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辅导—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基础知识知识体系横
化学: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单元知识总结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单元知识总结(一)原子结构1.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关系(1)原子的构成(2)各粒子间关系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阳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一原子、离子中:质量数(A)= (Z)+ (N)(3)各种粒子决定的属性元素的种类由决定。
原子种类由和决定。
核素的质量数或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和决定。
元素中是否有同位素由决定。
与决定是原子还是离子。
原子半径由、和决定。
元素的性质主要由和决定。
(4)短周期元素中具有特殊性排布的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的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3、4倍的元素:依次是。
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元素:。
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2.原子、离子半径的比较(1)原子的半径大于相应阳离子的半径。
(2)原子的半径小于相应阴离子的半径。
(3)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4)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5)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同族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其同价态的离子半径也如此。
(6)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阳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3.核素、同位素(1)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2)同位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互称。
(3)区别与联系:不同的核素不一定是同位素;同位素一定是不同的核素。
(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1)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性质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
(2)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呈现出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原子结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及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注意:(1)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2)“核电荷数”与“电荷数”是不同的,如Cl-的核电荷数为17,电荷数为1.[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将某元素原子核内的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整数值,叫做该原子的质量数.说明(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的关系:A=Z + N.(2)符号A Z X的意义:表示元素符号为X,质量数为A,核电荷数(质子数)为Z的一个原子.例如,23Na中,Na11原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1)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也不能描绘出它的运动轨迹.在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时,只能指出它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2)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某处出现几率多少的图像,叫做电子云.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不表示电子数,只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电子云密度的大小,表明了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多少.(3)在通常状况下,氢原子的电子云呈球形对称.在离核越近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的地方电子云密度越小.[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而只有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中.因此,电子在排布时的次序为:K→L→M……(3)各电子层容纳电子数规律:①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1、2……).②最外层容纳的电子数≤8个(K层为最外层时≤2个),次外层容纳的电子数≤18个,倒数第三层容纳的电子数≤32个.例如:当M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排布的电子数为2×32=18个;而当它是最外层时,则最多只能排布8个电子.(4)原子最外层中有8个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的,这个规律叫“八隅律”.但如PCl5中的P原子、BeCl2中的Be原子、XeF4中的Xe原子,等等,均不满足“八隅律”,但这些分子也是稳定的.2.元素周期律[原子序数]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叫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对于电子层数相同(同周期)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1)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至8个(K层为最外层时,从1个递增至2个)而呈现周期性变化.(2)元素原子半径从大至小而呈现周期性变化(注: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因测定的依据不同,而在该周期中是最大的).(3)元素的化合价正价从+1价递增至+5价(或+7价),负价从-4价递增至-1价再至0价而呈周期性变化.[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则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对应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还原性越强的金属元素原子,对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金属的相互置换)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①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或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非金属单质跟氢气化合越容易(或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③氧化性越强的非金属元素单质,对应的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非金属相互置换)[两性氧化物] 既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如A12O3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A12O3+6H+=2A13++3H2O A12O3+2OH-=2A1O2-+H2O[两性氢氧化物]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的氢氧化物,叫做两性氢氧化物.如A1(OH)3与盐酸、NaOH溶液都能发生反应:Al(OH)3+3H+=2A13++3H2O A1(OH)3+OH-=A1O2-+2H2O[原子序数为11—17号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至下排成纵行,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的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其分类如下:短周期(3个):包括第一、二、三周期,分别含有2、8、8种元素周期(7个)长周期(3个):包括第四、五、六周期,分别含有18、18、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共26种元素(1999年又发现了114、116、118号三种元素)(2)某主族元素的电子层数=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3)第六周期中的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4)第七周期中的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在锕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大多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这些元素又叫做超铀元素.[族]在周期表中,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做一个族.(1)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分类如下:①既含有短周期元素同时又含有长周期元素的族,叫做主族.用符号“A”表示.主族有7个,分别为I A、ⅡA、ⅢA、ⅣA、VA、ⅥA、ⅦA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2、13、14、15、16、17纵行).②只含有短周期元素的族,叫做副族.用符号“B"表示.副族有7个,分别为I B、ⅡB、ⅢB、ⅣB、VB、ⅥB、ⅦB族(分别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1、12、3、4、5、6、7纵行).③在周期表中,第8、9、10纵行共12种元素,叫做Ⅷ族.④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通常情况下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化合价为0,称为0族(位于周期表中从左往右的第18纵行).(2)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列,包括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因为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故又叫做过渡金属.(3)某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该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该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原子序数与化合价、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及族序数的奇偶关系](1)原子序数为奇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奇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奇数个电子,处于奇数族.如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而其化合价有-1、+1、+3、+5、+7价,最外层有7个电子,氯元素位于第ⅦA族.(2)原子序数为偶数的元素,其化合价通常为偶数,原子的最外层有偶数个电子,处于偶数族.如硫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而其化合价有-2、+4、+6价,最外层有6个电子,硫元素位于第ⅥA族.[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2)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①同一周期元素从左至右,随着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a.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b.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易到难;c.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化合由难到易(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②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往下,随着核电荷数增多,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a.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b.金属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氢由难到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考点及解题方法规律汇总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 1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 - 1 -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 .......................................................................................... - 5 - 第3课时 核素 ...................................................................................................... - 8 - 第4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 - 10 -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 - 16 -第1课时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 - 16 - 第2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 - 19 - 第三节 化学键............................................................................................................ - 22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原子结构1.基础知识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原子⎩⎨⎧原子核⎩⎪⎨⎪⎧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如碳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2.质量数(1)质量数: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后相加所得的数值。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知识点
高中化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一. 原子结构1. 原子核的构成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2. 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3. 原子构成4. 表示方法二. 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和联系1. 区别2. 联系【名师点睛】(1) 在辨析核素和同素异形体时,通常只根据二者研究范畴不同即可作出判断。
(2) 同种元素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同位素原子,所以元素的种类数目远少于原子种类的数目。
(3) 自然界中,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三. “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1. “10电子”微粒2. “18电子”微粒四.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 周期2. 族3. 过渡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行,包括了第Ⅷ族和全部副族元素,共60多种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统称为过渡元素。
特别提醒元素周期表中主、副族的分界线:(1) 第ⅡA族与第ⅢB族之间,即第2、3列之间;(2) 第ⅡB族与第ⅢA族之间,即第12、13列之间。
五.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元素周期表在元素推断中的应用(1) 利用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推断。
等式一:周期序数=电子层数;等式二: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等式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 利用短周期中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关系推断。
(3) 定位法:利用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阴上阳下”推断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如a X(n+1)+、b Y n+、c Z(n+1)-、d M 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为则它们的原子序数关系为a>b>d>c。
2. 元素原子序数差的确定方法(1) 同周期第ⅡA族和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差。
(2) 同主族相邻两元素原子序数的差值情况。
①若为ⅠA、ⅡA族元素,则原子序数的差值等于上周期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种类数。
《物质结构_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物质结构_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用于描述元素的组成和性质。
接下来,我将对《物质结构_元素周期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元素周期律的历史元素周期律最早由俄国化学家孟德莱耶夫于19世纪提出,他将已知元素按照原子质量的增加顺序进行排列,发现元素的性质会随着原子质量的增加而周期性变化。
2.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元素周期表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也称为核电荷数)为基础的表格。
它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逐个排列,每一行称为一个周期,每一列称为一个族。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元素符号、原子序数、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
3.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主要包括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金属性等方面的变化。
其中,原子半径随着周期的增加而减小,电离能和电负性则随周期的增加而增大,金属性则随周期的增加而减弱。
4.元素分类元素根据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热导性和延展性,非金属则相对较差,而半金属则介于两者之间。
5.钡行和铂系元素除了8个主族之外,元素周期表中还有两个特殊的族:钡行和铂系元素。
钡行元素是位于周期表倒数第二行的元素,它们的电子结构较稳定,常见化合价为+2、铂系元素是位于周期表第八族的元素,它们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通常用作催化剂。
6.化学键的特性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离子键是由电子的转移产生的,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产生的,金属键是由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产生的。
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强度。
7.元素的周期律规律和化学反应元素周期律的规律对于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也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位置可以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活性,为元素间的化学反应提供了依据。
8.伦纳德琼斯体系伦纳德琼斯体系是根据元素的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将元素划分为s、p、d、f四个区域的分类法。
根据该分类法,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方式有明显的规律性。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知识点总结
电子层: 一(能量最低) 二Fra bibliotek三 四 五 六 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MNOP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
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4 -3 -2 -1
(4)金属性、非金属性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加
—
(5)单质与水或酸置 冷水 热水与 与酸反
——
—
换难易
剧烈 酸快 应慢
(6)氢化物的化学式 (7)与 H2 化合的难易 (8)氢化物的稳定性
—— —— ——
SiH4 PH3 H2S HCl —
由难到易
—
稳定性增强
—
(9)最高价氧化物的 Na2O MgO Al2O3 SiO2 P2O5 SO3 Cl2O —
CsOH
(Ⅲ)
金属性:Li<Na<K<Rb<Cs
非金属性:F>Cl>Br>I
还原性(失电子能力):Li<Na<K<Rb<Cs 氧化性(得电子能力):Li+>Na+>K+>Rb+>Cs
氧化性:F2>Cl2>Br2>I2 还原性:F-<Cl-<Br-<I-
+
酸性(无氧酸):HF<HCl<HBr<HI
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
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18Ar
高中化学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原子结构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 质量数 1、原子的构成微粒2.有关粒子间的关系 (1)质量关系①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量数。
(2)电性关系①电中性微粒(原子或分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带电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具体如下表:(3)数量关系:原子序数=质子数。
3.符号A Z X ±c m ±n中各个字母的含义:规律总结组成原子、离子的各种微粒及相互关系知识点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示意图①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电荷数。
②用弧线表示电子层。
③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④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如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2)离子结构示意图①当主族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数相同,每层上所排布的电子数也相同)。
如 Mg :――→-2e-Mg 2+:。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和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如F :③离子结构示意图中,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且差值为离子所带电荷数。
④单个原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其最外层可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K 层为最外层时可形成2电子稳定结构)。
【特别注意】☆规律总结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几个特殊关系知识点三常见的等电子微粒1.常见的“10电子”粒子2.常见的“18电子”粒子(1)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N2H4等。
(2)阳离子:K+、Ca2+。
(3)阴离子:P3-、S2-、HS-、Cl-。
3 常见等电子体: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近。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复习(四)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属性质子(符号:,带电荷,相对质量约为)原子中子(符号:,带电荷,相对质量约为)核外电子(符号:,带电荷,相对质量约为)2、原子中各微粒的数量关系1)原子序数= = =2)质量数=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电子总是从排起,当一层充满后再填充下一层,每一个电子层最多可容纳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容纳个电子,次外层最多容纳个电子,倒数第三层最多容纳个电子。
电子层由内到外分别对应的符号是。
2)原子结构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写出下列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N ,Na ,S ,Cl ,H-,F-,Al3+,S2-,K+。
在原子或分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阳离子a X m+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在阴离子a X n-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 前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特殊性①原子核中无中子的原子:②最外层有一个电子的元素:③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④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⑤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⑥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⑦电子总数为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⑧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⑨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⑩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
4、常见的等电子体写出核外有10电子微粒:1、分子2、阳离子3、阴离子写出核外有18电子微粒::1、分子2、阳离子3、阴离子5、元素、核素和同位素1)元素:具有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核素:具有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3)同位素:概念:实例:;;“原子结构”练习题1、A+、B+、C-、D、E五种微粒(分子或离子),它们都分别含有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①A++C-D+E↑②B++C-→2D(1)写出①的离子方程式;写出②的离子方程式。
第4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师版)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化学周期表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质子带 正电 ,电子带 负电 ,中子中立 不带电 。
2、质量数(1)概念:将核内所有 质子 和 中子 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
(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两个关系①质量数(A )= 质子数(Z ) + 中子数(N ) ②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表示方法如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26C 表示质子数为 6 ,质量数为 12 的碳原子。
4、粒子符号(A Z X ±bn ±m)中各数字的含义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 原子核 及 核内质子数 ,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以钠原子为例:(2)离子结构示意图①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数相同,每层上所排的电子数也相同)。
如 Mg :→ Mg 2+ :。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和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如 F :→F-:。
Na+与稀有气体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l-与稀有气体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二、元素在周期表1、周期的分类与包含元素类别周期序数行序数核外电子层数包含元素种数起止元素1112H~He 短周期2228Li~Ne3338Na~Ar44418K~Kr55518Rb~Xe 长周期66632Cs~Rn77732Fr~Og2、族的分类16个族分为7 个主族、7 个副族、1个第Ⅷ族和1个0 族。
3、元素周期表中的方格中各符号的意义注:元素周期表记忆口诀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三四分长短,四长副族现;竖行称作族,总共十六族;Ⅷ族最特殊,三列是一族;二三分主副,先主后副族;镧锕各十五,均属ⅢB族。
元素周期表《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常考知识点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常考知识点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有哪些?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本质:原子越易失电子,则金属性就越强。
⑴根据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⑵一般情况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如Zn排在Cu的前面,则金属性:Zn>Cu。
⑶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置换出氢气越容易,则金属性就越强。
如Zn与盐酸反应比Fe与盐酸反应更易置换出氢气,则金属性:Zn>Fe。
⑷根据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就越强。
如碱性NaOH>Mg(OH)2,则金属性:Na>Mg。
⑸一般情况下,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则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对应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则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弱。
如还原性Na>Mg,则金属性:Na>Mg,氧化性:Na+<Mg2+。
(6)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如Zn+Cu2+=Zn2++Cu,则金属性:Zn>Cu。
特别提醒①一般来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单质的氧化性越强(或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强(或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元素的金属性就越强。
故一般来说,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方法与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判断方法是相一致的。
②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是比较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失去电子的多少。
如Na易失去1个电子,而Mg易失去2个电子,但Na的金属性更强。
2.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本质:原子越易得电子,则非金属性就越强。
⑴根据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高中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元素周期表是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首次提出的一种对元素按照行和列组织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物质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且这些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逐渐变化。
下面是关于元素周期律的一些知识点总结:1.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即核外电子的排布顺序)从小到大进行排列,每个元素都有一个特定的原子序数和符号。
周期表分为横行和竖列,横行称为周期,竖列称为族。
元素按照周期和族的位置可以分为s、p、d、f四个区域。
2.周期规律元素周期表中横行的元素称为周期,共有7个周期。
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原子半径趋于减小,电负性趋于增加,化合价数增加。
3.族规律元素周期表中竖列的元素称为族。
一族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主要是由于具有相似的电子配置。
元素周期表一共有18个族,分别是IA、IIA、IIIB-VIIB、VIIIB、VIII、IB-IIB、IIIA、IVA、VA、VIA、VIIA、VIIIA。
4.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性质周期表中的元素可以根据元素的位置和性质进行分类。
主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左侧和右侧,它们的化合价一般为周期数减2;过渡元素位于周期表的中间,它们的化合价变化范围较大;稀土元素位于f区,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5.周期表中元素的物理性质周期表中的元素的物理性质包括原子半径、离子半径、电离能和电子亲和能等。
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加。
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与原子半径类似,正离子半径小于原子半径,负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
电离能指的是从一个原子或离子中移去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电子亲和能指的是一个原子或离子吸收一个电子的能力。
6.周期表中元素的化学性质周期表中的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化合价、氧化还原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
化合价是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时的化合价数,可以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族别进行预测。
必修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概要:一、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以后,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排序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周期表也逐渐演变成我们常用的这种形式。
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人们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横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自上而下排列。
(2)周期(3)族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由上而下排成纵行,元(4)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长周期(第4、5、6、7周期)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个纵行)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5)认识周期表中元素相关信息随堂检测(一)1.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的( ) 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 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3.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A.B.C.D.4.,同一周期ⅡA 、ⅢA 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可能为几?5.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元素原子的( ) ①质子数 ②核电荷数 ③核外电子数 ④离子所带电荷数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6.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是( ) ①0族 ②主族 ③副族 ④第Ⅷ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行元素周期表是按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族C.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4D.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从原子结构上看:相同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1、元素周期表:H 元素周期表HeLi Be B C N O F Ne Na Mg24.Al Si P S Cl Ar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KrRb Sr Y Zr Nb Mo95.Tc[98]Ru101.Rh102.Pd106.Ag107.Cd112.In114.Sn118.Sb121.Te127.I126.Xe131.Cs 132.Ba137.La-LuHf178.Ta180.W183.Re186.Os190.Ir192.Pt195.Au197.Hg200.Tl204.Pb207.Bi209.Po[210]At[210]Rn[222]Fr [223 ]Ra[226]Ac-La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解:周期名称周期别名元素总数规律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叫周期。
7个横行7个周期第1周期短周期2电子层数 == 周期数(第7周期排满是第118号元素)第2周期8第3周期8第4周期长周期18第5周期18第6周期32第7周期不完全周期26(目前)族名类名核外最外层电子数规律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第8、9、10三个纵行为第Ⅷ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标为一族。
7个主族7个副族0族第Ⅷ族主族第ⅠA族H和碱金属1主族数 == 最外层电子数第ⅡA族碱土金属2第ⅢA族3第ⅣA族碳族元素4第ⅤA族氮族元素5第ⅥA族氧族元素6第ⅦA族卤族元素70族稀有气体2或8副族第ⅠB族、第ⅡB族、第ⅢB族、第ⅣB族、第ⅤB族、第ⅥB族、第ⅦB族、第Ⅷ族一、碱金属元素:1、锂钠钾铷铯钫(Li、Na、K、Rb、Cs、Fr)2、递变规律:同主族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在增大。
3、物理特性:①颜色逐渐加深;②密度不断增大(Na>K);③熔沸点逐渐降低;④均是热和电的良导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复习知识点
Z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质子(Z个)原子核注意: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1.原子( A 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Z个)★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3.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二、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三、元素周期律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总结知识点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电子层1. 概念: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作电子层。
2. 表示方法:通常吧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叫做第一层。
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电子层叫做第二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一低三不超)1. 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优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里,然后由里向外,一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即电子最先排满K层,当K层排满后再排布在L层,依此类推。
2. 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序数)3.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不超过8个(K层作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不超过32个。
四、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1.原子结构示意图:2.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因此,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迁移应用于表示离子的结构。
五、元素周期表中1-20号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1.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2. 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
3. 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
4. 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
5.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Si。
6.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7.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8.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Ca。
9.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C、S。
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知识点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等)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中子N(核素) 原子核质子Z → 元素符号原子结构 :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主族元素的决定原子呈电中性电子数(Z 个):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体积小, 运动速率高(近光速), 无固定轨道核外电子 运动特征电子云(比喻)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表示方法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 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 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 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①、核电荷数, 电子层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②、原子半径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决定 编排依据 具体表现形式七主七副零和八三长三短一不全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 电子层越多, 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 核电荷数越多, 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条件下, 最外层电子数越多, 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 Na>Mg>Al>Si>P>S>Cl.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如: Li<Na<K<Rb<Cs具体规律: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辅导—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基础知识:
(1)知识体系:
横:周期 结构
纵:族
元素周期律 编排
元素周期表
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性质及原子结构
三者间的关系 周 期
性 质子 2个
变 原子核 同位素 化 中子(A-2)个 原子结构
X A 2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电子云
相 核外电子
互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作 用
化学键:离子键 金属键
晶体结构: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二)知识要点: 1、 原子结构
[1] 原子组成:原子组成符号:X A 2 位于原子的中心,半径 原子核 只有原子半径的几万分 之一,却集中了几乎全 部的原子的质量。
原子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核外电子 (高速运动但无固定轨
迹,因此用电子云来 形容它的运动状态)
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2
n (n 为层数) ②最外电子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 ③次外电子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 ④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2] n 种关系:
①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② 质子数=核电荷数
A :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
B :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
C :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如:Al 3+
核外电子数=13-3=10
S2- 核外电子数=16-(-2)=18
③ A :原子..的原子量(同位素...
的原子量):以一种碳原子(C 126
)的质量的
12
1作为标准,某种同位素的一个原子
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相对质量)就是该种原子的原子..量(同位素...
的原子量)。
如Cl 35
17的原子量为34.969,Cl 3717
的原子量为36.966。
B:某种元素..的原子量:是根据各种天然同位素的原子量,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原子微粒数的百分比)算出的平均值(即为元素原子量表中数值)。
......%%%321+∙+∙+∙=c M b M a M M
如:氯元素的原子量 34.969×75.77%+36.969×24.23%=35.453
C :某种元素的近似原子量:根据各种天然同位素的质量数,按各种天然同位素的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原子微粒数的百分比)算出平均值。
如:氯元素的近似原子量35×75.77%+37×24.23%=35.485
2、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从自然科学上有力地论证了事物变化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
[2]元素周期表:把己知的元素根据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成的表(横行-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纵行-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目相同的元素) [3]相互关系与知识网络:
①相互关系: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元素周期表则是 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表现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
②知识网络
需注意:
A:周期序数=该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
B:主族族序数=该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电子数=该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 C:原子序数=元素原子的质子数=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
D:主族元素负化合价=-(8-族序数)
3、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1]从整体上认识化学键与晶体结构的相互关系:
[3]从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及其相互作用掌握各类晶体的性质特点
(3)有关知识规律
1、比较原子、离子半径大小的规律:
[1]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从上而下依次增大
[2]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从左至右依次减小
[3]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原子或离子(如:S2-、Cl-、Ar、K+、Ca2+)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4]同种元素的原子半径比其阴离子半径小,比其阳离子半径大。
2、推断1-18号元素的几点规律:
[1]最外层电子数为2 为He、ⅡA族(大多数过渡元素)
[2]次外层电子数为2 为第二周期元素
[3]最外层电子数为8 为零族元素
[4]次外层电子数为8 为第三周期元素
[5]最外层比次外层多1-6个电子为第二周期元素(Li,Be除外)
最外层比次外层少7-1个电子为第三周期元素(Ar除外)
无次外层电子的元素在第一周期
[6]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之和等于该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元素在第二周期
最高正价绝对值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时,该元素在ⅣA族
3、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特殊规律
[1]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的元素原子为H、Be、Al、Ge
[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原子为He、C、S、Kr
[3]质子数、电子数均为10的分子为:CH4、NH3、H2O HF、Ne
电子数为10的单核离子:F-、O2-、Na+、Mg2+、Al3+
电子数为10的多核离子:NH4+、OH-
[4]各周期气态氢化物的质子数、电子数都与该周期惰性元素原子相同。
如:Ar、SiH4、PH3、H2S、HCl都含有18
个质子,18个电子。
4、化学键的强弱与原子、离子结构的关系:
[1]决定离子键强弱有两个因素:
①离子所带电荷的大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大,离子间相互作用越大,离子键越强
②阴、阳离子间的距离大小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核间距离越小,离子间相互作用也相对地强
[2]决定共价键强弱的因素主要是原子半径的大小,晶体中原子的排列方式,晶体结构的不同等也会影响化学键
的强弱。
一般来说,原子晶体中的原子半径越小,共价键越强,原子半径越大,共价键越弱,如晶体结构相似的金刚石和单晶硅:
∵r c<r si C-C键长<Si-Si键长 C-C键能>Si-Si键能
∴金刚石的熔沸点及以及硬度均比单晶硅高了许多
5、一般规律与例外
[1]氢原子体积最小,摩尔质量最小;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氢(H 1
1)的原子核中无中子。
[2]ⅣA 族-ⅦA 族,只有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且ⅣA 族中出现常见原子晶体。
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3]ⅣA 族-ⅦA 族中,只有ⅦA 族中无同素异形体,且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氟原子吸引电子能力最大,并只有氧化性,无正价态。
[4]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 3却是共价化合物。
[5]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 4Cl 、NH 4NO 3等却是离子化合物
[6]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晶体)一般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但也有例外。
如:HF>HCl ,H 2O>H 2S NH 3>PH 3
[7]一般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但也有例外,如:HClO>HclO 2>HclO 3>HclO 4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