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趣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教案与反思第【1】篇〗无中生有,品艺术之趣—《京剧趣谈》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内容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
初步了解中国京剧中马鞭等体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培养对京剧艺术的欣赏能力。
3.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一般常识。
4.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5.通过对京剧马鞭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关心、热爱中国京剧艺术的情感,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马鞭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2.京剧是比较陌生的领域,通过资料补充,对课文内容稍做细致了解。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突破方法:自主研读课文,并搜集资料,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习京剧马鞭、纳鞋底等表现出来的虚实的艺术性。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了解京剧虚实的艺术性。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自主研读课文内容。
学法: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戏剧的种类,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戏曲引入,导入新课1.播放黄梅戏、越剧和京剧唱腔片段。
问:你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2.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了解到了哪些?京剧,被称为“国粹”,谁会唱上一段京剧?比如我们在音乐课上欣赏过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3.完整播放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片段。
思考: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上干什么?从哪里看出骑马?小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一根马鞭就能看出人物在跃马扬鞭、驰骋原野。
这就是京剧特有的舞台艺术。
4.板书课题,了解带星号的课文是自读课文及学习方法。
5.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3课京剧趣谈笔记
23课京剧趣谈笔记
《京剧趣谈》是六年级上册的第23课,主要介绍了京剧在道具使用和动作造型方面的艺术特色。
以下是一些详细的笔记:
道具使用:课文介绍了京剧中的道具使用,包括实在的道具和虚拟的道具。
例如,马鞭是实在的道具,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而针线则是虚拟的道具,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动作造型:课文介绍了京剧中的动作造型,包括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
静态亮相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一动不如一静,此时无声胜有声。
动态亮相则展示了京剧艺术的活力和生动性。
主题思想:这篇课文赞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二十三课 《京剧趣谈》
动态亮相的妙处
通过学习《亮相》,我们还发现京剧表演
艺术还有着“动静结合”的特点。
京剧表演之趣: 1.“马鞭”道具运用:虚实相生 2.“亮相”动作:动静相宜
总结交流
请说说你学习了课文之后有哪些收获。
1.京剧聚精荟萃,具有较高艺术魅力;与绘画 艺术相结合;有文学艺术的支持,是高度综合和 独特的艺术形式,所以具有永久的艺术光芒。
鞭
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
演员怕真马失去控制。 由。
马鞭本身具有一种装饰的美。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 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 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作用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 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魅力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 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 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 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 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京剧常识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 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
初读课文
自由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从道具(马鞭)和动 作(亮相)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 剧独有的艺术特色。
认读字词
驰骋 尴尬 绱鞋底 约定俗成 虚拟 凸显 戛然而止 风雨不透
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
延伸实践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 它源于生活,与每个人面部器官的形状、轮廓相似。不过, 脸谱对于不同的行当,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化妆 简单,略施脂粉,“净”和“丑”面部绘画比较复杂,尤 其是“净”,重施油彩,图案复杂,因此也称“花脸”。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七单元第23课《京剧趣谈》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
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
文章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作者介绍】徐城北,戏曲研究所研究员,1942年10月20日生于重庆,长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系。
曾在新疆和河北工作了15年,“文革”当中被迫在全国游走了22个省。
粉碎“四人帮”后专业归口,调回首都,在中国京剧院担任编剧,后转入学术研究,曾任该院研究部主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成果:多年专注于对京剧艺术及其背景进行学术研究。
著有《梅兰芳与20世纪》、《京剧与中国文化》、等各类著作共40余册。
经常进入戏曲实践和民俗背景当中进行探查,经常在国内外各类报刊发表文章,多次获奖。
【与文章有关的资料介绍】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组词。
彻()虚()维()凸()切()虑()唯()凹()二、补充四字词语。
无()无()()不透文质()()吞()咽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六年级上册语文23京剧趣谈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23《京剧趣谈》笔记一、京剧的历史渊源京剧是我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起源于北京,是我国戏曲中的一朵奇葩。
它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它汇聚了汉族皮影戏、山戏、秦腔、河北梆子、大鼓等多种曲艺形式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二、京剧的表演特点京剧的表演以唱、念、做、打四维结合为主要特点。
它具有音乐优美、舞台布景精美、服装华丽、动作优雅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京剧表演中,演员们需要通过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形式,来表现角色的性格、气质、情感等。
这种全方位的表演形式,使得京剧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三、京剧的故事情节京剧的剧情题材广泛,涵盖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宫廷戏、传统神话和现实生活等各个方面。
京剧所演的剧目内容有历史传奇、宫廷戏、武侠战争、儿童戏等多种类型,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富有变化。
每一个京剧剧目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京剧的文化价值京剧作为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它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代表之一。
京剧所表现的历史、传统、美学等方面的内容,使得它在我国戏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五、我的个人理解经过学习《京剧趣谈》,我对京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京剧不仅是一种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更是我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结晶。
它融合了我国古代文学、音乐、艺术等多种元素,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宏伟和深厚。
通过学习京剧,我深刻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也更加热爱和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
总结回顾:通过学习《京剧趣谈》,我对京剧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故事情节和文化价值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京剧作为一种代表性的我国传统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对于我们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希望能够更多地学习和了解京剧,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璀璨和丰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范文三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范文三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京剧趣谈》教案范文三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说课稿第1篇】23*《京剧趣谈》说课稿1、说教材《京剧趣谈》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第七单元以让学生体会艺术之美为主题编排课文,而本课就向学生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
作者徐北城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这篇课文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2、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
3.能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及艺术特色,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三、说教学重难点1.能借助文中的描述展开想象,体会京剧的魅力。
2.能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及艺术特色,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
四、说教法学法《语文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本文语言通俗,生动幽默,能较好地吸引学生阅读。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读感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
同时围绕文中的重点句子,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发挥想象,联系实际,理解句子的内涵。
“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基本的自主学习方法,所以本课重点渗透两种学习方法: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悟)感受;二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发挥想象,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展开去,由课文内容想象画面,体会艺术的魅力。
5、说教学过程(1)导入。
以京剧的画面导入,让学生对京剧有一个形象感知。
从而自然地引入课题。
同时教师简介关于京剧的知识,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教师简单补充关于作者徐北城的资料,为学生课后的学习探究点明方向。
24课京剧趣谈批注
24课京剧趣谈批注以下是对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京剧趣谈》的批注:1. “驰名中外”:“驰”意为奔驰,引申为声名传播得极远。
“中外”指中国和外国。
2. “亮相”:戏曲演员上下场时或表演舞蹈时由动的身段变为短时的静止的姿势。
3. “压轴”:原意是“压台轴”,即最后一场戏,这里指一出戏的最后一个表演段落。
4. “行当”: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主要根据角色类型来划分。
5. “唱腔”:戏曲中的歌唱方式,有独特的声音和韵味。
6. “起霸”:戏曲表演中的一种身段,用于表现人物的英雄气概。
7. “马鞭子”:戏曲表演中使用的道具,用来代表马匹,表演骑马的动作。
8. “亮相”:戏曲演员在表演过程中短暂的静止姿势,以突出角色的情感或剧情的紧张程度。
9. “行头”:戏曲演员所用的服装、道具等物品的总称。
10. “一桌二椅”:戏曲舞台上的基本道具,代表不同的场景和背景。
11. “腔”:戏曲唱腔的总称,包括曲调、节奏、旋律等。
12. “板眼”:戏曲中的节拍,以檀板敲击为节奏,分为板、眼。
13. “亮相”:在戏曲表演中,通过短暂的静止姿势,使角色的情感、动作和舞台效果达到高潮。
14. “跑龙套”:戏曲中的一种表演方式,指演员在舞台上快速地穿梭或跑动,通常代表群众或次要角色。
15. “行规”:戏曲行业的规矩和准则,包括表演、唱腔、化妆等方面。
16. “票友”:戏曲爱好者,非专业的戏曲演员,但具备一定戏曲知识和表演能力。
17. “脸谱”:戏曲中的脸部化妆,不同颜色和图案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和角色类型。
18. “水袖”:戏曲表演中使用的特殊服装,袖子特长,可用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舞蹈动作。
希望以上批注能够进一步帮助您理解《京剧趣谈》这篇课文。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2020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原文马鞭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亮相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马鞭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亮相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3. 京剧趣谈》优质课件(三篇)
阅读短文第一部分《马鞭》,想一想:
1.短文讲了关于马鞭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马鞭在舞台表演中的好处? 3.你还知道哪些道具呢?
马鞭产生的原因: 1.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无法驰骋。 2.真马在舞台上不便于演员控制。
马鞭的作用: 代替马匹,或作骑马的象征
初步感知: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 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 及它的独特魅力。
男生读《马鞭》部分,女生读《亮相》 部分。
chè dǐ
彻底
shànɡ xié dǐ
绱鞋底
概括《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 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 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道具 的妙处。
概括《亮相》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亮相》介绍了京剧中“亮相” 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它的独 特魅力。
文武场
管乐 文场
弦乐
京胡 二胡 月琴 琵琶 笙 笛 唢呐
鼓 武场 锣 (打击乐) 铙
钹
马鞭有种各种各样的颜色。 马鞭的颜色可以代表马匹的颜色, 比如白马鞭代表白龙马,黑马鞭 代表乌骓马,黄马鞭代表黄骠马。
演员通过马鞭的挥动和身体 的起伏、翻腾,形象地表现出马 匹的飞奔腾跃和人物在马背上的 颠簸。这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一种 虚拟化表现手法。
绿色
表示刚勇、强横、猛 烈、暴躁等性格,如青面 虎张青、程咬金、公孙胜、 柳仙等。
黄色
表示剽悍、凶残、阴 险、工于心计等性格,如 宇文成、庞涓、晁盖等。
蓝色
表示刚强、粗犷、骁 勇、桀骜不驯,如马武、 单雄信、窦尔敦、吕蒙等。
京剧的角色(或行当):
生(男性,正面人物) 旦(女性,正面人物) 净(性格鲜明的男性) 丑(幽默滑稽或反面人物)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导语】《京剧趣谈》一文描述了京剧中的马鞭、演员亮相,展示了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以下是xx 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送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三课《京剧趣谈》课文原文马鞭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方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开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为难——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比方《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方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比方《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亮相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剧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突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六年级语文上册京剧趣谈课件
红色
作为主色,表示忠勇 义烈,典型的如关羽、姜 维;用作副色,暗示人物 命运,如蒋忠、马谡、华 雄、高登等。
黑色
表示刚烈、勇猛、粗 率、鲁莽,如包拯、李逵、 张飞、杨七郎、项羽等。
白色
表示阴险、狡诈等性 格,如曹操、严嵩、董卓、 赵高、秦桧、司马懿、高 俅等。
绿色
表示刚勇、强横、猛 烈、暴躁等性格,如青面 虎张青、程咬金、公孙胜、 柳仙等。
课文讲解
默读课文前半部分《马鞭》,用简洁的 语言说一说《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 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同时也介绍了京 剧中的虚拟道具的妙处。
京剧表演中的“马鞭”出现的原因
是什么?
①舞台太小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
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
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
初 读 课 1.默读课文,通过借助资料 文 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词语。
2.在默读的过程中,概括文
章每部分的内容,试着提
出质疑。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积累词语 驰骋 尴尬 虚拟
约定俗成
绱鞋底 戛然而止 凸显 风雨不透
控制 彻底 鲜明 虚拟 仆人
唯恐 凸显 无穷无尽 风雨不透
词语解释
彻底:全面的,充分的。 唯恐:唯独害怕;只怕。 无穷无尽: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刀(枪)下场”这一动态的亮相又有什 么特点?有什么妙处?
特点: 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
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 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
妙处:
融合了杂技成分的亮相表演,就是为了 突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
京剧趣谈课文解析
《京剧趣谈》是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特点和表演形式等方面,展示了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篇课文的解析如下:
1. 京剧的起源:京剧起源于清朝末年,是由徽剧和汉剧融合而成
的一种戏曲形式。
它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
2. 京剧的特点:京剧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注重唱词和唱腔的表现力,同时也注重舞蹈和武术的表现。
京剧的服装、化妆、道具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风格,能够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和身份。
3. 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唱、念、做、打四种,其中唱和念是主要的表现手段。
京剧的唱词和唱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能够充分展示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京剧的念白也非常有特色,能够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身份。
4. 京剧的发展:京剧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其他艺术形式的元素,如舞蹈、武术、音乐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
同时,京剧也不断创新和发展,推出了许多新的剧目和表演形式,使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的来说,《京剧趣谈》是一篇介绍京剧的优秀课文,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展示了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原文课件
01京剧简介与背景Chapter京剧的起源和发展起源发展京剧的特点和魅力特点魅力京剧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010202课文解读与赏析Chapter课文内容概述重点段落解读幽默风趣的语言文章语言幽默风趣,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和实例,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京剧文化。
生动形象的描绘文章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描绘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京剧艺术的形象更加鲜明立体。
深入浅出的讲解文章对京剧的起源、发展及特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既有专业的知识介绍,也有通俗易懂的实例分析,使得读者能够轻松掌握相关知识。
语言表达与写作技巧03京剧表演艺术探讨Chapter唱念做打四功五法唱功念白做功打功01020304扮演男性角色,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等,注重唱功和做功。
生行扮演女性角色,包括青衣、花旦、武旦等,注重唱功和舞蹈技巧。
旦行扮演性格刚烈或粗犷的男性角色,俗称花脸,注重唱功和做功。
净行扮演滑稽幽默或相貌丑陋的角色,注重念白和做功。
丑行行当划分及角色特点01020304《穆桂英挂帅》《三岔口》《贵妃醉酒》《空城计》经典剧目欣赏与评析04京剧与现代生活的联系Chapter京剧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京剧的传承通过专业的京剧学校、剧团和艺术家们的努力,京剧得以在现代社会中传承下来,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京剧演员和观众。
京剧的创新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京剧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如引入现代舞美、灯光、音响等技术手段,以及编排新剧目等。
京剧的传播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如电视、电影、网络等,京剧得以更广泛地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京剧艺术。
京剧元素在流行文化中的应用影视领域音乐领域在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京剧的表演片段或者借鉴京剧的表演手法,增加了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时尚领域如何将京剧融入日常生活欣赏京剧演出学习京剧知识参与京剧活动将京剧元素融入生活05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Chapter分组讨论:你对京剧的看法和感受分组讨论的目的01讨论内容02讨论方式03角色扮演的目的表演内容表演方式030201角色扮演:模拟京剧表演,体验艺术魅力1 2 3知识竞赛的目的竞赛内容竞赛方式知识竞赛:测试你对京剧的了解程度06课后作业与拓展学习建议Chapter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观看一场京剧演出,写出观后感选择一场经典的京剧演出进行观看,比如《穆桂英挂帅》、《红灯记》等。
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2024版
1.同桌朗读课文中喜欢的京剧部分 并表演,教师指导学生上台展示。
2.查阅有关京剧的资料讲给父母听。 3.学听或学唱一段京剧戏曲名段。 4.看京剧学表演小组之间竞赛。
词语积累 与戏曲有关的词语
梨园弟子 优孟衣冠 字正腔圆 插科打诨 唱念做打 昆乱不挡 一板一眼 有板有眼 自报家门
与戏曲有关的俗语
1.扮戏不像,不如不唱。 2.角色无大小,全当正戏唱。 3.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4.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5.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 台下万人欢。
下面这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 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 感觉可使用。
承上启下。先总结上文,说明马鞭是可感 觉可使用的实在道具,后引出下文对京剧 中虚拟道具的介绍。
读第2段,思考:作者列举了什么例子?说明 了什么?
说明了虚拟道具的妙处,突出了京剧善于运 用虚实结合的道具辅助演员表演的特点。
提起京剧,你的脑海中也许会浮 现出丰富多彩的京剧脸谱。如果你细 细欣赏京剧,还会发现其中的许多奥 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京剧 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 现形式,体会它们的妙处。
徐城北
生平介绍:戏曲研究所研究员, 作家、学者。1942年生于重庆,长 于北京,肄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曲 文学系。他多年专注于京剧艺术及 其背景的学术研究,精于写作。
( 气概 )
⑨跟寻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 ( 奇特 )
⑩默默无声比有声更感人。( 此时无声胜有声)
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说一 说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
《马鞭》
虚实道具
《亮相》
动态、静态亮相
介绍了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两方面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24课京剧趣谈的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24课京剧趣谈的笔记
六年级上册第24课《京剧趣谈》笔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理:1.课文主题: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的马鞭和亮相趣谈,强调京剧的艺术性和
魅力,引导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和热爱。
2.生字词:在阅读本课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趣”、“谈”、
“鞭”、“稍”、“压”、“桌”、“单”、“叉”、“卸”、“相”等。
这些生字词需要反复读写和记忆,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段落分析:本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
京剧的特点和表演方式。
第二部分为第二至第四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马鞭和亮相这两种京剧表演方式的趣谈。
在第二部分中,每个自然段都有其特定的内容和说明方法,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
4.笔记总结:在阅读本课后,可以将所学知识和信息进行整理和总结,以便
更好地记忆和应用。
例如,可以总结京剧的特点和表演方式、马鞭和亮相的表演方式以及京剧的艺术性和魅力等方面的内容。
5.相关资料:可以收集一些与京剧相关的资料,例如京剧的历史、著名演员
和剧目介绍等,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总之,《京剧趣谈》是一篇介绍京剧的文章,通过阅读和学习本课,可以了解和认识这种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七单元《京剧趣谈》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七单元《京剧趣谈》笔记
《京剧趣谈》是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的第七单元。
此单元主要讲述了京剧这一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文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京剧的起源和发展:京剧起源于中国北方的民间戏曲,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融合了戏曲、歌唱、舞蹈、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形成了独特的唱、念、做、打的表演风格。
2. 京剧的表演特点:京剧注重身段、唱腔、脸谱和表演技巧的训练。
演员需要学会使用特殊的嗓音技巧、表演动作和面部表情来表达角色的个性和情感。
京剧的表演非常夸张激烈,追求视觉冲击力。
3. 京剧的剧目:京剧剧目主要分为历史剧、传统剧和现代剧。
其中,历史剧以明清时期的历史故事为题材,传统剧以古典文学作品为基础,现代剧则根据现实生活创作。
京剧的剧目非常丰富多样。
4. 京剧的文化内涵:京剧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和艺术元素,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教文化等。
它在表演形式和剧情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传递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美学理念。
此单元主要通过介绍京剧的起源、表演特点和剧目等方面,使
学生了解和欣赏京剧这一独特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并通过欣赏京剧片段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文化修养。
六年级《京剧趣谈》实用知识点大全
六年级《京剧趣谈》实用知识点大全《京剧趣谈》一文描述了京剧中的马鞭、演员亮相,展示了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六年级《京剧趣谈》知识点,欢迎阅读!六年级《京剧趣谈》原文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
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
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
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
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
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
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
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
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亮相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 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 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 。
京剧中,不同人物通常会使用不同颜色的马鞭。猜一猜下面 这些人物分别会使用哪种颜色的马鞭,连一连。
皇帝 西楚霸王 吕布 刘备 穆桂英
红色 粉色 黄色 黑色 白色
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 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 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
还有一种“刀(枪)下场”,可以视为动态的亮相。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 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 (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 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它的存在,就是为 了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展开联想和想象, 理解课文。
2. 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 精彩。
猜一猜:下面三个图片的戏剧是出自哪一个 故事的?
①
②
③
《三打白骨精》
《空城计》 《武松打虎》
23 京剧 趣谈
自读提示
1、读一读: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想一想: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
学习活动三: 1、填一填:快速默读《亮相》,自主梳理,提取相关信息,填 写表格。 2、说一说:小组交流。
场景
亮 相 打得不可开交
种类
与现实的冲突 好处
哪个先“醒了”, 对方不就“完” 了吗?
动态的亮相
亮相
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 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 对方给“杀”了。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 鼓声忽然一停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 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 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 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京剧一般是不把 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比如《金玉 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 如果没有这“舔” ,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学习活动一 (1)填一填:默读第一自然段,圈画相关信息, 完成表格。 (2)说一说:小组交流,推荐组员代表发言。
出现原因
马
好处
鞭
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
尽的表演自由:可. 以.高扬,可. 以.低垂;可.以.跑 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 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 的方法。
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突然一 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 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
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不慢, 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 雨不透。
学习活动二:
①分一分:默读第二、三自然段,圈出文中介绍的道 具,再给道具分类,填入图中。 ②议一议:同桌交流京剧中道具的艺术特色。
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 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 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