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上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题目,引导看图。
(2)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再解答。
出示空白表格,学生先在练习纸上完成,然后共同在课件上填表。独立解答,交流。
2.第2题(购球情境)。
先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再解答。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理解“我带的钱正好可以买6个足球或8个排球”
明确:6个足球的价钱与8个排球的价钱相等。
3.第3题。
重点让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是照什么计算?(每幢楼房的住户相等)
4.第4题。
引导学生从条件出发去想,集体交流时可以提问:这里什么数量不变?所以先求什么?
5.作业设计:《补》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
找相关信息----(有条理)列表整理----分析解答----反思检验
3.列式解答
4.组内交流: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活动二:巩固应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
“试一试”:出示问题: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
1.在下面表格内整理信息。
树
行
每行棵
树
行
每行棵
2.列式解答:
3.小组内说说可以怎样想?
4.全班交流解题方法。
(1)你发现你所列的表与活动一中的表格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题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1)买工具书和故事书一共用去多少元?
(2)买连环画比买工具书少用去多少元?
三、综合练习
1.帽子12元/顶 上衣90元/件 裤子 鞋子48元/双
芳芳:我带的钱全部用来买裤子,可以买4条,全部用来买鞋子,可以买5双。
红红:一条裤子多少元?
芳芳:全部用来买帽子,可以买多少顶?
芳芳:帽子、上衣、裤子和鞋子,完整地买一套,我带的钱够吗?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
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案《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篇一关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国标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课时,它是运算中进行简便计算的两种必要的理论依据,他们是学生正确、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思维素质,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简便计算和计算速度。
2、目标分析(1)教学技能目标: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来表示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规律的探索,发现和归纳,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定律。
二、说教学过程(一)探索加法交换律:这部分分成4步进行1、感知规律课的开始出示第56页的例题(前两幅图),通过解决“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得出一个等式,从而导入新课,进行加法交换律的研究。
(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新知,并为下而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2、验证规律(1)组织学生观察这个等式的'特点,然后自己照样子仿写等式。
(2)运用自己写出的等式,再次观察、比较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初步感知其中的规律。
(设计意图:丰富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加法交换律。
)3、概括规律(1)通过自己仿写式子,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概括出规律,尝试用语言表述。
(2)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示出来着重强调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的简便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构建了简单的数学模型,使学生体会到符号的简洁性,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8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角的分类和画角 教案
角的分类和画角教材第84~85页的内容。
1.会用量角器画所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和90°的角。
2.通过画、折、量等操作活动,形成角及各类不同的角的表象,初步学会估计角的大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角的分类,根据所指定度数画角。
难点:根据所指定度数画角。
量角器、两根钉在一起的硬纸条、一张方纸片和一张圆纸片、一把圆形折扇。
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基本概念,也知道了怎样量角的度数。
角的度数有大有小,我们可以根据角的度数的大小把角分成几类。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1.认识直角。
(1)学生动手,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先横着对折,再竖着对折。
提问:折出的角是什么角?量一量这个角有多少度。
从而得出:直角是90°。
板书:直角等于90°(2)你能说一说身边有哪些角是直角吗?(教材封面的角、黑板的四个角……)2.认识平角。
(1)学生动手,把刚才折成的直角纸打开来,如右图,两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
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2)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
(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了)(3)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4)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作平角。
平角等于180°(板书)。
(5)请你们用自己的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先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平角。
(6)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1个平角等于两个直角)板书:1平角=2直角(7)右面图形哪个是平角?引导学生明确:图①是一条直线,它没有顶点,也就不是平角;图②的两边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有一个顶点,所以它是平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
(1)教师演示。
先出示直角,再将角的一条边按顺时针旋转,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小于90°,可以得到60°、30°……再将角的一条边按逆时针旋转,这时两边所夹的角就大于90°,可以得到120°、150°……但一定不超过180°。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单元全套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精品单元教案1.认识射线、直线和角。
2.角的分类及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3.垂线的认识和画法及点到直线的距离。
4.平行线的认识和画法。
1.建立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建立角的概念。
2.使学生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认识量角器,能够用量角器量角,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按要求画角。
4.通过操作与合作交流,能用直尺、三角尺和量角器等工具画平行线和垂线,能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5.经历联系实际的感知和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过程,深刻感受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6.感受生活里的平行与垂直现象,了解平行与垂直在现实生活里的应用;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对图形产生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1.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要求教师树立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整体上着眼把握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把单元教学目标分解为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每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由浅入深地教授学生。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促进数学学习,但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毕竟是抽象的,如直线的定义就比较抽象,要引导学生想象,注意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适时和适度地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3.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安排“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并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4.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充分感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形成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概念。
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实例,支撑和丰富相应的表象,加深对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的认识。
5.在操作活动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体验。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体验和感受,深化概念的理解。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计划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进度计划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的认识、度量和分类,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
角、垂线和平行线等概念。
教学重点:了解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理解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初步建立无限的概念;会用量角器量角,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会确定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认识射线、直线,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话指定度数的角,了解角的分类方法;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有关的平面图形,探索射线、这些和角的特征。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规范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受。
课时安排教学内容课时数起止日期备注角的认识和度量 3角的分类和画角 2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4整理与练习 1单元测试 2第 1 课时(月日)总第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射线、直线和角书77、78页例题和“试一试”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的大小及直接比较大小的方法。
3.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关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学难点:建立“无限长”的观念和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与区别教具准备:木条做的角。
教学过程一、认识射线和直线1.出示一条线段。
提问:(1)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2)线段应该怎样画?要注意什么?(板书:两个端点)学生画一条线段。
(3)观察、回忆:线段有哪些特点?(板书:直的)(4)刚才大家画的一条线段‘能量出你画的线段的长度吗?线段可以度量,那么线段的长度是有限长的还是无限长的?(板书:有限长)(5)谁能说一说线段有哪些特征?2.认识射线。
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 第八单元《画垂线》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画垂线》苏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掌握垂线的概念和画垂线的方法。
2.能够运用画垂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细致认真、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垂线的概念和画垂线的方法。
2.学生能够准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需要将集中、注意力、耐性等品质运用其中。
【教学过程】一、营造情境引入“画垂线”这一概念教师可以讲述建筑师、画家、工程师、和数学家等专业人士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会用到画垂线这一工具。
请学生想象绘画师在绘画时需要画一个垂线,想象建筑师在设计建筑时如何画垂线。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画垂线的重要性。
二、概括“垂线”的概念和特征从联想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画出一条直线,然后营造情境,比如一根电线杆、一个人的身材等等。
让学生思考垂直是什么意思,垂线是什么。
引领学生自行概括出垂线的概念和特征,垂线的两端点在直线的同一直角旁,此时直线成为底边,垂线称为底边上的垂线。
三、引导学生掌握画垂线的方法教师在黑板和白板上绘制几个不同图形,让学生自己解决如何画垂线的问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独立解决的结果进行讲解和点评。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侧重于说明画垂线的方法,如“三步法”,“划一段等长的线段”等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不同的图形进行分析和比较。
四、实战训练教师设计一组画垂线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将所学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自己在纸上绘制和计算,提示他们思路和解决方法。
五、巩固练习教师布置学生完成一些小任务和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注意检查他们的作业和练习,帮助他们发现错误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反思】画垂线是四年级上册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教育实践证明,在把垂线的概念和方法讲清楚后,通过实践练习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画垂线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认识射线、直线和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射线、直线和角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认识射线、直线和角》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和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教材以直观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掌握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难点: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和性质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直观地理解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2.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加深对射线、直线和角的理解。
3.采用交流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和实例,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射线、直线和角的操作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太阳从东方升起,引出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实例,呈现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 操练(10分钟)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画出射线、直线和角,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4. 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巩固对射线、直线和角的理解。
5. 拓展(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射线、直线和角的特征和性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单元|苏教版(2023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单元|苏教版(2023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垂线与平行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两条直线相交或不相交的情况?”(如墙壁与地面的交界)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垂线与平行线的奥秘。
-难点解析:学生需要将垂线和平行线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建筑物、道路、桥梁等设计中的几何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画垂线和平行线的实际操作。
-难点解析:学生在画垂线和平行线时,需要掌握直尺和三角板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如何准确地找到垂足和画平行线。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与重点是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性质,以及学会画垂线和平行线。教师需要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并掌握这些核心知识。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几何素养。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垂线与平行线》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几何知识点。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学生在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时,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因为这些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将其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将抽象概念具体化,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几何概念。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垂线是从一点向直线引的线段,与直线相交且垂直;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在几何图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并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的基本知识,对于图形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垂线与平行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垂线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垂线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
2.难点:学生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并能够解释垂直与平行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垂直与平行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画出垂直与平行的线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如教室的墙壁与地面、道路的直线与曲线等,引导学生关注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垂直与平行现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掌握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实用性,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分辨出各种简单的几何图形。
然而,对于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能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自己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增强自己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情境,学生需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我将以引导发现法为主,通过提问、引导、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同时,我还将运用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我将以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垂线与平行线的实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同时,我还将运用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方便学生进行记录和回顾。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导入,如“在教室里,如何用一条线段测量出教室的宽度?”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进而引出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特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操作和实践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垂直与平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实物、操作活动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垂直与平行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单元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单元|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2.能够画两条平行线和一条垂线;3.能够辨别平行线和垂线;4.能够运用垂线和平行线进行简单的证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两条平行线和一条垂线的绘制。
2.教学难点:•平行线和垂线的辨别;•运用垂线和平行线进行简单的证明。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两根铅笔,询问学生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出平行线的概念;•拿出一个垂直的直线条,让学生看看它是如何和水平的线相交的,并引出垂线的概念。
2. 讲授新知•向学生讲解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及其相关性质;•通过教材图片让学生看出在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其他直线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思考出定义。
3. 进行实例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两条平行线和一条垂线,并找出其中的特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给出的两条线是否平行或垂直。
4. 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填空题、判断题等形式进行练习,检查他们对垂线和平行线的掌握情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证明。
5.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对掌握不足的内容进行回顾。
四、教学资源•教材《数学(苏教版)》第四年级上册;•两根铅笔及一把尺子。
五、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课间练习、课堂抽查、课后作业以及小结评价,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体会本节课以图像为主要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观察和画图中理解垂线、平行线的定义及相关性质,学科知识的把握比较好,操作能力也有一定提高。
第八单元《画垂线》(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画垂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垂线的概念,能够准确地画出垂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直尺和圆规画垂线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兴趣。
教学重点:1. 垂线的概念。
2. 画垂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垂线的概念。
2. 准确地画出垂线。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直尺、圆规、三角板、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直尺、圆规、三角板、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上面画有一条直线。
2. 提问:谁能告诉我,这条直线有什么特点?3. 学生回答:直线没有弯曲,两端可以无限延长。
4. 教师总结:直线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图形,它的两端可以无限延长,而且没有弯曲。
二、探究垂线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上面画有一条直线和一条与之相交的线段。
2. 提问:谁能告诉我,这两条线段有什么关系?3. 学生回答:它们相交成直角。
4. 教师总结:当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5. 板书:垂线的概念。
三、学习画垂线的方法(15分钟)1. 教师演示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垂线。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学习画垂线的方法。
3. 教师强调:画垂线时,要确保直尺与圆规的尖端对齐,且圆规的两脚距离适当。
4. 学生练习画垂线,教师巡回指导。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画出给定直线的垂线。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检查并给予反馈。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我们学习了垂线的概念和画垂线的方法。
3. 教师总结:垂线是一种特殊的直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画垂线时,要注意直尺与圆规的尖端对齐,且圆规的两脚距离适当。
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画垂线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生活处处有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含金量。
教具准备:小黑板,学生每人一本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 学生尝试写题,并指名板演。
2. 学生汇报交流算法。
3. 揭示课题。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1. 出示小精灵聪聪题(37×14),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2. 顺势小结:在计算过程中,位数不同的两个数相乘时,要把位数多的数写在上面,位数少的写在下面,用横式相乘。
3. 小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并强调:用竖式计算时,不要忘记点小数点。
4. 出示课本第78页的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决并说明算法。
5. 小结:在乘的过程中,不要漏乘,横式中乘的结果因有两位小数,所以积也有两位小数。
6. 试做第79页的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想法?7. 尝试练习:小精灵聪聪的第7题和第8题。
三、巩固发展,应用拓展1. 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了解班级数学学习优秀的学生做题情况。
并强调在书写时要注意列式正确和乘法的要义。
2. 根据小精灵聪聪题要求改写下面各题的得数。
(略)3. 你能帮助小华解决那个难题吗?(为后进学生着想)可结合小调查加以解决后进生学习上的问题。
进行班级辅导,提倡一帮一和小组合作形式提高整体学习水平。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并及时解答学生质疑问题。
让学生养成反思与质疑的好习惯。
“回家算一算你们回家走了多少路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教案第八单元8 教案(word版)
第八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92—94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生活场景的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地认识平行线,学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学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借助三角尺、直尺等工具画平行线。
教具准备:三角尺、直尺教学过程:一、结合生活、认识平行线1、认识相交与不相交谈话:同学们,生活处处皆数学。
下面这些设施里你能找出哪些可以看作直的线?出示书上情景图(电线塔架、铁轨、双杠)在学生交流时,教师画出三组直线。
提问:这三组直线是什么关系,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并在全班交流。
活动发现:左边一组直线延长后会相交,右边两组直线无论怎样延长也不会相交。
2、认识互相平行联系第二、三组直线说明互相平行。
像第二组直线这样的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3、练一练第1题。
下面哪几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为什么?闭上眼睛想一想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是什么样的。
4、回归生活,提问:你能举一些生活里见到的互相平行的例子吗?。
提问:谁能用手势比划出两条直线的相交或平行。
5、小结: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就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二、画平行线1、探索画平行线。
谈话:刚刚我们一起认识了平行线(板书课题),那你能利用一些材料和直尺,想办法画出一组平行线吗?让学生尝试画一画,展示所画的一组平行线,交流自己是怎么画的。
2、教学平行线的画法结合学生介绍的方法,提出问题:如果要画一组更宽、更窄的平行线,该怎么办?设置问题,学生利用已有经验难以解决问题时,让学生看多媒体展示是怎样画平行线的。
师生交流,教师示范画平行线的步骤、方法。
提炼方法:一、画(线)二、靠(直尺)三、平移(三角尺)四、再画(线)学生用这种方法画出一组平行线,再给同桌说说画的方法。
3、完成“练一练”第2、3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8课《认识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8课《认识平行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行线》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特征,能够辨别平行线,并为后续学习平行线的性质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掌握平行线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的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平行线的特征和辨别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概念,能够正确辨别平行线。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特征。
2.难点:让学生能够辨别平行线,并理解平行线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情境图片、实例物品、平行线模型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画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直线和射线。
让学生回顾直线、射线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实例物品,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哪些物品中的线条是平行线?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行线的特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并板书平行线的定义。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题目要求学生辨别给出的图形中哪些是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第8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复习(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复习(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能够正确判断垂线和平行线。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垂线的定义和性质2. 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3. 垂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 垂线和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垂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教学难点:垂线和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为垂线或平行线?(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垂线的定义和性质(1)垂线的定义: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其中一条直线叫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垂线的性质:两条垂线相交成直角。
2.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永不相交的直线叫作平行线。
(2)平行线的性质:同一平面内,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3. 讲解垂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垂线的判定方法: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相交成直角。
(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利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性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
(三)例题讲解(15分钟)1.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2. 分析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强调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垂线和平行线知识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提前了解相关知识。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整理与复习2. 板书内容:(1)垂线的定义和性质(2)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3)垂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4)垂线和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垂线和平行线的基本知识。
(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认识平行-四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八单元认识平行-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定义;
2.掌握识别平行线的方法;
3.掌握画出平行线的方法;
4.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平行线的定义;
2.平行线的识别方法;
3.平行线的绘制方法;
4.平行线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演示法;
3.问答法;
4.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通过展示一些直线图形,引出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体会平行线的特点。
例如,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平行时,三条直线之间的关系。
2. 观察环节
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例如,在课堂黑板上画出三个线段,其中两条线段平行,让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引出平行线的定义。
3. 实验环节
通过平面图形的实验,让学生探究平行线的画法和性质。
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用直尺和铅笔画出平行线,观察两条平行线的关系。
4. 拓展环节
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应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如,通过计算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解决实际测量问题。
五、教学评价
通过教师的观察、学生的讨论、实验记录和测试等方式进行。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设定具体的实验任务,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框架,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在课堂中配合使用一些图形模板、平行尺等工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方法。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教案第八单元 教案(word版)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9—81页。
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正确地读写角的度数。
2、经历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受量角的意义。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量角器的计量单位,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教具准备:活动角、量角器、三角尺第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导人: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关于角,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2、指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1)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小黑板出示)(2)用两个硬纸条做成一个角,并和第一个角比较大小。
提问:哪个角大?怎样比较出来的?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能具体说出每个角有多大吗?3、要想知道角到底有多大,就要会量角。
那么,量角的工具是什么?怎样量一个角的大小?这些都是今天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认识量角器。
(1)出示并介绍这是我们通常用来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量角器,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封了什么?(2)指名汇报。
(3)教师讲解。
①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把这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
如1度就记作1’。
(板书:度:)②量角器中心一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
半圆周上所刻的线就是量角器的刻度线,每10格标上一个数,在测量角的度数时,我们要把角的顶点跟量角器的中心对齐。
③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在里面的一圈,称为“内圈刻度”,而在外面的一圈,称为“外圈刻度”。
它们都是从0°—180°。
教师指出:外圈刻度是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是从右往左按逆时按方向从0°—180°。
④观察量角器的内圈刻度,从右边起找0刻度线,再找出20°、90 °、135°、180°的刻度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题目
(2)同学们试着用列表法找出结果
(3)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出示列表。
3.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仍然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解决问题?用列表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四、灵活运用、内化策略。
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五、评价小结、体验价值。
全课小结
用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列表的好处有哪些?
⒈教学例题第1个问:
(1)出示例图.
指名学生说图意
提问:图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要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图中的哪些信息是有用的?
(2)小组讨论:如何将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
(3)全班交流,老师板书并进一步讲解。
a)小明:
b)小华:
讲解:每一小格表示的是什么?说明什么?
请同学看图口述题意.
提出:这样的图,也可以用线段的形式表示:
⒉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好数学自信心.。
教学重点
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复习
⒈解决下列应用题
(1)一本书6元,买3本用了多少元?
(2)一本书元,18元可以买几本?
⒉学生列式解答,老师板书.
提问: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要求买3本书用多少钱,要知道有什么条件?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第(2)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二、组织探究、感知策略。
教学重点
学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教学程序
个性修改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复习
1.一台织布机3小时织布84米,如果织8小时可以织布多少米?。
(1)要求同学先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再解答.
(2)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说说用列表的好处.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列表和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运用这种策略,我们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
单元
第8单元
教学内容
教材第65~69页:
学习用画图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画图和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感受画图和列表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会用画示意图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简单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会通过画示意图或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尝试应用、提炼策略。
2.教学例题第2个问:
(1)出示第2个问题“小军买了多少本?”提: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
(2)同学们整理所需的条件,并说说你打算怎样解答。
(3)学生解答
(4)将两次求出的结果填写在书第65页上,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用列表的形式整理条件从中可以发现买的本数越多,用的钱也越多,买的本数越少,用的钱越少,但每本书的单价不变。解题中,抓住这个不变的量,我们可以求出小军、小华各用多少钱。
小明:
小华:
列表整理.
小明
3本
18元
小华
5本
?元
(4)请同学们列式解答,并说说解题思路
提:要求小华用去多少本,是先求什么?这也就说明小华和小明买同一种笔记本.
教学程序
个性修改
提问:那么我拉求出小华用去多少钱后,如何检查我们算的是否正确.
我们可以根椐结果看看它们的单价是不是相同的.
学生检验.
说明:此问题才算解决完。
3、小结
这节课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先整理出相应的条件,尤其是列表法,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四、灵活运用、内化策略。
组织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五、评价小结、体验价值。
布置作业
板书设ຫໍສະໝຸດ 计教学反
思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69页
教时顺序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画图和列表的策略价值,并学会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时安排
共计4课时
学习用画图和列表方法整理信息1课时学习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直接寻找问题答案1课时
单元测试练习2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65~67页。
教时顺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体会画图和列表的价值,并初步学会运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运用画图和列表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组织探究、感知策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指名学生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2)提问:你们能用上节课的画图或列表的方法将题中的信息整理出来吗?
(3)同学们独立完成,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4)与复习题比较:
提问:今天的例题在整理信息时也用到了列表法,此时的列表与复习题的列表有什么不同?
指出:列表不仅起到了收集和整理信息的作用,而且还可以直观地显示数量关系,这亲就可以从中找到解题思路,甚至有时能使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
(5)提出质疑:用列表的方法,我们再来算算,用这些栅栏还可以,围成长是几米的长方形?
长(米)
8
7
宽(米)
1
面积(平方米)
8
(6)引导学生观察:刚才我们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可以围出很多种情况,想想,如何围面积最大?
指出:在确定长方形周长后,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教学程序
个性修改
三、尝试应用、提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