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胃与十二指肠疾病

合集下载

胃十二指肠疾病教案

胃十二指肠疾病教案

胃十二指肠疾病教案教案标题:胃十二指肠疾病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定义、病因和分类。

2. 掌握常见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3. 了解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4. 培养学生对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预防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教案步骤:引入:1. 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起学生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胃十二指肠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知识讲解:1. 介绍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定义和常见类型,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

2. 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病因,包括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压力等。

3. 分析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如腹痛、消化不良、呕吐等。

预防和治疗方法:1. 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包括饮食健康、规律作息、减轻压力等。

2. 介绍胃十二指肠疾病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3. 引导学生了解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如定期就医、按医嘱用药等。

案例分析:1. 提供胃十二指肠疾病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2.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自己的预防和治疗经验。

总结:1. 总结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要点,包括定义、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2. 强调预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保持健康的胃肠道。

扩展活动:1. 给学生分发相关阅读材料,让他们进一步了解胃十二指肠疾病。

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饮食健康经验。

3. 鼓励学生设计健康饮食计划,以预防胃十二指肠疾病。

评估方式:1. 设计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问答题,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评估学生设计的健康饮食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教案注意事项:1. 语言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2. 结合实际案例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强调预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胃十二指肠疾病-第九版

胃十二指肠疾病-第九版
化学性腹膜炎 约6~8小时后转变为化脓性腹膜炎
病原菌以大肠杆菌、链球菌为多见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既往有溃疡病史,口服药物,过度劳 累,精神紧张穿等因素
弥漫性数增加 立位X线检查,膈下新月状游离气体影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急性胆囊炎
• 局限于右上腹,右肩部放散,Muiphy征+ • 无气腹征,超声、CT
胃的 分泌
十二 指肠
• 容纳、研磨、输送 • 幽门上淋巴结群 • 幽门下淋巴结群 • 胰脾淋巴结群
• 1500-2500ml • 胃酸、酶、黏液、电
解质和水
• 胃和空肠之间,25cm • 球部、降部、水平部、
升部 • Treitz韧带
• 与胃酸---蛋白酶的消化有关,故统称为 “消化性溃疡”。
• 因药物治疗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因 此外科干预主要是针对溃疡产生的并发 症。
侧面观察呈一光滑弧形缘。正面观察呈嵴状缘,其一 方为胃体腔,另一方为胃窦腔。
• 圆形或椭圆形,粘膜缺损达粘膜肌层 • 深、壁硬、漏斗状、边厚、水肿、 • 基底光滑、表面有苔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90%的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发生在球部前 壁,而胃溃疡穿孔60%发生在胃小弯, 40%分布于胃窦及其他各部
• 强调部分内容,希望听众可以遵循
下一步工作
• 谈谈自身感受和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 听众可借鉴或采纳的几点建议
胃的 淋巴
胃的 神经
胃壁 结构
• 腹腔淋巴结群 • 幽门上淋巴结群 • 幽门下淋巴结群 • 胰脾淋巴结群
• 受中枢神经和自主神 经双重支配
•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 经
• 肠脑
• 浆膜层、肌层、粘膜 下层、粘膜层
• 壁细胞、主细胞、黏 液细胞、G细胞、D细 胞、嗜银细胞

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物

消化系统疾病常用药物

促动力药-替加色罗
• 替加色罗(Tegaserod,泽马可) • 5-HT4受体部分激动剂 • 可以强有力的刺激胃肠道的神经元、肠 细胞、平滑肌细胞的5-HT4受体,剂量依 赖性地增强胃肠道运动和正常化受损的 肠道功能,在结肠直肠膨胀、扩张时降 低内脏的敏感性。 • 它与5-HT3受体、多巴胺受体没有亲和力。
促动力药-西沙比利
• 用法:5mg~10mg, 每日3~4次。 • 副作用:头晕、头痛、肠鸣音增强及腹泻等。 • 大剂量西沙比利(每天60mg以上)有延长QT间 期作用 , 易致尖端扭转性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 应用受限,不少国家已限制该药使用。 • 对严重心脏病患者也应慎用。 • 某些抗真菌药或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与西沙必利 联用时,心电图可出现QT间期延长,故不宜与 这些药物合用
可吸收物质
小 肠
全面消化
=
物理性消化
+
化学性消化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
• 1、食管疾病:胃食管返流性疾病(GERD)、 Mallory-weiss综合征、食管溃疡、食管静脉 曲张破裂出血、贲门失迟缓症、弥漫性食管痉 挛等。 • 2、胃和十二指肠:胃炎、急性胃黏膜病变、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 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瘤等。 • 3、小肠和结肠: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 性肠病(溃结和Crhon病)、假性肠梗阻、吸 收不良性腹泻等。
常用的抑酸药物
• • • • 抗胆碱能药 H2受体拮抗剂 质子泵抑制剂 胃泌素受体抑制剂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的作用机理
丙谷胺 雷尼替丁 哌仑西平
G
H2
M
K+
壁 细 胞
洛赛克
PP H+
抑酸药物-抗胆碱能药
• 药理机制:阻断胃平滑肌上的胆碱能受体,能 够抑制迷走神经,从而减少胃酸的分泌。 • 由于抑制胃蠕动和延缓胃排空,当合并胃溃疡 及上消化道出血时不宜使用;青光眼患者忌用; 前列腺肥大者慎用。 • 常用药物和用法:阿托品0.3mg,3~4次/d 口服,疼痛剧烈时可皮下或肌内注射0.5mg; 山莨菪碱每次5~10mg,口服或肌内注射。

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与病史采集

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与病史采集

避免误诊和漏诊。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诊断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将更加智能 化和精准化。
个性化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将成为未来治 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趋势。
远程医疗服务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远程医疗服务将为更多消化系统疾病患 者提供便捷、高效的诊疗服务。
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与病史采集
目 录
•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 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症状 • 病史采集重要性及方法 • 典型案例分析 • 辅助检查在诊断中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消化系统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消化系统疾病是指影响消化系统 正常功能的各类疾病,包括食管 、胃、小肠、大肠、肝、胆、胰 腺等器官的疾病。
肝胆结石案例讨论
患者信息
50岁女性,肥胖体型,饮食 偏油腻。
1
症状表现
右上腹绞痛、黄疸、发热等 。
诊断依据
B超检查显示胆囊结石,胆 总管结石。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取出结石,术后抗 感染,调整饮食结构。
05 辅助检查在诊断中应用
实验室检查项目选择及意义
血液检查
粪便检查
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可 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器官功能。
通过活检、穿刺等手段获取病变组 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的金标 准。
分子生物学检测
基因检测、蛋白质组学检测等,有 助于疾病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06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1 2
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
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黄疸等。
病史采集的重要性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

胃十二指肠疾病.ppt

胃十二指肠疾病.ppt

圆形或椭圆形龛影,边缘平滑, 龛影突出于胃轮廓以外
龛影不规则,边缘不整齐, 龛影在胃轮廓以内呈充盈缺损
溃疡壁及 周围黏膜特征
不僵硬,蠕动波可通过溃疡,多数 没有“半月征”,溃疡周围黏 膜变平,或呈星状排列向溃疡 集中
僵硬,蠕动波不能通过,常见有“半 月征”,溃疡周围黏膜粗乱或消 失
胃的形态
因痉挛变形,症状缓解后消失
临床表现
超过400ml时,有循环系统代偿表现 超过800ml~1000ml时可有明显休克现象 大量出血后,血红蛋白值、红细胞计数和
血细胞比容可呈进行性下降
诊断
有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80%以上病人有典型溃疡病史 急诊内镜检查阳性率可达70%~80% 结合出血期选择性血管造影
鉴别诊断
输入袢过长穿过输出袢与横结肠之间的孔隙形成内疝
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并发症
下段食管穿孔 胃小弯缺血坏死 吞咽困难 胃排空障碍 可有溃疡复发、腹泻、
倾倒综合征、胆囊结石
第三节 胃 癌
病因
尚未十分明确,与 多种因素有关
胃癌的癌前疾病
病理
病灶最多见于胃窦 95%为腺癌
胃癌分型
早期胃癌 进展期胃癌
手术治疗
根治性切除术
• 原则是按癌肿位置整块地切除胃的全部
或大部,以及大小网膜和局属淋巴结
• 肿瘤较局限,病灶能完全切除 姑息性手术
• 切除主要癌灶的胃切除术 • 肿瘤已经扩散,但原发肿瘤尚能切除 胃空肠吻合或空肠造口术 • 肿瘤均无法切除
变形严重,可于多次检查 无变化或逐渐恶化
治疗反应
龛影缩小,以至消失
龛影变化不大,或可稍见小但不消失胃淋巴结分站源自 第一站:沿胃大、小弯的各 级淋巴结
第二站:腹腔、胃左、肝总、 脾动脉周围各组淋巴结

消化系疾病症状和体征概述

消化系疾病症状和体征概述

呕血与咯血的鉴别
呕血
咯血
病因
出血前症状
出血方式 血色 血中混有物 反应 黑便
出血后痰性状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糜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烂出血性胃炎、胆道出血
症、肺炎、肺脓肿、
肺癌、心脏病等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
喉部痒感、胸闷、咳 嗽等
呕出、可为喷射状 棕黑、暗红、有时鲜红
咯出 鲜红
食物残渣、胃液
痰、泡沫
触诊手法
浅部触诊 用近端手指的掌面轻触腹壁,不用 滑动,压力约下压腹壁1cm深度,用以发现腹 壁的紧张度,抵抗感,表浅的压痛、肿块、搏 动和腹壁上的肿物。
深部触诊 掌指关节和远端手指掌面深压腹壁, 下压腹壁2cm以上,深压、滑动触诊,用以感 知腹腔内脏器。
触诊手法
双手触诊 冲击触诊 浮沉触诊,用于大量腹水时检查深
位和速度,食管出血?鲜红,咖啡样, 胃内病变?
问诊要点
4 呕血量 可估计出血量,但由于部分血 滞留在胃内,应根据全身反应准确估计 出血量。
5 患者的一般情况 对估计血容量丢失最 为重要,生命体征。
6 既往病史
消化道出血诊断的确立
根据呕血、黑粪和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临床 表现,呕吐物或黑粪隐血试验呈强阳性,血红 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下降的试 验室证据,可作出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需排除:1 消化道以外的出血因素
酸性
碱性
有、可为柏油样、呕血停止后 除非咽下、否则没有
仍停止数日
无痰
常有血痰数日
便血(hematochezia)是指消化道出血,血 液由肛门排出。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 或黑色,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 须经隐血试验才能确诊者,称为隐血。

消化系统疾病概论

消化系统疾病概论

【诊断与鉴别诊断】
● 任何诊断的确立都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疾病的诊断(病名):②估计疾 病的严重度(轻、中、重):③疾病的分期(早/晚期、急性/慢性):④明 确基础病变或病因。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消化系统症状,但许多症状如恶心、呕吐, 腹痛等也见于其他系统疾病。因此,正确的诊断必须建立在认真收集临床 资料包括病史、体征,常规化验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并进行全面与综合 分析的基础上,而医师须有较广博的临床基础知识包括生化、免疫、内镜、 影像诊断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和整体的观点。
(二)症状
● 11、便秘 多数反映结肠平滑肌、腹肌、膈肌及肛提肌张力减低、肠梗阻 和直肠反射减弱或消失,也可由于结肠缺乏驱动性蠕动或出口梗阻所致。 常见于全身性疾病、身体虚弱、不良排便习惯,功能性便秘等情况,以及 结肠、直肠、肛门疾病。
●12、呕血、黑便和便血 呕血和黑便提示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 肠和胆道系统出血。
【消化系统结构功能特点与疾病的关系】
●中性脂肪的合成、释放,胆固醇的合成、磷脂脂蛋白的合成及脂 肪的运输,都在肝脏内进行。病理情况如肝脏缺少α1-抗胰蛋白 酶时,可发生肺气肿和肝硬化;缺乏铜蓝蛋白时可出现肝豆状核 变性。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病患者脂质在肝内积聚形成脂肪肝均 是影响肝脏脂质代谢的结果。
● 主要症状有下腹部一侧或双侧疼痛,腹泻或便秘,黏液、脓血便,累及直 肠时有里急后重。常见疾病有痢疾和各种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 结肠炎,结直肠癌、憩室病和缺血性肠病等。
肝脏疾病
● 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区不适或疼痛、乏力常见。体征为肝大(或缩小)、肝 区疼痛、黄疸、门静脉高压征和营养代谢障碍等。常见疾病有病毒性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性肝病、药物 性肝病、肝脓肿,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等。

1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

1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
慢性多灶萎缩性、慢性胃窦炎
累及部位
胃体、胃底
胃窦
基本病理变化
胃体黏膜萎缩、腺体减少(即萎缩)
胃体黏膜萎缩、腺体减少
病因
多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
幽门螺杆菌感染(Hp 90%)
贫血
常伴有、甚至恶性贫血

胃酸
↓↓
正常或偏低
辅助检查:
胃镜及组织活检:
浅表性胃炎——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或花斑状
萎缩性胃炎——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细而平坦,外观黏膜薄而透见黏膜下血管。
3、根除Hp治疗:PPI或胶体铋+两种抗生素
PP+胶体铋+两种抗生素
瘢痕性幽门梗阻
临床表现:
突出症状——呕吐,量大,多为发酵酸性宿食,不含胆汁。吐后感觉好,查:上腹部彭隆,胀满不适,常伴蠕动波,问及“振水音”。严重呕吐可致失水和低氯低钾性碱中毒。钡餐:24小时仍有钡剂存留。
诊断:典型的胃潴留呕吐征。不宜选择钡餐造影。
克罗恩病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方法——钡剂造影。
诊断:
确诊——胃镜和胃粘膜活检
治疗:
1、根除幽门螺杆菌——三联法:奥克甲,疗程1~2周,多采用7天疗程。
2、胃黏膜保护剂
3、对症治疗
消化性溃疡
溃疡是指黏膜缺损超过黏膜肌层者而言,故不同于糜烂。
胃壁分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
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服用NSAID药物——主要原因
4、主细胞分泌蛋白酶源
病理改变:
胃溃疡(GU)——多在胃角和胃窦小弯
十二指肠溃疡(DU)——多发生在球部,前臂比较常见
胃溃疡底部常见动脉血栓机化,血栓形成的最主要机制是溃疡处动脉内膜炎致内膜粗糙。

内科学胃食管反流病

内科学胃食管反流病

对于因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焦虑、抑郁等心理 问题,可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如认知行为疗 法等。
05 患者管理与教育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减轻体重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减轻体重可 以减少腹内压,从而降低反流发生的 频率和严重程度。
抬高床头
睡觉时抬高床头15-20cm,利用重 力作用减少夜间反流。
避免紧身衣物
避免穿着紧身衣物和腰带过紧,以减 少对腹部的压力。
内科学胃食管反流病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ONTENTS
• 胃食管反流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方案与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管理与教育 • 总结与展望
01 胃食管反流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临床症状及(或)食管炎症的一种疾病。反流物主要是胃酸 、胃蛋白酶,尚可有十二指肠液、胆酸、胰液等,前者临床上多见,后者主要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吻合术 后、食管肠吻合术后。
发病机制
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通常就是食管下括约肌松弛,食物反流到食管,对食道黏膜的攻击作用。一般胃酸会 中和和稀释某些食物,但是胃酸与这些反流的食物混合以后,会使胃内的酸性环境遭到破坏,其他酶也会遭受破 坏,使得食管黏膜的抵抗力进一步的下降,受损加重。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 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 增加。
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的胃食管反流病 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 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 素有关。
危险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吸烟、 饮酒、肥胖、高脂饮食、 食管裂孔疝等。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典型症状为烧心 和反流,不典型症状有胸痛、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嗳气 等。还伴随食管外症状,包括咳嗽、咽喉症状、鼻窦炎、复 发性中耳炎、哮喘和牙蚀症等。

食管与胃肠道

食管与胃肠道

食管的疾病类型
反流性食管炎
由于胃酸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粘膜炎症反应 。
食管癌
食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恶性肿瘤。
食管裂孔疝
由于食管裂孔扩大,导致腹腔器官进入胸腔, 引起一系列症状。
02
胃肠道概述
胃肠道的生理功能
消化食物
通过胃酸、消化酶和胆 汁等物质将食物分解为 小分子营养物质,便于
身体吸收。
吸收营养
胃肠道通过绒毛和微绒 毛等结构,吸收食物中 的营养成分,供给身体
需要。
排泄废物
通过肠道将身体不需要 的废物以粪便形式排出
体外。
胃肠道的结构特点
食管
连接咽部和胃部的管道,主要作用是 输送食物。食管壁由肌肉组成,可以 蠕动将食物推入胃部。
小肠
主要负责排泄废物,分为盲肠、结肠 和直肠三部分。大肠壁由粘膜层、肌 肉层和浆膜层组成。
通过内镜下治疗,如激光、冷冻 、扩张等手段,改善食管狭窄、 食管癌等病变。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食管疾病,如食管癌, 需进行手术治疗。
胃肠道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保持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病菌。
规律饮食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胃肠道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适量运动
增加体育锻炼,促进肠道蠕动。
药物治疗
使用抗炎药、止泻药、止痛药等药物缓解症状。
消化液分泌
食管也会分泌一些消化液, 如唾液,帮助食物在进入 胃之前进行初步消化。
食管与小肠的联系
消化吸收
食物经过胃的消化后进入小肠, 小肠是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 进一步消化食物并吸收营养物质。
蠕动运动
小肠通过规律的蠕动运动将食物推 向前进,同时也有助于食物与消化 液充分混合,促进消化吸收。

胃十二指肠疾病

胃十二指肠疾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
临床表现
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幽门梗阻,有三种情况: ①痉挛性,因幽门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所致; ②水肿性,溃疡附近炎症性水肿所致; ③瘢痕性,
临床表现
突出的症状是呕吐,其特点是:常定时发生在 晚间或下午,呕吐量大,一次可达1000~2000ml左 右。呕吐物多为宿食,且有酸臭味,不含胆汁。呕 吐后自觉胃部舒适,因此,病人常自己设法诱吐, 以缓解症状。
十二指肠的解剖和生理
十二指肠位于幽门和Treitz韧带之间,分四个 部分:①上部:②降部:③水平部:④升部: 十二指肠动脉血供来自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之间相互吻合成环。 十二指肠是胆汁、胰液和自胃内排出食糜的汇 集处,其本身粘膜内有Brunner腺,能分泌碱性十二 指肠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如肠蛋白酶、乳糖酶、蔗 糖酶等。十二指肠粘膜也有 G细胞分泌胃泌素,此外, 还能分泌肠抑胃肽、胰泌素和缩胆囊素、促胰素等。
小弯
胃底
大弯
胃体
幽门前静脉
胃窦

正常胃的外观


胃壁可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肌层有三层肌纤维,走向不同:内层斜行,中层环形, 外层纵行。环形肌在幽门处肥厚,形成幽门括约肌。 粘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所构成,内 有丰富的血管网和淋巴管网。 胃粘膜层形成很多不规则的皱襞,在胃小弯处有 4~5条顺沿胃长轴排列的纵皱襞,皱襞间的纵沟,称 为胃道,液体可直接经此流向幽门。


根据具体病情,可选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应证是:症状轻、一般情况好的 单纯性空腹较小穿孔。如治疗6~8小时后,症状、 体征不见好转,反而加重者,应立即改用手术治 疗。 2.手术治疗 凡不适合非手术治疗的急性穿孔病例, 应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消化系统用药

消化系统用药

.
8
乳酶生
干燥活乳酸杆菌制品。 作用:在肠内分解糖类→生成乳酸(pH下降),抑制腐败菌的腐败、
产气作用。 应用:消化不良,多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禁忌:不与抗菌药、吸附药合用。
.
9
第一节助消化药 (digestants)
代表药
稀盐酸 胃蛋白酶
胰酶 干酵母 乳酶生 抗生素
作用机理
增加胃酸酸度 分解蛋白质
组 消化道
成 消化腺
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

排出废物
.
2
消化系统疾病
(1)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癌、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静脉曲张 (2)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 消化性溃疡、胃癌、功能
性消化不良 (3)小肠疾病:急性肠炎、出血坏死性肠炎、 肠结核、 吸收不良综合征、小肠肿
瘤 (4)大肠疾病:痢疾、炎症性肠病、结肠癌、直肠癌、阑尾炎、肠易激综合征 (5) 肝脏疾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肝脓肿、肝癌、 肝寄生虫病、脂肪肝 (6) 胆道疾病: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胆道蛔虫、胆囊癌、胆管癌、胆囊息肉
消化脂肪、蛋白质及淀粉 含B族维生素 含活乳酶杆菌 杀幽门螺杆菌
多为消化液中的成分或促进消化液分泌的药物
.
10
助消化药
促进胃肠道消化功能的 药物,多数是消化液的 主要成分,如胃蛋白酶, 稀盐酸等,临床上常与 健胃药配合使用
.
11
药物 稀盐酸胃蛋白酶
胰酶 乳酶生
常用的助消化药
作用
增加胃液酸度, 增强胃蛋白酶 活性
胃粘膜保护剂 杀Hp药
代表药
氢氧化铝 法莫替丁 哌仑西平 丙谷胺 奥美拉唑 硫糖铝
抗生素

食管与胃肠道

食管与胃肠道
避免刺激性食物
减少食用辛辣、油腻、坚硬等刺激性食物,以降 低食管和胃肠道疾病的风险。
运动与食管、胃肠道健康
适量运动
01
保持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
防便秘。
避免久坐
02
长时间久坐会增加肠道压力,影响消化功能,应适时起身活动。
运动与情绪调节
03
运动有助于调节情绪,减轻压力,对食管和胃肠道健康有益。
食管的解剖结构
食管长度
食管全长约25厘米,分为 颈段、胸段和腹段。
食管壁结构
食管壁由黏膜层、黏膜下 层、肌层和外膜层组成。
食管括约肌
食管下端有食管括约肌, 能够控制食物进入胃的通 道。
食管的疾病与治疗
食管炎
食管裂孔疝
食管炎是由于胃酸反流或感染等原因 引起的食管炎症,治疗包括药物治疗 和改变生活方式。
胃肠道的解剖结构
食管

连接咽部和胃部的管道,主要作用是输送 食物进入胃部。食管壁由肌肉组成,能够 通过收缩将食物推入胃部。
存储食物的器官,通过分泌胃酸和消化酶 将食物进一步消化。胃部还有内分泌功能 ,能够调节消化液的分泌。
小肠
大肠
主要负责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分为十二 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小肠壁由绒毛 和微绒毛组成,能够增加吸收面积。
排泄废物
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和废物通过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维 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
吸收营养
胃肠道通过绒毛和微绒毛等结构,吸收食物分解后的营养 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等,进入血液和淋巴系 统,供身体各部分使用。
免疫功能
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能够产生免疫细胞和 抗体Hale Waihona Puke 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维护身体健康。

消化科少见病

消化科少见病

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可能导致 某些罕见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如炎症性肠病等。
其他因素
还包括药物、毒素、辐射等多 种因素可能导致罕见消化道疾
病的发生。
临床表现与诊断难点
临床表现
罕见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且不 典型,如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 消瘦等,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易与 其他常见消化道疾病混淆。
PART 02
罕见食管疾病
REPORTING
食管蹼和环状狭窄
食管蹼
指引起食管腔梗阻的粘膜隔,可发生在食管的任何一段,但以上段食管多见。 食管蹼可能导致吞咽困难、食物反流等症状。
环状狭窄
一种罕见的食管疾病,表现为食管腔的环形狭窄。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呕 吐等症状。环状狭窄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炎症、创伤等多种因素引起。

治疗方法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可出 现上腹部不适、疼痛等非特异性
表现。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和MRI等 对于FN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必要时可行肝穿刺活检以明确诊 断。
诊断方法
对于无症状且病变较小的FNH, 可暂不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对 于有症状或病变较大的FNH,可 考虑手术切除。
胰腺分裂与环状胰腺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和MRI等对于肝胆胰良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 价值,必要时可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
对于无症状且较小的良性肿瘤,可暂不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对于有 症状或较大的良性肿瘤,可考虑手术切除。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食管憩室
病症表现
食管憩室是指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 腔相同的囊袋。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颈部压迫感、食物 反流等症状。

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考点

执业医师考试-消化系统考点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一单元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本单元 2000~2009 年约考过 l53 题,其中胃食管反流病 7 题,食管癌 21 题,急性胃炎 12 题,慢性胃炎 9 题,消化性溃疡约 90 题,胃癌l4 题,本单元几乎每年必考,每年 l5~20 题,出题点集中在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其次是手术适应证和并发症,应重点掌握。

此内容考查形式常结合诊断和治疗综合进行。

一、胃食管反流病*** (一)发病机制1.病因:(1)抗反流防御机制(抗反流屏障、食管对反流物的清除、黏膜对反流攻击作用的抵抗力 ) 减弱,最重要的是 LES 压减低。

(2)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

2.病理: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增生,黏膜固有层乳头向上皮腔面延长、固有层内炎性细胞浸润 ( 主要为中性粒细胞 ) 、糜烂及溃疡,Barrett 食管。

**(二)临床表现1.症状:烧心和反流、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难和吞咽疼痛;癔球症。

2. 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 食管(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

食管反流病还有食管外的一些表现,如哮喘、发作性的哮喘、吸入性的肺炎、长期反复的咽炎、咽喉炎。

*(三)辅助检查1. 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能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结合活检可与其他原因引起来的食管病变鉴别。

食管炎的内镜下分级目前国内外采用洛杉矶分级法:正常:食管粘膜没有破损。

A 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食管粘膜破损,长径<5mm。

B 级,一个或一个以上食管粘膜破损,长径>5mm,但没有融合性病变。

C 级,食管粘膜有破损,但<70%的食管周径。

D 级,食管粘膜有破损,至少达到 70%的食管周径。

2.24 小时食管 pH 监测:当患者胃镜检查没有发现明显异常时,可以行 24 小时食管 pH 监测检查。

24 小时食管 pH 监测是公认的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方法。

有助于鉴别胸痛与反流的关系。

(3)食管吞钡 X 线检查:诊断本病敏感性( 4 ) 食管滴酸试验 ( acid perfusion test):对病人胸痛的鉴别有一定的帮助。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如何判断出血是否继续
• 临床上有下列表现的,应判断为有继续 出血
• 1、反复呕血、黑便次数及量增多,或 排出暗红色以致鲜红色血便。
• 2、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鲜血。 • 3、在24小时内红积极输液、输血仍不
能稳定血压和脉搏,一般状况未见改善, 或经过迅速输液、输血后,中心静脉压 仍在下降。 • 4、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压 积仍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 高。
临床表现
• 呕血多呈咖啡色 胃酸
血红素
正铁血红素
• 黑便呈柏油样,粘稠而发亮
肠内硫化物
血红蛋白的铁
硫化铁
临床表现
注意: 出血后常感有便意。 上厕所时常发生昏厥。
临床表现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一般每日 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颜色不变,但隐血试验就 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则出现黑便,以呕血、 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 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物与粪便, 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 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 改变,作出判断。
护理措施
• 4、止血措施: (1)按医嘱给止血药。 (2)食脉曲张破裂出血,用垂体后
叶素时,稀释后应缓慢静脉注射或 静脉输入,速度不宜过快,以防出 现副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及孕 妇忌用)。
护理措施
(3)冰盐水洗胃法:用特制有两个口的胃 管插入胃内(无特制管可用普通胃管,肝 硬化病人用三腔管即可)。用50ml注射器 向胃管内缓慢注入0-4℃生理盐水,而从 另一开口吸引,反复进行持续灌洗,用水 量根据病情而定,一般用水量为10000ml 左右,30分钟使胃内温度下降,起到止血 作用。

食道、胃、十二指肠

食道、胃、十二指肠

胃癌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的恶 性肿瘤,可能与饮食、遗 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03
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的位置和结构
位置
十二指肠位于胃和空肠之间,是小肠 的起始部分,上端连接胃,下端连接 空肠。
结构
十二指肠呈“C”形弯曲,长约25-30 厘米,分为降部、水平部和升部三个 部分。
十二指肠的功能
消化吸收
十二指肠主要负责消化和吸收食 物中的营养物质,特别是对脂肪、 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分泌
十二指肠能够分泌多种消化酶和激 素,如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等, 参与调节消化过程。
屏障功能
十二指肠能够通过分泌黏液、胃酸 和免疫细胞等,防止有害物质侵入 人体。
十二指肠疾病
炎症性疾病
如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等, 可能与胃酸过多、幽门螺杆菌感
染等因素有关。
肿瘤
十二指肠肿瘤相对较少见,但也 有发生,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
素有关。
其他疾病
如十二指肠憩室、肠梗阻等,可 能与先天性发育异常、长期便秘
等因素有关。
04
食道、胃、十二指肠的 相互关系
消化流程
食物经口腔咀嚼后进入食道, 通过食道蠕动将食物送入胃。
在胃内,食物与胃酸和消化酶 混合,进行初步消化。
消化后的食物进入十二指肠, 与胆汁和胰液进一步混合,进 行消化和吸收。
断。
治疗食道、胃和十二指肠疾病的 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
生活方式改变等。
对于严重的病变,可能需要手术 治疗。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食管癌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 肿瘤,与长期吸烟、饮酒、遗传等多 种因素有关,主要症状包括进行性吞 咽困难、胸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单元、食管、胃、十二指肠疾病(一)
第一节胃食管反流病
一、发病机制
胃食管反流疾病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与食管抗反流功能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增强有关。

这事实上是一种反中庸。

(一)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改变
1.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食管下括约肌(LES)是指食管末端的环行肌束,长3~4cm,静息时压力为l0~30mmHg,为一高压带,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LES部位的结构遭到
破坏时可使LES压下降,如贲门失弛缓症手术后易并发反流性食管炎:腹内压增高(如妊娠、腹水,呕吐、负重劳动等)及胃动力障碍(胃扩张、胃排空延迟)等均可导致LES压降低而诱发胃食管反流。

此外,摄入食物(如脂肪、巧克力等)和服用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地西泮)等亦可降低LES压力,加重胃食管反流。

2.异常的下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TLESR):正常情况下当吞咽时,LES即松弛,食物得以进入胃内:TLESR与吞咽时的LES松弛不同,它无需吞咽动作和食管蠕动的刺激。

松弛时刻更长,LES压的下降速率更快,LES的压力更低。

正常人虽也有TLESR,但较少,而胃食管反流病患者TLESR发生较频繁。

目前认为TLESR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要紧缘故。

(二) 食管酸廓清能力下降:正常情况时食管内容物通过重力作用,一部分排入胃内,大部分通过食管体部的自发和继发性推进蠕动将食管内容物排入胃内,是食管廓清的要紧方式。


咽动作诱发自发性蠕动,反流淌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扩张并刺激食管引起继发性蠕动。

(三)食管粘膜防备削弱:正常情况下,食管粘膜组织具有抵抗反流物侵袭的能力,后者包括食管上皮表面粘液、不移动水层、复层鳞状上皮结构和功能上的防备能力及粘膜血液供应的爱护作用等。

(四)胃排空延迟:胃食管反流餐后发生较多,其反流频率与胃内容物的含量、成分及胃排空情况有关。

胃排空延迟者可促进胃食管反流。

真题.胃食管反流病的要紧发病机制不包括
A.夜间胃酸分泌过多
B.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
C.异常的下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
D.胃排空异常
E.食管酸廓清能力下降
答案:A
二、临床表现
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要紧症状有剑突后烧灼感、反酸和胸痛等。

本病易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

(一)剑突后烧灼感和反酸:是胃食管反流病最常见症状。

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伸延。

常在餐后l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

反酸是指胃内酸性物质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口腔。

反酸和烧灼感常同时发生。

(二)胸骨后疼痛:发生在胸骨后或剑突下。

严峻时可为剧烈刺痛,可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现在酷似心绞痛。

(三)吞咽困难:可能是由于食管痉挛或功能紊乱所致,症状呈间歇性,进食固体或液体食物均可发生。

少部分患者吞咽困难是由食管狭窄引起,现在吞咽困难可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

(四)其他症状:部分患者有咽部不适,异物感、棉团感和堵塞感,可能与酸反流引起食管上段括约肌压力升高有关。

反流物刺激还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如咽喉炎、声嘶,哮喘,肺炎,甚至出现肺间质纤维化。

三、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最准确的方法,并能推断反流性食管炎的严峻程度和有无并发症,还能够与其他食管病变(如食管癌等)作鉴不:内镜见到有反流性食管炎能够确立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但无反流性食管炎不能排除胃食管反流
病。

依照内镜下所见食管粘膜的损害程度进行反流性食管炎的分级(具体分级不是考试内容),有利于病情推断及指导治疗。

(二)24小时食管pH监测目前已被公认为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诊断方法,特不适用于内镜下无异常改变的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

一般认为正常食管内pH为5.5~7.0,当出现胃食管反流时,食管内pH下降。

通常把pH<4时定为酸反流指标。

24小时食管内pH监测的各项参数均以此作基础。

真题.2004-341.男性,40岁,胸痛、反酸、烧心、嗳气2个月,胃镜检查食管粘膜未见明显异常,最有助于明确诊断的检查是(答案:C)
A.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B.C13尿素呼气试验
C.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
D.腹部B超
E.24小时心电监测
试题点评:对有典型症状而内镜检查阴性者,行 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如证实有食道过度酸反流,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成立。

(三)食管测压可测定食管下括约肌(LES)的长度和部位、LES压,LES松弛压、食管体部分压力及食管上括约肌压力等。

LES静息压为l0~30 mmHg,如LES压<6 mmHg易导致反流。

(四)食管吞钡x线检查该检查对诊断反流性食管炎敏感性不高,其目的要紧是排除食管癌等其他食管疾病。

严峻反流性食管炎可发觉阳性X线征。

(五)食管滴酸试验在滴酸过程中,出现胸骨后疼痛或烧灼感的患者为阳性,且多于滴酸的最初15分钟内出现,表明有活动性食管炎存在。

四、诊断
如患者有典型的烧灼感和反酸症状,可作出胃食管反流病的初步临床诊断。

内镜检查如发觉有反流性食管炎并能排除其他缘故引起的食管病变,可确诊胃食管反流病。

对有典型症状而内镜检查阴性者,用质子泵抑制剂作试验性治疗(如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天2次,连用7天),如疗效明显,一般可考虑诊断。

有条件可行24小时食管pH监测,如证实有食管过度酸反流,诊断可成立。

五、治疗
目的是操纵症状、治愈食管炎、减少复发和防止并发症。

(一)一般治疗
为了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可将床头端的床脚抬高15~20cm。

餐后易致反流,故睡前不宜进食,白天进餐后亦不宜立即卧床。

注意减少一切阻碍腹压增高的因素,如肥胖、便秘、紧束腰带等。

应幸免进食使食管下括约肌(LES)压降低的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

应戒烟及禁酒。

幸免应用降低LES压的药物及阻碍胃排空延迟的药物。

(二)药物治疗:疗程8-12周
1.H2受体拮抗剂如西眯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这类药物能减少24小时胃酸分泌50%~70%,但不能有效抑制进食刺激的胃酸分泌,因此适用于轻、中症患者。

2.促胃肠动力药这类药物的作用是增加LES压力、改善食管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从而达到减少胃内容物食管反流及减少其在食管的暴露时刻。

与H2受体拮抗剂相似,也要紧适用于轻、中症患者。

3.质子泵抑制剂是降低胃内酸度最有效的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妥拉唑等。

这类药物抑酸作用强,特不适
用于症状重、有严峻食管炎的患者。

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因人而异。

以调整至患者无症状之最低剂量为最适剂量。

真题.降低胃内酸度最有效的药物是
A.H2受体拮抗剂
B.含铝抗酸剂
C.抗胆碱能药物
D.质子泵抑制剂
E.胃泌素受体拮抗剂
答案:D
42.[真题]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效果最好的药物是
A.苯海拉明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奥美拉唑
D.雷尼替丁
E.异丙嗪
答案:C
41.[真题]胃食管反流病治疗措施不包括
A.应用促胃肠动力药
B.抗酸治疗
C.高脂肪饮食
D.减肥
E.幸免饮用咖啡和浓茶
答案:C
(三)抗反流手术治疗抗反流手术是不同术式的胃底折叠术,目的是阻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抗反流手术指征为:
①严格内科治疗无效;
②虽经内科治疗有效,但患者不能耐受长期服药;
③经扩张治疗后仍反复发作的食管狭窄,特不是年轻人;
④确诊由反流引起的严峻呼吸道疾病,此为手术治疗的绝对指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