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孔子开创以来,儒家思想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它既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习俗等方面的特征,也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世界文化交流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处于动荡不安、国家分裂的状态,孔子对于社会的混乱和国家的分破感到十分痛心。

为了解决这种状态所带来的危机,孔子提出了“治国理政”的理论,并主张“仁”的道德修养,提倡“礼”的规范行为,这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儒家思想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最为重要的当属汉代儒家学派的建立和发展。

汉代儒家学派主要是在汉武帝时期形成,随着儒学的正式立法化,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主流思想之一。

在唐宋时期,儒家思想不断涌现出很多重要思想家和作家,他们的思想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并在中国社会和文化生活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促进了尊重家庭、尚重道德、强调和谐的传统价值观的传承,成为社会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儒家思想对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秦代推行了法家思想,使儒家思想曾经陷入低潮,但是随着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的复兴,儒家学派的教学和思想体系被统一制定和规范化,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官方学派”。

同时,儒家思想对中国外交、国际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和平、仁爱、利他、和谐,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对外交往的态度、外交政策的思考和制定。

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中,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也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互鉴的媒介和桥梁。

从一个微观的角度来看,儒家思想对个体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人的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和伦理道德,它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和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高考历史重点专题复习 儒家思想的演变和认识

高考历史重点专题复习 儒家思想的演变和认识

高考历史重点专题复习儒家思想的演变和认识一.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1)春秋时期创立: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他主X“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维护周“礼”,主X贵贱有序,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2)战国时期发展:成为“百家争鸣”中的一家。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政治上主X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他还主X“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和暴民.主X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但在战国纷争的时代,其主X无助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而受到统治者的冷落。

(3)秦朝时期受压制:有些儒生遵循旧的思想主X,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政策,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西汉时期享“独尊”: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等思想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因而获得“独尊”地位,从此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 宋朝时期形成理学: 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是理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6)明末清初遭批判:明清时期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揭露道学的虚伪。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演变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演变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1.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联系与区别汉代新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

同时,汉代新儒学又增加了“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并融合了阴阳五行家、道家及法家的一些思想,这些都是先秦儒学所不曾拥有的。

而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也为汉代新儒学所继承,适应了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政治需要。

汉代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发展成为汉武帝以后的官方学说。

汉代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2.全面评价董伸舒的新儒学思想(1)“春秋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影响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制度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他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明清之际启蒙思想的影响(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2)“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

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而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3)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他们的思想在其后数百年间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4)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6.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不完善的原因(1)资本主义萌芽较为脆弱,使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从发展空间程度上看,缺少持续发展的土壤,只能在封建专制的缝隙中挣扎,这决定了中国早期民主思想的发育不健全。

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分析摘要儒家文化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由秦到汉的转折时期,魏晋南北朝的深入发展阶段,隋唐的最终形成时期。

在儒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了“德主刑辅”的思想核心,这种思想与依法治国有着密切的渊源,所以对现代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的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儒家思想能更好地为今天中国的法制建设服务。

关键字:儒家文化,发展,影响,现代意义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在该时期,西周所构建的以“礼乐”制度为核心的等级制度和宗法社会全面遭到破坏,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身处“礼崩乐坏”之世的孔子,对当世出兴的“法治”思潮深怀忧虑。

总结历史的经验,孔子颇具远见地提出了自己对法的看法,其大致有四方面的内容:第一,礼不可弃,法律不可独任,“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第二,“孝”是做人之本。

,人情重于法律,“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

第三,用法的最终目的在于“无讼”。

第四,统治者的表率作用比法律的规范更加重要:“其身正,不令而行。

”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被发家视为迂阔之论,而在后世却又被奉为万世不易的真理。

孔子论及发的言语并不多,这本身即表明孔子对法的审慎。

但在"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古代中国,《论语》中几乎每一句关涉到发的论述,都被国人奉为经典而留传千古。

孔子对法的精辟论述,体现了传统法的精神,奠定了中国传统观念的基础。

生活在战国中期的孟子适应时代的变化,提出“仁政”的学说。

生活在战国末期的荀子将法家的“法治”纳入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形成了一套“隆法”又“重法”的治国理论。

第一节、儒家思想文化的发展一、由秦到汉的转折德礼之治优于政刑之治,以理服人的“王道”优于以力服人的“霸道”——孔子的这一见解被当时身处社会激变时的人们视为空谈。

孔子生前郁郁不得志,其身后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也屡遭挫折。

秦统一六国后,继续推行商鞅变法以来的法家思想和政策。

历史儒家思想的影响总结

历史儒家思想的影响总结

历史儒家思想的影响总结历史儒家思想的影响总结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之一,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历史上儒家思想的影响进行总结,涵盖政治、教育、道德等方面。

首先,儒家思想对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自东汉末年至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在中国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

儒家注重礼制和仁爱,以及君主与臣民、父子、兄弟等社会关系的和谐,强调君主应以仁政治天下。

这种儒家思想在中国政治中塑造了家族式的统治模式,家族权力制度成为中国政治的核心。

儒家思想对政治还产生了一系列的制度、法律和政策创新。

早期的儒家学者如孔子和孟子提出了君主与臣民之间应保持合适的权责关系,提倡“王霸之道”,意味着君主必须有为民众谋福祉的责任。

随着宋明理学的兴起,朝廷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以及通过编纂历史正史和治理手册等方式,确立士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力。

这种通过学术功底来选拔和培养政治精英的制度,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数百年的稳定。

在教育领域,儒家思想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注重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修养和人格的塑造。

儒家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体制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古代中国的教育以家庭为基础,家长通过传授经典、仪式和价值观来培养子女。

随着士人教育的兴起,学校和私塾成为教授经典、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场所。

通过儒家经典的学习,人们可以获取道德修养和社会地位的提升,这种观念在中国教育中持续影响了数千年。

此外,儒家思想对道德和现代社会价值观念的塑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儒家强调仁爱和人格上的完善,提倡家庭美德和社会和谐。

儒家思想强调分工合作、尊重传统和长辈、孝道和忠诚等价值观念,对中国人的行为和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即使在现代社会,这些儒家思想仍然对中国社会的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产生着指导作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历史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并非是全方面的。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儒家思想,还有其他思想流派如道家、墨家、法家等,以及来自佛教和近代西方思想的影响。

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中国古代的儒学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也不是静态的、抽象的、呆滞的同一,而是个“和而不同”的、具体的、流动的发展过程。

作为历史范畴的儒学思想,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政治生活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历史上的儒学思想,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也有消极的成分。

因此,辩证地研究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一、早期儒家的“人学”思想早期的儒学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社会急剧变动的时代。

社会变革的需要冲破了旧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私学兴起,社会上出现了一批“缙绅先生”。

他们峨冠博带,号称“师儒”,熟悉古代的诗书礼乐的古训和仪式,又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但不是“史”、“卜”之类的文化官吏。

从这些人中,儒家蜕化而出,其创始人便是春秋末年的大思想家孔子。

他开私人办学的先河,并把“仁”作为儒学的基本范畴,开始了关于哲学、伦理、政治、教育诸方面的重大课题,即人的价值的探讨。

这是孔子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首创功绩。

孔子,以及后来战国时代儒家的八派,其中的孟氏之儒和孙氏之儒都广泛而深入地探讨了人的价值、人的完善的品德,以及人性的冶炼;因此,早期儒家亦可称之为“人学”。

在孔子的儒学思想体系里,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仁”。

“仁”是一个两重性的概念:一方面它被用来表达孔子对于现实政治问题的见解,表现出政治上保守的倾向;另一方面,它又是孔子关于伦理道德,人的品格修养,人对真理追求的广泛论述的理论结晶,表明孔子提出了“人”的问题。

他力求树立一个新的完善人格的标准。

冲破血缘关系的“友”,在孔子关于“仁”的论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孔子说过:“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论语·季氏》)认为与正直、信实、见闻多的人交友,是有益于“仁”的。

曾子也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不仅如此,孔子在为学的范围内,他阐述了人的独立思考作用,力求把人从祖先神崇拜的束缚下解脱出来,他的名言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摘要】这篇文章将从儒家思想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性和本文的目的与结构入手,探讨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影响以及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随后分析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的现实影响。

最后讨论儒家思想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结论部分将总结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并探讨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与现实中的作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关键词】儒家思想、高中历史教材、演变、影响、封建社会、现代化、传承、发展、中国历史、当代社会、启示1. 引言1.1 儒家思想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重要性了解和学习儒家思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儒家思想,学生也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启迪思维,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强调和学习儒家思想,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也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 本文目的与结构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通过对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影响、在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演变过程、对中国社会的现实影响以及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性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影响并塑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面貌。

本文也希望为当代社会对于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正文2.1 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培养了封建社会中的君臣父子等各种关系。

儒家经典中的《论语》、《孟子》等著作对于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在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被视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通过教育和文化传播,加强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权力关系。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中国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话题。

本文将从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展开讨论,首先介绍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基本内容,然后探讨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演变与发展,并最后分析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基本内容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孔子是这一思想体系的奠基人。

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礼仪规范和道德行为。

儒家思想强调人的修养和道德自律,主张以德治国、以德兴邦,通过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二、儒家思想的演变与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

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治理时世的动荡与混乱。

孔子强调以实践为基础的知行合一,主张以仁义道德来调和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2.隋唐宋时期。

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成为了帝国的理论基础。

程朱理学崛起,提出了象法天人合一的思想,系统化了儒家经典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体系。

3.明清时期。

在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变化是它与道教、佛教的结合。

在明朝,王守仁提出了以心性为中心的理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清朝康有为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五常”观念。

4.近现代时期。

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了各种外来思想的挑战和冲击,尤其是“五四”运动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否定。

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处于危机和变革之中,但依然有一些学者试图通过重新解读儒家经典和对传统价值观的重新理解来实现儒家思想的复兴。

三、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社会秩序的稳定。

儒家思想注重礼仪和道德,强调人的行为规范和自律,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教育体制的构建。

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体制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注重经典的学习和思考,强调以德育人,培养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分别为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基本观点、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对教育的启示。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基本观点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个人和社会的思考。

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包括仁、礼、孝、忠、诚等,主张“中庸之道”和“集大成者”,追求社会和谐与人类的完美境界。

首先是仁,儒家认为仁是人类的道德本质,要以仁心待人。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者爱人、慈悲善良,注重待人和谐、关心他人的利益和福祉,以及尊重他人的人权。

其次是礼,儒家强调社会交往中的礼仪和规范。

儒家认为礼仪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规范行为,通过遵循礼制的规定,可以维持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儒家强调儿女对父母的孝敬和敬畏。

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孝义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要素,也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关键。

忠是儒家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儒家强调君臣之间的忠诚关系。

孔子认为君臣关系应该是忠诚与互补,君主应当以仁德治国,臣民则应忠心尽责。

诚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品质,孔子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诚实是建立在真实和正直的基础上的,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实事求是、真诚相待。

二、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在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化。

经过孔子的努力,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逐渐形成。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

墨子提出了“兼爱”和“非攻”的观点,批判了儒家的仁爱思想过于局限于亲亲相惜,而不能推及万物的弊端。

这种批评迫使儒家思想进行调整和发展,使其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他强调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天生具有仁善之心。

他还提出了“天命论”和“王道论”,主张君主应当成为谦逊能干的君主,民众应当遵循海纳百川的内政和外交政策。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高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到了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礼教文化的代表之一,通过对其演变的深入探究,可以了解到其影响力的不同阶段以及对中国社会的作用。

首先,古代儒家思想主要是依据孔子思想建立的道德观和宗教观。

孔子提倡“仁爱”和“义”,倡导“君子为学而不厌诲,为道之砥砺而不惧违,为仁者而不忘其心”,强调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指导了后来众多儒家学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思想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不同的派系,其中主要有“老庄”、“名家”和“墨家”等。

老庄思想是中国智慧和文化的一部分,主张“自然无为”,反对强权和政治的干预,鼓励人们自由发展,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名家思想则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实用主义,主张尊重古人,以实践为根据,以经验为依据,以创新为目标。

墨家主张“兼爱”和“非攻”,鼓励人们关注社会公平和道德伦理,反对战争和暴力,并提倡技术创新和实践操作。

再次,随着历史的进程,儒家思想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代表。

秦汉时期,为了加强国家的统治和管理,皇帝采用了封建礼教的思想,推崇了孔子和儒家思想,其版本成为了后来“文化大革命”时闵行的“孔庙”和“孔林”,后来成为考试制度的基础和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一部分。

最后,儒家思想虽然经历了不同的演变,但是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儒家思想不仅仅影响了中国传统的修身、治国,而且还展现出超越时空的艺术成果、知识创新和思维的奇异性,为人们思考问题和面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了一种理论参照和思想支持。

总之,儒家思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深远。

深入研究儒家思想的演变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深刻性和价值观的变迁,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身的文化身份和文明的底蕴,进一步加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

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变化与影响

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变化与影响

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变化与影响儒家思想和文化一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儒家思想和文化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变迁,儒家思想和文化也发生了变化和演化。

本文旨在探讨儒家思想和文化在历史中的变化与影响。

1. 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初现儒家思想和文化源远流长,最初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剧烈的变革和发展,儒家思想和文化也随之产生。

初期的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主张中庸之道,不偏不倚,和谐而包容。

同时,儒家强调个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平衡,提倡正义和公正。

2. 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发展随着时代的逐步改变,儒家思想和文化不断发展。

秦汉时期的统一帝国,儒家思想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时,儒家思想转向官方主义,倡导皇权式的尊严和权威。

在这一时期,儒家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不仅在歌颂官方思想和政权的同时,也包含了一些民众的观点和文化。

3. 丰富多彩的儒家文化在唐宋时期,儒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在此时期,儒家思想逐渐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

儒家思想的代表性人物孔子被提高到了一个崇高的地位,他的形象被民间景仰和膜拜。

同时,当时的儒家文化也开始注重个人自由和人文精神,儒家思想被视为一种文化认同和人生信仰。

4. 现代儒家思想和文化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新的思想观念的涌现,现代儒家思想和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在21世纪的今天,儒家思想和文化不仅仍然在中国传承,而且在国际舞台上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现代儒家被称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他们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注重理性、批判思考和创新。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和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变化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儒家思想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同时也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儒家思想和文化不断在演化,它们在变化中又保持着自我本质的连续性和延续性,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石。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摘要】本文探讨了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在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正文中,分别讨论了儒家思想在历史教材中的表现、起源与演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以及历史教材中对儒家思想的评价。

结论部分总结了儒家思想的演变和影响,同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思考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与挑战。

【关键词】关键词:儒家思想、高中历史教材、演变、影响、传承、发展、评价、中国历史、起源、当代、总结、未来研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历史悠久,绵延不绝,其中儒家思想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和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

1.2 研究意义研究儒家思想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演变及其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深远且持久,而高中历史教材作为普及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材,对儒家思想的表述和解读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研究高中历史教材中对儒家思想的呈现,可以深入了解教育部门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揭示教育改革中传统文化传承的优势与不足,为今后的历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演变与影响也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变迁与发展,揭示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对当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深入探讨儒家思想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演变及其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儒家思想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表现儒家思想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儒家经典、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介绍和解读上。

儒家思想的演变和影响

儒家思想的演变和影响

儒家思想的演变和影响儒家思想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思想体系。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它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影响着数以亿计的人们。

儒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人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尽力做到包容和谦虚。

孔子还强调了礼仪之道的重要性,认为通过遵守社会规范,可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平。

儒家思想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变革和重要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汉代的儒学复兴。

在汉武帝的时候,儒学成为了国家的正统思想,成为一种政治文化意识形态。

儒学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教育和社会生活中。

与儒学相关的经典著作如《大学》、《中庸》、《论语》等,成为了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期间,儒学成为了一种严格的教育体系,对后来的文化和文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宋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进一步延伸和发扬。

在这个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了文学、艺术以及科学的根基。

文学家们不断地阐述和扩展儒家思想,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描绘儒家思想世界的作品。

此外,在科学领域,儒家思想的精神影响着许多科学家的思考方式和道德观念。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儒家思想的地位被重新思考。

一些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包涵广泛,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有很大的潜力。

尤其是在中国的社会转型期,儒家思想的观念对于人们重新建立起信仰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此背景下,儒家思想又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人希望通过了解儒家思想,来发现中国文化和文明的深层次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思想体系,它影响了古今中外的许多重要人物和学者。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儒家思想对于塑造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个人道德标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推进,儒家思想的意义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变革。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它的发展与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历史经验与文明成果。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

一、封建社会中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

这个时期的儒家思想更多的是一种伦理道德的规范,注重礼仪之训、忠恕之道、道德廉耻等方面。

同时,儒家思想也强调了道德教化的重要性,提出了“教化人民,厉以自用”的原则。

通过这种道德教化方式,保持着封建社会的稳定,延续了封建的统治。

二、儒家思想对国家治理的影响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思想对国家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汉朝时期,经学开始成为国家重要的规范,经学的内容也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

而隋唐时期,儒家思想开始在国家中被广泛运用,唐太宗制定的“三品制度”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例子。

此外,在明清时期,官学即礼部是国家重要的机构,只有通过礼部的文化考试,才能成为官员。

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两千多年,并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文化和政治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针对新时期的儒家思想改革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一些学者和文化人开始重新审视儒家思想,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如韩非子、荀子等一些学者,提出了比儒家思想更为实用的政策、工具和道德。

而孔子哲学中所包含的智慧与经验,更多的被视为传统文化的基础,并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民生、国家治理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四、如何传承和弘扬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弘扬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尝试与各种流行文化、传统文化,以及不同的国家文化产生连通,并相互启发。

这不仅是对儒家思想的灵活运用,更是一种能够促成文化创作、民间文化发展的有效方法。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变迁,反映了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历史经验和文明成果。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中国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儒家思想和文化传承的历史和影响

儒家思想和文化传承的历史和影响

儒家思想和文化传承的历史和影响从孔子开启的儒家思想到今天的中国文化,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人内心的精神支柱。

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华之一,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和发展。

在儒家思想和文化传承的历史和影响方面,其深远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 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发展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末期的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被人们誉为“儒家思想”。

孔子提出的思想主要包括“仁、礼、智、信、勇”等概念,他认为这些思想是构建人伦关系的基础。

儒家思想注重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感情纽带,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观。

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和发展。

从孔子创立的儒学开始,随着儒家思想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同的儒家学派,比如“东方学派”、“南方学派”、“荀子学派”等。

这些学派共同推动了儒学的发展和演变。

儒家学派提出的观点和方法,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

二. 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表现为各种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和礼仪之规。

比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诚孝顺、仁爱和谐”等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思想层面,还体现在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上。

比如,“中华礼仪”、“家教”等文化传统,都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儒家思想强调“礼”和“义”,提倡“礼治天下”,因此,中国文化中对礼仪之规的重视和遵从就成为一种传统。

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儒家思想对人们的行为举止、言谈态度、礼节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人们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信仰、道德和礼仪的体现,自然地融入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三. 儒家思想和现代社会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现代社会中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当今千变万化的社会中,儒家思想仍然是中国人寻求精神支撑和找寻道德准则的重要依据。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伦理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的探索,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和初衷儒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孔子,他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仁”、“礼”、“忠恕”等,他提倡道德修养和治国安邦,主张君主的德政和人民的忠诚。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

儒家思想的初衷在于通过道德规范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和谐,提倡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关爱。

二、儒家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强调人性本善,提倡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主张君子为政,以兴利除害,实现治国理政的目标。

同时,儒家学派还存在其他派别,如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教化和约束来改造人性。

这些不同观点的出现,更加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外延。

2.秦汉时期。

在秦汉时期,儒家思想受到了汉代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成为了国家的官方思想。

儒家思想在这个时期发展得更加成熟和完备。

儒家经典《礼记》、《易经》等得到了广泛的阐释和研究,成为了教育的重要内容。

同时,文人墨客的兴起,也为儒家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舞台。

3.宋明清时期。

在宋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在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使儒家思想更加系统和学科化,更加注重礼仪、礼法和道德教化。

明清时期,理学正统逐渐被挑战,经验派学派和阳明学派的兴起使儒家思想更加注重人性和个体的主动性,强调道德自觉和人的自由意志。

三、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儒家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提倡了仁、礼、义、智、信等思想,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对于国家的繁荣稳定至关重要。

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同,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二、儒家思想的演变然而,儒家思想在后来的发展中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演变。

比较重要的演变过程有以下几个方面:1.汉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在汉代,与一些经典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新儒家思想兴起,如“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的成书,为后来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代的儒家思想主要侧重于社会伦理和政治制度,并形成了以士大夫阶层为核心的士人文化。

2.宋明理学的崛起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以宋代的程朱理学为核心,强调人的理性和道德修养,并且主张在实际生活中尊儒恶法,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宋明理学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清代儒家思想的变革清代末年,由于西方的强国压迫和思潮的传入,儒家思想开始受到极大的冲击,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提倡吸收西方科技和思想成果,一度对传统儒家思想造成了冲击,但是最终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

同时,一些儒家学者也开辟了新的思想领域,如康有为思想的直接作出,为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政治制度方面,儒家思想强调君主专制,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素质教育,塑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模式。

在社会道德方面,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师生关系等,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人伦道德体系。

在教育方面,儒家思想注重修身立德,教育出一代代优秀的士人,培养了中国古代最精英的知识分子。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和批评。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儒家思想过于强调等级制度和权威性,限制了个人自由和人权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也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儒家思想和演变及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和演变及现实意义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 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 宣言中说道:“人类要在21世 纪生存下去,就要从2500年 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
儒家思想的演变 及现实意义
研究目的: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也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 孔子创立儒学至今,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主要 是通过道德修养达到自身的和谐,进而推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的和谐,其思想对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必要性:
(一)儒家思想的演变
1、创立: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 “礼”的学说 2、继承: 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
君轻”思想;荀子…… 3、重创: 秦朝,“焚书坑儒” 4、正统: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冲击: 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改造创新
我们从“儒家思想”学到了哪些优 秀品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舍生 取义、见利思义”的生死道义观;“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其志也”的坚毅品质;“士不可以不弘 毅,任重而道远”的探索精神;“自然的和 谐”“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自然意识;“行己有耻”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
书符化除 社人、合此 会所教现之 的推育代崇素的外积;质与,极耳教时你意濡育俱目的进还义染要,知 吗,求良道 ?耳,好熟符的哪能合教些详教育儒,育思其的想家格现、思言 代教想警化学句、方在、教法当创育和今新的学意科习识学态
度更是影响深远,成为有其思想学说以来每一位读书人应该 遵照的准则。
我们作为21世纪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与接 班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是必修内容,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秦儒家、汉代儒家和宋明清时期的
儒家。

这三个阶段的演变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儒家是指在秦朝之前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孔子、荀子等。

这一阶段的儒家思想主要包括“大同、仁爱、克己复礼、修身齐家”等概念,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修
养自身,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

这一阶段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教育和文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孔子被誉为“万世师表”,成为全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人物。

汉代儒家是指在东汉朝代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郑玄、严复等。

这一阶段的儒家思想强调学问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汉代儒家倡导“经世致用”,
重视政治实践和科举考试,形成了官学教育制度,推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宋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是指在宋、明、清朝代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有朱熹、王阳明等。

这一阶段的儒家思想强调知行合一,主张实践为重,注重实验、体察和研究,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影响不仅仅局限在教育、政治和文化领域,还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对儒家思想在不同
时期的演变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对今天
的人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历史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作者:籍文华来源:《学理论·中》2015年第05期摘要: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分析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中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对高中生吸取儒学精髓为我所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材;儒家思想;传统文化;民族心理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148-02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随着社会的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法家文化等多种文化。

在这些文化之中,儒家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毋庸置疑地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得以推广。

本文以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为例,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演变过程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社会变化的影响,并对高中生吸取儒学精髓为我所用提出要求。

一、孔子与“仁礼”之说儒家文化以孔子的“仁、礼”为主要代表,那么“仁”究竟是什么呢?在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中是这样阐释的:“仁”可以看作是“仁者爱人”。

抑或者是“克己复礼为仁”。

这实际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

“仁者”是指充满慈爱之心,善良的人。

那么“仁者爱人”则是要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宗旨,并且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的内在道德修养。

“克己复礼”是指要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礼”的要求,即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样的仁学在塑造汉民族的性格上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汉民族的文化能够得以保存延续下来,构成现阶段的一种颇具特色的文化结构。

孔子的“礼”则是要维护“周礼”,“礼”的核心是尊敬和祭祀祖先。

孔子的“仁”是为了维护“礼”,维护以“周礼”为代表的氏族统治体系。

这里说的氏族体系,是以血缘为基础,以等级为特征的氏族体系。

维护或者恢复这种体系是“仁”的根本目标。

儒家所谓的“修身治国平天下”正是完全体现这一观点。

“修身”可以理解为“仁”,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依据,“治国平天下”则是“礼”的表现,为的还是维护统治者的统治。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修身”的效果呢,这就不得不注重对个体人格完善的要求,便要求强调学习和教育,从而获得各种现实的及历史的知识,由此,又使孔子提出了一系列至今还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观念,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观点。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以“性相近,习相远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为例做了论述,一方面,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是提醒我们高中生要重视自我意志的克制和锻炼,要主动地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最终使自我修养和历史使命感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了人格中的“仁”的新高度。

这也使得孔子成为代表中华民族的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几乎成为中华文化的代名词。

在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中,强调孔子学说是指“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和人事”,这也是在说孔子强调要用自身的“仁”去完成社会的“礼”,告诫高中生要重视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

同时强调孔子开创了私学之风,将其思想主张贯彻到高中历史教学之中。

二、孟子与“仁政”学说在孔子之后,孟子则成为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他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提出了“仁政”,主张“民贵君轻”,这正是将孔子的以“仁”释“礼”学说,即将外在的社会规范化为内在自觉意识这一方面,发挥到了极致。

这也使得孟子“亚圣”的地位沿袭了两千年。

孟子之所以没有像孔子那样以“仁”释“礼”,是因为在战国时期,氏族制度已完全遭到破坏,孟子在此基础上,直接提出了“仁政”学说。

在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中,叙述了孟子强调“仁政王道”的思想,就是说王者的政策实施必须与广大“民众”的利益相关联,即“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在这里的“仁政”,核心就是得民心。

这里的得民心是指与人们的现实物质生活相联系,并把它作为“仁政”思想中最为主要的内容,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中则评价这种观念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孟子还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孟子“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这是在强调一种心理原则——“不忍人之心”。

孟子把儒学的关键抓住并突出了,使其与墨子的兼爱,韩非的利己,老子的无为而治明确的分割开来。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则是孟子的“性善论”,即认为人之所以能够区别于禽兽在于人先天的具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内在的道德素质品德,这就是著名的“四端”说。

人的这种性善,是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情感被证实的。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先天的善,也是需要后天的学习努力去培育的,否则,这种先天的善,仍然会被掩埋。

对于孟子而言,后天的一切学习与努力,都是为了去发现自己本身存在的善,为的是更进一步地去拓展内心的善,这就是“存善”。

孟子强调,这是一种可以发扬的内在道德情感。

三、荀子与“性恶论”与孟子观点相对的,则是战国后期的儒家代表人物荀子。

荀子可以说是上承孔孟学说,下接易庸,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开启汉儒,是中国思想界从先秦到汉代的一个关键人物。

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叙述了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主张“性恶论”,这种性恶是指,人生下来本性是“恶”的,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恶”也可以变为“善”。

荀子的“学”是为了改造人性的“恶”,是在强调外在规范约束的重要性,注重客观现实的任务改造。

孟子的“学”则是为了扩展人性的“善”,注重的是主观意识的自我修养。

同时,荀子还强调“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这就是说,人要与自然奋斗才能生存,人能够主宰万物,与天地并立。

在荀子这里,“天”不是有人的意志的神,是客观存在的大自然。

所以我们要顺应客观的自然规律,重视农业生产。

这就是说,事在人为,我们不需要去探究“天”的奥秘,只要弄清楚人的规律就够了。

荀子要求的是了解和重视与人事相关或能用人事控制和改造的自然,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顺应自然规律,强调客观规律的重要性。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荀子还强调“礼”。

荀子的“礼”同孔子的“礼”大有不同,孔子不主张打仗,荀子却注重“刑政”的重要性,并称“礼”“法”,这也成为荀子区别于孔孟的最基本特色。

这也使得“礼”成为荀学的核心观念。

荀子的“礼”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产物,是人作为族类之所以能存在所必需的,是整个社会的礼法纲纪。

在荀子看来,内在的仁义道德必须通过外在的规范才有可能存在。

荀子心中的“礼”,不仅仅从氏族贵族统治者们的个体修养出发,而是从整个社会道德的规范中出发,强调的是整体的礼法纲纪。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中指出:“他(荀子)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这个“礼”就是指整个社会的法律规范。

四、董仲舒与儒学独尊儒家思想到了汉代,则演变成了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儒学,这一时期的儒学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为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起了重要的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指出,董仲舒的贡献就在于,他最为明确地把儒家的基本理论同战国以来的阴阳五行说结合起来,使得儒家有了系统的政治伦常纲领,形成了自汉代以来的,以儒为主,儒学独尊,融合各家学说而构成的儒家新时代。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特别指出,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这里的“天”指的是阴阳五行,“人”指的是王道政治。

也就是说,人的意志是依赖自然的天的五行阴阳来呈现出来的。

着重指出了人要对天的服从,要根据天的旨意来实行政治制度,处理人际关系。

“天”的意志和主宰作用与客观现实规律相结合。

作为具体存在的人的形体和社会等级及伦理制度,都是“天”在世间的推演。

董仲舒将自然事物伦理花,把自然的天赋予了人的意志和感情,就是为了强调王朝统治也就是社会秩序与自然规律相联系而和谐存在的重要性。

究其根本,董仲舒提出这些的目的,都是从理论上证明当时君主专制的绝对权威和君臣父子之间的严格的统治秩序。

正因为这样,他的观点才可以得到汉武帝的认可,使得儒家的地位由此开始提升。

诚如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所说:“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汉王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这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

五、宋明理学与儒学新发展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逐步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是理学的开创者,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朱熹提出要“存天理,灭人欲”,在理论上肯定了自然的生存发展,同时也要禁锢、压制甚至否定人的感性自然要求。

这里的“人欲”,指的是一切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欲望,“天理”是作为普遍规律无处不在的。

在朱熹的“理”的世界里,道德行为具有法规似的普遍性,在整个伦理行为中,具有普遍的使用规律。

同时,“格物致知”则成为达到道德意识的必由之路。

朱熹重视“三纲五常”,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

因为只有君心正,纲常才得以正,百官才得以正,然后才能国治天下平。

王阳明发展并继承了陆九渊的心学,并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他强调“致良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的“心”,在这里是说纯道德本体意义上超越了的心。

这实际是把一切道德归结为个体的自觉行为。

王阳明的心学强调感性的倾向,并由之导向自然的人性论。

对此,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六、吸取儒学精髓为我所用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为充实人类思想的宝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儒家思想的精髓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构成了当今社会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

通过对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中儒家思想的简述,结合高中生对这一部分儒学文化思想精髓的学习,旨在使高中生从中获得这样的启迪: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经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创造与总结,较早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

从汉代开始,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

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高中生要正确认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价值,在学习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材中所阐释的儒学时,要吸取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用积极的、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人生、生活,同时要培养理性冷静的态度处理问题。

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要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交往中,注重满足与平衡,避开盲目愚蠢的服从。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朱汉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马执斌.历史(必修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5]陈辉.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陈辉,潘树林.问题源于历史教学实践[M].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