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23《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23《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语文学科第 23 课散步.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背诵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阅读中圈点勾画,随时批注阅读的心得、体会,让他们成为阅读的主体,.指导学生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学习运用选取描写亲情的独到角度。

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要与同步结合起来使用,题目、题型要根据本节内容灵活把握)课内精读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4.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5.“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的含意是:____________6.第四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3课参考答案(三号宋体字加粗)4.开篇点题:全家人一起散步5.“我”是个孝子,从小听话,现在母亲很信任“我”6.写出了春天的气息,生命在召唤。

(或写出了春天景色,春天充满生机和活力)。

《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散步》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

2、通过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勇于承担责任的思想感情。

3、感悟人生、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点:1、体味三代人互敬互爱、互相体谅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把握记叙中的四个人物形象。

3、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

2、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和情趣。

四、教学方法:教法:1、诵读法2、讨论法:小组、全班交流3、点拨法:难词深句,点拨启发,必要讲解学法:1、诵读法2、质疑法3、自学、合学探讨法五、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资料,重点字词。

2、学生:①工具书;查字、词;②查找莫怀戚的相关作品六、教学过程:(一)承前启后导入1、从上节所学知道:(1)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一家四口在初春田野上散步的平常小事,以小见大,却体现了一家人之间互相体谅、互敬互爱的亲情这一大主题,也理清文章的脉络。

(2)这是一首情趣盎然、含义丰富、意在言外、主题多元,写法丰富的散文,因而,需要进一步学习。

2、于此,需要我们深入品读,领会文章的真谛,学以致用,将其乐无穷。

(二)自学,质疑1、默读,思考:课件展示问题:(1)你认为最能代表作者主旨思想(中心思想)的是哪句话?划上横线,并理解。

(2)文章是一篇散文,情趣盎然,情感丰富且含蓄,除作者对生命的感慨、表现中年人的责任感外,还可看出文章的哪些思想情感来?从以上的多方面的情感或内容思考,我们可否给文章换一个另外的题目?(多元主题的发现,多维思维训练)2、个别交流作答,教师实时点拨。

课件:(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是文章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我,妻子)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

“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看出中年人的小心、稳重,实则是对“生命”的珍爱。

(板书:整个世界责任(中年人)生命(主旨))讨论、领悟“生命”这一主旨。

七年级《散步》第二课时说课稿

七年级《散步》第二课时说课稿

七年级《散步》第二课时说课稿
七年级《散步》第二课时说课稿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以“亲情”为话题,以不同的生活背景展现同样感人至深的亲情。

学习本单元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理解和体会人间真情。

本课计划两课时讲完,第一课时以“积累”与“诵读”为主;第二课时以“赏析”与“学习写法”为主。

基于“已学过”与“主题理解可能不深入”两方面学情,所以本节课是以拓展课的形式出现的。

共三个环节:一是准备环节,包括课前积累与复习(课前积累主要是课内外字词积累、写作素材积累和名句诗词积累,意在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二是赏析环节,主要是赏读与理解尤其是对生命的认识与理解;三是习作环节,主要是“直事曲写”意识的形式和练笔。

以上是设计思路的陈述。

第二方面谈谈切入点。

教学中以“换题目”为切入点,由“散步”到“心灵的散步”过渡,围绕“心灵的散步”这条主题线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方面主要谈谈方法,从教法上说意在突出三个意识,一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读的能力、说的能力、理解的能力、写作能力)二是注重学法的指导(比如积累的意识、赏读的方法、写作思路与方法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从学法上说学生要想理解就必须动脑思考,广泛交流,会表述能说到关键点上。

所以讨论交流、独立质疑、归纳概括等方法将用到课堂中,师是引导过渡员同学们是主角,同学们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同学们完成;另外这里面也有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过程。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定有不准确不到位的地方,恳请各位提出批评指正意见。

——谢谢!。

《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2012-02教学实践【教材简析】本文是莫怀戚先生的一篇言辞真切的散文,它虽选取生活中的感人的平凡故事,但意蕴十分丰富。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感知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学法】教法: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学法: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最后领悟课文深长意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认识亲情(1)整体感知文本,谈最深感受。

(2)以小男孩的身份简练讲述散步过程。

(三)走进文本,感受亲情1.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了特有的温馨和美好。

看看谁有发现美的眼睛?(1)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读一读。

(2)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___________,因为它美在(写出了)________。

”谈谈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2.走近四人(1)阅读赏析文中一对年轻的母子。

小孩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妻子:一言不发,尊重丈夫,贤妻良母,疼爱孩子!(2)阅读欣赏文中一对年长的母子。

赏析母亲:a.组织现场表演,邀请母亲散步。

母亲信服儿子的善举,体谅儿子的孝心,对儿子言听计从,多么慈祥。

b.赏析品悟对孙子的疼爱。

c.品读小路的景色,感悟母亲看得远,预料到路障,体会母子深情。

小结: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阅读赏析:他很孝敬母亲。

哪里看得出来?(1)体会母亲过冬的艰难。

(2)体会生命如此美好!(3)体悟作者对母亲最大的孝顺。

(四)品析体会,感悟中心(1)让学生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2)总结:“尊老爱幼,就是中华传统美德。

”本文结尾的这句话就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和妻子”对老人和孩子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感受到尊老爱幼的世界才是完美的世界。

04 《散步》第二课时

04 《散步》第二课时

五、习题讨论
参考答案:课文中运用对称式的句子有很多。例如:
(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 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对称句具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这些句子体现了一 个相亲相爱、和睦而又温馨的家庭。可以看出作者作为中年人, 上有老,下有小,责任十分重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是一篇精美的散文。你能说说美在哪里吗?
二、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 2.一家四口在田野中散步,在我们看来是如此简单平凡的小
事,作者却把它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省。请具体说说本文在 布局行文时的特点。
作者采用了一波三折的写法。
波折一:文章开篇写“我们”一家去散步,母亲本不愿意出 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这是一波, 在“我”的“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的劝说下,“母亲信 服地点点头”,从中我们感受到了母慈儿孝。
四、拓展迁移
涌泉跃鲤 扼虎救父 怀橘遗亲
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 行佣供母
乳姑不怠 弃官寻母 刻木事亲
卧冰求鲤 恣蚊饱血 埋儿奉母 扇枕温衾 戏彩娱亲 鹿乳奉亲
五、习题讨论
一、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 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示例:本文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一家人散步的平凡小 事表现出来的,“散步”这个题目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 提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另拟标题,如《母亲与儿子》《选择》 《背上的世界》,这些标题与文章的中心相关;《初春漫步》《大 路还是小路》,这两个标题提示了文章的线索。
二、合作探究
波折三:当“我”做出“走大路”的决定后,结果竟出人意 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又兴一波,“还是走小路吧”。 如果说“我”的决定易于理解的话,那么母亲的改变则有悖常情 了。可正是这不合情理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祖母对孙儿的 呵护。这样,在一波三折中,作者把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与 体贴写得风生水起,摇曳生姿。

第1课《散步》第二课时教师版

第1课《散步》第二课时教师版

散步(第二课时)编制人:薛慧审核:岳喜荣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主题,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体会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学习重点】理解文章主题,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学习难点】体会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预习导学】景物(环境)描写。

作用:①渲染了……的气氛(氛围);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等;③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④深化作品的……主题;⑤暗示社会环境的……;⑥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环境;【合作探究】1、自选角度,寻找美点。

(提示:从语言赏析、景物描写等方面着手)(1)语言:A、语言凝练朴实a.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句话去掉“熬”字好不好?为什么?不好,从母亲的现状(思想压力和身体状况)角度考虑,“熬”字有“忍耐压力、折磨、承受艰苦”的意思。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高兴与庆幸的心情。

b.第4段“新绿”“嫩芽”“水泡”分别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暗示了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c.“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我们都笑了”,这一“前”一“后”一“叫”一“笑”,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机灵,话里充满生活的情趣,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尊老爱幼的画面。

d.第6段“分歧”“责任”用在这里,有大词小用之嫌,你有什么看法?1写小事用大词,显然是借散步来谈一个道理。

B、句子整齐、对称例:“她现在很听我的好,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母亲要走大路。

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景物描写:第一处(4段):这段文字是一个过渡段,承接上文描绘了初春田野充满了生机的景色,同时为下文叙述一家人散步的情景做铺垫。

字里行间透出的春天的信息,也在暗示透露熬过冬天的母亲将获得新的生命活力。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6散步【第二课时】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6散步【第二课时】

品析语言
(3)美在对称工整、朗朗上口的句式使用
如: ①“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
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这句话充满生活 情趣,既有画面感,又有镜头感)
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 子!”我们都笑了。 (这句话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 家庭的幸福、温馨,美德和感情的传承) .......
必须有,为后文 “走大路”还是“走 小路”做铺垫啊。
品析语言
除了优美生动的景物描写,你们还能 在文章中找到其他的语言“美点”吗?
品析语言
(2)美在意蕴丰富、生动形象的词语使用
①“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熬”字,既写 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 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品析语言
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文中没有这些景物 描写,表达效果是否一样呢?
如果没有这些景 物的描写的话,文中 洋溢的那种温情我觉 得也淡多了。
如果没有这些景 物的描写,字里行间 的生命力就没有了。
有了这些景物描写, 我觉得这篇小文章就显 得厚重了,好像有许多 东西值得挖掘。
如果没有这些景物 的描写,那种春天的气 息就没有了。
品析语言 (1)美在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如: ①“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
着,……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景物 描写写出了南方早春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 活力,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心情)
②“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优 美迷人的田园风光,一家人在此散步,感情和谐、景色宜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6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指导》适配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6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指导》适配课件

品味语言,探究特点 (2)本文与《秋天的怀念》有着不同的情感基调,你会
用哪些词语来描述或概括这两篇文章的感情基调?试着用朗读 传达出来。
备选词语: 清新 愉悦 亲切 舒缓 从容 明朗 含蓄 沉痛 感伤 压抑 XXX ……
①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 品味语言,探究特点 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研读结尾句,探究主旨
三代 儿子和母亲 分歧 关爱 温情的春天 爱·责任 和谐 孝道 生命 选择 ……
(2)你认为哪个标题比较好?为什么?
“漫步”好在简明、准确、含蓄,有情致,有画面感,有 故事味。“漫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 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 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②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
2.课文中有些句 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子情势对称,读起来
③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
朗朗上口。画出这些 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
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
是听我的。
④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 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⑤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 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 然也很轻。
①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 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②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 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③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 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 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 是听我的。
参 背,读bèi时,作名词,是人躯干的一部分。

——《现代汉语词典》

漫溯波光粼粼处 倾听生命拔节声——莫怀戚《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漫溯波光粼粼处 倾听生命拔节声——莫怀戚《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漫溯波光粼粼处倾听生命拔节声——莫怀戚《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散步》一文,内容是“散步”,祖孙三代在田野里,“慢慢地,稳稳地”;文章的形式也在“散步”,情景交融,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看似平淡的语言,却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小说笔法的巧妙融入,让平凡的日常充满了波澜;对称回环的巧妙运用,让朴素的语言充满了变换;深邃意境的巧妙营造,让庸常的生活充满了哲理。

从表面看,文章写的是亲情,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咂摸不难发现,“亲情”只是文章的主旨之一,对生命、对传承的思考,才是文章的核心要素。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读通了文章,感知了文本内容,对人物形象有了浅层认知,基于此,本课时的教学,笔者拟以“漫溯波光粼粼处倾听生命拔节声”为线索展开教学——品读美景,感受生命萌发的声音;聚焦语句,理解生命传承的力量;学习写法,述说生命宏大的主题。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品析写景句段,感受情景交融之美。

2.思考探究,聚焦回环语句,感悟文章深邃哲思。

3.读写融通,学习表达技巧,理解文章多元主旨。

【教学重点】聚焦回环语句,感悟文章深邃哲思之美;学习表达技巧,理解文章多元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多元主旨。

【教学流程】一、导入《散步》第四段,作者写道:“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无独有偶,《散步》发表二十年后,在重庆举办的一次作文大赛上,有人问莫怀戚: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莫怀戚说: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

本节课,本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散步,去品读《散步》中的“生命”。

二、品读美景,感受生命萌发的声音。

1.“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此处的“一切”指什么,找出相关语句,反复朗读,想一想,为什么这些景物能使人想到生命?预设:“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因为这段景物描写中,无论“绿色”“嫩芽儿”“水泡”都是冬去春来特有的景物,展现了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

散步第二课时

散步第二课时
二1.“今年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
明确:这里“太迟,太迟了”用了反复修辞,与“总算”照应,表达了我盼望冬天快点过去,春天早些到来的急切心情,说明“我”很担心母亲的健康。(反复的修辞手法)
2.“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明确:“摸”,写出了奶奶对儿子的体谅、对孙子的爱。在我家里,奶奶也总是依着我的。(动作细节描写)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获取体验
展评Βιβλιοθήκη 助学反馈作业布置完成《同步》中部分题目。
教学反思
2课文中有很多语句是大致对称的,它们形式整齐匀称,和谐流畅,强化了所表达的内容,很有特色。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些这样的句子来吗?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画出文中含义深刻或难以理解的语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相关语句实行研读赏析,讨论交流,说说这些句子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4本文的语言除了表现出以上的特点外,你还能品味出哪些语言特色?看谁有独到的发现和见解。
三、走进生活,拥抱亲情
家庭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例如过生日、走亲戚、逛商店、游景点,都体现了家人之前的浓浓亲情,反映了生活之美。阅读课文《散步》后,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一具体事例说说你家中的亲情故事吗?
一、在师生点评的基础上,请学生挑选自己最欣赏的段落或句子细细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在全班展开语段朗诵竞赛。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题研讨法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四元”体现
一、导入新课:
二、品位语言
三、拓展反馈
一、配乐美读,体悟主旨。
二、研讨探究,品味语言
【教学构想】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适时诱发学生的朗读兴致,以读带感,以品促读。

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散步(第二课时)明确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感情的写法。

3、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一、解题散步的意思是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方式。

本文主要写的就是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典型的散步经历。

所以文题就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文章的线索,作者通过把散步中几个相关的细节连缀起来,从而揭示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这个主题。

二、正课(一)朗读1、轻声朗读《散步》,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查字典注音。

2、请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评议。

(从有没有读错音的情况,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况两方面来评议。

)3、教师点拨后再请同学朗读课文。

(二)分析1、(1-3)点题:散步。

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开头方法:开门见山。

缘由:(为什么散步?)为了母亲。

(为什么为了母亲去散步呢?)“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所以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

——这一段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伏笔。

2、(4)过渡。

(这段写什么来过渡?)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景色来过渡。

(作者抓住哪些事物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召唤?)新绿、嫩芽、冬水。

教师备注(作者为什么看到初春田野的景色就联想到一样东西——生命?)初春田野的生机盎然。

3、(5)入题。

(课文写一家人怎么散步的?儿子怎么说的?表现儿子什么性格?)小儿子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现“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表现儿子的天真可爱,聪明智慧,话里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用儿子的话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内容作了铺垫。

4、(6-7)波澜。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表现“我”什么性格?)一切取决于“我”——走大路。

表现“我”爱幼,更尊老。

(故事并没有结束,又起了什么波折?表现母亲什么性格?)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读课文情境驱动式课件 第2单元《散步》第2课时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读课文情境驱动式课件 第2单元《散步》第2课时

本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次社区评选“文明好家风” 家庭任务,我们明白了亲情不单靠课堂上片刻的 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希望同学们回家后,也能陪伴自己的家人,慢慢 地,稳稳地,来一次“爱的散步”。
课后任务
1.课后利用时间将课文读给家里人听。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请你以一家人相 处时的一件小事为题材,写一段300字左右的 文字。要求通过一个细节传达出你的情感。
知识链接 对称句
对称句:这里所说的对称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偶句 ,而是指结构和字数大体相同的两个句子。这类句子一般是 把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对举着说。
回环句 回环句: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 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
(1)回环句
交流分享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 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 着一样东西——生命。
作者为什么会由初春的田野想到了“生命”?这 里的“生命”仅仅是自然界的生命吗?请你结合写作 背景,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背景链接
文章写于1985年。我父亲刚去世。照料了他多年的 母亲似乎一下子给抽掉了生活目标,身体情况变得很复 杂。我有个弟弟是医生,私下说,母亲处在丧偶综合征 中,这是一个微妙的阶段,必须谨慎度过,最不能缺的 就是子女的陪伴。
小结: 一件在我们看来是如此简单平凡的小
事,作者却把它写得富有曲折性、令人读 起来饶有趣味,这得益于作者在这篇散文 的写作中也引入了小说笔法,叙事采用了 一波三折的写法。
2.视频需要录制旁白,配音的演员发现文章多处句子别 有深意,值得品味。请同学们画出这些句子,结合知 识链接资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散步-第二课时

散步-第二课时

散步一、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但同时缺乏良好地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得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二、内容分析《散步》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的。

《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得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目标1.学习以小见大、结尾深化主题的写作方法;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活的使命感,学会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热爱生命。

教学用具教学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通过母亲的言谈举止感受到了母爱的细腻和伟大,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味一下作者笔下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二)深读课文,合作探究1.《散步》一文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大声朗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语句出示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学生: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1、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散步》,散文,莫怀戚著,写于1985年。

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

分享了散步第二课时的教案给大家,欢迎借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研读课文提高审美情趣。

能力目标: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品味文章意境美和语言美。

教学难点:唤醒感恩意识,激发珍爱亲情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强调课文理解,研读课文。

勾画出文中优美的句子,体会其感情。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辅助,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教与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检查字词掌握情况,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精读课文1、回顾上节课在散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分小组探讨)[提示质疑]a.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b.“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教师小结]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

文中第2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

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2、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在班里谈感受。

6《散步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6《散步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
思……
对称句
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对称句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 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精读赏析
对称句、回环句
对称句就是把事情的两个方面 并列着说,从语意表达上,增加 了思想内涵的张力;从语音美感 上,句式整齐,有着对称之美, 两句相互映衬,很有情趣。
对称句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 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 她总是听我的。
对称句/回环句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神听她的话一样。
对称句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精读赏析
对称句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对称句/大词小用
1.敬亲。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 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也就是说,对待父母 不仅要从物质方面供养,更要有发自内心的爱。
2.奉养。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 3.侍疾。老年人体弱,容易得病,因此,中国传统孝道把“侍疾”作 为重要内容。
拓展延伸
4.立身。《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 之终也。”也就是说,做子女的要“立身”并成就一番事业。儿女 事业有成,父母就会高兴。
5.谏诤。《孝经》指出:“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 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也就是说,在父母有不义的时候,不 仅不能顺从,更应谏诤父母,使其改正不义。答 1.结合义,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的指代义。
题 技
2.联系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

2021年6《散步》第二课时

2021年6《散步》第二课时

1.散步教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深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重难点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课时安排:2课时教过程第2课时一、激情导入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孩子,一只递给老人;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朝霞,一只递给晚霞;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历史,一只递给未;如果爱是左右手,就该一只递给早春,一只递给金秋;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文本,一起探讨《散步》的主旨,语言魅力及艺术特。

二、合作探究1.文本探究1“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交流点拨】“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

“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2这是怎样的一家人?【交流点拨】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的一家人。

3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交流点拨】对初春的细致描写,渲染了春天的气息,表现出一种生命的召唤;同时也为一家人一起出散步这一情节作铺垫。

4如何理解文章结尾“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交流点拨】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5分析人物形象①“我”的形象。

【交流点拨】善良孝顺请同们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②母亲的形象。

【交流点拨】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们在文中找出有关母亲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和语句。

③妻子、儿子的形象。

【交流点拨】妻子很贤惠、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备至,在她身上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级:七年级 科目:语文 备课人:陆融容 时间:8月29日
散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2、品味文章语言,感受生机蓬勃的意境美,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3、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1、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2、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语言,感受生机蓬勃的意境美,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教学过程:
一、字词检测导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亲戚(qī) 分歧(qí) 波光粼粼(lín ) 酷冬(kù)
(2)辨字组词
密(秘密) 拆(拆封) 鳞(鱼鳞) 歧(分歧)
蜜(蜜蜂) 折(折断) 粼(粼粼) 崎(崎岖)
二、回顾文章,品读语言
1、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了特有的温馨和美好。

你有发现美的眼睛吗?现在就来试试,请你找出你认为文中最美、最能表现亲情、最有深意的句子。

(1)“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 理由:“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

(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理由:体现敬老。

(3)“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理由:体现爱幼。

装 订 线
(4)“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是整个世界。


理由: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以小见大)
三、重点句子合作探究
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显得那么郑重其事?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互相交流。

明确:“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

母亲给我以生命。

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

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而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四、说话练习
1、如果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小结: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

2、假如你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3、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试着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拓展延伸,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
看到这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的场面,想必同学们心中也拨起了感情心弦,心中也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

请写一段50字左右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六、课堂小结
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

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

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