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和四诊

合集下载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中医四诊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及意义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中医四诊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及意义

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200摘要:作为中医药学的核心理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愈后防复的思想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医预防保健的思维模式,对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四诊即中医传统望、闻、问、切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运用于医疗行业中的中医辅助四诊诊疗仪器[1]。

健康管理是对健康危险因素的监测、评估、干预与随访跟踪的全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对疾病的治疗,而是更加重视健康管理,追求更高质量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而健康管理不只局限于仪器设备检查和化验检查等手段,已充分融入中医“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理念。

当前,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的亚健康、体质偏颇、慢性病等人群的健康管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作为其中代表项目的中医四诊遵循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原则,从整体、动态、平衡和个体化的角度,实时掌握受检者身体动态变化,为受检者提供个性化的中医治疗和养生指导方案,突出了中医个体化诊疗理念优势,对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治未病;中医四诊;健康管理;体质辨识当前,医学模式已经从疾病医学转化为健康医学,国家明确提出“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大力发掘传统医学在健康促进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及“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等战略主题与政策宣言。

中医在健康管理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通过检查人体功能状态的方式了解机体脏腑功能、经络系统是否处于动态平衡,是否有患某种疾病的倾向,有效弥补非患病状态下西医检查中物理指标、生化指标等体检指标的不足,为临床制定预防干预方案提供参考和指导,取得未病先防的效果[1,2]。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兴起,中医也紧跟时代脚步,紧密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许多智能化的设备应运而生,如中医四诊仪,融合了大量现代科技成果及众多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将中医问诊、面诊、舌诊和脉诊整合在一起,可提供中医诊断信息采集与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体质辨识、健康状态干预调整建议、疗效评估、慢病管理等覆盖中医医疗与预防保健体系的各层面的技术服务,在健康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3]。

中医四诊行为规范标准

中医四诊行为规范标准

望舌
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与舌苔的变化.
舌质------即是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包括舌下脉络 . 能反映正气情况、脏腑虚实、气血盈亏
舌苔------舌质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 上蒸而成.能反映外邪性质
舌与内脏的关系
18
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望舌时,医者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以便俯视口舌部位.患者可以采用坐位或
2、但寒不热——多为里寒证 不热,但寒,手足常冷—虚寒证
3、但热不寒——多为里热证 发热不恶寒,大渴,脉洪大——阳明气分病 潮热、燥热,手足心灼热——虚热证
4、寒热往来——见于少阳证、疟疾.
34
〔二、问 汗
• 汗液是阳气蒸腾阴液出于腠理而成.

可辨邪正盛衰、腠理疏密、气血盈亏.
• 无汗— 风寒表实证 • 有汗----表虚证 • 自汗---气虚证、阳虚证 • 盗汗---阴虚证 • 绝汗〔脱汗---大汗不止为亡阳证、亡阴证
湿盛. • 裂纹: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浅不一的裂沟.称为裂纹舌. 阴血亏虚,不
能上荣润舌面. • 舌下络脉粗大迂曲,舌紫有瘀点瘀斑---主血瘀.
望苔质
• 厚薄:可测邪气的深浅、病情的轻重. • 润燥:反映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 腐腻:主要测知中焦湿浊及胃气的盛衰情况.
• 剥脱:测胃气、胃阴之存亡.
想见亲人 面色无华 两颧泛红如妆
言语不休
突然饮食增进 病情急剧恶化 脏腑精气将绝 “回光返照” “残灯复明”
望色
望色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 部皮肤色〔颜色泽〔光泽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 法.
正常色:微黄透红,明润光泽. 主色:先天禀赋,终生不变. 客色:随季节、气候、情绪、运动、

中医四诊合参精简版!!!

中医四诊合参精简版!!!

中医四诊合参精简版四诊指的是望、闻、问、切。

古称“诊法”。

四诊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的特点,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信息,医生即刻进行分析综合,及时作出判断。

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的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联系,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础。

中医究竟怎么通过望、闻、问、切来给患者看病?病人应该怎么配合?在此说说中医四诊,详述中医之道,看病误区。

望诊是医生运用自己的视觉,观察全身和局部情况,以获得与疾病有关的资料,作为分析内脏病变的依据。

包括精神、气色、形态的望诊、舌的望诊及排出物的望诊。

(一)望精神包括精神意识活动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通过神志状况、面目表情、语言气息等观察病人精神状况,意识是否清楚,反应是否灵敏、动作是否协调等,以判断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轻重。

1.病人神志不乱,两眼灵活,明亮有神,语言清楚,声音洪亮,为“有神”或“得神”,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疾病轻浅,预后好,多属实证、热证、阳证。

2.病人精神萎靡,目光晦暗,反应迟钝,语言无力,声音低微,表示正气已伤,病势较重,多属虚证、寒证、阴证。

见于重病及慢性病。

3.神志昏迷、谵语、手足躁动,虽表现为阳证、热证、实证,但正气已伤,邪气过盛,病邪深入,预后不良。

(二)望气色观察病人皮肤的颜色光泽,它是脏腑气血的外荣。

颜色的变化可反映不同脏腑的病证和疾病的不同性质;光泽的变化即肤色的荣润或枯槁,可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皆上注于面”,面部气血充盛,且皮肤薄嫩,色泽变化易于显露,故望气色主要指面部的色泽。

通过面部色泽的变化,可以帮助了解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

1.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2.面色红:为热证。

血液充盈皮肤脉络则显红色。

血得热则行,脉络充盈,所以热证多见红色。

如满面通红,多是实热;若两颧绯红,多为阴虚火旺之虚热。

中医健康科普文章

中医健康科普文章

中医健康科普文章中医健康科普:养生之道一、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历经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调节人体内外环境,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本文将带领大家深入了解中医健康科普知识,探寻养生之道。

二、顺应自然,起居有常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受到自然界的影响。

因此,养生首先要顺应自然规律,做到起居有常。

昼夜节律:人体应顺应昼夜变化,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四季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季更替,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随之调整。

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遵循四季养生原则。

饮食有节:饮食是养生的基础。

中医认为,饮食应定时定量,饥饱适中,五味调和。

避免暴饮暴食、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三、运动养生,调和气血中医认为,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和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

适度的运动对养生至关重要。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典型的中医养生运动。

它动作柔和缓慢,既能锻炼身体各部位,又能调节呼吸和意念,达到身心并养的效果。

八段锦:八段锦是一种简单易学的中医养生操。

通过八个动作的组合练习,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散步:散步是一种轻松愉悦的运动方式。

饭后散步有助于消化食物、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四、情志养生,调畅气机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过度的喜怒哀乐会导致气机紊乱,进而引发疾病。

因此,情志养生对于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保持乐观: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气血畅通,增强免疫力。

遇到困难时,要积极面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制怒平气:怒伤肝,长期愤怒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要学会控制情绪,宽容待人,保持平和的心态。

知足常乐:知足者常乐。

要珍惜当下,不盲目攀比,不过度追求物质享受。

知足常乐有助于身心健康。

中医技师工作流程

中医技师工作流程

中医技师工作流程中医技师是指从事中医诊断及治疗工作的专职人员,负责进行中医模式下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中医技师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一、病人接待与病史采集:中医技师首先要进行病人的接待工作,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询问病史以及症状,包括症状的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持续时间、程度以及伴随症状等。

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中医四诊:中医技师进行中医四诊,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观察面色、舌苔颜色、眼晴神态等进行望诊;通过闻气息、声音和体味进行闻诊;通过询问病人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进行问诊;通过按摩穴位、触摸局部进行切诊。

通过中医四诊,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理发生的部位和整体的病情。

三、辨证论治:根据中医四诊结果,中医技师进行辨证论治,即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程、病症和病机,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技师可以应用针灸、中药、推拿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辨证论治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包括疾病的虚实、寒热、表里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处方开具与疗程安排:中医技师根据辨证论治的结果,开具相应的中药处方或草药处方,并给出具体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同时,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确定疗程的长短和治疗的频次,告知病人需持续治疗的时间。

五、治疗操作与观察:中医技师进行具体的治疗操作,可以进行针灸、推拿、灸法等治疗方法。

在治疗期间,中医技师需要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观察,包括病情的变化、病人的反应等。

根据观察的结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六、复诊与调整治疗方案:治疗周期结束后,病人进行复诊,中医技师根据病人的病情、治疗效果等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如果病人的病情好转,可以减少治疗的次数;如果病人的病情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亦或病情加重,中医技师需要重新评估病人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七、宣教与康复指导:在病人治疗期间,中医技师需要向病人宣传中医理念、中医养生知识等内容,帮助病人了解中医的疗效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四诊

四诊
四诊
四诊
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和搜集病情资料的基本方 法。
一、望诊
望诊是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排出物等进 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情况的诊察方法。
(一)望神
1.望神的含义及意义: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综合外在 表现以判断整体病情的方法。望神的重点在于观察目光、神 情、气色、体态。
(三)望形态
1.望形体:主要是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及体质类型。
(1)形体强弱:骨骼粗大,胸廓宽厚,皮肤润泽等,是形 体强壮的表现,此类人内脏坚实,气血旺盛,虽病亦预后良 好。
(2)形体胖瘦:人体胖瘦宜适中,过于肥胖过过于消瘦皆 非所宜。
2.望姿态:主要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及肢体的异常动作。 (四)望头与发
临床意义 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 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 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 主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
虚脉 实脉
三部脉轻按重按均无力,泛指各种无力的 主虚证 脉象
三部脉轻按重按均有力,泛指各种有力的 主实证 脉象
细脉 滑脉 涩脉
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脉细而迟,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
3.食指络脉的形色变化与意义:正常小儿食指络脉浅红隐隐, 或略带紫色,见于掌指横纹处或略超出掌指横纹的部位,其 形态多为斜形、单支、粗细适中。望小儿食指络脉的要领和 意义可概括为“浮沉分表里,色泽变病性,淡滞定虚实,三关 测轻重”。
(三分泌的液体(分泌物)及排出的病理产物的总称。
(2)小便:小便清长而量多,多属虚寒;小便短赤,多为 热证。
6。问睡眠 失眠,兼见心悸健忘,面色无华,食少无力,多为思虑
过度,心脾两虚。
7.问经带:妇女还需询问经、带、胎、产等情况。

中医诊断方法四诊合参

中医诊断方法四诊合参

中医诊断方法四诊合参中医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

其中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就是四诊合参。

四诊合参是一种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诊断的方法。

下面将分述四诊合参的具体内容。

一、望诊望诊是中医诊断中观察患者外部的一种方法。

在望诊中,医生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目光等多个方面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代表气血不足或寒凉证;面色红润可能代表气血畅通或阳盛证;舌苔黄腻可能代表湿热内蕴等。

通过望诊,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为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进行诊断的方法。

在中医中,医生会仔细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等,从中判断病情的轻重和性质。

例如,患者的声音低微可能代表气虚证或肺病等;咳嗽音粗糙可能代表痰湿阻肺等。

通过闻诊,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指导后续的治疗。

三、问诊问诊是通过与患者的互动来获取病情信息的方法。

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关疾病的症状、病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问题,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例如,医生会询问患者是否有发热、头痛、咳嗽、腹痛等症状,以及这些症状的出现时间、频率等。

通过问诊,医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病情信息,进一步指导治疗。

四、切诊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获取病情信息的方法。

中医认为,脉搏是反映人体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切诊中,医生会触摸患者的脉搏,并且根据脉搏的强弱、速度、规律等特点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脉搏细弱可能代表气虚证;脉搏滑数可能代表湿热证等。

通过切诊,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综合四诊合参的诊断结果,医生可以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强调的是,四诊合参是一种综合诊断方法,诊断结果不仅仅是单一因素的判断,而是多个因素综合分析的结果。

因此,在进行诊断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信息,并且经过严谨的思维过程,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问睡眠
1 2
睡眠情况
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包括入睡难易、睡眠时间 、睡眠质量等。
失眠症状
询问患者是否有失眠症状,如入睡困难、易醒多 梦等。
3
伴随症状
了解患者失眠时伴随的症状,如心悸、烦躁、胸 闷等。
问二便
排便情况
询问患者的排便情况,包括大便次数、性状、颜色等。
排尿情况
了解患者的排尿情况,包括小便次数、量、颜色等。
质。
汗气
闻患者汗出的气味,有助于了 解病情轻重和病邪性质。
痰涕之气
嗅患者痰涕的气味,可判断病 证的寒热虚实。
二便之气
通过嗅患者大小便的气味,了 解脏腑功能状况和病邪性质。
04
问诊
问寒热
寒热的性质
询问患者是否感觉怕冷或发热, 观察寒热的轻重程度,如恶寒重
发热轻、发热重恶寒轻等。
寒热的时间
了解寒热症状出现的时间,如恶寒 发热同时出现、先恶寒后发热等。
寒热的部位
询问患者寒热症状出现的部位,如 全身性寒热、局部性寒热等。
问汗
汗出的性质
了解患者出汗的情况,如自汗、 盗汗、战汗、黄汗等。
汗出的时间
询问患者出汗的时间,如夜间盗 汗、白天自汗等。
汗出的部位
了解患者出汗的部位,如头汗、 半身汗、手足心汗等。
问疼痛
疼痛的性质
询问患者疼痛的性质,如胀痛、刺痛、冷痛、热 痛等。
辨证施护方法
包括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生活起居护理、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根据患者病情 及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护理。
案例分析:四诊在辨证施护中应用
案例一
患者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经四诊合参诊断为脾胃虚弱证。护理措施包括调整 饮食,以易消化、健脾胃食物为主,同时配合针灸治疗调理脾胃功能。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中医护理学基础—四诊

表现:
目光:两目灵活,明亮有神。 面
色:荣润含蓄
表情:丰富自然。
意识:
神识清楚。 体态:动作自如,
反映灵敏。 言语:清晰
呼吸:平稳。

肉:不削。
得神例图→
少神(神气不足)
表现:精神萎靡,健忘困倦,懒言声 低,倦怠乏力,动作迟缓。
意义:多由气血虚弱,心脾两虚,肺 肾不足。
从得神→少神→失神,常提示 疾病由轻到重,脏腑精气日见衰减。
②裂纹: 干而有裂纹—热盛伤阴,阴虚液涸 ③点刺——火热炽盛


裂纹舌例图

(热盛伤津型)
2、颜色 淡白舌(色浅淡):主虚证、寒证 舌淡舌体萎缩—气血大亏 红舌(舌色红):主热证 舌红少苔或局部无苔—阴虚火旺 绛舌(舌色深红):主热盛 外感热病见舌绛—热入营血 内伤杂病见绛舌—阴虚火旺
• 黄腻—湿热
• 白腻—寒湿
• ④花剥(舌苔剥落不全,剥落处光滑无苔)
• —气阴不足。
• ⑤无苔—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厚苔
薄苔
润苔
滑苔
燥苔
糙苔
腻苔 腐苔
2、苔色 ①白苔:主表证、寒证。 苔薄白—风寒表证 苔白滑—寒湿、痰饮 ②黄苔:主热证(色越深,热越重) 苔薄微黄—外感风热 苔黄厚干燥—热盛伤津 ③灰黑苔(浅黑为灰,较灰色深为黑): 主里热证、里寒证 黑而滑润,舌淡—阳气虚衰,水饮内停 苔黑而干,舌鲜红—热盛阴伤
假神例图→
神乱(神志错乱失常)
烦躁:烦乃胸中烦闷不安,躁 乃手足扰动不宁。烦与躁常并称, 但有虚实寒热的不同。实火、虚火、 痰火扰心及虚阳扰动(虚寒证)均
可导致。
恍惚:神思不定,迷乱无主之 证。意识模糊不清 ;精神不能集中, 无法思考。因七情内伤,心气不足,

中医四诊

中医四诊

望色:
色是各种色泽,它反映脏腑气血的外荣,也是疾病变化的表 现。色,通常为青、黄、红、白、黑五种;泽,是色的荣、
枯、明、暗等。色与泽心须等同重视,根据不同的色泽,可
以看出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察色须分辨常色与病 色。

常色:又分为主色和客色。但也有个体差异,有的人可
能肤色稍白或稍黑些,也为常色。应考虑到,人的肤色可随
受损;行时突然止步不前,以手护心为心痛。

2)坐姿:坐而仰首,为痰盛的肺实证;坐而俯首,气短
懒言,多为肺虚或肾气不足,坐时常以手抱头为头痛。

3)卧姿:卧时身重不能转侧,喜加衣被者,多为虚证、
寒证。坐卧不安烦躁,多为腹满胀痛。

4)站姿:站立不稳,多为眩晕,气血并走于上。不耐久
站,属气血阴虚。站立时双手护心或腹,多为心、腹痛。
黄色——主虚、湿证
• 萎黄——脾胃气虚 • 黄胖(虚浮)——脾虚湿蕴 • 黄疸:一身俱黄
黄色鲜明如橘子色——阳黄(湿热证) 黄色晦暗如烟熏——阴黄(寒湿证)
望舌与养生
病色主病
红(赤)色:主要见于热证(虚证、实热),有表 里虚实之分。面红、发热或微恶寒、不渴或 微汗、脉浮数的多为表热,可见于感染性疾 病的早期;面色较红、发热、口渴、多汗、 脉洪大的为里热,如兼有胡言乱语、便秘, 则为里实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机体反应较 强烈的阶段;如午后两颧发红、低热,则多 为阴虚火旺,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 结核等。面红目赤,不发热的,为肝火上逆。
赤色——主热证
• 满面通红——实热证 • 两颧潮红——阴虚证 • 面红如妆——假神(戴阳证)
望舌与养生
病色主病
黑色:主寒,主痛,主水气,主瘀血。 可见于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肾不纳气,瘀

中医学的基础知识

中医学的基础知识

中医学的基础知识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体系,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中医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医理论、中医诊断、中医治疗、中药学以及中医养生。

一、中医理论中医理论是中医学的基础,包括了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学说等。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相对而统一的对立面组成。

五行学说则是以木、火、土、金、水五个元素来描述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气血津液理论是中医学独特的生命物质理论,强调人体内外所运行的气、血、津液对健康的重要作用。

脏腑学说是中医学对人体各个脏腑器官的功能特点和相互联系的描述。

二、中医诊断中医诊断是中医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使用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来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变化,如望、闻、问、切四诊法和四诊合参、八纲辨证等。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闻诊是通过听取病人的声音、咳嗽声等来获取病情信息;问诊是通过与病人交流询问病史、症状等来了解病情状况;切诊是通过触摸和按压病人的脉搏来判断病情。

四诊合参则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法综合运用,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

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中的另一种常用方法,它根据病人的寒热、虚实、表里等症状,将疾病归为不同的辩证类型。

三、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了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中医养生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学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它使用由天然草药制成的中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的又一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流通,以治疗疾病。

推拿按摩是中医学中的一种手法,通过按摩、揉捏多种手法来调整人体的气血,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养生是通过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预防为主,达到保健身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四、中药学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作用以及配伍应用等。

中医学——四诊

中医学——四诊
亢或肝火上炎;见于胃脘---胃胀痛不适。 痛如针刺刀割为刺痛---瘀血内阻。 绞痛---有形之物内阻,如结石,瘀血,或阴寒凝滞。
第十四页,共64页。
痛处固定-----瘀血, 窜痛-----气滞或风盛; 冷痛-----寒凝或阳虚。
灼热疼痛-----邪热。
隐隐作痛-----虚痛,见于气血亏虚或阳虚有寒。
脾虚泻:可见完谷不化,便稀溏薄。
肾阳虚:黎明腹痛腹泻,泻后即安(五更泻)
大便时干时稀,为肝脾不调;
大便先干后稀,为脾胃虚弱;
第二十五页,共64页。
脓血大便,下利赤白,为痢疾;里急后重为湿热痢
便血暗红或如黑油便为远血, 先血后便,色鲜红为近血;
肛门灼热为大肠湿热; 排便不爽为温热、积滞; 肛门气坠,甚至脱肛为中气下陷。
痛而红肿为邪热偏盛,是热痹;
痛而关节变形,活动不利为尪痹。
足跟痛或腰膝酸痛为肾虚。
周身痛:新病多为实证,以感风寒湿邪邪居多; 久病多虚,以气血亏虚,不荣则痛。
第十八页,共64页。
四、问饮食口味
主要问饮食多少、好坏、偏嗜、冷热、呕吐与否等, 以判断脾胃状况及脏腑的寒热虚实。
1、食欲与食量 食少纳呆——脾胃虚弱、湿邪困脾、内伤食滞。
小便颜色黄赤而短少为热证;尿色白而清长为寒证伴频为 下焦虚寒;多饮伴多尿而消瘦的为消渴;
夜间遗尿或失禁为肾气不固,膀胱失约;老年人小 便不利或癃闭为肾气虚弱,或血瘀湿热所致;重病而 神昏无尿,遗尿为阳气外脱,精气衰败。
尿频而不畅或中短,有沙石为石淋。尿频短尿痛而色 赤,多为膀胱湿热;
第二十三页,共64页。
独语:喃喃自语,逢人则止为心气不足的虚证,
或痰气郁结,清窍敝阻。 狂语:精神错乱,语无伦次为痰火扰心。

中医门诊开展内容

中医门诊开展内容

中医门诊开展内容
1. 诊疗服务: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征,中医师进行全面的望、闻、问、切四诊,以辨明疾病的病因、病机,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中药调理: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开具适当的中药方剂,以调节人体阴阳失衡、气血不足等问题,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3. 针灸疗法:利用针刺穴位的方法,调节气血运行、恢复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疾
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4. 推拿按摩:运用手法、按摩等技术,刺激经络、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机体功能。

5. 中医养生指导:根据个体体质和病史,制定科学的饮食、起居、运动等养生方法,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6. 中医辨证施膳:根据不同体质和病症,让专业药膳师根据中医理论和药食同源的
原则,配制适宜的食疗方案,以调理身体,促进康复。

7. 中医药健康讲座:定期举办各类中医药健康讲座,邀请中医专家分享中医理论、
养生方法和常见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经验,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与了解。

8. 中医调理服务:提供调理、养生服务,针对不同体质和保健需求,制定个性化的
中医调理方案,促进身体健康。

9. 中医康复服务:结合患者的病情和康复需求,针对各类疾病,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恢复患者机能,提升生活品质。

10. 中医辅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结合现代医学,采用中医辅助疗法,如中药配合
化疗或放疗,针灸配合物理治疗等,提高治疗效果。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模拟回答,不包含真实信息。

如需了解实际中医门诊的开展内容,请咨询相关医疗机构或中医师。

初级按摩师知识要求——第十四章 四诊

初级按摩师知识要求——第十四章  四诊

第十四章四诊四诊是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来观察和了解病情的变化。

运用从外测内、见证断病、以常衡变的方法,将检查所见,进行分析归纳,以此作为辨证、立法、按摩的依据。

这是中医辨证论治中最主要的一环。

因此,在进行四诊时,要做到准确无误,要抓住重点和要领。

第一节望诊望诊就是通过视觉,去观察病人的精神、色泽、形态和舌苔的变化的一种方法。

人体的内外是紧密联系的。

体内发生病变,必然会反映到体表,使精神、色泽、形态和舌苔等产生异常变化。

故望诊的重点主要是望神、色、形态、舌苔四个方面。

望诊时分两步进行,即一般观察和局部观察。

一、一般观突1、望神即望精神、神志。

望神首先是望眼神。

一般说,目光神采奕奕,面色润泽,精神爽朗,是精神充沛的表现。

叫"得神"。

如果目无光彩、面色晦暗、精神呆滞,则是精神萎靡不振的表现。

叫"失神"。

精神情绪病理方面的具体表现如下:神志恍惚、视物不清、精神疲怠,是阴血、精气不足的见证;神昏诣语(高烧)是邪热内闭的见证;情绪沉郁,若有所思,是情志不随的见证;循衣摸床,双手撮空,两目呆视是神气将亡的先兆。

2、望色包括颜色和光泽两个方面。

色指青、黄、赤、白、黑五色。

泽指五色的润泽与晦暗而言。

色泽是脏腑、气血盛衰和病理变化的一种表现。

从生理上看,人的肤色虽不同,但都以润泽为宜。

最忌枯涩晦暗。

一般说,五色主病,色青主肝病,色红主心病,色黄主脾胃病,色黑多为肾病,色白多为肺病。

而其在润泽方面也表现为枯涩晦暗。

如果病人面色没有显著变化,是病在表或为新病的一种表现。

反之,色泽晦暗枯涩,则是病在里或久病气血已伤的见证。

但久病危重的人,面色突然呈现鲜艳浮红,则是精气将竭之先兆,这叫做“回光反照”。

3、望形态形指形体,态指动态。

看病人的身体强弱、发育、营养状况正常与否,可以了解患者抵抗病邪能力之大小,推知病情的进退。

在病的过程中,病人可表现各种不同的动态,掌握了这种规律,可以推测病理发展与转归。

中医诊断之四诊合参的意义

中医诊断之四诊合参的意义

四诊合参的意义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防治等的学科。

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论治是诊疗依据。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医诊断中的诊疗基础:四诊合参的意义。

1、什么是四诊台参四诊,就是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手段;合参,就是把四诊获得的诊断资料,综合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复思考,推理判断,得出正确的诊断。

四诊有着不同的角度和目的,可以互相联系和印证,而不能互相取代。

如病人的发病起因,病情经过,自觉症状,经过什么治疗,既往病史等情,必须问诊才能得知。

病人的声音、气味有什么变化必须进行闻诊。

病人的神色形态有什么异常,必须进行望诊。

病人的脉象和胸腹肢体有什么变化,又必须进行切诊。

疾病是复杂而多变的,症候显露有真有假,故诊法有“舍症存脉”、“舍脉存症”的区分,若四诊不全,便得不到病人全而而详细的所有辨证资料,辨证很难准确,甚至作出错误的诊断。

2、四诊各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片而性四诊,是医生利用自己的感官,获取辨证的资料,有相对的独立性,也有相对的片面性。

这种片面性,来自病人和医生,其中又有主观的和客观的两方而。

病人的主观因素,可分为有意与无意。

有意的主观因素,如疼痛,恶风恶寒,腹胀,喜暖喜冷,眩晕,渴与不渴等这些自觉症状,甚至包括大便次数,月经多少等可以观察而不便观察的症状。

由于某种原因,患者可能把某种相反的虚假情况提供给医生,至于病史和以前的治疗情况,也要由病人陈述提供,也可以由主观因素而改变。

病人无意的主观因素,如病史和自觉症状,由于忘记,说不清楚或提供与事实相反的情况,老年人记忆差,年轻人不在乎,有些症状述说不准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养生概念生广义:“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谓之易”《周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狭义:春天——肝胆人生于寅,衰老先从肝,十一脏皆取于胆.二、如何养生阴阳入手“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天时——随时养生地利——环境与食疗人和——穴位保健与心理调节上篇——天天人相应——肺主气、主治节“天食人以五气”;“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

”(《素问六节藏象论》)肺处胸中,其外包以肋骨(左右十二根)四肢大关节:十二个一.五运与六气五运:木-春、火-夏、土-长夏、金-秋、水-冬六气:厥阴风木-春少阴君火-夏少阳相火-夏太阴湿土-长夏阳明燥金-秋太阳寒水-冬春--生作息方面: “夜卧早起”行为方面: “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宽衣披发,穿衣宽松一点,头发不要紧紧的扎起来,到门外去散步,“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绵衣晚脱,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鼻塞咳嗽。

“尝闻避风如避箭,春风多厉须防患,况因阳发毛孔开,风才一入成瘫痪。

”夏——长作息方面: “夜卧早起”行为方面:人常宜宴居静坐,节减饮食嗜欲,调和心志。

常宜食热物,使腹温暖,勿食煎炒炙等物,以助热毒。

多发痈疽。

虽大热,勿食冻水、冷粉、冷粥等物,虽取快一时,冷热相搏,多致腹疾。

“四时惟夏难调理,阳神在外阴在里,心旺肾衰何所防,特忌贪欢泄精气。

”长夏——化作息方面:夜卧早起行为方面:慎饮食,忌油腻秋——收作息方面:早卧早起行为方面:勿多食辛味,减辛以养肝气。

勿食生冷,以防痢疾。

勿食新姜,大热,损目。

勿贪取新凉。

“时到秋来多疟痢,浣漱沐浴宜暖水,瓜茄生菜不宜餐,卧冷枕凉皆勿喜。

”冬——藏作息方面:“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不要太早起床,要等到日出以后;心理方面:“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情绪不要激扬,要平静,要低调。

行为方面:“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要多穿衣服,要保暖,不要过量运动。

“伏阳在内三冬月,切忌汗多阳气泄,阴雾之中勿远行,冻雪严霜宜早歇。

”季节产生——太阳视运动阳气——升、浮、降、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雷打冬,九个牛栏十个空。

◆瑞雪兆丰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圆运动的时空模式中医的生理:轴旋转于内,轮升降于外。

中医的病理:轴不旋转,轮不升降。

中医的医理:运轴使轮升降,运轮使轴旋转。

二、昼夜1、一日分四时2、子时——胆经、丑时——肝经、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中篇——地人地相关——脾胃仓廪之本一、地域差异北方人:面食;个子结实高大,筋强力壮,性格诚恳而忭急,喜啖大葱,不辞其臭,爱滑稽,常有天真烂漫之态;伤寒学派南方人:米、习于安逸,文质彬彬,巧作诈伪,智力发达而体格衰退,爱好幽雅韵事,静而少动。

男子则润泽而矮小,妇女则苗条而纤弱;温病学派东方人:瘦小、皮肤黄色、肝炎、散漫、气一元论西方人:高大、皮肤白色、感冒(心肌炎)、严谨、原子论“不是东风压到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1840(庚子)鸦片战争、1900(庚子)八国联军上海地域特点与疾病地理:东方风木之地病机:肝郁脾虚(木克土)饮食:甘甜上海——甘甜四川、湖南、江西——辛辣、麻辣山西——酸(醋)食疗小方感冒:风寒-生姜葱白汤、风热-乌梅白糖汤益肺气-生脉饮(党参五味子麦冬)补脾气-山药芡实薏米粥西瓜汁(天然白虎汤)梨汁(天然复脉汤)清热利水-茅根银花茶养颜-玫瑰花红茶闭经: 山楂红糖汤痛经: 山楂益母草红糖汤妇女产后气血虚弱,驱寒保暖:当归生姜羊肉汤下篇——人因人制宜——心为君主之官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情志与疾病心——喜肝——怒肺——忧脾——思肾——恐“范进中举”《儒林外史》“黛玉葬花”《红楼梦》养生:不生气;不上火人身有百药——经络与穴位足三里位置: 它位于腿部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

主治:胃病、腰痛、腹泻、痢疾、便秘、头痛眩晕,下肢瘫痪,半身不遂,膝胫酸痛,消化系统疾病。

太溪位置:足内侧,内踝的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滋阴补肾、通调三焦涌泉位置: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屈时,足底前凹陷处。

主治:昏厥、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萎、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

太冲位置: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

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主治:去肝火、消火气,疏肝解郁之功。

敲胆经“凡十一藏皆取于胆”。

推心包经-预防心脏病。

四诊一、如何获得疾病的信息(一)天人相应、取类比象,黑箱理论、全息理论电脑比喻:硬件软件中医正是把人体当作一个黑箱来研究的。

一方面,人体黑箱输出的信息,中医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获得的。

中医四诊法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在取得人体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干扰人体本身的生理病理活动,没有破坏原有的状态结构。

中医理论建立所依据的主要是由四诊可以获知的症状变量,而症状变量的最后输出端都在体表,都是可以由外部观察的。

生物全息律理论(一)全息的来源:生物全息律的“全息”一词,来源于激光全息技术,激全息的“全息”是“信息全息”;而生物全息也是信息全息。

(二)生物全息律:生物全息学说是研究生物体的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局部之间全息对应性,揭示相关部位有序的全息分布形式,每个独立相关部位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全息胚胎,胚胎细胞处于低级并且功能相似而组成全息元。

所谓“黑箱系统辨识法”简称“黑箱法”,《辞海》是这样讲的:“即通过观测黑箱外部输入信息(外界对黑箱的影响)和输出信息(黑箱对外界的反应),以研究和认识其功能、特性、结构、机理的科学方法。

黑箱法注重以整体和功能考察事物和系统,便于研究完整状态下和解剖状态下具有不同性质和功能的高级复杂系统。

它根据输入(因)和输出(果)建立黑箱模型(数据或图框模型)进行分析、预测。

化繁为简,便于研究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因素繁多的系统,如生态、经济、社会、脑等。

”二、时相诊断经络与时辰;运气子时——胆;丑时——肝;寅时——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时——脾;午时——心;未时——小肠申时——膀胱;酉时——肾;戌时——心包;亥时——三焦昼——阳夜——阴春夏——阳秋冬——阴三、空间诊断望诊——色(空间分布)(时空一体)切诊——脉(空间分布)(时空一体)经络诊断中医学的四诊合参诊法,是中医诊察疾病的方法。

它包括望、闻、问、切,习惯上简称为“四诊”。

四诊是以从外测内,见证知病,以常衡变的方法。

望、闻、问、切是从不同角度上来搜集病情资料的四种方法,因而各有其独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临床运用时,必须把望、闻、问、切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四诊合参,进行综合、分析。

一、望诊望诊,主要是通过医生的视觉,有目的地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和排出物以及小儿食指络脉等方面的变化,以了解内脏病变的一种方法。

它是四诊之首,在四诊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望诊的内容,包括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象和望排出物以及望小儿食指络脉等。

(一)望全身又称“总体望诊”。

医生在接触病人时,首先对病人的精神、面色、形体、动态等整体情况进行扼要的观察,以便对疾病的属性和病情的轻重获得一个大体的印象。

望神中医学中“神”的涵义:一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精神”、‘神气”等,一是指人的思维、意识活动,如“神志”、“神明”等。

望神,就是根据这两方面的变化,来测知病人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病情的轻童和预后的好坏。

得神临床表现:精神良好,神志清楚,反应灵敏,两目精彩,面色红润,呼吸平稳,肌肉不削,动作自如。

无神“无神”(又称“失神”),病人形体消瘦,精神萎靡,动作艰难,面色晦暗,目光黯淡,语声低微,呼吸气微,或意识模糊,甚则昏迷,瞳人呆滞,语言错乱(澹语或郑声),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等。

是的表现病情危重,预后不良。

假神“假神”,往往见于重病或久病患者,是濒死前出现的一时性假象,如病人精神已极度衰颓,面色晦暗,不欲语言,或语声低微断续,若突然精神转“佳”,两颧泛红如妆,语言不休,语声高亢等,古人以此比作“残灯复明”、“回光返照”。

2.望色赤色主病热证、戴阳证。

白色主病虚寒、气血不足、失血。

黄色主病脾虚、湿证。

青色主病血瘀、肝病、寒证、痛证、惊风。

黑色主病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3.望形体强壮特征: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皮肤润泽。

精力充沛,食欲旺盛。

羸弱特征: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瘦削,皮肤枯槁。

体质类型偏阳质特征体形瘦长,头长颈细,肩窄胸平,身体姿势多前俯。

意义阴较亏而阳偏旺,患病易从阳化热。

偏阴质特征体形短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身体姿势多后仰。

意义:阳较弱而阴偏旺,患病易从阴化寒。

阴阳平和质特征体形介于前两者之间。

意义:阴阳平和,气血调和。

4.望姿态主要是观察病人的坐、卧、行、立等动态。

不同的疾病,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动静姿态和体位。

望姿态总的是“阳主动,阴主静。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病人所表现的不同姿态,以测知机体阴阳的盛衰和疾病的性质。

(二)望局部望局部,又称“局部望诊”或“分部望诊”。

由于整体的病变,可以在局部反映出来,因此,观察局部的异常变化,有助于了解整体的病变。

局部望诊是在全身望诊的基础上,根据诊断上的需要,对病人的某些局部进行重点的观察。

望局部包括望头面和肢体各部的神、色、形、态等变化。

(1)头头为诸阳之会,内藏脑髓,是精明之府,以其藏脑髓,故又为肾所主。

望头,可以测知脑、肾的病变和气血的盛衰,尤其对儿科疾病更有诊断价值。

(2)发发为血之余,肾之外荣。

故头发的色泽、疏密、形状等变化,可以测知肾气和营血的盛衰。

(3)面面部是脏腑气血的外荣,又为经络所聚,多气多血的足阳明胃经分布于面,故观察面部的色泽和形态的变化,可以测知脏腑的病变和气血的盛衰。

(4)目目与脏腑有密切联系(瞳人属肾、黑睛属肝、白睛属肺、目系属心、目胞属脾)。

故根据目的异常变化,可以测知脏腑的病变。

望目主要是观察眼神、颜色和外形以及动态等变化。

(5)鼻鼻为肺之外窍,鼻梁属肝,鼻头属脾,鼻翼属胃,足阳明胃经布于鼻旁。

故望鼻,可以测知肺与胃的病变。

(6)口与唇唇为脾之外候,阳明经环绕口唇,所以,望唇可以测知脾与胃的病变。

望唇时,应注意观察其颜色、润燥和形态等变化。

(7)齿与龈齿为骨之余,肾所主;跟为阳明经分布之处,所以,望齿与龈,可以测知肾与胃的病变。

望齿、龈应注意观察其颜色、枯润和形态等变化。

(8)咽喉咽喉是呼吸、进食的通道,肺、胃之门户,心、肝、脾、胃、肾的经脉皆络于咽喉。

望咽喉,主要是观察其颜色和形态的异常变化,以测知肺、胃、肾的病变。

(9)耳耳为肾之外窍,少阳经分布于耳,为宗脉所聚之处,所以,望耳,可以测知肾、胆等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