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阶段综合测评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岳麓版必修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试(注:本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一、单选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1.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
下列考古材料最能反映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特点的是()A.猪骨骨核B.贮粮窖穴C.稻谷遗存D.炭化谷粒2.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并不普遍。
下列为牛耕的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一项技术革新是()A.铁犁铧发明B.犁壁的安装C.牛鼻环的使用D.“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3.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字耕。
这反映了当时()A.农耕经济高度发达B.牛耕技术备受推崇C.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种植业是主要生产部门。
4.古代下列生产工具中,基本无需使用人力操作的是()A.曲辕犁B.耧车C.翻车D.筒车5.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不包括()A.芍陂B.郑国渠C.都江堰D.白渠6.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芸芸。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1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2重视农业的观念3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4安土重迁的思想A.123B.124C.134D.2347.北京地区流行过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
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B.商品经济极端落后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农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8.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D.当时的纺织材料有麻和丝9.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的有()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3“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4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农业A.1234B.234C.123D.1210.下列有关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史实,其中因果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刀耕火种小农经济形成B.铁犁牛耕井田制形成C.铁犁牛耕小农经济形成D.土地兼并政府财政收入增加11.关于西周井田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B.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是分离的C.分封制的瓦解导致井田制瓦解D.东周向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化12.《诗经》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之,勿令有块以待时……”这里所说的耕作工具主要是()胜之书》是对西汉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
所学知识可知,铁犁是西汉时主要的耕作工具,再结合材料可得出D夏商周时期的农具,且与材料不符。
.下面是中国古代早期农具对比表。
该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是(①农业是封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②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③发展农业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④农业技术的提高是农民致富的关键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由“与夫……皆取具焉”可知①正确;②④在材料中无法体现;由“生民之业,莫重焉”可知,政府认为发展农业可以稳定社会秩序,从而巩固封建统治,③正确。
故D项正确。
【答案】 D5.瓷器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喜爱。
下面两幅图透露给我们的信息有()①是我国唐宋时期的瓷器精品②在明清时期是我国出口瓷器的主要组成部分③反映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④画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解析】青花烧制技术成熟于元朝,且仅凭孤立的两件瓷器不能判定其是不是明清时期我国出口瓷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以春牛作为瓷器画面,既反映了我国以农耕为主的经济形式,又体现了民间风情。
【答案】 D6.据史书记载:万历年间,浙江嘉兴府崇德县石门镇有油坊二十家,“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
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
其就募者,类赤身亡赖……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
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
该材料可以说明()A.官营手工业丧失了主导地位B.万历年间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民营手工业中出现细密分工D.封建政府鼓励发展民营手工业【解析】由“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可知,万历年间,油坊业中已出现雇佣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故B项正确。
A、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B7.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
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 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评岳麓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评岳麓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评岳麓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评岳麓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省嘉峪关地区魏晋墓葬中的两幅壁画。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农业生产动力有了重大突破B.犁耕技术已在西北地区出现C。
北魏均田制推动了农民垦荒D。
魏晋时期曲辕犁还没有出现解析两幅壁画都使用牛耕,故A项错误;壁画是在嘉峪关地区发现的,说明在该地区出现了犁耕技术,故B项正确;犁耕技术与均田制没有必然联系,故C项错误;仅凭两幅壁画不足以证明魏晋时期没有出现曲辕犁,D项错误.答案B2。
《吕氏春秋·任地》中说:“上田弃亩(把低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排水,高垄播种),下田弃甽(把高地做成高垄和低沟,利用沟间播种,高垄挡风).”由此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 )A。
代田法已经出现 B.注重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发达 D。
耕地面积增加,代田法出现于西汉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讲述了对于不同的田地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注重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材料与水利灌溉无关,故C项错误;对于土地的处理并不能增加耕地的面积,故D项错误。
2018年学年高中历史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复习检测岳麓版本
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此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下边是中国古代初期农具对照表。
该表反应的主要信息是( )耕种方式时间(天)面积(担田)锄耕11木牛14牛耕114铁犁牛耕技术已推行到全国B.农业生产获得快速发展C.牛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D.封建小农经济得以确定答案C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表示,采纳牛耕技术,耕种效率大为提升,这说明牛耕是中国古代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故答案为C项。
A、D两项从表格中没法表现;采纳牛耕能推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但这不是表格所要重申的,B项错误。
2.以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表示图,推测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A.精耕细作B.铁犁牛耕C.封建土地私有制D.自然经济答案B分析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期间出现的先进的生产力,是小农经济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 B 项正确。
3.《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古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祸”;“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表现的基本经济特色是()A.精耕细作B.农林牧业互相增补C.农业生产构造齐备D.自给自足分析从资猜中的“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祸”“还庐树桑,菜茹有畦”“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可知,这是家庭养殖业与栽种业相联合,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联合的自给自足的写照,D项正确。
4.与“从法律上取销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赐予全面的一定”的历史人物活动有关的是( )A.在秦国改革“废井田,民得买卖”B.在齐国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C.灭六国,一致天下D.“田制不立”“不抑吞并”答案 A分析解答此题的重点是掌握重点词“从法律上”废井田,认可土地私有,与之符合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A项正确;B项不切合“法律上”,错误;C项与资料没关;D项是宋朝的不抑吞并政策,与废井田没关,D项错误。
5.顾炎武曾说: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据有者称为“豪强”或“吞并之徒”,而入宋此后,则“公开号为田主矣”。
最新-2018年高一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检
2018年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单元检测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全体小农经济的产生2、关于我国早期农耕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最早在长江和珠江流域形成规模②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稻的国家之一③在发展初期已显露出地域差别④以种植业为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3、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标志是()A犁壁的出现 B犁铧的出现 C耦犁的出现 D曲辕犁的出现4、春秋时期,促进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 B社会人口的增加 C国家分裂的影响 D统治阶级的提倡5、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窖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情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④“男耕女职”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6、史书中关于“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记载直接反映了景德镇制瓷业中()A规模大,分工极细B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厂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C机器生产形成并发展D形成了雇用和被雇用的劳资关系7、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C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D战国是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8、中国古代地主占有大量良田,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A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存在B地主实力强大,专制王朝也无法控制C土地兼并是正常现象,即使是开明的政治家也会忽略这一现象D专制王朝禁止农民私自开垦荒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9、战国时期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不包括()A君主土地私有制 B自耕农土地私有制C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10、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A将占有的“公田”据为己有 B通过接受赏赐获得土地C土地兼并 D驱使流民垦荒获得土地11、古代农耕经济最早形成规模是在( )①黄河流域②长江流域③珠江流域④淮河流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是在( )A东汉B三国时期C唐代D两宋时期1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C刀耕火种、简单协作D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1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自耕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的提高和私有土地的出现是其产生的原因B出现在战国时期C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D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1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牛耕的推广B.手工业的发展C.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铁器时代的到来16、“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配套K12】[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 岳麓版必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一)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宿迁高一检测)《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都说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用作肥料。
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
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 A.独立发展B.农牧结合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答案 C解析“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特点是精耕细作,故C正确。
2.与下图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欧洲中世纪农民耕田图A.东周 B.西汉 C.唐朝 D.明朝答案 C解析图示农具是犁耕工具,曲线所圈部分的辕是弯曲的,与中国唐朝的曲辕犁比较形似,故C项符合题意。
3.《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古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 A.精耕细作B.农林牧业相互补充C.农业生产结构完备D.自给自足答案 D解析从材料中的“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可知,这是家庭养殖业与种植业相结合,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写照,D 项正确。
4.(2018·绵阳高一检测)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两种手工业生产形式,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图一的产品主要是茶叶和棉布B.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江南地区C.图一的现象阻碍了经济的发展D.图二现象出现于19世纪中晚期答案 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的纺织业中开始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故B正确。
5.顾炎武曾说: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
这表明(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小农经济遭遇危机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D.农民生活艰难困苦答案 C解析题干中对土地兼并者的称呼由“豪强”或“兼并之徒”演变为“田主”,说明民间对土地兼并者的态度由仇视转变为认同,故C项正确。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阶段性测试题一(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阶段性测试题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俞森的《荒政从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中国古代( ) 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C.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解析:从材料中的“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反映了家庭手工业产品少量投入市场,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
答案:B2.(2018·广东东莞高三三调)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解析:三则材料反映的都是南方的粮食要运到北方都城,这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导致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中央集权的信息,只是反映南粮北运,A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两宋之际,B项错误;隋唐时期政治中心还在北方,D项错误。
答案:C3.(2018·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一模)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
这一趋势( )A.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B.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C.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D.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解析: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还从事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和小雇佣劳动,这些可以相互补充,增强小农经济的韧性,故B项正确;宋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小农经济不会对地主所有制构成冲击,故A项错误;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会使小农经济更加稳定,使农民离不开土地,故C项错误;农民兼做小商业和雇佣劳动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高中历史(岳麓)必修二练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下图是我国河北武强的木版年画,从中可以看出统治者()A.关心百姓疾苦B.重视农业生产C.实行仁治天下D.推广先进技术2.2016年11月,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东汉《四民月令》中说:“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的信息是()A.古代农业生产方法合理有效B.古人据节气探求最佳耕作时机C.古代历法与水利事业关系密切D.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3.《礼记·月令》载:季夏之月(六月),烧草取灰或沤草使腐可用作肥料。
深耕、施肥、粪种、一年再获。
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A.独立发展B.农牧结合C.精耕细作D.自给自足4.《诗经》记载:“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材料反映了()A.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C.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5.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精耕细作B.铁犁牛耕C.封建土地私有制D.自然经济6.据记载,宋代时,“陈、许、颖、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
这说明小农经济()A.具有保守性B.缺少防灾意识C.具有脆弱性D.有自给自足性7.桂林画像砖源于战国时期,盛于两汉。
它主要用于宫殿、庙宇祠堂及墓室的建筑装饰,生动反映了当时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下图砖画体现了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个特点,这一特点是()A.粗放经营B.男耕女织C.集体协作D.农耕为主8.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经营的基本形式,个体生产是封建农业的标志。
个体生产的发展速度从根本上取决于()A.铁农具的推广程度B.牛力等畜力的使用程度C.封建政府的重视程度D.土地私有化的发展程度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评估跟踪检测(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岳麓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
单元评估一(第一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汉代《氾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摩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此书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 A )A.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 B.生产工具比较落后C.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 D.生产资料投入很多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在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生产工具的落后;C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适时耕作和因时因土耕作,并未体现耕作技术的进步;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不只是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还有技术等方面的应用。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某某新X的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X300余件,其中农具X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
由此可知( D )A.某某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最为先进B.陶器生产占据韩国经济主导地位C.商代统治中心的冶铜技术得到继承D.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已经比较普遍解析:材料没有把某某与其他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比较,无法得出A结论,故排除;陶X是配套冶铁的模型,材料的主旨是反映冶铁技术,排除B;材料没有反映冶铜技术与冶铁技术的关联,排除C;材料反映战国时期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故选D。
3.下表反映出的清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 B )B.土地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C.农业生产呈现区域化的特点D.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显著提高解析:材料反映的一年多熟制和对土壤的改良,说明清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故答案为B项。
A、D项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且“大幅”“显著”说法夸X,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均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的区域化特点,排除C 项。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小结与测评学案 岳麓版必修2
重农抑商,步履维艰
(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2)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
隋唐时期
范围扩大,贸易繁荣
(1)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2)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3)出现柜坊和飞钱
宋元时期
打破时空,空前繁荣
(1)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海
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明朝
海禁政策
(1)内容: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实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维护专制统治
清朝
闭关锁国政策
(1)内容: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寸板不许下海
(2)后果: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土地兼并严重,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二、手工业生产——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时期
发展历程
从先秦
到秦汉
形成与发展
(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2)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主题时空线索串联]土地所有制
D.商帮
E.“海禁”
[主题发展历程纵览]
一、农业经济——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
时期
发展历程
原始
社会
农业起源
(1)最早培植水稻和粟(2)耕作方法:实行刀耕火种(3)工具有石、木、骨器(4)土地属氏族公社所有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卷岳麓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2017·河北保定期中)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时期整地工具中耕工具夏朝耒、锛、铲、斧锄、博商朝耒、锛、铲、锸、斧、析铲、博西周耒、锛、铲、锸、斧、析、援铲、罅A.B.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C。
耕作方式不断进步D。
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解析:C 分析表格可知,商朝与夏朝相比、西周与商朝相比,整地工具和中耕工具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种类增多,功能也越来越细化,故C项正确。
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A 项错误;“耒”“析”等农具表明当时仍使用木制农具,B项错误;表格中不涉及农业管理信息,D项错误。
2.根据张履祥《补农书》中所载资料,明朝末期江南地区农村家庭的投资结构如图所示:这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A.经营更趋市场化B.减少犁耕依赖C。
生产日趋专业化D。
注重精耕细作解析:D 明朝末期的江南地区,农副业经营仍然是小农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故A项错误;明末农村耕作方式依然是铁犁牛耕,并未减少对犁耕的依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不出“专业化",故C项错误;材料说明家庭农业包括播种、灌溉、施肥等多个环节,高投入追求高产出,是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
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总练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阶段性测试
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总练习: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阶段性测试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徐州)《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A.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B.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C.每年都有土地兼并现象出现D.铁器牛耕技术得到广泛推广【答案】 A【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技术。
“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是强调通过“人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A项正确。
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表达。
2.(2018·潍坊)《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答案】 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经》中的记载为曲辕犁,这一农具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3.(2018·台州)以下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不相适应的是()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B.“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C.“使民重死而不远徙”D.“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
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答案】 D【解析】农耕经济的典型特点是自给自足,具有封闭保守性,A、B、C三项皆是其反映,D项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情况,所以排除A、B、C三项选D项。
4.(2018·茂名)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选项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C.男女分工明确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答案】 D【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A、B、C各项都是自然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虽然是自然经济的特点,但这仅仅说明生产经营形态落后,并不代表古代农民生活自然悠闲,实际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民衣能裹体,食能果腹就不错,应选D项。
2019春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综合检测卷 岳麓版必修2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汉书》记载西汉时每年亩产约一石半,《昌言》上说东汉时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增长。
你认为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增多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生产工具的改进。
因此B项正确。
A、C、D三项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答案:B2.下列两幅图出自《天工开物》,其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①农业精耕细作②农业技术先进③农民辛勤劳作④水利设施的完善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农民辛勤劳作”“水利设施的完善”这两点表述本身没有问题,但无法通过题干所提供的两幅图片得出,故排除含③④的B、C、D三项,选A项。
答案:A3.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B.资本主义的萌芽C.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D.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男子、妇女在社会分工中的“不同”与“同”,在此基础上寻找选项与观点的对应性。
“与男子共其劳”说明A项说法不妥,排除;B项与题干无关,排除;结合“农家”可知C项错误,排除。
答案为D。
答案:D4.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
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
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
这主要说明 ( )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解析:材料只是反映出土地买卖的存在,体现不出土地买卖频繁,A项错误;材料中出现“地券或地契”、“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充分说明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B项正确;C项材料体现不出,排除;封建土地主要还是地主所有而不是由国家控制,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岳麓版必修2[1]
2018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岳麓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岳麓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岳麓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7·四川成都期末)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解析古文描述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耕织结合不一定非得男耕女织,故A项正确.判断资本主义萌芽必须有商品交换和雇佣关系两个条件,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
材料中男女都要耕田织布,未体现男尊女卑,故C项错误。
农家的织布属于家庭手工业而不是官营手工业,故D项错误。
答案A2.(2017·山东济南一中月考)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钁、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解析据题干材料信息,铁农具出土于秦魏等国故地,故A、C错误;题干仅阐述了铁农具的出土,没有涉及到最早的铁农具问题,故单纯从题干材料信息不能得出D项结论.从题干河南辉县魏墓出土的农具成套来看,成套的农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综合测评(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神而化之,使民易之,故谓神农也”。
反映了这一时期( )【导学号:05812047】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C[从材料中的“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可知神农教人们制作工具进行农业生产,这反映了原始农业的出现,C项正确。
]2.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B.漕渠C.都江堰D.白渠C[从材料中的“蜀守冰凿离碓”“穿二江成都之中”可知这一水利工程是都江堰,C 项正确。
]3.下列表格数据反映的经济现象会导致哪一结果( )B.精耕细作农业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D.铁犁牛耕在江南开始推广B[A项出现在鸦片战争后;材料体现出了清朝雍正、乾隆年间人口增加,人均占有土地数量减少,精耕细作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出现在手工业领域,强调雇佣关系,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铁犁牛耕在江南地区推广在西汉时期,故D项错误。
] 4.《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导学号:05812048】A.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C[“案田而税”说明按田亩的多少收税,实际上等于国家承认个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故C项正确。
]5.明朝时“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地主与佃农之间,“交租之外,两不相问”。
此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导学号:05812049】A.地主与佃农间存在雇佣关系B.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C.佃农有较大的生产自主权D.租佃制抑制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C[“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交租之外,两不相问”说明佃户对土地生产使用拥有自主权,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C项正确。
]6.读下表,影响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变化表(单位:万户)C.疆域面积大小D.经济格局变化D[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南方的户数逐渐增加,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故选D项。
]7.纸币在中国出现较早,但直到明清时期纸币也未能取代金银而成为主要货币。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明清时期( )【导学号:05812050】A.商品市场发展程度不够充分B.大量国际金银流入中国市场C.民众缺乏对纸币价值的认可D.纸币容易因通货膨胀而贬值A[出现较早的纸币始终未能取代金银成为主要货币,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故A项正确;大量国际金银涌入中国市场只会促使纸币更快的取代金银成为主要货币,故B项错误;民众的认可度并不是决定纸币流通程度的根本因素,故C项错误;纸币易贬值的特点同样也不是其未能成为主要货币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
]8.“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
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
”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导学号:05812051】A.分工过细B.利益内耗C.管理僵化D.外部竞争B[官营手工业不以市场为主,其内部分工过细,导致代理链拉长,管理成本增加,最终会导致利益内耗增加,成为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故B项正确。
] 9.富豪所从事业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变化的标志。
《史记·货殖列传》排列从春秋到汉武帝时代众多的豪民巨富,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汉代就有卓氏、程郑、孔氏、曹邴氏四家列入富豪榜。
这表明( )A.铁制工具运用广泛B.政府鼓励私人铸铁C.政治环境造就富豪D.国家实行重商政策A[从材料中的“炼铁行业出富豪最多”可知,冶铁制造铁制工具符合市场需求,这也反映出铁制工具运用广泛,A项正确。
]10.《汉书》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ì,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
”材料反映汉代( )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C[从材料中的“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可知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
]11.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导学号:05812052】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C[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府,对生产技术人员注重技能培训,旨在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故C项正确。
]12.《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导学号:05812053】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C[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凭借其努力和智慧成为郡、县、乡里程度不同的富人,多得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西汉前期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项正确。
]13.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
”下列描述与材料不相符的是( )【导学号:05812054】A.农户种棉日益普遍B.农民负担沉重的债务和赋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家庭手工业超过民营手工业D[材料反映了家庭手工业主要是为了实现自用和交纳租税,其生产规模和水平落后于私营手工业,D项错误。
]14.“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D[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历代封建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并不禁止商业活动和商人追求利润;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增强了秦国的国力;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重农抑商观念,但其影响仍然根深蒂固,故选D项。
] 15.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下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充分说明了( )图一金属货币—圆形方孔钱图二纸币—“交子”A.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B.商帮出现后的垄断C.纸币方便携带,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D.商品经济的繁荣D[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转变,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D项正确;中国自战国时期开始一直到清朝政府都在推行重农抑商政策,A项错误;商帮是私商不可能垄断货币发行,B 项错误;C项错在了“完全”二字。
]16.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导学号:05812055】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C[据“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说明墟市间日开市,不是每天开市,且乡村市场已成为惯例,但并不能说明乡村市场繁荣;“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徒扰民尔,可仍其旧”说明官员主张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因此市场监管相对宽松,故C项正确;宋代坊市制在时间和空间上被打破,故D项错误。
]17.范仲淹《四民诗》说:“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
”宋人《富国策》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
这说明( )【导学号:05812056】A.宋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C.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D.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思想出现C[本题材料提到“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
”“商人众则入税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逐渐重视商业,因此选C项。
] 18.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1661—1795)苏州潮州会馆城内购买房屋的情况表。
主要反映了当时( )A.B.潮州商人控制了苏州的商业C.商人投资房产导致房价上涨D.传统观念影响经济活动C[从题干材料可知,清代乾隆年间房价要远远高于康熙、雍正年间。
而会馆则是商人购买的为本帮商人服务的场所,这说明商人投资房产导致房价上涨。
]19.据统计,道光以前佛山共有商业会馆25所,手工业会馆26所。
全镇的工商店号在3 000家以上,铺户贸易和转运贸易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
这反映出( )A.清代国内的长途贸易较为发达B.清朝前期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C.清朝前期的商业活动发生质变D.清朝前期佛山的商贸经济较发达D[题干材料说明,道光以前佛山的商业规模较大、贸易形式多样,这说明当时佛山的商贸经济发达,故D项正确。
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B项不符合史实;C项错在“质变”。
] 20.“江浙地区的工商业市镇,在宋代出现71个,明代达到318个,清代(1840年前)增加到487个。
”就明清时期而言,与这些市镇相关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体现了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市镇的经济职能专门化分工明显C.位于经济繁荣、交通发达要冲之地D.推动了对外贸易的高度发达繁荣D[明清时期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政府严格限制私人对外贸易,因此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不会推动对外贸易的高度发达繁荣,D项错误,符合题意。
] 21.《覆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期:“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市廛(商品交易)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地租重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商品经济繁荣D.政府实行闭关政策B[从材料中信息可知,材料强调以农为本,以商为末,这从实质反映了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正确。
]22.明朝成化年间,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13岁时与其兄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
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地。
此举反映了( ) A.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政府鼓励商业发展C.徽人独具商业传统D.农产品商品化增强A[根据材料中“贩运商品,牟取厚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