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马哲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为基础,系统阐述了关于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观点,对指导和改造社会实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重要内容。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物质都是有规律的运动和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矛盾的普遍存在和矛盾的普遍运动,并提出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刻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变化的趋势,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阶级斗争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是由阶级对立和斗争所推动的。

阶级斗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它指出社会是由各个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所构成的。

这一观点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规律,为改造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第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决定作用。

它认为,认识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的,真理是通过实践来检验的。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把实践与认识统一起来,才能不断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四,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第五,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倡导人的全面自由和全面发展。

它强调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自由和发展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它对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能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规律,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为实现人类自由、平等和幸福的美好愿景做出贡献。

马哲1-2-4

马哲1-2-4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四、 否定之否定规律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 和道路。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
主要内容: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 个方面。事物在其发展中,经历肯定-否 定-否定之否定,表现为三个阶段、两次 否定的周期性的运动。 如此循环往复,使事物的发展进程呈 现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
其次,二者又是统一: 第一,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离开 了肯定就没有否定,同样,离开了否定就没 有肯定。(生——死) 第二,两者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一方面,肯定之中有否定。 另一方面,否定之中有肯定。 例:铁——氧化铁(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一)辩证的否定观
基本原理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 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 结果。所以事物是自我运动、自我 发展
劳动发展过程:
原始统一 体脑分离 体脑统一
认识发展过程:
实践 认识 实践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 →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完整过程。
哲学发展过程:
朴素唯物辩证法
唯心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正常作息过程:
工作Βιβλιοθήκη 休息工作学习实践过程:
学习
应用
学习
对否定之否定规律要辩证看待
首先,它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但不能作
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三 个阶段,表现为一个周期。 在事物周期性的发展中,否定之否定阶 段会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出现了 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但并不是真的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而是 在新的基础上的恢复和更高阶段上的发 展。
(二)否定之否定
3、从表现形式上看,否定之否 定向我们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 和曲折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件-文档资料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课件-文档资料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 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
哲学
马 克
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
经济 政治 文化 科技 军事 ……
• 德国财长布吕克自称 成了马克思的“粉丝”
• 法国总统萨科齐正在 研读《资本论》
再看看危机时代的他们!
• 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 廉斯也发表评价说: “长久以前,马克思就 窥探到了资本主义的运 转之道”。
• 以漫画、超译等多种形式 解说《资本论》的图书近 来走俏日本。这类解说本 尽管多多少少有些失真, 却在读者与原著之间架起 了一座桥梁,使得身陷危 机时代的日本人能够从 《资本论》中寻找到生存 的启示。
• 德国卡尔-迪茨出版社经理称, 2008年11月他们售出的《资本 论》已是2007年全年销量的3 倍,并可能成为圣诞节的最佳 礼物。
• 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肆虐欧洲、 蔓延全球,马克思的鸿篇巨制《资 本论》再度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经 典。
• 华尔街“凉”了 《资本论》“热” 了
• “马克思又回来了”
看看危机时代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们!
俄 国 十
中 国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 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 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 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 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 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内涵
*恩格斯:“所有这些先生们都在搞马 克思主义,然而他们属于10年前你(指 保·拉法格——引者注)在法国就很熟 悉的那一种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这种马 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 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 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 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 而收获的却是跳蚤。’”

《马哲第四章》课件

《马哲第四章》课件

识而存在;相对性表现为时空的具体形态和量度依赖于物质的分布和运
动状态,以及观察者的参考系。
02
一维性与三维性
时间通常被认为是一维的,即先后顺序;空间则是三维的,即具有长、
宽、高三个维度。时空的一维性表现为时间的不可逆性,三维性表现为
空间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03
有限性与无限性
时空是有限的,表现为物质运动存在的时空范围是有限的;同时,时空
又是无限的,表现为时空可以无限延伸和扩展,不断容纳新的物质运动

05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
矛盾定义
总结词
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 一关系
详细描述
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对立又 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贯穿于事物发 展的始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总结词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 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 程的始终;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 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 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构成 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 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物质具有可知性,即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物质决定 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 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 展具有阻碍作用。
物质与实践的关系
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
《马哲第四章》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第四章的引言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运动观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空观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 • 第四章的总结与思考题

2024版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ppt课件

2024版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ppt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目录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定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与发展产生背景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

发展历程经历了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到列宁、斯大林等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立场与观点基本立场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基本观点包括实践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观点等。

这些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物质与意识关系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并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世界的本质。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运动与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ppt课件

毛泽东哲学思想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哲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基本立场
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立场;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 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基本观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充满矛盾的过程,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动力和源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针对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贫富差距扩大等,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 供了智慧。
倡导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了方案。
谢谢
THANKS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最高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自由 全面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 类社会的最高价值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最终目标。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
它包括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 发展以及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 条件
需要消灭私有制和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 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为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 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 括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章节讲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章节讲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章节讲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章节讲义实践概念的完备规定和实践观点的确立,是实现哲学上的伟大变革的关键。

实践的观点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它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体现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的实践范畴作为自己理论体系的核心,它也就必然具备革命性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理论特征。

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重点理解)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为核心、最为基础的范畴。

在实践范畴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构成了一个唯物论与辩证法相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统一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

〈1〉实践观在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过程中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对于经验概念的两种抽象规定,改造为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物质实践活动原则,就是一种唯物主义的现实的能动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活动,一种能动的现实存在,与此同时就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经验概念的缺陷。

以实践为基础,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两种哲学传统获得了统一。

〈2〉实践观在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过程中的实现以实践概念为基础去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理解为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现实的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的实践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的本质,也就逻辑必然地要将唯物主义的原则贯彻于社会历史的领域,使哲学唯物主义彻底化,成为完备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社会历史的唯物主义理解,不仅肯定了自然界对于人的先在性,而且更在于把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即物质生产实践作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现实基础,也就把历史的观念带进了自然领域。

同时,实践概念不仅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础,也是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

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是密切相联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实践的观点,揭示了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相互制约关系,从而使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

《马哲第四章》课件

《马哲第四章》课件

社会实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具有多样性和创造性。
3
社会பைடு நூலகம்践的意义和作用
社会实践是实现人的价值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革命实践的能动性
1 革命实践对人的能动性的影响
革命实践激发人们的斗争意志和创造能力,推动社会革命和变革。
2 革命实践的类型和特点
革命实践包括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等多种形式,具有崇高的目标和历史意义。
3 革命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革命实践是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重要手段。
创造实践的能动性
创造实践对人的能动性的 影响
创造实践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 力,推动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发 展。
创造实践的类型和特点
创造实践包括科学研究、艺术创 作等多种形式,具有创新性和突 破性。
创造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创造实践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 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结
四种形式的能动性的关系和作用
四种能动性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人 的完善和社会发展。
能动性对人的完善和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能动性是人类价值实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和推动力。
意识作为主体能动地反映和认识客观世界。
意识的反映作用和创造作用
意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到反映和创造的作用。
意识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意识通过思维、认识和觉悟等形式在人类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实践的能动性
1
社会实践对人的能动性的影响
社会实践培养和激发人的能动性,推动个体和社会的发展。
2
社会实践的类型和特点
《马哲第四章》PPT课件
《马哲第四章》PPT课件为您详细介绍了四种形式的能动性,包括意识的能动 性、社会实践的能动性、革命实践的能动性和创造实践的能动性。在这个课 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每种能动性的特点、意义和作用,以及它们对人的完 善和发展的价值。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体系。

它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造性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理论基础,它强调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变革的客观性,强调社会历史的阶级性和斗争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是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生命个体。

人的本质是劳动和创造,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解放是人类历史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的目标。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变革的动力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过程,是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历史过程。

社会历史的变革是社会矛盾的历史解决,是社会制度的历史更替,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飞跃。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历史终极目标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方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

社会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社会主义新生活和共产主义新生活的历史目标。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要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

以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要知识点。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它认为世界是无限发展和变化的,任何事物都是在辩证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这便是辩证法的核心。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1.事物的矛盾着重在于“内因”而不是“外因”。

2.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由小到大的演化过程。

3.对立面的共性与特殊性是统一的,从而产生统一性。

辩证法的应用:1.用辩证方法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2.分析事物的矛盾,找出事物的发展方向。

3.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辩证法的正确性。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和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社会是由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构成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社会的变革是历史的必然性。

2.生产者是社会的基本力量。

3.社会形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构成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1.提出社会变革的方向和目标。

2.分析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利益关系。

3.揭示阶级斗争的规律,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它认为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而意识形态则反映着物质生活条件。

因此,社会意识是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1.社会意识是物质社会生活的反映。

2.社会意识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产物。

3.改变社会意识必须改变社会的物质条件。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应用:1.指导对社会意识的分析和评价。

2.分析社会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3.在社会意识变革中指导无产阶级的实践活动。

党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支撑体系是党的思想路线,它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形成的荣辱观和理论判断的总结。

党的思想路线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指南针。

马哲范畴划分

马哲范畴划分

马哲范畴划分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马哲范畴划分的概念
二、马哲范畴划分的内容
三、马哲范畴划分的意义
四、总结
正文
一、马哲范畴划分的概念
马哲范畴划分,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各个概念、范畴进行科学、系统的划分和梳理。

这种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从而为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提供有力的指导。

二、马哲范畴划分的内容
1.世界观和方法论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对自然界、社会历史、思维和存在的认识和处理。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范畴: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与斗争;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法,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范畴: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4.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范畴: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强调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无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市场经济和资产阶级专政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5.阶级和阶级斗争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矛盾。

三、马哲范畴划分的意义
对马哲范畴进行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从而为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提供有力的指导。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明确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从而坚定我们的理论信仰。

四、总结
马哲范畴划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理论建设,对于我们深入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

马哲知识点总结框架一、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万物是一个复杂多样、矛盾运动的统一体,是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根本规律是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倾向性,并通过辩证法揭示了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矛盾运动规律。

2. 矛盾的普遍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客观世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物质世界和社会世界内在的客观规律。

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3. 发展的倾向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内在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对事物发展的全面理解和正确对待事物发展。

4.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方法,是处理矛盾的方法。

辩证法主要包括矛盾的特征和运动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阐释。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有规律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发展状况所决定。

3. 阶级斗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不同的阶级之间会展开不同形式的斗争,发展历史推动着阶级矛盾的转化。

4. 社会形态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不同的社会形态。

这些社会形态的变化主要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的。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 实践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真理的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实践决定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实践是决定认识的根本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全共21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全共21课件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 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发展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 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价值评价
价值评价是主体对客体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判断,是人们对事物和现象的意义、作用、重要性等进行的评价和 判断。价值评价具有主观性和相对性,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的价值评价可能存在差异。同时,价值评价也具有客 观性和绝对性,因为客观事物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和意义。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
04
联系观点与发展观点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另一重要动力,表现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 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同时,上层建筑也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对社会历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资本主义批判和社会
06
主义展望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主义本质
剩余价值的定义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超过其劳动力价值 的价值部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 体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 造性、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调控人的行 为和生理活动。
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制约,只 有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趋 势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03
实践概念及基本形式
实践概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 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 社会历史性等特点。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 本动力,表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以及重点原理详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以及重点原理详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以及重点原理详解从学科体系看,《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几乎涵盖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内的全部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章节体系安排看,由绪论和正文组成。

其中,绪论包含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等三个层面的问题。

正文由七章组成,前三章集中讲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唯物辩证法原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地历史地统一的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等七大理论。

就其中每一部分重点原理,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张老师总结如下:一、第一讲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讲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总括性的说明。

它分为三部分:首先阐明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并以哲学基本问题为依据,概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其次着重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尤其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二、第二讲辩证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本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

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

相应有四个原理:(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最后本讲阐述了关于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从历届真题看,命题呈现出以下趋势:第一,在物质观上,主要考查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及对运动所持的相对主义观点认识,均为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框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框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框架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自上世纪以来一直是引领时代潮流、指导社会进步的思想旗帜。

作为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才能有效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为大家呈现一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框架,帮助大家全面认识和理解这一思想体系,以更好地运用于现实实践中。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基本概念有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等。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是识别存在物质、自然界及其运动发展的哲学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

而唯心主义则相信思想、意识具有超越物质、自然界的独立本质。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是指人们从对立的两个方面探究事物整体、发展规律的方法,包括矛盾的普遍性、斗争的普遍性、转化的普遍性等。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的变化与生产力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5. 马克思主义哲学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之一,认为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第二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经济学理论的创始学说,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制度及其矛盾和内在规律。

2. 马克思的商品经济学说商品经济学说是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商品交换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是一种普遍现象,进而分析市场经济中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

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和雇工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剥削关系,资本家通过剥削雇工的剩余价值获得更多的利润和财富。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一、导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其独特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本课件旨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以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科学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这一立场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是全世界最多数人的立场,从根本上说,就是全人类的立场。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在矛盾推动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用辩证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自身解放。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平等、公正、共同富裕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强大动力,是引领时代发展的光辉旗帜。

六、结论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具有鲜明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科学理论。

它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分析世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课件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 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
正确看待恩格斯这一论断必须要全 面、辨正、实事求是的来看待一种 哲学在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分析其内在的学理,从实践和逻辑 两个方面来判断其优劣得失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如何回答二者谁是本源的问题是区分唯 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二元论 是唯心主义的变种。 如何回答二者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可知 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这两个问题是哲 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 现代唯物主义的原始形 态。表现为对世界本源 的正确但嫌粗疏的判断, 有整体性但缺乏科学性。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表 现为机械性、形而上学 性、直观性、不彻底性 现代辨证唯物主义是唯 物主义的最高形态,是 唯一科学的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 种脱离人类的精神当 作世界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从人 自身的主观感觉、观 念出发来推断世界的 存在,即以人的主观 精神为第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哲学
过去的哲学都强调如 何认识世界,但问题 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 世界。——马克思 操作性与至理大道、 善变和原则如何在以 实践为指向的哲学中 得到统一是现今中国 哲学面临的一个问题。 我们了解这种哲学的 现实意义在于它是马 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阶级学说,以及社会 学说的理论基础。也 是我们现今社会所推 而奉之的主流哲学, 是我们社会合法性和 正当性的重要理论来 源。
扫盲两个概念
一是哲学,是西方的舶来品,pilo(希腊语爱)sophy(智慧) 相当于中国古代的道,所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道生一,一生 二,二生万物,所不同的是中国古人非常自信也很乐观的宣称道 生之,德蓄之,道德天理存乎人心,学者的使命就是向人们揭示 出这些东西,而哲学的本意却在于以人之有限,爱慕、追求智慧 之无限,智慧永远在爱的路上。 二是世界观,就是如何观世界,是关于世界的观念,每一个人 降生到这个世界从婴儿到成人都必然形成一个对社会对人生的看 法,这些看法如果只是停留在观念层面则往往零散,杂乱,不能 的 世界观。正因为哲学所具有的这样的特点,所以,在一个民族文 化的构建中具有核心和灵魂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四章 认识本质和辩证运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四章 认识本质和辩证运动
26
最后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因为实践活动所 改造的实际对象是特殊的、具体的,而理论则 是普遍的、抽象的。普遍的理论只有和特殊的 实际对象结合起来,才能成功地改变对象。
27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是认 识过程两次飞跃的根据,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 必然导致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唯理论的 错误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条主义,经验论的 错误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经验主义。
人类有来自动物遗传的对外界感知的特 征,但要把这个特征发展为人类的认识活动 却十分艰难。要完成人类的认识活动必须有 情感的激励和鼓舞;有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 兴趣;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心甘情愿地 献身精神。离开情感人的认识过程就无法进 行。
37
4、幻想、想象和直觉是认识过程中产生飞跃的 非逻辑因素。
10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首要地位和决定作用 1、实践在认识中处于首要地位
认识论中的基本矛盾是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在认识中处于首 要地位,因为它把实践看作是认识发生的现实 基础。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决定力量
11
首先实践是认识的直接来源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发 生的直接来源。在理解这个观点时,必须搞清 三个关系:一是认识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二是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三是认识和实践 的关系。 其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 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这个观点在后面还 要详尽论述,此处从略。
13
综上所述,可以 看出实践在认识中处 于首要地位,起着决 定性的作用,它是认 识发展的决定力量, 只有抓住实践才能正 确地理解人类的认识 活动,在这个意义上, 可以把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简称为实践论。
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二)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把握认识的发展规律,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把握认识的发展规律,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其它认识论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 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
(4)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条件
☺ 掌握丰富的、可靠的感性材料,这是感性认 掌握丰富的、可靠的感性材料, 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提炼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提炼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 。(去粗取精 彼—由表及里) 由表及里)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 第三, 一标准。 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产生于变革对象的实践; 认识产生于变革对象的实践; 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辩证关系: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辩证关系: 直接经验是源, 间接经验是流。 直接经验是源, 间接经验是流。
3、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认识过程的不断反复— 客观条件
事物的本质及其矛盾有个暴露和展开过程; 事物的本质及其矛盾有个暴露和展开过程; 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主观条件
人的认识要受主体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 人的认识要受主体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及其立场、观点、 方法的限制。 方法的限制。
知识的圆圈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大圆的圆周比小圆的 圆周大, 圆周大,掌握较多知识的人比知识较少的人所 接触到的无知范围要大, 接触到的无知范围要大,知识越多的人越会感 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通常所说:“学然后 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通常所说: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初学三年天下无敌 初学三年天下无敌,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初学三年天下无敌, 再学三年寸步难行。 这虽然有些夸张, 再学三年寸步难行。”这虽然有些夸张,但讲 的都是知识好比无垠的海洋的道理。 的都是知识好比无垠的海洋的道理。
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 入认识论; 入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 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 实践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 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辨证关系的错误 理论上
唯 理 论
实践上
夸大理性认识重要性, 夸大理性认识重要性, 否定感性认识作用, 否定感性认识作用,认 为理性认识可以不依赖 感性认识 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 性,否定理性认识的 作用, 作用,认为认识可以 感性认识上 教 条 主 义
错误
经 验 论
经 验 主 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不仅驳倒了 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而且克服 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 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 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 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指出 人对世界的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 人对世界的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
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反映论。 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反映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唯心主义认识论是先 验论。 验论。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认识路线是从物—感觉和思想, 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认识路线是从物 感觉和思想, 感觉和思想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认识路线是从思想和感觉—物 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认识路线是从思想和感觉 物。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正确认识得以确证;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正确认识得以确证;使错误认识得以 修正。 修正。
大地是球形吗? 大地是球形吗? 哥伦布
麦哲伦
航海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 方式解释世界, 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 于改变世界。 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
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认识被认识
审美关系
体验美 感知美 创造美
认识关系
能动的 反作用 主体 客体
决定 基本的 首要的
实践关系
改造被改造
价值关系
有用性 效益性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 思主义认识论首要 的和基本的观点。 的和基本的观点。 —列宁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你要有知识,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 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 味,你就得变革梨子 ,亲口尝一尝。 亲口尝一尝。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的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革命的反映论, 反对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对立的焦点在于:要不要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对立的焦点在于:要不要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要不要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过程。 要不要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过程。
反映论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原则。 反映论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同原则。
(2)认识过程的无限发展
客观世界本身是无限运动和发展的; 客观世界本身是无限运动和发展的; 人们的社会实践也是无限发展的; 人们的社会实践也是无限发展的; 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 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和发展。
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体现了主 , 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实 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践中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践中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
(2)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指导
实践
决定 阻碍
认识
认识与实践的相互作用
(三)把握认识的发展规律,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把握认识的发展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 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1)感性认识及其形式 含义: 含义: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 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 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 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它是认识的 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 形式:感觉、知觉、 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特点:直接性、 特点:直接性、形象性
人的认识活动包括三个基本要 即认识主体、认识客体、 素,即认识主体、认识客体、 认识中介。 认识中介。
认识主体
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 和社会关系中的、 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认识活动 与实践活动的人。 与实践活动的人。
认识客体
认识的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活动领域的对 象,也就是进入主体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范围的 客观事物。 客观事物。
(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2)理性认识及其形式 含义: 含义:理性认识是依靠人的大脑对客 观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 观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即对事物本 质的认识。 质的认识。 形式:概念、判断、 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特点:间接性、 特点:间接性、抽象性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阶段 反映的内容 特点
(2)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第一,从实际出发, 第一,从实际出发,坚持理性认识和具体实践 相结合的原则, 相结合的原则,将之具体化为一定的实践目标 和方案。 和方案。 第二,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 第二,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 的中间环节。 的中间环节。 第三,理性认识为群众所掌握, 第三,理性认识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 觉行动。 觉行动。 第四,需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第四,需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结绳记事
算盘
电脑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基础, 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 的变化, 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 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 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反对了不可知论
对立的焦点在于: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对立的焦点在于: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 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哲学学说。 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哲学学说。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可认识或不可彻底认识的 哲学学说。 哲学学说。
自然客体
社会客体
精神客体
认识中介
认识中介是指主体和客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 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利用的一切条件,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实践关系: 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关系: 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价值关系: 价值关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 利益关系 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主体在改造和认识客 体中得到的美感。 体中得到的美感。 红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