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献血后多久血液成分恢复
无偿献血前后血流变学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无偿献血前后血流变学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摘要】目的:探讨某部队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流变学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部队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流变学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
结果:献血者献血前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血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积聚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高切相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与献血后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
结论:献血后72h血流变学及红细胞免疫功能会有短暂的下降,临床上应注意休息和恢复,与此同时,献血后对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危害健康的疾病能起到预防作用。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流变学;红细胞免疫功能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部队无偿献血人员100名,年龄18岁~45岁,平均年龄33.6±5.8岁,分别留取其献血前及献血后72h内的血标本。
1.2方法采用LBY-N6K普利生全血自动学流变仪检测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血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积聚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高切相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红细胞变形指数。
采用红细胞免疫粘附花环试验测定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即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
1.3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采用t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流变学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如表1)献血者献血前全血粘度值、血浆粘度值、血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积聚指数、全血高切相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红细胞C3b 受体花环率与献血后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
3讨论红细胞对炎性产物及癌细胞的免疫黏附及清除作用是其天然免疫功能之一,临床试验资料表明,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基础,并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2]。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为什么说全血并不全?全血的缺点是什么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为什么说全血并不全?全血的缺点是什么?
(1)全血并不全,是因为:
①血液离开血循环,发生保存损害。
②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
③血小板需要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4℃±2℃保存有害。
④白细胞中的粒细胞寿命短,很难保存。
⑤凝血因子Ⅷ和Ⅴ不稳定,保存1~3天活性丧失。
(2)全血的缺点有:
①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因为全血中的血浆可扩充血容量,所以血容量正常的患者输血量过大或速度过快可发生急性肺水肿。
②全血输入越多,代谢负担越重。
由于全血中细胞碎片多,全血的血浆内乳酸、钠、钾、氨等成分含量高,故全血输入越多,患者的代谢负担越重。
③输全血比任何血液成分更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
因为人的血型十分复杂,同种异体辅血,尤其是输全血,将有大量的抗原进入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应抗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或输血无效。
血液产物降解过程
血液产物降解过程
血液产物降解过程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在体内逐渐被分解和消除的过程。
血液主要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其中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而血浆则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左右,当红细胞老化或受损时,会被脾脏等器官分解。
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会被分解为铁离子和胆红素。
铁离子会被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成为转铁蛋白-
铁复合物,进而被肝脏再利用。
而胆红素会被肝脏捕获并与胆汁结合,然后经过胆道系统排出体外。
白细胞是身体的免疫细胞,一般寿命较短,只有几天到几周不等。
当白细胞完成任务或老化时,它们会被肝脏和脾脏等器官分解并消除。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寿命约为7-10天。
血小板在
血管受损时会聚集在受损部位,形成血栓,促进创伤的愈合。
当血小板完成任务或老化时,它们会被肝脏和脾脏等器官分解和消除。
血浆中的成分主要包括水、蛋白质、细胞因子、酶等。
水分通过尿液、呼吸道和皮肤等途径排出体外。
蛋白质和其他成分则会通过肝脏和肾脏等器官代谢和清除。
总之,血液产物的降解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其中包括细胞分解、蛋白质代谢和废物排泄等环节,通过这些过程,人体能够保持血液的平衡和稳定。
机体献血后的自身调节及营养补充
93BIOTECHWORLD 生物技术世界作为一种非常宝贵的医用资源,血液无法通过人工合成来获取,只能由合适的献血者来提供,无偿献血对于外伤性大出血、产后大出血等患者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但是,由于部分市民对无偿献血的医学知识不够了解,认为献血后会导致自身体质下降,进而产生对无偿献血的恐惧心理,给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血液是一种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其主要成分包括血浆、血细胞以及遗传物质,其中血浆在血液中所占比重约为55%、血细胞约为45%、遗传物质所占比重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
健康成年人体内血液含量约为体重的7%到8%,70KG健康成年人体内血液含量约为5升至6升,其中男性比女性稍高些。
机体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体内血液含量由于受神经和体液调节从而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如果单次失血量不超过体内血液总含量的10%(即500ml±50ml),机体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得到恢复,我国无偿献血中每次献血为200ml,约为体内血液含量的5%,因此不会导致机体受损。
同时,正常献血还可以降低高黏血症、心脑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生率[2]。
1 机体献血后的自我调节血液是一种缔结组织,作为血液的重要成分,血浆是一种淡黄色液体,主要化学成分为水和溶质血浆蛋白,其中水分约占90%,溶质血浆蛋白约占10%,溶质血浆蛋白由电解质、酶类、胆固醇、营养素等成分组成,血浆在血液中的作用主要是运载血细胞;血细胞也被称为血球,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其中红细胞在血细胞中所占比重最大,约为90%,主要功能是运送氧气,白细胞通过穿透毛细血管壁将细菌杀死,起到免疫的作用,血小板则起到止血的作用[3]。
由于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因此,机体献血后的自我调节包括血浆的恢复和血细胞的恢复,具体分析如下:1.1 机体献血后血浆的恢复机体在献血后会出现循环血量减少和动脉血压降低的现象,血浆恢复的主要机制就是增加循环血量并回升动脉血压,首先是交感神经系统的自我调节,当循环血量减少时,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会由于传入冲动减少而导致减压反射减弱,化学感受性反射加强,使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促进循环血量的补充,尤其是在机体献血后及时补充营养时;其次是血管自我调节,由于循环血量减少,流经血管内的血液减少,牵张力对血管的作用减小引起血管自我收缩,从而回升动脉血压;最后是肾素的自我调节,心交感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的紧张性活动不断加强使得血管紧张素原水解为血管紧张素一型,刺激肾素的分泌,收缩心肌从而使得动脉血压回升,最终使血浆恢复。
献了血后注意事项
献了血后注意事项献血是一项伟大的公益事业,它可以挽救无数生命。
献血后,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尊重献血过程中的辛勤付出。
首先,献血后要充分休息。
献血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会失去一定量的血液,这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负担。
因此,献血后应该尽量避免过度劳累,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以便身体能够及时恢复。
此外,也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其次,献血后要适量补充饮食。
献血会消耗我们的体力和体内营养物质,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饮食来补充养分,保持身体的健康。
在献血后的一周内,我们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肉、鱼类、蔬菜水果等,以促进血液的再生和恢复。
第三,献血后要避免剧烈运动。
献血后的身体需要一定时间来恢复,剧烈运动会加重身体的负担,延缓恢复的时间。
因此,在接下来的几天内最好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如慢跑、篮球等。
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但也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度消耗体力。
第四,献血后要注意伤口的护理。
献血时,我们的手腕会被扎一针,所以在献血后的几天内要注意伤口的清洁和保护,防止感染。
在洗手时要特别注意,用温水和肥皂轻轻洗净,然后涂上适量的消毒药膏,再用干净的纱布轻包扎起来。
最后,献血后要监测身体状况。
献血后,我们的身体会有一些不适反应,如头晕、乏力等。
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过于明显或持续时间较长的不适,就需要及时就医。
此外,我们可以每天测量一下体温,以及注意观察身体是否有其他异常症状。
总之,献血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作为献血者,我们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献血后要充分休息,适量补充饮食,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伤口护理,以及监测身体状况。
只有保持良好的体质,我们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
输血科——献血后的生理恢复
献血后的生理恢复灌南县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输血科献血后的血液生理恢复与献血者的体重、营养状况、性别、献血量、献血间隔时间以及献血类别(全血、血浆或者血小板等)密切相关,同时,与献血后适当饮食、适度体息,避免剧烈运动、高强度劳动等也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献血,不仅不会影响健康,而且会促进血液新陈代谢,调节血液的黏度,有利于血液的新陈代谢,提高氧运输能力。
一、血容量的恢复健康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8%,以50kg体重为例,血液总量为4000ml。
一次献血200ml约占总血量的5%;一次献血400ml,约占总血量的10%。
当一个人失血达到15%时才可能会发生急性低血容量反应。
同时,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平时只有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有20%~25%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内,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贮血库”,可以贮存人体总血量的20%,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迅速补充丢失的血液。
另外,捐献的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约占45%;其余55%为无形成分——血浆,血浆中约90%为水分。
因此,献血后及时、适量地饮水,有助于血容量的恢复。
一般献血后1到2个小时可以恢复血容量。
血浆蛋白质是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
二、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人体内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即20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即便不献血,每天也约有30~50ml血液被更新。
同时,人体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献血后机体促发骨髓造血功能活跃,加速新的血细胞生成。
若捐献200ml全血,红细胞及献血后机体促发骨髓造血功能,血红蛋白恢复至献血前水平需要7到10天,通常男性较女性恢复快。
三、白细胞、血小板的恢复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9到13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7到10天,每天有大量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新生、成熟、衰老、死亡。
献血常识问与答
献血常识问与答作者:胡荣来源:《养生大世界》2015年第06期为了纪念发明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茨泰纳,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在2004年6月14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献血日”。
今年世界献血日的主题是“感谢您挽救我的生命”。
尽管此活动已经推行了12个年头,但是不少人提起献血心里仍会冒出许多疑问。
疑问一:血液有寿命吗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血浆约占血液总容积的55%,其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2%),其余的是固体物质(约占8%),包括血浆蛋白、无机盐等。
血细胞约占血液总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这些血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如红细胞的寿命是80-120天,白细胞的寿命是7-14天,血小板的寿命是7-9天。
正常情况下,每天约有40毫升红细胞死亡,同时,也有相应的红细胞新生,在失血(如献血)后,人的造血功能比正常增加4-5倍。
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盐,只要1-2小时便可得到补充;蛋白质1-2天内就可完全补足;白细胞、血小板约3天可恢复;恢复较慢的是红细胞,大约在半个月时间内即可恢复。
疑问二:献血会引起症状吗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失血量在500-1000毫升时,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见下图)。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健康人定期献血不仅对身体无害,还有很多益处。
比如能预防、缓解高黏血症,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疑问三:近亲输血有风险吗近亲输血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因为直系亲属间输血时可能会发生一种严重的输血反应,叫作移植物抗宿主病,这种免疫反应疾病死亡率很高。
在中国,这种病的发生率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估计在万分之一左右,血缘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尤其是一级亲属,即父母与子女间,发病率要高10—20倍。
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Key words]Blood donor
Health
Hemorheolbgy
Blood viscosity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公 民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无偿献血在保证献血 者和受血者安全的同时,更有利于献血者自身健 康。血液流变学是一组检查项目的统称,可研究血 液流动状态、血液凝固性质、血液粘滞度、血液有形 成分的流动和变形性。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 病、多发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栓等均 与血液粘度升高有关。
红细胞变形指数
3.87 5.40 9.9l 23.44 1.59 10.17 0.49。 4.70 45.19 3.OO 6.02 43.52 2.47 14.98 O.60
3 4
8珀1 H 0
3卯2 5 5
2抱O ∞铊孔鼹g;娟鹊∞蛇弱埔M坞盯
21.69 36.24 76.95 193.20
O.48 217.00
度与血细胞容积浓度之比,意义与全血低切粘度相 同E3]。
献血后不同时段血液相关指标变化的观察分析
献血后不同时段血液相关指标变化的观察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献血后不同时段血液相关指标变化状况,获得献血者的最适频次和限量的信息。
方法:从我中心2014年9月—2016年12月来献血的人员中抽取120名纳入到讨论中,其血液检验、体格检查、年龄等均满足我国目前法规要求,献血前后24h、7d、1个月、3个月时采集血液标本,检测其TP、PLT、HCT、HGB、RBC、WBC等指数,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数据。
结果:献血400ml后,人体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数指数存在性别差异,女性低于男性(P<0.05);献血后24h至1个月时,红细胞、红细胞比积存在轻度降低,指数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LSD-t检验,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血小板、白细胞指数在献血400ml后均不较大波动,属于正常生理范围。
结论:经分析后得知,献血后3个月恢复阶段属于安全性,全血献血400ml,且间隔三个月不会影响献血者身体健康。
【关键词】血液学指标;间隔期;献血【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213-021.引言近几年来,自愿无偿献血人数日益增多,而有关献血者献血后,其生理恢复状况,则缺乏关注和重视,一直以来均对此领域有所忽略,也就缺乏此方面资料。
因此,本研究列举120例献血人员作为研讨对象。
2.资料与方法2.1 一般资料所抽选的120名无偿献血人员,其年龄范围为18至55岁,男性72名,女性48名。
均为街头自愿献血,包含辽宁、台湾、福建、江西、河南、四川、安徽等地区人员,在抽选人员时有意挑选部分外来人员。
2.2 方法试剂和仪器:用血细胞分化仪为sysmex-21和生化分析仪为4040,试剂均为仪器原配试剂。
血液检验和体检合格后,均在同时段采集各献血者400ml血液,调查周期为3个月,采集其献血前、献血后24h、7d、1个月、3个月血液标本,检查其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计数等,并分析各数据。
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后外周血小板数恢复
注: 1、2 U 单采前、单采后 0、24、48、72、96 h 各组之间分别为 F = 2. 054、F = 1. 852,P > 0. 05
表 2 71 例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 Plt 下降情况
( x珋± s,× 109 / L)
单采前
n
Plt
0h
单采后 Plt 24 h 48 h 72 h
1 U 39 209 ± 13 161 ± 10 188 ± 14 207 ± 11 210 ± 16
2 U 32 234 ± 11 184 ± 14 209 ± 16 212 ± 13 233 ± 15
96 h 207 ± 15 231 ± 18
注: 1 U 组 单 采 后 0、24 h 与 其 他 各 组 之 间 比 较 F = 80. 302,P < 0. 01; 2 U 组单采后 0 h 组与其他各组比较 F = 56. 352,P < 0. 01
1 材料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2009 年以来本站自愿捐献单采血小板 10 次以上的献血者 100 名,其中男、女各 50 名,年龄: 男性平均 47 岁,女性平均 44 岁。献血者外周 Plt 均≥150 × 109 / L,体 检合格。 1. 2 仪器与试剂 血小板采集用美国 MCS + ED 血细胞分 离机、Amicus 血细胞分离机、Trima 血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的 一次性封闭式耗材,每次采集 1 ~ 2 U 机采血小板。全自动 血细胞分析仪( 瑞典 Boule 公司) ,血小板质控品( 美国伯乐 公司) 。 1. 3 采集方法 在单采前,单采后 0、24、48、72、96 h,分别 抽取献血者静脉血 3 ml,置 EDTA 真空管中抗凝并混匀,用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 Plt,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1. 4 统计学处理 使用 SPSS18. 0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 用 F 检验。
献血小板后注意事项
献血小板后注意事项献血小板是一种无偿献血行为,它可以帮助需要输血的患者恢复健康。
许多人经常献血小板,但是在献血后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本文将介绍献血小板后的注意事项。
首先,献血小板后需要休息一段时间。
在献血过程中,身体将失去一定量的血液,这可能会导致身体感到疲倦和虚弱。
因此,在献血后,需要休息一段时间,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恢复和补充体力。
其次,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
献血后,身体需要额外的能量来恢复。
因此,饮食应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纤维的食物,比如鱼、豆类、蔬菜和水果。
此外,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促进康复。
另外,献血小板后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运动过度可能导致身体疲惫和血压下降,甚至引发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
因此,在献血后的几天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的劳累活动,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
此外,还要注意伤口的护理。
在献血后,可能会在献血部位留下一个针孔伤口。
这个伤口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出血或渗血,需要保持清洁和干燥。
可以用纱布或透气性好的胶布覆盖伤口,避免感染和摩擦,同时也可以减轻不适感。
最后,献血小板后还需要留意身体状况。
有些人可能会在献血后出现一些不适症状,比如头晕、乏力、恶心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以静卧休息,进食一些含糖的食物,补充体力和能量,同时也可以向医生咨询建议。
总之,献血小板是一种伟大而有意义的行为。
但是在献血后,我们需要注意休息、饮食、运动和伤口护理等方面的事项。
只有充分关注这些问题,才能确保身体的康复和健康。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积极参与献血小板,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无偿献血】献血后血液是如何恢复的?需要多长时间呢?
献血后血液是如何恢复的?需要多长时间呢?
一颗爱心,一次善举,一腔热血,撸起袖子,伸出臂膀,一次关于爱的奉献就完成了。
相信很多小伙伴会疑惑,献血后血液是如何恢复的?需要多长时间呢?我来带你一探究竟!
血容量的恢复
捐献的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约占45%;其余55%为无形成分——血浆,血浆中约90%为水分。
因此,献血后及时、适量地饮水,有助于血容量的恢复。
一般献血后1-2个小时可以恢复血容量,血浆蛋白质是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
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
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人体内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即20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即便不献血,每天也约有30-50ml血液被更新。
同时,人体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献血后机体促发骨髓造血功能活跃,加速新的血细胞生成。
若捐献200ml全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恢复至献血前水平需要
7-10天,通常男性较女性恢复快。
白细胞、血小板的恢复
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9-13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7-10天,每天有大量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新生、成熟、衰老、死亡。
因此,献血
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较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更加快,一般72小时左右即可恢复。
血流动力学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根据研究表明,献血后短时间机体通过降低心脏血液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等一系列的生理应急反应来维持平衡。
献血后的4天,血液搏出量以及外周阻力调整接近献血前的水平,说明血液各项指标也逐步恢复至献血前水平。
献血后免疫力会降低吗
献血后免疫力会降低吗
献血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一种人人称颂的行为,献血会让身体变得更加的强大,也会拯救别人的生命,让自己的道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但是献血的意义还有部分人是处于抵抗情绪的,因为他们担心献血后免疫力会降低,让身体受到伤害,那么,献血后免疫力真的会降低吗?
首先强调一下,献血是不会减低身体抵抗力以及免疫力的。
刚好相反,献血过后骨髓细胞造血,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增加,所以从一定角度上来讲是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的。
先解释一下免疫力与献血的关系。
当人体献血200-400ML后,失去的抗体、白细胞是非常少量的。
而且献血后,造血功能可显著增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就得到补充。
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中的抗体等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白
细胞也就很快恢复到原来水平。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
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行为,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是也帮助了自己。
可以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
因此献血从某种意义上也能增强自己的免疫力。
总的来说献血后免疫力是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的,相反还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因为免疫力是具有自我保护和再生意识的,一旦血液数量不够就会激发免疫力的活力,让免疫能力变得更加的强大,因此,人们在生活中积极献血有利于身体健康。
无偿献血对个人有什么要求-
无偿献血对个人有什么要求?无偿献血知识献血的意义血液被人们誉为生命之河,正常人一刻也离不开它。
在现代医疗中,无论是外伤性大出血、产后大出血、严重烧伤,还是各种血液病或施行大手术,都离不开用输血来抢救治疗伤病员。
在目前条件下,血液还不能用人工制造或完全替代,只能依靠广大健康适龄公民的无偿献血,才能满足医疗急救的需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献血不仅是医疗服务的一项具体内容,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无偿献血,可以促进人们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
献血者是联结人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献血者将受到全社会的尊敬。
献血有益身体健康国内外大量科学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献血有益健康!一、适量献血会使人更加健康、长寿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统不断受到激发,新鲜的血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未献过血的人。
献血后会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量加大,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
因此,适量献血能有效降低动脉硬化、血栓和脑血管意外及心肌梗塞等病症。
坚持适量献血,能使体内骨髓的造血功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新陈代谢,这对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是非常有利的,坚持长期适量捐血的人头脑会更清醒,更健康长寿。
二、献血可防心脑血管疾病据芬兰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证实,经常适量献血对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别是成年男性,有预防心脏病的作用。
专家对居住在芬兰东部的2万余名成年人做了调查,结果发现,与经常献血者比较,从不献血者的心脏病发病率要高出2倍之多。
英国营养基金会科学部主任玛格丽特分析说,血液中过剩的铁和铜都会起到加剧血液中脂肪氧化的作用,而血脂氧化正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反复适量献血会使血液黏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意义。
有人怀疑反复献血可能会导致大脑的总供血量减少,进而影响到大脑正常机能的发挥。
对此,专家随机抽检了80名反复献血者,用彩色经颅多普勒仪检测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大脑中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并进行了比较。
献血完多长时间可以运动
献血完多长时间可以运动献血是一项很有爱心的举动,并且对自己的身体有很多好处。
那么,献血完多久可以运动?献血完多久可以运动1、献血完多久可以运动正常情况下,献血是很安全的。
但是对于跑者来说,比如即将参加马拉松等赛事,献血这件事就需要认真考虑了。
因为人体是通过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吸收氧气,然后把氧气传送给肌肉和其他器官。
献血后红细胞的减少会使身体各部分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细胞的各项生命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比如献血后头晕主要就是脑部没有得到足够的氧气。
同时献血后,肾脏细胞会向血流分泌红细胞生成素,这就是向骨髓发出信号,让造血干细胞多生产红血球。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来说水和无机盐的话,2小时就可以恢复;其他大多数物质2天也恢复的差不多了;恢复最慢的是红细胞,因为它的寿命是100~120天,明显丢失的时候骨髓会用6~8倍的速度来造血,不超过1个月也可以恢复完毕。
一般来说输血后一周内不宜剧烈运动,三周左右可恢复平时的运动水平。
2、献血前注意事项2.1、学习献血知识,消除紧张心理。
2.2、献血前三天不要服药。
2.3、献血当天应按往常的习惯进餐,但不宜吃肥肉、鱼、油条等高脂肪或高蛋白食物。
2.4、献血前不饮酒。
2.5、保持睡眠充足,不宜做剧烈运动。
3、献血后注意事项3.1、献血完毕,针眼处要压迫 5-10 分钟,避免血液渗出。
3.2、要保护好静脉穿刺部位,穿刺部位止血后不等于完全愈合,至少在24 小时内不要被水浸润,也不要被不洁物品污染,更不要在静脉穿刺部位揉搓。
3.3、运动要适度,献血后当天请不要从事体育比赛、通宵娱乐等活动。
3.4、饮食营养要适中,不要进食过量。
无偿献血的常识1、献血者需要哪些基本条件?献血年龄在18周岁至55周岁之间,男性体重在50公斤及以上,女性体重在45公斤及以上。
体重5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大约有4000毫升血液。
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3次以上)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以延长至60周岁。
2024年黑龙江选调生综合素质测试考点梳理:献血相关常识
2024年黑龙江选调生综合素质测试考点梳理:献血相关常识1.献血有什么好处?“献血”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救助病人,也是无偿献血者仁心义举的表现。
同时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可谓是一种利人利己的行为。
而且,根据各地区的规定,献血者及家庭成员还可以享受相应的用血优待政策。
2.献血后血液多久可以恢复?成年健康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后,骨髓的新陈代谢加快,人体在肝、脾等脏器内贮存的血液也会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和循环血量保持平衡。
血管周围的液体立即会进入血管内,只要1-2小时便可补上失去的血容量;血浆蛋白大约在1-2天内即可补足;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7~10天即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
3.献血会不会被传染上疾病?不会。
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对采集血液制定了严格的操作规程和预防交叉感染的制度,并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
采血环境采用紫外线照射,喷洒消毒液,动态消毒等方式进行消毒,质量管理部门还定期对献血环境进行抽检,以保证环境的安全可靠。
血站的采血人员均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并且每年都会定期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患有经血液传播疾病或是相关病原体携带者,是不能从事采血工作的。
采血时使用的采血针头和血袋都是经过严格灭菌的一次性用品,按照国家要求用后即销毁,不可能重复使用。
所以绝对不会因为献血传染疾病。
4.献血需要空腹吗?要求的不是“空腹”而是不能摄入过多的油脂。
无论是植物性油脂或者动物性油脂,均会被人体小肠吸收转化成乳糜颗粒,乳糜颗粒进入血液中,经过脂蛋白的转运或在身体各部位进行能量供应或转变成脂肪储存起来。
这一过程通常在饭后,尤其是吃得比较油腻的时候,血中乳糜微粒的浓度会显著增加,一般在一至二小时后才逐渐恢复正常。
在这个时间之前,如果进行献血,采到的血液中就会含有较多的乳糜颗粒,极端情况下的血浆可能呈乳白色或浑浊状态。
如果空腹献血会避免乳糜血,但容易出现献血反应,如头晕、恶心等。
所以允许在献血前吃一些素淡的食物,比如稀饭、馒头和葡萄糖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桂生教授讲血液病:献血后多久血液成分恢复?
血液各种成分的恢复是有先后的。
恢复最快的是水分和钠盐。
献血后,组织液会很快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管。
与此同时,肝脏也加速制造蛋白质,特别是白蛋白,每天每公斤体重为0.2g。
需要时,可增加1倍,蛋白质大约在2~3天内即可补足。
恢复较慢的是红细胞。
献血后,血液内水分略有增多,红细胞少量丢失,携带氧气量不免减低,这时就会刺激骨髓造血,到红细胞全部补充完成,需要2~3周时间。
总的说来,献血后至多3周,血液恢复和原来的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