的迁徙和人类的日程安 排。
五带划分
五带划分是根据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 辐射量和地表所接收到的热量变化来 划分的。
五带划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 重要影响,如农业生产和城市规划等 。
太阳直射点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季节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轴的倾斜,同一 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太阳照射的角度 不同,导致季节变化。
不同地区季节相反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轴的倾斜, 不同地区季节变化相反。例如,北半 球夏季时,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冬 季时,南半球是夏季。
2017-2018年地理必修1(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第3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自主学习]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 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2)规律:
太阳直 日期 射点的 位置 同一 时刻 回归线 之间 正午太阳高度的 最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正午太阳高 度变化规律 由直射点向 南、北两侧 递减
直射纬线
春、秋 分日
赤道
由赤道向两 极递减Fra bibliotek分析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知识点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
[情景导入] 生活中的地理 天安门广场国旗的升降时间, 是根据北京的日出日落 时间确定的, 具体时间是由北京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专门计 算的,并在特定的公告牌上公布。
国家规定每天日出时间升旗, 即当太阳的上部边缘与 天安门广场所见地平线相平时为升旗时间。 因为每天日出 时间有变化, 所以日期不同, 国旗的升降时间也有所差异。 遇到阴天、 雨天或雪天时, 升旗和降旗的时间与前一天相 同。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
半球昼长;往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
[反思归纳]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计算 1.昼夜长短状况规律——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越 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由此可见,太阳直射点 所在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 无关。如下图所示:
(1)观察对比上面三幅图,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是______________。 (2)春秋分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 (3)北半球夏至日时昼夜长短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 哪个范围的昼夜长短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个范围达 到最小值?
(4)北半球冬至日时全球的昼夜长短具有怎样的分布 规律?哪个范围的昼夜长短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个 范围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高三地理每日一题
高三地理每日一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三地理每日一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而设立的一个每日一题的系列活动。
地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更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每日一题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巩固地理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高三地理每日一题的具体内容。
第一题:请解释一下“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概念及其影响。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自转的周期为一天,也就是24小时。
地球自转给人们带来了日夜交替的现象,同时也形成了地球的自然时,使得人类生活有了规律。
地球自转还造成了地球上的地理环境不均匀,比如赤道地区白昼时间较长,而极地地区则是连续几个月的极昼或极夜。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
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也就是365.25天。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的四季交替,日照时间和温度也不同,形成了地球上的气候带。
地球公转还造成了日照不均匀,从而导致了地球的季节变化和气候变化。
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是地球表面自然现象的基础,这两种运动不仅影响到地球的气候和气候变化,也影响到地球上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
了解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概念及其影响对于理解地球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题:请简要说明“海陆风系统”和“季风”现象的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海陆风系统是指由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温度差异引起的大气环流现象。
在白天,陆地的温度比海洋高,空气会从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而在夜晚,陆地的温度比海洋低,空气会从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
海陆风系统的形成不仅会影响当地的气温和风向,还会影响到地面的湿度和气压,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季风是指由陆地和海洋之间温差的季节性变化引起的大气环流现象。
季风一般表现为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夏季季风主要是由于陆地温度升高,大气上升形成低压区,海洋上升形成高压区,形成海陆气流的方向;冬季季风则是相反的情况。
2018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1.3 地球公转及地理意
绝密★启用前课时3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自转及地理意义A 版教师卷【题文】下图为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图中S 示意太阳,甲、乙、丙被视为同一恒星。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从E 1至E 3位置,地球自转了A.90°B.180°C.360°D.360°59′ 【小题2】据图可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 A.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 C.24小时 D.24小时3分56秒【题文】下图是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照片中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呈圆形,主要原因是A.地球绕地轴旋转,同时还绕太阳公转B.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绕地轴旋转C.地球绕地轴旋转,太阳东升西落运动D.地轴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绕太阳公转【小题2】某一遥远的恒星在该日23:00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A.23:00 B.22:56 C.23:04 D.21:52【题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甲点位于A.西五区B.东五区C.西六区D.东六区【小题2】若甲点地方时为6:30,则乙点地方时为A.0:30B.3:30C.9:30D.12:30【题文】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假想电灯照射到地球仪上的光线为平行光线,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①昼夜的更替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③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向④地方时差异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小题2】图中P地A.位于晨线上B.位于昏线上C.此时地方时为6时D.此时地方时为18时【题文】地转偏向力虽小,但其对水流和气流的作用不可低估。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示意图中,虚线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实线表示水流实际方向,能正确表示北半球平直河道中水流流向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小题2】下列示意图中,虚线表示水平气流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表示水平气流偏转后的方向,正确的图示是A.① B.② C.③ D.④【题文】下图为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ABC为晨昏线,B点为切点,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地球的公转,月亮升起方位,澳大利亚)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地球绕着太阳旋转,叫做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365日6时9分10秒。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因此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月份的变化而变化:①近日点:一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此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角速度都最快;②远日点:七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此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角速度都最慢。
图1 地球的公转月亮升起的方位月亮和太阳一样,运动轨迹为“东升西落”。
但是在一个月中,日期不同,月亮升起的方位不同:①月初(初一):从偏西方升起;②月初-月中:月亮升起的方向逐渐向东移;③月中(十五):从偏东方升起(因此晚上24:00时,月亮恰好位于夜空中间的最高处);④月中-月末:月亮升起的方向逐渐向西移;⑤月末(三十):从偏西方升起。
图2 月亮升起的方位例题【2013年上海卷第15题】(3、4、5小题)下图为北极点的俯视图,阴影表示黑夜,其余为白昼。
A点为极点,C点位于北极圈,B点为AC段的中点(78°17′N)。
3、晨昏线通过由A至C,经过B点时,太阳高度角与北京(40°N)的太阳高度角相同的另一纬度是()。
如果该日恰逢农历十五,则上海地区(121°E)人们还需等待()分钟才能看到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最高的位置。
4、当晨昏线从B至C移动,上海的白昼时间逐渐(),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
5、当晨昏线从B至C移动,南半球的风带向()方向移动,会造成哪些地方降水丰富,哪些地方干旱少雨?答案:3、16°34′S,564、延长,减慢5、北,南亚降水丰富、澳大利亚北部干燥少雨精讲精析:(1)计算太阳高度角。
①太阳直射点纬度=90°-晨昏线最北端纬度(78°17′N)=11°43′,此时北极点出现极昼,即为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因此直射点为11°43′N;②北京与待求地点的太阳高度角相等,即90°-|40°N-11°43′N|=90°-|待求地点-11°43′N|,即|待求地点-11°43′N|=28°17′,去掉绝对值符号,即待求地点=11°43′N±28°17′,即待求地点为40°N或16°34′S(11°43′N-28°17′=11°43′N-11°43′-16°34′=16°34′)。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完美版)
夏至日:71º 26′ 冬至日:24º 34 ′ 二分日:48°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
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
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
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
夏至日(6月22日)
2.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 (季节) 分布规律
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 与黄赤交角相关的数量关系:
① 黄赤交角与回归线大小相同,变化一致: 黄赤交角增大, 回归线度数增大; 反之.
② 极圈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互余 (与地轴与黄道面夹角相等 )
③ 与五带范围的关系:
热带: 有直射现象的地区:
温带: 既无直射现象又无极昼夜现象的地区
地球的公转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1.公转的方向
从天北极 俯视
太阳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N
N
考点1
单击添加标题
02.
单击添加标题
01.
地球公转的一般规律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从天南极 俯视
太阳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S
S
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样) 从天北极俯视:逆时针 从天南极俯视:顺时针
公转方向规律
2.公转的周期:
365天6时9分10秒(1恒星年)
近日点 (1月初)
远日点 (7月初)
太阳
公转方向
公转方向
N
N
3.公转的速度:
角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平均每日约1°。
线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平均约30㎞/S
(平均速度可看做二分日的速度)
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练习与解析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练习与解析一、地球公转的运动规律1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黄赤交角目前的角度是23°26′,它可能有较小的变化B.黄赤交角是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的表现C.黄赤交角随太阳直射点的往返移动而变化D.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范围答案:C点拨: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平面和公转产生的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的角度是23°26′,由于地轴的轻微颤动,它会有极小的变化;它的存在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回归线的范围就是黄赤交角的度数。
2关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的叙述,正确的有………………………………()A.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夹角变为90°时,太阳直射点永远在地表一个点不动B.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夹角变为90°时,南、北半球的受热状况均无差异C.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夹角变为65°时,各地昼夜长短产生变化较现在缩小了D.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夹角变为45°时,温带范围变大了,热带范围变小了答案:B点拨:本题实质上是黄赤交角意义的一种考查方式的变形,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住黄赤交角的本质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清楚后,便可确定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和晨昏线的位置,进而可以引申到有关地理试题设问的内容。
本题还有一个关键点是将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夹角转化为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即黄赤交角。
3关于地球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B.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分别为太阳日和回归年C.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分别为15°/小时,和30千米/秒D.地球自转和公转分别为绕轴和绕日,所以互不干扰,互无关系答案:A点拨:本题目涉及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及二者的关系等知识,要求掌握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高中地理 专题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讲)(基础版)新人教版必修1
专题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核心突破】核心要点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归纳总结】1.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因此地球的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关系来表示。
(1)黄赤交角的概念: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叫黄赤交角。
(2)大小:如图所示,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3°26′。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1)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极昼、极夜、五带的范围一轴:地轴。
二面:黄道面和赤道面。
三角:地轴与赤道面夹角、地轴与黄道面夹角、黄道面和赤道面夹角。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23°26′;南北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66°34′。
(3)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与黄赤交角呈正相关,随黄赤交角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3.黄赤交角变化黄赤交角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的变化→五带范围变化和气压带、风带移动范围的变化→气候分布范围的变化→自然带分布范围的变化。
如果黄赤交角为0°,太阳直射点一直在赤道上,各地不再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没有四季的更替。
如果黄赤交角为90°,太阳直射点在南、北两极点之间来回移动,全球都有直射现象。
【方法技巧】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分析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关键是理解几种数据间的关系。
如图:1.α=黄赤交角=回归线的纬度数=1/2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1/2热带范围。
2.β=90°-2α=北(南)温带范围。
3.μ=α=90°-极圈的纬度数=1/2晨昏线移动的纬度范围=北(南)寒带的范围。
由此可见,黄赤交角的变大或变小将导致上述一系列现象的变化。
【图表解读】 (P15 图1.18 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北半球))图中上半部分为二分二至示意图,它表明了四个日期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每日一题 地球公转及意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地球公转及意义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教师节(9月10日)期间,最接近的节气是A.立秋B.白露C.寒露D.小雪2.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A.春分→清明B.小暑→大暑C.霜降→立冬D.大雪→小寒【答案】1.B 2.B地球公转及意义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绕转(2)方向:自西向东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轨道与速度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2.黄赤交角及影响(1)黄赤交角(2)影响: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如下图所示:3.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2)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极夜现象。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时达最大值。
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其中正午的太阳高度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5.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1)成因(2)四季的划分①天文四节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限,将全球划分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
古人造字,有的蕴含着某些地理知识。
如下图“间”,“门里有日午间到”(此处“午间”即正午)。
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五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新人教版必修1
解析:1.A 2.C 第1题,赤道全年日夜平分。读图可知,a城市在12月22日日夜等长。赤道地域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第2题,12月22日,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因此四城市由南向北排列依次是cadb。
以下图为山东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用意,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3~4题。
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昼长最长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8.现在①地的昼长是( )
A.12小时B.14小时
C.16小时D.8小时
解析:7.A 8.C 第7题,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最大,而且越往北昼越长,南半球反之,因此①②③④四地昼长由长到短依次为①②③④。第8题,先计算出①所在纬线与晨线、昏线的交点之间的昼弧经度,再除以15°。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相差30°,由此可得①地的昼长是16小时。
答案:(1)要求:与两地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甲图、乙图各一条直射光线,别离指向两个直射点。
(2)A
(3)纬度越高昼永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域显现极昼现象。
(4)12月23日2时。
(5)甲图时,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此往后,正午太阳高度慢慢增大,到9月23日前后,②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大值,然后由最大值慢慢减小,到乙图时,②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的最小值。
(4)写出乙图时北京的日期和时刻(北京时刻)。
(5)简述从甲图到乙图的进程中,②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转变情形。
解析:第(1)题,太阳的直射光线与晨昏线垂直且通过地心,从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判定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回归线。第(2)题,甲图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①地比②地正午太阳高度小,①地比②地相同高度旗杆影子长,A项正确;乙图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地域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B项错误;从甲图到乙图,时刻在6月22日到12月22日,地球公转速度在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C项错误,地球的公转速度先慢后快;①点和③点经度都是90°E,可是①点地址时为12时,③点地址时为0时,D项错误。第(3)题,甲图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日夜长短的规律据图回答即可。第(4)题,乙图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90°W为12月22日12时,北京时刻为120°E的地址时,计算出时刻为12月23日2时。第(5)题,从甲图到乙图的进程中,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到南回归线,②地位于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转变结合太阳直射点位置转变分析。
高中地理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
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3课时)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错误!错误!错误!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解析:根据图示位置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判断为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冬至日,故B表示秋分日,D表示春分日。
故从D到A为春分日到夏至日,应为我国的春末夏初时节;故B选项符合。
答案:B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解析:结合上题分析,从B到C表示秋分日到冬至日,故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动到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故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而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
故选B项。
答案:B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秋分(9月23日) B.寒露(10月8日)C.春分(3月21日) D.清明(4月5日)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高一地理地球公转及意义练习新人教版
浙江省桐庐县富春高级中学高一地理地球公转及意义练习新人教版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回答1-2题:()一、.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骨气名称是A春分 B秋分 C冬至 D夏至()二、有关国庆节前后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到AB之间,速度减慢B、地球公转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地球公转CD之间,速度慢慢加速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3、正本地球公转到了远日点周围时,悉尼的季节应为A.春天 B.夏日 C.秋季 D.冬季[()4、下列日期中,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A、2月1日 B.9月1 日 C、5月1日 D.8月1日()五、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 、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六、关于地球公转的一些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B.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C.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D.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月()7、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全年日夜相等的地域是A.南北回归线之间B.赤道上C.南回归线上D.北回归线上()八、当太阳直射在赤道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必然是春暖花开B.南半球一定是秋雨绵绵C.全世界日夜平分D.全球气温相同()九、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示用意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上产生日夜交替的要紧缘故是A.地球是个球体B.地球不断地自转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D.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老是维持°的夹角()2、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域,一年里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时刻是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3、夏至日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域是A.南回归线赤道之间地域B.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地域C.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域D.北半球各地()4、12月22日前后()A.北半球地面取得太阳光热最多B.南半球地面获得太阳光热最少C.北半球昼最永夜最短D.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五、天安门广场天天升国旗时刻与日出同时,下列升旗最先的节日是()A.“五一”劳动节B.“六一”儿童节C.“八一”建军节D.“十一”国庆节()六、有关日夜长短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夜长短转变幅度最大的地域在温带B.太阳直射在哪条纬线上,该纬线上的地域就昼永夜短C.太阳直射赤道时,全世界各地日夜平分D.太阳直射在南北哪个半球,该半球就昼短夜长()7、当北京昼长大于夜长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A.赤道以南地域B.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C.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D.由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某日晨7时36分,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升旗与日出同时),完成第8-9题:()八、这一天可能是A 国庆节B 劳动节C 儿童节D 元旦()九、此刻北京市可能是下列哪幅图中点P(图中阴影部份表示夜半球)。
高中地理 专题1.4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练)(提升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4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答案】 1.B 2.B下面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
据图完成3~4题。
3.观测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观察到右图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 )。
A.甲B.乙C.丙D.丁4.从a到b的方向是 ( )。
A.向东B.先西南后西北C.向西D.先东南后东北【解析】第3题,根据右图可知,这是一幅从极点上空观察的俯视图,可能是从丙或丁处观察到的;再根据此时极圈内发生了极昼现象可知,这必定是从丁处观察的结果。
第4题,由于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故从a到b要逆着地球自转方向向西;前一段路程离南极点越来越近,向南,后一段路程离南极点越来越远,向北;即从a到b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答案】 3.D 4.B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12时50分35秒,航天员刘旺按照指令操控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首次人工交会对接并成为一体。
下图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人工对接空间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实现人工对接时,图中表示地球表面晨线的是( )。
A.甲线B.乙线 C.丙线D.丁线6.自神舟九号发射到成功实现人工对接的过程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
A.北京地区白昼变化特点:昼渐长→昼最长→昼渐短B.南极洲的极昼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附近C.地中海地区气候温和多雨,河流水位保持着上涨态势D.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正午时影子逐渐变短【答案】 5.A 6.A如下图,某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30°N)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含答案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地球的公转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轨道(1)形状: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
(2)对地球的影响错误!3.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速度(1)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
(2)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5.“斜身"绕转——黄赤交角(1)概念: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目前大小为23°26′.(2)影响:形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如下图),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1回归年)。
[思考启迪] 北极熊每年能比南极的企鹅多晒几天太阳,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提示:这主要是由于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造成的,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用时较多;而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用时较少。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概念(1)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之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2.随纬度变化(1)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夏(冬)至日:由北(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
(3)春秋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3.随季节变化(1)同一地点:直射点离得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2)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
(3)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冬至日最大,夏至日最小.(4)南、北回归线之间:当太阳直射该地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为90°,每年有两次直射。
错误!错误!错误!———————情景导入先思考——————-材料一黄赤交角示意图(图甲)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图乙)。
材料二英国古文明研究作家葛瑞姆·汉卡克在《上帝的指纹》中写道:“黄赤交角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个周期是41 000年,交角改变在22。
1°到24。
5°之间,准确性和可预测性不亚于瑞士钟表。
”这个周期变化早在1911年巴黎国际天文历大会上就已经公布了。
高中地理总复习课时作业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新人教版
课时作业 ( 四)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选择题 ( 每题 4 分,共 60 分)僧一行在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 冬至 ) ,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尔后迟,迨北至( 夏至 ) ,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致秋分又及中,尔后益急”。
据此回答1~2 题。
1.僧一行的发现,其实是()A.日夜长短的季节变化B.在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C.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挪动2.以下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关系的是()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挪动C.北半球冬半年短于夏半年D.南极地域比北极地域更严寒解读:联合题意知僧一行的发现其实是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的表现;北半球冬半年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时间短于夏半年。
答案:下边右图中暗影部分表示黑夜。
据图,达成3~5 题。
3.观察者从甲、乙、丙、丁四个角度能够察看到上边右图所示日夜状况的是() A.甲B.乙C.丙 D.丁4.从 a 到 b 的方向是 ()A.向东 B .先西南后西北C.向西 D .先东南后东北5.对于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此时北极圈内所有为极昼B.东北平原正播种春小麦C.北京时间是11 点D.整个南半球中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解读:第 3 题,依据右图可知,这是一幅从极点上空察看的俯视图,可能是从丙或丁角度察看到的;再依据此时极圈内发生的极昼现象可知,这必然是从丁角度察看到的。
第4题,因为图中的极点为南极点,故从 a 到 b 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第 5 题,联合上题条件可判断 135°E为 12 点,进而可求得北京时间为11 点。
答案:读我国①②两地某日日出日落表示图( 图示为北京时间) ,回答 6~ 7 题。
6.该日最有可能是()A.春分日 B .夏至日C.秋分日 D .冬至日7.①地位于②地的()A.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 D .西北方向解读:第 6 题,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即为昼长。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1.3.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练习含解析
课时作业提升五一、选择题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题。
.当地球公转由向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吃月饼,共庆团圆.荡秋千,踏青插柳.放鞭炮,守岁迎春.望双星,鹊桥相会.在地球公转由向运动的过程中( ).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答案: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据此完成~题。
.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秋分(月日) .寒露(月日).春分(月日) .清明(月日).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南半球,向北移.北半球,向北移.北半球,向南移.南半球,向南移答案:解析:根据图中日出日落时刻,今日昼长为小时分,明日昼长为小时分,略短于小时且昼渐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赤道附近,且正向北移动,位于月日至次年月日之间。
下图所示的是位于°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读图回答~题。
.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排序是( ).①②③.①③②.③②①.③①②.此日三地昼长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①②③.②①③.③②①.③①②答案:解析:第题,夏至日是位于同一条经线北回归线以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极递减,此时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看三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角度和方向,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就是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到大的顺序。
第题,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由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可知,图中三地的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③②①,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也是如此。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完成~题。
.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可能位于( ).北温带.南温带.°~°′之间.°~°′之间.图中处所表示的这一天,该地( ).夜长最短.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气温最高.受太阳活动影响强烈答案:解析:第题,图中月日前后有两次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则该地位于回归线附近;图中月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月日的度数,则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公转及意义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典例在线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现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教师节(9月10日)期间,最接近的节气是
A.立秋B.白露
C.寒露D.小雪
2.下面的时间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的是
A.春分→清明B.小暑→大暑
C.霜降→立冬D.大雪→小寒
答案
【答案】1.B 2.B
解题必备
地球公转及意义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绕转
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绕转
(3)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4)轨道与速度
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
2.黄赤交角及影响
(1)黄赤交角
(2)影响: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如下图所示:
3.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
(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2)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极夜现象。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日出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正午时达最大值。
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其中正午的太阳高度称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5.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1)成因
(2)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四节
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小的季节
②北温带许多国家的四季:3、4、5月为春季,依次类推,每三个月为一个季节。
(3)五带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限,将全球划分为南、北寒带,南、北温带和热带。
学霸推荐
古人造字,有的蕴含着某些地理知识。
如下图“间”,“门里有日午间到”(此处“午间”即正午)。
据此回答1—2题。
1.古人造字时观测到如图所示房屋,则此房屋最可能
A.坐东朝西B.坐北朝南
C.坐西北朝东南D.坐东北朝西南
2.若图示地区昼长夜短,且正午太阳高度为50°,则该地的纬度(X)的取值范围为A.26°34′≤X<63°26′B.26°34′<X≤40°
C.40°≤X<63°26′D.40°<X≤63°26′
答案
【答案】1.B 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