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擒故纵法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物理教师)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三十六计”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三十六计”作者:薛永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23期摘要:新课程所蕴涵的新思想、新理念,给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新方法,也给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思考,要实实在在去落实新课改的思想与理念。
“三十六计”当中的计谋为教学提供了手段,使教师注重探究过程和学习方法,能够关注学生终生发展,符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新思路和概念。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学习方法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与教法如雨后的阳光暖暖地照在我们每个教师身上,它使我们感受到了教学的清新与教育的温暖。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物理课堂让我们体会到了改革课堂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一味地讲授,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课堂每一处都体现着生机。
[1]下面我就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教法及教育方式谈谈自己的思考及看法。
一、以逸待劳——师友互助,合作促学课堂改革的核心就是改变原来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
我们学校采用“问题引领,合作促学”的教学模式,课堂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学会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课上,教师要将话语权交给学生,有些高中物理规律及结论可以通过师友互相讨论得出,有些问题需要学师讲给学友。
这样学师的上课注意力也会提高,因为他要辅导学友,只有自己先学会了,才能教好学友;同时学友对于一些问题的理解可能更透彻,因为教师和学生讲解问题的角度不同,可能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想更好沟通。
通过师友互助的学习方式,让课堂由一位教师管理变成十几位小教师,学师和学友之间一对一管理,进行捆绑式评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课堂工作强度和压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欲擒故纵——“纵”学生活动,“擒”高中物理真知高中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都与高中物理有关,小到我们衣食住行,大到国家卫星升空。
高中物理学科也是一门注重实验的学科,大多高中物理现象和规律都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
教师论坛: 班级管理艺术 欲擒故纵——新形势下的班主任兵法 泰州市 ...
欲擒故纵——新形势下的班主任兵法泰州市沈毅中学孙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这句话说出了教育的真谛,教是为了不教,管理是为了不管理。
现在“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保姆型苦干型班主任精神固然令人敬佩,但在强调生本教育的现下,我们更应思考的是如何从传统的约束中解放出来的问题。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个丰富的未知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理想、社会交往的需求。
我们切不可将其简单地“物化”了。
为了实现“自我教育”,我们不妨欲擒故纵,适当放手。
当然这里说的“放”,不是“放” 羊的“放”,而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释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一、关爱并尊重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主体参与,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生的关系不再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紧张关系,而更应该是一种融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彼此关心、彼此尊重、彼此信任。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
对学生应态度温和、谦逊、平等、友好,让学生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保留意见的空间,有发挥特点的余地。
不应因学生成绩好坏而对学生态度不同,不搞特殊化。
抱着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平等互助的态度,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才会有主人翁的精神,才会有积极主动的态度。
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作为一个个体的独立性和特异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老师是同样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二)学会欣赏学生。
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学生真的是难教,笨到连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会!”时常又听到这样的声音:“成绩差的走上社会还多混得不错,而且更懂得尊敬老师!”此时赞叹替代了鄙薄。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都有缺点,相应的每个学生也都有优点。
当你以批评的态度去看时,你看到的更多的是学生的缺点;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时,你看到的更多的便会是学生的优点。
所以我们应该在尊重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与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爱好与选择的前提下,及时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和赞扬,特别是对一些学生而言,这样的肯定赞扬不啻于沙漠里的绿洲,久旱的甘霖。
欲擒故纵巧应变 化动为静逸待劳——管窥动态问题的求解策略
③ 如图 1 ( 3 ) ,当点 P在 点 O 的右侧 ,点 Q在 C D上 ,t 的取值 范
围是 5<t ≤ 6( t :5也 可 以 包含 在
A
/
r J F P
日
;
( 3 )
图 1 例 1 ( 2 o l 1年 山 东・ 烟 台卷改 编)如 图 1 ,在 直角 坐标 系 这一 范 围 内) . 中 ,梯 形 AB C D 的底 边 A B在 轴 上 ,底 边 C D 的 端 点 D 在 Y轴 现把 t 在 不 同的 范 围时 ,与 动 点 P 、Q及 AO P Q 的面 积 相 关
运 动 t( 秒 )时 , AO P Q的 面 积 为 s ( 不 能 构 成 AO P Q的 动 点 除
图形 t 的取值范 围
相关线段 的数量
A P=B Q=£ ,o P=4一£ ,C Q=5一£ ,Q F= 4£ P=B Q:f ,r J P= 一4 ,C Q =5一z ,Q F= 4£
决 定.由于点 P和点 Q的位置不 同 ,导致 底边 o P的长 和点 Q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5 — 0 3
图 1 ( 3 ) 5<t≤ 6
A P=t ,0 P=t 一4,C Q =t 一5 ,Q F=4
作者简 介:张 良江,( 1 9 6 9 一) ,男 ,安徽 合肥人 ,中学高级教 师,主要从 事初 中数 学课 堂教 学,中考命题 ,青年教师业务提升等研 究
摘要 :动 态问题 背景 复杂 、图形 和数量 关 系多变,学生难 到 AB的距离不 同.因此应该进行分类讨论 ,如何来分类 呢?由 以把握.求解动 态问题的最基 本指 导思想是化动 为静 ,其 求解 方 条件易知 :当点 P在点 0的左侧 时, O P=4一t ;点 P在点 0的 右侧 时 , 法和 手段 丰 富多样 . 作 为教 师 ,只有 熟知动 态问题 的求解策略 ,
物理老师教学方法(最新完整版)
物理老师教学方法(最新完整版)物理老师教学方法物理老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的难度来选择,以下是一些可能适用的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探究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总结规律。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3.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物理现象和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印象。
4.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完成物理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和分享的方式,获得知识和技能。
5.归纳总结法: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物理知识体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归纳和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总之,物理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内容的难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农村物理教学方法农村物理教学方法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农村地区的优势和劣势,采取不同的策略。
农村地区拥有自然环境丰富、生活实践机会多的优势,同时也有信息闭塞、知识传播途径相对较少的劣势。
因此,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利用农村自然环境:物理科学是自然界中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研究,农村地区有美丽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实践机会,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物理教学。
例如,利用自然风光、自然现象进行实验、观察、体验,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2.加强实践操作:农村地区的学生生活实践机会比较多,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制作、发明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体验物理知识的应用。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则是物理学的灵魂。
任何一个假设、猜想、结论、定律,都是通过实验来证明或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推理而得的结果。
演示实验是教师为配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做的表演示范实验。
它的目的是将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通过分析思考,总结归纳获取新知识。
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和安排演示实验,是学生进行观察和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源泉,是学生学习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成功的演示实验可以通过刺激学生的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方法一、做好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演示实验能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演示实验在直观教学中的效果最好。
有实验材料证明,使人识别仪事物,用语言描述需2.8s,用模型、挂图需1.5s,直接看实物需0.7s。
因此,我们在做好教材安排的演示实验之外,应积极创造条件,有目的地增加演示实验。
例如,讲解重力方向时,可创设牛顿发现引力的情景,用绳子提起一个苹果,然后剪短绳子,观察苹果运动的方向。
讲解大气压强时,可以增加用打针筒抽水,针筒口封闭下面可以挂重物,然后针筒口开启,则重物向下运动。
讲解火线与零线辨别时,在正确使用测电笔辨别出火线、零线后让学生大胆用手触摸一下“零线”,体验一下“有电但安全”的认识。
为走出“100W的灯泡一定比40W的灯泡亮”的生活误区,可以增加一个100W灯泡与40W灯泡串联的电路实验来演示。
2、演示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演示实验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减轻疲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演示大气压存在让小试管沿大试管上升的实验。
欲擒故纵也治班
看 不 到他们 身 上所 隐藏 的一 些缺 点 了。要 想 真正 了解 他 们, 你必 须给 他们 ‘ 表现 ’ 的机会 。 ” 听 了王 老 师的话 后 , 我 故 意两 天 不进教 室 , 让 他们 思 想上 放松 , 第 三 天猛 然走 进
教室 , 果然 让 我看 到 了另一 个李 阳 。
闹 、乱 扔 垃 圾 …… 班 级 里 违 纪 的事 情 没 一件 不 与 他 沾
边。” “ 不会 吧 , 接班 这 几 天我 是天 天都 在 班 里 啊 , 我 怎么
一
点 问题都 没 有发 现 啊。 ” “ 对啊, 你 天 天在 班里 , 把他 们
看 得 死死 的 , 他们 根本 就没 有 犯错 的机 会啊 , 你 自然 也就
去 尝试 改正错 误 。
在班 级 管理 中我 们 不 能时 时刻 刻都 在 班 里 ,不 能把 学 生看 得 死死 的 。 因为这样 的班级 管理 表 面上 看似 平稳 , 实则暗 流 涌动 。 班 主任 B - , j B - , t 处 处都 在学 生 身边 , 学 生就 会
产 生畏 惧 心理 , 就 会把 自己 的问题 包 裹 起来 , 久而 久 之就 会 出 现更 大 的问题 , 造成 “ 一 发 而 不可 收 拾 ” 的后 果 。所 以, 班 主任 不 妨有 意地 对学 生 “ 放一放” “ 纵一纵” , 让 学 生
责 编 磊 , 贺 E 玉 麟 - m a i l : j x j y h y l @ 1 6 3 . c显 龙
“ 欲 擒故 纵 ” 本 是军 事 术语 , 引 申到 班级 管理 , 就 是指
在 教 育 过程 中 , 冷 静面 对 问题 , 适 当延 迟教 育 时 机 , 进 而 以恰 当的教育 方 式进 行 处理 。 “ 欲擒故纵” 是 一种 以静 制 动、 以冷 促 热 的教育 智 慧。 强 烈 的抵 触 情 绪所 以要 想 对 这个 学 生 实施 有效 的 教育 , 就 必须 紧 紧揪住 他 的 “ 小 辫子 ” , 让 他 丝毫 找不 到可 以“ 脱 罪” 的理 由。我 决 定来 一 个 “ 避 实就 虚 ” : 当这 个学 生 违纪 时, 我不 是和 其他 老 师一样 立 刻对 其表 现 出强 烈 的关注 , 更 没 有对其 进行 所谓 的说服 教 育 ,只是 在课 后让 其做 一 个 简 要 的说 明( 寻 找开 脱 理 由 ) , 并 请 班 级 同学 对 其 违纪 情 况做 好 记录 ( 包 括违 纪 事件 的 时间 、 起 因、 结果 , 尤 其是 要记 开脱 理 由 ) 。 一周 下来 后 , 关 于他 的 违纪 记录 满 满 当
欲擒故纵策略在师幼互动中的运用
休 的 目的 。这也 是 一 种 积 极 型 的 欲 擒 故 纵 策 略 , 表 面 上 即 积 极 迎 合 对 方 , 耗 他 的体 力 , 精 神 涣 散 之 后 再 “ ” 从 消 待 擒 ,
而 避 免 了不 必 要 的对 抗 。
之后 会 有 很 大 的 困 意 ) 宁 昕 瑜 说 道 。“ 就 闭 上 眼 睛 休 息 , 那
则 步 步 逼 近 , 而 让 宁 昕瑜 在 轻 松舒 适 的 氛 围 中达 到 了午 从
案例 一 : 不想 睡觉 我
午睡 时 分 , 听瑜 一 直 吵 着 说 他 肚 子 疼 不 想 睡 觉 , 宁 坐
在床上 的他声嘶力竭 的哭着 , 说什 么都 不愿 意躺下 去睡 ,
一
边 哭一 边 跟 我 说 :我 不 想 睡 , 肚 子 疼 ” “ 我 。这 时 我 走 过
去对 他 说 :你 是 不 是 不 想 睡 觉 啊 ? 他 说 : 嗯 , 不 想 睡 , “ ” “ 我
我肚 子 疼 , 找 我姥 爷 ” 嗯 , 想 睡 就 不 要 睡 了 , 我 。“ 不 睁着 眼
睛 不 许陲 哦 , 着姥 爷来 接 , 老 师 已 经 给姥 爷 打 过 电话 , 等 曹
在路上了 , 须得睁着 眼睛 , 许 睡呢 , 则 姥爷来 了 , 必 不 否 你 睡 着 了就 没法 走 了 ” 我 说 道 。这 时 只 见 宁 昕 瑜 僵 硬 的 身 ,
体 放 松 了 些 , 到 了 床 上 , 着 眼 睛 说 : 嗯 , 不 睡 ” 躺 睁 “ 我 。
“ , 睁 着 眼 睛 , 则 姥 爷 来 了 就 没 法 走 了” 我 说 道 。 嗯 要 否 , “ 是我 有 点 困 了” 在 意 料 之 中 的 , 验 告 诉 我 , 在 哭 过 可 ( 经 人
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作者:樊翠萍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年第30期根据新课程理念,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要实现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表现欲,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设计给予学生充分表现的内容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设计有意思的问题,使他们感到值得一做,弄清它就是提高可显示答案的水平,但如果不认真思考就很难圆满答出。
于是学生的表现欲便被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调动起来。
众所周知,负数的引入,是初中起始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历史性难点。
每当教师按课本的程序安排,讲完这段教材之后,客观地说,相当一部分学生虽可以承认它的存在性,但尚难深刻领会,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突破认知障碍,笔者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输赢球的例子:在班级篮球赛的某一场比赛中,本班上半场赢球5个,下半场赢球3个,结果全场赢球8个;而在另一场比赛中,上半场赢球4个,下半场输球6个,结果全场输球2个,请同学们把这两场球赛的结果和正、负数挂起钩来。
教师余音未尽,学生即刻沸然,还有学生竟起来要求发言,一位学生给出如下回答:把赢球记作“+”,输球记作“-”,这两场球赛赢球数分别为:(+5)+(+3)=+8,(+4)+(-6)=-2。
教师马上给予首肯与赞扬,同时又问:“哪些同学与上面思路相同?”几乎全班同学举手,气氛极为活跃。
此举使学生体会到正、负号的规定不仅是实际需求,甚至成为他们自己的愿望,这就大大地缩短了学生和正负数的距离。
紧接着,教者又要求学生每人举出两个能与正负数联系的得体的例子。
在诸多例子中,确有许多精彩者。
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要给予每位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要使学生的表现欲成为现实的表现行为,就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力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
教师还要保护表现欲旺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表现力在难度更大的机会中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功,又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暂时尚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表现的成功中尝试“成功体验”,树立自信,进而提高表现热情。
谈数学教学中“欲擒故纵式”的运用
谈数学教学中“欲擒故纵式”的运用作者:吴志健毛光伟来源:《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6年第06期最近,笔者在听课中发现,数学课堂生成的部分错误资源利用价值比较高,而大多数教师只在它产生后进行一些简单的处理,看似成为了课堂的“亮点”,其实,它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没有很好地促进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
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学生的错误不可能单纯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复的练习得以纠正,举出反例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从以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的错例一般由教师在课堂上独自提供(课前确定的、预备好的)或由学生随机偶然呈现。
这样把“教与学”机械地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建构知识。
我们不妨在错例的呈现过程中,把“教学”看做一个不町分割的有机整体,也就是在教学预案中进行预设,使学生头脑中的不良数学思维习惯、错误的或有缺陷的解题思路、学习方法、情感、价值观等文字化、行为化、语言化,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生成相关资源,加以利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把数学课堂上生成的正确资源缓一步开发、评价,根据预案中预设的学生错误,引导学生生成出来,进行辨析,再把前面已经生成的正确资源进行发掘,从而盘活正确资源。
这种策略可以称为“欲擒故纵式”。
请看“求一个小数的倒数”的教学片段:在教学“求一个整数、一个分数的倒数”后,教师向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你们所接触过的数中,你们还想求什么数的倒数?生1:求一个小数的倒数。
师:好吧,就请写出2.5的倒数。
生2:2.5的倒数是2.5/1。
师:请进行化简。
生2:2.5的倒数是5/2。
师:请坐。
(教师没有及时表扬生2,只是淡淡地请他坐下。
这种举动没有引起其他学生的警觉。
接下来,教师故意引出学生的常见错误。
)师:你找出什么规律或方法吗?(教师故意暗示学生观察2.5与它妁倒数5/2来找出规律。
)生3:只要把2.5中的“5”作为它倒数的分母,“2”作为分子。
师:同意吗?生:同意!师:请写出2.6的倒数。
三十六计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之欲擒故纵篇
三十六计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之欲擒故纵篇作者:秦元峰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34期摘要:每个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当他的行为被禁止时,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尝试欲,孩子的好奇心会被激发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表现出“叛逆”的行为。
现在中学生尤其容易出现逆反,如果从正面说服教育往往费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好,为什么呢?因为越是犯了错误之后,孩子的心理防线越坚固,他心中已经想好应对各种批评时的办法,这时正面的说服教育难上加难。
三十六计中欲擒故纵是这样说的“逼则反兵,走则减势。
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现在中学教育也要讲究策略才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借鉴三十六计中的策略,欲擒故纵的办法应该是可以应用较多的方法。
关键词:欲擒故纵因材施教因此,教育学生时,不妨使用欲擒故纵的方法,多给他一点自由的空间,多给他尝试自己想法的机会。
做为初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最头疼的就是学生辍学和早恋,如果条件合适这两个问题都可以利用欲擒故纵的方法解决。
欲擒故纵对于解决某些学生辍学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前几年在九年级下学期刚开学有个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小鹏找到我说他不想上学了,问原因他又不说,只有让他放学时再来找我。
赶紧联系了小鹏的家长了解到假期网络游戏玩的太大已经闹了几天要不念了,小鹏的父母在市场买海鲜,能挣一些钱但是特别辛苦,凌晨两三点钟就得去上货晚上很晚才回家。
于是就想到应该借用这一点,晚上放学时小鹏再来找我,我很“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要求,但提了一个条件就是要求他在未来的一周内和他父母去卖海鲜,坚持下来说明他长大了可以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以后再干什么我都不管了,坚持不下来就说明还需要学习乖乖地回来上学。
我这么轻易就答应了他的要求他很意外,也答应了我的条件。
其实在这个时候很多老师包括职业生涯前十年的自己都会努力的给学生讲道理,一定要坚持学习什么的,而学生也往往被感动表示继续学习。
物理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方法
物理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是物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物理现象,提高对物理的理解和兴趣。
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用的物理教育中的实验教学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演示实验法演示实验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操作演示物理现象,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演示实验法具有直观性强、操作简单、节省时间等优点,对于一些复杂实验或需要特殊条件的实验非常适用。
同时,演示实验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验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然而,演示实验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只是被动地观察,无法亲自操作实验器材,不能完全理解实验过程和原理。
其次,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演示实验法无法满足每个学生都能亲自进行实验的需求,容易导致学生兴趣的流失。
二、探究实验法探究实验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物理现象。
教师通过提供问题、指导思考和实验设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探究实验法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验法的优点在于其积极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的能力。
此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然而,探究实验法也存在一些难点。
首先,由于学生缺乏实验经验和专业知识,有可能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
其次,探究实验法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三、合作实验法合作实验法是指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通过交流和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合作实验法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和监督,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合作实验法的优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资源和优势,提高实验效率。
欲擒故纵方能有的放矢
欲擒故纵方能有的放矢作者:许孟宇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第22期摘要:科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内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地理等综合性知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构建成为科学教学的主要导向,创设学生学习情景、探索科学规律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
而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的错误知识构建,怎样利用好这些错误,使错误成为最好的资源呢?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良好心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运用“欲擒故纵”的原理,以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为教学契机,有意识地设计特定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曝光错误,在曝光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和纠正错误,从而达到不动声色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欲擒故纵;教学设计;教学生成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090《老子》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又《鬼谷子·谋篇》:“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
该策略运用于教学则是指教师在掌握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缺陷与不足,或认知前概念中的错误认识的前提下,通过巧妙设计问题与欲擒故纵的演示,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兴趣,产生认知需求。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笔者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是如何实施这一教学策略的。
一、欲擒故纵,纵之有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犯很多错误,有些错误在长期的教学经验中,教师是可以预知的。
我们这里指的“纵”,不是放纵,不是一味盲目地让学生去尝试,“纵”是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纵”是放开,是为了解决矛盾,先分析揭示矛盾,等矛盾暴露到一定地步再总结归纳。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引导得出正确的知识,但如果反其意用之,故意设下“圈套”让学生去犯一些错误,通过错误分析再获得正确知识,这样反而会使学生印象深刻获益匪浅,达到较高的课堂教学实效。
“欲擒故纵”法之数学应用------数学案例活动实施的思维调整
“欲擒故纵”法之数学应用------数学案例活动实施的思维调整本学期在又一轮的数学新课程必修5的教学中,本人有意或无意地给出一些有“错误”结果或“错误”过程的例题。
开始时,学生的反应平淡。
当我问他们:结果对吗?(或问过程有问题吗?)学生一个个才睁大他们疑惑的眼睛,仔细审题,一种没有要求的合作氛围自然出现,渐渐讨论“空前盛大”,甚至有时局面有些嘈杂。
当然,也达到我期望的效果。
当知识积累的不够丰富,思维发展的不够层次时。
造成了学生对数学概念模糊,混淆条件,审题不严等数学错误,他们的数学成绩也始终停留在一定的平台上而无法上一个台阶。
为此上课时,本人经常用的“欲擒故纵”在日常教学中有了实效性。
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要重视知识积累,要深刻理解知识;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激发思维。
“欲擒故纵”法之数学应用,真有一些“两全其美”的味道在其中。
以下就案例活动来说明问题。
案例活动一教师问;同学们,老师求解的结果对吗?学生们大都数表示结果正确;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怀疑,但是说不出理由,只有默默的等着,或承认结果正确。
教师引导:请同学考虑不等式(1)和不等式(2)成立的条件是什么?学生:不等式(1)成立的条件是。
不等式(2)成立的条件是x=y。
教师问:那么两个不等式同时成立的条件又是什么?部分学生:是又一部分学生:不对,两式不能同时成立。
教师问:那么我的解题有问题吗?学生响亮的回答:有问题?教师问:问题在哪?学生:黑板上的解题过程默认两式同时成立,实际上是错的。
我不失时机地说,我们来完成正确的解题过程:案例的过程,是学生兴奋的过程,“误导”让学生的思维激化,错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转眼间却“柳暗花明又一村”。
让学生体会到原来如此。
案例活动二教师解题:方案1、联立不等式(1)(2),类似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求出x、y的取值范围,后代入式子,即:(1)+(2),得:方案2、因为为什么两种解法的结果不一样呢?学生疑惑……学生:方案1感觉不对,不能那样做,做法不对。
妙用“欲擒故纵”激励学生
知识文库 第3期214妙用“欲擒故纵”激励学生杨燕强很长时间为学生的不按常理出牌而头痛,虽然三番五次,一而再,再而三地教育,总是收效甚微,即使运用一些相关教育理论,也借鉴许多别人的成功经验,耐心细致加苦口婆心再加上不厌其烦地,似乎也并没有产生多大的效应。
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同样的方法为什么别人能行,而自己不行呢?也许是对教育对象没了解透,也许还真是自己运用方法不得当。
一番纠结,别人的教育方法虽然很科学、很成功,但不一定适合我,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孩子,还是自己摸索属于自己的方法吧。
有些班级的孩子不把上课铃声当一回事,继续他在课间的活动或者说话、吵闹,哪怕有值日班长或者有关注课堂的同学进行提醒,他们也不当一回事。
以前我也会很着急地用厉声喝止的办法,虽然他们会很快停下来,但往往以后每次都会这样,并且这种“坚决制止”的方法越来越没效果,有时候孩子的声音还会高过老师的声音,即使当时停下来了,在课的中间他们也会“反弹”的。
于是,我开始学会了“等”,铃声响后我也不再制止,不做任何反应,但我会做一件事——观察,观察哪些是在关注课堂做好上课准备的,哪些是“沉浸”在课间的,哪些是心不在焉的。
一两分钟后,他们发现我在上课铃响后毫无反应,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声音渐渐低了,直到鸦雀无声、正襟端坐,于是我轻声地轮到我说了,“同学们很陶醉课间的时光,所以连那么响的上课铃声都没听到,真为有些同学的专注而感动!也有些同学和老师一样,已经默默地已经等了他们很久了,他们是王某某、李某某……,这些同学更懂得学习、更懂得尊重,所以他们更值得赞扬和学习。
不过我会为他们感到不平,因为他们的一些时间在等待一部分同学准备上课中浪费掉了,是不是应该给那一部分同学一个小小的惩罚呢?”这样一番话后,孩子们会开始反思,基本都赞同给他们一个小惩罚,于是我请自认为铃声响后一直在关注课堂的同学举手,举行的人会很少,因为有一部分孩子是很谦虚的,我就把刚才观察到的那些关注课堂的同学请出来,并告诉他们这些同学在下课铃响后就可以休息了,而其他同学浪费了上课几分钟时间,则推迟几分钟休息,因为他们已经把休息时间提前用掉了。
“欲擒故纵”巧设疑,“水落石出”悟之乐
“欲擒故纵”巧设疑,“水落石出”悟之乐——一个课堂小环节的启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疑者,觉悟之机也。
”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
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在思索:怎样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呢?在教学《回忆鲁迅先生》时,一个小小的环节让我有所顿悟。
师:文中在讲鲁迅先生的生活琐事时,常常提到许先生,这位许先生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呢?生1:许先生是鲁迅先生家的保姆。
生2:许先生是鲁迅先生家的管家。
生3:许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好朋友。
……师:许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妻子许广平。
当我微笑着说出正确答案后,学生们很是惊讶,纷纷提出质疑:“明明称她为‘先生’,怎么会是鲁迅的妻子呢?”“在古代,‘先生’主要是称呼老师的,以前的教书先生大部分为男性,渐渐的就变成了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
民国时人们把老师都尊称为‘先生’,许广平曾在学校任教。
后来‘先生’的意义更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
如宋庆龄、杨绛、冰心、丁玲等均被人们尊称为先生。
“哦……”听完我的解释,教室里一片唏嘘声,同学们脸上露出了水落石出后的轻松笑容。
这只是课堂的一个小插曲,由于课文比较长,学生们已经产生了阅读疲劳,我便以此一问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
不曾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激发了学生质疑和探究的浓厚兴趣。
后来在一次检测中出现了这个问题,90%的学生都准确地写出答案,足见其印象之深。
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我们的学生很聪明,只要找准了激发点,他们是乐于质疑并探究的。
只要巧妙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化学生释疑而探索的心态,便能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摒弃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古人云“学走于思,思起于疑”,创新源之“好奇”与“质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
如何巧妙使用欲擒故纵
如何巧妙使用欲擒故纵欲擒故纵妙辩驳,曲径通幽巧制敌,那么如何运用欲擒故纵这个辩论技巧呢?今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辩论中欲擒故纵技巧的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使用欲擒故纵案例一:前不久的一个雨天,笔者在公交车上耳闻目睹了这样一幕——一名少妇牵着条狗上了公交车,那条狗四只脚脏得很。
少妇神气地对售票员说:“要是我替我的狗付钱买票,它能像其他乘客一样有个座位吗?”售票员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能啦。
”少妇很是高兴,掏出钱包准备给狗买票。
这时候,售票员接着说:“你的狗买票后,可以跟所有的乘客一样有个座位。
不过,它也要跟其他乘客一样,不能把脚放到座位上去。
”乘客们不禁哈哈大笑,少妇羞得满脸通红。
大家看,少妇提出了“给狗买票,让狗也有个座位”的无理要求,售票员巧妙地先“纵”——“当然能啦”,等少妇准备掏钱买票时,再施“擒”——“它也要跟其他乘客一样,不能把脚放到座位上去。
”售票员表面上答应了少妇的无理要求,实际上是给对方出了个天大的难题,既避免了无谓的争执,又使对方知难而退,因此收到了奇效。
使用欲擒故纵案例二:古语云:“将欲夺之,必将与之”。
在论辩中,我们可以借助“欲擒故纵”论辩术:先假定认可对方的论点,迎合对方心理以缩短与对方的心理距离,使对方放松戒备,在其麻痹大意之际,出其不意地进行反击,令其猝不及防,从而擒获论敌获取胜利。
在日本,一位政治家在演讲时,遭到台下政敌的恶意挑衅:“你作为一个政治家,应该考虑到国家的形象,可是听说你竟然和两个女人有过关系。
对此,你作何解释?”顿时,所有在场的观众都屏声敛气,等着听这位政治家的桃色新闻。
这位政治家并没有感到窘迫难堪,而是十分轻松地说道:“阁下说得不错,不止两个女人,到目前为止我跟四个女人有过关系。
”这种直言不讳的回答让举座哗然。
那位政敌更嚣张地喊:“既然如此,你还有什么资格演讲?”这位政治家示意台下安静,然后微笑着说:“尊敬的阁下与观众朋友,这四个跟我有过关系的女人,一个是从下把我带大的母亲,一个是跟我相濡以沫的妻子,另外两个则是我的宝贝女儿。
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杜觅
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杜觅发布时间:2021-06-10T11:49:27.857Z 来源:《青少年导刊》2021年4月作者:杜觅[导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也在紧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生变化,其中物理学科备受重视,因为它是大自然世界最直观的体现。
海南省东方市思源实验学校杜觅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于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教学方法也在紧随时代的脚步不断发生变化,其中物理学科备受重视,因为它是大自然世界最直观的体现。
在初中,物理教师进行授课时,可以通过实验授课法融入到物理教学之中,为孩子能够进行严谨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孩子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精神,让物理这门学科能够可持续发展。
本篇文章通过分析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授课中的应用提供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给初中的物理教师一些参考。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学;应用引言:在我国应试教育中,物理是关键学科之一。
初中阶段的孩子更加活泼好动,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传统的授课方法往往是物理教师采用灌输式教育,把理论知识口头灌输给学生,学生死记硬背,并且很多物理教师认为物理实验十分危险,甚至直接把实验室锁起来这样的授课方法大大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现阶段物理教师进行授课时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孩子产生学习兴趣,避免孩子出现厌学的心理状态。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的应用意义(一)便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卢梭曾经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也就是说物理教师进行授课时,不仅仅只重视理论知识还要重视培养孩子学习兴趣,从孩子的个性特点作为切入点主动参与到物理课堂上。
物理学有很多知识十分有难度,而物理教师进行授课时会直接把难点知识告知学生,孩子对于直接接收的知识很难做到自我消化,并且没有与物理教师进行一定的课堂互动,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欲擒故纵法”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须雪忠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浙江杭州310018)
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课堂演示实验是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用演示的方法进行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演示实验已从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转变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学习情景、探索物理规律的主要手段,因此,演示实验的设计及相应方法策略的选择对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可谓举足轻重。
“欲擒故纵法”便是笔者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经常运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欲擒故纵”的哲理源头可追溯到《老子》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又《鬼谷子·谋篇》:“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
中国军事史上成功运用此计,并对此计的定名有重大影响的,是诸葛亮率蜀军远征南蛮时七擒七纵蛮王孟获。
对诸葛亮来说,七擒七纵皆手段,而目的只有一个:但服其心。
该策略运用于教学则是指教师在掌握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的缺陷与不足,或认知前概念中的错误认识的前提下,通过巧妙设计问题与欲擒故纵的演示,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激起学生兴趣,产生认知需求。
成功运用此法不仅需要教师课前有充分的学情了解,还要针对学情与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验的关键步骤和从“纵之”到“擒之”的问题链。
当然,“纵”与“擒”亦只是手段,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促成学生主动学习才是本策略的根本目的。
本文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笔者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是如何实施这一教学策略的。
教学案例1 落体运动的研究
在研究落体运动时,可围绕物体下落快慢与所受重力无关这一难点设计如下一组实验。
实验1:铁片(或钱币)与小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可看到铁片下落得快;(由于“重的物体下落快”这一生活经验存在于大多数同学的头脑中,因此安排实验1,让学生观察到“重的物体下落快”的现象,暴露学生原有的错误观点,欲擒故纵。
)实验2:将小纸片揉成纸团再与铁片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可看到两者几乎同时落地;(师:小纸片揉成纸团后,重量变吗?生:不变!师:那为什么纸片揉成纸团后就下落得快了呢?投石激波。
)实验3:大纸片与小纸片揉成的纸团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可看到轻的小纸团下落得快;(咦,怎么轻的物体下落反而快了呢?!学生惊讶不已。
通过强烈的对比,激发起了学生探究的动机,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从而主动跳出“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相关”的思维怪圈,去分析现象
背后的本质——空气阻力的影响。
再通过对空气阻力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正是空气阻力的影响使得落体运动变得异常复杂,一时难以看清问题的本质,从而启发学生从简单入手,抓住主要因素重力,忽略、排除次要因素空气阻力,进而引出实验4。
)实验4:钱毛管实验,可以看到在真空环境下,钱币和羽毛同时落地。
(使学生建立起“忽略空气阻力时,同一地点任何物体下落快慢都相同”的观点。
)上述演示实验各具目的、有机结合:实验1欲擒故纵、引出错误,实验2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实验3强烈对比、激活思维,深入分析、揭示本质,实验4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一环紧扣一环,层层深入,把学生由对现象的感性认识逐步引向对本质的理性认识。
教学案例2 《力的分解》课题引入
引入《力的分解》一课时,可设计如下的演示实验:用细线系住一重锤,留出两个线端,教师有意设问:“用一根线提与用两根线提相比,哪一种情况线更容易断?”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用一根线提!”(暴露学生前概念中源于生活经验的错误认识)然后教师不动声色地用一根线颤颤巍巍地提起了重物,故意举得高一些,学生的心跟着悬了起来。
(强化前概念,欲擒故纵)接下来再用两根线稳稳地提起重物(学生的心放了下来,脸上露出轻松的表情),并缓缓地增大两根线之间的夹角…突然间线断了!猝不及防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发出了“啊!”的惊讶声。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亚里士多德语),这时教师可不失时机地提出如下问题:“怎么两根线提反而断了呢?一开始就断吗?什么时候开始断?为什么会断?”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冲突,进入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愤悱状态,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蓄足了气势。
教学案例3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课题引入
引入《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课时,可安排如下实验设置悬念:先用伏特表直接测量两个不同电源两极间的电压,分别测得1.5V和6V;然后用一小灯泡与“1.5V”电源相连,请学生注意观察灯的亮度——学生回答:“很亮!”(欲擒故纵)接着请学生猜想,如果让小灯泡与“6V”的电源相连,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猜想:“小灯泡会被烧毁”或“小灯泡不会被烧毁,但要比前面一次亮得多”(“鱼儿”果然上钩)。
然而接下来的演示结果让学生大感意外,小灯泡的亮度比前面一次暗得多。
这时,教师可顺势导入新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要解决这个疑问,先要学习电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教学案例4 完全失重现象的演示
学习了超重与失重现象之后,可以通过下面一组实验的演示来巩固和深化知识:在塑料可乐瓶的底部和侧壁分别打几个小孔,灌满水后一拎起来,水花四溅,当提着瓶子向上加速
运动时,水喷射得更厉害(超重现象,为竖直上抛埋下了“擒”的伏笔),而向下加速运动时则情况相反(失重现象)。
问:如果自由下落呢?(先让学生思考,再用实验验证。
)追问:如果将瓶子竖直上抛又会怎样?(对照前面向上加速的情况,学生普遍认为水会喷射得更厉害,演示结果:滴水不漏!强烈的反差激起了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同时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顺势再问:将瓶子竖直下抛或斜抛出去呢?(可以叫一位同学上台,来个师生对抛“水球”的表演,只见“水球”接在手上——水花四溅,抛在空中——滴水不漏。
)亦庄亦谐、欲擒故纵的演示在带来课堂欢声笑语的同时,也带给了学生更多的思考和领悟。
教学案例5 自感现象的演示
演示自感现象,可以先通过外加磁场在线圈中磁通量变化与线圈本身电流变化引起的磁通量变化相类比,对自感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及其表现形式作出推测,再设计电路如图(a)所示。
让学生猜想:当闭合开关时,我们将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会预言,小灯泡逐渐地亮起来。
按电路图连接好线路后,闭合开关,根本看不到所期望的延时现象,学生大失所望。
然后引导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可能是观察的方法有问题),启发学生运用比较、补偿等思想方法改进实验设计方案,采用对比电路如图(b)所示(即为教材上给出的通电自感现象演示电路),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果然观察到了明显的延时现象。
在学生释然之际,追问:如果再断开开关(进一步演示断电自感现象,如图(c)所示),将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会毫不迟疑的回答:由于电磁感应现象,小灯泡不会立即熄灭,还要继续亮一段时间。
演示结果:两个小灯泡立即熄灭。
——“迷雾又遮住了眼睛”,然后再引导他们分析原因(断开开关后,自感电动势维持的感应电流将在两灯泡组成的新回路中流动,由于回路电阻很大,电流很快减小为零),启发学生从减小回路电阻,增强前后流过小灯泡的电流的对比度等角度改进实验方案(如图(d),即为教材上给出的断电自感现象演示电路)。
经过这样一番起伏跌宕的“纵”与“擒”,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亲身体验荆棘载途又风景无限的“亚科学探究”过程,不仅对教材上通、断电自感现象的设计方案、器材要求和电路图能够充分领会,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未知现象作出推测,如何用实验检验推测,如何分析实验中的意外现象以及如何改进实验方案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直接给出实验方案进行成功演示的教学效果所无法比拟的。
“欲擒故纵法”在课堂演示实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跌宕起伏、悬念丛生的问题情境中,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教师在运用此策略时,应注意把握纵的程度和擒的时机,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时间,要在学生兴趣浓厚的时候适时放出去,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情智共生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