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课程课堂学习
小学美术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美术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学美术拓展型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拓展型课程是指在基础美术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创意、实践等活动,提供更广阔、更有趣的研究体验,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创造力。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和美术素养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将包括以下方面:1. 艺术史知识:介绍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和风格,以及不同艺术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2. 创意拓展活动: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雕塑等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独特的艺术作品。
3. 创作技巧讲解:教授绘画、色彩、构图以及其他美术技巧,帮助学生提升艺术表达能力。
4. 实地考察与观摩: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博物馆等,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美术研究,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问题导向: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主动积累知识和经验。
2.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互相交流、合作完成艺术作品。
鼓励学生分享经验和观点,相互启发和促进成长。
3. 实践体验: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 反馈评价:及时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艺术作品。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课程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 作品展示:学生将定期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展示其在审美能力、创作技巧等方面的进步。
2. 研究笔记:鼓励学生记录研究笔记,总结课堂内容和个人体会,以便复和进一步思考。
3. 听说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评估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通过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我们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和美术素养。
希望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同时也在创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单一的书本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拓展型课程的开发和运用成为了新时代的趋势。
针对此现状,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科学拓展型课程的开发,优化小学科学教学,并使学生们增强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将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与科学探究意识提高到更高的层次。
三、教学重点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2.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及科学探究意识;3. 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生的科学技能;4. 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和科学知识面;四、教学方法1. 理论研究法:讲解科学知识,为实践环节做好准备;2. 实践操作法: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3. 课堂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提升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4. 观察法:提醒学生关注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现象,观察现象的规律性。
五、教学内容1. 太阳系、行星运动规律和天体的基本概念;2. 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季节及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 生命科学—人体骨骼、肌肉、血液和呼吸系统的基本知识;4. 物质与能量传递、天气变化及环境保护等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法:对学生的科学实验表现给予评估,获取数据;2. 问答评价法:通过提问,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 作品展评价法:在学期末,通过展出学生的科学创新作品,评估和表彰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
七、教学流程安排1. 讲授太阳系、行星运动规律和天体的基本概念。
2. 组织实践操作活动,开展天体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
3.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提升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4. 提醒学生关注科学实验的过程和现象,观察现象的规律性。
八、教学后记通过本次小学科学拓展型课程的教学实践,学生们的科学素养水平得到了提升,学生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手工制作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拓展课程资源 优化课堂教学
《 草原》 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五十年代所作的一篇
叙 事性 散文 . 他用 生动 细腻 的笔 触 、 情 景 交融 的写 作手 法 赞 美 了草 原的 美丽 景 色 , 赞扬 了蒙 汉 两族 人 民的深 情 厚谊 。 在 第 一 自然 段 中 , 有这 样 的 描 写 : “ 在 天底 下 , 一 碧 千里 , 而 并 不 茫茫 。 四面里 都 有小丘 , 羊群 一 会儿 上 了小丘 , 一会 儿 又 下来 ,走 在 哪里 都 像给无 边 的绿 毯绣 上 了 白色的 大 花 …… ” 作者 通过 诗 一般 的语 言描 绘 , 让 人仿 佛 身临 其境 。为 了让 学生 理 解作 者 当时 陶醉 的心 情 , 我 借助 配乐 阅读 , 先让 学生 在头 脑 中浮现 画 面 。然后 引导 学 生随 着 朗读 中语 言文 字 的 流动 变 化在 脑海 中 “ 看 电影 ” , 最 后掩 卷 沉思 。与 此 同时 , 我
利 用 多媒 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件 将 一 幅 幅 色 彩 明丽 的 草 原 风 景 画 展 示 出
效率。 在小 学语 文课本 中有许 多插 图 , 可 以帮助 学生 理解 课 文 内容 , 但 由于篇 幅有 限 , 立体 感不 强 , 很难 发挥 其 作用 。 这 时, 教 师就 可 以 充分 发 挥 多媒 体 的作 用 , 化静 为 动 , 化难 为
学 生想 象 的热 情 , 是 提高 课堂教 学 效率 的 有效 途径 之 一 。
之 不若 见 之 。 ” 由此 可 见 , “ 闻” “ 见” 是 教学 的基 础 。 借助 多媒 体 技 术 扩大 教 学 的 时空 领域 , 通 过直 观 、 形象 、 生 动 的感 官
刺激 , 让学 生 最大 限度 地发 挥潜 能 , 能 让学生 在有 限的 时 间 里, 全 方位 地 感知 更 多 的信 息 , 激活 学 习 的 内因 , 提高 教 学
拓展型课程工作小结
拓展型课程工作小结
拓展型课程是一种强调实践和团队合作的教学模式。
在接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深
刻体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课程设计与组织:作为拓展型课程的负责人,我首先需要进行课程设计与组织工作。
这包括确定课程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和任务,并与其他教师一起制定教
学计划和时间表。
2. 教学方法与技巧:拓展型课程注重实践和团队合作,因此我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
方法和技巧,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例如,我会采用案例分析、小组活动和
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 学生管理与指导:在拓展型课程中,学生通常需要组成团队并完成一些实际项目。
作为教师,我需要进行学生管理和指导工作,以确保团队合作顺利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积极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领导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评价与反馈:最后,在拓展型课程中,我需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我会结合课
程目标和学生表现,制定评价标准,并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建议。
这对于激励学生的
学习动力和促进他们的进步非常重要。
总结起来,拓展型课程工作需要我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
学方法和技巧,并能有效管理和指导学生。
通过这门课程的工作,我不仅能够提升自
己的教学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拓展性课程课堂学习
3、活动交流反馈(生生、师生互动)
4 、活动小结与拓展
LOGO
以上为基本模式,依据学习内容和主题可以有多 种变式,但活动开展(学习)不可或缺(不少于 25分钟),老师更多的是参与、引领。活动小结 与拓展也必不可少 。
该课堂学习模式的前提条件是基于校本的课程 (项目)开发,基于“课程、课堂、课外”资源 的整合与融合。拓展性课程教师对学习内容的适 切选择及整合是关键,具体实施中活动小结与拓 展必不可少, E、T的顺序可变换,但可有多种变 式。
2024/4/6
LOGO
11
2024/4/6
LOGO
12
三、拓展性课程的学习及其指导
LOGO
(一)实践及其意义
1.实践是人作为一种社会生命的根本存在方 式和成长方式。
●人存在于关系之中,即存在于生活世界 之中。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是由客观 世界、社会世界、精神世界组成的。
●实践是人建立与生活世界关系的根本 方式。人是向死而生的动物,其社会生命 是在life facts, life world, life practice中得到 丰满和充盈的。
小时出10倍; --获得高薪的可能性大4倍; --易失业的可能性小15倍;
--犯罪的可能性较高; --精神不健全可能性大10倍
2024/4/6
4
LOGO
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的交 往过程、特殊的实践过程。
--认知过程是包括感知觉(感统)、记忆、 思维、想象在内的心理过程;
2024/4/6
15
LOGO
(1)情境理解 ●认识与理解情境中的事物(表象与本质、结构 与功能); ●参与实践情境,理解情境中事物之间、人与 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发现和提出情境的各种问题;
高中数学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数学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高中数学拓展型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这个课程旨在拓宽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强化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 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堂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 数学基础知识的复和巩固。
2. 拓展型数学问题的引入和解决方法的介绍。
3. 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解决过程。
4. 数学实验和探索型研究活动。
教学策略1.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共同合作,增强研究效果。
2. 项目研究:引入具体的数学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
3. 探索探究: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问题的数学解决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1. 小组合作研究: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数学问题。
2. 数学实验:设计数学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数学规律和概念。
3. 数学建模: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和解决过程。
4. 数学游戏:设计数学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评估方法1. 日常评估:通过作业、讨论和小组活动的表现评估学生的研究情况和理解程度。
2. 项目评估:评估学生在项目研究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实践评估:通过数学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评估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1. 高中数学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合适的活动和问题。
2. 数学科普读物:引入数学科普读物,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数学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音乐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小学音乐拓展型课程课堂教学设计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小学音乐拓展型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本方案旨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和感知能力3. 教学内容- 音乐欣赏: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并让学生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 音乐创作:引导学生使用各种乐器和声音去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音乐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合奏等形式的音乐表演- 音乐游戏:设计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研究和体验音乐4. 教学方法- 听觉教学法:通过听音乐作品和音乐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亲身参与音乐创作和表演,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5.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音乐表达和创作,评估他们的音乐能力和表现- 设计简单的测验或问卷,了解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组织小型音乐演出或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成果6. 教学资源- 音乐教材和教具:选用适合小学生的音乐教材和教具,如音乐乐谱、乐器等-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和展示音乐作品- 教室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研究环境,如布置音乐角、创造音乐氛围等7. 教学安排- 每周一节音乐课,每节课45分钟- 分阶段进行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游戏等活动- 制定具体的课程计划和教学进度表,确保课程进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8. 教学亮点- 创造性教学: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的音乐表达和创作- 多元化教学: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研究需求- 互动性教学:通过合作研究和音乐游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9. 教学效果评估-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设计音乐作品展示或音乐会,展示学生的音乐成果- 收集学生的反馈和评价,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研究体验和满意度10. 结束语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小学音乐拓展型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浅谈小学数学拓展性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浅谈小学数学拓展性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拓展性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展开探讨,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小学数学拓展性课堂教学的意义拓展性教学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更为宽泛的拓展,超出课程标准的范畴,让学生在接触多种教学资源的拓展学科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拓展性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提高数学素养。
拓展性教学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更是助力教学效果提升的关键。
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用于制作各种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例如动画、视频、图表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信息技术也可以用于开展多媒体教学,例如通过幻灯片、录音、录像等形式,为学生呈现更为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
信息技术还可以用于开展网络课堂,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得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也能进行数学学习,为学生提供跨时空的学习机会。
小学数学拓展性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制作精美的数学动画,为学生呈现生动形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
在教学《小数的认识与运用》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小数知识。
初中地理课堂课外拓展活动(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课堂课外拓展活动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课堂课外拓展活动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学科的地位日益凸显,地理课堂课外拓展活动成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地理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初中地理课堂课外拓展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地理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1.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2.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能力。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活动内容1.地理知识讲座:邀请地理专业人士或教师为学生讲解地理知识,如地理国情、地理趣味现象、地理环境保护等,拓宽学生地理视野。
2.地理实践调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如城市规划、水资源保护、土壤侵蚀调查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
3.地理竞赛活动:举办地理知识问答、地图绘制、地理模型制作等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地理主题班会:定期开展地理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地理知识、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地理墙报展览:组织学生制作地理墙报,展示地理知识、地理趣味现象、地理环境保护等内容,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四、活动组织与实施1.活动策划: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地点等。
2.活动筹备: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准备活动所需的器材和道具,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活动实施: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意。
4.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活动心得,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活动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地理知识掌握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
初中拓展性课程设计
初中拓展性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如数学公式、历史事件、科学概念等,并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学生能通过本课程拓展性学习,对学科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形成知识网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升交流、协作和探究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事实、崇尚科学、关爱环境等。
3. 学生通过拓展性课程,增强团队意识,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拓展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拓展学科视野,提高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初中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需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综合素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个达成,确保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进行以下组织:1. 知识点梳理:选取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如数学的代数基础、几何图形;历史的重大事件、人物评述;科学的物理现象、生物分类等,进行系统梳理和讲解。
2. 实践操作:针对学科特点,设计数学解题、科学实验、历史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3. 拓展阅读:推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如科普文章、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基础知识回顾与梳理,明确学习目标;第二周:重要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实践操作;第三周:拓展阅读,讨论与分享;第四周:总结与反馈,巩固学习成果。
具体教学内容及教材章节:1. 数学:函数与方程,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计算;2. 历史:近现代史的重大事件,重要历史人物;3. 科学:力的作用,生物的分类与特征。
幼儿园拓展课程教案设计精选
幼儿园拓展课程教案设计精选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拓展课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除了传统的学科教学外,拓展课程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内容,让幼儿全面发展并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精选几个幼儿园拓展课程的教案设计,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1. 艺术探索:启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 学习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绘画、雕塑、音乐等。
- 观察、分析和描述艺术作品。
- 鼓励幼儿通过自由绘画、雕塑和音乐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步骤:1. 通过展示图画、雕塑和音乐作品等,引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
2. 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艺术作品的颜色、形状、线条等元素。
3.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自由绘画、雕塑和音乐创作。
4. 组织小组活动,让幼儿合作完成一幅艺术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2. 大自然漫游: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和科学思维活动目标:通过大自然的观察和探索,让幼儿对自然环境产生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 学习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观察和收集大自然中的材料,如叶子、花朵等。
-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水的状态变化等。
教学步骤:1. 带领幼儿到校园内的花坛或公园进行观察和探索。
2. 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3. 带领幼儿收集大自然中的材料,并进行分类和整理。
4.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如将水放在不同温度下观察其状态变化。
5. 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出科学原理。
3. 实用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巧活动目标:培养幼儿的实用生活技能,如梳头、穿衣、吃饭等,并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技巧。
教学内容:- 学习个人卫生和健康知识。
- 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整理房间、用餐等。
- 强调互助和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 设置每日日程表,让幼儿按照时间表进行自理活动,如梳头、穿衣等。
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
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一、开设背景按照“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要求,我校以二期课改理念“学生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整合学校优质资源,将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能力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性课程和主动学习平台。
经讨论,现对我校拓展型的课程实施制订以下方案。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基本掌握所选择学习领域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习惯,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能动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课程,具有个体的学习经历、经验和体验,形成自身的兴趣爱好或特长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或深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健康的个性特长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祖国建设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的安排基于学校师资、现有资源的评估分析,在以下几个主要领域开设拓展课程:其中,“文学欣赏、我手写我心”等课程是要求全体学生选修的课程,保证了基本素养的落实,体现学校对人文知识的重视。
而“自然科技、音乐、体育、美术领域”等的课程完全由学生自主选修,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实行走班制,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发展智能。
四、课程实施的条件(一)管理组织(二)实施流程教师申报----教务处审定----课程介绍----学生选课----教导处编班调整----课程开设----常规管理----学期考核(三)实施过程1.发挥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
拓展型课程的开设是教研组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鼓励和帮助教师撰写校本教材和开好课目。
组长、骨干教师带头、示范,提高本组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并深入课堂听课,指导和研究教材、教法。
定期向教务处反馈教学信息。
2.教务处负责审定、汇编和指导校本教材的编撰。
教务处指导教师认真编撰校本教材,准备教案讲义并分析教法、学生和实践,力争讲义在一年内逐步形成校本教材。
学习新课标理念 开发拓展性课程
学习新课标理念开发拓展性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课标理念已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它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开发拓展性课程,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新课标理念的核心内容新课标理念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学校和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
2. 突出学科融合。
新课标理念提倡学科融合,要求课程教学能够打破学科的条条框框,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的思维能力。
3.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
除了传统的讲授课堂,还要注重实践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的应用。
二、开发拓展性课程的重要性拓展性课程是指在传统学科课程之外设置的、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和全面发展需要的一种教育活动。
开发拓展性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促进学生的兴趣。
拓展性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拓展性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发拓展性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1. 挖掘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结合学科内容和学生的需求,设计合适的拓展性课程。
2. 注重实践教学。
拓展性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基础性、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最新分享)
小学基础性课程、拓展性实施方案(最新分享2篇)篇1.小学基础性课程实施方案篇2.小学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篇1:小学基础性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小学学校校舍教室宽敞,场地充裕,具有比较先进的教学设施,为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提供了较好的硬件保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外部环境。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积极发掘教育资源,深化素质教育;确立“健康第一”的发展理念,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校课程管理措施(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
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1、健全机构,完善制度⑴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任副组长,教师参加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科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实验工作中的核心、示范与指导作用。
⑵认真做好集中备课,与培训、反思、研究结合起来,并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保证每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同时加强基础性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并积极推广本校或外地的先进经验。
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新课改工作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案例研讨和阶段评估等活动。
结合新教材做好典型课的示范教学及讲座。
(4)建立课改实验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研究问题,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建立教学研讨制度。
2、课题带动,科研推动采用“培训、实践、科研”三结合的实验工作方式。
课下拓展让学习更多元
课下拓展让学习更多元学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而课堂只是学习的一种方式。
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发展,课下拓展活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元的知识和经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课下拓展活动对学习的影响。
首先,通过课下拓展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元化的知识。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通常相对单一,而且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传授。
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参触到各种各样的领域,如艺术、体育、科技等。
比如参加美术社团,学生可以接触到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参加体育俱乐部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质,增强体魄。
这些多元化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其次,课下拓展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在课堂上,学习内容通常是由老师主导,学生做被动的接受者。
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领域,主动参与其中。
这种主动参与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更有劲头。
比如,参加科技俱乐部的学生可以在其中自由探索他们感兴趣的科学课题,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这种学习方式既有趣味性又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此外,课下拓展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们需要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者达成一个目标。
这样的经历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比如参加学校的戏剧表演活动,学生们需要在剧组中与其他成员合作排练和演出。
这样的体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最后,课下拓展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比如,学生们在参加社区服务活动时可以运用自己学到的物理知识来设计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案。
这种应用性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灵活地运用知识,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总结起来,课下拓展活动对学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小学拓展六年级活动课程第九课非常课堂
小学拓展六年级活动课程第九课非常课堂非常课堂: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思维在小学六年级的教育阶段,适当地引入非常课堂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非常课堂可以打破传统学科边界,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索、思维发散、自主解决问题。
本文将就如何设计一堂非常课堂,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创新思维进行探讨。
首先,对于非常课堂的设计,一个关键的要素是寓教于乐。
课堂可以采用游戏化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比如,可以设置小组竞赛,给予学生团队协作的机会,同时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
例如,通过分组进行拼图比赛,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完成拼图任务,并设立奖励机制,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给予小组积分或奖励,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团队意识。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非常课堂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解决问题。
例如,给予学生一个机械拼装游戏,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将零件正确组装成形,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又如,在生活实践中,可以设计一道关于环保的问题,要求学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展示出来。
通过这样的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反思。
非常课堂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的反思,让他们分享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收获。
通过集体讨论,学生可以分享对团队合作的理解、创新思维的体验和对问题解决的方法的思考。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更高的创造力和思考力。
此外,非常课堂还可以借鉴信息技术和媒体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参与度。
例如,可以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资源,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可以利用电脑、平板等设备进行团队合作的项目制作,例如制作动画、数字故事书等。
拓展性课程活动总结
拓展性课程活动总结1. 引言在现代教育中,拓展性课程活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仅在学生的课程表中填充了空白,还提供了一种机会,让学生在学校以外的领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技能。
本文将总结拓展性课程活动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 拓展性课程活动的定义拓展性课程活动是指学生在课程表以外的时间里参与的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发展技能、培养兴趣,并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机会。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体育运动、艺术和音乐、科学和技术等各个领域。
3. 拓展性课程活动的重要性拓展性课程活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它们的几个重要方面:3.1 提供兴趣发展机会拓展性课程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发展兴趣,还提供了一种机会,让他们探索自己的潜力。
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活动,学生可以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天赋,并有机会在这些领域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许多拓展性课程活动都需要学生与他人合作。
参与团队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技巧。
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并学会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
3.3 培养领导能力拓展性课程活动提供了学生发展领导能力的机会。
通过承担领导角色,如团队队长或班级代表,学生可以学会领导他人,并在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时展现自己的能力。
3.4 促进身体健康拓展性课程活动不仅仅关注学术方面的发展,还注重学生的身体健康。
体育运动和其他户外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他们的体力和耐力。
3.5 培养终身学习意识拓展性课程活动鼓励学生终身学习,不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
这些活动鼓励学生持续研究和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性课程活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拓展性课程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4.1 提高学术表现参与拓展性课程活动的学生通常在学业上表现更好。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和组织能力,并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4.2 增强社交能力拓展性课程活动提供了学生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合作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6
13
三、拓展性课程的学习及其指导
(一)实践及其意义 1.实践是人作为一种社会生命的根本存在方 式和成长方式。 ●人存在于关系之中,即存在于生活世界 之中。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是由客观 世界、社会世界、精神世界组成的。 ●实践是人建立与生活世界关系的根本 方式。人是向死而生的动物,其社会生命 是在life facts, life world, life practice 中得到 丰满和充盈的。
18
(3)反思感悟 ●总结:认识和理解、经验和体验; ●反思:方法和技术;问题和思维; ●感悟:知识和观念;自我表达与自我建构。
(生活体验的反思)
2019/2/6
19
拓展性课程的SDET模式
引导学生开展完整的实践和深度的体验。 (1)S,即to see,是以有目的的整体观察和认 知为实践学习的基础。对活动情境、活动对象的 观察和认识,是有效开展实践学习的第一步。 (2)D,即to do,是以多样化的动手操作为基本 特征的体验过程,包括考察与访问、设计与制作、 游戏与活动、讨论与探究等在内的实践学习方式。
2019/2/6 14
2.实践的形态 ●实践的要素:主体、对象、过程、条件。 ●三种最普遍的实践样式:工具性实践;关系 性实践;知识性实践。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表象是感 性活动,但其基础是理性的,是对感性的超越, 最完善的、最深刻的实践是反思性实践和创造 性实践。
2019/2/6
15
2019/2/6 6
精神世界
自-我关系
物-我关系
我-你关系
自然世界
2019/2/6
社会世界
7
(三)拓展性课程课堂
1.性质 (1)空间的开放性; (2)情境的综合性; (3)过程的生成性; (4)经验的流动性;
2019/2/6 8
2.拓展性课程 课堂的核心元素 (1)学习者 --学习者的实践责任:任务导向 --学习者的认知参与:理解与操作 --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规划、总结与反思
2019/2/6
9
(2)活动内容 --问题导向:从问题到课题,从课题到任务; --技术取向:方法、程序、策略
2019/2/6
10
(3)指导者(教师) --引导,而不是告诉 --教导,而不是教授 --陪伴,而不是代替 --评促,而不是评定
2019/2/6
11
3.拓展性课程 课堂的形态 --基础训练课 --综合教育课 --生活体验课 --技术实践课 --科学探究课 --社会参与课。(基于教学是师生在教育情境中围绕特定的 话题,基于师生交往过程引导学生建构 成长意义的过程。 1.理解:教学的根本基础 --理解事物和事务的本质; --理解关系及其规律; --理解情感并体验情感;
2019/2/6 4
2.教学的根本目的
引导学生建构人生经验、生活体验和终身 发展基础的过程;(经验的价值)
21
3.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认识与实践、动手与动脑的关系 ●认识活动情境中的事物或事务,形成正确的理解;防止 “无知的实践”; ●注重活动过程中的方法、技术和操作要领的教学,突出 “动作思维”和“高阶实践”; ●引导学生开展实践学习的总结和提升,突出“问题导向” 和“反思性思维”。
2019/2/6
20
(3)E,即to explain,是以解释、表达为主要方 式的交流过程,引导学生在操作性学习的基础上 表达自己的问题、想法、态度、方法等。 (4)T,即to think,是以思考、反思为主要方式 的思考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性的学习和体验 过程,得出结论、感受和收获。
2019/2/6
小时候从事过较多劳动的学生: 小时候劳动少的学生 --交友广阔高出10倍; --获得高薪的可能性大4倍; --易失业的可能性小15倍; --犯罪的可能性较高; --精神不健全可能性大10倍
2019/2/6
5
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的交 往过程、特殊的实践过程。 --认知过程是包括感知觉(感统)、记忆、 思维、想象在内的心理过程; --交往过程是基于信息交流、情感沟通、思 想交融的师生互动过程; --实践过程是主体与客观世界交互作用的过 程,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
2019/2/6 2
2.综合实践活动育人的核心内容 ●工具性实践活动:工具利用、方法体验、技 术体验 ●交往性实践活动:人际沟通、倾听与互动 ●社会性实践活动:社会考察与调查、社会参 观与访问、社会参与与社区服务 ●认知性实践活动:自然认知、社会认知、文 化认知,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性认识。
2019/2/6 22
(2)处理好过程与结果、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引导学生理解活动过程,并完整地经历活动过 程,感受和体验操作过程及其方法; ●确立“任务驱动”操作性学习,明确活动过程 中具体任务,细分活动任务; ●不简单评价活动结果或产品,引导学生对结果 或产品进行分析和思考。
拓展性课程的SDET模式初探
温州市教研院 黄辉
一、拓展性课程的活动课堂
(一)拓展性课程的本质是“实践育人” 1.拓展性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实践育人” ●实践教学:贴近生活、面向学生、注重实 践的教育; ●实践教学:发挥体验、经验、过程、工具 和技术的育人功能的教育;转变学习方式的教 育。 ●实践教学:注重真实的自然、社会与人际 情境,注重问题导向、任务取向的教育。
(二)拓展性课程教学的基本过程 1.情境理解、过程体验、反思感悟。 ●参与(engagement):参与情境,理解情境; ●体验(lived experience ):工具体验; 程序体验;方法体验;关系体验。 ●反思(reflection):自我感与自我意识; 意义感与个性化意义的建立;观念重建与行 为方式的改造。
2019/2/6
16
(1)情境理解 ●认识与理解情境中的事物(表象与本质、结构 与功能); ●参与实践情境,理解情境中事物之间、人与 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发现和提出情境的各种问题;
2019/2/6
17
(2)过程体验 ●工具体验; ●方法体验; ●程序体验; ●情感(精神)体验。
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