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教学案教案
《呼兰河传》阅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呼兰河传》阅读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呼兰河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呼兰河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1.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呼兰河传》原著或简化版。
2. 相关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书籍。
学生准备:1. 预先阅读《呼兰河传》。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总结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角色和原因,讨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性格。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第二课时四、深入学习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叙述手法、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等。
2. 学生举例说明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如象征、隐喻、对比等。
五、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作品的语言、结构、主题等。
2. 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深入分析《呼兰河传》中的具体内容。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阅读体验。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提出问题和建议。
七、作业布置2. 选择一个角色或情节,绘制一幅插图,并简要说明选择的原因和意义。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因素,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素材教案大全
近年来,《呼兰河传节选》教学素材的发布备受教师关注。
作为一部反映东北农民生活的经典作品,它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小学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呼兰河传节选》教学素材教案大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理解《呼兰河传节选》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2、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性格。
3、阅读小说,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性格。
2、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介绍《呼兰河传节选》的背景和作者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法:通过讲解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性格,教授相关的词汇和知识。
3、读写本法:让学生阅读小说,并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
4、图文对比法:通过与其他相关图文资料的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
四、教学内容1、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背景介绍。
2、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性格分析。
3、小说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分析。
4、小说与其他相关图文资料的对比分析。
五、课堂实施第一课: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背景介绍1、导入:在黑板上展示几张与小说相关的图片,并起到激起学生兴趣的目的。
2、授课:通过讲解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背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第二课: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性格分析1、导入: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之后开展讨论。
2、授课:通过分析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性格,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内涵和构成。
第三课:小说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分析1、导入: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阅读其他相关资料,展开互动讨论。
2、授课:通过分析小说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对当时社会和文学的影响。
第四课:小说与其他相关图文资料的对比分析1、导入:教师上传相关图片或链接,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对比分析。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精选5篇)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呼兰河传》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赏析清新活泼而充满灵气的语言,品味作者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
2、理解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品味生动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的内心情怀,理解文章深层的寓意。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那些花儿》)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你觉得最美好的是哪一段时光呢?(童年)你记忆中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巴尔扎克曾说:“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下面让我们随萧红的《呼兰河传(节选)》走入一片让人怀想的馨香园地,回到一段自由快乐的童年时光。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让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
19岁时因反对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
1934年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她的代表作《生死场》。
鲁迅亲自为《生死场》校阅、作序,并列入他主编的“奴隶丛书”。
萧红由此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萧红与萧军的情缘,在结识六年后的1938年最终走到尽头。
之后,萧红遇上端木蕻良。
1940年,国难之际,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便是此时写的,1941出版。
她说“若是那时能回呼兰我的家乡去该多好啊!”而故乡已经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呼兰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2.了解历史上呼兰河的起源和发展;3.通过阅读《呼兰河传》这本书,了解乡村变迁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生活的变化;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5.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呼兰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2.《呼兰河传》的背景和目的;3.《呼兰河传》中的乡村变迁;4.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5.故事中的冲突和思考。
教学过程:第一节:呼兰河的地理位置与基本情况(20分钟)1.通过图片或地图,让学生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并简要介绍呼兰河流域的面积、主要支流等基本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呼兰河在历史上被称为“北国塞外的母亲河”?第二节:《呼兰河传》的背景和目的(30分钟)1.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出版时间、写作动机和主要内容。
2.分发《呼兰河传》的部分章节或选段,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三节:《呼兰河传》中的乡村变迁(3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呼兰河传》中乡村社会的变迁,包括农业生产方式、农村人口变迁等方面。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和归纳出乡村变迁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第四节: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3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呼兰河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变化,例如王胜利、王耀武等。
2.让学生思考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与乡村变迁的关系。
第五节:故事中的冲突和思考(30分钟)1.选取《呼兰河传》中的故事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冲突和思考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呼兰河传》成为了一部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呼兰河传》这本书,了解乡村变迁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生活的变化。
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以及故事中的冲突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讨论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呼兰河传(节选)教案(最新9篇)
呼兰河传(节选)教案(最新9篇)呼兰河传教案篇一2.品味与赏析(请同学从内容或语言的角度为下列句子作批注。
)播放背景音乐:《童真》【投影】(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2)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
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3)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什么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学生展示自己的批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后展示,教师点评)3.想象与表达等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我看着祖父还在笑,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在祖父的笑声中,你仿佛听到祖父在说什么?[设计意图]抓住文本中能触动学生情感心灵的内容,引发学生言语表达的生长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板块三:体会思考的情趣[设计意图]这篇课文被三种教材采用,上海版初一,苏教版九年级下册,还有小学五年级版。
编者在不同年级采用相同的课文,我认为,教师解读的方式应该不一样,应根据年龄的认知基础、接受程度来决定。
基于这个思考,在充分考虑“最近发展区”的前提下,让学生在思维的跳跃中得到锻炼。
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题,以便引出了对作品的深层思考。
【投影】1.有人说,祖父的宽容给了孩子健康成长的空间。
也有人说,祖父的宽容变相地成了对“我”的迁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结合本篇课文,整合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完成以下思考题。
①从萧红的《呼兰河传》(节选)(或者可以延伸至整个小说)中,我读到了。
(诗意/人性美/简单的快乐/珍惜今天的生活……学生言之成理即可)②读了以上几则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及自己的生活经历,你怎么认识萧红的童年生活?(1)一种慰藉/温暖/寄托童年属于每个人的自由天地,童年没有奢望,没有责任,无拘无束,没有成人世界的烦恼,无忧无虑,而成人不得不为生计操劳奔波,所以往往会怀想童年。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呼兰河传》教案教学设计2. 学科领域:语文3. 年级:五年级4.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默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主题,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世界。
2. 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情感教学法:以情促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a. 展示呼兰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b. 播放《呼兰河传》的音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2. 作品简介(10分钟)a. 简介《呼兰河传》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b. 概述作品的主要情节。
3. 情节分析(15分钟)a.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b.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情感体验(10分钟)a.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故事,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 课堂小结(5分钟)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b.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呼兰河传》的其他章节,写一篇读后感。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 完成课后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了解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领悟作者萧红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体会其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阅读《呼兰河传》原著,了解呼兰河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呼兰河、小团圆、冯歪嘴等,理解其性格特点、命运走向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3. 鉴赏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暗示、讽刺等,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4. 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感悟和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了解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领悟作者萧红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象征意义,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形象。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运用写作指导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第三课时:鉴赏小说中的艺术手法,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感悟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合作能力。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呼兰河传》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呼兰河地理位置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了解呼兰河的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尊重和理解。
3.能够正确表达自己对呼兰河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教学内容呼兰河是我国黑龙江省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黑龙江流域最大的一条支流。
呼兰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有多民族聚居,丰富的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是呼兰河的文化特点。
通过学习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使学生了解呼兰河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3】教学步骤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准备一些呼兰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观看并展开讨论。
2.提出问题:你们了解呼兰河吗?对呼兰河有什么印象?二、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1.学生观察并描述呼兰河的地理位置。
2.介绍呼兰河的流域面积、水量等特点。
3.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形成简单的地理报告,介绍呼兰河的地理特点以及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三、呼兰河的历史传统1.学生观察并描述呼兰河的历史变迁。
2.介绍呼兰河的历史河道、历史事件等。
3.邀请当地居民或历史学家给学生上一堂关于呼兰河历史的讲座或讲故事,学生可以提问并展开讨论。
四、呼兰河的宗教信仰1.学生观察并描述呼兰河的宗教建筑和宗教活动。
2.介绍呼兰河的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
3.邀请宗教专家或当地宗教领袖给学生讲解呼兰河的宗教信仰,学生可以提问并展开讨论。
五、总结和展示1.学生通过观察和学习,总结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2.学生可以用诗歌、图片、绘画等形式,展示自己对呼兰河的理解和感受。
3.班级内进行展示,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4】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呼兰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观察并形成对呼兰河特点的认识。
2.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讲座法:邀请当地居民、历史学家和宗教专家给学生上课,让学生从专业人士口中了解呼兰河的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
《呼兰河传》教案
《呼兰河传》教案导言:《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中国东北农村生活的艰辛与悲欢。
它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人物形象,通过对农村社会的深入观察,展现出人性的善与恶。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呼兰河传》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2.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社会意义;3.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与情感,并能够娓娓道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2. 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及情感表达;3. 提高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 《呼兰河传》的背景与作者简介;2.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意义;3. 小说的主题与情感表达。
2.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解读;2. 分组讨论与合作探究;3. 写作与口头表达。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可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呈现中国东北农村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于话题的兴趣。
2. 导入与讲授(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传》的背景:时间、地点和社会背景等。
2. 介绍萧红的生平及其对于小说创作的贡献。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主题,例如:1.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2. 人物形象中的善与恶;3. 小说中的家庭与婚姻问题。
4. 合作探究(20分钟)将不同小组的学生分享彼此的讨论成果,并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进行深入探究。
教师可以予以适当引导并引发更多独立思考。
5. 写作与口头表达(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主题或情感,撰写一篇关于小说的文章或进行口头表达。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或表达的素材和指导。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结合课堂讨论的结果对《呼兰河传》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适当批评,鼓励学生不断提高。
五、教学评估与反思1. 教学评估1. 学生写作或口头表达的质量;2. 学生对于小说中人物与事件的分析能力。
2. 反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分析和表达能力。
九年级下册语文《呼兰河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萧红及其文学地位,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中对家乡、亲人的热爱与怀念,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
2. 深入解读文本,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
2. 欣赏作品的语言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呼兰河传》。
2. 相关资料:关于萧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
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与《呼兰河传》相关的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萧红。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标记出自己觉得有趣或优美的段落。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探讨作品的语言特色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分析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中家乡、亲人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呼兰河传》的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家乡、亲情题材的小说,如《平凡的世界》、《草房子》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受亲情和家乡的主题。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根据《呼兰河传》改编的电影,比较文字和影像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中的表现,评价其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和思考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读后感中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作品主题的把握。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协作效果。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教学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背景,深入解读小说主题,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性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2)小说情节梳理(3)人物形象分析(4)小说主题探讨(5)语言特色鉴赏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相关参考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教学章节安排第一章: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生平,掌握作品创作背景。
2. 教学内容:介绍萧红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及《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
3.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萧红的生平事迹及创作风格。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
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1.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把握小说线索。
2. 教学内容:梳理小说情节,分析小说线索。
3. 教学方法:讲解法、线索分析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小说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线索。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小说情节,梳理线索。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展示人物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人物性格特点。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1.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呼兰河传》的主题思想。
2. 教学内容: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3.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主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小学课外阅读书目《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通过质疑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学习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旧学导入板书课题在每个人记忆的小匣子里,定有一处存放了自己金色的童年。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沈复的《幼时记趣》将自己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诉诸笔端。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女作家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
(板书:呼兰河传萧红)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1.速读课文,归纳内容:并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发生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彼此之间发生了哪些故事?(板书“我”、祖父、园子。
)(许多“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趣事:想溜平却常踢翻下了种的白菜窝;帮祖父铲草却留下满地的狗尾草;和祖父一起浇菜;追蜻蜓、绑蚂蚌;用瓢向天空洒水)2.自拟文题,加深理解:这五彩斑斓的童年画卷是原小说的节选部分,但亦可独立成篇,遗憾的是编者偷了懒,没给它命名。
我们来帮编者给课文加个题目,如何?(“祖父和我”,因为文中主要就是讲述我俩之间的趣事——从人物的角度为文章命名;祖父、园子和我——突出了快乐天地;幼时记趣——记叙的主题)三、再读课文,感受童年1.作者笔下的童年是怎样的童年呢?作家迟子建说:“好文章仿佛只有读出声才觉得过瘾。
文章被朗读,如同食物被咀嚼,你能细细品味其中的奥妙。
”请选择你喜欢的片断,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8段——自由——要…就…,愿意…就;——生机——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代表读,男生读,女生读)(第3段——“蜻蜓是金的,蚂蚌是绿的”,这儿写的是昆虫的颜色,却不说蜻蜓是“金色的”,蚂蚌是“绿色的”,语言更口语化,更符合孩子的口吻,更能表现孩子发现这些并讲述这些时的新奇和兴奋。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2 教学重点(1)分析《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3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1.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多媒体设备。
1.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Step 2:阅读交流让学生自主阅读《呼兰河传》第一至第四章,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Step 3:课堂讲解结合学生的分享,详细讲解《呼兰河传》的第一至第四章内容,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Step 4: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思考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Step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作品的内在意义。
三、教案内容3.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3.2 教学重点(1)分析《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3.3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3.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多媒体设备。
3.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完整版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完整版【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2.了解呼兰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3.了解呼兰河的传统农业和渔业以及它们对当地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4.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2.教学难点:了解呼兰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教学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多媒体投影仪、图片展示、视频展示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呼兰河的美景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呼兰河,了解呼兰河有关的一些传说及故事。
二、呼兰河的地理位置(10分钟)1.利用地图,向学生介绍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包括所在的省份、流经的城市等。
2.向学生展示呼兰河地区的地理特点,如山川、湖泊等。
三、呼兰河的历史渊源(10分钟)1.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展示,向学生介绍呼兰河的历史渊源,如呼兰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等。
2.向学生讲解呼兰河在当地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农业、渔业等。
四、呼兰河的文化特色(10分钟)1.向学生展示呼兰河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如民俗、文物保护等。
2.通过故事、歌曲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呼兰河的传统文化。
五、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进行简单回顾。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呼兰河的生态环境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呼兰河的生态环境(10分钟)1.向学生介绍呼兰河的生态环境,如水质、植被、动物等。
2.让学生思考呼兰河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三、呼兰河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5分钟)1.通过图片和文本的展示,向学生介绍呼兰河的环境保护措施,如水污染治理、植被保护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参与到呼兰河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四、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呼兰河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进行简单回顾。
【第三课时】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呼兰河地区的农业和渔业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通用8篇)
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通用8篇)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品味作品关于童年生活的描写,感受作者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3、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而充满灵气的语言描摹事物。
学情分析: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
九年级学生从整体来说,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强的。
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创造力强,敢于质疑。
而《呼兰河传》(节选)一文,通篇都洋溢着儿童自由、快乐、纯真、幸福的感情,是一篇童真童趣很浓的文章,很容易勾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向往,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是主体,文本是他们学习的凭借,而且文本内容浅显易懂,要在鲜活灵动的语言中感悟作品的精妙之处。
因此,这节课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活动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
2、当人们回头去看自己的童年时,对新鲜的、活泼的生活的认识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
体会这种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音频(《童年》MP3)课前准备:预习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事先朗读课文、解决生词、了解作者及作品。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播放歌曲《童年》,当你们回忆童年的时候,记忆里或许更多的是老师、粉笔、作业和考试,榕树上的知了总在远远的池塘边呼唤着你,蝴蝶只停在上课时的秋千上引诱着你……童年是美好的,是难忘的,童年的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
苏教九下《呼兰河传》教案3篇
呼兰河传(节选)课文说明一、童年欢乐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
课文表现了“我”对故乡、对童年美好的回忆,首先表现在昔日欢乐的童真童趣上。
在花园里观蝶戏虫,栽花拔草,铲地摘瓜,“玩累了,就在房间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童年的生活是那么天真有趣,无忧无虑,可以说尽享人世间美好的生活。
也许在成人之后,再也得不到这份烂漫,这份纯真了。
“我”童年所接触的,是同样美好的大自然。
蜜蜂、蝴蝶、蜻蜓、蚂蚱,自由飞舞;花儿、草儿、树儿、瓜儿,生机勃勃;蓝天、白云、清风,悠悠洒洒……“我”在这样的自然中嬉戏、成长,人性本自然,自然与天真的童年相映成趣。
在“我”的童年生活中,不仅有自然的滋润,还有亲情的关爱。
爷爷带“我”种地除草,教“我”生活知识。
在爷爷的关爱呵护下,“我”快乐、自在地欢度着童年。
二、语言特色课文语言突出的特点,是自然真切地表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心情。
用字造句,充满儿童的稚气和欢愉。
如“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小白菜长得非常之快,没有几天就冒芽了。
一转眼就可以拔下来吃了”;“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等等,不似成人那样成熟老到,完全符合孩子的心理。
这样的语言在课文中比比皆是。
关于练习一、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我”天真烂漫的内容(如: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并作一些分析。
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
这样的例子在课文中很多。
如: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接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有时不单没把菜种盖上,反而把菜子踢飞了。
──孩子在劳动中嬉戏,在嬉戏中劳动。
对于孩子来说,生活就是欢乐。
二、“我”眼中的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道题主要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表现的亲情。
《呼兰河传》的教案[修改版]
第一篇:《呼兰河传》的教案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简要介绍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课时。
教学设计(A)一、导入新课。
童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难忘的记忆。
许多作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总是感慨良多,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为我们展示了她充满欢乐的童年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生活中去看一看吧!(板书标题、作者)二、指导自读。
(一)简介作者作品。
1.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
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
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利’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2.作品《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
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
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二)指名朗读课文,布置学生思考: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2.在“我”的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3.课文对景物的描写,充满了童趣,试举例体会。
(三)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四)检查自读效果。
1.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提示: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拔草。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篇1一、简要导入童年,在很多人心里,就是一个“后花园”。
那里有故乡,有亲人,它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它是心灵的栖息地,精神的后花园,比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比如萧红笔下的祖父的大花园。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的节选。
二、走进一个园子1.走进一个美丽的花园。
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园子的特点,并结合有关描写读一读,说一说。
小结:这里有色彩缤纷、翩然飞舞的大蝴蝶,有胖乎乎小毛球似的蜂子,还有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大榆树,真是一座色彩斑斓、生机勃勃、趣意盎然、新鲜漂亮的大花园。
2.走进一个自由的乐园。
用一个词概括“我”在园子里度过的时光,请结合有关描写读一读,品一品。
①一读第28自然段:自由朗读,就“你觉得应当如何读”进行交流。
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并选择一个片段朗读,其他同学简要点评。
②二读第28自然段:师生合作,用舒缓的语调带领学生读出文字的诗意。
(师)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女生)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男生)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③将第28自然段改写,老师朗读改文,请生比较。
倭瓜的藤蔓沿着花架往上攀,一直爬到了房顶,再挂下来,随风摇摆,甚是婀娜。
黄瓜开花了,这儿一朵,那儿一朵,她们仰着黄色的小脸,向着和风点头。
玉米苗伸展着腰肢,向着天空微笑。
一群群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分享着这场花的盛宴。
原文用四五岁的小女孩的视角看万物生长,全段洋溢着童真童趣,作者的语言灵气十足、干净纯粹,表现出一种可爱的孩子气。
用11个“就”尽情表现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牵绊的生命状态。
她这种看似不加修饰的语言,和作者描写的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最为协调。
呼兰河传教案优秀
呼兰河传教案优秀一、案件背景呼兰河传教案是指发生在中国黑龙江省呼兰河地区的一起传教活动案件。
该案件涉及到一群外国传教士在呼兰河地区进行非法传教活动,违反了中国法律和相关规定。
该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得到了中国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
二、案件调查1. 事件发生时间和地点:呼兰河地区,具体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2年3月。
2. 案件调查人员:中国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等相关部门。
3. 调查内容:a. 传教士身份调查:调查人员对涉案传教士的身份进行了详细调查,确认其为外国籍传教士,未经中国政府批准进行传教活动。
b. 传教活动调查:调查人员对传教士在呼兰河地区的传教活动进行了全面调查,包括传教地点、传教内容、传教对象等。
c. 证据采集:调查人员通过调取监控录相、采访目击者等方式,采集了大量证据,证明传教士存在非法传教行为。
d. 相关人员调查:调查人员还对传教士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包括其所属教会、支持者等。
三、案件审理1. 案件立案:中国司法机关根据调查结果,对涉案传教士及其相关人员立案调查。
2. 审理程序:案件按照中国法律程序进行审理,包括开庭审理、听证、辩论等环节。
3. 审理结果:根据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法庭最终判定传教士违反了中国法律,进行了非法传教活动,对其进行了相应的处罚。
四、案件影响1. 法律意义:该案件对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彰显了中国政府对非法传教活动的零容忍态度。
2. 社会影响:该案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增强了公众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3. 国际影响:该案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政府通过这一案件向外界表明了对非法传教活动的坚决态度,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地区稳定。
五、案件启示1. 加强法律宣传:通过该案件,可以加强对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公众对于非法传教活动的认识和警惕性。
2. 加强监管力度:对于类似案件,应加强对于传教活动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制止非法传教行为。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第一部分:介绍呼兰河的背景信息(200字)呼兰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黑龙江省一条重要的支流。
该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湿润而短暂,冬季严寒而漫长。
呼兰河流经的地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但同时也存在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为了改善当地教育状况,我们设计了以下的呼兰河传教学计划。
第二部分:传教学计划的目标和目的(300字)1. 提高当地教育水平:通过传教学计划,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呼兰河地区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
2. 推广教育理念:传教学计划旨在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师生们对教育进行思考,拓宽他们的教育视野。
3. 增进师生交流:通过传教学计划,我们希望能够促进呼兰河地区的师生与外来传教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一个共同学习进步的平台。
第三部分:传教学计划的具体内容(600字)1. 活动准备:我们将与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现状,为传教学计划做好充分准备。
2. 教学资源分享:我们将组织教师团队带去呼兰河地区,并与当地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交流分享。
同时,我们将提供一系列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课程设计、教材推荐等。
3. 教学培训:我们将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坊,分享最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这将有助于提升呼兰河地区教师的专业水平,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4. 学生辅导:我们将组织志愿者团队,帮助当地学生进行学习辅导。
我们将针对不同年级和科目,提供个性化的辅导支持,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第四部分:传教学计划的实施与效果评估(400字)1. 实施过程:根据与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合作安排,我们将在一定时间内实施传教学计划。
期间,我们将与当地教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2. 效果评估:我们将通过定期考核、学生测评以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传教学计划的效果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将对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五部分:传教学计划的可持续发展与扩展(300字)为了使传教学计划能够持续发展并扩大影响,我们将积极探索以下途径:1. 拓展合作伙伴:与更多教育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进传教学计划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呼兰河传
主备人:李园单位:大路中学审核人:张辉兵
教学目标: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当人们回头去看自己的童年时,对新鲜的、活泼的生活的认识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
体会这种感情。
一、导入:
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这样的诗句: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以此来感叹自己已经失去童年,无法追寻了。
每一个人在回想童年时,总觉得美好。
同样,每一位作家,无论他的个性如何,他作品的风格如何,对童年的描写也总是欢喜的,天真的。
如鲁迅的童年:好奇、淘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我们再随着女作家萧红,也是鲁迅的好友的笔迹回到她那美丽的后花园再次领略“乐土”的真正含义。
二、检查预习:
(1)作者:
(2)字词:
三、课文研读
(1)作者在自己童年时代的后花园里欣赏了哪些自然景物?
(大花园蜂子蝴蝶蜻蜓蚂蚱花果树榆树风雨小白菜草韭菜谷穗黄瓜太阳鸟虫子玉米白云等)
(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和动作的词语和句子:
(3)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事物,这本不多见,并且你也不觉得很枯燥乏味,这是因为作者抓住了它们的共同特点来写的。
共同特点是什么呢?请用原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自由)
(4)园里的动物植物是自由的,那么置身在这样的环境当中的人,也会怎样?你能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吗?(和祖父锄地,随便乱弄,祖父也不责备;不仔细听祖父的话,又去吃黄瓜‘没吃完黄瓜又去追蜻蜓;祖父浇菜,我反把水往天上抛,嘴里还嚷嚷着下雨了;玩累了就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与席子)
(5)小的时候,你会有这样调皮的举动吗?自由发挥,锻炼学生短时间内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提高与拓展
(1)作者笔下园子里的一切包括人与动植物都是活泼的、自由的,健康的,请思考一下,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回想起以前的美好生活?
(合理即可与同伴聊天时听到一首熟悉的歌曲时……)
(2)萧红一生坎坷,9岁丧母,在暴虐的父亲和继母那儿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只有在祖父那里才能享受到些许温暖。
20岁起就漂泊流浪,生活极不安宁,一再遭受感情挫折,病魔缠身,她曾说过:“若是那时候能回呼兰我的家乡去多好啊!”写本文时,作者已是一位很成熟的作家了,为什么她这样怀念童年的生活?
总结:(在萧红的心里,真正想回到的,真正眷恋的是后花园里祖父和她构成的温馨世界,是过去自由、幸福的生活。
这个后花园已和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一样成为了人类童心和自由本性的一种象征。
)
(3)很多人去过鲁迅笔下的百草园,都觉得平淡无奇,根本没有写的那么让人心动;
同样,如果现在给你机会去一下萧红笔下的后花园,你也许会和许多人一样,觉得那里的生物们并没有那么多的灵性,这又是何因呢?
总结:(许多人的童年都有这样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不知道成人世界的各种忧患与烦恼,所以无忧无虑,能在一片小天地里寻求快乐,别无他求,幸福无边。
儿成人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心酸劳累之时往往会怀想童年。
但昔日不能重来,儿童的天性早已湮没在人生的波澜中,所以,童年的一切美好的东西,感觉才会是那样鲜明而富有朝气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
五、置疑
(1)“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似乎与本文的感情不一致,如何理解?
(2)为什么用“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样的话开头?
《呼兰河传》作业
【课前预习】
一、通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觉得需要大家一起掌握巩固的生词:
二、快速浏览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下列问题(比一比,看谁不看书就能答出来)
1.作者向我们介绍的是什么内容?
2.主要人物是谁?各自的年龄有多大?
3.地点在哪?能大概看出是在什么季节吗?为什么
4.“我”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感情如何?你对作者描写的童年生活感受如何?
【课后巩固】
青天一缕霞(节选)王充闾
从小我就喜欢凝望碧空的云朵,像清代诗人袁枚说的:“爱替青天管闲事,今朝几朵白云生?”尤其是七八月间的巧云,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虽然眺者自眺,飞者自飞,霄壤悬隔互不搭界,但在久久的深情谛视中,通过艺术的、精神的感应,往往彼此间能够取得某种默契。
我习惯于把望中的流云彩霞同接触到的各种事物作类比式的联想。
比如,当我读了萧红的作品,并了解其行藏与其身世后,便自然地把这个地上的人与天上的支联系起来。
看到片云当空不动,我会想到一个解事颇早的小女孩,没有母爱,没有伙伴,每天孤寂地坐在祖父的后花园里。
而当一抹流云掉头不顾地疾驶着逸向远方,我想这宛如一个青年女子冲出对封建家庭樊笼,逃婚出走,开始其痛苦,顽强的奋斗生涯。
有时,两片浮游的云朵亲昵地叠合在一起,而后又各不相干地飘走,我会想到两颗叛逆的灵魂的契合——他们在荆天棘地中偶然遇合,结伴跋涉,相濡以沫,后来却分道扬镳,天各一方了。
当发现一缕云霞渐渐地融化在青空中,消然泯没与消逝时,我便抑制不住悲怀,深情悼惜这位多思的才女,——她流离颠沛,忧病相煎,一缕香魂飘散在遥远的浅水湾,……这时会立即提起她的挚友聂绀弩的诗句:“何人绘得萧红影,望断青天一缕霞!”
呵!呼兰河,这条流淌过血泪的河,充溢着欢乐的河,依然夹带着两岸泥土的芬芳,奔腾不息,跳动着诱人的生命之波。
一切都似曾相识,一切又都大大地变了样,可能因为期望值过高,当我踏进萧红故居,却未免有些失望。
寥寥几幅灰暗模糊的照片,一些作家用过的旧物,疏疏落落地摆在五间正房里。
更为遗憾的是,留下百万字作品的女作家,陈列室竟没有收藏一页手稿、一行手迹。
当然,也可以顺着另一条思路考虑:这位叛逆的女儿的前尘梦影原本不在家里。
在她自己看来,这块土地沦于敌手之前,“家”就已经化为乌有了。
她像白云一样飘逝着,她的世界在天之涯地之角。
“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如此而已。
云,是萧红作品中的风景线。
手稿没有,何不去读窗外的云?
时代造就了萧红。
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冲破了
封建枷锁,离家出走,成为中国北方的一个勇敢的娜拉,而且由于接触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精神和得到一批革命作家及其作品的滋养,她在从事文学创作伊始,就显示了崭新的精神世界,以稚嫩的歌喉唱出了时代的强音和民众的愿望。
同那些跨越时代的文坛巨匠相比,萧红算不上长河巨泊,不过是清流一束。
也似乎一无所有,却又赢得了许多许多,她以自己的传世之作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一串坚定而清晰的脚印。
四、课内语段阅读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
祖母喜欢吃果子就种了果园。
祖母又喜欢养羊,羊就把果树给啃了。
果树于是都死了。
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为因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他们是并不存在的。
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
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作者从哪些方面写花园之大?
2、对榆树的描写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它的不同情态,突出了作者对它的情感。
3、怎样理解“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就冒烟了”?
4、本文语言朴素自然。
试品读这一句话: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5、试品味景物描写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6、这几段文字属于____________ 描写,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 ;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1、各种昆虫、花、树以及后文所写菜地等。
2、风中、雨中、阳光下。
3、风吹树叶,刷刷作响;雨落在树上,像笼起的烟雾。
4、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辨别颜
色、形状、声响,呈现出来的是景物的本来面目,因而平实贴切,充满孩子的欢愉和真挚。
5、作者笔下的万物充满了生机和孩子的欢乐,我们仿佛可以听到孩子的笑声和欢叫。
通过这样的描写,表现了“我”对故乡和童年美好的回忆。
6、景物昆虫、树等写出儿时所处环境,为人物出场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