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解析-教学文档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解析-教学文档

十六、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综述: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两宋时期.一种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形成。

它在吸收佛教和道教学说的基础上,极大地深化了传统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明清之际,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

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求实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和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这一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现于这个时代,构成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和基础。

2、出现的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源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阶级关系出现新的变化。

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文化下移现象)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形成一些学者和思想流派,为学术繁荣创造了条件。

3、结果:道、儒、墨、法等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4、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后世影响很大,直至今天仍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及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及答案

专题一第2课1.(2014·盐城)董仲舒认为,天具有意志、感情与道德,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天以祥瑞灾异影响人,人的活动也可感动天,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

下列言论能比较完整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合一、天人感应”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天以祥瑞灾异影响人,人的活动也可感动天,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强调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备选项中只有B项强调“天人感应”思想即“民,君,天”三者之间的关系;A、C、D三项与“天人感应”思想无关。

2.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

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

”这可能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A.“大一统”思想B.“君权神授”C.“天人合一”D.“三纲五常”【答案】 A【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邪说远去”“登汉庭”“百家始消伏”,据此并依据史论结合原则可知A项符合题意。

3.《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下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

”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A.思想统一B.三纲五常C.君权神授D.以刑辅德【答案】 D【解析】四个备选项内容都属于董仲舒的思想,但题目里面董仲舒强调德和刑如天之阴阳两面,缺一不可,故选D项。

4.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包括()①封建统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②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③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④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D【解析】③是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

5.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书生,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是()①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③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④即使你出身贫寒,也有可能到政府做官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C【解析】汉武帝为使儒学独尊,令各地学校以儒家经典为教科书;学生经考试合格后,可以做官,打破了贵族垄断官位的现象。

历史提纲必修三

历史提纲必修三
3、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推动了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
一、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四大发明
1、造纸术:开始发明于西汉初期,东汉蔡伦进行技术改进发明了蔡侯纸,经阿拉伯人
传入欧洲。
2、印刷术: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宋代开始使用彩色
2、评价:其思想是人类精神觉醒的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名言: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
4、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①、同: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都强调人的价值。
②、异:智者学派鼓吹绝对的民主政治,而苏格拉底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智者学派重视自由而忽视道德,而苏格拉底重视道德并主张重建道德价值观。
编订《授时历》,与今公历基本相同
农学:四大农书,其中《齐民要术》为我国现存最早、最系统的农书
医学:《黄帝内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李时珍《本草纲目》、经络学说、针灸
疗法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原因:
政治:最早建立封建制度,是当时制度最先进的国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发
展,统一是历史主流,社会稳定,为科技发展连续性与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经济:经
施教;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荀子主张用“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
本恶;“制天命而用之”。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②、道家:老子主张“道”是世界的本原、顺应自然,世界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无
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主张世界万物都相对、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作业表单2:单元学习主题设计及检验提示单】单元学习主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设计意图说明本单元是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内容包括先秦儒学、汉代新儒学、宋明理学、明清活跃儒家思想四个课题,前面必修一和必修二关于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和经济史的学习,已经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社会背景基础。

就中观层面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高中必修三的重点内容,也是承上启下的部分
学习单元的课时框架
(用图示的方式说明包括的具体内容及相互关系)
用图示的方式说明包括的具体内容及相互关系)本单元可以时间为主轴,划分五个
专题来组织教学与学习活动。

专题一,先秦儒学,通过学习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掌握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以理性探讨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
系。

专题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掌握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核心,认识汉代儒
学的新变化。

专题三,宋明理学,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及区别。

专题四,理解明清进步思想的实质,正确评价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专题五,如何看待中国古
代主流思想,重点是对中国主流思想做归纳总结性思考,加深学生对传统主流思想
的认识。

单元学习主题设计检验提示
检验指标实现程度
1.主题是否与课标要求相一致?是
2.主题是否是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中的核心或起着核心作用?能
否反映学科本质?(可以利用知识网、概念图、思维导图)
是。


3.主题能否反映富有挑战性的、能吸引师生兴趣的学习问题或任
务?

4.主题是否与生活、生产中的真问题相关?能否让学生理解主题
的意义和价值。

是,能。

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出身于春秋末期的鲁国,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弟子三千,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史称“六经”。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思想核心是“仁”“礼”
2、孟子、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主要代表,是儒家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两位重要人物。
郡学:汉武帝令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史论共享)影响:汉武帝时代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在政治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这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三、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1、特点:思辨化
2、北宋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程颢、程颐兄弟,号称“二程”。主要观点: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②仁是与万物倶来的,有了仁就有了礼、义、智、信(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王阳明的心学
1、时代:明朝中期
2、主要观点:①“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②“致良知”(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学以致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
四、
明清之际的儒学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X
1、李贽的思想主X:①反对道貌岸然的“道学”先生②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不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③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主X男女平等)
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级
三级
考点解析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就主要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黑家学派的黑子;法家学派的韩非子。

必修三专题整合之1_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三专题整合之1_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整合之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脉络梳理★综合归纳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1、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就是“爱人”,就是“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1)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在伦理观上主张“性善论”。

(2)荀子在天人关系上主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这是唯物论思想,比孔子前进了一大步;荀子认为学习应该从读经开始,最高目标是把握“礼”;荀子在人性论上不同于孟子,提出了“性恶论”。

3、汉代: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它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他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大力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提出“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标准。

4、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5、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三教合一,我国儒学发展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期。

6、宋代: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理学。

(1)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2)朱熹提出“理气论”。

7、明朝: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他宜扬“宇宙便是吾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物”等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还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的标准,并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8、.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和唐甄四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的主张及地位★易混易错点拨一、易混盘点1、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默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的表现。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
西汉时期
宋明时期
明清之际
你掌握了吗?
课标: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的历程 考纲要求掌握的小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孟荀生活的时代特征、主要思 想和历史地位? 道、法、墨的主张,百家争鸣的意义? 2、西汉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和影响?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3、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主要哲学流派代表及思想主张和宋 明理学的影响? 4、明清之际批判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明 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天津卷) 问答题:
孟子认为君权的获得依赖于天命和民心两方面, 董仲舒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黄宗羲则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回答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异同?
异:董仲舒神化神权; 黄宗羲强调民本;
孟子思想介于两者之间。
同:他们都没有超越“君主”这一思想范畴。
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影响
时期 人物 春秋 孔子 战国 西汉
孟荀 董仲舒 程朱 陆王
思想 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历史地位
冷落
பைடு நூலகம்
创立儒学
吸收法家思想 发展儒学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 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 深受佛道影响,发展为理学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 思想体系
独尊
巩固主流地 位成为官方 哲学
宋明
明清 之际
正统
黄顾王
不是 主流
儒家思想历史地位的演变及其原因:
时期 春战
对儒学发 展的影响
历史地位 原因
冷落 独尊 社会大变革 保守与超越
认识
西汉
西汉 至明 清
①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政治经济发展需要 ③为封建统治服务 董仲舒的改造 ④思想文化的传承性 汉武帝的推动 社会的需要 思想自身的继承与 发展 对民众的影响巨大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中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一)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社会剧变,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具体来说:1、经济上: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井田制不断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确立,小农经济随之出现并不断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分封制与宗法制走向崩溃,郡县制与军功制逐渐形成并确立。

3、阶级关系上:奴隶主阶级走向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夺取政权。

“士“阶层日趋活跃并受到诸侯重用。

4、文化上:私学兴起,培养了大批知识渊博的士,也为思想争鸣提供了平台。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状况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

于是“百家争鸣”应运而生。

二、诸子百家思想主张三、董仲舒的思想及评价1、思想主张:a.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b.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

c.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2、评价:A.积极方面:a.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

b.宣扬“天人感应”学说,用天神来约束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

c.提出“三纲五常”,其中的道德标准“五常”的推行,有利于个人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进而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B.消极方面:a.“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实施,形成了儒学独尊的局面,不利于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在一定程度上钳制了学术思想的发展。

b.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学说,神化皇权,加速了中国古代皇权的加强,形成皇权专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强化了人们的迷信观念,不利于科学的发展。

c.提出的“三纲五常”中的等级规范“三纲”的实施,消极影响巨大。

“君为臣纲”加强了皇权,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父为子纲”加强了父权,不利于子女独立精神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夫为妻纲”强化了丈夫在家庭中的支配地位,不利于妇女解放和实现男女平等。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详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详解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专题主干知识: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的学说。

(统治者漠视)继承: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

(统治者漠视)重创:秦朝,焚书坑儒。

(遭到打击)正统: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融合:唐宋时期,儒、道、佛三教开始走向融合。

高潮:宋明理学,新的儒学体系。

批判继承:明清,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出现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二、专题知识详解1.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及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P4(1)孔子思想和成就: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③教育贡献:开创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从礼乐射御书数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④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儒家学派开创者,儒学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2)孟子思想:①提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规范。

②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

(3)荀子思想:①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③其思想吸收了各家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内容。

2.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1)诸子百家的代表和主张:(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了解):①阶级基础: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各阶级、各阶层、各集团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②社会基础:当时诸侯割据,统治者无法在文化上实行专制,而且为本国或本集团的兴起,纷纷招揽人才,养士成风,社会环境宽松。

③人才基础:私学的兴盛,打破了官府垄断文教的局面,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群“士”的形成;④其他因素:经济的繁荣、科技的进步等。

(3)百家争鸣的意义:人教版必修三: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历史必修三跟踪训练: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史必修三跟踪训练: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2010·山东学业水平测试)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方案的主张是()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 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 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2、右图中的条幅是2008年5月27日时任国民党主席的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的题词,其观点应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成这一思想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A.李赞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3、(2010·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下列思想中,孔子提出的是()A.“无为而治” B.“格物致知” C.“有教无类” D.“存天理,灭人欲”4、朱熹在理学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他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 B.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C.他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D.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5、从政治角度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最深远的是()A.道德准则B.治国理念C.哲学基础D.变革精神6、二战前,希特勒有意散布苏联国防部副部长的叛变谣言,苏联以300万卢布买下了这份情报,只用几十分钟“审判”就宣布副部长死刑,12小时内八名苏军高级将领被处决,希特勒兵不血刃,达到以谣言杀人的目的。

希特勒这一谋略体现了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是()A.“知彼知已,百战不殆”B.“不战而屈人之兵”C.“攻其不备,出其不意”D.“兵贵神速以制敌”7、在参观中国某一古代思想家的纪念馆时,在大厅内有一副对联:“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由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A.王阳明 B.程颢 C.朱熹D.董仲舒8、正史中各代烈女的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从《中国婚姻家庭史》这几组数据反映的信息有()①宋以后我国婚姻观渐趋保守②政府重视纲常教化③元明妇女追求个性与气节④儒家以“理”杀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生活中处处包含着历史。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说明:1.考点:(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董仲舒的主要观点;汉武帝“罢黜百家”和创建太学等措施、目的和影响。

(3)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4)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清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与影响,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重点把握(1)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传承对人类文明演进的价值。

体会汉代儒学“大一统”的精神价值,加深对国家统一观念的认同。

(2)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认识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提倡个性”、“批判专制”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3.阅读内容:(见每课具体内容)4.浙江省已考内容10年道家无为思想;11年样卷大题战国思想家大一统观念不同含义与社会原因;11年老子小国寡民思想;12年墨家功利思想,大题老子的思想主张;11年样卷大题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含义,结果与影响;10年考题朱熹与陆九渊观点;(09样卷大题:黄宗羲观点;11年高考大题:顾炎武思想主张及评价;12年高考大题: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专题知识结构梳理★课前基础过关 ▲总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出现了“ ”的局面,其中, 和 两家思想是这一时期的两座文化高峰。

1.春秋创立:孔子;主张仁、礼。

是儒家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2.战国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是最高目标。

2.汉代成正统 1.春秋战国形成 4.明清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1.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 2.主要学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3.影响:奠定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背景:秦“焚书坑儒”受压制,汉初逐渐复苏。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百家争鸣”的局面经济上井田制崩溃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社会原因阶级关系上士阶层崛起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综述:社会大变革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墨家的墨子派别代表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历史影响奠定中国文化基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二、孔子及儒学的勃兴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以德治民;有教无类;克己复礼三、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仁政”,省刑罚、薄税孟子思想“民贵君轻”“性善论”“仁义”“王道”荀子思想“君舟民水”“性恶论”礼法并施四、道家、法家和墨家道家老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无为而治”;万物不停运动,相互依存,不断转化;清心寡欲,顺应自然庄子:万物都是相对的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提高君主权力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汉初: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休养生息政策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吸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主张(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同时发挥仁政思想(3)“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第3课宋明理学一、魏晋南北朝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佛道盛行三教相互影响、发展隋唐时期隋朝: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唐朝:三教并行政策,挑战儒学正统地位二、宋朝的程朱理学代表:二程:程颐、程颢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思想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三、陆王心学代表:陆九渊南宋思想: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反省内心即得天理代表:王阳明(王守仁)明朝思想形成“心即理”的主观唯心论宇宙观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四、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及影响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离经叛道”的李贽性格特点:“离经叛道”思想代表作:《焚书》、《藏书》思想主张反对以孔子的标准作为是非标准抨击传统观念,揭露道学家虚伪,肯定人的正当私欲二、三大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各自代表作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读通鉴论》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共同思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经世致用”思想上:批判传统儒学,构建起时代特色的新思想评价: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产生的根源: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王夫之:唯物思想,辩证思想。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三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2、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4、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

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5、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

战国末期的韩非将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6、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

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二、儒学的兴起1、秦的“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2、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隋唐科举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儒学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三、宋明理学1、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尤其是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的地位。

2、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理学又称新儒学。

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明代王守仁建立了系统得心学理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思想领域出现了活跃的局面,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

2、黄宗羲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梁启超把顾炎武的思想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王夫之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以来的暴政,第一、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第二、帝王独尊石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第三、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必修三专题一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三专题一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 (1)形成:
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总结、 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
(2)特点:
①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②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 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 ③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②礼的实践方法: “克己复礼” a、于社会: 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b、于个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对待鬼神: “敬鬼神而远之”
你怎样理解他的“敬鬼神而远之”?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 优先位置,体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
C、中庸之道 ——选修《人物》P22
思考:1.孔子宣传的一套恢复周礼的主张,为何 没有人接受? 2.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但当时各国的国君为何没有采纳孔子的主张? 提示: 1. 孔子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 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 在走向灭亡的背景下,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 律,他的这一保守思想不可能受到普遍重视。 2.孔子“仁礼德”的思想本身有进步性的一面, 后经发展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 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的学说不可能被重视!
主题升华
从诸子百家思想中,你认为哪些思想 对我们今天治理国家有借鉴意义?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
儒学思想中哪些具有现实意义?
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 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 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 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 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明理学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宋明理学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三宋明理学一、基础巩固1.魏晋时期,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的直接原因是 ( )A.佛教和道教的广泛传播B.人们难以接受理学观念C.察举制度逐渐走向衰败D.陆王心学脱离社会实际,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

2.南宋时期,我国古代著名理学家程颢和程颐的思想主张之一是( )A.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B.准确表达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C.率先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D.认为“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D项符合题意;A项是周敦颐的基本观点,B项是张载的思想主张,C项是唐代韩愈的主要观点。

3.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就是世界万物的本原问题。

尽管理学家们的认识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这是理学认识的根本出发点。

4.他生活在南宋时期,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将《大学》等儒家经典集为《四书》(《四书章句集注》)。

他是( )A.朱熹B.陆游C.杜牧D.韩愈5.“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与这一佛家偈语提倡的修炼方式类似的是( )A.无为寡欲B.格物致知C.发明本心D.经世致用,与陆王心学“发明本心”以求理类似,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

6.程朱理学是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其思想主张包括( )A.无为而治B.中体西用C.经世致用D.格物致知7.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由于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因此儒学也就被称为“孔孟之道”,故选C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
选择题(共10小题,共0分)
1.下列思想家创立的思想,在东汉起被异化为一种中国本土宗教的是()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2.要访问孔子与孟子的故里,应该前往()
A.河北 B.河南 C.山东 D.山西
3.孟子传承了孔子的儒学,主要体现在()
A.主张与人友善 B.把儒学提高到执政高度
C.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D.将四书五经定为修身养性的经典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导致“百家争鸣”成为历史绝响。

这一文化专制之举,起于()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
5.汉武帝接受并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因为()
A.百家争鸣不利于思想解放 B.儒术是传统文化的主流
C.百家争鸣导致异端邪说流行 D.推行儒学利于政治统一
6.把儒学作为正统思想,并以儒学作为太学教导太学生的经典著作。

始于()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7.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是在()
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 B.秦朝焚书坑儒以后
C.汉代罢黜百家后 D.隋唐推行科举制后
8.“陆王心学”把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

“陆”指的是()
A.陆逊 B.陆游 C.陆九渊 D.陆丰
9.《焚书》中写道:“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

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作者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0.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中,籍贯来自福建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必修三专题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解析:道教兴起于东汉。

2.C
解析:简要回顾课本知识即可。

3.B
解析:孔子倡导“仁”,主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孟子倡导“仁政”,把“仁”作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4.B
解析:简要回顾课本知识即可。

5.D
解析:A、C项显见是错误的。

B项所述是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的影响。

而D项符合史实。

因为汉武帝希望借助思想大一统来实现政治大一统。

6.A
解析:简要回顾课本知识即可。

7.C
解析:简要回顾课本知识即可。

8.C
解析:简要回顾课本知识即可。

9.A
解析:倡导“真心”、“童心”,主张人的本真,批判道学家道貌岸然却男盗女娼的是谁?结合课本知识解读即可。

10.A
解析:简要回顾课本知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