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生产管理

合集下载

第9章 供应链与生产管理

第9章 供应链与生产管理
(1)物料需求计划的依据。 (2)产能需求计划的依据。 (3)其它相关计划的制定依据,包括:途程计划、外协计划、人员计 划等

按照需求特征组织生产,可分为订货型(M TO)与备货型 (MTS)或者叫面向订单生产与面向库存生产。
生产计划“划分”
生产计划依期间不同分为:大日程计划(长期计划);中 日程计划(中期生产计划);小日程计划(短期生产计划)。 因生产形态的不同,各计划的重点也有所差异。 1、大日程计划(长期生产计划) 大日程计划通常是一年或更长期的生产预定计划,预 定每年生产的品种与生产量的计划。虽因销售的变更、调整 多少会有不正确的地方,但原则上还是由经营者或更高层的 管理者拟定。
MRPII的构成
销售计划 能力计划 生产计划大纲 预测 资源分布 制造数据管理
主生产计划 物料需求
车间控制
成本核算
采购
库存控制
财务
MRP-II逻辑流程图
资源清单
经营规划
销售规划 N 决策层
可行 Y 主生产计划 粗能力计划
客户信息
需求信息
应收账款
会计科目 成本中心 库存信息 物料清单 工作中心 工艺路线
闭环MRP
闭环MRP理论认为主生产计划与物料需 求计划(MRP)应该是可行的,即考虑能力 的约束,或者根据能力提出需求计划,在满 足能力需求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物料需求计 划的执行和实现。在这种思想要求下,企业 必须对投入与产出进行控制,也就是对企业 的能力进行校检、执行和控制。
MRP-II
1977年9月,由美国著名生产管理专家奥列 弗· 怀特(Oliver W· Wight)提出了一个新概 念——制造资源计划,称为MRP-II。MRP-II 是对制造业企业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的一整套 方法。它是一个围绕企业的基本经营目标, 以生产计划为主线,对企业制造的各种资源 进行统一的计划和控制,使企业的物流、信 息流、资金流流动畅通的动态反馈系统。

研究生生产管理第九章成批生产

研究生生产管理第九章成批生产

设备准备结束时间tαd和单件工序时间t 的三种取值方法
• 方法一:按零件的全 部工序计算最小批量
m
tdi
Qmin
i 1 m
ti
i 1
• 方法二:按关键设备 计算最小批量
tαd为关键设备的准备 结束时间
t 为关键设备加工单 件零件的工序时间
m为工序数目
• 方法三:按tαdi/ti值最 大的工序(设备)计 算最小批量 这样计算最小批量, 不仅简单,而且可使 各工序都满足要求。
• 零件的生产间隔期和 批量的种数,一般在 六种以内为好。
• 生产间隔期和批量的 种类
生产间 隔期
批类
1日
日批
1/12月 1/12月 (2日) 批
1/8月 1/8月批
1/6月 1/6月批
¼ 月 ¼月批
1/3月 1/3月批
½月 ½月批
1月
1月批
(24日)
3月 3月批
批量
平均量日产 1/12月产量
1/8月产量 1/6月产量 ¼ 月产量 1/3月产量 ½ 月产量
• 设备准备结束时间 ÷ (最小批量 × 单件工序时间) ≤ 设备允许损失系数 即最小批量 ≥ 设备准备结束时间 ÷ (单件工序时间 × 设备允许损失系数)
Q td min t
• 由于这里是决定最小批量,所以批量应向大的方 向调整。
• 这种确定最初批量的方法,一般常用来确定设备 准备结束时间较大的零件的最小批量。
To
Qt SFe Kt
Tse
工艺阶段生产周期
在成批生产中,零件是成批加工的,因此,零件加工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零件在 工序间的移动方式。一般有顺序移动、平行移动和平行顺序移动三种方式。 (1)顺序移动方式:它的特点是每批零件只有在前道工序全部完工后,才整批地转移 到后道工序加工。

GMP新版解读生产管理

GMP新版解读生产管理


第192条 容器、设备或设施所用标识应当清晰明 了,标识的格式应当经企业相关部门批准。除在 标识上使用文字说明外,还可采用不同的颜色区 分被标识物的状态(如待验、合格、不合格或已 清洁等) 。
完善条款 在98版第七十条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增加了对标识用颜色区分的方法, 并提出标识应参照文件管理的要求控制,标识管理规范化 类别: 用黄色表示持待验或维修,绿色表示合格,红色表示不合格。用黄色 表示待清洁,用绿色表示已清洁等 使用文字表示待验或维修,合格,不合格,以及待清洁,已清洁等。 已清洁的状态标志还应标明清洁日期,有效期,清洁人,复核人。

批的定义:经一个或若干加工过程生产的,具有预期均一质量或特性的一定 数量的原辅料,包装材料或成品。 两点说明:
为完成某些生产操作步骤,可能有必要将一批产品分成若干亚批,最终合并 成为一个均一的批 在连续生产情况下,批必须与生产中具有预期均一特性的确定数量的产品相 对应,批量可以是固定数量或固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量(批原料药) 应建立划分产品生产批次的操作规程 生产批次的划分的目的:应能确保同一批次产品质量和特性的均一性



第187条 每批产品应当检查产量和物料平衡,确保 物料平衡符合设定的限度。如有差异,必须查明 原因,确认无潜在质量风险后,方可按照正常产 品处理。
完善条款 对98版规范中第六十七条物料平衡管理的要求进行了完善, 增强了可操作性。


第187条:不得在同一生产操作间同时进行不同品种 和规格药品的生产操作,除非没有发生混淆或交 叉污染的可能。





完善条款 对98版规范第七十三条进行了完善,增加了生产开始阶段再次检查清 场情况的要求,防止发生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 98版规范第七十三条中有关清场记录的内容放在第二百零一条中 生产后清场: 频次:每次(每个生产阶段)结束后都应进行清场。 内容和目的:确保设备和工作场所没有遗留与本次生产有关的物料, 产品和文件。 生产前确认: 下次生产开始前,应对前次清场情况进行确认 。

新版GMP各章节重点问题解读—第九章:生产管理

新版GMP各章节重点问题解读—第九章:生产管理

新版GMP各章节重点问题解读—第九章: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指从人员、物料、设备等资源到最终产品的转换过程中所进行的组织、计划与控制。

它是制造型企业一切管理的基础,是创造价值的关键环节。

药品生产是一个以工序为基础的连续过程,任何一个工序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制造产品的人员、所用的设备、物料、制造产品所采用的方法、制造环境)出现波动,必然引起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质量的波动。

因此,不仅要求最终产品符合质量标准,而且整个生产过程也必须符合GMP的要求。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把工艺技术管理、批次/批号管理、产量与物料平衡检查、卫生管理、标识管理、偏差管理等作为重点,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混淆和人为差错,确保药品生产的安全,确保药品的质量,是药品GMP的核心所在。

与98版相比,新版GMP将原卫生管理的内容纳入了生产管理之中,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操作、包装操作提出了更具体的控制要求,以利于对污染与交叉污染、差错的预防。

进一步规范了生产相关文件、物料平衡、批记录填写、生产批次划分与批号编制等防止差错、防止污染和混淆的措施。

(一)原则与新版GMP第五条、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百六十八条相呼应,第一百八十四条对药品生产管理提出了总的管理要求。

强调了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按《药品生产许可证》中的“生产地址和生产范围”组织生产,必须依据取得《药品注册批件》时的注册生产工艺,编制工艺规程和(生产和包装)操作规程并进行操作,对操作进行记录。

以避免不在批准的生产地址组织生产、超出许可生产范围进行生产,避免工艺变更不申报、任意变更生产批量及包装形式与规格等严重违规现象的发生。

我们在严格执行GMP的同时,生产操作也要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

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要求,中药制剂投料时,一定要用中药材经过炮制后的饮片投料。

在药品制剂生产投料时,一般无需折干、折纯,按标示量100%投料即可。

当“已知某一成分在生产或贮存期间含量会降低”时,可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的规定执行:“生产时可适当增加投料量,以保证在有效期内含量能符合规定”。

新版GMP教程 第九章 生产管理

新版GMP教程 第九章 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药品生产管理( Production Management)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我们在此仅讨论和产品生产过程中有关CMP实施问题。

药品的生产制造过程同其他商品一样,都是以工序生产为基本单元,生产过程中某一工序或影响这些工序的因素出现变化,如人员操作、生产环境、设施与设备、物料、生产工艺等变化,必然要引起药品质量的波动。

在生产过重中,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从而使药品质量稳定并符合标准要求。

第一节批的概念与管理批( Batch/ Lot)是药品生产的基本单元,也是药品质量管理的基本单元,如果药品生产批管理没有按照GMP管理标准进行,就会给药品质量带来不良影响,给生产与质量管理工作带来混乱。

一、批的概念批就是经一个或若干加工过程生产的、具有预期均一质量和特性的一定数量的原染料、包装材料或成品。

为完成某些生产操作步骤,可能有必要将一批产品分成若干亚批.最终合并成为一个均一的批。

在连续生产情况下,批必须与生产中具有预期均一特性的碡定数量的产品相对应,批量可以是固定数量或固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量。

倒如:口服或外用的固体、半固体制剂在成型或分装前使用同一台}昆合设备一次混台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口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以灌装(封)前经最后混合的药液哥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批号( Batch Number/Lot Number)就是用于识别一个特定批的具有唯一性的数字碗(或)字母的组合。

批记录(Batch Record)就是用于记述每批药品生产、质量检验和放行审核的所有支件和记录,可追溯所有与成品质量有关的历史信息。

二、批的区划实际上,在药品生产企业中,同一品种的“产品”不一定是相同的“产品”,只有相同批号的同一品种的“产品”才是相同的“产品”,比如不同批号的“青霉素注射剂”就相当于“青霉素注射剂”和“维生素C注射剂”关系一样。

因此,批的区划就显得十分重要。

企业应当根据产品产量、生产时间长短、生产设备及其生产设备的匹配程度等因素,从所生产产品的“均一”、“确定数量”、“确定时间”等因素来建立划分产品生产批次的操作规程,生产批次的划分应当能够确保同一批次产品质量和特性的均一性。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附录——中药饮片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附录——中药饮片

附件1中药饮片第一章范围第一条本附录适用于中药饮片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

第二条产地趁鲜加工中药饮片的,按照本附录执行。

第三条民族药参照本附录执行。

第二章原则第四条中药饮片的质量与中药材质量、炮制工艺密切相关,应当对中药材质量、炮制工艺严格控制;在炮制、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控制污染,防止变质,避免交叉污染、混淆、差错;生产直接口服中药饮片的,应对生产环境及产品微生物进行控制。

第五条中药材的来源应符合标准,产地应相对稳定。

第六条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或审批的标准炮制。

第七条中药饮片应按照品种工艺规程生产。

中药饮片生产条件应与生产许可范围相适应,不得外购中药饮片的中间产品或成品进行分包装或改换包装标签。

第三章人员第八条企业的生产管理负责人应具有药学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三年以上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或药学或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八年以上从事中药饮片生产管理的实践经验。

第九条企业的质量管理负责人、质量受权人应当具备药学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并有中药饮片生产或质量管理五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其中至少有一年的质量管理经验。

第十条企业的关键人员以及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等人员均应为企业的全职在岗人员。

第十一条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人员应具备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实际能力,具备鉴别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能力。

第十二条从事中药材炮制操作人员应具有中药炮制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从事毒性中药材等有特殊要求的生产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熟知相关的劳动保护要求。

第十三条负责中药材采购及验收的人员应具备鉴别中药材真伪优劣的能力。

第十四条从事养护、仓储保管人员应掌握中药材、中药饮片贮存养护知识与技能。

第十五条企业应由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中药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药品GMP相关法规知识等。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九章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九章
第九章 生产管理 第一节 原 则



第一百八十四条 所有药品的生产和包装均应当按照批准的工艺规程和 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有相关记录,以确保药品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并 符合药品生产许可和注册批准的要求。 第一百八十五条 应当建立划分产品生产批次的操作规程,生产批次的 划分应当能够确保同一批次产品质量和特性的均一性。 第一百八十六条 应当建立编制药品批号和确定生产日期的操作规程。 每批药品均应当编制唯一的批号。除另有法定要求外,生产日期不得迟 于产品成型或灌装(封)前经最后混合的操作开始日期,不得以产品包 装日期作为生产日期。 第一百八十七条 每批产品应当检查产量和物料平衡,确保物料平衡符 合设定的限度。如有差异,必须查明原因,确认无潜在质量风险后,方 可按照正常产品处理。 第一百八十八条 不得在同一生产操作间同时进行不同品种和规格药品 的生产操作,除非没有发生混淆或交叉污染的可能。 第一百八十九条 在生产的每一阶段,应当保护产品和物料免受微生物 和其他污染。 第一百九十条 在干燥物料或产品,尤其是高活性、高毒性或高致敏性 物料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当采取特殊措施,防止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第二百零九条 单独打印或包装过程中在线打印的信息(如产品批号或 有效期)均应当进行检查,确保其正确无误,并予以记录。如手工打印, 应当增加检查频次。 第二百一十条 使用切割式标签或在包装线以外单独打印标签,应当采 取专门措施,防止混淆。 第二百一十一条 应当对电子读码机、标签计数器或其他类似装置的功 能进行检查,确保其准确运行。检查应当有记录。 第二百一十二条 装材料上印刷或模压的内容应当清晰,不易褪色和 擦除。 第二百一十三条 包装期间,产品的中间控制检查应当至少包括下述内 容: (一)包装外观; (二)包装是否完整; (三)产品和包装材料是否正确; (四)打印信息是否正确; (五)在线监控装置的功能是否正常。 样品从包装生产线取走后不应当再返还,以防止产品混淆或污染。 第二百一十四条 因包装过程产生异常情况而需要重新包装产品的,必 须经专门检查、调查并由指定人员批准。重新包装应当有详细记录。 第二百一十五条 在物料平衡检查中,发现待包装产品、印刷包装材料 以及成品数量有显著差异时,应当进行调查,未得出结论前,成品不得 放行。 第二百一十六条 包装结束时,已打印批号的剩余包装材料应当由专人 负责全部计数销毁,并有记录。如将未打印批号的印刷包装材料退库, 应当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新版GMP实务教程第九章生产管理

新版GMP实务教程第九章生产管理

车间生产的中间产品,应存放在中间站内,不得长 时间存放于操作间。中间站存放的范围包括:中间产 品、待重新加工的产品、清洁的周转容器等,除上述 范围以外的物品不得存放于中间站,中间站应随时保 持清洁,不得有散落的物料,地面散落的物料不得回 收。进人中间站的物品其外包装必须清洁,无浮尘。
二、生产阶段技术管理
(2)更换品种、规格或批号前要有上一批产品的“ 清场合格证副本”,未取得“清场合格证副本”不 得进行另一个品种或同品种不同规格或不同批号产 品的生产。
(3)设备清洁完好,有“设备清洁状态标志”。
一、准备阶段技术管理
3.生产前检查
(4)计量器具与称量范围相符,清洁完好,有“计 量校准或检定合格证”,并在周检有效期之内。 (5)正在检修或停用的设备应挂上“不得使用”的 状态标志,检修完毕后应由设备员验收合格并清洁 干净,符合要求,有设备完好状态标志才允许使用 。
二、生产阶段技术管理
3.定臵管理
为了便于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减少发生差错的可 能性,车间应进行定臵管理。 操作间的定臵管理是指严格规定操作间的设备、各 种物料及容器、操作台等的摆设位臵。生产中所使用 的器具,在使用完毕后都应放回原位,不能到处丢放 或放在设备内部,以免发生事故。
二、生产阶段技术管理
二、生产阶段技术管理
1.物料的投料、称量、计算管理
2.生产工艺及操作管理
4.状态标志管理
3. 定臵管理
5.中间站的管理
6.不合格品的管理
7.模具、筛网的管理
8.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物料的管理
9.物料平衡核算管理
10.偏差的处理
二、生产阶段技术管理
1.物料的投料、称量、计算管理
按GMP规定,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投料、称量、计算等 操作,都必须有人复核,操作人、复核人应在操作记 录上签名,车间工艺员、QC 均应对此关键操作进行 监督。

2010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目录基本简介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质量管理第三章机构与人员第四章厂房与设施第五章设备第六章物料与产品第七章确认与验证第八章文件管理第九章生产管理第十章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第十一章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第十二章产品发运与召回第十三章自检第十四章附则基本简介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质量管理第三章机构与人员第四章厂房与设施第五章设备第六章物料与产品第七章确认与验证第八章文件管理第九章生产管理第十章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第十一章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第十二章产品发运与召回第十三章自检第十四章附则基本简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大力推行药品GMP,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降低各种差错的发生,是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60年代中开始组织制订药品GMP,中国则从80年代开始推行。

1988年颁布了中国的药品GMP,并于1992年作了第一次修订。

十几年来,中国推行药品GMP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批制药企业(车间)相继通过了药品GMP认证和达标,促进了医药行业生产和质量水平的提高。

但从总体看,推行药品GMP的力度还不够,药品GMP的部分内容也急需做相应修改。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自1998年8月19日成立以来,十分重视药品GMP的修订工作,先后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药品GMP的实施主体-药品生产企业的意见,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修订工作。

目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已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9号局长令发布,并于1999年8月1日起施行。

历经5年修订、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版药品GMP)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内容包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质量管理 1第一节原则 1第二节质量保证 1第三节质量控制 2第四节质量风险管理 2第三章机构与人员 2第一节原则 2第二节关键人员 3第三节培训 4第四节人员卫生 4第四章厂房与设施 5第一节原则 5第二节生产区 5第三节仓储区 6第五章设备 7第一节原则 7第二节设计和安装 7第三节维护和维修 7第四节使用和清洁 7第五节校准 8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9第一节原则 9第二节原辅料 9第三节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 10第四节包装材料 10第五节成品 10第六节特殊管理的物料和产品 10第七章确认与验证 11第八章文件管理 12第一节原则 12第二节质量标准 13第三节工艺规程 13第四节批生产记录 14第五节批包装记录 14第九章生产管理 15第一节原则 15第二节防止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 16 第三节生产操作 16第四节包装操作 17第十章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17第一节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 17第二节物料和产品放行 20第三节持续稳定性考察 21第四节变更控制 22第五节偏差处理 22第六节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22第七节供应商的评估和批准 23第八节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23第十一章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 24第一节原则 24第二节委托方 25第十二章产品发运与召回 25第一节原则 25第二节发运 26第三节召回 26第十三章自检 26第一节原则 26第二节自检 26第十四章附则 2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范。

《生产管理》第九章

《生产管理》第九章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的特点是将前两种移动方式结合起来,存优 避短。
平行移动方式
m
m1
T平顺=n ti -(n-1) t j
i1
j
式中:T平顺――平行顺序移动方式下一批零件的生产周期;
tj――相邻工序(两两比较)较短的工序单件工时
工序
1
t1 2
t2 3
t3 4
t4 T平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时间
清扫——是将灰尘、油污、垃圾清除干净。清扫是将工作场所、设备彻底清扫干净,使工作 场所保持一个干净、宽敞、明亮的环境,使不足、缺点凸现出来。
清洁——是前项的坚持和深入,保持清洁。清洁有三个要素:一是干净;二是高效;三是安 全。
安全——使人身不受伤害,环境没有危险。 素养——是指遵章守纪,重视道德品质修养。
整理——是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坚决扔掉不要的东西。目的是将“空间”腾出来活用。整 理不仅仅是指平常所说的把东西整理好,而更多的意思是指将不要的东西处理掉。
整顿——是将必要的东西定位放置,使用时随时就能拿到。整顿就是将必要的物品以容易的 方式放置于固定场所,并做好适当的标识,在最大限度内消除寻找的行为。
• 如果每天都被这些小事缠绕,你的工作情绪就会 受到影响,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 解决上述“症状”的良方——只有车间推行“定 置管理”。
平行移动方式
批量大,单件工时长适合采用平行移动方式。平行移
平行移动方式下,零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是按件或按
动方式的特点是每件产品在前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立
运输批量移动的,很少停歇,因而整批零件的生产
即转移到后道工序继续加工,即产品(零件)在各道
周期最短。但是,运输工作频繁,特别在前后两道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第一节 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二、质量管理及其演变
质量管理(Qualify Management, QM) 的定义: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 调的活动。质量管理早已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 一部分。
(1)戴明的质量理念。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 专家,在日本推广统计质量管理理念。总结出 了PDCA模式或循环,亦即戴明循环。
(2)朱兰的质量理念。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 家,1951年出版过《质量控制手册》,1998 年更名为《未共质量手册》。未共质量管理三 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上量一改页 进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企业质量管理概述
(3)石川馨的质量理念。日本著名质量管理 专家,因果图的发明者。日本质量管理小组 (QC小组)的奠基人之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9.1 企业生产管理概述
在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的4部分中,基本生产过程是主体。基 本生产过程按照工艺特点和使用设备的不同,可划分为若干 个生产工艺阶段,如纺织联合企业可分为纺纱、织布、印染 3个工艺阶段;机械制造企业可分为毛坯制造、金属切削、热 处理、装配、油漆5个工艺阶段。
在每个生产工艺阶段中,按照工艺特点和使用设备的不同, 还可划分为若干个工序。工序是指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同 一个工作场所对同一个劳动对象进行连续加工的生产环节。 加工工序直接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质,是构成生 产过程的基本单位。如金属切削工艺阶段,可以包含刨、钻、 铣、车、磨等工序。必须注意的是:一批零件在同一机床上加 工完第一端面后,再统一调头加工第二端面,或改由另一台 同样的机床加工第二端面,应算作两道工序,因为加工不连 续了,甚至设备也变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9.1 企业生产管理概述
9.1.3 生产类型

2010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10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目录基本简介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质量管理第三章机构与人员第四章厂房与设施第五章设备第六章物料与产品第七章确认与验证第八章文件管理第九章生产管理第十章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第十一章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第十二章产品发运与召回第十三章自检第十四章附则基本简介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质量管理第三章机构与人员第四章厂房与设施第五章设备第六章物料与产品第七章确认与验证第八章文件管理第九章生产管理第十章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第十一章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第十二章产品发运与召回第十三章自检第十四章附则基本简介《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大力推行药品GMP,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药品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降低各种差错的发生,是提高药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60年代中开始组织制订药品GMP,中国则从80年代开始推行。

1988年颁布了中国的药品GMP,并于1992年作了第一次修订。

十几年来,中国推行药品GMP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批制药企业(车间)相继通过了药品GMP认证和达标,促进了医药行业生产和质量水平的提高。

但从总体看,推行药品GMP的力度还不够,药品GMP的部分内容也急需做相应修改。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自1998年8月19日成立以来,十分重视药品GMP的修订工作,先后召开多次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药品GMP的实施主体-药品生产企业的意见,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修订工作。

目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已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9号局长令发布,并于1999年8月1日起施行。

历经5年修订、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版药品GMP)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内容包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质量管理 1第一节原则 1第二节质量保证 1第三节质量控制 2第四节质量风险管理 2第三章机构与人员 2第一节原则 2第二节关键人员 3第三节培训 4第四节人员卫生 4第四章厂房与设施 5第一节原则 5第二节生产区 5第三节仓储区 6第五章设备 7第一节原则 7第二节设计和安装 7第三节维护和维修 7第四节使用和清洁 7第五节校准 8第六章物料与产品 9第一节原则 9第二节原辅料 9第三节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 10第四节包装材料 10第五节成品 10第六节特殊管理的物料和产品 10第七章确认与验证 11第八章文件管理 12第一节原则 12第二节质量标准 13第三节工艺规程 13第四节批生产记录 14第五节批包装记录 14第九章生产管理 15第一节原则 15第二节防止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交叉污染 16 第三节生产操作 16第四节包装操作 17第十章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17第一节质量控制实验室管理 17第二节物料和产品放行 20第三节持续稳定性考察 21第四节变更控制 22第五节偏差处理 22第六节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22第七节供应商的评估和批准 23第八节产品质量回顾分析 23第十一章委托生产与委托检验 24第一节原则 24第二节委托方 25第十二章产品发运与召回 25第一节原则 25第二节发运 26第三节召回 26第十三章自检 26第一节原则 26第二节自检 26第十四章附则 2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范。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第九章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第九章
⒁采掘(剥)作业。含采煤机 司机,掘进机司机,耙岩机司机; 凿岩机司机;
10
特种作业及人员范围 (续)
⒂矿山救护作业。
⒃危险物品作业。含危险化
学品、民用爆炸品、放射性物 品
的操作工、运输押运工、储存 保
管员;
11
特种作业及人员范围 (续)
⒄经国家局批准的其它的作业。
12
为什么要加强 对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的管理
39
危险作业的概念
危险作业即容易造成严重伤害事 故
和财产损失的作业,主要是指临时性 作
业、非生产性作业以及劳动条件恶劣 的
作业。如:拆除房屋;砍伐树木;清

40
危险作业的 5个基本特点
1.临时性。作业时间、地点不 固定。
2.不固定性。临时组织 作业人 员,彼此不够熟悉,难以配合默契。
3.危险性。作业程序不固定, 不熟悉,甚至是完全生疏的。
56
对危险作业的 现 场 安 全管 理
对危险作业的现场安全管 理
就是确保上述“监督检查”

落实。
57
交叉作业的概念
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经营 单 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作业, 这种作业称为交叉作业。
58
对交叉作业的 安全管理
对交叉作业,作业单位应在作业前派出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会同研究,进行危险辨 识,找出交叉作业全过程存在的各方可能危及 他方安全的因素,制定消除这些因素的措施, 并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方的安全生 产管理职责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指定专职安 全生产管理人员到生产作业现场进行协调并检 查督促本单位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和落实应采取 的安全措施。
⑵金属焊接、切割作业。含 焊接工,切割工;
4

新版GMP第九章生产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新版GMP第九章生产管理培训试题及答案

新版GMP第九章生产管理培训考试试题姓名:部门:分数: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1.应当建立划分产品生产批次的操作规程,生产批次的划分应当能够确保同一批次产品和的均一性。

2.应当建立编制药品批号和确定生产日期的操作规程。

每批药品均应当编制唯一的。

除另有法定要求外,生产日期不得迟于产品成型或灌装(封)前经最后混合的操作开始日期,不得以产品作为生产日期。

3、每批产品应当检查和,确保物料平衡符合设定的限度。

如有差异,必须查明原因,确认无潜在质量风险后,方可按照正常产品处理。

4、不得在同一生产操作间同时进行和药品的生产操作,除非没有发生混淆或交叉污染的可能。

5.在干燥物料或产品,尤其是、或物料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当采取特殊措施,防止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6、生产期间使用的所有物料、或的容器及主要设备、必要的操作室应当或以其他方式标明生产中的产品或物料名称、规格和批号,如有必要,还应当标明。

7、容器、设备或设施所用标识应当清晰明了,标识的格式应当经部门批准。

除在标识上使用文字说明外,还可采用不同区分被标识物的状态(如待验、合格、不合格或已清洁等)8、生产厂房应当仅限于的人员出入。

9、应当进行中间控制和必要的,并予以。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1、生产管理工艺规程的关键文件有()。

A.批生产记录B.标准操作过程C.批包装记录D.批放行审核记录2、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在()级区进行称量,注意防尘。

A.AB.BC.CD.D3、生产及包装记录的填写要求()。

A.真实B.准确C.及时D.按规定更改4、注射用水的贮存:()以上保温循环。

A.50℃B.60℃C.70℃D.80℃5、纯化水由制水工人每()小时在总出水口取样,检测部分项目。

A.1B.2C.3D.46、目前企业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A.污染和交叉污染问题B.异常情况处理问题C.记录不及时问题D.物料平衡和收率问题问题三、判断题(正确的标√,错误的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药品生产的重要环节,也是GMP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的质量是设计出和生产出来,而不是检验出来。

实施GMP就是让企业的质量工作重点由从传统的检验转向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而药品的生产是以生产工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任何一个工序出现差错,如人员、环境、设备、原辅料、工艺等,必然会引起药品质量的变化。

因些,通过对药品生产过程的控制是GMP的基本思想。

第一节生产操作规程药品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和事故主要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没有标准的书面生产操作规程或指令,生产是一种无绪杂乱无章的态度,这种情况很少见于生产企业,或者是有了生产规程或指令没有能很好的执行,或执行的不到位。

这种情况在生产企业中较料普遍存在。

另一个是口头传达信息导致信息传递的失真。

因些,在药品管理法第六条就明确规定“药品必须按照工序规程进行生产”可见生产操作规程在生产企业中和重要性,那么什么是生产工艺规程呢?一、概念与作用在药品生产企业中主要的规程和指令有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方法、标准操作规程(SOP)生产工艺规程:规定为生产一定数量成品所需起始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以及工艺、加工说明、注意事项,包括生产过程中控制的一个或一套文件制定生产工艺规程的作用:给药品生产各部门提供一个共同遵守的技术准则,保证生产的批与批之间的尽可能与原设计吻合,保证第一药品在整个有效期内保持预定的质量。

岗位操作方法:是对各具体生产岗位的生产操作、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作进一步详细要求,是生产工艺规程的具体体现。

标准操作规程(SOP):经批准用以指示操作的通用文件或管理方法。

是对某一项具体操作所做的书面指令。

二、内容与格式一般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标准操作规程基本上包括三个部分1.概述就相当于简介或说明,要求各部门执行本规程的通知,在这个说明中应当包括批准人的签章、执行的日期等内容2.正文这一部分是生产工艺规程的核心部分,内容包括品名、剂型、处方、生产工艺的操作要求等各项内容。

3.补充说明补充说明的内容有三个组成部分一个附录、附加说明、附页。

附录是对正文的补充,有助于理解标准的内容,以便更好的掌握和使用标准附加说明记录了生产工艺规程的起草单位和部门,以及负责解释的单位和部站附页提供修改时记录批准日期、文号、内容的。

二、岗位操作方法与标准操作规程(SOP)1.岗位操作方法原料药岗位操作方法的内容原料药规格性能、本岗位化学反应及副反应、生产操作方法及要点、重点操作的复核制度、安全防火与劳动保护、异常现象的处理、中间体质量标准、主要设备维修、使用与清洗、度量衡的检查与校证、综合利用与三废的处理、工艺卫生与环境卫生、附录、附页2.标准操作规程(SOP)标准操作规程(SOP)是一种经批准用以指示操作的通用性文件或管理办法。

标准操作基本内容⑴操作名称、编制依据、操作范围及条件(注明时间、地点、对象、目的);⑵生产操作方法、步骤或程序(准备过程、操作过程、结束过程)、操作要点;⑶操作过程的控制、复核;⑷操作过程的安全事项及注意事项;⑸操作中使用的设备、容器、工具;⑹操作异常情况或紧急情况的处理三、编制一般由生产技术部门组织编写,经生产管理部门、质量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会审,质量管理部门审核,企业主管负责人批准。

生产工艺规程的编制依据1)产品注册批准文件;2)国家标准;3)企业标准或规范;4)生产及监控过程积累数据;5)生产工艺验证结果;6)GMP要求。

生产工艺编制注意事项1)合法性:生产工艺,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2)权威性:生产工艺规程是生产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基准性文件,也是制定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生产管理文件、质量监控文件、批生产及批包装记录、批生产及批包装指令等的依据,因此:①必须严格遵守生产工艺规程,不得任意修改;②产品标准、生产工艺规程与批生产及批包装记录应一一对应。

3)技术性:生产工艺规程是技术标准,不是管理标准,也不是操作标准,应按技术标准的要求来编写;4)可靠性:为使能够可靠地、稳定地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应通过工艺验证,工艺验证合格后,批准执行。

修订生产工艺规程时,也应先通过工艺验证,才能批准修订;5)明确性:操作要求明确,做到工艺参数定量、过程监控全面、重点操作复核;6)合理性:技经指标、各工序收率、物料平衡计算及其限度、消耗定额、成品率、岗位定员等合理;标准操作规程编写依据:1)生产工艺规程;2)有关的SOP。

标准操作规编写原则⑴合法、合理、可行,各操作步骤前后衔接紧凑、严密、责任分明,条理性好;⑵语言精炼、确切、通俗、易懂;⑶关键步骤和信息,可用流程图来强调、解释;⑷必须包括每一项必要的步骤、信息和参数;四、修订与变更生产工艺的修订与变更1.生产工艺规程,不能随意变更。

若要变更,要严格遵守变更控制程序;2.修订时应注意法规性及先进行需经过验证;3.按程序修订;4.填写变更记录。

需要修订生产工艺规程的几种情况:1)工艺发生变化时;2)主要物料发生变化时;3)主要设备更新、改造;4)主要场所变化;5)稳定性评价发现存在问题;6)法规变化时;7)其他,如定期修订,一般情况下每五年修订一次。

五、培训与实施应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特别是企业新进员工,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岗位操作方法及SOP一经批准执行,各部门都应该严格执行,对于不符合生产操作规程的指令或无批准手续变更操作的指令,生产操作人员应当拒绝执行。

第二节、生产管理记录药品生产管理文件记录包括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质量记录和清场记录,下面就具体的学习一下一、批与批号1.批的定义指在规定限度内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并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中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产品为一批。

(1). 大、小容量注射剂一般以同一配液罐一次所配制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2).粉针剂一般以同一批原料药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3).冻干粉针剂以同一批药液使用同一台冻干设备在同一生产周期内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4).固体、半固体制剂在成型或分装前使用同一台混合设备一次混合量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固体制剂如采用多次混合后的产品作为一个批号,必须经过验证,证明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后,在规定限度内所生产的产品为一批。

一般以最终所采用的混合设备如多维运动混合机混合一次的数量为一个批次。

(5).液体制剂(包括膏滋、浸膏及流浸膏等)以灌封(装)前经最后混合的药液所生产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6).连续生产的原料药,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生产的在规定限度内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间歇生产的原料药,可由地定数理的产品经最后混合所得的在规定限度内的均质产品为一批。

混合前的产品必须按同一工艺生产并符合质量标准,且有可追踪的记录。

(7).生物制品生产应按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中的“生物制品的分批规程”分批和编制批号。

应注意两台或两台以上的压片机(胶囊充填机)所压制出来的片子,必须分别做片重差异(装量差异)检查,确认在同一合格的范围之内并且符合其质量要求后才可作为一批。

2.批号的定义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称为批号。

批号可用于追溯、审查产品的生产历史和质量情况。

3.批号的编制方法批号的编制无规定格式,各生产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以文件规定,在企业内统一,且批号不能代替生产日期⑴通用的批号编制方法为:年-月-流水号。

如:20050520即是2005年5月生产,第20批产品;⑵也有采用字母与数字组合的编制方法,用字母表示车间或其他需要用以区别的代号。

如:X0515表示X车间2005年第15批产品。

⑶重新加工的产品原批号不变,只在原批号前或后加一代号以示区别,代号可用字母或数字表示。

如:X0515A加上字母A以示与原批号的区别;又如:X 0515-1用-1与原批号区别。

(4)混合批号:年—月—流水号(代号),如0112/03-05,表示所混合的批号为2001年12月第3批至第5批共3 批,代号由企业自定,并由车间填写混合批号登记表。

应注意的是药品的零头包装只限于两个批号为一合箱,合箱外应标明全部批号,并建立合箱记录。

二、批生产记录批生产记录是指一个批次的待包装品或成品的所有生产记录。

批生产记录的作用:批生产记录能提供该批产品的生产历史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情况。

批生产记录是产品生产的操作记录。

批生产记录具可追溯性,是企业产品质量改进的工具,又是调查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质量投诉及行业监督管理人员检查的重要资料。

1.批生产记录编制的原则①批生产记录应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要点、技术参数等内容设计,能体现出产品的剂型的特点②批生产记录的设计、修改等程序应与工艺规程等制订、修改程序相同③批生产记录应统一编码,具有质量可追踪性2.批生产记录的内容⑴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批量、工序名称、日期、时间;⑵主要设备编号,运行记录;⑶投入的物料、中间产品等品名、代号或代码、批号或进厂编码,单位、重量或数量,检验报告书号等;⑷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的实际数值;⑸各个工序/时段的产品数量(含成品数量)、成品率;⑹物料平衡计算;⑺生产过程控制记录(包括中间产品取样、检验、检验结果、洁净室环境监控记录,遵守SOP情况,清场检查记录、生产前确认无上次生产遗留物记录等等);⑻特殊问题记录(如偏差记录、调查、评估、报告、处理等);⑼操作者,复核者签名及日期、时间;3.格式现在批生产记录有两种形式,一个是批报,另一个是实报批报:以实际生产记录为基础,由专人整理填写。

有回忆录的成分,这种批生产记录缺乏原始性,可能出现笔误。

但是也有优点,就是记录简洁明了。

用保存原始记录的方法弥补不足之处。

实报:分部门填写,再收集整理成册,这种形式保证了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

但是填写人员过多,笔迹乱。

记录不整洁4.填写1)记录要及时填写,不提前填写、不事后回忆或臆造填写,内容要真实、数据要完整;2)记录字迹要清晰,用词要准确,文字要规范,应使用笔迹不易脱色、不会被抹擦掉的笔作为记录的工具;3)记录数据要完整,品名、人名均应用全称。

内容与上项相同时应重抄,不得用省略号或“同上”表示,除备注栏外所有栏目都要填写,不得留有空格。

如无内容填写时应用一横杠“——”表示;4)更改记录要规范,不得任意撕毁、涂改或粘贴,如填写发生错误时,应用一横线划改,使原有数据、字迹依然可见,更改人应在划改处签名;5)操作失误、数据偏移等出现偏差时不得掩盖,应如实填写6)复核批生产记录的注意事项:必须按每批岗位操作记录串联复核;必须将记录内容与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规程对照复核;上下工序及成品记录中的数量、质量、批号、容器号必须一致、正确;对生产中不符合要求的填写方法,必须由填写人更正并签字;若发现异常情况必须查明原因,作出合理的说明,并作详细的记录,经办人,复核人要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