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小铃铛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大风车》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大风车》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针对大班儿童的音乐教学,选择了经典儿歌《大风车》作为教学内容。
此教案适用于大班任课老师进行音乐教学,旨在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包括旋律、节奏、音高、音色等;2.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优美音乐的能力,提高其音乐素养;3.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帮助学生通过感受和表达音乐情感;4.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培养其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音乐热身活动,例如跳绳、摇铃等活动;2.教师播放儿歌《大风车》的音乐,让学生听一遍,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 学习活动1.教师给学生介绍《大风车》这首儿歌,向学生简单介绍歌曲内容;2.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一起跟唱,并教学生记住歌曲的歌词和旋律;3.教师引导学生一起编排舞蹈动作,并在歌曲播放时跟随舞蹈动作;4.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打击乐器和小铃铛,模拟歌曲中的节奏和音效。
3. 结束活动1.教师指导学生一起合唱歌曲,并将舞蹈和打击乐器结合起来;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内容,并带领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分享。
四、教学评估1.能否唱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2.能否使用打击乐器和小铃铛模仿歌曲中的节奏和音效;3.能否跟随歌曲节奏编排舞蹈动作;4.是否有参与大班合唱和舞蹈;5.是否能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分享。
五、教学思考及反思此次教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方式接触了音乐,培养了其从小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同时,活动中的互动合作也帮助学生提高了其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之后的音乐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构建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接力版二上音乐三悦耳的丁当声3五只小铃铛说课稿
接力版二上音乐三悦耳的丁当声3五只小铃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接力版二上音乐-三悦耳的丁当声3五只小铃铛》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歌曲以五只小铃铛的丁当声为主线,旋律简单、明快,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歌曲的歌词富有想象力,描绘了一个欢乐的场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歌曲《五只小铃铛》,并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教材内容难度适中,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还有待提高,但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热情,愿意接受挑战。
在音乐学习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阶知识,能够辨识简单的音符和节奏。
但他们在合唱方面还缺乏一定的默契和协作能力,需要通过课堂练习和活动,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歌曲《五只小铃铛》,并能熟练演唱。
2.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和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思想,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歌曲《五只小铃铛》,并能熟练演唱。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以及合唱部分的默契和协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动作、游戏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2.采用分组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唱练习,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采用示范教学法,教师进行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歌曲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五只小铃铛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歌曲的学习情境。
2.教授歌曲: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模仿,讲解歌曲的韵律和节奏。
中班科学教案小锤子
中班科学教案小锤子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科学活动,幼儿可以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对周围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篇教案将以“小锤子”作为主题,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活动,帮助幼儿掌握与小锤子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小锤子,了解小锤子的用途和特点。
2. 握紧小锤子,掌握正确使用小锤子的方法。
3. 练习使用小锤子,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4. 能模仿小锤子敲击物体,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小锤子若干。
2. 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板、铁片等。
3. 一些小物品,如小球、小铃铛等。
4. 幼儿绘画纸和蜡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教师可以拿出一个小锤子,向孩子们展示,并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鼓励幼儿们回答。
然后,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小锤子的用途,比如敲打物体等。
2. 观察小锤子(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们仔细观察小锤子的形状、材质和颜色等特点,并鼓励幼儿用手抓住小锤子,感受其重量和手感。
教师可以提问:“小锤子是什么形状的?它是用什么材质做的?你觉得它是重还是轻?”鼓励幼儿大胆回答,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探索小锤子的用途(1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们一起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如木板、铁片等,并鼓励幼儿们使用小锤子敲打这些物体,借此探索小锤子的用途和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比较不同材质物体被小锤子敲打后发出的声音和感觉上的差异,并提问:“你们觉得为什么敲打不同材质的物体会有不同的声音?”以此促进幼儿们思考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4. 制作小铃铛(15分钟)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个小球和一个小铃铛,并向幼儿们解释如何利用小锤子将小铃铛敲打进小球里。
然后,教师引导幼儿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兴趣制作小铃铛。
制作完成后,教师鼓励幼儿们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欣赏小铃铛发出的声音。
5. 带领幼儿进行音乐活动(20分钟)教师可以将幼儿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予一个小锤子和一些小玩具或小乐器。
15、小铃铛
岸(河岸)
情(难为情) 取(取下)
3、教读字音。
4、指、理解词语的意思。
铃铛(指图) 丁零丁零:小铃铛发出的声音。 弄,弄丢:玩丢。 嗨:小花狗发出的声音。 河岸:岸边。 难为情:不好意思。 取下:拿下。
铃铛
丁零丁零响
弄丢了
河岸
难为情
不好意思。
。
。 。
5 照样子写句子。
例:(小花狗)(掉到河里去了),(小花鹿)连
小弟弟
掉到河里去了
爸爸
跑过去
小弟弟
救上了岸
小鸭子
小公鸡 掉到河里去了
跑过去
小鸭子
救上了岸
小妹妹 摔倒了,我连忙跑过去把妹妹扶起来。 银俊的手摔伤了,雷老师连忙把他送进了医院。
4、这和插图的顺序一样吗? (一样)
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1、小花狗为什么不让小花鹿戴小铃铛? 因为小花狗怕小花鹿把小铃铛弄丢了, 所以小花狗不让小花鹿戴小铃铛。 2、小花狗后来又为什么让小花鹿戴呢?
因为小花鹿救了小花狗,为了感谢小花 鹿,所以小花狗又把小铃铛给小花鹿戴。 3、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
复习: 1、读讲句子意思。
2、课文写了什么事?
理解课文的先后顺序:
1、依次出示三幅插图,引导学生 观察,说说图意。
2、读课文,读出自然段之间的停顿。
3、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小花狗戴上小铃铛 小花狗掉到河里去了 小花鹿借小铃铛,小花狗不肯 小花鹿救了小花狗
小花狗把小铃铛借给了小花鹿戴
取下眼镜
课堂练习:
挡( 挡住 ) 铛( 铃铛 )
弄( 弄丢 ) 王( 王老师 ) 零(丁零丁零响 ) 雾( 细雾 ) 嗨( 嗨呀 ) 海( 大海 ) 取( 取下 最( 最后 ) )
100首早教顺口溜儿歌
1、《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
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丢手绢。
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来搬砖。
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
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敲锣鼓。
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小孩拣豆豆。
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小孩穿新衣。
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吃西瓜。
你拍九,我拍九,九个小孩齐步走。
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小孩在学习。
2、《做早操》早上空气真叫好,我们都来做早操。
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蹦蹦跳,天天锻炼身体好。
3、《小手帕》小手帕,四方方,天天带在我身上。
又擦鼻涕又擦汗,干干净净多喜欢。
4、《小兔子乖乖》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不回来,谁来也不开。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就开就开,我就开,妈妈回来了,我就把门开。
5、《找朋友》找呀找呀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6、《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7、《拉大锯扯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
接闺女,接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
8、《小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9、《外婆桥》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外婆叫我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少吃滋味多,多吃滋味少。
10、《小燕子》小燕子,真灵巧,身上带把小剪刀;上天剪云朵,下河剪水波。
剪根树根当枕头,剪块泥巴搭窝窝。
11、《月亮歌》初一一条线,初二看得见,初三初四像娥眉,十五十六圆又圆。
12、《雨儿雨儿下》雨儿雨儿下,庄稼笑哈哈,麦子长高了,麦粒拳头大;磨成面,用车拉,烙个油饼车轱辘大。
13、《萝卜白菜》红萝卜,大白菜,红的红来白的白,吃萝卜,吃白菜,圆圆的脸儿真可爱。
14、《剪纸歌》小娇娇,手儿巧。
拿剪刀,铰呀铰。
铰只狗,铰只猫,铰麻雀,喳喳叫。
15、《小板凳》小板凳,你莫歪,让我爷爷坐下来。
我帮爷爷捶捶背,爷爷说我好乖乖。
16、《漱口》小花杯,装清水,“咕噜咕噜”漱漱嘴。
接力版音乐二年级上册《五只小铃铛》教案
接力版音乐二年级上册《五只小铃铛》教案一. 教材分析《五只小铃铛》是一首富有童趣的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五只小铃铛为主题,歌词简洁易懂,旋律明快,富有节奏感。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培养音乐节奏感,提高音乐素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音乐鉴赏和表现方面,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并通过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五只小铃铛》这首歌曲,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节奏的掌握,特别是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
2.歌曲的高音部分,部分学生可能难以唱出。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歌谱、图片等。
2.教学用具:五只小铃铛、音乐道具等。
3.教学设备:音响、话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五只小铃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五只小铃铛》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重点练习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节奏。
对于歌曲中的高音部分,教师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演唱歌曲,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编排歌曲舞蹈、设计歌曲表演等,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6.小结(3分钟)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主题和节奏,布置家庭作业。
7.家庭作业(1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五只小铃铛》,家长签字确认。
MBA 授课游戏
【MBA 授课游戏】沟通游戏1、撕纸游戏规则:请所有同学按我的口令做,大家不可以向我提问。
1把纸张水平对折折叠、2把纸张垂直对折折叠、3撕下折叠过纸张的一个或多个角后继续下一个指令、4把经过多次折叠和撕角处理的纸张展开,与临近的参与者做对比,看最终展开来的纸张平面的几何形态是否相同或相似并把结果报知主持人以便统计结果来阐述问题。
点评:大家觉的很奇怪,相同或相似的怎么这么少,怎么是五花八门的啊,为什么呢,问题出在哪里了呢,首先我的指令肯定不会错吧,我们听的很清楚所以不会听错,然后我们是不折不扣的按指令执行的,但同样的前提下结果怎会不一样呢。
其实问题就出在我们每个人对指令的理解上了,听到同样的指令,但每个人对同样的指令理解不一样就会出现我们看到的结果。
个人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1)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即便是思维方式绝对相同的也没有;(2)每个人社会背景不同;(3)每个人文化背景也不同;(4)每个人观念不一样;(5)每个人习惯不同。
还有其他诸多因素,所以才会产生这种指令畸变事故,引申大一点就是即便是同一件事、同一个人、同一个物,亦或是众所公认的真理和公理,不同的人对其的理解和评价都不会是一样的。
启示:A 与人沟通或交往时,如果能换位思考问题,能站到对方立场上想问题,则你很容易和对方达成共识;B 如果双方的感受能使彼此感同身受的话,则沟通是成功的;C 当一件事不能用语言完全表达出来的话,让事实说话吧;D最重要的启示,一个完美的团队,其灵魂应该是所有成员彼此产生的“默契”感。
而默契应该是长期通力合作培养出来的。
2、数字传递游戏前的准备,讲师:来,各位轻松一下,各组排成一列,后面向前面的捏下肩膀,1234,2234,3234,4234停。
再换个动作敲一敲,双手合掌,要专业一点啊1234,2234,3234,4234好停。
向后转!手搭上去,现在有仇报仇,有冤报冤啊!好,来捏一捏,来,1234,2234,3234,4234,停;换个姿势,敲一敲1234,2234,3234,4234。
小班主题教案《敲锣打鼓放鞭炮》
小班主题教案《敲锣打鼓放鞭炮》一、教学目标1.通过敲锣打鼓放鞭炮等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2.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3.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4.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音乐欣赏:引导幼儿通过听音乐的方式感受节奏和音调的变化。
2.手工制作:教授幼儿制作简易的鼓和锣。
3.小组活动:分成小组进行鞭炮、锣鼓等表演。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活动1.师幼对话:与幼儿进行简单的问答,引入今天的主题:“敲锣打鼓放鞭炮”。
2.播放一段节奏明快的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节拍。
步骤二:音乐欣赏1.听音乐:播放一段敲锣打鼓放鞭炮的音乐,让幼儿自由欣赏。
2.导读提问:询问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是否能感受到其中的欢快节奏。
步骤三:手工制作1.准备材料:给每个幼儿准备好纸板、彩纸、小铃铛等制作鼓的材料。
2.指导制作:向幼儿示范制作鼓的步骤,引导他们逐步完成制作过程。
3.制作锣:使用纸板和颜料,教授幼儿如何制作简易的锣。
4.自由发挥:鼓和锣制作完成后,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进行装饰和创意发挥。
步骤四:小组活动1.分组演出: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支鼓或一面锣。
2.排练演练:指导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和指挥进行合理的演奏。
3.倾听反馈:演出结束后,师幼进行反馈讨论,分享各组的表现与感受。
四、教学策略1.游戏感化策略:通过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
2.情境创设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幼儿更好地参与活动。
五、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并进行记录。
2.个别评价:根据每个幼儿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延伸1.生活应用: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节日庆典和婚庆现场,了解鞭炮和锣鼓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
2.艺术欣赏:带幼儿参观音乐演出或艺术展览,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
以上是关于小班主题教案《敲锣打鼓放鞭炮》的文档输出。
(花城版)音乐一下第15课歌曲《小鼓响咚咚》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一下第15课歌曲《小鼓响咚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鼓响咚咚》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选自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材第15课。
歌曲以简单生动的旋律和富有节奏感的歌词,描绘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鼓手,以及他在演奏中的快乐心情。
歌曲共两个乐句,结构简单,旋律易于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美,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音乐基础,他们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可能对节奏和音高的把握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音乐基础的培养,引导他们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小鼓响咚咚》,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表现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小鼓响咚咚》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小鼓响咚咚》的歌词和旋律,能够独立演唱。
2.教学难点: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高进行准确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分组教学、师徒教学、游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歌曲,引导学生跟唱;使用打击乐器,让学生体验音乐的节奏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有趣的音乐游戏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新课教学:讲解歌曲的背景,示范演唱歌曲,引导学生跟唱。
3.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提高音乐表现力。
4.课堂展示:各小组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的名称《小鼓响咚咚》和歌曲的歌词,以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板书,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幼儿园小班《小铃铛》教案
幼儿园小班《小铃铛》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小铃铛的外形特征和声音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和节奏的感知能力。
2. 通过观察、触摸、倾听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触觉和听觉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铃铛的外形特征:颜色、大小、形状等。
2. 小铃铛的声音特点:声音的高低、长短、音量等。
3. 简单的节奏练习:拍手、跺脚、摇铃等。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小铃铛若干个,颜色、大小、形状各不相同;音乐播放设备;节奏练习道具(拍手道具、跺脚道具、摇铃道具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音乐教室,适当布置,增加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小铃铛,引导幼儿观察小铃铛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引发幼儿对小铃铛的兴趣。
2. 观察:教师组织幼儿触摸、倾听小铃铛的声音,让幼儿感受小铃铛的声音特点,如高低、长短、音量等。
3. 实践: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如拍手、跺脚、摇铃等,让幼儿体验节奏感。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家里的铃铛,观察和倾听铃铛的声音特点,与家长分享学习成果。
2. 延伸:教师可在下次音乐课上组织幼儿进行小铃铛音乐会,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属于自己的节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小铃铛的认识和节奏感掌握情况。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中对小铃铛的观察和练习情况。
3. 课堂表现: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观察力、触觉、听觉和动手操作能力等。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操作小铃铛时,注意安全,避免声音过大影响他人。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耐心引导,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给予个别化指导。
3. 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教师应简化教学内容,以兴趣培养为主,不过分强调技巧。
八、教学建议:1. 定期组织类似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增进亲子关系。
小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
小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小铃铛》一、教学背景小班是幼儿园教育的第一年,孩子处于学习的初期阶段,此时注重的是营造轻松、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基本的语言、认知、创造力及表达能力,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质问精神,建立良好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这个教案的教学内容是《小铃铛》,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优美诗歌。
通过幼儿诵读、解析和表演,让他们体会诗歌的美和韵律,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诗歌《小铃铛》的基本内容和意义;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并带有韵律读出完整的句子。
2. 技能目标1.培养幼儿的解析能力,通过对诗歌《小铃铛》的阅读和理解,提高幼儿的感性认知水平;2.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幼儿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的文艺情操,让幼儿在韵律美感和诗歌意境中感受美;2.通过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质问精神,激发幼儿的积极向上情感,倡导珍惜生命、爱护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8分钟)1.教师通过自己在班里捞一些小石头,借助体验来创造出现场气氛。
2.轻轻一按石头,则会发出“叮、叮、铛、铛” 的声音。
3.引导幼儿猜测这些声音是哪里发出的。
4.答案揭晓后,教师可以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诗歌叫做《小铃铛》。
”2. 阅读(15分钟)1.教师逐句让幼儿朗读。
2.教师把整首诗歌分段落组织,进行带有韵律的全体朗读,用叮铛声来代替铃铛声音,加强感受和理解。
3.针对部分生僻的词语,教师可以适度解释,以便幼儿理解整个意思。
3. 分析和思考(20分钟)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分析预备的问题,引导幼儿深入理解和感悟诗歌。
如:1.你为什么觉得铃铛会唱歌,为什么灵敏的耳朵可以听到它的声音?2.为什么铃铛从小山丘里跑出来?3.铃铛声到底在何处可以听到?4. 创作与表演(20分钟)1.让幼儿发挥创造力,自己设计一些题材相关的图片或者画面,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大班游戏教案一只小铃铛
大班游戏教案一只小铃铛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和遵守游戏规则;2.锻炼注意力和反应能力;3.提高集体协作能力。
材料准备1.小铃铛若干;2.塑料袋或车轮绳。
游戏规则1.所有学生坐成一圈,每人都拿一只小铃铛。
2.按照老师拍打的节奏,每个学生轮流顺时针把自己的小铃铛向右传递给旁边的同学。
3.传递铃铛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则:•不能跳过一个人直接传给下一个人;•不能将铃铛扔给旁边的同学;•不能将铃铛传给自己;4.如果有一个学生没有成功把铃铛传递给旁边的同学,整个班级必须重新开始。
5.完成游戏后,班级可以通过比较时间战胜自己。
游戏要点1.游戏之前,老师要教会学生游戏规则,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规则。
2.游戏过程中,老师应该随时监督学生的行为,并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3.在游戏中,学生必须集中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以避免延误游戏进程。
4.学生需要密切合作才能完成游戏,因此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游戏重点1.学生的注意力需要得到充分训练;2.锻炼学生反应能力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的速度;3.通过学生之间的紧密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游戏细节1.学生应该坚持到游戏结束,即使出现了一个错误。
2.如果在游戏过程中需要暂停,老师需要清楚地通知学生,让他们明白暂停的原因。
3.当整个班级通关后,老师可以在黑板上记录时间,帮助班级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游戏与课程结合1.游戏可以作为课堂的一个短暂活动,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
2.游戏可以协助老师组织团队活动,特别是在高年级的团队项目中,有助于培养协作和合作精神。
3.游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支持,并且在实现团队目标时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趣的方式。
游戏收官1.游戏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发表一些感受和观察,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游戏。
2.如果有时间,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应用游戏中学到的技能和技巧。
总结“一只小铃铛”游戏是一个有趣且富有启发性的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体验游戏规则,提高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并锻炼团队协作和合作精神。
小班音乐教案《小铃铛》
小班音乐教案《小铃铛》一、教学内容《小铃铛》选自我国幼儿园小班音乐教材第三单元,内容主要包括铃铛的基本认知、铃铛声音的辨识、节奏感知和简单的歌曲学唱。
教材章节为第三章节,详细内容为通过小铃铛这一载体,让幼儿初步体验音乐节奏,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认知铃铛,并了解铃铛的基本特点。
2. 技能目标:使幼儿能够通过摇动铃铛,感知音乐节奏,进行简单的节奏创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铃铛节奏的感知与创作。
教学重点:铃铛的认知,音乐节奏的感知与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铃铛、铃铛挂图、音乐播放设备。
学具:每人一只小铃铛。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教室,展示铃铛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铃铛的特点。
2. 铃铛认知(5分钟):教师发放小铃铛,让幼儿观察、触摸,引导幼儿说出铃铛的形状、颜色等特点。
3. 铃铛声音辨识(5分钟):教师摇动铃铛,让幼儿闭上眼睛辨识,培养幼儿的声音辨识能力。
4. 节奏感知(5分钟):教师示范摇动铃铛,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摇动铃铛。
5. 歌曲学唱(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学唱《小铃铛》歌曲,让幼儿在唱歌过程中感知音乐节奏。
6. 节奏创作(5分钟):教师分组进行节奏创作,让幼儿自由摇动铃铛,创作简单节奏。
7.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幼儿进行节奏展示,其他幼儿跟随节奏摇动铃铛。
六、板书设计1. 铃铛的基本特点2. 音乐节奏感知方法3. 《小铃铛》歌曲歌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请小朋友为家长表演《小铃铛》歌曲,并创作一个简单的节奏。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幼儿可自由发挥,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他们在节奏感知和创作方面的能力,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家长参与音乐活动,让幼儿在家庭中继续锻炼音乐节奏感知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接力版音乐二年级上册《五只小铃铛》说课稿
接力版音乐二年级上册《五只小铃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五只小铃铛》是一首二年级上册的接力版音乐教材。
这首歌曲以五只小铃铛为主题,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明快,富有童趣。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巩固对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高的认识,培养音乐审美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节奏和音高有所了解。
但他们仍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活动,来提高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理解《五只小铃铛》的歌词内容,认识五只小铃铛的形象,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和音高。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五只小铃铛》,培养音乐表现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五只小铃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五只小铃铛》,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表现出歌曲的童趣和生动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音乐器具等辅助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五只小铃铛》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歌: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新歌,讲解歌词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五只小铃铛的形象。
3.节奏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节奏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歌曲的节奏。
4.音高训练: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高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
5.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合作,提高音乐表现力。
6.展示环节: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7.总结与拓展: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拓展,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接力版二上音乐三悦耳的丁当声3五只小铃铛教学设计
接力版二上音乐三悦耳的丁当声3五只小铃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五只小铃铛》是一首具有浓厚民族风味的歌曲,选自人音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材。
歌曲以五只小铃铛为主题,歌词生动有趣,旋律欢快,节奏明快,易学易唱。
歌曲旨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规律,第二乐段节奏稍快,富有变化。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充满兴趣。
他们善于模仿,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音乐尚不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五只小铃铛》,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学会歌曲《五只小铃铛》的歌词和旋律。
2.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
3.理解歌曲的民族特色,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演唱。
2.模仿法:学生模仿教师和同伴,提高演唱技巧。
3.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氛围中。
4.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歌曲《五只小铃铛》的歌词、旋律和图片。
2.音响设备:准备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五只小铃铛》。
3.教学乐器:准备铃铛等民族乐器,辅助教学。
4.座位安排: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组一个小铃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五只小铃铛》,引导学生听歌。
学生听歌后,教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歌曲中有几个小铃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小铃铛的歌曲——《五只小铃铛》。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五只小铃铛》的歌词和旋律,引导学生跟读歌词,熟悉歌词内容。
然后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小学一年级《对韵歌》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对仗、对韵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3.通过学唱对韵的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音感。
教学准备:《对韵歌》诗歌儿歌,小鼓,小铃铛。
教学流程: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一下音乐的美妙。
2.与学生一起回顾上一堂诗歌课的内容,提出对仗、对韵的概念,并通过例子解释。
引入新课:(10分钟)1.教师用小鼓敲打出一段有规律的节奏,让学生听一听,然后给学生一个小任务:你们能不能找出这个节奏的规律?2.学生听完教师的示范后,回答问题。
讲解新课:(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对韵的概念,告诉学生对韵是指两个或多个词以相同的韵母结尾,例如:“青青草地”,“明明白白”等。
2.教师示范朗读一首有对韵的诗歌:“春天来了,花儿开,荷叶上面有小蜜蜂。
一只蜜蜂忙忙碌碌采花去,一只蜜蜂呼呼飞过来。
”并指导学生理解韵律的规律和韵母的重要性。
操作练习:(15分钟)1.教师播放《对韵歌》,让学生边听边跟唱。
2.学生跟着音乐识别歌词中的对韵部分,并在歌曲的尾声处敲击手中的小鼓。
拓展延伸:(15分钟)1.教师贴出几个韵母的字条,让学生通过抽取字条的方式进行对韵游戏。
2.学生抽取韵母字条后,要按照要求,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对韵词。
总结复习:(10分钟)1.教师与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询问学生对对韵的理解程度。
2.学生们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可以示范创作一首自己的对韵诗歌。
板书设计:对韵歌-导入:回顾上一节的内容,复习对仗、对韵的概念。
-引入新课:通过敲打小鼓的方式,让学生猜测节奏的规律。
-讲解新课:介绍对韵的概念,示范朗读有对韵的诗歌。
-操作练习:学唱《对韵歌》,辨别歌词中的对韵部分,并敲击小鼓。
-拓展延伸:抽取字条进行对韵游戏,找出相对应的对韵词。
-总结复习:回顾课程内容,询问学生对对韵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对韵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歌曲的方式进行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音感。
舞蹈考级教案
舞蹈考级教案篇一:中国舞蹈家协会考级教材二级中国舞蹈考级第二级教材责任编辑:金山1、膝盖脚指头(勾绷脚练习)2、小铃铛(脚位练习)3、娃娃(胯的练习)4、咯咯咯(头的练习)5、爱睡觉的加菲猫(腰的练习)6、月儿(手臂练习)7、蚂蚁掉进河里边(腿与腰的练习)8、我是小小兵(重心移动练习)9、大家来照相(节奏与造型练习)10、小天鹅(再见曲)一、膝盖脚指头(勾绷脚练习)1、训练目的:勾脚与绷脚的动作形态与脚的灵活性训练。
.2、主要动作及要求:a、勾绷脚(单、双):勾脚脚尖最大限度的勾起,脚跟往远蹬,脚与腿部形成勾曲式造型, 绷脚脚腕伸展,脚背向上拱,脚尖向下压,与腿部形成一个流线形造型。
b、交替勾绷脚:双脚同时一勾一绷动作,交替进行。
节奏清晰、准确,加强双脚协调支配的能力。
c、坐压前腿:双腿前伸坐于地面,身体由直立向前折叠俯于腿上,后背尽量保持平直。
d、倾头:在肩膀保持不动的基础上,头向左右倾倒。
e、松膝:双手扶膝,膝盖上下抖动,身体松弛,腿部肌肉和脚部放松。
3、节奏:准备位置:身向1点,正步位绷脚伸坐,双手体旁轻点地准备音乐⑴—1—8 保持准备位姿态第一段:⑴—1—2 右倾头3—4 还原5—6 右勾脚7—8 右绷脚⑵—1—8 重复⑴1—8动作⑶—⑷重复⑴—⑵的反面动作第二段:⑸—1—2 前压腿3—4 还原5—6 双勾脚7—8 双绷脚⑹—1—8 重复⑸1—8动作间奏音乐:⑺—⑻-6 右起交替勾绷脚,同时右左倾头7次⑻—7—8 绷右脚,头回正⑼—1—4 松膝5 回至准备位6—8 保持准备位姿态第三段:⑽—⑾重复⑸—⑹动作⑿—1—8 重复⑼1—8动作提示:a、勾与绷时要做到最大限度。
b、动作过程中要保持后背直立、挺拔。
5、歌词:头儿、肩膀、膝、脚趾,膝、脚趾, 膝、脚趾。
头儿、肩膀、膝、脚趾,眼儿,鼻和口。
二、小铃铛(脚位练习)1、训练目的:对三种脚位的认知2、主要动作及要求:a、正步位:双脚内侧靠拢,脚尖对正前方。
小班小铃铛教案
小班小铃铛教案小班小铃铛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小班小铃铛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小铃铛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歌曲,尝试用不同音量的声音唱歌。
2、能尝试创编歌词并演唱,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1、小铃铛一对,小铜鼓,小喇叭。
2、幼儿用书第4册第20页。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一、实物导入。
1、教师出示小铃铛,提问:这是什么呀?2、教师敲一敲小铃铛,让幼儿感知歌声有轻有响,有大小不同的音量。
二、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倾听。
1、提示语:铃铛会唱歌,听听他是怎样唱的?2、教师唱歌曲,让幼儿感知歌声有轻有响,有大有小不同的音量。
3、教师边做动作,边再次示范唱歌曲。
三、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跟教师学唱歌曲。
2、反复演唱,并可配上动作,如:1~4节用拍手表示摇铃铛,5~8小节用点手指表示轻轻摇铃铛。
四、活动延伸:创编歌词。
1、启发幼儿讨论:歌里出来唱小铃铛,还可以唱什么乐器?2、启发幼儿创编歌词,如:一只小铜鼓,#响,#,#响。
一只小喇叭,滴答滴答响,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响。
小班小铃铛教案2活动名称:小铃铛活动目标:1、认真倾听故事,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2、简单讲述故事主要内容,丰富词汇“圆溜溜”、“亮晶晶”、“丁零丁零”。
3、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
活动重点:简单讲述故事主要内容活动难点:能用“圆溜溜”、“亮晶晶”、“丁零丁零”描述铃铛的特点活动准备:小铃铛人手一个、ppt或大图片、大操作卡与背景图、幼儿操作卡活动过程:1、热身活动师:你们看它是谁?小花猫的脖子上有什么?今天小花猫给每个小朋友都带了一个小铃铛,我们带着铃铛和小花猫一起做游戏吧!幼儿每人脖子上戴一个铃铛,跟随音乐走入教室。
音乐游戏《小猫来了》 2、玩铃铛师:小花猫今天还带了好多铃铛给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玩吧!教师分发铃铛,幼儿玩铃铛。
小班小铃铛教案
小班小铃铛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参与小班小铃铛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小班小铃铛教学活动教学准备:1. 小班小铃铛2. 音乐播放器和音乐材料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音乐播放器播放欢快的音乐,让幼儿自由活动、跳舞,消除紧张情绪,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
第二步:介绍小班小铃铛(10分钟)向幼儿展示小班小铃铛,并简单介绍它的特点和用途。
让幼儿观察、触摸、摇动小班小铃铛,感受其中的声音和颜色。
第三步:示范演奏(15分钟)老师示范如何正确使用小班小铃铛演奏音乐。
可以选择简单的音乐片段,配合涉及小班小铃铛的动作和节奏,让幼儿观看并模仿。
第四步:幼儿操作(20分钟)将小班小铃铛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自己操作,按照教师的指导演奏音乐。
可以选择简单的儿歌曲目,引导幼儿按照旋律演奏对应的铃铛。
第五步:团队合作(15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合作演奏一首音乐,营造团队氛围。
教师可以分配不同的铃铛给每个小组,让他们协调好节奏和音高。
第六步:创作展示(20分钟)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力,使用小班小铃铛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
每个小组可以轮流表演他们的创作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评价。
第七步:总结反馈(5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分享收获和体会。
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探索和运用小班小铃铛。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小班小铃铛,培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2. 制作小班小铃铛的海报展示,与其他班级分享学习经验。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包括学习时的专注程度、准确性、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对幼儿的学习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录制幼儿的表演视频或拍摄照片,作为教学成果的展示和评价依据。
总结:小班小铃铛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该教案的实施,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在音乐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和友谊的温暖。
中班音乐过家家教案
中班音乐过家家教案1. 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中班幼儿,旨在通过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其音乐欣赏能力;•能够通过游戏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教学准备•音乐播放设备;•适合中班幼儿的音乐合辑;•音乐家具模型。
4. 教学活动活动一:音乐过家家1.让幼儿坐成一个大圆圈,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个音乐家具模型。
2.询问幼儿是否了解音乐家具的名称,并引导他们互相展示并分享。
3.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要求幼儿随着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模仿使用自己手中的音乐家具。
4.随着音乐的变化,引导幼儿交换或合作使用音乐家具,加深幼儿对节奏和旋律的感受。
活动二:音乐合作创作1.安排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三到四人。
2.给每组发放一些器乐玩具,如小铃铛、小木琴等。
3.播放一段简单的音乐,要求每个小组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片段。
4.鼓励幼儿互相协作,共同演奏出和谐的音乐作品。
活动三:音乐问答游戏1.准备一些关于音乐的问题,如乐器的名称、音乐家的名字等。
2.让幼儿围成一个小圆圈,每人依次回答一个问题。
3.回答正确的幼儿可以选择下一个问题,并获得一个奖励。
4.调整问题的难易程度,适应幼儿的认知水平。
活动四:音乐舞蹈表演1.安排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由选择一首喜欢的音乐。
2.鼓励幼儿团队合作,在音乐的伴奏下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
3.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编排的舞蹈。
4.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赞赏其他小组的表演。
5.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拓展延伸•通过了解不同种类的音乐,开拓幼儿的音乐视野;•鼓励幼儿参与音乐活动或音乐学习班,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组织音乐游览活动,带幼儿参观音乐学院或交响乐团演出。
7. 总结通过音乐过家家、音乐合作创作、音乐问答游戏和音乐舞蹈表演等活动,本教案旨在培养中班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小花狗脖 子上戴了一个 什么?
小铃铛圆溜溜,亮晶晶, 多好看!借我戴一下好吗?
不行,不行, 会让你弄丢的
小花狗说:“不行,不行,会让你弄 丢的。”小花狗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因为小花狗自己也喜欢小铃铛,有 点舍不得,所以才这样说的。
小花狗 怎么了?
小花狗走到河边,往水里 一照,嗨!小铃铛圆溜溜,亮 晶晶,多漂亮呀!它伸长脖子, 想看清楚一些,没想到脚一滑, 掉到河里去了。
小花狗怎么会掉到河里去的呢?
是谁跑过去把小花狗就上了岸?
小 花 狗 掉 到 河 里 了
小花鹿看见了,连忙跑过去, 把小花狗救上了岸。
小花狗掉到河里去了,小花鹿连忙跑过去把 小花狗救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岸。
(小花狗)(掉到河里去了),(小花鹿)连忙(跑过 去)把(小花狗)(救上了岸)。
(谁) (怎么了), 么)把 (谁) ( 怎么样)
(谁)连忙(做什
小花狗在做什么?
你也戴戴吧!
小花狗难为情地低下了头,取下 小铃铛,说:“你也戴戴吧!”
“难为情”是什么意思?
不好意思
小花狗开始不愿意把小 铃铛借给小花鹿戴,现在为 什么又主动取下来让小花鹿 戴呢?“难为情”说明了什 么?
因为小花鹿帮助了小花狗, 小花狗觉得 自己也应该把铃铛借 给小花鹿戴,同学之间就应该团 结友爱,互相帮助。
是啊,同学(或朋友) 之间就应该团结友爱, 互相帮助,有好的物品 要共同分享。
情景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