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概论

合集下载

历史学公开课中国古代史概论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历史学公开课中国古代史概论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历史学公开课中国古代史概论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历史学公开课:中国古代史概论中国古代史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史的主要时期和重要事件进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一、远古时期: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交替中国古代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社会。

在这个时期,人类生活在原始的自然环境中,过着游猎采集的生活。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们逐渐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

黄河流域的兴起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出现了以夏、商、周为代表的奴隶社会。

二、封建时代:春秋战国到秦汉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当时,中国分为多个诸侯国,国家之间发生频繁的战争。

其中,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时代。

汉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山之作,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有伟大的成就,也有很多的文化繁荣。

三、中世纪:三国到唐宋元明清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个时期,三国鼎立的局面持续了较长时间,而且出现了蜀汉、魏国和吴国三个分裂的政权。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朝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顶峰。

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

元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独特的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统治的时期。

明朝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上帝国。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四、现代时代:近代中国的崛起与变革近代中国是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革。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大门,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共和国的建立。

近代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中国的胜利。

中国文化概论第章中国古代史学

中国文化概论第章中国古代史学

中国文化概论第章中国古代史学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方法、理论和学说等方面。

古代史学对于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等。

古代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但它的成系统的学科体系是在西方学者的启发下建立的。

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传统史书、编撰史记,到明清时期的正史与编纂学,再到近代历史学的兴起,中国古代史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和方法。

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流派之一是史学。

史学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历史事件的描述、记录和论证等。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学主要由两种类型的史书组成,一种是编年体史书,如《春秋》、《左传》等,它们主要以年代为单位对历史事件进行纪录;另一种是纪传体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它们主要以人物为单位对历史事件进行记录和评价。

这些史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中国古代史学还包括编纂学。

编纂学是古代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历史文献的整理、辑佚和编纂等。

在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编纂工作,如明代的《四库全书》、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等,这些工作为后来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文献。

近代历史学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古代史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近代历史学主要受到西方历史学的影响,它在研究方法、理论和学说等方面有较大的突破。

近代历史学家主要关注中国古代社会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和演化,他们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历史研究命题和观点,如中国古代社会的封建性质、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等。

这些观点和研究成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古代史学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司马迁。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创作了《史记》一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学的奠基人。

《史记》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它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记录、论证和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

2024年高一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计划范文

2024年高一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计划范文

2024年高一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计划范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学科教学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下面是一个简要的2024年高一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计划范文,供参考: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2.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研究和写作能力;3. 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概论2. 世界历史概论3. 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与变革4. 中国近现代史概论5. 世界近现代史概论三、教学方法1. 授课与讲解相结合:传统的授课和讲解方式仍然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历史知识点。

2. 问题驱动的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能力。

3. 分组合作学习:通过分组讨论、小组报告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综合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演、小组讨论、作业、考试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业水平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水平,对学生进行等级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进步。

3. 学习过程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评价,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结合国家出版的高中历史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素材和案例分析。

六、教学安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将课程分为若干个单元,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每个单元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等环节,确保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七、教学实施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大学语文中国文学史概论

大学语文中国文学史概论

元朝时期 24.散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睢景臣《哨遍*高祖还乡》是不可多得的佳

明朝时期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
25.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兰隣笑笑《金瓶梅》
26.戏曲:汤显祖的爱情剧《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 27.唐宋派中成就最高的是归有光,他的散文《项脊轩志》等 28.晚明时期小品盛行,代表作有张岱《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清代时期 29.曹雪芹的长篇章回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另一部长篇巨作是吴敬梓《儒林外史》 蒲松龄《聊斋志异》是最优秀的文言文短篇
清代戏曲:传奇杰作是洪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 清代戏曲:传奇杰作是洪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
两《汉诗时 经期》散文雅3成:0就105.最篇清高,的包代是括司大戏马雅迁和的曲小《雅史:记》传,是奇纪传杰体 作是洪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
丽的长篇抒情诗。 4.《诗经》和楚辞在史学上并称“风骚”。
春秋战国时期 5.《论语》、《孟子》或警策,或雄畅,《庄子》文学性最强 6.《战国策》人物描写有个性,技巧高明,是 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的一
部。
两汉时期 7.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多“敢于哀乐,缘事而发” 8.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成熟的标志,由寒门为人创作,
现代时期 胡适的《尝试集》是“五四”运动时期第一步白话诗集
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多“敢于哀乐,缘事而发” 北宋诗坛上影响最大的是苏轼和黄庭坚:苏轼说理抒情,自由奔放;
32.龚自珍是首开文学新风气的人物; 戏曲:汤显祖的爱情剧《牡丹亭》是我国戏曲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宋朝时期 20.柳永从下层人名生活汲取材料;苏轼“以诗为词”给北宋带来新景象 21.北宋诗坛上影响最大的是苏轼和黄庭坚:苏轼说理抒情,自由奔放;

古代史相关知识点总结

古代史相关知识点总结

古代史相关知识点总结一、人类的起源人类的起源是古代史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人类学、考古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根据遗址发现和化石证据,人类起源的时间大致可以追溯到约200万年前。

早期人类主要生活在非洲大陆,后来逐渐迁徙到欧亚大陆和其他大陆。

早期人类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属于原始社会,社会结构简单,没有明确的政治组织和国家形态。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逐渐进入奴隶社会阶段,出现了最早的国家和政权组织。

二、古代社会的演变古代社会的演变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阶段。

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生活方式主要以狩猎、采集和渔猎为主,社会组织松散,缺乏明确的政治组织和国家形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

奴隶社会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国家和国家政权组织。

古代国家的兴起和国家政权的建立,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有组织的政治和社会组织形态。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古代国家主要以奴隶制为基本社会制度,奴隶制经济成为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础。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阶段。

封建社会时期,农业生产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封建制度成为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各国的政治组织和国家形态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特征,形成了多样化的封建国家系统。

三、古代国家的兴衰古代国家的兴衰是古代史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古代国家的兴起和兴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

在古代史上,曾出现过许多颇具影响力的古代国家,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古代国家的兴起主要依赖于国家政权的建立和维护,以及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古代国家的兴衰受到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共同影响。

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国际关系等方面。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

古代国家的兴衰也受到战争和征服的影响。

在古代社会,战争是国家之间争夺领土和资源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因素。

史学概论总结

史学概论总结

名词解释一、三通通志宋郑樵著纪传体通史起于三皇迄于隋末诸略所及下至于唐集中反映出作者以会通为主的史学思想由帝纪、年谱、略、世家、载记、列传构成通典唐杜佑1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2以历代典章制度的历史演变、得失兴革为撰述的中心,兼记与此有关的言论,其记事上起皇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个别地方延至德宗贞元年间3创立了以典章制度为中心,分门立目,以类想从,叙其始终的典志体,奠定了独立的制度史撰述的基础,扩大了历史研究和撰述的领域4讲求会通,重视议论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南宋人。

体例:典章制度体通史内容:从上古到南宋宁宗嘉定末年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

思想:继承和发展前人的会通思想;扩大了典制体史书的门类;重视社会经济;对历史的认识既包含着朴素的唯物因素和辨证因素,也包含着进化的观点。

二、《竹书纪年》战国后期魏国人所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具有通史性质的著作。

其中,《纪年》12篇,被认为是最具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所记内容,起自夏、商、周。

止于战国后期。

是魏国史官的私人撰述。

竹书纪年开篇记事之通史的先河,是中国史学史上的开创性成果之一。

同时,它对于订正其被埋没期间所问世的有关古史著作,有重要的价值。

《华阳国志》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性著述,它兼记一方的历史、地理、人物,涉及民族、风俗、物产,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地方史,著者常璩,共12卷。

《华阳国志》有三个方面的资料来源:1皇朝史 2而是有关巴、蜀、南中的地方史志,3是作者本人搜集的资料。

华阳国志在编撰上有自成体系的格局,且编撰。

不仅有史学上的考虑,也有政治上的考虑。

三、洛阳伽蓝记作者北魏的杨衒(音同炫)之,因公役重游洛阳,见洛阳残破,不甚感慨,写成《洛阳伽蓝记》篇目内容:以记录佛寺为重点,按洛阳佛寺所在区域,分为五卷:分别为城内、东、南、西、北卷首为原序,阐述写作原由,北魏建都洛阳的经过,以及洛阳各城门名称的来历。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概论古代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起点,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不同历史时期。

通过学习古代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与发展。

二、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初级形态,主要特征是人们以狩猎为生,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武器。

原始社会阶级划分不明显,人与人之间关系较为简单。

三、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古代社会的第二个阶段,奴隶制度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农业生产,以城邦国家为代表。

四、古代东方文明古代东方文明包括中国、印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地区的文明。

中国文明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发展特点。

五、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古代社会的第三个阶段,以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度为特征。

欧洲封建社会的兴起标志着中世纪的到来。

六、古代西方文明古代西方文明包括希腊、罗马等古代帝国的文明,具有深远的影响。

希腊罗马文明重视理性和民主,为后世政治制度和思想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七、民族迁徙与文明交流古代的民族迁徙与文明交流丰富了人类历史,如游牧民族的迁徙、丝绸之路的开辟等。

这些迁徙与交流对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八、现代史概论现代史是指16世纪以来的历史,包括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近代的科技革命和工业化进程,以及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殖民扩张。

九、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现代史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密切相关。

十、工业革命与世界近代化进程工业革命标志着生产力的巨大提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

它带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近代化进程,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十一、现代社会的兴起与冲击现代社会的兴起和冲击是现代史的重要内容,包括自由主义的兴起、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世界两次大战等重要事件。

文章就以上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希望对学习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一有所帮助。

通过对古代史和现代史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演变,从而更好地认识和面对当今世界的挑战与机遇。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

史学概论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历史史学历史理论史学理论良史书法不隐史才三长直书曲笔信史史法撰述记注史意史德新史学正统论二重证据法历史演进法中国文化二周说《史学要论》五朵金花史学革命厚今薄古历史主义东方主义客观主义相对主义欧洲中心论让步政策打破王朝体系影射史学历史认识主体历史认识客体主体意识结构校法四例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主要发展阶段。

2、简析孔子和《春秋》在史学理论上的主要贡献。

3、简析孟子的事、文、义。

4、简评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5、简析唐初政治家的史学意识。

6、简析《文心雕龙•史传》的史学价值。

7、简述《隋书•经籍志》的史书分类。

8、简述《史通》的史学成就。

9、简析郑樵的“会通之义”。

10、简述王世贞对国史、野史和家史的评论。

11、简述乾嘉考据三大家。

12、简评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

13、简述晚清史学格局的变化。

14、简述晚清史学理论发展的主要特点。

15、简述新史学的理论体系。

16、简述梁启超对旧史学的批判。

17、简述梁启超的英雄观。

18、简述梁启超对历史发展中地理因素的认识。

19、简述王国维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

20、简析胡适的史学贡献。

21、简述顾颉刚“层累的造成中国古史说”的基本观点。

22、简述新历史考证学的主要特点。

23、简述中国近代相对主义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24、简述梁启超史学思想的三次转变。

25、简评何炳松。

26、简评雷海宗的中国文化二周说。

27、简评钱穆的“史有生命”说。

28、简述中国近代相对主义史学的主要特点。

29、简评李大钊的史学思想。

30、简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31、简评毛泽东的史学思想。

32、简述历史认识的三极结构及其各自特点。

33、简述历史认识的基本类型与过程。

34、简述史料的基本类型。

35、简述史料产生讹误的主要方式。

36、简述整理史料的基本方法。

37、简述辨伪的基本方法。

38、简述选题的基本类型。

39、简述选题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2024年高一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计划样本(二篇)

2024年高一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计划样本(二篇)

2024年高一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计划样本一、新课标理解:1、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不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编排的,而是采用模块的方式,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必修课和六个选修课。

每个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专题。

从形式上看,模块和专题是各自独立的。

设计这种体例的初衷是避免高中教学成为初中教学的再一次重复,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深入。

但是,在现实中,政治、经济、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对于很多问题,只有历史的、多角度地观察,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

教学过程的试题不可能局限于模块和专题来命制。

而且,当前绝大多数省份高考采用的是文科综合的试卷,要求学科内和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因此,从教学过程的实际出发,需要对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加以整合,构建学科体系。

2、新课标中教学内容的表述比较简略,和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文字量偏少,而且只有学习要点,没有内容概述。

一些专题的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盖的基本知识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新课标下,基本知识点的确定比较困难。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对此加以缓解,并且这些方法也符合注重能力考察的要求。

3、新课标提出了一些新的课程目标,需要纳入教学过程目标。

解读新课标就可以发现,与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相比,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其中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目标,并把它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并列。

以前的教学过程主要是从学科本身的知识和能力考查出发来命题的,有时也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学过程目标之一。

显然,在新课标下,以往的教学过程目标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在确定教学过程目标时,应该把新课标提出的这些新的教学目标考虑进去:这些教学目标能不能转化为教学过程目标,如果能够转化,又应该如何转化。

二、新课程教材分析:1、文明史的学科体系与传统的通史体系有相当大的区别。

一是主线不同,文明史考察的是文明的演进,把人类文明的发展演变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以文明作为研究单位,从不同文明类型把握人类文明的多样化,并且把中国历史纳入到世界文明史之中。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09-史学(2h)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09-史学(2h)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09-史学(2h)
§1 中国古代史学是中国文化的宝藏
一、中国古代史学的光辉历程 二、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021/2/4
1
2
一、中国古代史学的光辉历程
(一)远古至秦汉的史学:奠基 先秦是中国史学的奠基时期。
史学源头:口耳相传,辅之结绳刻木。 中国远古时代的大量历史传说,如《大 禹治水》、《后羿射日》、《女娲造人》 等等,尽管其真实性受到质疑,但其中 包含的史学元素却光彩夺目。
(2)类书、丛书的编修达到了高潮。明《永乐 大典》、清《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 都代表了类书、丛书的最高成就。
2021/2/4
1
17
(3)清代考据学在校勘古籍,考证史实 等方面,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果。重 要的著作有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赵 翼《廿二史札记》等。
(4)方志编修在清代发展到鼎盛,数量 之多、范围之广,为前代所不及。
(5)史评史论在明清时期有了新的发展, 以清代章学城的《文史通义》成就最大。
2021/2/4
1
18
(6)明清两代的官修史书,不论在数量 上还是在种类上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 时期。官修正史有《元史》和《明史》。 其它重要的官修史书有《大明会典》、 《明实录》、《清实录》、《清会典》。 “清通” 等。 (《清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 乾隆年间官刻《二十四史》。
2021/2/4
1
4
最早的历史典籍
继甲骨文、金文之后,《尚书》中记载 了殷、商王朝的大事,是中国最早的文 献总集,是具有官书性质的历史记载。
《诗经》中《大雅》里的一些诗篇,如 《绵》、《公刘》等反映了周王朝某些 历史发展阶段的传说和历史,可视为汉 族史诗。《大雅》中的有关篇章提供了 周部族的发祥、发展、创业、立国的史 料。

(人教A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A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

(人教A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课时同步练习汇总本文档是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二课时同步练的汇总。

以下是各个课时的练题目和内容简介:课时一:古代史概论- 练题目1: 填空题 - 人类最早出现的地区是()。

- 练题目2: 选择题 - 青铜时代的象征是()。

- 练题目3: 判断题 - 《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史书,其中记载了商周时期的历史事件。

课时二: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 练题目1: 判断题 -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逐渐消失,农民成为最多的社会成员。

- 练题目2: 选择题-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封建时代?-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战国时期- 练题目3: 填空题 -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末期,农民起义中最著名的领袖是()。

课时三:秦始皇统一中国- 练题目1: 选择题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改称为()。

- 练题目2: 填空题 -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最大工程是()。

- 练题目3: 判断题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课时四:两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社会生活- 练题目1: 判断题 - 两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封建时代。

- 练题目2: 填空题 - 两汉时期最著名的文学作品有《史记》、《汉书》等。

- 练题目3: 选择题 -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西汉灭亡?- A. 七国之乱- B. 十常侍之乱- C. 群雄割据时期课时五:罗马帝国的兴亡- 练题目1: 选择题 - 罗马帝国位于()。

- 练题目2: 判断题 - 帝国分裂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而西罗马帝国灭亡。

- 练题目3: 填空题 - 罗马帝国最著名的法律代码是()。

以上是本文档的部分内容,供您参考和复使用。

如需查看完整的课时同步练汇总,请在其他资源中查找相关资料。

注意:本文档内容依据相关教材编写,如有错误或漏掉的内容,请以教材为准。

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

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

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中国古代史通史概讲通史坐标通史综述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鼎盛。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一、先秦时期(从远古时期到公元前221年)[史实要点]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1.政治上,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1)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3)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2.经济上(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思想文化上(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

(3)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解题探究](2013·江苏高考,节选)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中国古代史概论》

《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中国古代史概论》

影响
秦朝统一了书法、货币和度量衡,奠定了中国历史 上统一国家的基础。
汉朝的兴起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 点
兴起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达四个多世纪 的大一统王朝。
政治
汉朝推行了儒家思想,统治得到广泛支持, 使得国家政治更加稳定。
经济
汉朝实行农业政策,加强了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经济得到繁荣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变迁
文化
元朝的文化呈现汉文化和蒙 古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独特 的元代文化。
承先启后
周朝结束了商朝的统治,为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铺平了道路。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和发展
1
春秋时期
诸侯争霸,思想繁荣,出现了诸子百家思想的较量。
2
战国时期
七雄争霸,百家争鸣,为秦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3
变革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和变革为中国古代历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秦朝的兴起及其影响
兴起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封割据状态。
宋朝的兴起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兴起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发展最为辉煌的一个朝代之 一。
政治
宋朝实施科举制度,建立完善的官僚体系,政治相 对稳定。
元朝的建立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建立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少 数民族建立的王朝,标志着 中国历史的转折。
政治
元朝实行蒙古族的政治体制, 对汉族实行宽容政策。
政治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期,标志着 封建制度的瓦解。
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文化人物,开创了 中国古代文艺复兴。隋唐时期的兴起及其政治、Fra bibliotek济、文 化特点

七年级上历史作业案例分享

七年级上历史作业案例分享

七年级上历史作业案例分享七年级上历史作业一、中国古代可考学1、古代史概论:介绍古代史有何新发现,以及古代史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对古代史的研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2、古代文明朝代史:讲述了中国从夏朝起到清末各朝代的发展过程以及它们间的相互影响。

3、古代历史人物:介绍古代历史上广泛被认可的代表性人物,比如张仲景、屈原、孔子等等。

4、古代历史事件:介绍了古代历史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比如晋灭六国、南宋失地等等。

二、七年级历史作业要求1、必须系统性、客观地反映古代历史,让学生在作业中能够掌握古代历史变迁,深入剖析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文化内涵。

2、作业的格式多样,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文献等多种形式展现。

3、针对学生的学习不同,在作业中结合自身的独特性进行挖掘,加强学生的学习的的潜技,使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

4、能够让学生于历史有深入思考,达到调动学生引发自身学习活动能力以及发现自身问题,进行自我探究这样的效果。

三、实施七年级历史作业的具体步骤1、分析学生历史能力构建:分析学生历史能力构建和发展,以及教材内容重点,结合七年级以上历史学习目标,撰写历史学习作业策略计划。

2、建构式作业:将古代历史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做出判断,达到学习的动态状态,用来锻炼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和思维结构形成能力。

3、引发式作业: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讨论思考历史展示自身的观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参与情趣,促进历史能力的发展和主动参与,从而实现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

4、实践式周应用作业:用古代历史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学习、拓展对历史的研究,体现学生的能力主动参与,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全面参与学习的过程,认知能力的发展。

请阐述古代史的历史内容

请阐述古代史的历史内容

请阐述古代史的历史内容
古代史涵盖了从人类起源到封建社会结束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在原始社会阶段,人类逐渐适应了打猎、采集、渔猎等生活方式,并逐渐形成了原始的部落和氏族组织。

在这个时期,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使用火、建造住所,同时也发展出了原始的宗教和艺术。

中国境内的元谋人和北京人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

在奴隶社会阶段,人类进入了农业文明时期,出现了私有制、阶级和奴隶制度。

在这个时期,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出现了国家这种社会组织形式。

中国的夏、商、周三个朝代是典型的奴隶制国家。

在封建社会阶段,人类进入了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制度时期。

在这个时期,农民依附于地主,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萌芽期,秦汉时期则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古代史的历史内容还包括各个时期的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而在秦汉时期则出现了著名的秦兵马俑和汉长城等伟大的文化遗产。

古代史概述范文

古代史概述范文

古代史概述范文古代史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历史时代,主要指的是从人类社会进入文字纪录历史的时期,即公元前3500年左右至公元476年,这一时期被称为古代。

在这段时间里,人类社会经历了从野蛮到文明的转变,从部落社会向国家社会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文明和王朝,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在人类的早期历史中,人们生活在以狩猎和采集为主的原始社会中,以避免野兽和自然灾害的侵袭。

然而,随着农业的兴起,人类逐渐进入了定居生活的阶段。

早期农业社会相对简单,人们以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动物为生,建立了最早的人类定居点和聚居地。

在中东地区,最早的文明出现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该地区的苏美尔人发明了最早的文字系统,楔形文字,并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国家。

古代埃及也是一个重要的文明中心,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并建立了庞大的法老王国。

在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出现,建立了城市和排水系统。

古代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中国的古代史主要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其中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在商朝之后的西周时期,中原地区进一步发展,国家政权逐渐巩固。

周朝后期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国各诸侯国相互争霸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儒家、道家等思想学派相继兴起,为中国的思想文化奠定了基础。

古代希腊也是一个重要的文明。

希腊人在政治、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

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形式为后世政治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古代罗马帝国是最具影响力的古代文明之一、罗马帝国辖域广大,法律制度健全,科技发达,建筑艺术出众。

罗马政治制度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并推进了欧洲化进程。

古代史还包括了近东地区、印度、波斯和中非等地区的历史。

这些地区的古代文明有着各自的特点,如波斯人的帝国建设、早期世界宗教的诞生和发展等。

综上所述,古代史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留下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故事。

高一历史一二课的知识点梳理

高一历史一二课的知识点梳理

高一历史一二课的知识点梳理高中历史课程作为对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一的历史课上,学生将接触到一些基础的历史知识,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人物以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帮助。

本文将对高一历史一二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一、历史的研究方法与史学史历史研究方法对于理解历史事件和相关历史文献的解读具有重要影响。

在高一的历史课程上,学生需要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实证主义、唯意志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

同时,史学史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通过学习史学史,了解古代与现代史学的沿革,以及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发展变化。

二、中国古代史概论中国古代史概论是高一历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大致发展脉络,了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基本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情况。

同时,了解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世界古代史概论除了中国古代史,高一历史课程还涉及到世界古代史概论。

学生需要了解古希腊罗马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巴比伦文明等古代文明的发展与特点。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丝绸之路与东西方文明交流,以及帝国主义对世界的影响等重要内容。

通过整体的梳理,学生能够加深对古代文明的理解,并能够对东西方关系和帝国主义的作用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四、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高一历史课程还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例如,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九一八事变、五四运动、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并能够对这些事件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

同时,学生需要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例如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等,掌握他们的重要思想、贡献和影响。

五、历史文化与历史背景历史文化和历史背景是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要素。

在高一的历史课程上,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并能够理解这些文化对于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绪论(概要)一、名词解释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是人类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和历史观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二、论述历史学的学科结构①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时间(上古史、中古史、古代史、近现代史)空间(美国史、中东史、欧洲史)内容(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综合(秦汉专题史)②以特定对象和特定方法为轴心的综合研究科目(历史文献学、器物学、考据学、历史地理学、年代学)第一章中国传统史学理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图片]二、列举1.修史制度论(1)君举必书----慎言行(2)人君不观史(3)设官修史,唐代开始(4)整体修史制度2.新史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史学观点或著作(1)梁启超三阶段:1901----1905年:服膺进化史观批判传统史1912----1920年:中西结合,因果关系,“据事直书”1920年以后著作: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新史学》1901年《中国史叙论》(2)章太炎史学观点:历史是“人群和社会的进化”进化论,生存竟争解读历史;评历史人物;将人类学运用于历史研究中。

著作:《訄书》论文集(3)夏曾佑史学观点:天演论,历史进化论;历史功能论;历史阶段思想著作:《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4)陈黼宸著作:《独史》、《史地原理》、《中国通史》、《诸子通义》和《读史总论》3.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三个层次(1)地下实物与纸上遗文互相释证(2)异族之故书与吾国旧籍互相补证(3)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考证4.陈寅恪的史学思想及其相关代表作品A、史学思想:“求真实,供借鉴”精义B、学术信念: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1)广博的知识,严谨的学术(2)重视制度史,社会阶层的分析《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3)从文化看历史演变《元白诗笺证稿》(4)通过历史看文化《柳如是别传》三、简答或论述1.解释胡适的历史演进法;(1)按时间长短依次排列;(2)时代的具体内容;(3)逐渐演变,“由简单变复杂,由疏漏变雅驯,由地方变全国”(4)解释每一次演变的原因;2.中国古代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史学宗旨,史学原理,史学方法论,史学流变论,史家标准论,史籍优劣论,修史态度论,治史态度论。

什么是古代史

什么是古代史

什么是古代史?
古代史是历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在史前时代和古代时期的历史。

通常,古代史从人类文明出现开始,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尽管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其起止时间可能有所不同。

古代史主要关注的内容包括:
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研究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生产方式、文化活动、技术发明等,以及这些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古代文明的兴衰:研究古代文明的兴起、繁荣和衰落的过程,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如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

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社会等级、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揭示古代社会的特点和变迁。

古代人类活动的影响和意义:研究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等,探讨其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

古代史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考古发掘、比较研究、统计分析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揭示古代社会的面貌和发展轨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的演变过程。

高中对历史的学习计划

高中对历史的学习计划

高中对历史的学习计划一、目标1. 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趋势,形成对历史发展的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2. 培养对历史事件的逻辑推理和深入思考的能力,提高历史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 培养对历史事件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形成对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

二、学习内容1. 中国历史(1)古代中国史(2)中古中国史(3)近现代中国史2. 世界历史(1)古代世界史(2)中世纪世界史(3)近现代世界史三、学习方法1. 多渠道获取历史资料,包括书籍、网络、博物馆等,做到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2. 注重历史事件的逻辑推理和解释,关注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和相关因果关系。

3. 培养历史事件的记忆能力,可以采用背诵、摘抄、绘图等形式进行记忆。

4. 关注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历史事件与当下社会和政治形势相联系,增强历史事件的实践性和现实性。

四、学习计划1. 第一学期(1)中国古代史概论:从史前时代到秦汉时期的中国历史,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

(2)世界古代史概论:从古代文明的萌芽到罗马帝国崛起的历史进程,了解世界各地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交流。

(3)模拟考试:进行一次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古代历史的掌握程度。

2. 第二学期(1)中国中古史概论:从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的中国历史,了解和掌握中国中古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

(2)世界中世纪史概论:从基督教的传播到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进程,了解和掌握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历史发展。

(3)模拟考试:进行一次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中古历史的掌握程度。

3. 第三学期(1)中国近现代史概论:从清朝灭亡到新中国的成立的中国近现代史,了解和掌握中国近现代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

(2)世界近现代史概论:从工业革命到世界两次大战的历史进程,了解和掌握近现代时期世界各地的历史发展。

(3)综合总结:进行一次总结性的考试,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和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1.民族融合的三大高潮 (1)第一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 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并形成第一次民族融合 的高潮。 (2)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蜀国坚持搞好与西南 少数民族的关系;吴国汉族和山越族共同生产,开发江南;东 晋时,匈奴、鲜卑、羯、氐、羌内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 族大融合趋势出现。 (3)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 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 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并且出现了 新的民族——回族。
科 技
文 学
艺 术
农 小 绘 学; 说; 画; 医 书 学; 法; 工 戏 剧; 艺; 地 理 学
第六单元
明清时期
特征:中华文明新高峰和向近代转型 农耕文明达到新高峰,出现向近代工业文 明转变的趋势;封建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官 方哲学思想走向僵化和保守;社会历史发 展进程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政治 先秦时期 秦朝 汉朝 魏晋时期 隋唐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手工业方面
• • • • 生产组织形式: 制瓷业: 纺织业: 冶炼业(燃料):
专题二│ 重点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如汉唐时期都曾出现盛世景象, 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安定清明的政 治局面和经济的发展繁荣是互相促进的。 2.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如汉初采取 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唐朝贞观年间, 政府采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武则天重视发展农业生 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等。
专题四│ 重点要点探究
3.古代科技从16世纪以后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的原因 (1)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 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推行的 “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3)中国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和文化专制政策使 中国古代缺乏足够的人才。 (4)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 致了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 • • • • •
1、早期政治制度 2、中央集权制度(措施、影响) 3、中央官制的演变 4、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5、监察制度 6、选官制度
项目
与中央政 府的关系 不同
分封制
诸侯国相对独立, 并且权力和地位可 世袭 虽在一定时期内产
郡县制
行省制
郡、县是中央政府 行省是地方 下属的地方行政机 行政机构, 构,郡、县长官都 其行政长官 由皇帝直接任免, 对中书省负 不得世袭 生过一些积极作用, 责
经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经济制度、经 济政策基本形成。
思想文化:儒学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格局形成; 以实用技术为核心古代科技体系形成。 外交:中华文明圈形成;并和西方有了初次交流。
政治 魏 孝文帝改 晋 革 南 选官制度 北 朝
经济 农业
思想
文化 艺 术
手工 商业 儒学危 科 文 业 城市 机(仍 技 学 是正统) 土地制 冶炼 数 度;赋 业; 学; 税制度; 制瓷 农 学; 水利灌 业; 溉工具;
专题二│ 重点要点探究
3.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 术。例如西汉武帝时调集几万民工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 景治理黄河,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再如汉唐两朝都 十分重视生产工具的改革,汉朝普遍使用耦犁和犁耕法,发明 了耧车,唐代制成曲辕犁,发明筒车等。 4.高产作物的引进与推广。如西汉时期从西域引进葡萄、 石榴、苜蓿、胡豆、胡桃等,明朝从国外引进高产作物玉米和 甘薯等,都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粮食产量的提高。 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如三国两晋南北朝和辽宋 夏金元时期,江南经济之所以能得到发展主要是由于北方劳动 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工具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与南方人民 一起辛勤耕耘的结果。
隋唐 三省六 农业 部制; 唐太宗; 安史之 生产工具; 乱; 灌溉工具; 赋税制度
制 发展 瓷 的原 业、 因; 丝 城市 织 特征; 业; 交通;
印刷 术; 火药; 天文 学; 医学;
唐 书 诗; 法; 传 绘 奇; 画;
第四单元
隋唐时期
特征 :中华文明的繁荣时期
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封建法律制度日趋完善 经济:农耕经济及城市经济高度繁荣 民族:疆域辽阔 民族关系相对融洽 对外关系:对外交往空间范围扩大;交往频繁 文 化:实用技术与文学艺术繁荣
商业和城市
• • • • • • 商业发展 重农抑商: 交通演变: 城市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货币演变:
思想
先秦时期 秦朝 汉朝 魏晋时期 隋唐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文化
• • • • • • •地位: 科技: 天文学: 数学: 地理: 医学: 农学: 四大发明: 文学的发展: 艺术: 绘画: 书法(文字): 戏剧:
书 法; 绘 画
单元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华文明的低谷与困境----大分裂大动荡 (1)皇权专制带来宦官与外戚祸乱朝纲 (2)贵族垄断权力造成士族腐败与堕落 (3)地方实力反弹形成军阀割据纷争 (4)游牧民族南侵冲击与中华文明的蜕变
政治
经济 手 工 业
思想 文化 商业 三教 科技 城市 合一 文 学 艺 术
政治
经济
手工业 商 业 城 市
思 想
文化
宋朝 加强中 农 央集权 业 的措施; 王安石 变法;
理 科技 文 艺 学 术 学; 心 学;
陶瓷业;商 纺织业;业; 冶炼燃 城 料; 市; 交 通
活字 词; 绘 印刷 话 画; 书; 本 书 火药; 法; 指南 戏 针; 剧
政治 元朝 中央 集权 的巩 固
经济 农业
思想 手工 业 商业城 市
文化 科 文 艺 技 学 术
棉纺 商业; 织业;城市 陶瓷 业
天 散 文 曲 历 法; 数 学; 农 学;
杂 剧; 绘 画;
第五单元
五代和两宋时期
特征:中华文明持续繁荣和新发展
A、封建国家局部统一;政治经济制度改革创 新。 B、城市经济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路的 对外贸易大规模开展。 C、海外贸易发达;对外交往的范围扩大。 D、科学技术水平继续世界领先,推动世界文明 进步;市民文学日渐繁荣。
中国古代史复习
一、古代史地位
• 北京卷中古代史所占的分量古代史占14分 多(2012年试题,评价组统计数据其中不 含中外综合部分);20%左右(命题组把握 的基本原则) • “新课程标准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 史、世界史的内容大致比例为:20%、35%、 45%。世界史比例有所增加。”(董增刚)
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 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 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 用愈加明显
作用和影 响不同
但容易形成割据势
力,破坏国家统一 和社会安定
经济
先秦时期 秦朝 汉朝 魏晋时期 隋唐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农业方面:
• • • • • • • 农作物: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土地制度: 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 赋税制度: 重农抑商:
专题四│ 重点要点探究
4. 唐代的高度繁荣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促进了唐诗 的繁荣。唐代以来商品经济与市民阶层的发展,使传奇小说、 词和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5.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使得反 封建的小说和戏剧走向繁荣,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 • • • • • 春秋战国 秦朝 魏晋南北朝 唐朝 宋元 清朝
汉朝 中央集 农业 手工 商业 黄 业 城市 老 权的巩 固(汉 犁壁; 陶瓷 重农 之 初、汉 水利 业; 抑商; 学; 武帝); 工程 丝织 交通 儒 选官制 学 业; 度; 成 燃料; 正 统;
造纸 汉 术; 赋 数学; 医学; 天文 学
第二单元
秦汉时期
总体特征: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央集权的政 治制度确立。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明朝
加强中央 集权的措 施;张居 正改革
加强中央 集权的措 施;康熙 帝;海禁 和闭关锁 国;
农业 手工 业
清朝
商业 心学; 城市 李贽; 明末清 初三大 农作 生产 商业 思想家; 物; 组织 发展 重农抑 形式; 的特 商; 制瓷 点; 赋税 业; 资本 政策 纺织 主义 业; 萌芽; 冶炼 城市 燃料; 交通;
政治
秦 秦朝统 朝 一;中 央集权 制的确 立;秦 始皇;
经济 农业 使黔 首自 实田; 移民 垦荒;
思想 文化
手工 业
商业 城市
统一 货币; 统一 度量 衡; 驰道、 直道 等水 陆交 通;
法家 科 思想 技
文 学
艺 术
统 一 文 字 ( 小 篆 ); 隶 书;
政治
经济
思 想
文化 科技 文 艺 学 术
专题四│ 重点要点探究
(5)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 其他国家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6)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个人努力与不懈探索精 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观因素。 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科技内容上实际应用性较强,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 索不够;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 缺少实验。 (2)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缺少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动力的意 识。
天 楚 文 文 辞; 字; 学; 《 司 离 南; 骚》

第一单元
春秋战国
总体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一是过渡,二是由分 裂走向统一。 经济上:铁犁和牛耕技术它促进土地所有制 的变革;小农经济出现;私营工商业出现。 民族关系上:春秋战国的纷争,促进民族融 合,形成以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文化上: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出现,儒墨 道法学说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雏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