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一单元(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3)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因。
2.教学难点:
(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背后的历史逻辑;
(2)分析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异同;
1.作业完成过程中,注重史料阅读和分析,力求做到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2.小组合作作业时,分工明确,确保每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3.提交作业时,请注意格式规范,字迹清晰,以保证作业质量。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鼓励优秀作业,对存在问题的作业给予指导和建议。
(4)设计课堂小结,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教学策略: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正确的历史观;
(4)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提高历史素养。
3.教学评价:
2.介绍董仲舒的生平及其新儒学思想,分析其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异同。
3.阐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一政策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
4.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原因。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层面:通过学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历史事件,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尊重不同文化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a.创立---禹死后,启用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意义----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从此“公天下”变为“”。

(中国早起国家政治制度开始于夏朝。

夏商时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商朝设立参与商王决策的、。

地方-----在地方,封方国首领为“、”等。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分封制:a.目的--- 。

b.内容:①周王把和分封给、、,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保卫王室。

②诸侯的义务有:、、、。

③诸侯的权利有:、、。

c.中国古代“封建”这个词的含义:d.作用:书上第六页第二段e.衰落: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同时周王室的衰微,分封制逐渐衰落。

(3)宗法制:a. 目的:b. 由原始社会的直接演变而来。

c. 特点:最大特点(或核心内容)是d.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

e.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血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形成严格的宗法等级秩序:→→→f. 作用及影响:保证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形成了中华民族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传统。

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1)建立:年,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2)秦朝建立的条件:(主观、客观)(3)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A、中央政治制度:a.皇帝制度:秦始皇首创,特征、、b.中央官制:秦朝设、、三个最高官职。

(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御史大夫负责、和。

太尉是负责全国。

之下还有九卿。

)B、地方政治制度: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出现在时期)郡县制的特点是:郡县的长官由直接任命,官位不世袭,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统一;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如秦朝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文字等);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秦朝短命而亡。

高一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至第四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至第四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2教材(第一至第四单元)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本单元主要阐述了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

内容标准要求从古代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概括出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并从古代中国实行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及其影响的角度,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这一学习单元的主要内容有: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重点:农具的变革及耕作方式的演变知识结构:1. 农业的起源(时间、特点)2.劳动对象: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

地域格局:南稻北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3. 生产工具与技术:(1)生产工具:农具的变革(翻土工具、灌溉工具)材质变化:石骨木(原始)—青铜(商周)—铁(春秋战国)动力变革:人力—畜力(牛耕)—自然力(唐朝筒车)耕作工具:耒耜(原始)——战国铁犁用于牛耕——西汉犁壁——唐朝曲辕犁灌溉工具:翻车筒车(2)生产技术:刀耕火种——铁力牛耕,精耕细作4.劳动者: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5.小农经济:形成:生产力进步,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特点:是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手工业结合,自然经济。

评价:积极:生活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保障国家财政收入,巩固政权;消极:落后性,生产规模小,难以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发展,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力的因素。

脆弱性:承受风险能力差,不稳定,统治者过度剥削、天灾战乱,苛政造成自耕农破产,影响国家赋税徭役。

5.农业经济的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地位: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重点: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冶金、丝织、制瓷业的成就,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什么是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

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素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素材

历史Ⅰ政治文明历程课程标准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⑴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⑵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⑶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⑷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二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概念准确地说,秦朝建立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与民主政体相对立,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

简单地说,该制度就是: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其核心是集一切权力于皇帝)。

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1.经济根源: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维护社会安定,保障生产。

新兴的地主阶级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来巩固其统治地位。

2.社会根源: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秦始皇吸取前朝诸侯割据的教训,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

秦统一后,六国残余势力还很大,只有加强中央权力,才能维护统治。

3.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韩非子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西汉儒家董仲舒进一步完善了君主专制理论。

)4.政治基础:春秋时期,宗法制、分封制瓦解。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

三、建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秦军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移民实边,设九原郡。

公元前220年屠睢统兵征讨岭南,于公元前214年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行政管理;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交通路线,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秦的统一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同步练习: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版)

第一单元第2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清人顾栋高考证:“鲁在春秋实兼有九国之地,齐在春秋兼并十国之地,晋所灭十八国……楚在春秋吞并诸国凡四十有二,宋在春秋兼并六国之地。

”这种现象对中国发展进程的推动作用是() A.使中国实际上处于分裂的状态B.加速了中国的封建化进程C.加速了国家向统一的方向发展D.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解析: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减少,统一的趋向日益明显,由此可知C项正确;春秋时期是中国奴隶制度逐步瓦解的时期,而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逐渐形成的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加速封建化进程,由以上分析可知,B、D两项错误;中国处于分裂状态仅是对当时社会状态的描述,不属于对中国发展进程产生的推动作用。

答案:C2.(2016·北京夏季会考)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是()A.大禹B.成汤C.周武王D.秦王嬴政解析: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结束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

故选D项。

答案:D3.(2016·广州学业水平测试)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A.分封制度B.世袭制C.宗法制度D.皇帝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

A、B、C三项在西周时已实行,秦统一后创立了皇帝制度。

答案:D4.(2016·江苏学业水平模拟)《史记》中“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形容的是什么制度的特点()A.三公九卿制B.皇帝制度C.分封制D.郡县制解析:材料“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都反映了皇权至上和专制独裁,这一制度是指皇帝制度。

答案:B5.(2016·湖南学业水平测试)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

第0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0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高中历史新教材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部编新教材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时案例
“宋公栾”青铜戈(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青铜戈胡部有6个工整的错金鸟篆铭文,“宋公栾之造戈”。

“宋公栾”是宋国第
宋景公,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l6年)即位,卒于周贞定王十八年(公元前451年)。

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

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

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
齐国“子禾子”青铜釜
“田氏代齐”事件的主角田和。

田氏家族原本姓陈,子禾子釜是田和未被立为诸侯时所做,年代当在公元前404~前385年之间,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左关”青铜鉌、。

这三件计量工具是齐国中央政权在左关安陵地区征收税赋的专用标准量器范具。

当田和的曾祖父田常担任齐国国相时,为了壮大田氏一族的势力,田常开始在量器上做文章。

用大于公量的田氏家量出贷粮食,用公量收。

就这样,田氏在齐国广得民心,齐国百姓“爱之如父。

田氏几代在齐国苦心经营,终于在公元前379年齐国君主齐康公死后取而代之。

年,田和被周安王立为齐侯。

战国时期的几大城市。

苏版高一历史(2)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后练习

苏版高一历史(2)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后练习

苏版高一历史(2)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后练习1.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B、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考点】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题点】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经营与生产2.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

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

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A、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考点】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题点】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经营与生产3.明朝中后期,瓷器的生产多采用〝官搭民烧〞的办法,在制瓷中心景德镇有民窑〝形器走天下〞之说。

这充分说明了()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景德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景德镇瓷器天下无双4.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假设鹜。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

〞材料说明当时景德镇()A、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B、制瓷业开始兴起C、为了谋生,全员参与瓷器生产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5.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

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考点】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题点】海上丝绸之路6.(2019·云南学业水平考试)白寿彝先生说:〝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分层检测:(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能力提升)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单元分层检测:(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能力提升) Word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能力提升)1、从夏朝开创“家天下”制度开始,直到清王朝的覆灭,君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这种继承方式始终遵循的原则是( )A.以年龄为准则B.以血缘为纽带C.以等级为核心D.以德才为标准2、史载: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

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一叙述表明商代( )A.封邦建国制度并未确立B.宗法制度并不成熟C.嫡长子继承制并未确立D.世袭制度并不严密3、儒家思想家朱熹批评汉高祖、唐太宗这两个堪称“最有作为”的皇帝,说他们也不过是“假仁借义以行其私”。

君主之“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B.封建君主专制下的“权力”制约C.封建君主专制下的权力分享D.君主专制制度下君权的排他性4、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

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即位,是为周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D.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5、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说明()A.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D.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6、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

这表明周代的乐舞( )A.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B.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C.满足官僚政治的文化需要D.开创乐舞追颂功德的先河7、石棺葬主要分布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内,大约流行于战国至西汉晚期,似行氏族公共墓地制,随葬品一般只有二三件陶器。

自汉武帝开拓西南夷设置郡县后,石棺葬相继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外来的土坑墓、砖室墓或崖墓,随葬井灶壶罐,该地渐与中原文化融为一体。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法家代表人民渴望安宁,统一 成为历史潮流。 (5)个人: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大略(如远交近攻战略等)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专制主义(君臣关系): 就中央决策方式而言,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具体就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矛盾:皇权vs相权) 中央集权(中央和地方关系): 针对地方分权而言,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其特点 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 必须严格服从中央。 (矛盾:中央vs地方)
拓展:郡县制的特点和积极影响
特点: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积极影响: ★ 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 的进步; ★ 郡守和县令由皇帝任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 ★ 根本上否认了分封制,打破了诸侯割据的状况,加 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廷尉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
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赞成实行郡县制
1.形成过程: 春秋时期初设郡县;战国各大国广泛实行;秦统一后 全面推行。 2.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长官 为郡守。负责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 长官为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 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 和兵役。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秦国统一六国
从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 年的时间,秦国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 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 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高一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ppt

高一历史必修2 第一单元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ppt

随堂练习
1. 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应出自 A. 官营手工业 B. 民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私营企业
2. 明清时期,我国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 A.南京和洛阳 B.成都和昆明 C.苏州和杭州 D.长安和开封
3. 与明清史书中记载的“比屋皆工织作”“机杼 之 声,比户皆相闻”相关的丝织业经营形态是 A. 官营丝织业 B. 民营丝织业 C. 家庭丝织业 D. 官营丝织业和家庭丝织业相结合 4.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 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 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 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 促成雇佣关系的产生
我国曾被外国学者誉为“丝绸之源”。丝的发明和丝绸的制作, 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而西方,却是到很晚时候才学会养蚕缫丝 的。有一个为人们所常说的笑话:大约到公元3世纪时,古罗 马一位叫保萨尼亚斯的学者说:丝是一种好像金龟子一样但比 之大两倍的小动物体中取出的。赛里斯人(即中国人)把它们 养四年,喂它们吃小米,然后从它们的残骸中获取丝。这当然 是很可笑的,说明西方一直到公元3世纪时(我国已在魏晋时 代),还不了解丝是怎样提取的。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 斯”,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 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 的黄金去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皇 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铁农具、钢剑 铁农具推广 取代木、石、青 铜农具
杜诗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冶铁水平领先世界
16纪世前炼钢技术 领先世界
杜诗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制瓷业
1、商朝:原始瓷器——世界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2、东汉:青瓷 3、唐朝: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4、宋代:瓷窑遍布,五大名窑。 5、明清:种类丰富,争奇斗艳。 ——青花瓷、景德镇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同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同步

【情境二】吴于廑、齐世荣在《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中写道:亚历山大的东
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 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 印度洋、地中海……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 要的。 【思维交互2】概括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你认为哪种方式更有利于文明传 播与发展?说明你的理由。(唯物史观)
知识点二 古代世界的帝国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1)古代文明的扩展,为奴隶制帝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波斯是兴起比 较早的奴隶制大帝国,它的统治情况如何呢?(2)公元前333年的伊苏斯决战,波斯 军队被亚历山大击败,亚历山大帝国崛起,取代波斯成为新的大帝国,其崛起后采 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解析】选A。根据材料“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 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 界上”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强调了罗马作为商品汇聚 地,商品丰富,贸易、航海、农业等各方面货物贸易的繁盛,侧面上反映了帝国的 空前繁荣,故A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反映了帝国的空前繁荣,而不只是体现帝国贸 易的发展,C错误;材料内容没有强调帝国内经济联系的加强问题、奴隶和平民劳 动的问题,故B、D错误。
1.总趋势: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 2.表现:
西亚
希腊
埃及
阿拉马字母 希腊字母
拉丁字母
3.汉朝与罗马帝国: (1)背景:公元前后,汉朝和_罗__马__帝__国__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 (2)概况。
地中海东岸
大秦
洛阳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东西方的文明交流 【情境一】亚历山大在进军途中,建立了许多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新城,今天埃及 的亚历山大港就是那时兴建的。这些城市在文化、教育、城市建筑等方面受到 希腊文化的影响。虽然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但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 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注重查阅相关资料,力求内容准确、观点鲜明。
2.注意文章结构,合理安排篇幅,突出重点,条理清晰。
3.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一下午放学前。
3.人文素养:通过学习儒家思想,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关爱他人、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事件的深层原因、影响以及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认识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人物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导。
(2)新课内容:讲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引导学生分析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与这一事件的关系。
(3)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以及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4)案例分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身体验儒家思想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应用。
3.比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前后的文化、教育状况,阐述这一政策对后世的影响。
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概括如下:
1.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儒家思想在汉武帝时期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理解:学生能够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掌握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儒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地位。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4分,12小题,总共48分.)1.杜牧在《阿旁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

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满足皇帝的私欲 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C.强化君主的权力 D.彰显皇帝的权威【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2.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C.皇权至高无上D.书同文,人同伦【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皇帝制度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这说明了此制度为皇帝制度,C是其重要特征,故本题选C。

A与分封制相关。

B指的是郡县制。

D属于秦始皇在巩固国家统一方面的措施,都不符合皇帝制度的特征。

3.黑格尔说:对希腊罗马世界来说,有些人是自由的,对近代世界来说。

人人都是自由的。

但对东方世界来说,只有一个人是白由的。

以下最能说明该观点的是A.郡县制 B. 宗法制C.分封制 D. 皇帝制【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4.“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治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材料“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得知,材料反映的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行政体制,故A项错误;由材料得知,秦朝地方郡守、郡尉、郡监御史隶属于中央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从而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故B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标志是郡县制的建立,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此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的只是秦朝中央三公和地方郡守、郡尉、郡监等机构官员,不能体现机构臃肿,故D项错误。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研究过去的事件和人物,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现在的社会和文化。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第2课是讲述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起源和演变。

本文将依据这个主题来探讨相关的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其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最早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人们过着捕猎、采集的生活。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形成了农业社会。

此后,中国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

在奴隶社会时期,奴隶就是生产资料的占有者,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繁荣。

封建社会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社会形态,以封建贵族作为统治阶级,以农民为主要生产力。

社会经济的主要关系是封建主义的地租制度。

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商业的兴起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也是历史的必然结果。

最早的政治组织是部落联盟,后来发展为封建国家。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主要有三个阶段:夏商周时期、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在夏商周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集权化,王权至高无上。

随着农业的发展,封建国家也逐渐形成。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政权高度分裂,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秦汉时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巅峰。

但随着汉朝的衰落,政权再度分裂为三国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文化成就,包括文学、哲学、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

在文学方面,中国古代诗词的创作达到了独特的高度,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苏轼的《水调歌头》等经典之作。

哲学方面,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思想思想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石。

科学技术方面,中国在农业、纺织、造纸、制陶、冶金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同时也有很多发明和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术等。

艺术方面,中国古代的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人教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复习提纲】

人教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复习提纲】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2、时代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融合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农业:铁器、牛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水利设施的兴建——都江堰、郑国渠、芍陂、黄河的治理井田崩溃,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个体生产的小农经济(自耕农)的出现:男耕女织、家庭农业手工业相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自给自足、精耕细作、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弱。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重农抑商政策),统治者过度剥削压榨成为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2、手工业:私营手工业的兴起3、商业:私商兴起,打破了工商食官货币流通广泛,商品流通量增大,大商人的出现(范蠡、吕不韦等)商业中心城市的出现,例如:临淄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商人高度的流动性与强调耕战和加强中央集权发生了矛盾,所以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崛起,重本抑末一是身份上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二是限制经营范围,盐铁官营二、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春秋战国纷争(春秋争霸、战国兼并战争)的背景A:铁犁牛耕的出现,生产力的发展。

B: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C: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破坏、瓦解,礼乐制度(一种等级名份制度)破坏2、过程A:春秋争霸①齐桓公称霸——最早称霸中原齐国东方,盛产鱼盐;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

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②晋楚争霸:晋文公③吴越图霸: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

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

B: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①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②各诸候国纷纷称王,前256年秦吞并周3、华夏认同(民族融合)蛮、夷、戎、狄融入华夏族、民族认同感增强三、各国的变法运动(以商鞅变法为主)1、背景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法政治:各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社会变革和文化发2、概况A: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B:李悝在魏国、吴起在楚国、商鞅在秦国3、秦国商鞅变法A:条件和机遇(1)秦国落后于其他诸侯,客观要求通过变法增强国力;(2)秦国国君权力较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3)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4)商鞅来秦得到秦孝公赏识以及个人的改革精神;公元前356、350年,商鞅两次实行变法;B:商鞅变法的内容(重点——发展农业、打击旧贵族、厉行法治)(1)政治: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的“军功爵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推行什伍连坐制——使秦国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有效加强了政府对基层的管理和控制;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削弱了贵族在地方的权力,强化了中央集权,为秦统一以后推行郡县制奠定了基础制定秦律,轻罪重罚,强化法律意识,实行严苛统治(2)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的保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抑制商人势力的扩张,发展社会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练习题(二)
1.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宋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A. 司马光主编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B.“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出来的青花瓷片
C.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摹本
D. 苏轼的《洞庭春色赋》手迹拓片
2. 唐代“庸”的实行,对农民的实际意义在于()
A.保证了生产时间 B.减轻了赋税负担 C.取消了徭役负担 D.放松了人身控制
3. 在西方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按照这一论断,你认为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西安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4. 明朝丝织业中出现的机房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A.使用机器生产且具有一定规模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C.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商品交换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5. 清朝统治者入关后,先后出现过三次圈地高潮,几十年间共圈占汉族人田地 224982 顷。

以下有关清初圈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大量土地集中到满清贵族手中,激化了汉满矛盾
C.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提高与农田的增加
D.促进了土地经营的规模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6. 下列对明清两代实行闭关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一概禁绝外商来华贸易
B.使中国与世隔绝,落伍于世界潮流
C.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范西方国家的侵略
D.根本上是由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决定的
7. 清朝的一项政策“不仅妨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这一政策是()
A.奖励耕织
B.重农抑商
C.自由放任
D.闭关锁国
8. 西汉初年“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促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是()A.“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B.“海内为一,开关粱,驰山泽之禁”
C.“敢私铸铁器鬻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
D.“同家置市易司,笼制百货”
9.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均田制的评述,不正确
...的是()
A.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孝文帝时期
B.封建国家实行均田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
C.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D.唐朝后期两税法的颁布,标志着均田制彻底瓦解
10. 有材料显示:清朝前期,景德镇民窑接受欧洲人的定货,并经由荷兰人运往欧洲,器型种类包括
1
西式餐具、人物饰像等。

对此现象,符合历史的解读是()
①这些定制的瓷器应该多数从广州出口②清朝推行闭关政策,这是一则杜撰的材料
③这印证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发生的“商业革命”
④这说明当时的中国经济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 ②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1. 明朝对外关系的新现象有①开始了与非洲国家的交往②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③开始从国外引进农作物新品种④开始翻译西方科技著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12. 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重农抑商 C.海禁政策 D.闭关锁国政策
13. 范仲淹(989-1052)在《四民诗·商》中写道:“尝闻商者云,转货赖斯民。

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

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

周官(即周礼)有常籍,岂云逐末人。

”该诗反映了()
A.宋朝商品经济繁荣
B. 宋朝工商业阶层兴起
C.诗人重本抑末的主张
D. 诗人重视商业发展的思想
14. 古代罗马贵族以身穿丝绸服装为时尚,这一现象最早出现的时代可能在()
A.春秋B.秦朝C.汉代D.唐代
15. “……作三石人以镇湔江,五石犀以厌水怪。

凿离堆山以避沫水之害,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南数十州县稻田,自禹治水之后,因其旧迹而疏广之。

”这个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C.坎儿井 D.灵渠
16. 《欧洲瓷器史》第一章提到:(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道地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明清官窑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B.中国瓷器业不遗余力的开拓海外市场
C.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D.政府对官瓷的工艺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17. “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人高利贷者可以通过购买土地而转化为地主,这不仅缓和了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而且形成了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在经济上的三结合。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专卖制度 B.重利轻义观念
C.土地私有制度
D.工商皆本思想
18. 《都城纪胜·市井》记载,南宋杭州城“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惟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

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无论四时皆然。

”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的需要
19. 唐朝最高年铸币量为唐玄宗时期的32万7千贯。

宋朝最高年铸币量是唐玄宗时期的20倍。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应该是()
A.宋代商业水平远远高于唐代 B.唐代商业水平十分落后
C.宋代铸币水平大大提高D.宋代允许弃农经商
20.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不少以本姓命名的店铺,如“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丛家药肆”等等。

这表明()
A.以本姓命名店铺始于宋代B.宗法关系决定着店铺名称
C.资本主义萌芽在宋代出现D.宋人已有较强的品牌意识
二、非选择题
2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
(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

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

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

宋朝时的申圆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间。

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已经有了专业经理,女责经营与自已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

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出现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
(3)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经济因素对世界文明进程有何影响?
3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CADBB 6-10ADBBB 11-15CADCB 16-20BCBAD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因素:出现汇票;政府担保银行票据;专业经纪人;批发和零售的形式;专业经理;理财专家等。

原因:政局相对稳定,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农业发展,手工业、商业、贸易的高度繁荣;国内市场数量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海外市场的形成。

(2) 社会风貌:城市经济发展;文化普及。

(3)影响:促进了我国航海事业和外贸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事业的传播;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