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教学案

合集下载

《呼兰河传节选》教案

《呼兰河传节选》教案

呼兰河传节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文化背景。

2.学习小说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3.观察和分析小说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特征。

4.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时长
约为2-3课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10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作者背景,介绍小说创作时代背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阅读理解(20分钟)
让学生阅读选取的章节(如第一章或第十章),提醒学生注意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和解读小说。

3.交流讨论(30分钟)
带领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及理解偏差,同时互相借鉴、批判和纠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想碰撞。

4.写作实践(40分钟)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和理解,以小说为材料,创造性地编写自己的小说片段或篇章,帮助学生掌握小说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文学水平。

5.总结回顾(10分钟)
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收获,提高学生的思辨、鉴赏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
本教案旨在通过《呼兰河传》这部文学名著的研读和写作实践,提高学生突破文学语言障碍,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写作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达到中华文化自信的目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呼兰河传》(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设计《呼兰河传》(部编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传主呼兰河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呼兰河的勇敢与智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2. 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传主呼兰河、皇帝、大臣等,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形象特征。

3. 故事情节:梳理作品的故事情节,使学生把握作品的发展脉络,理解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4. 作品主题: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呼兰河传》、相关历史资料。

2. 学具:笔记本、阅读记录表、小组讨论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呼兰河吗?它有什么特点和传说?2.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阅读《呼兰河传》,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4. 内容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有针对性地讲解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阅读记录表,进一步巩固对作品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呼兰河传》人物形象:呼兰河、皇帝、大臣等故事情节:发展脉络、高潮、结局主题思想:勇敢、智慧、爱国情怀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呼兰河传》阅读教案

《呼兰河传》阅读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呼兰河传》阅读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呼兰河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呼兰河传》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1.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呼兰河传》原著或简化版。

2. 相关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书籍。

学生准备:1. 预先阅读《呼兰河传》。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文学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总结主要事件和人物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角色和原因,讨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性格。

三、小组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第二课时四、深入学习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叙述手法、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等。

2. 学生举例说明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如象征、隐喻、对比等。

五、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作品的语言、结构、主题等。

2. 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深入分析《呼兰河传》中的具体内容。

六、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的阅读体验。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提出问题和建议。

七、作业布置2. 选择一个角色或情节,绘制一幅插图,并简要说明选择的原因和意义。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学生的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因素,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精选5篇)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精选5篇)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呼兰河传》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赏析清新活泼而充满灵气的语言,品味作者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

2、理解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品味生动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的内心情怀,理解文章深层的寓意。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那些花儿》)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你觉得最美好的是哪一段时光呢?(童年)你记忆中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巴尔扎克曾说:“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

”下面让我们随萧红的《呼兰河传(节选)》走入一片让人怀想的馨香园地,回到一段自由快乐的童年时光。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让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

19岁时因反对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她与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于1933年自费出版。

1934年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她的代表作《生死场》。

鲁迅亲自为《生死场》校阅、作序,并列入他主编的“奴隶丛书”。

萧红由此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萧红与萧军的情缘,在结识六年后的1938年最终走到尽头。

之后,萧红遇上端木蕻良。

1940年,国难之际,萧红与端木蕻良同去香港,在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便是此时写的,1941出版。

她说“若是那时能回呼兰我的家乡去该多好啊!”而故乡已经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呼兰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2.了解历史上呼兰河的起源和发展;3.通过阅读《呼兰河传》这本书,了解乡村变迁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生活的变化;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5.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呼兰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2.《呼兰河传》的背景和目的;3.《呼兰河传》中的乡村变迁;4.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5.故事中的冲突和思考。

教学过程:第一节:呼兰河的地理位置与基本情况(20分钟)1.通过图片或地图,让学生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并简要介绍呼兰河流域的面积、主要支流等基本情况。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呼兰河在历史上被称为“北国塞外的母亲河”?第二节:《呼兰河传》的背景和目的(30分钟)1.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出版时间、写作动机和主要内容。

2.分发《呼兰河传》的部分章节或选段,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三节:《呼兰河传》中的乡村变迁(3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呼兰河传》中乡村社会的变迁,包括农业生产方式、农村人口变迁等方面。

2.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和归纳出乡村变迁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第四节: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30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呼兰河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变化,例如王胜利、王耀武等。

2.让学生思考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与乡村变迁的关系。

第五节:故事中的冲突和思考(30分钟)1.选取《呼兰河传》中的故事片段,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冲突和思考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呼兰河传》成为了一部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在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呼兰河传》这本书,了解乡村变迁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生活的变化。

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以及故事中的冲突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讨论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第一篇:《呼兰河传》教学设计《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节选的文字是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蝶飞舞的后花园的一段生活,是一篇独立完整的文章。

教学应主要抓住文中的童真童趣、祖父的为人来理解课文,要注意对文中那些充满感情色彩语句的理解和品析,特别是文中表现作者童年美好生活的语句体悟,并且透过文本要能够进一步挖掘、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品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基于以上分析,确立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感受作者童年时的自由快乐生活,体会作者精彩的语言描写。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疑难问题展开自主探究的能力。

3.让学生从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感悟真善美,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1.引领学生感受作者童年时的自由快乐生活,体会作者精彩的语言描写。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对疑难问题展开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会个性化解读文本。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创设情境、师生互动、探究阅读、赏析品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播放歌曲《那些花儿》。

1.同学们,舒缓的音乐流淌在记忆的角角落落,曼妙的歌声使我们又回到了祖父的后花园,上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祖父后花园的魅力,欣赏了一幅幅生机勃勃、旺盛灿烂的生命画面,祖父的后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萧红去细细地看一看后园的景致,用心聆听那美妙的生命之音。

二、进入新课,研读文本。

板块一:我为课文重命名《呼兰河传》是为整个呼兰城的人情风俗作传,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

所以单看课文节选部分的内容,题目定为《呼兰河传》是不妥当的。

如果请你给课文重新取个名字,你觉得取怎样的合适?能说说你这样取的理由吗?1.我思故我在教师点拨:快速浏览文本,力争有自己的想法并记录在笔记本上,为小组交流做好充分的准备。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呼兰河传》教案教学设计2. 学科领域:语文3. 年级:五年级4.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默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主题,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世界。

2. 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情感教学法:以情促情,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a. 展示呼兰河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b. 播放《呼兰河传》的音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2. 作品简介(10分钟)a. 简介《呼兰河传》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b. 概述作品的主要情节。

3. 情节分析(15分钟)a.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重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b.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情感体验(10分钟)a.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家乡故事,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 课堂小结(5分钟)a.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b.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呼兰河传》的其他章节,写一篇读后感。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 完成课后阅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2. 案例分析:选取作品中的典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作品主题,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呼兰河传的教案(优秀6篇)

呼兰河传的教案(优秀6篇)

呼兰河传的教案(优秀6篇)《呼兰河传》读后感篇一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本自传,主要讲述的是萧红小时候在几个家乡的一些事情。

那是一本充满温情童趣娘娘到来的回忆性小说。

呼兰河城不是安祥宁静的天堂,那里充满着无知和愚昧,荒凉的土地上弥漫着痛苦和绝望。

但是她还是用淡泊和有趣的语气和包容的心处处出出家乡的种种和童年的事情。

她用女性独特的抒情方式给我们描绘出一个复杂的生活空间。

从而折射出悲悯的深度人性让我们一种以无限广阔的胸怀来召唤一份真情一份温暖。

我从“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

”中知逍这句话,承上起下,既起到了总结上文,让人知道上文所描写的景象的是呼兰河,又直接指出了呼兰河有名的地方是“十字街”,为下文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这种为结构严谨。

一个名符其实的淘气包萧红的童年,都记在了这本《呼兰河传》里了,它带给我们她美好的童年记忆。

年仅33岁。

萧红的一生实在是不幸,最美好的也就是童年了。

小的时候的她总是让人有操不完的心,在童年生长的地方最痛爱她的只有她的祖父,她整天跟祖父在园子里奔跑、种地、搞恶作剧、来消磨时间。

我读了这本书后,怀念起了自己的童年,现在学习越来越不容易,我逝去的童年也逐渐随时间忘却。

没有时间再留念。

而这本是却奇迹般的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两个童年的比较、更是两个年代和两个社会的比较让我鼻子发酸。

我也能体会到作者写这本书时的悲凉。

作昔透过她坎坷的人生历程来遥看记忆的弥散是原生态的,她回忆起温暧的“大花园”以及自已家那里有名的十字街的美,使人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与传动生活式中的诗意,美丽跟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依恋和赞美之情。

也感觉在开始写《呼兰河传》第一章时就抒发出思想家乡时的悲凉与他的伤心之情,读完也会使读者对作者他感到伤心和难过。

呼兰河传的教案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了解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领悟作者萧红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体会其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阅读《呼兰河传》原著,了解呼兰河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呼兰河、小团圆、冯歪嘴等,理解其性格特点、命运走向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3. 鉴赏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暗示、讽刺等,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4. 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感悟和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了解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领悟作者萧红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象征意义,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形象。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运用写作指导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第三课时:鉴赏小说中的艺术手法,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感悟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合作能力。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呼兰河传》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呼兰河地理位置和特点,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了解呼兰河的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尊重和理解。

3.能够正确表达自己对呼兰河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教学内容呼兰河是我国黑龙江省的一条重要河流,也是黑龙江流域最大的一条支流。

呼兰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有多民族聚居,丰富的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是呼兰河的文化特点。

通过学习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使学生了解呼兰河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3】教学步骤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准备一些呼兰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引导学生观看并展开讨论。

2.提出问题:你们了解呼兰河吗?对呼兰河有什么印象?二、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1.学生观察并描述呼兰河的地理位置。

2.介绍呼兰河的流域面积、水量等特点。

3.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形成简单的地理报告,介绍呼兰河的地理特点以及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三、呼兰河的历史传统1.学生观察并描述呼兰河的历史变迁。

2.介绍呼兰河的历史河道、历史事件等。

3.邀请当地居民或历史学家给学生上一堂关于呼兰河历史的讲座或讲故事,学生可以提问并展开讨论。

四、呼兰河的宗教信仰1.学生观察并描述呼兰河的宗教建筑和宗教活动。

2.介绍呼兰河的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

3.邀请宗教专家或当地宗教领袖给学生讲解呼兰河的宗教信仰,学生可以提问并展开讨论。

五、总结和展示1.学生通过观察和学习,总结呼兰河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对当地人民的影响。

2.学生可以用诗歌、图片、绘画等形式,展示自己对呼兰河的理解和感受。

3.班级内进行展示,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

【4】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呼兰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让学生观察并形成对呼兰河特点的认识。

2.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讲座法:邀请当地居民、历史学家和宗教专家给学生上课,让学生从专业人士口中了解呼兰河的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

《呼兰河传》教案

《呼兰河传》教案

《呼兰河传》教案导言:《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写了中国东北农村生活的艰辛与悲欢。

它以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人物形象,通过对农村社会的深入观察,展现出人性的善与恶。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呼兰河传》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2.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代表的社会意义;3. 分析小说中的主题与情感,并能够娓娓道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背景;2. 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及情感表达;3. 提高口头表达与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 《呼兰河传》的背景与作者简介;2.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意义;3. 小说的主题与情感表达。

2.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解读;2. 分组讨论与合作探究;3. 写作与口头表达。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可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呈现中国东北农村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于话题的兴趣。

2. 导入与讲授(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呼兰河传》的背景:时间、地点和社会背景等。

2. 介绍萧红的生平及其对于小说创作的贡献。

3. 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主题,例如:1. 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2. 人物形象中的善与恶;3. 小说中的家庭与婚姻问题。

4. 合作探究(20分钟)将不同小组的学生分享彼此的讨论成果,并结合小说中的具体情节进行深入探究。

教师可以予以适当引导并引发更多独立思考。

5. 写作与口头表达(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理解的主题或情感,撰写一篇关于小说的文章或进行口头表达。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或表达的素材和指导。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结合课堂讨论的结果对《呼兰河传》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给予肯定和适当批评,鼓励学生不断提高。

五、教学评估与反思1. 教学评估1. 学生写作或口头表达的质量;2. 学生对于小说中人物与事件的分析能力。

2. 反思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分析和表达能力。

九年级下册语文《呼兰河传》教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呼兰河传》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萧红及其文学地位,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中对家乡、亲人的热爱与怀念,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

2. 深入解读文本,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

2. 欣赏作品的语言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呼兰河传》。

2. 相关资料:关于萧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

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与《呼兰河传》相关的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萧红。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标记出自己觉得有趣或优美的段落。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在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对作品进行深入解读,探讨作品的语言特色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重点分析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中家乡、亲人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呼兰河传》的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家乡、亲情题材的小说,如《平凡的世界》、《草房子》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受亲情和家乡的主题。

2.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根据《呼兰河传》改编的电影,比较文字和影像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中的表现,评价其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和思考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在读后感中的表达能力,以及对作品主题的把握。

3.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和协作效果。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教学设计概述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者萧红及其作品背景,深入解读小说主题,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性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1)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2)小说情节梳理(3)人物形象分析(4)小说主题探讨(5)语言特色鉴赏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相关参考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

二、教学章节安排第一章: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生平,掌握作品创作背景。

2. 教学内容:介绍萧红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及《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

3.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萧红的生平事迹及创作风格。

(2)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呼兰河传》的创作背景。

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1.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把握小说线索。

2. 教学内容:梳理小说情节,分析小说线索。

3. 教学方法:讲解法、线索分析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讲解小说情节,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线索。

(2)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小说情节,梳理线索。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 教学内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人物性格特点。

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展示人物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人物性格特点。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1. 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入理解《呼兰河传》的主题思想。

2. 教学内容: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3. 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

4. 教学活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主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小说主题的思考。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呼兰河传》是一部描写中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的文学作品,作者萧红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追求幸福的心理。

本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阅读《呼兰河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思维。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明确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2.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作品内容。

3.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涵。

4.运用阅读理解和思辨思维,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价值观和社会问题。

5.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导入(10分钟)介绍作者萧红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呼兰河传》的兴趣。

提问:你了解东北地区的农村生活吗?你对农民的生活有什么了解?2.阅读准备(10分钟)向学生介绍《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为阅读做好准备。

分发阅读材料,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快速通读全文,了解主要情节。

3.阅读理解(3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呼兰河传》,并回答相关问题。

问题示例:a) 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作者选择这个主题?b) 描述一下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他们有什么特点?c) 从作品中找出表达农民艰辛生活的片段。

d) 探讨作者通过作品传递给读者的思想和价值观。

4.讨论与总结(20分钟)集体讨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观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展开深入讨论。

5.作文撰写(30分钟)要求学生就作品中的社会问题或人性困境撰写一篇观点表达的文章。

提示:可以围绕主题展开,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支持你的观点。

6.分享与展示(10分钟)随机抽取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进行展示与点评。

学生互相评价,提出自己的建议和问题。

四、教学评估1.阅读理解题评查。

2.作文评估。

五、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演绎作品中的情节和对话。

呼兰河传教案

呼兰河传教案

呼兰河传教案教案标题:呼兰河传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呼兰河传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和文化内涵。

2. 探索呼兰河传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通过呼兰河传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呼兰河的美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呼兰河传的背景和概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呼兰河传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特点(15分钟)1. 分组让学生自主查找呼兰河传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特点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简短的分享和讨论。

3. 教师补充和解释相关知识,确保学生对呼兰河传的历史和地理有基本的了解。

三、呼兰河传的文化内涵(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呼兰河传的文化内涵,例如传统价值观、民俗习惯等。

2. 分组让学生挑选一个具体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呼兰河传中的婚俗、祭祀等。

3. 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进行简短的分享和讨论。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呼兰河传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和价值。

四、呼兰河传的意义和价值(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呼兰河传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对于地方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

2. 分组让学生讨论呼兰河传对于当地社区和居民的影响。

3. 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进行简短的分享和讨论。

4. 教师总结呼兰河传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呼兰河传的故事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分组让学生创作一个与呼兰河传相关的故事、诗歌或绘画作品。

3. 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进行简短的分享和讨论。

4. 教师评价学生的创作,并鼓励他们继续发展自己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学生表达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反思。

3.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反思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呼兰河传》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真实性、善良性和美好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呼兰河传》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难点: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原著及教学辅导资料。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作品特点。

提问:“你们对呼兰河有什么了解?你们认为这是一部怎样的作品?”1.4.2 阅读与讨论学生阅读原著中第一至第四章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出问题。

1.4.3 作品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真实性与善良性。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

1.4.4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心中的呼兰河”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1.4.5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写作心得,教师点评。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学生对《呼兰河传》的作者、故事情节有了初步了解,能够分析作品中的真实性与善良性。

2.2 教学改进在阅读环节,可以适当增加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在写作环节,可以适当增加时间,让学生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邀请学生分享更多的心得体会,提高课堂互动性。

2.3 教学收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呼兰河传》有了初步了解,培养了阅读兴趣。

教师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为后续教学积累了经验。

六、教案内容6.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呼兰河传》中的人物关系和冲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深刻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反思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2 教学重点(1)分析《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3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1.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多媒体设备。

1.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Step 2:阅读交流让学生自主阅读《呼兰河传》第一至第四章,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Step 3:课堂讲解结合学生的分享,详细讲解《呼兰河传》的第一至第四章内容,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Step 4: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思考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Step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作品的内在意义。

三、教案内容3.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3.2 教学重点(1)分析《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3.3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3.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多媒体设备。

3.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第一篇:《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呼兰河传》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以及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曹植的《洛神赋》)同学们,都说文字能够传情达意,大家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写的是一位女子)是呀,这的确写的是一位女子,她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知道这个女子是谁吗?告诉大家这段文字出自晋朝著名诗人曹植,这个女子被人们称为“洛神”。

一日,曹植回朝拜见天子,路经洛河,见到一女子,清纯得就像是早晨刚初升的朝阳,婀娜得宛如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简直就是一个仙子,于是就做了名篇《洛神赋》。

有这样一位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

她就是《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萧红,走近她弥留之际的心灵写真——《呼兰河传》。

二、亲近文字(一)闪亮在《呼兰河传》上的光环1、萧红的好友,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怎样理解茅盾的话?小组间相互讨论一下。

(2)汇报。

一部叙事诗:记叙的是萧红童年时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文中的语言像诗一样美;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作者的文笔自由,像是在作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A、有这样一座灰色的城市——呼兰河城读文后,说说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是什么样的?学生描述呼兰河城的样子。

出示背景资料:呼兰河县是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城,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

二十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

当南方已经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受到了猛烈震撼的时候,呼兰县的居民们却仍旧是因袭着封建主义的思想与习惯,过着愚昧而麻木的生活。

B、小城盛举小城人都干些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云县光裕中学八年级语文科教学案
备课时间: 2、6 审核人: 上课时间: 班级: 姓名: 主备人侍从亮课型新授课时1/2
课题二十呼兰河传
学习目标1.了解作品,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了解“我”及“我”眼里的祖父形象.3.鉴赏语言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4.体会文中天真烂漫的童趣。

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作品,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了解“我”及“我”眼里的祖父形象。

二、难点:1.鉴赏语言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2.体会文中天真烂漫的童趣。

学习流程教案设计
一、走进文本课前先学
1.你认为文中有哪些重难点字词说给大家默一默。

2.你认为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由表及里地说说。

3.在预习过程中还有那些疑问,请说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二、感悟文本课堂探究
1.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的?找出来说说表现在那里。

2.在“我”眼里,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

3.找出文中充满情趣的景物描写。

画出来进行赏析。

三、拓展应用,回归生活
总结本文特点,并写一段回忆童年的文字,要注意用儿童的口吻表现生活。

●作品链接
(一)简介作者作品。

1.作者萧红(1911~1942),黑龙江省呼兰县人,现代女作家。

她出生于一个旧式家庭,年纪轻轻便品尝了许多人生辛酸,但也培养了她的反抗意识,她是作为一个旧世界的叛逆者走进文坛的。

她的创作力求写真,以绘出生活本来的色彩和道出生活的实感为限,这样,她状人写景,抒情写性,虽不着意敷彩设色,又在那上面染上了折光于生活的浓淡不等的色彩和明暗不同的色泽,将美丽鲜活和质利’无华统一起来,创造了一种介乎小说和散文诗之间的新的小说文体。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2.作品《呼兰河传》是一部回忆性、自传性的小说。

作者仍以她惯用的散文手法,疏疏落落地写出儿时难忘的记忆。

它再次打破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统小说模式,而以呼兰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生活的种种方面,正如书名所示,它是为整个小城的人情风习作传。

这里面有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显示出一点天伦之乐,但这里更有着悲苦的人生。

可以说,它实际上是沉默的国民灵魂的别传。

课文节选部分是活泼的“我”和慈爱的祖父在一起时的快乐时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