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三课时
《因数和倍数》因数与倍数PPT课件
因数和倍数是一对相 互依存的概念,不能 单独说谁是因数,谁 是倍数。
6和7是42的因数。 42是6和7的倍数。
变式训练
(2)因为5.7÷0.3=19,所以5.7是0.3的倍数,0.3
是5.7的因数。
( ×)
倍数,因数都必须 是整数。
思维训练
体育课上,老师在筐里放了 2 4 个乒乓球,让小东去拿。不 许一次拿完,也不许一个一个地拿,且要每次拿的个数相 同,拿到最后一个正好一个不剩。小东共有多少种拿法? 每种拿法各拿多少次?
30除以几没有余数
30÷1=30 30÷2=15 30÷3=10 30÷5=6
30的因数有1,30,2, 15,3,10,5,6。
36除以几没有余数
36÷1=36 36÷2=18 36÷3=12 36÷4=9 36÷6=6
36的因数有1、2、3、4、 6、9、12、18、36。
3 2的倍数有哪些?
选自教材第5页做一做
1.填空题。
变式训练
(1)18÷3=6,我们就说( 18 )是( 3 )和( 6 ) 的倍数,( 3 )和( 6 )是( 18 )的因数。
(2)如果整数a能被整数b(b≠0)整除,a就叫作b 的( 倍数 ),b就叫作a的( 因数 )。
变式训练
(3) 14×3=42中,( 42 )是( 3 )和( 14 )的倍数, ( 3 )和( 14 )是( 42 )的因数。
63÷9=7 ——9和7是63的因数,63是9和7的倍数。
试着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60÷10=6
10÷2=5
10和6是60的因数,60是10和6的倍数; 5和2是10的因数,10是5和2的倍数。
10和6是60的因数,60是10和6的倍数;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一、单元教学内容因数与倍数P5——P17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以及渗透分类的思想。
4、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通过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单元教学安排1.因数和倍数……………………2课时2.2、5、3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3.质数和合数……………………3课时4.整理和复习……………………3课时【知识结构】1.因数和倍数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1)一、教学内容:教材P5~6例1、例2及练习二第1、2(1)、6题。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借助直观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乘法算式,最后结合乘法算式来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3、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教材第5页例1。
12÷2=6 9÷5=1.8 30÷6=5 2÷3=0.626÷8=3.5 19÷7≈2.71 20÷10=2 21÷21=1 63÷9=7(1)观察。
引导:观察例1中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除法算式)(2)分类。
引导: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分类吗?学生分类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根据是否整除分为以下两类:2.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二)探索新知1.明确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教学例1)(1)教师引导。
教师指出: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2、5的倍数的特征》因数与倍数PPT精品课件
练习 5.把一枚1元硬币有“菊花”的那面朝上放在桌面上,翻动1 次,有“菊花”的那面朝下;翻动2次,有“菊花”的那面 朝上。翻动2020次后,有“菊花”的那面朝( 朝上);
只要是奇数次 “菊花”那面朝下的,偶数次 “菊花”那面朝上。
所以,翻动2020次后,有“菊花”的那面朝上。
一级标题
你有什么收获?
探究2的倍一数级特征标 题
我们圈出来的数有什么特点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回忆我们刚刚是怎么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 先发现问题, 再提出猜想, 然后举例验证, 最后得出结论。
探究5的倍数特征
在这张百数表中,哪些是5的倍数?请你圈出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质数、合数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质数、合数的判定方法。
3.能够分解合数为质数的乘积。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质数、合数的概念及判定方法。
2.分解合数为质数的乘积。
三、教学内容1. 质数和合数的定义•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称为质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数称为合数。
2. 质数和合数的判定方法•质数判定:一个大于1的数,如果它除了1和它本身外没有其他因数,那么这个数是质数。
•合数判定:一个大于1的数,如果它可以被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的其他数整除,那么这个数是合数。
3. 分解合数为质数的乘积•将合数分解为各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为了引起学生对质数与合数的兴趣,可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例子展示质数和合数的区别。
2. 讲解•详细讲解质数和合数的定义。
•演示质数和合数的判定方法。
•指导学生如何分解合数为质数的乘积。
3. 练习•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判定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或将合数进行分解。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质数和合数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搜集生活中的质数和合数的例子。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在质数和合数的判定上存在理解困难,下节课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朶对贵校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如有任何问题或建议,请随时与我联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材简析通过四年多的数学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在以往的教材中,是以整除的形式出现,以约数、倍数、2、3、5整除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同时出现,形成同一单元概念过多,易混、理解困难的问题,本教材进行了调整。
1.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在以往的教材中,由于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采用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限制学生的思维,本教材允许学生采用多种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建立是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的,也是为后面学习约分、通分做准备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的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课件、100以内数表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学习内容因数和倍数●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
●学习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1.出示例1,仔细观察:你能将这些算式分类吗?2.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分类结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运用因数和倍数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
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之间的区别。
2.能正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教师可通过一个小故事或问题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
1.教师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相关例题。
3. 练习
1.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自主练习求因数和倍数。
第二课时
1. 复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复习前一课时的知识点,互相交流讨论。
2. 学习
1.教师讲解如何利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相关例题。
3. 拓展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作用。
五、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思考并总结因数和倍数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对因数和倍数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
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3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3课时 2、5
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数字是否是2或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判断数字是否是2或5的倍数。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和黑板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等。
3.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安静。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关于因数与倍数的知识,引入2、5
的倍数的概念。
2.新知识讲解:
–2的倍数:所有个位数是0、2、4、6、8的数字为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数是0或者5的数字为5的倍数。
3.课堂练习:
–让学生在黑板上判断一些数字是否是2或5的倍数。
–带领学生一起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
4.拓展延伸:给学生提供一些扩展问题,让学生运用2、5的倍数的特
征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总结2、5的倍数的特征,强化学生的记忆。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上关于2、5的倍数的练习题。
2.思考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判断其中的数字是否是2或5的倍数。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练习加深对2、5的倍数特征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2020春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第2单元-第3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习题
2、5的倍数的特征 2、5倍数不难判,个位数字是关键; 0,2,4,6,8个位站, 2的倍数立呈现; 0、5数字个位站, 5的倍数也立现; 整数分成两大类,偶数奇数依次排。
(讲解源于《点拨》)
小试牛刀 (选题源于教材P11第1题)
1. 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33 98 355 0
( 0,2,4,6,8 )的数都是2的倍数。 (2)153至少减去( 1 )后是2的倍数,128至少加上
( 2 )后是5的倍数。
(3)个位上是( 0 )的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4)1 6, 里填( 0~9中的任意一个数 )是2的倍数。 (5)18 , 里填( 0或5 )是5的倍数。
2.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 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2的倍数
5的倍数
76 70 48 100 82 36
( 80,6,0,108 ),奇数有( 75,61,835,1)。 (2)如果a是一个自然数,那么与它相邻的两个自然数
分别是( a-1 )和( a+1 )。
(3)如果a是一个偶数,那么与它相邻的两个偶数分别 是( a-2 )和( a+2 )。
(4)在100,95,90,85,…,10,5这列数中,每个数 都是( 5 )的倍数,第12个数是( 4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1)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吗? 是 (2)*只看个位,能否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4的倍数,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2章《因数与倍数》(3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的方法。
3.能够熟练运用因数与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3的倍数的特征。
2.因数与倍数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下》。
2.教具:白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实物教具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引出本节课要讲解的“3的倍数的特征”。
2. 概念解释
•3的倍数特征:一个数如果可以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否则就不是3的倍数。
•举例说明: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引导学生做简单的练习。
3. 教学示范
展示几个案例,让学生自己尝试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并讨论解答过程。
4. 练习与讨论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尝试,并进行互相讨论和解答。
5. 拓展延伸
将学生进行分组,让每个小组自行设计两个题目,让其他小组进行解答,加深对“3的倍数”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选做:设计更多的“3的倍数”的相关题目,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课程,学生应该掌握了判断一个数是否为3的倍数的方法,以及因数与倍数的应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提高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因数和倍数说课稿1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对乘法运算和对长方形的长、宽、面积的关系已有认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设计让学生经历操作引入概念、探索寻求方法、观察概括规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建立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概括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征,为此,教材安排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
第一,用12块大小同样的正方形拼长方形,得出乘法算式,进而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直观描述概念的意义。
第二,在学生初步感知倍数和因数意义的基础之上,通过问题引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寻求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概括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特征;第三,概念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部分内容层层递进,浑然一体,“四基”“两能”的落实,为后继学习夯实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系统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认识了一个数的几倍等,经历过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学习活动,积累了部分数学活动经验,这些是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虽然此阶段的学生仍以直观思维为主,但抽象概括的能力也正逐步完善,加之小学生天生的模仿能力,使得探索学习本课知识成为可能。
但小学生注意力分配能力不强,纷繁复杂的概念关系和倍数因数的多样求法易让其晕头转向,令人欣慰的是小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总有一探究竟的欲望,新概念的学习必然会引起其极大的兴趣。
(三)教学环境分析本课,依托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撑,整合了视频交互系统的摄像、批注、抓捕、音视频链接等多种功能,外显学生内隐的思维过程,展示学生个性化的思考,有利于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更好地实现课堂的开放性和交互性。
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学习轻松愉悦,积极主动。
基于这些思考,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写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2、通过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索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特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知识点1】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
例如:6是倍数、3和2是因数。
【×】改正:6是3和2的倍数,3和2是6的因数。
练习:【1】8×5=40,【】和【】是【】的因数,【】是【】和【】的倍数。
【2】因为36÷9=4,所以【】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3】在18÷6=3中,18是6的【】,3和6是【】的【】。
【4】在14÷7=2中,【】能被【】整除,【】能整除【】,【】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5】若A÷B=C【A、B、C都是非零自然数】,则A是B的【】数,B是A的【】数。
【6】如果A、B是两个整数【B≠0】,且A÷B=2,那么A是B的,B是A的。
【7】判断并改正:因为7×6=42,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因为15÷5=3,所以15和5是3的因数,5和3是15的倍数。
【】5是因数,15是倍数。
【】甲数除以乙数,商是15,那么甲数一定是乙数的倍数。
【】【8】甲数×3=乙数,乙数是甲数的【】。
A、倍数B、因数C、自然数【知识点2】倍数因数只考虑正数,小数、分数等不讨论倍数、因数的问题。
例如:0.6×5=3,虽然可以表示0.6的5倍是3但是,0.6是小数是不讨论倍数因数问题。
因此类似的:因为0.6×5=3,所以3是0.6和5的倍数。
是错误的说法。
练习:【1】有5÷2=2.5可知【】A、5能被2除尽B、2能被5整除C、5能被2整除D、2是5的因数,5是2的倍数【2】36÷5=7……1可知【】A、5和7是36的因数B、5能整除36C、36能被5除尽D、36是5的倍数【3】属于因数和倍数关系的等式是【】A、2×0.25=0.5B、2×25=50C、2×0=0【知识点3】没有前提条件确定倍数与因数例如:36的因数有【】。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4课时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4课时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7课时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8课时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8课时第六单元统计4课时第七单元数学广角逻辑推理2课时第八单元总复习5课时综合应用打电话1课时综合应用粉刷墙壁1课时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课时课题:轴对称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题1: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
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2.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1)引导学生思考: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1、课内练习一 -----第1、2题。
2、课外作业:板书设计: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旋转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因数和倍数第3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新人教版
第 3 课时 2、5 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2、5 的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 通过学习, 使学生能自主探究, 总结得出2、5 的倍数的特征。
3. 能够运用2、5 的倍数的特征进行正确的判断, 进一步理解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2、5 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2、5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前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导思:7的倍数有哪些?6的呢?师:1.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3.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引出课题。
[板书:2、5的倍数的特征]二课前检测师布置任务:1.学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3.通过预习,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让全班同学互相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得都非常棒!不会的同学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地探究吧!三探索新知探究点1 2、5 的倍数的特征小组合作观察。
师:在表中找出所有5的倍数,把它们圈起来,观察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生: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师:在表中找出所有2的倍数,把它们框起来,观察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生:个位上是0,2,4,6,8 的数都是2的倍数。
师:对比5 和2 的倍数,同时是5 和2 的倍数的数有什么特征?生:通过观察,第10 列的数既是5 的倍数又是2 的倍数,第10 列的数个位上是0,也就是说个位上是0 的数既是5 的倍数又是2 的倍数。
教师总结:5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或5 的数都是5 的倍数。
2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 的数都是2 的倍数。
[板书]同时是5 和2 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 的数。
练小试牛刀 [教材P9做一做]探究点2 奇数与偶数的含义师: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生: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 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3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3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3课时,主要讲解2、5的倍数的特征。
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5的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理解倍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一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对于1~5的倍数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在这一课时中,学生需要理解的是2、5的倍数的特征,这需要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和观察力有一定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的方式,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一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的方式,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引导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1~5的倍数,引导学生进入2、5的倍数的特征的学习。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2、5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规律。
3.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4.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所学内容。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2、5的倍数的特征1.2的倍数:个位是偶数的数2.5的倍数:个位是0或5的数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和课堂表现来进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案
一、随堂练习
判断。
(1)1是所有非零整数的因数。
(2)25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28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的积是56
。
二、巩固练习
五年级有学生54人,将他们平均分成几 个学习小组,每组多余3人且少于8人。 可以分成几个小组?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 习,学生掌握了找一个数的 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课堂小结
今天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教学反思
课 题: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主备:辅备: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情境教学,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的方法,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了解一个数 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过程与方法
经历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体验列举和归 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6页例2、例3
教学流程
导案
学案
复习导入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 经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你能很快的完成下面的题 目吗?
大屏幕出示:
判断:
1、6是因数,24是倍数。
2、十4=,所以是4的倍数。
3、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 的因数大。
一、复习旧知
点名学生回答: 判断:
教学流程
导案
学案
自主学习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
12-2=8-3=30-6=
19-7=9-5= 26-8=
20-10= 21-21= 63-9=教师:在除法算式中,两个 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它们 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疋 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除法 中还有另一类关系,这就是 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解读)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三学段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在课程内容的第三学段中提出: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在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 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重概念的建立,关注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过程,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促进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与记忆概念,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总结的完整过程,掌握在这一单元的内容中,2、5、3 的倍数的特征,100 以内的质数表,以及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等知识。
二、单元目标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数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数学分支,它是研究整数的性质的一门学问,以严格、简洁、抽象著称。
数学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则更被誉为“数学的皇后”,可见数论在数学中的地位。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基于教材分析理解和新课程标准要求与学生经验、认知基础水平,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落实“四基”、发展增强“四能”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整合定位(确立)如下: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三课时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 3、l 6、19都不是3的倍数。
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
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
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
师:十位数加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
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
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
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通过给学生自己思考方法、规律,加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