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表内除法一)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材分析及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材分析及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二、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三、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第1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7~9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算式的组成及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直观教具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除法的内涵。

(2)利用分组讨论、操作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除法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表内除法的概念: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表示将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运算。

2.2 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算式包括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

2.3 除法的意义:除法可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如分水果、分零食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表内除法的概念及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1)理解除法算式的组成及意义。

(2)熟练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教学措施4.1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除法概念。

(2)运用分组讨论、操作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3)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除法运算过程。

(2)发放实物教具,如小卡片、水果等,让学生直观感受除法。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除法概念的理解程度。

(2)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除法运算的掌握情况。

5.2 课后评价:(1)布置适量作业,巩固学生对除法的掌握。

(2)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3 综合评价:(1)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全面评价学生对表内除法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六章: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1)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均分配这些物品?(2)引入除法概念,解释除法算式的组成及意义。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组成、除法算式的读写方法以及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运算,对于数学符号和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例的观察和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除法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例的引入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除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除法的含义: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实例,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学习除法算式: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组成,包括被除数、除数和商的概念。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平均分(一)【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例1、做一做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的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平均分”,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7页参观科技馆食物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

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小朋友正忙着准备食物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物。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他们买了一些食品:许多的矿泉水、面包、橘子、糖果、火腿肠、香蕉等食品。

把这些食品两个两个的分一类,或三个三个的分一类;或四个四个的分一类……提问:看了大屏幕,你们想说些什么?可让学生自由地说。

1.教学例1。

(1)分一分。

现在我们大家也来一分,从学具盒里拿出8块巧克力,分成两堆。

(2)说一说。

请学生口述操作过程,你是怎样分的?(分成1和7、2和6、3和5、4和4)(3)想一想: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人拿走其中的一份,怎样拿才公平?(每人都拿4块,也就是每人拿的数量同样多,这样才算公平)(4)总结:像这样每份都分得一样多,就叫“平均分”三、巩固拓展1.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联系前面讲的平均分的定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

2.出示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用正方形卡片代替枫叶,数一数,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讨论一下:一共有()片枫叶,每()片一份,平均分成了()份。

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

四、课堂小结师:请学生回忆一下,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知道了什么叫做平均分,了解了平均分的基本定义,也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大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大单元教学设计

环节二:自主探究尝试不同分法,感知平均分的特殊之处。

师:下面,我们先来分糖果吧。

课件出示教科书P8例1。

教师活动:1、请大家拿出6个小圆片代替6颗糖果,分成3份,自己动手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

2、师:如果将6颗糖分给3个同学,可以怎样分?师:想到了用乘法的知识来快速解决这个问题,你真聪明!3、初步感知平均分,抓住重点。

师:观察三种分法,如果让你选择合适的方法把这些糖果分给三位小朋友,你会选哪一种?4、师:说一说这种“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点。

5、师:像这样分的方法,大家能给它取个名字吗?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方法,在环节二:动手操作,体会等分过程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2。

环节三: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

教师活动:1.师:你从题中看到了什么?这次有什么样的要求呢?2.师:与我们之前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呢?师:每2袋一份,大家都理解了是什么意思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深入理解。

师:用8根小棒代替8袋饼干,按每2根一份的方法平均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学生上台分,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分的方法。

师:谁看明白了,他是怎么分的?师:这样2根2根地放,最终发现了8里面有几个这样的2?4.再探新知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各自对这幅图的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例3情境图)5.发散思维师:接下来,我们再来尝试着照“每几个一份”的方法分一分香蕉吧。

(出示课件)师:大家从课件中看到了什么?师:请拿出自己的学具,大家尝试着分一分,一会儿请同学交流自己的分法。

师:谁来演示一下分的过程?说一说是怎么分的。

引导学生做完整、简洁的表达分的过程。

师:如果没有小棒,只有图,你会选择什么方法?师小结:像这样,我们按每2个一份或者每4根一份把这些物品平均分,这样的分法可以概括为“每几个一份”。

环节二:动手操作,巩固平均分课件出示教科书P13例4。

怎么办呢?师:在数学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有这样的一种表示方法——除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新备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新备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新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新备教学设计,主要包含了8节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除法运算,包括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的读写、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除法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逐步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除法的实际应用场景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除法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表内除法的计算。

2.难点:除法运算的实际应用,除法算式的读写和各部分名称。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激励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练习和实例,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课件、练习题、实例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例,如分水果,引入除法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除法运算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示例讲解除法算式的读写和各部分名称。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除法运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除法运算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学总述单元内容简析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运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2.学生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能够准确领会教材的层次和紧密衔接的用意,把握教材前后例题的联系。

单元学习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编排结构例1、例2、例3 2课时例4、例5 1课时例1、例2 2课时例3 1课时课时教学设计1.除法的初步认识合作探究新知。

20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出示教材P8例1。

问:把6块糖分成3份,该怎样分? (2)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合理?为什么? (3)总结得出结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平均分) (4)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

(5)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8“做一做”第1、2题。

2.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1)出示教材P9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2)引导学生交流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交流分法。

分法一: 分法二: 分法三:(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认为:第三种分法每份都是2块,都一样多,这种分法最合理。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全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全单元教案

2 表内除法(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 ~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

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理解“平均分”。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探索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时,把“怎样求出商”的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适时引导,让学生探索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合理组织学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除了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从乘除法的关系中理解求商的思路外,还应当合理组织练习。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

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知识结构】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1)【教学内容】本教材第8~9页例1、例2及“做一做”。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精选17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精选17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精选17篇〕篇1: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局部名称。

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1.老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老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老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

使学生知道,老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老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

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刚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1)老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学生分完后,老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

(老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3)让学生回忆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刚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

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③认识除法各局部的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例如,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平均分配的例子,如分糖果、分苹果等,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方式,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以几就是几个几相加”的除法计算方法。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表内除法的应用。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表内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表格式)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案(表格式)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红心
12
24
加强教材研读关注常态备课打造有效课堂
数学学科教案
主备人:。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精品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第7~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感知平均分的特点。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不同分法。

3.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具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1.活动体验师:同学们,你们会分东西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你能把它分给你的小组成员吗?要求分完。

(每组数量不同,但都能平均分:4,8,12)每组派代表动手操作,然后交流展示。

(学生一般都会平均分,如果出现不平均分,则先分成两类)。

2.师:仔细观察以上分法,你发现了什么?(每份都是一样多的。

)小结: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今天我们来认识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3.理解含义(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平均分有了怎样的认识?(学生可以借助分东西说一说)(2)师: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谁能把自己组的平均分情况说一说。

(3)引导学生说规范的数学语言,如: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

(注:若有不平均分的情况,让学生思考怎样改变可以使它变成平均分;若都是平均分的情况,则出示下面的练习,让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4)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投影出示)。

①◣◣◣◣◣◣◣◣◣②●●●●●●●●●●●●(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图①怎样改变可以使它变成平均分?然后让同学互相选择一题完整地说一说:把9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把12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

)二、实际操作,学会“平均分”1.探索平均分的分法师:小明家来了6位客人,妈妈让他把18个橘子平均分给6位客人,你知道每位客人可以分几个橘子?(出示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个。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教学内容:例1、例2(8-9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1.师: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

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

(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

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

(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5.完成“做一做”第1题。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6.练习:说一说。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下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表内除法(一)》是小学数学二下的一个重要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除法的意义、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除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提高运算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单元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除法这一新的运算类型,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和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操作教学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3.交流讨论法: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和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除法。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分水果、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通用15篇)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通用15篇)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通用15篇)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指南,我们需要准备一份详细的教案。

大家可以参考下面这些二年级教案,了解一下如何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单元备课教案(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时安排:1、平均分的认识2课时。

2、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1课时。

3、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1课时。

4、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1课时。

5、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一)2课时。

6、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课时。

7、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1课时。

8、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1课时。

9、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共11课时。

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单元备课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十一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的内容。

教学三维目标:.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桃子、若干面小红旗。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计划及教案(表内除法一)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

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1 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第二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1、学习例3。

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你能帮小熊分分看。

(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

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

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五、课堂总结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1、引入除法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四、课堂总结。

第四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1)、练习四第4、5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

第五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21、22页练习四第7、8、9、10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