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 (3)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人教版(3)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1. 掌握平均分的概念。
2. 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 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 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具准备1.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小组练习册。
3.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老师检查教具准备情况,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 导入新知识通过举例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平均分,并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3. 讲解平均分的概念1.定义平均分:平均分是将总数均匀分配给每个数量的过程,即每个数量都得到相同的数目。
2.举例说明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方法。
4. 练习与讨论1.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他们在小组内解决。
2.让学生展示解题思路,引导他们讨论不同的解题方法。
5. 拓展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让他们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评价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集体讨论,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
五、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教学目标: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与应用。
•教具准备: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小组练习册、计算器。
•教学过程:导入新知识、讲解平均分概念、练习与讨论、拓展应用、总结与评价。
•课堂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针对二年级数学下册《2.1.1平均分》的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栾城县第二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2课时 平均数2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2课时平均数(2)5.与师共同总结归纳: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因此可以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或几组同类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应用新知,巩固方法。
(12分钟)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二十三第2题,第3题。
2.小明所在小红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小组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4厘米。
小明是否比小红矮?1.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2.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四、课堂总结。
(3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六、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使教与学产生共鸣,和谐发展。
教学例2时,先回顾例1学习的有关平均数的知识,然后借助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引出平均数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时,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平均数可以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它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而是反映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
教师点评和总结:7.4 三角形的分类项目内容1.什么叫三角形的高?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2.三角形的分类。
(1)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 )三角形。
(2)完成下图。
3.三角形按照角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和( )三角形三类。
4.连一连。
5.你能在下面的三角形中画出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吗?画出的线段就是原来三角形的( )。
温馨提示学具准备:三角尺和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知识准备:角的分类等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1.说三角形的高略 32.(1)锐角直角钝角(2)略3.直角锐角钝角4.略5.画线段略高第二单元测评一、填空。
3公顷=( )平方米12平方千米=( )公顷800公顷=( )平方千米40000平方米=( )公顷4000公顷=( )平方千米3平方千米=( )平方米二、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平均分(2)》课时教学设计
环节二:动手操作,体会等分过程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2。
环节三: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
教师活动:
1.师:你从题中看到了什么?这次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2.师:与我们之前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呢?
师:每2袋一份,大家都理解了是什么意思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深入理解。
师:用8根小棒代替8袋饼干,按每2根一份的方法平均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上台分,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师: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分的?
师:这样2根2根地放,最终发现了8里面有几个这样的2?
4.再探新知
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各自对这幅图的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情境图)
5.发散思维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尝试着照“每几个一份”的方法分一分香蕉吧。
(出示课件)
师:大家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
师:请拿出自己的学具,大家尝试着分一分,一会儿请同学交流自己的分法。
师:谁来演示一下分的过程?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引导学生做完整、简洁的表达分的过程。
师:如果没有小棒,只有图,你会选择什么方法?
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或者每4根一份把这些物品平均分,这样的分法可以概括为“每几个一份”。
屏南县六中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数据的集中趋势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2课时平均
解 : 整理上面的数据得以以下图表〔请补充完整〕
销售额/万 13 14 15 16 17 18 19 22 23 24 26 28 30 32 元
油!奥利给~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小结与复习
知识构架
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数据的一般水
中位数
平或集中趋势
计
众数
算
数据的分析
公
式
数据的离散程 度或波动大小
方差
知识梳理
一 数据的代表
定义
一组数据的平均值称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算术平 平 均数 均
数
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x1,x2,…,xn,那么
x1n(x1x2xn) 叫做这n个数的平均数
.
3、某公司的33名职工的月工资〔以元为单位〕如下 :
职员 人数 工资
董事长
1 5500
副董事长 董事
1 5000
2 3500
总经理 经理
1 3000
5 2500
管理员 职员
3 2000
20 1500
1、求该公司职员月工资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 2、假设副董事长的工资从5000元提升到20000元 , 董事长的工资从5500元 提升到30000元 , 那么新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又是什么 ?〔精确到元〕 3、你认为应该使用平均数和中位数中哪一个来描述该公司职工的工资水 平?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 息时间,你们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 一动,久坐对身体不好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 平均分(2) 》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平均分(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平均分(2)》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基本概念和简单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从而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均分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需要平均分的情况,如分食物、分玩具等。
但是,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操作仍然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在不同的情况下,如何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水果、玩具等,用于创设情境。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3.学习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适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分水果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公平地分水果。
例如,教师拿出一些水果,告诉学生有两个人要分这些水果,让学生想办法公平地分给两个人。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
例如,教师出示一个情境:一个班级有20个学生,要分24个糖果,每个学生应该分到几个糖果?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解决。
第2课时 平均分--等分
)份。 )份。 )份。
3 .
把( 16 )个苹果, 平均分成2份,每份( 8 )个;
平均分成4份,每份( 4 )个;
平均分成8份,每份( 2 )个。
四、课堂小结
把一些物品按一定的分数进行平均分时,
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
直到分完为止。
第2单元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等分
第 2 课时
一、情景引入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 √)
(
)
( √)
(
)
一、情景引入
2.把8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 对的在括号里画“√”。
(
)
(每份几个?分一分。
问题
你知道了什么?(分什么?平均分成几份?)
二、学习新课
分法展示。
把18个
平均分成6份,每份( )个。 3
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 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三、巩固练习
1.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5 )盒。
2.有12根小棒,分一分,填一填。 (1)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 (2)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 (3)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23-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平均分》2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能够计算简单的平均值。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平均分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1.平均分的概念理解。
2.计算简单的平均值。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将平均值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2.教具:小黑板、教学PPT、学生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0分钟)教师出示一堆不同重量的水果,并介绍今天的主题是平均分。
请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水果进行平均分配。
第二步:引出新知识(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平均分的概念,即把一定数量的东西平均地分给若干人或东西。
第三步:实例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向学生介绍如何计算平均值。
2.学生们一起做练习,计算不同物品的平均值。
第四步:巩固训练(15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自行计算平均值。
第五步: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几名学生共有20支铅笔,如果平均分,每人可以得到多少支铅笔?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平均分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思考如何应用平均分的概念到日常生活中。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生对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仍有困难,需要更多的实例帮助他们理解。
下节课我会增加更多实际问题让学生练习。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节课的内容。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篇1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
一、教材简析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
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
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
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人教2022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表内除法(一)平均分【导学案】
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1.理解平均分及除法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时分配:1.除法的初步认识(1)平均分(1)1课时(2)平均分(2)1课时(3)平均分(3)1课时(4)除法(1)1课时(5)除法(2)1课时(6)练习课1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1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1课时(3)解决问题1课时(4)练习课1课时(5)整理和复习1课时(5)单元重点知识归纳与易错总结1课时教法与学法:本单元进行除法教学时,多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建立除法的概念;设计丰富、有趣的活动和练习,提高学生表内除法运算的能力;通过动作、画图、语言表述等多种方式,达到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1)课题平均分(1)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学习除法的第一课,平均分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然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所以这节课以分糖果、分橘子为实例让学生感受什么是平均分,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学习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对比,了解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的结果同样多。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精选5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说课稿1一、地位作用及教材分析这一节课是二年级下册所学的内容,是建立的一年级学的简单分类知道及二年级上册学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学习各种除法、除法应用题及分数的含义打下基础。
因此,这一课的教材中设置了活动情境,实际操作,想想分分,巩固练习这样几个层次,完成对新知识的牵引,让学生由已知感受末知,从末知探求新知。
二、设计理念我在设计本堂课的依据的理念是: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对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平均分的机会很多,所以已粗浅的接触了此类知识,脑海中已有浅略的表象,但却无系统的理念体系,这节课的目的就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升华。
另外,我校正在进行“先学后教”实践性课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了课本传递信息的功能,尽量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今后乃至整个学习生涯打下重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鉴于以上原因,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分分摆摆的操作,了解什么是平均分及怎样分才是平均分。
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并由此粗浅的感知除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3、能用学到的平均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此我还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每份同样多才是平均分,而难点则是平均分的分法。
为了解决重难点,能较好的利用媒体资源,我对教材略作调整,舍去了春游图,只借用了例1。
四、教学设计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设计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学课文,探索新知;巩固练习,加深理解;课堂小结;课堂练习这样几个环节。
平均数(第2课时)-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材教学精品课件(北师大版)
x x1 f1 x2 f2 n
xk fk
也叫做x1,x2,…,xk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k分
别叫做x1,x2,…,xk的权.
探索新知
一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例1:某学校进行广播操比赛,比赛打分包括以下几项:
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每项满分10
分).其中三个班级的成绩分别如下:
北师版 数学 八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6.1.2平均数(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 平均数.
2.用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景导入
算术平均数
定义: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
1
把 n (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 简称平均数;记为“x”,读作:“x拔”.
解:根据题意,得 甲的平均成绩为(85×6+92×4)÷10=87.8(分), 乙的平均成绩为(91×6+85×4)÷10=88.6(分), 丙的平均成绩为(80×6+90×4)÷10=84(分), 因为乙的平均成绩最高,所以乙将被录取.
当堂检测
1.一组数据的和为87,平均数是3,这组数据的个数为( C )
当堂检测
8.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 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 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 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 如下表所示:
选手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
A
85
95
95
=42.5+38+9.5
=47.5+34+9.5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2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2《认识平均分(第2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平均分物体。
2.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进行平均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导入本节课:“人人都有两只手,一共多少根手指头?”让学生回答,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幅图片,图片中有12个苹果,要求将这些苹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然后引导学生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相应数量的物品(如糖果、小玩具等),要求学生将这些物品平均分给小组成员,每个成员分到几个?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1.1 认识平均分》33-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1.1 认识平均分》33-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晓什么是平均分,学会计算平均分。
2.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平均分的概念。
3.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2.进行平均分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准备
1.课件PPT。
2.教材《2.1.1 认识平均分》相关练习册。
3.小黑板和彩色粉笔。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讲解平均分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
2.通过举例说明平均分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示范演练(10分钟)
1.讲解平均分的计算方法。
2.通过课件展示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跟随计算。
第三步:小组合作(15分钟)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几道平均分问题。
2.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探讨解题方法。
第四步:展示总结(5分钟)
1.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2.对正确答案进行讲解,并纠正错误。
五、课堂作业
1.布置相关习题《
2.1.1 认识平均分》的练习。
六、教学反思
1.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
2.需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3.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知识。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成长。
2023年苏教版《名师测控教案》小学数学2年级上册教案4单元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全单元内容包括7个例题。
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然后是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在生活或平常的学习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一定的接触。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的具体意义还是不理解的,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处在比较朦胧,而又兴趣比较大的阶段。
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用情景,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玩中去学习。
第1课时平均分(1)教科书第42—43页例1,例2及试一试。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小棒。
一、情境导入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二、自主探索1.动手操作。
①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②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③学生操作摆桃子。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①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
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
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②小组或全班交流。
③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④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⑤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 平均分(2)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1 第2课时平均分(2)》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简单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平均数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平均分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懂得分享,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实际计算。
三、教学准备•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练习册等。
•知识点整理:确保自己对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有清晰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模块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的内容,复习平均数的概念和相关计算方法。
2. 新课讲解1.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概念。
2.通过例题,详细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平均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练习环节1.布置一些简单的平均数计算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答。
2.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设计一些平均数计算题目,进行小组讨论。
4. 知识巩固1.整理学生的练习册,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指出正确与错误之处。
2.鼓励学生多多尝试,从错误中汲取经验。
5. 课堂总结简要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平均数的重要性及计算方法。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可以通过更多的实例和互动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结束]。
(公开课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设计
社交媒体
通过社交媒体与学生及家长保持沟通,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分享 学习心得和成果。
05
学生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
1 2 3
听讲专注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是否能够持续集 中注意力,以及对于教师讲解内容的理解程度。
互动参与度
学生展示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 力。
教师点评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点评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提出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04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材教具准备
教材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
教具
数学教学挂图、小黑板、计数器、教学卡片等
学具
学生自备小棒、圆片等
入理解。
02
提高练习题难度
适当增加练习题的难度,引导学生挑战更高层次的思维训练。
03
增加课堂互动
设计更多的小组讨论、游戏等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意见,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
和策略。
THANK YOU
评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如举手发言、 小组讨论等,以及是否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和想法。
思维活跃度
考察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提出有创意的问题或观点,展现出思维的活跃性 和创造性。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
作业完成率
统计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包括是否按时提交、完成的数量和质量 等,以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练习法
安排适当的练习和作业, 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 高解题能力。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节课的内容。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二年级数学《平均分》教案篇1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
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
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
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
一、教材简析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
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
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
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平均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平均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平均分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
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
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
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
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
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
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
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初步形成包含分的表象,经历包含分的过程,探索包含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包含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包含分的概念,理解掌握包含分的含义、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每人准备12个圆片。
教学问题诊断
学习包含分之后,学生容易混淆“等分”与“包含分”,教师应注重加强两种分情况的对比,找到隐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激趣引新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知识衔接自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动手操作,感受“包含分”的含义
(一)分果冻
1.提出问题
师:8个果冻,每两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学生活动:留有片刻学生独立思考
2.动手操作
师:你能用手中的果冻分一分吗?并把你的想法一边摆一边说给同桌听。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操作——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1)学生活动:小老师板前汇报,其他同学倾听,全班互动。
(2)教师点拨,理解含义。
师:刚才小老师在分果冻时,同学们都看到了他一共要分多少个?(一共要分8根)小老师又是怎么分的?(两根两根地分)结果怎样?(分了四份)这样两个两个地分,数一数8里面分了()个2?(8里面有4个2)
教师总结:也就是把8个果冻,每2个一份,分成4份;还可以说8里面有4个2。
(多指几名学生说一说)
(二)分苹果
师:大象伯伯也准备了12个苹果分给运动员,它想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把12个苹果每()个一份,分给了()名运动员。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得出多种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春季动物运动会,小动物分果冻、分苹果的情景为载体,通过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借助动手操作解决问题——总结归纳方法、理解含义,即直观到抽象,使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合作参与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交
流意识。
另外,通过分苹果,鼓励学生拓展思维,得出不同的分配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进一步加深对“包含分”数量关系的理解:要分的总数相同,每份数不同,所分的份数也不同。
在此环节中,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
】
三、加强对比,理解“包含分”的意义
(一)延续分苹果的情景,师:大象伯伯是这样分的。
课件出示:12个苹果平均分给4名运动员,每名运动员分()个?学生汇报
(二)比较:与刚才的分法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呢?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小组交流——互动评价
教师小结:虽然采取的分的方法不同,但得到的结果每份同样多,也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情况的平均分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方法虽然不同,用图表示分的过程也不同,但结果相同,都是平均分,加深理解两种活动的数量关系。
】
四、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一)找一找生活中包含分的例子
(二)练习二第5、6、7题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师:六一艺术节,我们班要选16个同学参加朗诵。
请大家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下队形:想一想每()个站一排,可以站()排。
把队形用学具摆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
可独立完成,也可同桌合作探讨。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包含分”就在我们的身边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目标检测设计】
小小梳理之星: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系统,形成网络。
借助梳理之星的评选,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激发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