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记忆《潼关》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3.以4人为一组,每人解说一首,诵读一首。
参考示例: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这首诗由“卧”到“思”,由“思”到“听”,由“听”到“梦”,结尾的诗句是一幅杀敌报国、悲壮感人的图画。“僵卧孤村”,失意之愁,经历之悲,病体之痛,家国之忧,在诗人心中蔓延,这里要读得沉痛、低缓。但诗人“不自哀”,不以个人处境为怀,却以收复失地为念,他并没有沉浸在悲愁中消沉,所以,语调要立即扬起。他日思夜想的还是为国戍边,抗击金兵。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凝聚在“思”上,“思”要重读。随着感情的发展,诗人一梦而使“僵卧”变成了驰骋,“孤村”变成了战场。“梦”是“志”的幻现,这说明诗人对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渴望已达到了梦驰神往的程度。在诵读时,“梦”要读得语重而情深。整首诗燃烧着杀敌戍边、收复失地、为国尽忠的爱国深情,要通过诵读传达出来。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
4.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诵读练习建议:(1)节奏要读得分明;(2)古人常常击节而歌,可以让学生用指关节轻击课桌来配合诵读节奏;(3)韵脚要读出延长音;(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下面,我来诵读这首诗。
4.教师组织点评各组“解说+诵读”的效果。
四、“情境诵读”活动
1.在反复诵读、感知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教师在指导学生背诵时要注意掌握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
2020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古诗词专题12《潼关》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原卷版)
1、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2、作者生平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2】终古:久远。
【3】簇:簇拥。
【4】束:拘束。
【5】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
五、诗意
自古以来,高云簇拥着这座古城,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
黄河流过广阔的平野犹嫌拘束,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便突兀而起,争奇斗险。
六、赏析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2019·靖江市城南新区中学初二期中】
送魏万①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③砧声④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①魏万:又名颢。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初进士。曾隐居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②关城:指潼关。③御苑:皇宫的庭苑。这里借指京城。④砧声:捣衣声。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①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②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①关城:指潼关。 ②砧(zhēn)声:捣衣声。
27.诗中“____” “____”等词交代了送别的时节,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氛围。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学情评估 附答案 (6)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学情评估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田字格中或括号里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
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1)小题1分,(2)~(5)每小题2分。
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汉代繁重的兵役制度让许多征战将士失去家园。
在《十五从军征》中,作者以两句诗将举目无亲,孤独无助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愤欲绝的茫然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山河表里潼关路。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朱雀山脚下的吉林化石博物馆里,一亿多年前的小潜龙化石,已经不能用我们的生命进程来感叹。
山我只爬行了一半,始于“寻梦”石刻,止于“峰回路转”石刻。
松花江边观看夜景,教堂和楼房被墙体彩灯勾lè①(____)出夜色中的建筑模.②(____)样,江对岸的楼群墙面彩灯变幻闪耀,江上的喷泉配合音乐,把江景之美推向艺术之境。
有谁正走入梦境,有谁愿意返还人间。
市区西南的松花湖水浩大如海,,船尾螺旋桨腾起两行白浪花,如翻滚的蛟龙。
远山深黛色__③__愈远山色愈青黛,层叠至远至淡,和天色混合__④__船上看日落,晕日,日照晃在水面,一线碎光或像一钩残月。
(1)在语段①②处填写正确的汉字或拼音。
(1分)(2)在语段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惊涛拍岸皎洁B.碧波微澜朦胧(3)在语段③④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分号句号B.逗号叹号C.逗号句号D.句号句号(4)语段中“峰回路转”一词出自的文章是( )(2分)A.《岳阳楼记》B.《醉翁亭记》C.《三峡》D.《湖心亭看雪》(5)下列词语的结构类型与“一钩残月”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包罗万象B.体察民情C.春华秋实D.精心布置二、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0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附答案 (2)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学情评估一、积累与运用(25分)1.校文学社准备拍摄一部《礼赞2022》的短片,下面这段文字是短片的开篇词,请你帮忙完善文字稿。
(4分)2022年的星空,因众多修身养德之人而光辉灿烂。
2022年的山河,总有人在默默守护。
他们中有沉默guǎ言、以微薄.之力辛勤耕耘的普通人,也有热忱纯cuì、立场坚定的民族楷模……他们从不同方面诠释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彰显着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让那些怅.然的人获得精神的滋养、人生的启迪。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沉默guǎ( )言纯cuì( )(2)加点字在文中的读音是( )(2分)A.bózhǎng B.bóchàngC.báo zhǎng D.bǎo chàng2.古诗默写。
(8分)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表现力,更富意蕴。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创造出一种极其开阔的意境;“(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对远行友人的关切和同情;“(5)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7)________________,(8)________________”(《潼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3.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我们在读名著时,要注重整本书的阅读。
读了《朝花夕拾》《西游记》后,你有什么感受和看法呢?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读了《朝花夕拾》,消除了我们与经典的隔膜,拉近了我们与鲁迅的距离。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全集(附:快速背诵古诗文的5个方法)
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全集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闪耀着中华民族的善良、坚强和浪漫。
而背诵是学习古诗文的主要方法,是理解古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
好东西必须记下来,才会在心里生根。
当凉风乍起,梧叶飘黄,孩子会突然知道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以下是初中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古诗,后面还附有背诵古诗词的5个好方法(快速背诵古诗文的5个方法)!第一册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淮上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5.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8.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第二册11.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广东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考试(1)全解全析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七年级语文·全解全析(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9分)1.默写古诗文。
(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2)《次北固山下》:,江春入旧年。
(3)《〈论语〉十二章》:,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夜上受降城闻笛》:,一夜征人尽望乡。
(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尚思为国戍轮台。
(6)《潼关》:河流大野犹嫌束,。
(7)《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
(8)《〈论语〉十二章》中表明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9)《夜雨寄北》中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企盼重逢的诗句是:,。
【答案】(1)闻道龙标过五溪(2)海日生残夜(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不知何处吹芦管(5)僵卧孤村不自哀(6)山入潼关不解平(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9)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古诗文默写复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复习一、记忆性默写(一)曹操《观沧海》1.水何澹澹,______山岛竦峙____________。
2.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百草丰茂。
3.秋风萧瑟,____洪波涌起______________。
4.日月之行,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_________,若出其里。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____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6.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_____________。
(三)王湾《次北固山下》7.潮平两岸阔,______风正一帆悬____________。
8._____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9.乡书何处达?______归雁洛阳边____________。
(四)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0.枯藤老树昏鸦,______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__。
11.夕阳西下,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___________。
(五)《〈论语〉十二章》12.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___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1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14.子曰:“_____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可以(可以凭借)为师矣。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
”16.子曰:“知之(代词,代指学问学问或知识)者不如好之者,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17.子曰:“三人行,_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_。
___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整版课件
《山坡羊潼关怀古》完整版课件《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著名作品,其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情感一直以来都颇受读者喜爱。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这首诗,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章节:第二单元·古诗背诵内容:山坡羊·潼关怀古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2. 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3. 学会通过诗文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文;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难点:通过诗文理解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和简短介绍,让学生了解潼关的历史背景;2. 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3. 讲解:解读诗文,解释生僻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诗文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4.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问题解答加深对诗文的理解;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培养爱国情怀;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潼关怀古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七、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山坡羊·潼关怀古》;2. 结合课文,解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含义;3.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练习、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了《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还不够详细,个别学生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朝的历史,阅读其他元曲作品,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加深对元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浙江省台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台州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测试语文试卷满分:120分(含书写4分) 时长: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0分)1.根据下面语境回答问题。
(4分)四季之景年复一年地更替着,总有一些不一样的景被记录在书里。
朱自清笔下,春天有着无限生机,像刚落地的娃娃,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还像jiàn⑴▲壮的青年;冰心笔下,被繁密的雨点打得攲斜的红莲受到荷叶的遮蔽,这像极了受母亲庇护的我们;刘湛秋笔下,秋天的雨使人静mì⑵▲、使人怀想、使人动情;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带着温晴,chéng⑶▲清的河水、只有点小雪的山……【任务一】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⑴▲⑵▲⑶▲【任务二】“攲斜”的“攲”的正确读音是(▲)。
(1分)5.小金同学找到两副关于《朝花夕拾》的对联,请你帮他将对联补充完成()(3分)①上联:朝花夕拾忆;下联:狂人日记书深刻反思。
②上联:故事新编述世道百态;下联:朝花夕拾赏。
A.亲朋好友人间千姿B.年少往事人间千姿C.亲朋好友忏悔意识D.年少往事忏悔意识6.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
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
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4分)(1)本段文字选自▲(人名)创作的《▲》(作品)(2分)(2)“裙钗”是谁?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2分)▲7.《湘行散记》,是沈从文先生构建“文学▲”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雪夜火光中的夜渔,亘古不变的“人与自然战争”,辰河上今昔的对比……纯洁的▲情感与包含着深切忧患的思索,被精心编织在这部散文中。
(2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花园(节选)汪曾祺①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②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③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是灰青色与褐色的。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学情评估试卷 附答案 (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学情评估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6分)1. 名句默写。
(10分)(1)自然之景能引发诗人丰富的情感抒发,曹操看到“水何澹澹,__________”,感受到大海辽阔宏伟的气象;李白离开故乡外出闯荡,远行途中依然牵挂着友人“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谭嗣同十多岁随父赴甘肃上任,途经陕西潼关,欣然命笔,“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描写了北方壮阔的风景;李益夜晚登城远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陡然唤醒了“征人”的思乡情绪,于是写下“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2)联想和想象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
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的活力也让朱自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2. 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3分)选段一: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唐僧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
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____________恁般绪咶恶我,我回去便了!”那三藏却不曾答应,他就使一个性子,将身一纵,说一声“老孙去也!”三藏急抬头,早已不见。
只闻得呼的一声,回东而去。
选段二:孙悟空第三次离开唐僧三藏道:“你这泼猴,凶恶太甚,不是个取经之人。
昨日在山坡下,打死那两个贼头,我已怪你不仁。
及晚了到老者之家,蒙他赐斋借宿;又蒙他开后门放我等逃了性命;____________他的儿子不肖,与我____________,也不该就枭他首;况又杀死多人,坏了多少生命,伤了天地多少和气。
lǚ次劝你,更无一毫善念,要你何为!——快走!快走!免得又念真言!”行者害怕,只教:“莫念,莫念!我去也!”说声去,一路jīn斗云,无影无踪,遂不见了。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诗歌赏析
课件PPT
前两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 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 纸上。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 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 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 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 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 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 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 夜雨时”的愿望。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主题概括
课件PPT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表达了诗人 的爱国热情,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
诗歌赏析
课件PPT
诗的开头两句,意思紧密相联:“僵卧孤村不 自哀”叙述了作者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尚思 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 前后照应,形成对比。“僵、卧、孤、村”四字写 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僵”字写年迈,写肌 骨衰老,“卧”字写多病,写常在床蓐;“孤”字 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 知音;“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 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 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
词语解释
课件PPT
僵(jiāng)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 戍(shù)轮台:指守卫边关。戍,守卫。轮台, 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南,汉王朝曾在这里驻兵 屯守。这里代指边关。 夜阑(lán):夜深,夜将尽。 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诗歌大意
课件PPT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 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 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 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020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古诗词专题12《潼关》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解析版)
专题12《潼关》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知识储备】一、导入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在这六个人里,作为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的谭嗣同最为人所知。
今天学习《潼关》,来了解一下这位爱国人士在14岁时的情怀和抱负吧!二、目标1、了解谭嗣同的历史事迹和本文写作背景;2、诵读古诗,理解诗意;3、感知少年谭嗣同冲破束缚,强我中华的壮志豪情;4、背诵诗歌。
三、原文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四、注释【1】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关城临黄河,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历来为军事重地。
【2】终古:久远。
【3】簇:簇拥。
【4】束:拘束。
【5】山入潼关:指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
五、诗意自古以来,高云簇拥着这座古城,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
黄河流过广阔的平野犹嫌拘束,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便突兀而起,争奇斗险。
六、赏析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首句写高云簇拥古城,不言高而高度自见,异峰突起,令人神往。
下一句写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又显现出孤城的寂寥和辽远。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第三句笔锋一转,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
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
整体赏析:此诗在写山水,去世诗人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吧山水写活了,读来有冲击力,能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七、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谭嗣同(1865—189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
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2、作者生平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潼关教案板书设计-2024鲜版
02 板书内容规划与设计
2024/3/28
7
核心知识点梳理与呈现
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将核心知识点进行梳 理和分类。
逻辑结构清晰
按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采用总分、因果、对比等结 构进行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关键词提炼
针对每个知识点,提炼出关键词或短语,用醒目的字 体或颜色进行标注,突出重点。
实践操作环节强化
2024/3/28
实验操作
01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相关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
理解。
课程设计
02
布置课程设计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
能力。
社会实践
03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培养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8
05 评价反馈机制建立与完善
2024/3
2024/3/28
• 潼关教案背景与目的 • 板书内容规划与设计 • 互动环节设置与技巧 •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 评价反馈机制建立与完善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
01 潼关教案背景与目的
2024/3/28
3
潼关历史及文化背景
2024/3/28
2024/3/28
8
辅助图形、图像及符号运用
01
图形辅助
运用流程图、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图形,帮助学生理解 抽象概念和复杂关系。
2024/3/28
02
图像辅助
插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照片或实物,增加直观性 和趣味性。
03
符号辅助
使用箭头、线条、括号等符号,标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和层次关系。
9
文字排版、色彩搭配及视觉效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潼关》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潼关》一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诗词背诵:请学生课后背诵《潼关》全文,并做到熟练掌握,要求韵律正确、情感饱满。
2.诗词鉴赏:选择一首其他描写潼关的诗词,如杜甫的《潼关吏》,进行比较分析,从意象、情感、技巧等方面着手,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
4.观点碰撞: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1.诗句填空:让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填写相应的诗句,巩固诗句记忆。
2.技巧运用:让学生运用所学诗词技巧,创作一首以潼关为题材的短诗。
3.阅读理解:设计一些关于《潼关》的问题,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潼关》的诗意,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技巧,如韵律、对仗等。
2.难点: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角度分析、理解文本。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3.评价方式多元化: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健康心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1.情境导入:向学生展示一幅潼关古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战争场景,激发学生对潼关历史的好奇心。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作 温暖着,还有些许淡淡的泪痕。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千里迢迢
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
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
放的小花。我拥着你,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唐代 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 称“刘白”。他的仿民歌“竹枝 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 有《刘梦得文集》40卷。
知 人 论 世
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刘禹锡积极参加革新运 动。但革新遭到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 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 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 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
知 人 论 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 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作者积极主张抗金,却 备受排挤,年近七旬被斥罢归乡,虽远离朝堂,但报国 之志却从未消退。
知
人
论 世
《潼关》
谭嗣同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多岁, 当时随父赴甘肃上任,途经陕西 潼关,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 所震撼,欣然下笔,遂有此诗。
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秋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雨寄北》 《潼关》
本 课 目 标
1.诵读古诗词,读出古诗词的节奏、韵律,体会诗歌的声韵美。 2.通过诵读,理解诗歌大意,学习品味赏析诗歌。 3.背诵四首诗。
自
由
第五单元(B卷 能力提升练)(解析版)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第五单元(B卷·能力提升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书写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 请在田字格中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答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得体、正确。
做本题时,注意正楷书法要笔划平正,结体整齐,工妙于点画,神韵于结体。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0分)2. 下列词语中加下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污涩.(sè)怅.然(chàng)虐.待(nüè)迷惘.(mǎng)B. 忧郁.(yù)蜷.伏(juán)栅.栏(zhà)叮嘱.(zhǔ)C. 懒惰.(duò)蓦.然(mò)羞怯.(qiè)俯.冲(fǔ)D. 收敛.(liǎn)惩.戒(chéng)余晖.(huī)怂.恿(zǒng)【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惘wǎng。
B.蜷 quán。
D.怂sǒng。
3.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 冤枉咒骂销耗畏罪潜逃B. 煞白贮立栅栏大相径庭C. 胸襟匍匐禁锢怪诞不经D. 顾盼蹒跚原委无精打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销→消。
B.贮→伫。
D.彩→采。
4. 下列各句中,加下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位不愿留姓名的热心人长久以来照顾着这位孤苦伶仃....的老人,让他衣食无忧。
B. 在图书馆里,他无所顾忌....地大声讲话,受到了读者的批评。
C. 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真让他喜出望外....。
D. 保持不败战绩的队员们神采奕奕....地走进赛场,准备进行最后的决战。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A.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使用恰当。
B.无所顾忌:顾:顾虑;忌:忌惮。
凯田速记法
凯田速记凯田速记叫媒体记忆,又叫图象记忆。
它具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易记,一是难忘。
现实生活中,每人都有天才的经历。
譬如:与亲朋好友分别的场面,名列前茅的颁奖情景,历经数载却历历在目;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场幽默诙谐的小品,过了几年,依然记忆犹新。
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在于这些内容大都不直接以语言进展储存,而是以鲜明生动的形象记入大脑。
然而对于从事学习和研究的人来说,我们接触的绝大局部是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存在的,这就是说,我们目前记忆的主要内容是语言信息。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得力工具,然而,对于从事学习和研究的人来说,却是一种不利的形式。
众所周知: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语言容易记得多。
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
所以捷克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主张“应该使学生先学习感性的,然后是理性的。
〞“但凡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展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象放在面前,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
〞我们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听到一个生动的故事以后,记住的往往是生动的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至于讲述者的原话却是一片空白。
当我们向别人讲述时,只不过是将自己内心形成的的情节和其中的人物形象“翻译〞成自己的言语,而不是当初听到的语言。
许多事实证明,形象思维有利于记忆,生动具体的画面有利于大脑承受。
凯田速记研究利用这一规律,另辟蹊径,再创神奇。
它首先通过荒唐、离奇、诙谐、有趣的的联想把抽象的语言变成鲜明、强烈、生动、关已的形象媒体,由此多重刺激大脑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从而真正地使您过目不忘。
联想是速记的根本,联想是利于大脑储存的方式。
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联想:酒店老板安排效劳小姐:“你拉客〞(伊拉克)进店,出店要让客人“把嗝打〞〔巴格达)。
北魏时,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写一部农书<<齐民要术>>,它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最完整的农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 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 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 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 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 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 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 十九世纪末叶,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 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 神空前高扬的时代。透过少年谭嗣同这首 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 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 戊戌政变 • 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 (清光绪二十四 年)发生在清政府统治集团内部,以慈禧太后 为首的守旧派势力向以光绪帝为首的改良派势 力发动的一场血腥政变,政变的结果是,持续 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 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帝失去 了人身自由,被囚禁于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 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戊戌政变是 慈禧太后一生当中发动的第二次宫廷政变,第 一次是1861年11月同恭亲王奕訢发动的辛酉政 变,两次政变都以慈禧太后的胜利而告终,也 都成就了她垂帘听政的政治野心。
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 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 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 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 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 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 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 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 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 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 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 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 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 拟这里形势的隆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 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古 城
秋 风
河 流潼 关Fra bibliotek 赏析•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 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 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 滚的云涛里。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 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 吧?
• 伟大的壮观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潼关地 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 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 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 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 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 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 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 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 平庸!
积累:
• • • •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潼关
谭嗣同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 河,南踞山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 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 (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 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 关”的美誉,乾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 于此,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并于城楼外横额 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
创作背景
• 公元1882年秋,十七岁的谭嗣同(1865— 1898),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 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 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故作此诗。
潼关
•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译文
• 自古以来,高云簇拥着这座古城,清脆的 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 • 黄河流过广阔的平野犹嫌拘束,秦岭山脉 进入潼关以西便突兀而起,争奇斗险。
• 作者介绍: •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 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 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 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 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 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 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 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 为“戊戌六君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