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优秀论文
浅谈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的论文
浅谈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的论文中学阶段是孩子们语言成长与积累的重要阶段,这使得一些事物直接影响着他们以后的人生。
在现代社会,语言的多样化使得他们有时会迷失方向,就此,我认为学校有必要进行语言的规范,通过各种活动以提高全体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
规范的重要利用网站优化训练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语言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用语逐渐盛行,这对我们的传统语言形成了一种冲击,对我们学生语言的成长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就此我想谈一谈自己的个人意见。
一、充分认识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日趋国际化、现代化、社会化、信息化。
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交通和信息的挑战、劳动和就业的挑战无不在21世纪的教育中充分表现出来。
先进的教育思想决定着教育发展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所以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把教育的现代技术手段视为参与21世纪竞争的基础条件。
因为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手段的竞争!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已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
中文信息处理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先决条件,普及普通话的用字规范化有利于提高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和交换的效益和水平;反过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必将有力地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提高国民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二、充分利用学校网站的强大功能为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服务。
学校网站设有“语言文字专栏”,介绍普通话规范知识、汉字规范知识,供师生研究;发布学校创建示范校活动实施方案及有关要求和安排,宣传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等等。
内容丰富,形式活泼。
通过这一栏目,师生可以从校园网上及时查阅国家语言文字相关的方针政策、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模拟练、语言文字知识、测试达标情况等信息,了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新举措,为进一步开拓语言文字组织和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
做好语言文字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做好语言文字教学
做好语言文字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做好语言文字教学小语教学大纲指出: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具有初步听说能力,小学阶段应在此基础上,规范学生的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语言和文字的教学,语言即说话能力,文字即识字、写字能力。
那么,如何上好语文课呢?首先,教师必须规范使用好语言,在普通话上力求标准,用字、吐字清晰准确,在耳濡目染中,学生才会拥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最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最有效、最直接的交流手段便是口语表达。
社会这个大家庭对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单一的,只会机械操作、学问满腹的“书呆子”是不会被社会接纳的,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全能型人才。
面对这一国际型的人才需求,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更加严峻。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以《新课标》为标准,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规范口头语言从“口语交际课”上通过学生听话、说话,在动态的口语交际中,规范口头语言。
具体来讲,首先,规范学生的口语语音。
“口语交际”使用的是“口语”,是普通话。
说准普通话是“口语交际课”的第一要义。
其次,规范口语交际的“语义”。
“口语”具有明显的个人色彩,而运用口语交际则使“个性色彩的口语”语义进入一个共同的语言系统。
因为口语交际所使用的词汇,只有是规范的词汇,才能成功地进行交际。
如有学生用“香甜甜”描述水果的味道。
“香甜甜”这个词明显是带有该同学个人色彩的“口语”。
这时,有同学纠正:“香甜甜”应说成“又香又甜”。
于是,这位同学便知道了一种规范的说法。
口语交际活动中这种对“语义”的规范作用一直伴随口语交际活动的进行。
这种规范有的是外部的纠错,有的是话语者的自省。
最后,规范学生的“语法”。
这里所说的“语法”,并不是语法书讲的“语法”,而是语言心理学所说的学生“语言感”。
规范校园语言文字 构建文明育人环境(论文) (3)
规范校园语言文字构建文明育人环境引言作为一个学校来说,校园语言文字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文化氛围以及教育质量。
规范校园语言文字是构建文明育人环境的重要举措,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健康的交往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校园语言文字的现状、规范校园语言文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构建文明育人环境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校园语言文字的现状目前,校园语言文字的使用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辱骂、侮辱性言辞的滋生:部分学生在交流中使用辱骂、侮辱性言辞,伤害他人自尊心和形成积极交往的壁垒。
2.方言和俚语过度使用:一些学生在交流中过度使用方言和俚语,造成沟通障碍和语言质量下降。
3.网络词语的溢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网络词汇开始泛滥成灾,影响正常的校园交流和语言表达。
二、规范校园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规范校园语言文字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学生的素质提升:规范使用校园语言文字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行举止,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2.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规范校园语言文字能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3.培养健康的交往方式:规范校园语言文字能够促使学生在交往中注重尊重他人、倾听他人,培养学生健康、和谐的人际交往方式,从而形成良好的交往品质。
4.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规范校园语言文字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三、构建文明育人环境的途径为了构建文明育人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培训,提升教师的语言文字素养,使其成为学生规范语言文字的榜样。
2.制定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学校应制定明确的校园语言文字规范,明确禁止使用辱骂、侮辱性言辞,限制方言和俚语的使用,并规定网络词语的使用范围。
3.加强学生教育与引导:学校应加强学生的规范教育与引导,让学生了解规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交往方式。
深入探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的论文
深入探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的论文深入探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简介本论文旨在深入研究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对于社会交流、文化传承和知识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规范化的定义、目的、方法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以期对该领域进行全面的探讨和分析。
规范化的定义规范化是指将语言文字按照特定的标准进行规范,以确保其在使用中的准确性和统一性。
规范化可以包括语法、拼写、标点符号和用词等方面的规定。
通过规范化,可以提高语言文字的可读性和理解性,避免语义模糊和误解,促进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规范化的目的规范化的目的有多重。
首先,规范化可以确保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不同的语境中能够被正确地理解和应用。
其次,规范化可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传承,使得文化和学术领域的成果能够被广泛传播和共享。
此外,规范化还有助于提高文档和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增强读者对内容的信任和理解。
规范化的方法规范化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制定语言文字的规则和标准,例如制定统一的拼写和语法规则。
此外,规范化还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推动,培养人们对语言文字规范的意识和遵守能力。
此外,科技的发展也为规范化提供了新的可能,例如自动校对和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帮助纠正和改进文本中的错误和不规范之处。
规范化对社会的影响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对社会有着广泛的影响。
首先,规范化可以促进跨地区和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减少沟通障碍。
其次,规范化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和准确性,推动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发展。
此外,规范化还可以保护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避免语言文字的混乱和失传。
结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对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规范化的定义、目的、方法和对社会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文字规范,促进有效的交流和知识传承。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3]。
深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论文
深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语言文字训练是学生习作的基础,是提高习作水平的关键所在。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语言文字训练不可怠慢,不可忽视,只有千方百计的感悟语言魅力,深化语言训练,才能不断提升语文学习的意义,达到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目的。
入编教科书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隽永涵蓄,发人深省。
总的来说,它们都是学习语文、提高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凭借。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导好文本学习,更要适时地开展语言文字训练,以期达到知识与技能的双赢。
如何挖掘文本学习资源、深化语言文字训练呢?一、挖掘文本中恰到好处的词语进行演练一篇课文,往往不乏一些形象生动、恰到好处的词语、成语,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加以留心并进行适当的演练,对“生字表”里出现的生字生词更宜权衡再三,尽可能展开相关的强化训练活动。
如第四册《蜜蜂引路》的第4自然段中“惊讶”一词(“讶”是生字),可通过“换、说、演”等方式展开训练,即换一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语;说一句含有“惊讶”的词;扮一副“惊讶”的模样。
又如《颐和阔》中的“神清气爽、金碧辉煌”等成语都要让学生留心。
倘熟视无睹、一笔带过,不强调积累,不尝试运用,该怎样让学生“受益无穷”呢?二、挖掘文本中别出心裁的句式进行品读课文中句式的表达可谓多姿多彩,如句式的匀称美:如《趵突泉》中“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记金华的双龙洞》中“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等。
其次是句式的参差美:如“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詹天佑》);“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火烧云》)等。
再来是过渡句:如“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赵州桥》);《可爱的草塘》中多处以人物对话形式米完成过渡,动了声色却不露痕迹,高人一筹,值得学习推敲。
用鲜活语言文字引领生命远航论文
用鲜活的语言文字引领生命远航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它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
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汉字以其丰厚的渊源,强大的构造能力和淋漓的表现能力让“语文”拔得“百科之母”的头筹,成为学科之航母。
遗憾的是,当“语文”走进课堂,孩子们却仿佛对祖国的语言陌生了起来,甚至望而生畏,敬而远之。
解铃还需系铃人——引领学生在文字间游弋,鲜活的语言文字可以唤起孩子的热情,点燃他们的智慧,滋养蓬勃的生命。
一、还原汉字诞生的历程,建立多元认知关系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还原汉字诞生的历程,让看似单调的笔画、结构灵动起来,活化为一个个故事,一段段生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认识、理解汉字,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对文字的亲近和热爱之情。
1.“猜猜看”的游戏如,“日”“月”“大”“雨”等诸多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的字形与楷书书写十分相近,我们可以先出示他们的甲骨文字形,再出示金文、小篆、隶书的字形,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形象,说说观察到了什么,这时候孩子们可能会把自己看到的画面描绘出来,接着,老师可以激情、神秘地说:“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字可神奇了,这有趣的图形其实就是一个汉字,猜猜看,它是什么字?”在观察基础上的“猜一猜”为学生认识新字做了铺垫。
2.讲一讲故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有些字乍看不能一下子与新学的汉字联系起来,譬如“保”“包”“休”等,我们可以采用看图讲故事的方法,当孩子们把图上的画面用故事讲述出来的时候,汉字的读音甚至意思都会脱口而出,这时教师再适当点拨,这样的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感受语素强大的构造能力,在甄别中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语素是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
很多语素,尤其是单音节语素有非常强大的构词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孩子发现这种现象,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理解、积累与运用语言的能力。
关于语言的议论文作文7篇
关于语言的议论文作文7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言的议论文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语言的议论文作文1谈起语言的魅力,我相信作为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一种自豪感,语言是一种工具,沟通的工具。
语言可能产生误解,也可能通过语言,成就没事,成为沟通的桥梁。
语言离不开智慧,一旦缺少了智慧,便如同大地少了阳光,多了些许暗色,少了些许明媚,就像佳肴少放了盐,枯燥无味,人们便失去了欣赏的乐趣。
只有智慧的语言,才耐人回味。
往往失去了智慧,便会闹出笑话。
记得,小升初时,要全方面复习,古诗句也是主要的一项。
老师发了一张补全诗句的卷子。
我们第二天上课讲时,便闹出了笑话。
“不识庐山真面目,”的下一句应该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望庐山瀑布》和这首诗是同一课的,所以同学们都向他投去嘲笑的目光。
但是我们换一角度想一想,中国文化博学精深,古诗句都讲究押韵和其韵含的情感。
最主要的是意思得搭配,如果把句子错乱搭配,上句不接下句,闹出的笑话可不仅仅是笑一笑了。
常言道:“良言一语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句很朴实的话却很经典地再现了语言的魅力。
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会用很温暖的语言去抚慰寒冷的人们;一个人心存感激的人会珍惜他身边给予他鼓励的人们,一个热情的人会用激昂欢畅的语言感染身边的人们;一个幸福温顺的人会用蜜意的心杯甜润的语言去关爱身边的人。
那一句句朴实的话一旦赋予了美好情感色彩就会有了魅力。
中华汉字的传统源远流长,语言中也能发现乐趣汉字的魅力无处不在。
语言的魅力就在我们生活中,就看我们怎么去利用它,同学们,你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了吗?关于语言的议论文作文2“人人都说语言是一门艺术,可不是,今天呀,我们班也举行了一场语言的艺术展示会。
”随着我们主持人的一声报幕,今天的展示会也拉开帷幕。
/第一个节目《加了一句话》真可算是同学们关注的焦点,温东欣扮演的是巴黎的一名著名诗人,而郝敬翔扮演的是一位可怜的盲人,还有一些同学则扮演的是青年妇女。
规范校园语言文字 构建文明育人环境(论文)
规范校园语言文字构建文明育人环境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而校园语言文字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规范校园语言文字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讨论如何规范校园语言文字,以构建一个文明育人环境。
1. 校园语言文字的特点分析校园语言文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1 多元化校园中的语言文字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区、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
因此,校园语言文字应该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习惯,不歧视、不排斥其他地区的方言和口音。
1.2 青少年特点校园语言文字的使用主要针对青少年群体,他们具有好奇心强、模仿力高、影响易传染等特点。
因此,校园语言文字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避免使用低俗、不文明的语言。
1.3 教育性质校园语言文字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它应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规范校园语言文字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 规范校园语言文字的必要性规范校园语言文字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校园是学生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规范校园语言文字有助于改善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减少冲突和误解。
通过文明用语,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尊重、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意识,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2.2 增强沟通能力规范校园语言文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训练使用准确、清晰、得体的语言文字,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2.3 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工具,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有良好的语言环境。
规范校园语言文字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4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通过规范校园语言文字,可以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用文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西夏语言文字论文
西夏语言文字论文一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西夏文字自明代中叶以后,再无人使用,历经明、清两代五百余年间,世人不复知历史上曾有过这种精美奇特的文字。
到19世纪初,才由中国学者发现和识别出西夏文字,揭示了它在历史上的存在。
清代西北史地学者张澍(1776-1847)为最早判别和认识西夏文字的学者。
清嘉庆甲子年(1804)张氏于家乡武威疗养之际,一日携友人游清应寺(注:按:此寺实即原西夏之护国寺。
),偶然拆出一座石碑来,但见碑阳所刻文字形体方正,类似汉字,但无一字可识,见碑阴有汉字,末尾落款“天佑民安五年岁次甲戌十五日戊子建”。
“天佑民安”乃西夏年号,张澍遂判定碑阳所刻不识之文字为西夏字,该碑便是日后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俗称“西夏碑”。
张氏为这一重要发现作文一篇曰《书西夏天佑民安碑后》(注:张澍:《养素堂文集》卷19,清道光17年(1837)刻本。
)。
西夏碑发现后不久(1820),金石学家刘青园在武威发现的数瓮古钱中,不但识得数品西夏年号的汉文钱,还见到不少所谓的“梵字钱”。
他将此类钱文与西夏碑阳文字对比,方知钱谱中所谓的“梵字钱”实为西夏文钱,自此以后,钱谱中才真正开始著录西夏文钱(注:初尚龄:《吉金所见录》卷15,清嘉庆25年(1820)刻本。
)。
据载,清代学者鹤龄于清字(满文)馆供职时,曾从绥远(呼和浩特)城一古庙中得经一函八册,其标题为九个西夏文字,因该经卷数与偈语同《佛说妙法莲花经》,鹤遂判断该经必为《法华经》,每册第八字各不相同,因此知其必为记数。
1904年,法国人毛利瑟发表了他4年前在北京所得《法华经》三册残卷,此经第一卷第一页经文右上方已有汉字注解。
也就是说远在毛氏之前,即有中国学者曾试通其文。
联系鹤龄事迹,盖西人毛利瑟君之所得或正是鹤龄原藏八册《法华经》失散之卷册(注:聂历山:《西夏语研究小史》,载《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4卷第3号(西夏文专号),1932年;贾敬颜:《西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历史研究》1986年第1期。
语言文字训练与阅读教学之我见论文
语言文字训练与阅读教学之我见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
它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思想情操。
所谓学习语言,即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阅读教学功能的体现阅读教学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所谓书面语言,就涉及到课文的字、词、句、段、篇,要培养能力,就离不开朗读、默读、说话、口答、笔练等一系列训练。
阅读能力的标志之一理解,即读懂文章。
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知道文章是怎样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即学习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材料,为写作做准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文章。
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改变阅读教学的现状在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只抓课文的内容、情节进行“发胖式”分析、理解的现象仍很严重。
课堂上,教师一串又一串的提问和繁琐的讲解挤占了学生自悟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的只不过是部分“好学生”而已。
训练不踏实,一套套“花架子”,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效果不大。
间读教学只停留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层上,而对实实在在的“运用”语言文字没有落实,这应在阅读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全部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训练。
一般做法是: (一)、初读阶段,让学生充分从整体感受课文语言。
面对一篇新课文,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
范读、配乐朗读、诗朗诵、讲故事,都是教师常采用的方法。
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自由读、指名读或齐读。
这是篇的整体感受。
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读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朗读指导,加深学生的感受。
在教学《鸟的天堂》中,学生朗读描写大榕树叶子的第八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我们要把能突出榕树茂盛的词语读重音,为了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榕树一点一点长大的样子。
汉语言文字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汉语言文字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一、语文教学论方向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2、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3、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4、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5、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6、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7、语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可选子题)8、论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9、学校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10、创新意识与语文教育11、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13、论语文自主学习14、语文批判与语文教育的进展15、语文素养教育的内涵及其策略16、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7、论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18、多媒体手段与语文教育19、语文特级教师的研究(可选子题)20、对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思考21、语文教科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22、对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的思考23、学生亚文化与语文教育24、试论语文探究性学习25、语文教育合作学习初探26、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27、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进展28、进展性评价理念与语文教育29、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30、多样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31、试论阅读多元解读与阅读教学32、说课与说课的艺术33、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4、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35、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进展观36、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37、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二、文艺学方向1.论历史传统与现实生活对文艺创作的双重作用2、论创XX的艺术观赏对其创作活动的意义3、对艺术观赏者的再制造问题的探讨4、论新写实小说之“新”5、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艺术表现6、浪漫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性问题7、自然主义文学的真实性:意义及其局限8、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关系一议?D?D以左拉的小说创作为例9、“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接受美学中的相关理论10、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问题11、语言教学与审美教育12、日常生活与审美13、论情感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转换关系中的作用14、论抒情文学中的意象及其意义15、艺术散文中的意象和意境问题16、文学生产特征论17、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关系论18、论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19、从文艺观赏中的避难就易现象看文艺的娱乐作用20、文艺的审美意义与娱乐作用关系谈21、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流行歌曲异同论22、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流行歌曲各自的特点及其趋近现象23、试论90年代以来的ZG大陆流行歌曲的艺术风格24、“戏说”的历史剧与历史剧的虚构性问题25、历史剧的“戏”说与“非戏”说26、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双重轨道上行走的科幻小说27、科幻小说审美特征论28、“韩风”何以西来??D?D从传统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双重维度看ZG观众对韩国电视剧的接受29、作为文艺创作的基础的“生活”究竟在何处??D?D兼论“创作要上去,作家要下去”之说的意义及其限度30、艺术积存与生活积存关系谈31、有意积存与无意积存及其意义?D?D艺术积存两面观32、文学阅读中的接受与制造33、文学创作中的主体间性问题34、文学阅读中的主体间性问题35、艺术真实与艺术倾向关系论36、论文艺创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取向的多重性37、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创作价值取向的实现及其条件38、现实性的矛盾与历史性的悖论?D?D对当代文学生产活动的文学性与市场性对立统一关系的探讨39、XX络文学审美特征论40、在文学与非文学的接壤处呈现?D?DXX络文学作品生成论41、文学的泛化与泛化的文学?D?DXX络艺术面面观42、XX络的虚拟性与真实性问题?D?D对XX络文化的一种探讨43、从《英雄》到《十面埋伏》?D?D对张艺谋电影创作风格的一种探讨44、从小说到电影:琼瑶凭什么吸引接受者?45、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学意味问题46、对一种非文学对象的文学探讨?D?D以《实话实说》一类的电视节目为例47、中学的文学教育与小学的文学教育异同论48、当代视野中的“雅文学”与“俗文学”及其关系三、古代汉语方向(一)文字理论与中小学识字正字教学1、中学生错别字成因及对策。
语言文字论文--浅学习普通话
学习普通话论文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所有炎黄子孙赖以交流、沟通思想感情的工具。
它是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一种语言。
一口字正腔圆的标准的普通话能给人一种美感,给人一种无穷的享受。
学好普通话,说难不难,说不难还真有点儿难呢!记得在小学一年级时,天天读a、o、e,想不到这对我们后来学好普通话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呀。
可以想象,拼音不过关,想读好说好普通话是何其之难,简直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学好普通话极为重要,不然的话,就不能把你正确的意思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有这么一个故事,叫乡村面馆。
说的是在一个偏僻的农村,一个游人路过,因为肚子很饿了就走进一家面馆,说“有什么好吃的,快烧一点,我吃了要赶路。
”可这家小面馆由于有特殊原因今天不营业,所以回答说:“咪——”意思是“没有”而这个游客听成了是面,他想“面也行”,就点点头坐在那儿等了。
过了好一会儿,不见有动静,就火了,说:“面条,快,怕我不付钱吗?”店里人说“洞国咪——”意思为“和你讲,没有”,一个说:“冬瓜面也可以,为什么不给我去烧?!”一个说:“咪就咪,吵啊咪——”意思是:没有就是没有,争吵也没有。
一个说:“还有炒面,为什么不早说?”。
说这样,本来是一个很简单的意思,现在是越扯越远了。
要学好普通话,我觉得有这么几条要领:第一,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
第二,多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是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三,不懂就查。
字典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若有不懂,定要虚心请教,直至完全正确为止。
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等。
第四,纯属我个人的经验,也是最傻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辞典,翻开现代汉语辞典,一字一字、一词一词、一句一句、一页一页地朗读,极为有效。
从这里,我受益不浅。
第五,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
我和语言文字之间那点不得不说事论文
我和语言文字之间那点不得不说的事平常喜欢看书,什么类型的都看一点,关于语言文字的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故事是在圣经旧约《创世纪》中看来的,原文大约是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时期,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的。
有一天,他们想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要通天,由于口音语言一样,交流沟通起来都很方便,没过多长时间,通天的塔就建成了。
结果这件事惊动了天神,天神看到说:“他们现在都是一样的言语,如今都盖了一座通天的塔了,以后他们要干什么事恐怕没有办不到的了。
”于是,神把他们的口音变乱了,使他们的言语彼此不通。
这样,神才对人类无所忌惮。
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我却从里面看到语言规范统一为社会交际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每天都在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身负传播语言文字规范和语言文字文明的重任,我对普及规范的语言文字有更高期待。
在识字教学中训练口语交际,最掌用的方法就是扩词、造句。
此外,让学生自己说说你如何记住这个字或说说某类字的构字规律,也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
如在教学形声字“蜂,峰,锋”时,先让学生懂得声旁帮助记字义,形旁帮助辨字形,再让学生说出这个字如何写,如何记,如何造句,学生通过分析,知道“蜂”是虫字旁,它与昆虫有关,组词“蜜蜂”,造句:蜜蜂会采蜜;知道“峰”是山字旁,与山有关,组词“山峰”,造句: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像猴子在观海;知道“锋”是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组词:锋利,造句:猎狗有一嘴锋利的牙齿。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生字,把知识掌握得更灵活,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刚开始教一年级时,班里的有些学生都不喜欢写字,还有一些学生写完就忘,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汉字,每次讲课前,我都会认真的对这些字备课,把字的妙解讲给学生听,还记第一次给学生讲的是“人”字的妙解,那时我是从网上找的资料,用的是北京大学钱志亮教授的解读,首先从“人”字的笔画解读:一撇一捺,简单,清爽,提醒我们做人要简简单单,轻轻松松。
初中议论文作文:我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爱汉字,爱她如“日”般的耀眼,爱她如“月”般的皎洁;我爱汉字,爱她如“笑” 般的愉快,爱她如“哭”般的悲凉;我爱汉字,爱她如“雾”般的朦胧,爱她如“清”般的清晰;我爱汉字,爱她如“水”般的柔情,爱她如“火”般的热情。
我爱诗词,爱她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闲情逸趣;我爱诗词,爱她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般的凄凉无奈;我爱诗词,爱她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般的生机盎然;我爱诗词,爱她如“人生自古谁无死,一片丹心照汗青”般的豪迈大气。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1400年前甲骨文的诞生;从复杂却“栩栩如生”的繁体字,到今日易懂且普遍使用的简体字。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小篆、隶书,从小篆、隶书到草书,从草书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楷书、行书,汉字每前进一步,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心血,汉字是中华人民、是龙的传人凝聚的核心!汉字的一切都是那么奇特,那么奇妙。
我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她带我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人心旷神怡,烦恼烟消云散!。
拨响“语言文字运用”“情弦”论文
拨响“语言文字运用”的“情弦”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聚焦在“语言文字运用”上。
其内涵包括理解、分析、鉴赏语言材料、语言结构和表达方法,理解、分析、鉴赏语言文字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要变“讲课文”为“学语言”;变“悟课文”为“学表达”,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学会“运用”,实现在规范、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中出色地、有创意地运用语言文字。
然而,自主积极地“运用”语言文字,需要情感的积淀,否则,学生就陷入了“被运用”的境地,那么如何拨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那根“情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点自已的看法。
一、鉴赏言语中蓄情仿照式运用在《少年闰土》开头“月夜看瓜刺猹”的文字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熟读这段话,感受语言的特质,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是如何选取择适当的语言形式来表现的。
学生在细细的揣摩中,感受了遣词造句之妙,行文布局之美:用不同的色彩(深蓝、金黄、碧绿)渲染了事件的背景,准确的动作(捏、刺、扭、逃)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再加上一个无限宽广(一望无际的沙地)的环境,让人、景、事融为一体。
在这样的鉴赏过程,学生感受到语言表达的温度,悟出作者表达的秘妙。
于是循着鲁迅的这种写法,让学生根据文本的语言材料,笔者开始了调整课文内容的言语策划:“同学们,看瓜刺猹的惊险与刺激给儿时的鲁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如果“雪天捕鸟”也同样成为他挥之不去的记忆的话,那么他又会怎样写这课文的开头呢?”学生由于有了文本言语形式的比照,“雪天捕鸟”的意境并如灵泉般喷涌——“白茫茫的天地间飘洒着鹅毛般的大雪,一望无际的沙地覆盖着皑皑白雪。
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头戴毡帽,项带银圈,扫出一块空地,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
拽着绳子藏在一棵大树后,屏息凝神地注视着竹匾,几只小鸟飞进竹匾,津津有味地吃着秕谷,他把绳子一拉,那鸟雀并罩在竹匾下。
”这种仿照文本构段表达的语言实践,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从一种语言现象中领悟一种表达方法,掌握规律性语言的表达方式,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
关注语言文字背后论文
关注语言文字的背后从一个教学案例谈起。
我教三年级的一节作文课《写一种可爱的小动物》。
其中有一个片断:女生灵灵满怀焦急和无奈的神情说:“我最喜欢我家的小狗的叫声,可是,怎样能写出小狗的叫声呢?”没等我开口,一个男生不加思考地说:“汪汪”。
另一个生男也站出来,学着幼儿园小朋友奶声奶气拍着手唱:“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么叫?汪汪!汪汪!汪汪汪!”几个汪字把大伙逗得哈哈大笑。
灵灵着急地说:“我家的小狗可会叫了,比唱歌还有趣,不信你听……”。
接着灵灵模仿了生气时的狗叫,撒娇时狗叫,受委曲时的狗叫,饥饿时的狗叫,防卫时的狗叫……变化多端,韵味十足,把大伙都听傻了。
我明白了灵灵的意思,她是想通过写狗的叫声来写出小狗的可爱。
我立即问道:“语言文字就汪汪两个字,怎么能表现出小狗的这么多神情呢?”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了。
我接着说:“刚才灵灵同学学小狗的叫声一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不一样。
”“那怎么表达这不同的叫声呢?”“用标点”,“破折号!”“感叹号!”同学们又活跃起来。
“那就加上这些符号再读一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模仿一下小狗的行为……”场面一下子热烈了,都学起来了,五花八门。
只有做不到的,没有想不到的……我因势利导就让学生以《汪汪》为题写下这篇作文,孩子们说得是兴趣盎然,写得童真童趣,我读得童心大发。
是的,许多时候,我们语文教学就停在“汪汪”层面,而忽略了“汪汪”背后的东西。
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问题,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问题,才是师生与文本实现对话的真实话题。
—、“汪汪”层面,“乱花渐欲迷人眼”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是精神的宠儿,她与功利无缘!”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应该不只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还要透过语言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特别是古诗成为课文,进入教材,古诗本可以吟诵为主线,穿插着背景的介绍,诗眼的挖掘以及意境的构建等等,就能和诗人心心相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培养三庄中心小学:刘灵通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交际的工具、学习的手段,也是传播人类文明的载体。
口语交际是人类社会活动中最重要、运用最广泛也是最易行的交际。
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百分之九十是通过口语交际进行的。
因此,《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并把”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作为语文课程总目标之一。
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创设多种多样的情景,多方面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主动性,就一定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交际兴趣。
有兴趣,才有交流的欲望;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
笔者拟就在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培养方面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注重示范引领培养兴趣小学生在进入小学读书之前,就有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这种表达能力还处在生长发育期,表达具有局限性,因此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常常发现,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如果能随时随地对他的学生作口语示范,他的学生的口语就要规范得多,说起话来头头是道。
这是因为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而模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它能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激起试一试的勇气和信心,所以,老师可巧妙地进行示范引领,而这种示范引领也不一定全由老师来承担,也可以让班上一些口语交际能力强的学生来当“小先生”进行示范,还可以借助媒体,如音响、录像资料等手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主动参与,自由表达。
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兴趣小学生天真活泼,爱说爱动,但真要让他们在大家面前进行表达,心里不免会紧张,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胆小,声音轻,怕说错话引起同学的嘲笑,但他们又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迫切希望人们承认他们的存在。
如果教师不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口语交际成人化,模式化,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害怕说话,不敢与人交往。
在口语交际中,我们要注意采取鼓励的方法,有时还可以请家长配合,如:教学小语第一册语文园地中“我会拼图”这个训练内容时,事先我让每个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用彩色纸剪出大小不同的多个圆,然后用这些圆拼出自己喜欢的各种小动物,并要求用普通话把自己拼的是什么,怎么拼的讲给家长听,家长要耐心地听完,并适当点拨指导,在口语交际课上,大部分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
如果有个别学生沉默不语,我们可以拿出他的画,说:“你拼的图真不错!能不能让同学们看看,再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拼的吗?”他可能会说:“我拼的是我家的小狗,我用两个大圆做小狗的脑袋和身子,用剪刀剪了四个半圆做小狗的耳朵和眼睛,还用小圆拼了小狗的嘴巴和四条腿,最后给小狗画上尾巴就可以了。
老师和同学都夸我拼得好,我真高兴!”我们还可以要求小组的同学互相为别的同学做小老师。
这样学生越说越想说,越想说越有成功感、自豪感。
“教育的艺术,首先不在于获得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鼓舞、欣赏。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指责;要耐心听他们发言,不要轻易打断他们的思路;要善于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适当鼓励几句;不要轻易挑剔这个词“不规范”,那个词“有毛病,”即使某个词说错了,也要允许他重新换个词再说。
小学生初练口语,往往语无伦次,更需要老师细心呵护,给孩子一个宽容环境,让他们产生兴趣,主动参与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教师还要放下架子,可以作为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
同时,评价的重点应该重视学生积极交际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不宜在说话表达的质量上提太高的要求。
运用激励评价,可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呵护”和“被尊重”的氛围中。
三、提供交际的机会培养兴趣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听人讲话、听故事、复述、转述等要求,都是重在交际过程中的实践能力的训练。
因此,要坚持立足课堂教学,在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的基础上,把口语交际训练融合到语文教学中,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之中。
另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给学生增加交际实践的机会。
如放映科幻影片,让学生复述精彩情节;观看音像制品,让他们表演精彩片断;听广播节目,让他们发表感兴趣话题的感想;模仿广播、电视媒体的语言形式,举办“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新闻发布会”等节目,由学生担任主持人,嘉宾和观众,讨论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口语交际的能力。
我们还可以组织编排课本剧、庆“六一”活动、清明扫墓、郊游、中队活动、问题调查等,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让他们自己设计方案,自己制定组织实施,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课是一种全新的课型,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
我们必须从注重示范引领、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交际的机会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扎实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加强语言文字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开明宗义地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
教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新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段话,地于语文的性质,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以及教学的意义,说得够明白不过了。
按照时圣陶先生的说法:“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
”这样看来,语文京是语言文字,就是工具。
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这门基础工具,具有读、写、听、说的能力。
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散发学生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
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未能将着力点放在基础工具上,语言文字教学上,因而成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大因扰。
理在,我们已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但光有认识还不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必须加强语言文字教学。
语文教学如何回归到它的工具性,基础性上来,如何从课文内容分析模式回归到从语言教学为主这方面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难题。
以下就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见。
首先,应是教学观念上要真正转变、更新。
我们要认识到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还负有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培训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任务;其他学科也有这些任务,是各学科共有的任务。
“特有任务”和“共有任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关系处理得当有利于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敢于摆脱困扰教学效率提高的以灌输为主的课文内容分析主红,精讲巧练,讲练评结合,着为于语言文字教学的新模式,新模式的建立其目标应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语文工具。
必须真正地切实地把语言文字教学和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
第二,要研究和梳理语言文字教学的基本内容,探索和总结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
布鲁姆强调,基础教学的任何学科,基础知识是重要的教学目标。
语言基础知识凶括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字词的音、形、义、标点符号,词法和句法即汉语语言的构造形式及其规律,修辞和语言逻辑等。
掌握这些知识的目的在于更自觉更熟练地运用语言这一工具。
所以,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不能单纯的孤立的机械地进行,只有充分利用课文--活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
融,只能令学生讨厌,引导学生钻进死胡同。
语言文字教学的另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是汉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
而有不同的语境中又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
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
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强调侧重点不同;反问与陈述句等强调语。
阅读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
它的任务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陶冶思想情操。
所谓学习语言,即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
换句话说,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阅读教学功能的体现。
阅读教学一个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所谓书面语言,就涉及到课文的字、词、句、段、篇,要培养能力,就离不开朗读、默读、说话、口答、笔练等一系列训练。
阅读能力的标志之一理解,即读懂文章。
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知道文章是怎样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即学习表达方法,积累语言材料,为写作做准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文章。
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改变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中,只抓课文的内容、情节进行“发胖式”分析、理解的现象仍很严重。
课堂上,教师一串又一串的提问和繁琐的讲解挤占了学生自悟的时间,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的只不过是部分“好学生”而已。
训练不踏实,一套套“花架子”,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效果不大。
阅读教学只停留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层上,而对实实在在的“运用”语言文字没有落实,这应在阅读教学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全部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训练。
一般做法是:一、初读阶段,让学生充分从整体感受课文语言。
面对一篇新课文,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
范读、配乐朗读、诗朗诵、讲故事,都是教师常采用的方法。
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自由读、指名读或齐读。
这是篇的整体感受。
在具体教学某一部分时,也要先进行整体感受。
不过,这时要求更高了,一般采用学生默读、指名读、教师引读或有感情地朗读等。
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读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朗读指导,加深学生的感受。
在教学《鸟的天堂》中,学生朗读描写大榕树叶子的第八自然段时,我指导学生:我们要把能突出榕树茂盛的词语读重音,为了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榕树一点一点长大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