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在汉代的三大改变
龙凤玉佩品相最多变
龙凤玉佩品相最多变>龙凤玉佩品相最多变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图腾之一,是国家、帝王以及男性阳刚的象征。
龙的形象集中了虎、蛇、鹰、鱼、牛等九种动物的特征,能适应陆上、水上、天上等各种环境。
在中国人心目中,龙几乎无所不能,因而把龙视为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
凤鸟的起源也很早,它是女性的化身,是阴柔美的代表。
凤鸟是由鸡的头、鸳鸯的翅、孔雀的尾、仙鹤的脚组合而成的神鸟,古人把它视为百禽之王。
认为它具备仁、义、德、顺、信五德,象征幸福、和美、团圆。
龙与凤阴阳相对,其组合既代表阴阳和谐,又代表男女相生相合,故有龙凤呈祥、龙飞凤舞之说。
因此龙凤佩最受人们喜爱,自然成为中国吉祥含义最丰富的佩饰。
龙凤玉佩可细分为龙形佩、凤鸟佩、龙凤组合佩、夔龙佩、夔凤佩等几种。
而最早的龙凤玉器造型并不具备后人所描述的形态,其形象是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的。
五千多年前的红山文化玉龙主要有两种形态:一是猪首龙形;二是C字形龙。
红山玉凤鸟的形态为一侧面展翅的凤鸟。
商代的龙凤玉器开始雕琢纹饰,西周、春秋时期的玉龙凤多为浮雕,纹饰更加繁密,更富装饰性。
战国、汉代的龙凤玉佩风格大变,形态多变,雕刻技艺高超。
和战国、汉代相比,魏晋时期的玉雕工艺水平大为下降,玉雕作品缺乏神韵,龙凤玉佩呈现线条简练、体态丰满的特点,但线条涩滞,缺乏战国、汉代玉佩线条有力、流畅的风格。
而且在随后的历史中这种特点渐成主流风格,直至明清,无多大变化,浮雕龙凤图案题材的玉器也大体如此。
到了明清时期,龙凤纹饰基本作为其他玉器的装饰,但也有少量龙凤玉佩饰。
夔是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象似龙,只有一足。
如果画成龙则为夔龙,画成凤则为夔凤,夔龙、夔凤佩主要流行于战国和汉代。
龙凤呈祥的总结归纳
龙凤呈祥的总结归纳龙凤呈祥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具有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龙代表着力量、权势和地位,而凤代表着幸福、美丽和祥和。
这两种神兽的结合象征着和谐、幸福和吉祥,因此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运用。
龙凤呈祥的图案在中国传统绘画、陶瓷、建筑、服饰以及节日庆典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龙凤呈祥的寓意和使用情景进行总结归纳。
一、龙凤的象征意义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神兽之一,被赋予了众多正面的寓意。
首先,龙代表着力量和权势,被视为皇权的象征。
在古代,只有皇帝才能使用龙的图腾和象征,龙的形象常常出现在皇宫的建筑、服饰和御用器皿中。
其次,龙也代表着天降之福和吉祥之兆。
传说中,龙可以带来雨水,使土地得到滋润,为农业带来丰收。
因此,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人们经常用龙的图案装饰农具和住宅,以祈求好天气和丰收。
而凤作为龙的配偶,也有着自己的象征意义。
作为传说中的仙鸟,凤被视为吉祥和美好的象征。
凤的形象常常出现在古代王宫的装饰中,代表着皇后的地位和美貌。
龙凤结合的图案则是将龙和凤的寓意合而为一,象征着夫妻和谐、幸福美满,家庭兴旺。
二、龙凤呈祥的使用情景龙凤呈祥的图案被广泛应用于中国传统绘画、陶瓷和纺织品等领域。
在绘画中,龙凤图案常常被用来描绘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作品增添祥和和吉祥的气氛。
在陶瓷制品上,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龙凤的身影,如青花瓷、粉彩瓷等。
除此之外,龙凤的图案还常常出现在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中。
在古代皇宫、寺庙和园林中,我们可以看到龙凤图案装饰的琉璃瓦、彩绘窗棂和雕刻扶手等。
龙凤图案也被广泛应用在中国传统节日的庆典活动中。
例如,春节期间,人们会使用龙凤的图案来装饰门窗和衣物,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吉祥。
而在婚礼上,新人的衣物和婚庆场景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龙凤的图案,寓意着美满幸福的婚姻。
三、龙凤呈祥的现代运用在当代社会,龙凤呈祥的图案仍然非常受欢迎,并且被运用到各个领域。
在服装设计方面,许多设计师将龙凤图案巧妙地融入到衣物和配饰中,赋予了传统元素的时尚感。
秦汉时期龙凤纹样艺术的变化与发展
秦汉时期龙凤纹样艺术的变化与发展
秦汉时期龙凤纹样艺术的变化与发展
浅析秦汉时期龙凤纹样艺术的变化与发展
摘要: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文化艺术领域获得了极大地
繁荣,尤其是在龙凤文化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方面更是令世人瞩目及赞叹。
在这一时期,龙
凤纹样无论是从造型的变化或是应用范围的扩展上都拥有了新的突破,另外,龙凤图腾的
阴阳角色也开始发生了微妙的转换,这些现象都充分反映了此时期龙凤文化艺术的发展状
况及走向,体现出其自由奔放和蓬勃向上的气势之美。
关键词:秦汉;龙凤;纹样;发展
秦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长达五百余年之久的春秋战国战乱时代,汉朝的长期稳定
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当时文化艺术的繁荣创新营造了良好的
社会环境。
秦王朝存在的时间虽然极为短暂,但较其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来说,社会仍然
获得了一定的休养生息的机会,无论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宗教、都获得了惊人的成就,
龙凤艺术在其创新与应用上也具有了新的突破。
秦汉以前的龙凤纹样虽然样式繁多,工艺水平也极其精湛,但其使用的范围较为局限,一般主要使用在玉器、青铜器、漆器及其他生活器物之上。
而到了秦汉时期,龙凤纹样获
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被广泛运用到了建筑上面,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为中国建筑装
饰艺术的发展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其成就主要体现在砖刻、石雕和瓦当之上。
秦代的陶
塑十分发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秦始皇。
龙凤纹样知识点总结图
龙凤纹样知识点总结图龙凤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图案之一,它们分别代表着龙和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种精神象征。
龙是中国传统神话中的重要形象,象征着权力、尊严和神圣的力量;凤是古代神话中的传说动物,象征着吉祥、美好和幸福。
龙凤纹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传统绘画、雕塑、工艺等领域中常见的图案之一,被广泛运用于建筑、家具、服饰、艺术品等领域,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龙凤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它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祥瑞、美好、吉祥的向往,同时也代表了中国人民对于权力、尊严、神圣力量的追求。
龙凤纹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在古代历史中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对于中国古代艺术和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龙凤纹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它们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玉器、铜器、陶器等文物上,是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凤纹样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们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远比其他图案更加重要,因为它们不仅仅代表了权力、尊严和神圣力量,还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与传统的精神象征。
龙凤纹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可以是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工艺品、建筑图案等等,而且都有着不同的表现方式和风格。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龙凤纹样常常以传统的装饰图案形式出现,或是以龙与凤的形象为主题,通过笔墨勾勒出逼真的龙凤形象。
在雕塑和工艺品中,龙凤纹样往往体现了更加立体的形态,具有更加生动鲜活的表现。
而在建筑图案中,龙凤纹样则表现为宏伟、雄壮的形态,常常出现在古建筑的柱子、瓦当、门楼等部件上,为古建筑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龙凤纹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不仅仅限于绘画、雕塑、工艺等领域,还广泛运用于建筑、家具、服饰、艺术品等领域。
在建筑领域中,龙凤纹样经常出现在古建筑的装饰图案中,为古建筑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韵味。
在家具方面,龙凤纹样也常常出现在古代家具的装饰上,为家具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气息。
龙凤图案的应用和发展
龙凤图案的应用和发展龙凤图案形成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鱼鸟时期。
这是龙凤的萌生时期, 也可以说是原始图腾时期; 二是变形时期。
以商周青铜器上的龙凤为代表,此时龙凤形象已脱开萌生时期, 鱼( 蛇) 鸟的象生状态经过综合变化, 有了新的形象特征, 既具象又抽象。
根据龙纹的形状大致可分为爬行龙纹、卷龙纹、交龙纹、两头龙纹和双体龙纹等三是水云时期。
战国以后的龙凤形象更加抽象, 且常与水在一起, 动感很强, 龙凤的体躯就像伸卷的流云, 秦汉以后, 龙纹上逐渐加上了肢爪、鳞甲, 又常与云纹结合; 四是定型时期。
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龙凤形象, 是从唐代定型沿袭下来的。
从明代开始, 龙的图形和分类都更为精致, 也更为固定; 龙形包括牛头、蛇尾、鹿角、虾眼、狮鼻、驴嘴、猫耳、鹰爪、鱼尾; 类别上又根据姿势的不同分出团龙、正龙、坐龙、升龙、降龙等。
凤案的变化趋势与龙案一致, 早期的凤形近似于雉,从明代开始正式绘成类似于孔雀的形象。
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是古代人在多种动物艺术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的产物, 因此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身上, 龙渐渐成了骆头、蛇脖、鹿角、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 这种复合结构, 意味着龙是万兽之首, 万能之神。
龙纹, 由原龙纹变成真正的龙纹, 约在商代。
在中国古纹样装饰中,龙纹被大量装饰在玉石、牙骨、陶瓷、织绣和服饰等许多方面,尤其在宫廷艺术中更是充满了龙的装饰。
原始的龙仅为造福万物的神兽, 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祥瑞意义相关; 进入封建社会后, 龙就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 代表着帝德天威; 在民间, 龙既是神灵祥瑞, 又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
龙历来即代表一种权威或势力,中古以来的传说附会,更加强了它这一点。
汉唐以来,由于方士和尚附会造作,龙的原始神性虽日减,新加的神性却日增。
封王封侯,割据水府,称孤道寡,龙在封建社会制度上,因之占有一个特别地位。
封建结束,龙在历史上的尊严地位,也一下丧失无余。
西汉龙凤纹玉佩的时代特征及其辨伪
西汉龙凤纹玉佩的时代特征及其辨伪古人常常佩带玉饰品来表明身份、等级,故目前考古发掘到的玉器中,佩玉占了很大数量。
龙作为玉器雕琢的图案,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中。
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龙皆有孔,可穿挂。
鸟纹用于玉器出现很早,从商代晚期始,凤鸟纹的图案才逐渐增多,龙和凤鸟同时出现在一件器物上,至迟不晚于战国。
如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2号墓出土了一件战国晚期的玉镂空龙凤纹佩,在两条连体龙的腹下,透雕了一对首相背,挺胸卷尾的立态凤鸟。
西汉早期虽然龙纹和凤鸟纹仍是象征主义的,但其头部的眼、口、齿一望便可知是食肉动物的抽象和概括,比较写实。
广东省南越王墓出土的龙凤纹重环玉佩(图1),是西汉早期的典型代表。
该佩直径10.6厘米,青白玉,通体呈扁圆状,内区一游龙,龙张口露齿,挺胸翘尾,四足健壮有力;外区一凤鸟,长翎,长颈,小身,腿似兽腿,长尾分叉外卷。
龙凤相对,寓意吉祥,同时饱含着一种勇往直前的动感。
江苏省扬州市阡江县“妾莫书”墓出土的西汉镂雕龙凤纹玉佩,长12厘米,是西汉晚期的作品。
鸟纹透雕在佩的上端,头顶生出一条三叉花形的冠饰,喙连于翅边,长尾后卷,仍以龙凤为题材,但形象已抽象化。
不论龙、凤或云纹都以曲线处理,图案化的效果已胜过龙凤主题的强调。
笔者最近见到了一件现代仿西汉的龙凤纹玉佩(图2),长9.7厘米,厚0.3厘米。
镂空两面雕,扁圆形,一边为龙头,一边为凤头。
龙张口圆眼,龙的上部和腹下各雕有一细身小龙,足和尾均简化为卷云纹。
凤嘴紧闭,没有生气。
整件器物用朱砂和泥土做旧。
粗看,还有些古意,但仔细观察,发现有许多漏洞。
1. 仿品玉质粗糙,不透明,表面混浊,有弱酸腐蚀的痕迹。
朱砂色发黑,朱砂和泥土浮于表面。
2. 西汉玉龙的龙头都较威猛,眼睛处减地凸起雕刻或阴线刻。
龙眼为水滴形,并不太圆,但雕刻得流畅、随意,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
这件仿品龙头太大,眼睛过圆,龙头上的角与龙头比例不协调,刻工呆板、工整,没有达到西汉玉雕的工艺水准。
龙凤纹样发展历程简述
龙凤纹样发展历程简述
龙凤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纹样之一,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以及对自然界动植物的观察和描绘。
龙凤分别象征着中国古代帝王的权力与尊贵,因此在宫廷、寺庙、古建筑等场所中广泛应用。
龙凤纹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龙凤图腾。
最早期的龙凤图腾发展于商代,其形象较为朴素,主要描绘了龙和凤的基本形状,没有过多的细节和装饰。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凤图腾逐渐演变,表现出更加生动、细致的特点。
在周代,龙凤的形象逐渐丰满,栩栩如生,各种脊鳞、羽翎的纹样也开始出现。
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龙凤纹样逐渐从图腾符号发展成为装饰艺术,广泛应用于建筑、金银器、织物、服饰等领域。
汉代以后,龙凤的形象进一步丰富,细致了,流行于玉器、陶瓷等艺术品上,成为文化艺术的重要元素。
到了唐代,龙凤纹样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了当时宫廷建筑、雕塑和绘画的主题之一。
龙凤纹样在唐代的艺术中,呈现出了更加离奇、飘逸的姿态,画面上的龙凤更加绚丽多彩、富有动感。
这一时期的龙凤纹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清时期,龙凤纹样成为了宫廷建筑装饰的代表之一。
在这个时期,龙凤纹样的图案更加繁复、丰富,细节更加精细。
无论是宫廷建筑的屋檐、门楼,还是服饰的绣品、首饰,都可以看到龙凤纹样的影子。
龙凤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如今仍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图案,更是中国人民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的体现。
龙凤纹样知识点总结
龙凤纹样知识点总结龙凤纹样是一种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它通常被用于绘画、雕刻、刺绣等艺术形式中。
龙凤纹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吉祥富贵的追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龙凤纹样的起源、特点和应用等知识点。
一、起源龙凤纹样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艺术作品中,特别是在汉朝时期。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文化和艺术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汉朝时期,龙被视为皇权的象征,凤被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因此龙凤纹样被广泛应用于皇宫、寺庙和贵族家庭等地方。
二、特点1.寓意丰富:龙凤纹样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幸福和美好生活。
龙象征着力量和神圣,凤象征着吉祥和繁荣。
龙凤相互交织,寓意着男女平等和夫妻和谐。
2.纹样独特:龙凤纹样的构图独特,线条流畅,富有动感。
龙的身体蜿蜒曲折,寓意着生命的无限延续;凤的羽毛细腻华丽,寓意着美好的未来。
3.色彩丰富:龙凤纹样的色彩通常鲜艳多彩,以红、黄、蓝等明亮的颜色为主。
这些色彩代表着喜庆和繁荣,为龙凤纹样增添了活力和魅力。
三、应用龙凤纹样在中国传统艺术中被广泛应用,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1.绘画:龙凤纹样常常被绘制在屏风、绢画和壁画等艺术作品中。
这些作品常常用于装饰宫殿、庙宇和贵族家庭的内部空间。
2.刺绣:龙凤纹样在中国传统刺绣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刺绣作品通常使用丝线和金线,精细地绣制出龙凤的形象,展现出艺术家的高超技巧和细腻情感。
3.雕刻:龙凤纹样常常被雕刻在木制家具、玉器和石雕等艺术品上。
这些艺术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展现了中国传统雕刻工艺的精湛技艺。
4.建筑装饰:龙凤纹样常常被应用于古建筑的装饰中。
例如,在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庙宇中,我们可以看到龙凤纹样出现在门楣、栏杆和瓦片等位置。
总结:龙凤纹样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元素,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吉祥富贵的追求。
它的独特构图、丰富色彩和寓意丰富使得它在中国传统绘画、刺绣和雕刻等艺术形式中得到广泛应用。
汉代服饰图案中龙凤纹研究
文化探索126摘要:龙凤纹是中国的传统纹样之一也是其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地位之高。
从古代至今,在中国龙凤纹的发展不仅仅是体现在出了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而是一种象征,它们象征着中国古代的人们审美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图案在服饰上也有着高频率的运用具有高价值的审美。
关键词:中国龙;凤凰;精致关于中国龙的最初起源以及有关于龙图纹饰的成因如今已经尚无一个统一的定论和官方的数据。
现在人们一般最普遍的说法是认为中国龙的龙纹原型最早是源于我国古代的远古时期部落的图腾崇拜图饰为最早的中国龙。
其样式创造借鉴了当时人们身边的动物进行拼凑而成的。
这其中包括人们对蛇,鳄鱼,鹰,牛等多种动物的拼凑,其部落在其联合并融合的过程中将各自的龙型图腾综合的结果最终形成的最完整的图形。
也有一些人认为,中国龙是在古代时期由于当时科学尚不发达的原始社会时期当时的人们对闪电或彩虹等自己任职意外的自然现象做出的解释或想象。
还有人一部分认为,中国龙的形象并不是源于某一具体的动物和社会现象所创造的事物,而是一种对于身心和心灵自我安慰的寄托各种特定观念的形骸,是一种观念的形象表述方法。
中国龙,是一种人们幻想出来的动物,是不存在于世界中的,只是存在与人们的想象中的。
其在封建社会是殷人卜问法的对象之一。
古人们认为它是其社会地位最高的一种祥瑞的征兆。
所以中国龙成为当时古代人们崇拜的百神之一,其地位最高。
在中国古纹样装饰中,中国龙的纹饰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纹饰样式被人们大量的装饰在其玉石器、牙骨、陶瓷器皿和织绣服饰、景观装饰等许许多多的方面。
在中国古代封建时代,又将它的身份与佛教、道教中的古代神话相结合起,赋予了它更加地高级并且神秘的色彩。
尤其是在古代的宫廷艺术建筑服饰中,应统治者的身份要求更是充份的运用了龙的样式原型进行装饰。
龙纹自其诞生以来,不仅仅是自身形象得以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类似龙纹的图案。
这些形象的原型,有的是来自鱼或龟的演变而来的,还有的来自人们对于走兽的改变的演化方式,也有的来自古文代流传下来的文字的同音或者是假借。
龙凤形象民间的图腾,还是至高无上的皇权
龙凤形象民间的图腾,还是至高无上的皇权引言龙、凤作为中华民族的两大图腾,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在岁月的变迁中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龙的形象主要是融合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形成的,在其中很容易看出蛇、马等一些动物的形象,因此被誉为“众兽之君”;而凤的主要融合对象是鸟禽类,因此被誉为“百鸟之王”。
龙、凤在中国历史上大多代表着正面形象,常常成为民众对于美好愿望的一种寄托。
龙、凤形象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关于它的使用并没有任何的限制。
但在后来龙、凤这两种图腾逐渐变为皇家的专属,普通人不能再使用,这一改变起源于秦汉时期。
图|龙凤鼎纹一、远古及商周时代龙凤图腾的变化秦代以前的中国社会,龙凤形象仅是作为图腾在使用,其中不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龙凤图腾在最开始是部落文化交融而产生的,代表着文化中的相似性。
远古时期:部落交流,为龙凤图腾产生创造契机原始社会早期,部落间基本都是独立存在的,没有交流也自然不会存在矛盾。
但人类社会毕竟是进步,为了更好地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是必不可免的。
于是,一个新的问题就摆在面前了,之前不交流时,大家都有各自的图腾存在,自己的部落膜拜自己的图腾即可。
但是一旦交流发生后,关于膜拜何种图腾大家意见不一,每个部落当然都希望别人膜拜自己部落的图腾了。
不过大家对别的部落的图腾都不认可,自然也就起了争执,甚至为此进行争斗。
但是人毕竟是会思考的,既然大家都想用自己的图腾作为共同的图腾,那么何不在各自的图腾中选取一部分形成新的图腾呢?图|远古部落虽然大家对别的部落图腾不认可,但是毕竟自己部落的图腾存在于新的图腾之中,这样一想倒也是可以接受的。
就这样,各部落图腾的融合物龙凤图腾就出现了。
当然最初的龙凤图腾与现在的龙凤图腾相比肯定是存在一些差别的,现今所见的龙凤形象是一代代人不断完善的结果。
因其是大家膜拜的对象,所以这时候龙凤图腾都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
商周时期:龙凤图腾威严庄重,但神秘色彩依旧存在谈及商周时期,可能想的最多的就是一些神话传说,在这些神话传说中,龙凤形象并不少见。
汉画像石上的龙、凤形象比较研究
汉画像石上的龙、凤形象比较研究摘要:龙与凤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们各自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过程,在特定历史时期其形象、含义都有所不同,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文章以汉画像石为载体,分析龙与凤在汉代时期其形象、寓意的不同以及二者在汉代人思想观念中的区别。
关键词:龙;凤;画像石;汉代;通天神兽;祥瑞;星宿龙与凤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图腾符号,它们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中都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
两汉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它前承周秦、后启隋唐,其社会物质形态与精神层面的发展对两千年后的今日中国仍有着巨大的影响。
那么,中华民族的象征――龙与凤在两汉时期各自有何不同寓意,在汉代人的世界观中又各处于什么地位呢?笔者以汉代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画像石为载体,试析这一问题。
画像石被誉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包罗汉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其图案主要涉及神仙祥瑞、珍禽异兽、天文星象等方面内容。
动物形象在画像石上极其常见,在上述的几个题材中都少不了它们的身影。
而龙与凤是否如一般人猜想的那样,在画像石上是出现频率最高、地位最高、内涵类似、成对出现的形象呢?从大量画像石资料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龙与凤的形象在画像石上所体现的寓意虽然近似,但具体细节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
从龙与凤在汉代之前的形成与发展来说,二者的历程并不相同。
原始社会,龙的形象并不固定,其原型有蛇、鳄鱼、娃娃鱼等多种动物。
随着部落与部落的兼并融合,为了统一信仰,龙的形象逐渐吸取了各种动物的典型特征,成为一种“九像九不像”的动物。
商代,龙在青铜器上是以一种狞厉、恐怖的神兽而存在的。
春秋时期以来,龙的家族日益扩充,如蟠龙、虬龙、夔龙等。
而且,不仅出现在礼乐重器上,在日常用具上龙的形象也已非常普遍。
到了汉代,中华一统,阴阳五行学说完善,谶纬之术盛行,龙的至高无上地位彻底巩固,最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信仰。
凤是百禽之长,羽类之首。
与龙相比,凤的起源稍晚,其形象非如龙一般是由多种动物组合而成。
汉学院浅谈龙凤文化
大汉汉园浅谈龙凤文化龙凤文化:多以“龙凤呈祥”的形式出现,是喜庆、祥瑞的象征,更加代表了中国儿女的血脉凝聚。
由来:龙与凤都曾是中国古代先民共同的崇拜。
“龙为鳞虫之长,凤为百鸟之王”,两种集众瑞于一身的“龙凤文化”。
鸟灵代表着南方水乡的“稻作文化”,龙灵代表着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并最终演化成南北两大图腾崇拜。
样式:龙、凤各居一半。
龙是升龙,张口旋身,回首望凤;凤是翔凤,展翅翘尾,举目眺龙。
周围瑞云朵朵,一派祥和之气。
起源:最早龙纹:出土于辽宁查海前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八千年最早凤纹: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约七千年;最早龙凤纹:土于陕西宝鸡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距今约七千年。
最早文献记载:出于《孔丛子•记问》:“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
”之中。
自此,龙凤呈祥便被赋予喜庆祥瑞之意。
出图文物代表:商代和战国时期的玉饰、玉佩中,这些饰品纹饰不一:有的图案是龙衔凤,有的则是龙凤同体。
而在属于殷商时期的“龙凤冠人形”玉佩比较典型。
商代龙凤纹饰佩战国龙凤玉饰唐代的龙凤纹铜镜宋代凤纹龙把玉碗秦汉龙凤:龙凤图案自秦汉时期开始出现在皇家以及显贵的日常用品以及把玩饰物之中,后在古代龙的身上开始有了象征君主帝王的喻义——君主帝王们均称自己是“真龙天子”。
古代帝王以龙比己,作为对应,帝后妃嫔们就开始以凤比己。
汉学院博物馆汉学院实景学习更多中国文化,汉学院是很好的场所,古色古香的建筑、墨香浓郁的分为、文物丰富的博物馆,体韵古人文化,修身养性。
现代龙凤:龙凤呈祥的文化延续至今,反映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习俗之中。
其寓意却均是是恒久流传的象征合谐、求吉祈福、吉祥福瑞。
龙是力量的象征,凤是美丽的象征。
龙和凤的结合,是力和美的结合;龙和凤的对应,是力和美的对应。
龙的力为凤的美提供着支撑和归宿,凤的美为龙的力提供了目标,增添着特别迷人的风情。
婚假少补了龙凤褂——裙褂是中国传统习俗婚嫁必不可缺少的礼服。
传统的裙褂图案是以龙凤为主,取龙凤“呈祥”与“情长”的同音寓意。
说玉|缠绵千年的龙凤因缘
说玉|缠绵千年的龙凤因缘[器晤总175 题]凤诞石家河,自从石家河人将凤鸟形象创造出来,凤鸟在中华文化里飞翔了四千年的时光。
经历代艺术家的提炼,凤鸟艺术有许多提升,凤体造型也发生诸多变化。
最大的变化,是凤与龙的结合,也因此出现了更加富于变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龙凤文化的内涵也更为丰富起来。
|史前|凤与龙的艺术表现,在起初是独立出现为主,彼此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如石家河文化有玉龙玉凤,但都是单独成器,没有龙凤同时出现在一起的构图。
湖北天门出土石家河文化玉龙玉凤|商代|在商代开始出现“龙凤配”形制的玉器,有凤鸟龙形冠式,也有龙凤并行式。
这两类玉凤都见于妇好墓。
在一立鸟的头顶,琢一小龙形,可以理解为戴龙冠的凤鸟。
另一玉饰表现在鸟背上有一条大龙,似同立云端之上,觉得龙凤之间有种突如其来的亲密感。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龙凤配”玉器|西周|到了西周时期,玉龙玉凤仍然常见,有类同于商代的凤首龙冠形,也有龙体凤冠形,龙凤角色可以这样互换,龙可以为凤冠,凤可以为龙冠。
山西曲沃晋侯墓M63出土圆雕玉龙凤一件,立鸟头顶倒立一条小龙,被认为是商代器,与妇好墓所见意境相通。
山西曲沃晋侯墓地M63出土玉龙凤西周龙凤形玉器更多见到的是片雕线刻,如三门峡虢国墓出土玉柄形器,上有立凤,立在下面的龙体上。
凤体较大,不似商代所见,并不是冠饰。
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凤龙纹玉器又如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出土两件独体团龙玉饰,也见到两件龙凤玉饰。
龙凤玉饰为片雕线刻,表现凤立龙体上,彼此关系并不明朗。
但凤并不是龙体之冠,这是可以肯定的。
陕西长安张家坡西周墓出土龙凤纹玉器这一类片雕线刻玉饰在西周比较流行,对于它的名称、用途、含义,现在并没有一致的说法。
山西曲沃晋侯墓地M31晋献侯夫人墓出土同类龙凤纹玉器,称为圭形饰,也是表现凤鸟立于龙体之上,凤鸟始终占着上风。
山西曲沃晋侯墓地M31出土龙凤纹玉器上海博物馆藏西周片雕玉龙凤,一只凤鸟立于仰卧的龙体之上,似乎表现的是龙凤之争,凤鸟也是占了上风。
龙凤纹样发展历程简述
龙凤纹样发展历程简述龙凤纹样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非常重要的纹样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装饰。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了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在唐代,龙凤纹样最初出现在宫殿建筑中,作为帝王的象征,具有祥瑞吉庆的意义。
唐代的龙凤纹样作为一种吉祥装饰,主要表现为龙和凤的形象,具有很高的技艺水平和装饰效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代的龙凤纹样逐渐丰富多样化,不再局限于宫殿建筑中,而是出现在更广泛的建筑和装饰中。
宋代的龙凤纹样不仅保留了唐代的基本形态,还加入了更多的图案和元素,展现出更加细腻和精美的特点。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一个王朝,蒙古族在龙凤纹样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元代的龙凤纹样在保留了宋代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蒙古族纹样和元素,展现了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王朝,对龙凤纹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的龙凤纹样在保留了元代的特点基础上,更加注重纹饰的美观和装饰效果。
明代的龙凤纹样不仅在建筑装饰中广泛应用,还出现在绘画、雕刻和服装等领域。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国的朝代,对龙凤纹样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清代的龙凤纹样在保留了明代的基础上,更加精致和华丽。
清代的龙凤纹样具有浓厚的宫廷风格,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起来,龙凤纹样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中非常重要的纹样之一。
从唐代到明清时期,经历了不同朝代的演变和发展,逐渐丰富多样化,并与蒙古族、元代和明代等其他族群和时代的文化风格融合。
龙凤纹样以其独特的形象和含义,以及精美的装饰效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绘画、雕刻和服装等领域。
古代玉器中龙纹的演变(汉)(五)
古代玉器中龙纹的演变(汉)(五)古代玉器中龙纹的演变(五)图1 西汉龙凤纹出廓玉璧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出土图2 西汉龙形玉佩江苏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图3 西汉龙纹玉饰湖南省长沙市咸家湖徒壁山1号墓出土图4 西汉龙凤纹镂空玉璧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出土图5 西汉龙纹玉珩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出土六、汉代汉代,统一国家和封建统治秩序重新建立,国力强盛,社会进步,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阶级需要利用龙这一人们崇尚的、神灵幻化的、理想性的人文动物,作为宣扬皇权的工具。
《史记高祖本纪第八》说“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己而有身,遂产高祖。
”这个故事显然是在统治者的授意下编的,意思是汉高祖刘邦老娘在梦中与龙交配而产刘邦,而且,刘邦老爹还亲眼目睹了自己老婆与龙交配的这一幕,还有记载说刘邦长大以后每次喝醉酒的时候,都有人看到他身上有龙出现。
编这个故事的目的无非是说汉高祖刘邦是个龙种,以此来证明推翻暴秦之合法,统治天下之必然,可见龙与皇帝已一体化了。
从此,龙成为专制皇权的象征,龙纹主要就作为皇权的标志。
汉代是龙纹造型的真正定型期,在形式上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这一历史背景也充分反映在汉代玉器龙纹上。
我们看到,汉代玉龙一改战国时期那种自由奔放、生机勃勃、姿态万千的特点,而逐渐趋于表现龙的凶猛威武之态、翻云覆雨之势、气韵生动之神采。
此期龙纹大多与螭虎纹、凤纹组合或单独出现,作为玉璧(图1、图4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出土)、玉珩(图5广东省广州市南越王墓出土)、玉璜、玉环、玉觿、韘形佩等器物的装饰纹样,并出现了四灵题材中的龙。
单独成器的玉龙数量较少,代表者如江苏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一件玉龙(图2),长17.1、宽10.8、厚0.6厘米,青白玉质地,局部有褐色沁,龙体蜷曲呈“S”形,作回首状,长尾上卷,器表遍布勾连云纹以示龙鳞,身边饰以镂雕云纹。
综合大量考古出土资料,此期龙纹之主要特征可总结如下:1.龙身蟠曲如战国者,但弯转个数较少,多作团龙状。
汉赋中的龙的形象
汉赋中的龙的形象
汉赋中的龙形象丰富多样,既有神秘威严的一面,也有祥瑞吉祥的象征。
以下是汉赋中龙形象的一些特点:
1.神秘威严:在汉赋中,龙常常被描绘成神秘而威严的生物,具有超
凡的力量和智慧。
如《子虚赋》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将龙
与其他神兽并列,彰显了龙的神秘地位。
2.祥瑞吉祥:汉赋中的龙形象也常被视为祥瑞吉祥的象征。
如《长门
赋》中的“龙飞凤舞”,寓意着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3.皇权象征:龙在汉赋中还被用作皇权的象征。
如《过秦论》中的
“龙颜大怒”,意指皇帝的愤怒。
同时,龙袍、龙椅等与皇帝密切
相关的物品也常以龙为装饰,彰显皇帝的尊贵地位。
4.艺术美感:汉赋中的龙形象还具有很高的艺术美感。
如《洛神赋》
中的“龙吟凤唱”,通过描绘龙的优美姿态和声音,展现了龙的艺
术魅力。
5.文化传承:汉赋中的龙形象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离骚》
中的“龙舟竞渡”,既是对龙舟赛事的描绘,也是对楚文化的传
承。
总之,汉赋中的龙形象丰富多样,既体现了龙的神秘威严,也展示了龙的祥瑞吉祥,同时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龙形象不仅为汉赋增色添彩,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古玉器中凤形象的时代风格之二
古玉器中凤形象的时代风格之二古玉器中凤形象的时代风格之二——战国秦汉魏晋篇2014-03-12丁哲春秋战国时期的凤纹一改商周时期的神秘和谨严,猛禽形象的凤已较少见,而代之以修颈、长腿、温顺秀丽的形象,优美清秀,动态轻盈。
综观此期玉器上凤的形象,有如下五种表现形式:其一,单体形。
其二,多凤并体形。
其三,龙凤合体形。
其四,凤首玉觽。
其五,凤形镂雕辅助装饰。
此期凤的形象均为侧身侧视之态。
凤眼除沿用商周时期圆形阴刻线或圆形阳纹眼外,战国中期出现似水滴形状的阴线目纹,另有部分为阴刻橄榄形眼。
嘴部若鹰钩状,微张或紧闭,喙不及西周时期尖长。
战国早期为半叶形冠(似猫耳),到了战国晚期出现飘带形冠,飘向脑后并向上卷曲,较短。
身体表面纹饰有三类:1.布满鳞片纹;2.布满谷纹等几何纹样;3.点缀有单阴线雕刻的卷云形纹样或竹节纹,大多部分光素无纹。
凤体多呈“S”状弯卷,其躯干外常有尖钩状凸脊。
长粗形爪足,尾细长且大多分叉。
汉代玉器上凤的形象,基本上继承了战国晚期的造型。
但也有新的特点:开始在眼部以上加琢粗重的陶索纹眉。
尾部细长且分叉较多。
西汉中期出现了凤鸟纹嘴里衔珠式绶带的形象。
凤鸟羽翅和尾部用单或双阴刻线装饰,时有撤刀技法出现,这时出现了边缘用游丝毛雕纹装饰,花蕾纹开始应用在羽翅的装饰上,另外在凤鸟的关节处大多阴刻旋涡纹。
玉韘、玉剑具等器类是汉代新增器形上也出现了凤纹装饰,分区纹饰玉璧外圈常见游丝毛雕刻划的凤鸟纹,同时出现了少量圆雕玉凤,其体态较丰满。
出土所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凤纹玉器较少,1973年山西寿阳贾家庄村库狄迥洛墓出土的北齐时期的凤鸟纹玉佩可为代表。
器表利用纤细的阴刻线条雕琢出展翅欲飞的凤纹。
凤头上有飘带状的高冠,细阴线水滴形眼,口衔宝珠,用浅细的阴刻线雕琢出美丽羽毛和三组飘带状的长尾。
在凤鸟的周围点缀着阴刻线琢出的小鸟和飘带状的云气纹,这种纹饰其他朝代未出现过,可谓南北朝时期的特点。
由于佛教文化的渗透,此期一改汉代纯朴的凤鸟风格,而形成活泼轻盈、飘逸生动、流畅自如的格调,变得华丽多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学理论】Historical Theory
058Vol.157
龙、凤同为四灵之一,也是南、北两大图腾崇拜。
中国古书上常常龙、凤共提,《艺文类聚》卷九十八:“应龙游于华泽,凤鸟鸣于高冈。
”《艺文类聚》卷六十四:“天降丹鸟,既序孝经,河出应龙,乃弘周易。
”《太平御览》卷五十七:“枯泽非应龙之泉,平林非鸾凤之窟。
”在汉代南、北两大图腾崇拜融合演化中,龙、凤呈现出三大改变。
1 龙、凤成为配偶
历史上关于龙的记载汗牛充栋,但关于龙的性别问题却所探甚少。
一些学者根据红山文化玉龙的体态特征,认为史前的玉龙可分为两大类型,少数为有角玉龙型,多数为无角玉龙型,而无角型玉龙,又有公龙与母龙的性别差异。
虽然“玉母龙”与“玉公龙”的名称世所稀见,但古代典籍中却有“雄龙”“雌龙”的变相称谓。
以汉代典籍为例,《淮南子》记载:“夫蛟龙,伏潜于川,而卵剖于陵,其雄鸣上风,其雌鸣下风……”《抱朴子》记载:“母龙曰蛟,子曰虬,其状鱼身如蛇尾,皮有珠。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蛟龙赤螭’,文颖曰:‘龙子曰螭。
’张揖云:‘雌龙也。
’”《文选》中司马相如所作《上林赋》有言,“蛟龙赤螭”,郭璞注:“文颖曰:‘龙子为螭。
’张揖曰:‘赤螭,雌龙也。
’”《汉书·司马相如传》记载“蛟龙赤螭”,颜师古注文:“张揖曰:‘赤螭,雌龙也。
’如淳曰:‘螭,山神也。
’”《广雅》云:“有角曰虬,无角曰螭。
”《说文解字》也有相关记载:“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从虫,离声,或无角曰螭。
”
上述记载虽然充满了名称上的矛盾和混乱,但可以看出,自战国至汉均说龙有“雌”“雄”之分,雄龙和雌龙
是一对是大家所共识的,在汉代玉器中有明确的展现。
早在远古时期,禽鸟类的凤凰就是东夷少昊氏部落的图腾。
凤凰是自然界中没有的物种,是古人综合了各种鸟类的特点塑造成的鸟王或神鸟。
和龙的性别语焉不详相反,凤凰的性别一开始就是非常清晰和明确的。
《初学记》卷三十引《毛诗草虫经》曰:“雄曰凤,雌曰凰,其雏为鸑鷟。
”《尔雅·释鸟》:“凤,其雌皇。
”郭璞注:“凤,瑞应鸟。
鸡头蛇颈,燕颌龟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
”《尚书·益稷》:“萧韶九成,凤皇来仪。
”《孔传》:“灵鸟也,雄曰为凤,雌曰皇。
”郑玄注:
“仪,言其相乘匹。
”所谓“成(乘)匹”,也就是成双成对的意思。
《说文解字》关于凤的叙述中,我们可以读到“鸳思”一词,“鸳思”是传说中凤的特征之一。
而“鸳思”这个词的真正涵义是说凤凰的配偶方式是一雌一雄,就像鸳鸯。
因此,鸳鸯和凤凰都可以作为爱情的象征。
《吕氏春秋》记载:“听凤皇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
”《太平御览》引《韩诗外传》记载:“凤鸣雄曰即即,雌曰足足。
昏鸣曰固常,晨鸣曰发鸣,昼鸣曰保章,举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
”作为成语的“鸾凤和鸣”,表示鸾鸟与凤凰相应鸣叫、声音和悦的情景,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夫妻关系和谐。
西汉辞赋作家司马相如入仕之前,家道中落,穷困潦倒,因平时与临邛令王吉的交情深厚,遂到四川临邛投奔王吉,恰逢当地首富卓王孙设宴,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王吉亲自把琴送到了司马相如手里,司马相如当众弹奏琴曲《凤求凰》,满座惊绝,成功挑动卓文君随其私奔。
汉代刘向《列仙传》记述了箫史、弄玉的爱情故事,箫史善吹箫,箫声悠扬引来孔雀、白鹤落满庭院。
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喜欢上这个吹箫小伙。
二人成亲后,箫史教弄玉吹箫,模仿凤凰的鸣叫引来了凤凰。
龙凤在汉代的三大改变
黄豫民1 郁明2
【1.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江苏…徐州…221009;2.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苏…徐州…221009】
摘 要:龙、凤是南、北两大图腾崇拜,龙崇拜更多地代表着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凤崇拜则更多地代表南方水乡的“稻作文化”。
龙、凤在汉代呈现出三大改变:龙、凤成为配偶;龙、凤被皇家垄断;龙、凤阴阳属性颠倒。
最终,演化成南、北两大图腾崇拜的融合,构成了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是中华文明多元共生、和睦包容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龙、凤;性别;皇家;垄断;阴阳属性【作者简介】黄豫民(1976—),男,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博物馆管理与汉文化研究工作。
郁明(1982—),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本科,文博馆员,主要从事陈列工作。
IDENTIFICATION AND APPRECIATION
TO CULTURAL RELICS 059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05(下)雄凤和雌凰是一对也是汉人的共识,在汉代玉器中有明确展现。
在汉画像石上的表现更为明显,龙和凤有时会同时出现,但龙和凤不是配偶关系。
大致从秦汉时期开始,情况已悄然改变。
不仅更多地出现了龙凤共同组成的图案。
甚至还有更进一步地融合,如“龙头”“凤尾”形玉佩,并逐步将龙、凤想象成了配偶关系。
2 龙、凤被皇家垄断
远在“三皇五帝”时代,伏羲、女娲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为将众多的原始小部落统一,在各部落动物图腾的基础上,集合各类动物的优点特征,创造了超越近亲血缘关系的文化标志,即“神龙”图腾。
紧随其后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等五帝,都自称是“龙的传人”。
龙所具备的神性如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和示威等都已经强大且彰显,于是帝王们垄断了龙的使用权,拿龙作为自己比附、象征的对象,这其中起到最大作用的就是刘邦。
在山东嘉祥武氏祠中左石室第五石就有相关的内容,该石画面分三格:上格就是上文提到过的远古时期刘累饲龙的故事。
中格是赵盾救灵辄的故事。
下格中有一女子头饰有倭堕髫,右手将头支撑,侧卧于地上,身上缠绕有一条龙。
该女子两侧各有一人,手中握有椎状物,作欲击之状。
上方有蜻蜓飞翔、鲇龟游动和二鲵爬行情景,左上方有一个羽人在天上飞翔。
有专家解读这正是描绘刘邦为“神龙转世”的故事。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高祖……父曰太公,母曰刘媪。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
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图中女子两侧有两名执椎者作欲击之状,是描述雷公、电母左右两侧相互椎击使雷电晦冥的现象发生。
卧地女子身上有一龙盘缠,是在描绘神龙与妇人交合。
因为是太公“往视”发现神龙与刘媪交媾,增强了此事的真实可信度,起义时其变成刘邦号令众人的资本。
刘累既是尧帝的后裔,又是刘邦自称的祖先,这种宣传的目的是利用世系关系,使刘邦得到尧帝的余晖照耀能“汉承尧运”。
在古代,凤凰还用来指有德之人。
据《庄子》记载,在孔子见老子的那次历史性会晤后,老子见孔子带了分别具有“仁、孝、智、勇、武”美德的五个学生,评价说:“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
”意思是说有众贤弟子追随的孔子,就像有百鸟
追随至德至慧、高洁美丽的凤凰一样。
在汉代孔子见老子画像石中还有特意在孔子旁边画一凤头的。
随着帝王们用龙、比龙、称龙,而凤由于其外表美丽,与喜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性相接近,帝后妃嫔们就开始用凤、比凤、称凤了,凤凰也逐渐被垄断成中国皇权的象征。
3 龙、凤阴阳属性颠倒
《孔从子·记问》记载:“天子布德,将致太平,
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
”《礼记·礼运》载:“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淰;凤以为畜,故鸟不獝……”意思是说龙是水族的首长,群鱼都是龙的下属,所以不会因龙的出现而惊散;凤为鸟类的首长,百鸟都是凤的下属,所以不会因凤的来临而慌飞。
龙的取材对象主要为蛇、鱼、鳄、蜥蜴等“水兽”以及龙卷风、虹霓、雷电、云等天象;而凤的主要取材对象为孔雀、燕、乌、鸡等喜欢温暖、喜爱阳光的鸟禽,因而“凤”又有“阳鸟乌”“阳禽”“火精”之说。
自诞生开始,凤主要以“阳物”的形象出现,龙主要以“阴物”的面貌出现。
到春秋战国时期,尤其盛行阴阳五行学说,龙、凤配合与交融的状况发展到了一个高峰,造型上或翩翩对舞,或逗嬉成趣,但这只是表示“阴”“阳”的交融,并没有任何生物学上的意义和婚姻的象征。
“龙”后来被垄断成为男性皇帝象征,于是“凤”也相应摇身一变成为母性皇后的象征。
周代以及战国玉器上还偶有表现“公龙”“母龙”,但总的说来,晋朝以后龙的性别问题已模糊不清,唐代以后龙的造型几乎全是有角公龙了。
从考古发现来看,汉代的王宫中女性用的食具以及穿的衣服上都绘有色彩鲜艳的凤鸟,玉钗、玉簪等女性饰品已不见了龙的图案,几乎成了凤的专利。
经过一千多年的转化,凤整体上趋于雌性化。
到宋代,虽然还有人偶尔言及雌蛟雄龙、雄凤雌凰,但应和者很少,这种说法成了约定俗成的误用,构成了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
从地理的角度看,北方尊龙,谓之龙飞;南方崇凤,谓之凤舞。
从文化的角度看,龙崇拜更多地代表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凤崇拜更多地代表南方水乡的“稻作文化”。
龙、凤的融合正是中华文明多元共生的必然结果。
随着皇权的崩塌,龙、凤走入民间,已成为中华文明和睦包容、合而不同、多姿多彩、国富民安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