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定义和产生原因。
2.学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特点。
3.掌握声音的强度和音调的概念。
4.理解声音的频率与振动源的关系。
5.学习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差异。
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特点。
2.声音的强度和音调的概念。
3.声音的频率与振动源的关系。
教学难点:1.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差异。
2.声音频率与音调的概念理解。
教学准备:1.教学PPT或黑板。
2.声音产生实验器材。
3.不同媒质中声音传播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并引出声音的定义。
Step 2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5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介绍声音的产生原因。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总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特点。
Step 3 声音的强度和音调(15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介绍声音的强度和音调的概念。
2.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了解音乐的高低音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
Step 4 频率与振动源(10分钟)1.教师通过实例解释声音的频率与振动源的关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实验验证频率与振动源的关系。
Step 5 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15分钟)1.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介绍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差异。
2.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
Step 6 小结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复习关键概念。
2.布置相关阅读作业,拓展学生对声音的理解。
教学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
2.课堂练习题的完成情况。
3.参与讨论和展示的能力。
教学延伸活动: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比较不同媒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
2.观察不同频率声音的共振现象。
3.研究声波的应用领域,如声纳、超声波等。
课后作业:1.回顾教材相关知识,巩固对声音的理解。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关于声音的应用案例,并写一篇小论文。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教案:声现象教学目标:1.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机制。
2.掌握声波的特征和声音的响度、音调以及音色等概念。
3.能够利用实验证明空气是声音传播的媒质。
教学重点:1.声波的特征和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的概念。
2.空气是声音传播的媒质。
教学难点:1.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的理解。
2.实验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或黑板、粉笔。
2.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长型透明玻璃管、贮水瓶、水、吹管。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10分钟)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声音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例如我们是如何相互交流的等。
2.简要介绍声波和声音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Step 2 发声器官产生声音(15分钟)1.通过多媒体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重点是人类的发声器官。
2.请学生观察口腔和喉咙的示意图,了解声音的产生并分析原理。
3.引导学生口齿清晰地说出声音,并感受声带的振动。
Step 3 声波和声音的特征(15分钟)1.通过多媒体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声波的特征,主要包括频率、振幅和波长。
2.通过多媒体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色的概念,分别对应声波特征的不同方面。
3.针对每个概念,用简明的语言解释和示例。
Step 4 实验验证声音需要媒质传播(30分钟)1.安排一个小组实验。
学生自行组织成小组,进行实验验证声音需要媒质传播。
2.实验步骤:a.准备长型透明玻璃管、贮水瓶、水、吹管等材料。
b.将吹管放入水中,保持水平,不要碰到管底,嘴对准管口。
c.轻轻在吹管上吹气,观察现象。
3.指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分析。
Step 5 总结和讨论(10分钟)1.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总结声音的特征和声波的传播特点。
3.讨论实验结果,结合理论知识分析声音的传播机制。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回答几个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媒质?声音的特征有哪些?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例如观察音响、调查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等。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简单的声现象》全章教案.doc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简单的声现象》全章教案《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
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相关内容二、导学达标: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1、声音的产生3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 —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秒三、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四、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五、课后活动: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
教学后记:1、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初中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电子教案(免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电子教案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外传播。
●知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
●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根据“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的实验方法。
●使学生具备运用物理语言归纳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学会协作交流,形成积极向上、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
【重点和难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别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教学设计思路】以学生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讨论和交流,理解声波的形成和传播;结合自己的实践和生活经验,了解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和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搜集有关资料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
首先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的发声原因;采用“类比法”和“对比法”,结合实验观察,理解声波的产生和传播声波条件。
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知道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完成学习活动卡上的活动内容,由学生体验和感受采用不同方式听到的不同声音,了解不同介质的传声本领不同。
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和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知道产生声波反射的条件、规律及应用。
最后以选择学习活动卡上的实验内容相同的学生分组交流、课堂交流,并由教师指导总结归纳结论。
【教学准备】器材:钢锯条、音叉(小锤)、泡沫塑料小球、蒙有薄橡皮膜的杯子、软底塑料盆、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事先录制的学生的讲话等。
【教学过程】(一).声波的产生1.声音的发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找出共同点➢演示实验:(1)将一根钢锯条固定后使其振动,并发出声音。
(2)将用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靠在音叉臂上,用小锤敲击音叉。
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简单的声现象》全章教案_001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主备人:朱建红成员:丁先军时间:2011.09.02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学过程:一、自学指导: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发声时物体有什么变化?又是怎样传播到你耳中的吗?二、学生自学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
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学生活动:欣赏影片,回忆情景并思考问题。
进行猜想?三、导学1、声音的产生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进行一些振动发声实验,讨论声音产生的共同特征。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2、声音的传播自学指导:声音通过哪些物体传到人耳?什么是声波?学生活动:课本14页的探究实验观察分析(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自学指导:什么是声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吗?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归纳总结: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4、回声:声音的反射。
t<0.1秒四、小结: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五、当堂训练1.声音的发生靠的是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停止,声音也就停止,发声的物体叫______________.2.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_____传来的,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______中传播.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选填“相同”,“不同”)的,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m/s,如果看到闪电后,3s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_____________m.4.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讲话的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5.如图3-1所示,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空气抽出,铃声变轻最后消失,这说明声音要依靠______________来传播.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声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教案:声现象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有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传播的?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学生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器材】
1.录音机、磁带、外接喇叭、大米数粒。
2.直尺。
3.杯子、勺子、适量水(学生自带)。
4.小铃铛、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
【教学过程】
一、提高授课艺术,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提出问题
1.重视课堂授课艺术,富有魅力的语言,对吸引和保持学生注意力起重要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章首图,教师用抑扬顿挫、有声有色的语言朗诵配文,给学生美的享受。
教师巧妙设疑,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是自然界普遍存在且非常直观的现象。
根据图文,你们有哪些困惑的问题?
激励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大象靠什么进行交流?
2.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课本图1.1-1四幅图,让学生模拟它们发声,激活课堂气氛。
学生交流讨论:发生体发声时,有没有共同特征?。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掌握声音的反射与折射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掌握声音的反射与折射掌握声音的反射与折射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声音的反射与折射,是初中物理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声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应用。
1.声音的反射声音的反射其实就是声波在遇到平面或曲面障碍物时的现象。
当声波从一个媒介传到另一个具有不同密度的媒介时,其传播方向总会发生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传播方向与障碍物的法线方向成直角,则声波会发生反射。
反射过程中,声波的频率不变,但是振幅会发生改变。
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声音的反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进行观察:实验一:利用扩音器和光电门,使声波在平面反射。
实验二:利用麦克风和示波器,观察声波反射时的声强和频率。
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1.当声音波遇到定向平面时,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反射声的声级随观察点距离障碍物的距离增加而减小。
3.声音的折射声音的折射是指声波经过介质变化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与声音的反射不同的是,在声音的折射过程中,声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都会发生改变。
当声波从一个密度较小的媒介传到一个密度较大的媒介时,其传播方向会向法线方向倾斜;反之,当声波从一个密度较大的媒介传到一个密度较小的媒介时,则会远离法线方向。
为了更好地理解声音的折射,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实验一:利用水和空气做示例,测量声音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声速和传播方向。
实验二:利用光纤折射模拟声波的折射,观察和测量传播方向和频率变化。
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1.当声波从一个密度较小的介质传到一个密度较大的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向法线方向倾斜。
2.当声波从一个密度较大的介质传到一个密度较小的介质时,其传播方向会远离法线方向。
3.折射声的声级和频率随角度的改变而改变。
以上是声音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以便更好地展开声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声现象教案
教案:声现象年级:八年级教材来源:人教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声现象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教学难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的理解。
2. 实验设计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音具: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等。
2. 实验器材:音叉、悬线、轻质小球、空气柱、固体柱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几组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二、教学内容与活动(20分钟)1. 声音的产生(10分钟)活动一:让学生参与实验,体验物理的奇妙。
拨动钢尺、按住喉咙发声、拨动皮筋(两学生配合拉直长约1.5 m的皮筋)。
观察上述物体发声时的特点。
活动二:引导学生探讨声音产生的原因,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结论。
2. 声音的传播(10分钟)活动三: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
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说明音叉振动产生的声音。
活动四:让学生探讨声音传播的条件,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加深对声音产生和传播原理的理解。
2. 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提问:声音的传播还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培养了观察能力和研究方法,对声现象产生了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3情感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双向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2声音的传播3声音的传播速度三教学进程:(一)声音的产生1引导学生观察P12图1.1-1几幅图,让学生认真分析得结论,可让同学先讨论结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2让学生们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进一步说明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1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说明声音发出之后是如何传播的例如:老师讲课,学生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实验:真空中的闹铃;总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
提问:月球上的宇航员是如何传声的?-------靠无线电波(三)声速1举出生活中关于声速的例子闪电与雷声远处铁锤敲打钢钎的时候,铁锤已经落下,而后才听到声音的:说明: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时候有快慢之分。
一般来说,固体中大于液体中大于气体中。
2声速的一些小资料(第15页)让学生阅读、观察、分析常见的介质中的声速注:固体中不一定大于液体中。
**在150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四)总结、扩展(略)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声音的;3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均能传播的。
4在150C的空气中,V=340m/s5太空中(或月球中)的宇航员是靠无线电波传播的。
6回声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朵至少要比原声晚0.1s以上。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的实施方案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实施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情况。
2.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并了解声音的强度和频率的概念。
3.懂得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相关,能够简洁地描述波的特征。
4.掌握声音的反射、吸收现象,了解声音的损失。
5.掌握声音的使用和利用,如歌唱、电视、雷达、夜视设备等。
二、教学重点:1.声音的基本概念及产生、传播、辨认和利用。
2.波的基本特征:振动、波长、频率、波速、波程等。
3.声的传播、反射、吸收和损失。
4.声的强度和单位,以及利用声音的例子。
5.生活中的声音使用和利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波的基本特征和声的传播与反射、吸收等现象。
2.利用声音科技进行实际应用。
3.生活中常见声音的特点及其使用。
四、教学方法:本章被认为是初中物理中一章相对简单的内容。
在本章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比如,1.讲授-演示法:通过简明易懂的话语和图示讲解声音的概念和运动,然后进行实际演示,以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2.课堂讨论法:直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声音产生和应用的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探讨学习问题,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3.实验探究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探究和发现声音的产生、传播、反射、吸收等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黑板,白板、投影仪,录音机,电脑,电视机,音响设备,实验仪器,教学用具等。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本章共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内容及步骤如下: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解声音的概念,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原理,声音的元素及其产生的方式。
教师可使用图片来阐述并演示。
2.声波的特性讲解声波的特性,如波长、频率、波速、波程等,教师会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理解。
3.声的传播、吸收和反射讲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声能的损失,干扰、反射和吸收现象的产生以及原理,教师会在课堂上进行多样化的示范和演示。
4.利用声音讲解如何通过声音来获得信息和进行通讯等,如语音识别技术、电话系统、雷达技术、声纳技术、电视技术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教案
第一章声现象第一节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目标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
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进行新课[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让学生在不影响其它班级上课的基础上做出各种让物体发声的活动。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了解]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振动可以发声。
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
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
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并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如: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等等[师]刚才设计的些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质疑: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
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
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生]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
[演示]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5篇)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篇1回顾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主要表现如下:1、利用课堂教学,打好学生基本功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从初三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前发学案课上着重把握好预习指导-导入新课—结合媒体学习新课-小结-评阅作业-章节复习-考核几个有机的环节,结合实验精讲概念、定理、定律,做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气氛当中当堂或在考核过程中掌握、消化所学知识,力争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巩固好每一堂课,使物理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在学习新课当中,做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讲例题、习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本来很有趣味的物理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2、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遵循物理教学规律和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实验启动物理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
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启发积极思维,提示物理现象的本质。
组织好学生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3、研究学生,因材施教,整体性提高学生素质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兼顾全体学生,难易有度,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
这一阶段,在培养好尖子生的同时,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帮助、鼓励基础差的学生赶上先进生,让差生在老师的激励、关心下不断取得进步。
4、重视德育渗透,培养科学态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交通安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
着重介绍了我国科学家热爱祖国的事迹,介绍了我国历史上和现代科技成就,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作风。
5、大胆、稳妥探求教学改革着眼于素质教育,为达到最终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本学期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还结合愉快教学法、陶治情感法、强化训练法,和谐地展开双边活动,此法不仅能赐其以鱼,还赐其以网,授之以渔。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关于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5篇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有效组织教学步骤和评价方式。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教案篇1活动产生意图:小朋友每天起床都会听到起床的铃声,但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会注意这个现象,有一次小朋友告诉我所有小朋友都能听到起床铃的,但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
于是我想把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一些原理告诉小朋友。
活动目标:1、让小朋友对身边的现象产生兴趣,关注周围的事物。
2、声音产生和转播的原理,并有保护耳朵的意识。
准备材料:小股和鼓槌,小提琴,三角铁,水槽,水,白纸,少许沙粒活动过程:在实验之前对小朋友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认真的听,细心的看:1、你看到什么?2、你听到什么?实验一、声音的产生1、先请小朋友看清楚在老师没有拉响小提琴的时候琴弦是怎样,然后老师拉响小提琴的时候请小朋友注意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如果小朋友回答不出来,可以提示观察琴弦)。
2、把一些小物体,如豆粒放在鼓面上,然后敲鼓,请小朋友听声音,观察鼓面的小豆颗粒有什么现象发生?(小豆都在跳动,原因是鼓面的振动引起小豆的跳动)3、老师敲响三角铁,然后请一两个小朋友触摸三角铁,然后告诉小朋友们有什么感觉(有震动)在请小朋友用手摸之前说清楚要求:“请你摸摸三角铁,有什么样的感觉。
”然后老师再敲响三角铁,请小朋友用力按住三角铁,阻止它的振动,请小朋友听还有没有声音?(没有)告诉小朋友,声音是因为震动而产生的,如果阻止物体振动声音就马上消失了。
实验二、声音的传播1、请小朋友所有把耳朵都趴在桌子上,然后用手挠桌底或者敲桌面,请问小朋友有什么发现?(声音可以在桌子这样的固体传播)2、老师在水中敲响三角铁然后请一两个小朋友把耳朵贴住水槽,然后问他能不能听到声音,请他把结果告诉所有小朋友;老师再在水中敲响三角铁,请所有小朋友倾听,能不能听到声音?(告诉小朋友声音可以在水这样的液体传播)3、老师播放一段音乐,请小朋友听,能不能听到声音?(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可以提示小朋友,我们周围有什么是看不见的?(空气)4、引导小朋友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老师讲话是不是只有前面或者后面的小朋友才能听见啊?我们平时起床的铃声是不是在所有角落都能够听到啊?那么声音是响什么方向传播的呢?(四面八方)实验三、声音怎样在物体中的传播把一个小鼓立在桌面上,然后在鼓的右面(或者左面)立一个纸屏,在纸屏上吊一个小球,老师敲鼓的左面,请小朋友观察纸屏和小球有什么现象发生?(告诉小朋友,当物体振动发声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音的波浪,声波从鼓的左面传到右面引起鼓右面的振动,又传到纸屏从而引起小求的振动,所以就看到这样的现象了)。
新教材《声现象》教案
新教材《声现象》教案第一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传播条件,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的传播,以及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原因。
三、教学活动1.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
2.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以及真空是否能传声。
四、作业设计1. 做课后练习题,巩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
2. 观察生活中声音传播的例子,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正确率。
2. 学生对生活中声音传播例子的观察和分析情况。
第二章:音调、响度与音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二、教学内容1. 音调:讲解音调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 响度:讲解响度是由声波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 音色:讲解音色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的,波形越复杂,音色越丰富。
三、教学活动1.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到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2.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
四、作业设计1. 做课后练习题,巩固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知识。
2. 分析生活中不同乐器和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正确率。
2. 学生对生活中乐器和声音音调、响度和音色特点的分析情况。
第三章:声音的利用与防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利用,如语音通讯、音乐欣赏等。
2. 让学生掌握声音的防治方法,如隔音、降噪等。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利用:讲解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语音通讯、音乐欣赏等。
2. 声音的防治:讲解减少噪声的途径,如隔音、降噪等。
三、教学活动1.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声音的利用和防治实例。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 声现象初中物理新八年级上册教案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1节声音的产生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重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
难点
1.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
2.设计探究实验。
3.声现象的解释。
教具瀑布声、砂轮与工件摩擦声的录音带;
音叉、用线悬挂着的乒乓球;小闹钟、带抽气机的玻璃罩和底座;
电视机、录像机、录像带、铜锣;盛有水的玻璃水槽。
学具橡皮筋、小鼓、薄钢尺、其他能发声的物体。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传播。
3.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3)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教案(人教版初二上)
第一章声现象
一、明白得与应用
1.在大鼓上放些沙粒,击鼓时,会看到________现象,这讲明______________。
鼓敲击得越响,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又讲明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唱歌,另一名女高音歌手为他轻声伴唱时,其中音调高的是
_____________歌手,响度大的是_______________歌手。
3.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觉情形,常将耳朵贴在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这利用了声音在_____________中比____________中传播的快的道理。
4.超低空飞行的斗争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讲明斗争机飞行时会产生专门大的____________,同时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_______。
5.列举两个生活或自然现象实例讲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举两个实验:讲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或能量:
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查阅资料选择答案: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声音的音调不同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7.以下讲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
D.以上讲法都正确
8.以下情形,哪一种声音不能传播〔〕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太空中
9.电影院放映厅的墙壁上都被装修成坑坑凹凹的,俗称燕子泥,其目的是为了〔〕A.防止声音发生振动 B.减弱回声 C.增强响声 D.改变声音的频率10.妈妈买瓷碗经常把两只瓷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定瓷碗好坏要紧是依照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量
11.在敲响大古钟时,会发觉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要紧缘故是〔〕A.钟声的回声 B.大钟还在振动 C.大钟停止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12.为了减弱噪声,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马路两旁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入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13.以下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
A.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C.蝙蝠用超声波捕捉蚊虫
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
二、探究与体验
14.探究响度和振幅是否有关
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
操作:
〔1〕用细线拴住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
〔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能够听到较轻的声音。
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图1—1〕,能够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小的角度;
〔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能够听到较响的声音。
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较大的角度。
讲明:当声源的振动________________比较大的时候,音量较大;反之,那么音量较小。
15.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器材和制作:
〔1〕用塑料片或竹皮制作一个极薄的弹性片;
〔2〕将弹性片粘接在一个小包装纸盒〔或火柴盒〕上,如图1—2所示。
实验和观看:手执纸盒,让弹性片在书页上刮动〔选用纸页较厚实的书〕,能够听到弹性薄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可视为弹性片每滑过一页便振动一次,当弹性薄片迅速在书页上刮动时,能够听到〝吱……吱……〞的尖脆响声〔音调高〕;当慢慢地在书上刮动时,那么听到〝晰……晰……〞的低沉响声〔音调低〕,实验讲明音调的高低是由振动的________来决定的。
16.将自己的声音和不人的声音都录到录音带上,然后再放出来听。
会发觉录下的自己的声音与平常的声音不同。
录音过程中能产生失真,这能够在听不人直截了当讲话和录音讲话的对比中发觉。
但录音中自己的声音与平常自己的声音的不同,明显不是这种失真造成的。
试讲明这种现象的缘故。
三、调查与实践
17.任选交通、工业、建筑施工、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主题,写出他们是如何样操纵噪声危害的,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阅读与摸索
18.«嘘,不出声»——违章喇叭被贴〝封条〞。
昨日,江城各高考考点邻近,30余辆违章鸣喇叭的机动车驾驶员,所驾车方向盘上被贴上禁止鸣喇叭的〝封条〞。
昨日清晨,该市千余名交警上路,将200余块〝禁止车辆通行〞和〝禁止鸣喇叭〞标志
牌摆放到65个考场周边道路,并将考点邻近的摊点和违章停放车辆请走。
——摘自«楚天都市报»
读过这篇报告,发表你简单的看法。
五、想像与创新
19.某同学看到闪电后,通过约3.5s听见了雷声,算一算雷电发生地离这位同学大约有多远?〔设声速340m/s〕。
20.通过观看发觉,蝴蝶的翅膀每分钟振动大约600次,算一算,蝴蝶的振动频率。
21.两名宇航员在飞船外进行太空行走,近在咫尺,假设按在地球上的适应方式交谈,对方能否听到?什么缘故?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从声音传播的角度考虑,会遇到什么咨询题?
22.阅读材料:
噪声除草
科学家发觉,不同的植物对不同的噪声敏锐程度不一样。
依照那个道理,人们制造出噪声除草器。
这种噪声除草器发出的噪声能使杂草的种子提早萌发,如此就能够在作物生长之前用药物除掉杂草,用〝欲擒故纵〞的妙策,保证作物的顺利生长。
噪声诊病
精妙、悦耳的音乐能治病,这已为大伙儿所熟知。
但噪声如何能用于诊病呢?最近,科学家制成一种激光听力诊断装置,它由光源、噪声发生器和电脑测试器三部分组成。
使用时,它先由微型噪声发生器产生柔弱短促的噪声,振动耳膜,然后微型电脑就会依照回声,把耳膜功能的数据显示出来,供大夫诊断。
它测试迅速,可不能损害耳膜,没有痛感,专门适合儿童使用。
此外,还能够用噪声测温法来探测人体的病灶。
有源消声
通常所采纳的三种降噪措施,即在声源处降噪、在传播过程中降噪及在人耳处降噪,差不多上消极被动的。
为了积极主动地排除噪声,人们发明了〝有源消声〞这一技术。
它的原理是:所有的声音都由一定的频谱组成,假如能够找到一种声音,其频谱与所要排除的噪声完全一样,只是相位刚好相反〔相差180º〕,就能够将这噪声完全抵消掉。
关键就在于如何得到那抵消噪声的声音。
实际采纳的方法是:从噪声源本身着手,设法通过电子线路将原噪声的相位倒过来。
由此看来,有源消声这一技术实际上是〝以毒攻毒〞。
你能否发挥想像,利用噪声还能干什么?
参考答案
1.砂粒跳起来,发声体在振动,沙粒跳得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女,男 3.固体、
空气 4.噪声、能量 5.开放题,答案正确即可 6.A 7.B 8.D 9.B 10.C 11.B 12.ABC 13.AC 14.振幅 15.快慢 16.空气传声和骨头传声的音调不同 17.18.略
19. 1 190m 20. 10 H Z 21.没有空气,无法传声 22.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