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 湘教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海陆分布与气温 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海洋表面和陆地表面温度的
变化有很大不同。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的 气温和陆地上的气温那里更高? 冬季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上,气温是什么样的关系? 为什么夏季人们喜欢到青岛来避暑? 全国大部分地区是7月份最热,可青岛却8月份最热,你 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海洋的高温月份和低温月份出现的比陆地早还是迟?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地形地势与气温(高度的变化及阻挡作用) 你能就上述两方面举出例子吗?
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多?
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多少?
三、降水
2.降水形成的主要条件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空气上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
3.降水的主要类型
地形雨、对流雨、锋面雨
地形雨
对流雨
锋面雨
66.50
900 北寒带 北极圈 北温带 北回归线
热• 赤带 道
南回归线 南温带
南极 圈 南寒带 900
2.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亚欧大陆
亚欧大陆的沿海降水 多 ,内陆降水
一般来说,濒临海
洋的地方气候湿润,
但也有的地方好像不
是这样的。
如非洲撒哈拉西海
岸、澳大利亚西海
岸……。这是为什么
呢?
P83
少。
观察与思考
一个地方的黑夜和白昼为什么会交替出现?
太 阳 光 线
观察与思考
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什么形状?方向怎样?周期?
观察与发现
3月21日 春分
a
b 6月22日
夏至
900N
B AC
D
900S
d
12月22日 冬至
c
9月23日 秋分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湘教版
而减小。 4、相对湿度:
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
压之比的百分数,用 f表示,即: f = e /E ×100%
—相对湿度大小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
的程度,当 e 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
压增大,相对湿度减小。
(二) 湿度经向分布
F
• 水汽输送
•大气的水汽源主要 在副热带高压带的 海洋上(蒸发显著 大于降水), • 过剩的水汽被输送 到近赤道带和中、 高纬度地区(降水 大于蒸发);
经向通量
precipitation Eve-transportation
• 就年平均而言
,
降水
• 北半球低纬热
带地区的降水和
蒸发
蒸发几乎相等;
4、高纬度少雨带:气温低,蒸发弱,大气含水 汽少,一般年降水量不到 300 mm 。北极区的年 度降水大于南极大陆。
降水的空间分布
(四)海陆分布的降水效应
1 临近海洋的大陆产生降水的条件:
• 临近大陆的海域温度大于陆面: 陆面上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
• 大气环流能够产生由海洋流向大陆的水汽输 送:
—云量的多少与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 因素有关。 晴天:0~4; 多云:5 ~ 8;阴天:9~10 。
• 云量带: 赤道多云带:上升气流,热对流,云量 6; 纬度 20 ° ~ 30° 少云带:下沉气流,云量 4 ; 中高纬多云带:气团、锋面频繁活动, 云量 6 ~7 。
降水的空间分布
1、赤道多雨带:赤道及其两侧,是全球降水最 多的地带,年降水量约 2000 —— 3000 mm ;
季风现象。 • 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中
湘教版地理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北
南 夏至
春分/秋分
冬至
北
夏至
南
冬至
北
冬至
夏至
南
冬至
夏至
阳光照射屋内面积 旗杆影子 楼房间距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 相连,秋初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017青岛
【2015青岛】说出此时北半球是什么节气?
60oW 90oW 120oW
30oW
150oW
0o
30oE
150oE
南北回归线到 南北极圈之间
有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
无
南、北 寒带
南北极圈以内
无
有
将地球上的五带与其气候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热带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北温带和南温带
气候终年炎热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
非洲大部分位于哪一个带?欧洲大部分地区 位于哪一个带?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个洲?
B
A
D
C
你居住的地区属于哪一个带?那里有太阳 直射现象吗?每年哪个时间段昼长夜短?
(1)如图,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相
对高度为5000米。如果B处的气温为20℃,那
么A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
=20-5000÷100×0.6
A
=20-50×0.6
=20-30
=-10℃
B
(2)分析下表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气候现象
影响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齐多 海陆因素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 地形地势因素
的地方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地形地势因素
而东侧降水稀少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 陆终年冰雪覆盖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世界各地的气候为什么会千差万别?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三节:影响气候 的主要因素
地球形状
人类活动
地球运动 海陆分布
地形地势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如下图,将两个温度计分别插入甲、乙两个盒子中的沙 土,同时在阳光照射20分钟后,两个温度计的显示的温度 会一样吗?为什么?
不会一样。左图 阳光直射沙土, 获得光热多,温 度高,右图阳光 斜射,温度低。
B处的气温为20℃,那么A处的气温大约是多少?-10℃
(2)分析下表各种气候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A
气候现象
影响因素
天津的年降水量比乌鲁木 齐多
海陆位置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 最低的地方
地形地势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 地球形状
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地球运动 B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 改变地表状况。 2. 造成城市的“热岛效应” 3. 排放二氧化碳和氯氟化合物。
(2)议一议,夏季温度高, 冬季温度低,这与太阳高度有 什么关系?
A处太阳高度大,A处获得的 太阳光热多。
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冬季 正午太阳高度小。
直射:照射面积小 →光束集中 →太阳辐射强 斜射:照射面积大 →光束分散 →太阳辐射弱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 阳 光 线
地球是个球体 各地太阳高度不同 太阳辐射强度 纬度差异 气候不同 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北半球中纬度,海洋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 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8月、2月。
濒临海洋的地方:水汽丰富 深居内际的地方:水汽稀少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降水较多 降水较少
一般来说,濒临海洋的地方气候湿润,但也有的 地方好像不是这样的。如非洲撒哈拉西海岸、澳大 利亚西海岸……这是为什么呢?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素材 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最大值为90°,即太阳直射。
(2)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谈重点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也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释疑点气温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析规律纬度、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与气温的关系【例1】)A.地球形状B.地球运动C.地表起伏D.海陆分布解析:由于地球的球状特征,纬度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答案:A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释疑点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半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有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①地球公转特征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谈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特征,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四季更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说课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海陆因素 • 出示“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世界 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联系生活中很多 人都喜欢在夏天和冬天去海边居住,回顾 沿海地区冬暖夏凉,而内陆地区冬冷夏热 ; • 出示“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 降水的差别(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 降水少)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复习回顾 这节课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第二章第四节 学过的地球运动。
旋转中心 自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旋转中心
公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
•
• • •
二、新课 进一步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然后转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形成 昼夜交替。 自转改变一个地方的太阳高度,影响着太阳辐射强度,也感 受着天气的变化:早上、晚上冷,中午热。 过渡:地球不但自转,还斜着身子绕日公转。地球在公转时 ,地轴始终是倾斜的,而且倾斜角度是不变的,永远指向北 极星附近。地球公转及其这一特点,造成了太阳光热在不同 纬度地带分布和地球不同季节分配。 投影P80“地球公转示意”,并做动态课件演示地球公转。引 导学生观察 (1)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椭圆轨道) (2)地球在公转时地轴的倾斜角度。(66.5度) (3)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二、教学目标
• 1.、知道影响气候的因素;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 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 2、学会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 气候的影响。 • 3、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析图、绘图的能力,把 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能灵活运用。 • 4、了解人类活动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 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 观。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湘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世界地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主要介绍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可以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进一步认识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等。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原因,理解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和地势、气候系统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综合影响,分析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图表等方式进行讲解和说明。
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如热带雨林、沙漠、温带草原等,引发学生对气候差异的思考。
2. 提问:你认为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 讲解纬度对气候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地球形状,解释赤道附近气候较热,极地地区气候较冷的原因。
-举例说明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如北极和南极地区的气温极低。
2. 讲解海洋和陆地分布对气候的影响:-通过世界地图,展示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解释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如海洋的温度相对稳定,可以吸收和释放大量热量,使沿海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
-对比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变化,解释陆地与海洋的温度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3. 讲解地形和地势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山脉、高原和平原等地形特点。
-解释不同地形的高低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如山脉阻挡了气流的流动,导致山脉背风面气候干燥,而山脉风ward面气候湿润。
202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说课稿新人教版
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够: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我可能过于注重概念和理论的讲解,而忽视了与实际案例的结合。导致学生可能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可能参与度不高,影响到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三)改进措施
1. 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我将更加注重与实际案例的结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2. 提高学生参与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设置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同时,我也会注意引导和鼓励那些参与度不高的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课后拓展1ຫໍສະໝຸດ 拓展内容:(1)阅读材料:《气候变化对全球水资源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纬度和地形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气候因素对生物生长的影响。
3. 地形地势因素: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的阻挡作用、海拔高度的影响以及山谷的气温差异等方面。山脉可以阻挡冷空气或暖空气的流动,从而改变气候带的范围。海拔高度的增加会导致气温的下降,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
4. 海陆因素:海陆分布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海洋具有调节气温的作用,海洋附近的地区气温较为稳定。海洋和陆地的热容不同,导致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变化不同,进而影响气候的形成。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
12月22日 冬至
太阳直射在赤道
9月23日 秋分 北半球昼夜平分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一年 ;
3、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_四_季__更_替______现象;
4、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5度 的交角。
5、厦门5月1日昼夜长短的情况怎样?昼长夜短
即气温由赤道 向两极递减。
精选课件
1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 阳 光 线
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高度从低纬地区向高纬
地区递减,使太阳辐射强度也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
递减,从而导致气精温选课从件 低纬向两极逐渐降低。
13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读右图,A、B两处中哪 一处的太阳高度大?哪一处单位 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多?
热__带__少,气候 _寒_冷___ 季节变化_大__
精选课件
29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5)将地球上的五带与其气候特征用直线连接起来。
热带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北温带和南温带
气候终年炎热
(6)在地北球寒上带的和五南带寒中带,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气哪候一终个年带寒?冷欧洲大部分地区位 于哪一个带?在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是哪一个洲?
精选课件
不会一样。左图 阳光直射沙土, 获得光热多,温 度高,右图阳光 斜射,温度低。
7
假如这是一束阳光,哪里更热?
斜射
太阳高度 角
更热 直射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精选课件
8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直射:照射面积小 →光束集中 →太阳辐射强
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亚洲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显著,形成典型的季风环流,导 致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气候
特点鲜明。
非洲季风
非洲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 交替控制,形成干湿季分明的热带 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季风
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受季风环流影响 ,形成热带季风气候,而南部地区 则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多雨。
04
某些工业生产过程,如水泥生产、钢 铁冶炼等,会产生大量废气和粉尘, 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影响气候。
能源消耗
工业生产消耗大量化石燃料,如煤、 石油和天然气,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 二氧化碳,加剧全球变暖。
农业活动对局部小环境改变
土地利用变化
农业活动导致土地利用方式改变 ,如森林砍伐、草地开垦等,影 响地表反射率、蒸发和植被覆盖
01
三圈环流
指一个半球上的大气环流系统,包括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是地球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03
季风环流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指大气中所包含的各种长短不一 、规模不等、运动方向各异的气旋、反气旋、锋面、涡旋、高低压等天 气系统的综合体现。
局地环流
由于下垫面加热作用不均匀而形成的小范围环流,如海陆风、山谷风、 城市热岛环流等。
• 地形地势: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上。高山、 高原等地形会改变气流的方向和速度,从而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同时,地 形地势的高低也会影响气温的垂直变化。
•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各种尺度的运动系统,包括行星风系、季风环 流、气旋和反气旋等。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天气系统和气候类 型的控制上。例如,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地区气候炎热干燥,而赤道低压控制 下的地区气候湿热多雨。
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
湘教版
知识点
主要是两方面:海陆位置以及地形
海陆位置:位处亚欧大陆东岸,面对太平洋……纬度方向上,横跨热带、亚热带、北温带,主要以亚热带为主,所以我国的气候受季风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纪以来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西南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无法进入我国西北腹地,使得我国气候最终定型
我国陆地部分的气候主要受到以下三个气压带的影响:阿留申低压(东北方,冬季),西伯利亚高压(西北方,冬季)和夏威夷高压(东南方,本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面这个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
一、降水与我们
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3.降雨的划分: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4.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1.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D.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正圆
5.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气温的差异
B.降水的差异
C.风向的差异
D.天气的差异答案:
1.B
2.C
3.C
4.D
5.A
解读:《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从影响全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太阳辐射入手,总结出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的状态(形状、运动)造成了各地太阳辐射的不同,进而出现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候的纬度变化规律;知识处理上,主要采用地图和思考题相结合的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避免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课堂学习目标
知道太阳直射与斜射下太阳辐射强弱的差异, 并分析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了解地球运动造成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差异, 能举例说明地球运动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知道并能简单分析海陆分布对气温变化的影响
能举例说明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状况产生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 观念 以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所以,如果你是南极考察站的考察员,你 会选择哪个月份到南极进行考察呢?
4. 四季的变化
•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 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 区,四季更替表现的更为明显。
春 (3、4、5) 夏(6、7、8) 秋(9、10、11)冬(12、1、2)
习题紧跟练: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呗!
本节小结
纬度升高,太阳辐射减少
自转:特点 / 影响 公转: 特点 / 影响
影响气 候的主 要因素
近海迎风地区温差小、降水多 内陆地区温差大、降水少 有阴坡、阳坡的气候差异 海拔高、气温低 影响局部气候、城市热岛效应、 全球气候变化
课下,
我们也会抽时间背地理哒!
Page 35
何处得到的太阳光热最多?何处最少?
•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 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光线垂直 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 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 一地方正午太 阳高度越大,太阳 辐射越强,地面获 得的太阳光热越多, 气温就会越高。
习题紧跟练:
赤道地区
0°-30°
北半球冬季
习题紧跟练:
(1)参加奥赛的小王凌晨起床,收看了在德国柏林 (52°N,12°E)当地时间下午举行的一场足球赛现场直 播, B 造成两地时间差异是因为(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的自转 C.地轴指向北极星 D. 地球斜着身子公转 C (2 )奥赛期间,地球运行在图中的哪个阶段?( ) A.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B (3)奥赛期间,北京的昼夜情况是?( ) A. 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等长 D.出现极昼现象
初一地理《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掌握
初一地理《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掌握初一地理形成气候的要紧因素知识点考试中专门频繁,阻碍较大,需要提早预备,进而提高课堂效率,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阻碍气候的要紧因素有哪些?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势是阻碍气候的要紧因素。
前二者是全球性的地带性因素,后三者是非地带性因素。
纬度位置是阻碍气候的差不多因素。
因地球是个专门大的球体,纬度不同的地点,太阳照耀的角度就不一样,有的地点直射,有的地点斜射,有的地点整天或几个月受不到阳光的照耀。
因此,各地点的太阳高度角不同,同意太阳光热的多少就不一样,气温的高低也相差悬殊。
一样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要紧缘故。
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要紧因素。
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的运行,统称为大气环流。
它是大气中热量、水汽等输送和交换的重要方式。
大气环流的表现形式有行星风系、季风环流、海陆风、山谷风等,人们平常讲的大气环流,要紧是指行星风系。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阻碍十分显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强烈,水汽易于凝聚,降水丰富;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汽盛行,水汽不易凝聚,雨水稀少;在信风带气流从纬度较高的地区流向低纬度地区,水汽不易凝聚,一样少雨。
但在大陆东岸,信风从海上吹来,降水机会较多;在大陆西岸,信风从内陆吹来,降水就少。
在西风带操纵的地区,大陆西岸风从海上吹来,水汽充沛,降水丰富,越向内陆水汽越少,降水减少;大陆东岸,西风从内陆吹来,降水较少。
一样说来,上升气流和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聚,降水机会较多;下沉气流和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聚,降水机会就少。
因此,在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操纵下,气候特点,专门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
加之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初一地理专门重要,初一地理形成气候的要紧因素知识点我们应该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最大值为90°,即太阳直射。
(2)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谈重点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也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释疑点气温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析规律纬度、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与气温的关系【例1】)A.地球形状B.地球运动C.地表起伏D.海陆分布解析:由于地球的球状特征,纬度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答案:A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释疑点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半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有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①地球公转特征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谈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特征,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四季更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如下图所示:地球公转示意谈重点地球公转轨道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图示方向为逆时针。
③昼夜长短变化北半球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情况,如下表所示:释疑点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析规律太阳直射界线太阳直射的最北界线是北回归线,最南界线是南回归线。
辨误区南、北半球相反的地理现象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昼夜长短相反;南、北极圈内极昼极夜现象相反,即南极圈内出现极昼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③五带的划分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北回归线,热带与南温带的分界线是南回归线,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是北极圈,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是南极圈。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
释疑点 季节与五带的差异季节是同一地方一年中的不同时间获取太阳光热多少的不同,春暖、夏热、秋凉、冬冷,表现了气温在时间上的差异。
五带是不同地方一年中的同一时间获取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赤道热,两极冷,表现了气温在地区上的差异。
【例2-1】 (2018·福建福州)2018年5月21日早晨,福州的天空中出现了瑰丽的日环食。
读下图,出现日环食当天最接近的节气是( )。
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A 项,春分距5月21日差两个月;B 项,夏至距5月21日差一个月;C 项,秋分距5月21日差四个月;D 项,冬至距5月21日差七个月。
答案:B【例2-2】 下列关于五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都在低纬地区B.温带都在中纬地区C.寒带都在高纬地区D.低纬都在热带地区解析:低纬度(0°~30°),热带(23.5°N~23.5°S);中纬度(30°~60°),温带(23.5°~66.5°);高纬度(60°~90°),寒带(66.5°~90°)。
可见热带都在低纬地区是正确的。
答案:A3.海陆分布与气候(1)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②中纬度地区,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海洋比陆地晚一个月。
如下表所示:释疑点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受热、散热程度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如下表所示:(2①沿海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多。
②沿海但受不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区,降水少。
③内陆地区,降水少。
谈重点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
【例3-1】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相比()。
A.冬季大陆气温高B.夏季大陆气温高C.一年四季大陆气温高D.海洋冬夏气温都低解析:海洋和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受热、散热程度不同,气温高低不同。
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答案:B【例3-2】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比较湿润。
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解析:新疆塔里木盆地深居我国西北内陆,距海远,受不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少;北京位于我国东部地区,距海近,夏季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比新疆多。
所以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分布。
答案:B4.地形地势与气候(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①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温度、湿度状况都产生很大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一般来说,阴坡气温低,阳坡气温高。
②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使山脉两侧的水分、气温状况也会产生差异。
一般来说,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温随地势的增高而降低。
一般来说,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辨误区地势对降水的影响山地降水一般是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多,特别是一些不太高的山区,山脚下与山顶的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别。
山地降水随高度的增加,只发生在一定限度以内,超过了这一限度,空气湿度减少,降水量就随高度增高而减少。
【例4-1】同纬度的A地海拔400米,B地海拔1 900米,当B地气温是3 ℃时,则A地气温是()。
A.9 ℃ B.12 ℃C.21 ℃ D.-6 ℃解析:随海拔的增高气温逐渐下降,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
相反,随海拔降低,则气温升高,计算可得A、B两地气温差为9 ℃,则A地气温为12 ℃。
答案:B【例4-2】“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反映了()。
A.纬度因素的影响B.地形因素的影响C.海陆因素的影响D.人为因素的影响解析:“山前桃花山后雪”反映的是气候的差异。
山前春意盎然,桃花盛开;山后积雪不融,寸草不生。
山前为向阳坡,山后为背阳坡,所以景色差异显著。
答案:B5.人类活动与气候(1)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①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等,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
②任意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可以使气候恶化。
(2)城市“热岛效应”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形成“城市效应”。
表现在:①城市中心区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②城市中心区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降水偏多。
(3)全球“温室效应”①原因: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
②危害:全球变暖,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极地动物生存空间越来越拥挤,还易造成旱涝等灾害频繁。
③措施:倡导“低碳生活”,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开发利用洁净能源和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
【例5-1】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呈变暖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B.局部不断发生战争C.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D.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解析: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对大气有保温作用,使全球的气温升高。
答案:D【例5-2】读“某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
A.减小了污染范围B.提高市区的温度C.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D.降低市区污染程度(2)可以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A.在市区建设高层建筑B.在郊区兴建商业中心C.在市区增加绿地面积D.在郊区建设工业园解析:城市“热岛效应”可以促使城市空气流到郊区,降低了市区污染程度和温度,扩大了污染范围,降低了郊区的空气质量。
人口、工业密集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在市区增加绿地面积,可以降低城市与郊区的气压、温度差。
答案:(1)D (2)C6.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位置及昼夜长短状况地地区福州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 .昼夜等长B .昼短夜长C .昼长夜短D .出现极夜解析:5月21日处于春分至秋分之间,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昼长夜短。
答案:C7.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因素、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等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由于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导致不同纬度的地方气温和降水不同,从而影响气候。
(2)海陆分布: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3)地形地势:在高山、高原地区表现最明显(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气候既有有利影响,又有不利影响。
由于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全球有变暖趋势。
【例7-1】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青岛避暑胜地——地形地势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地形地势C.山前桃花山后雪——纬度因素D.海南岛终年如夏——海陆位置解析:因青岛临海成为避暑胜地,属于海陆位置的影响;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反映了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山前桃花山后雪是因为山地的屏障作用,山前、山后气温不同导致景观不同,属于地形因素;海南岛因纬度低,终年如夏,属于纬度因素。
答案:B【例7-2】结合下图说出影响乞力马扎罗山植被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
乞力马扎罗山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解析:乞力马扎罗山位于热带,海拔5 000米以上,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植被垂直变化明显,形成“赤道雪峰”奇观。
答案:C8.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有规律地移动。
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如下图所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1)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动,北半球的昼在变长,夜在变短,且昼长>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