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
2024年语文中考总复习第五部分文言文复习训练——记承天寺夜游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练活运用
进阶训练
-13-
11.记承天寺夜游
【乙】臣自颍移.扬,过豪、寿、楚、泗等州,所至麻 麦如云。臣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 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 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 泪下,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练活运用
进阶训练
-17-
11.记承天寺夜游
【参考译文】 我从颍州到扬州,经过濠、寿、楚、泗等
地方,所到之处遍地都是麻和麦子(丰收景象)。我询问父老 乡亲,(他们)脸上都有忧虑的神色,说:“丰收的年头还不 如灾荒的年头。天灾流行,百姓虽然缺少粮食,俭省吃穿
用度,还可以活下去。如果是丰收的年头,(官府)催缴积累 的欠债,一群官府小吏上门,枷棒打在身上,那么一家人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练活运用
进阶训练
-27-
1.【创新题】下面是“胜”字的文言词义积累卡。请你结 合所学,推测词义演进脉络,填写义项。(3分)
练实基础
练透核心
练活运用
进阶训练
-22-
11.记承天寺夜游
※2.【新考法题】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 三处)。(3分)
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 一 觞 而 一 咏。 断句技巧四:借助修辞手法断句。使用排比、对偶、反 复、顶真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往往句式整齐,以四六句居 多,可抓住这个特点断句。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指导...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指导...《记承天寺夜游》复习指导命题李秀琼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
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二)文言词语[解]除去,脱,。
[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二、理解探究(一)整体把握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二)结构提纲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兴奋喜悦转忧、孤寂宽慰、乐极难言之情(三)问题探究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二人心有灵犀。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要点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1.词语(cíyǔ)解释念:考虑(kǎolǜ),想到寝:睡但:只是(zhǐshì) 相与(xiāngyǔ):共同(gòngtóng),一起户:门闲人:清闲的人空明:形容水清澈透明。
盖竹柏影也原来是。
水(指月光)中藻、荇(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交错,纵横。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
至:到2、内容理解:(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写出了月色的清澈透明(空明)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作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空明,突出月色的澄澈。
以水中藻荇侧面烘托月色的清澈透明。
“积水空明”用比喻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
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5)文中写了哪两个人?他们有什么相同点?苏轼和张怀民。
共同点:都是闲人;都被贬了,心情抑郁,但仍思进取;都有豁达的胸襟。
(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作者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答: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密切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起趣相投命运相同(7)如何理解闲人?闲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闲人”,即清闲的人。
它包含着复杂的意味。
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同时指明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一一、重点字词1月色入户: 门2欣然起行: 高兴地3念无与乐者: 考虑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的人。
4遂至承天寺: 于是5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6庭下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7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8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罢了。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三、结构形式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
2、结构层次: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3、写作技巧: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四、理解填空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二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记承天寺夜游》归纳
《记承天寺夜游》归纳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重点字词解释。
解:脱。
户:门。
欣然:高兴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寝:睡。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子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闲人:清闲的人。
遂至:于是。
至:到。
交横:交错,纵横。
盖:大概是。
但:只是。
耳:罢了。
二、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服想要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于是很高兴地起来走动。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怀民也还没有睡,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大概那是竹子柏树叶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很少有像我们俩人这样的闲人罢了。
三、问题1、“月色入户”有何妙处?运用了拟人,使月光富有了生命力,月光似乎懂得作者这样一个被贬官的人的寂寞无聊主动来与他作伴,有意来安慰失意的作者。
2、“念无与为乐者”有何况味?①写出作者在贬居中寂寞寡欢,即使是多年的老朋友也不敢跟他往来。
②一同赏月应该是志同道合之人,世上那些庸俗势利之徒是不配与自己共同赏月的。
3、“遂至承天寺”中“遂至”有何意味?“遂至”包含了能一同赏月者只有一个人,非这个人不可的意思。
4、“寻张怀民”的“寻”字如何理解?①“寻”字包含着作者的一种猜想,面对如此良夜,张怀民很有可能也在赏月,只是不知道他在庭中赏月还是出门赏月,因此需要寻一寻。
②“寻”字写出了作者渴望与知心好友共同赏月的急切心理。
5、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动静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运用比喻,前半句把月光比作水,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正面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后半句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藻和荇菜,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美,侧面衬托出月光的清澈透明,映照出作者的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胸怀。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Z
5、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 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 色,每处都有竹柏。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的?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 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 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 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暗示世人无心流连景色,一心追名逐利。
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逸致的人。 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 凉心境。
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 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 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 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四、作者思想感情
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的 含义有哪几层?
2.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B ) A、托物言志 C、类比象征 B、即景生情 D、以物喻人
1、作者是如何巧喻月色的?写出了景物怎 样的特点?
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 水,将竹、柏的影子比喻成 水中的藻荇。写出了月光清 澈、透明的特点
2、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的,但可以从字里行
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 (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 的理由。
6、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
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 “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 “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 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清 楚,两人都很“闲”;结尾的“闲 人”是点晴之笔,以别人的不“闲 ”反衬作者的“闲”。
当堂训练
•1.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 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 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 苏轼 ,其弟 的作者_______ 苏辙 ________ 、其父_______ 。 苏洵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汇总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汇总
承天寺,位于中国重庆市渝中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也是中国最大的岩石雕塑艺术博物馆。
承天寺建于宋朝,占地面积
庞大,保存完整。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石刻和悠久的历
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览。
位于山顶的承天寺是远观重庆市区的最佳位置之一。
夜晚,登
上承天寺山顶,可以俯瞰到整个城市的璀璨夜景。
远处的建筑灯火
辉煌,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夜游承天寺的经历不仅可以观赏到
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还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下面是关于承天寺夜游的一些复习题汇总,帮助读者了解这座
古老寺庙的历史和文化。
题目1:承天寺的建筑风格是什么?
答案:承天寺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结合了
汉传佛教和道教的元素。
题目2:承天寺的历史有多久?
答案:承天寺建于宋朝,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题目3:承天寺有多大的占地面积?
答案:承天寺占地面积庞大,约为150亩。
题目4:承天寺有哪些著名的石刻?
答案:承天寺的石刻非常有名,其中包括四个主要山体石刻,分别是“三峡人家世界之窗”、“长江索道”、“千佛峰石刻”和“大三峡石雕群”。
题目5:夜游承天寺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案:夜游承天寺需要注意保持安全,尊重寺庙的宗教文化,不随意触摸或破坏建筑和石刻。
题目6:登上承天寺山顶后可以看到什么?
答案:登上承天寺山顶后,可以俯瞰重庆市区的璀璨夜景,远处还可以看到长江的美丽景色。
题目7:承天寺夜晚的氛围如何?
答案:承天寺夜晚的氛围十分神秘和宁静,熙熙攘攘的游客减少,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一一、重点字词1月色入户: 门2欣然起行: 高兴地3念无与乐者: 考虑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的人。
4遂至承天寺: 于是5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6庭下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7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8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罢了。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三、结构形式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
2、结构层次: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旷达乐观的襟怀)3、写作技巧: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四、理解填空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二一、: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限时练
考点精准突破
对对比比进进阶阶训训练练
-15-
七、记承天寺夜游
二 (2021·湖南郴州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 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 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考考点点精精准准突突破破
对比进阶训练
-7-
七、记承天寺夜游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 背景材料,说说作者为什么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怎 样的处境和心情。[教材·思考探究]
考考点点精精准准突突破破
对比进阶训练
-8-
七、记承天寺夜游
【背景材料】 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 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因为作者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所以称自己为 “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仕途失意的落寞处境和自我排遣 的旷达心境。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考点精准突破
对对比比进进阶阶训训练练
-10-
七、记承天寺夜游
【乙】臣自颍移.扬,过豪、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 臣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 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 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 民……
考考点点精精准准突突破破
对比进阶训练
-9-
七、记承天寺夜游
一 (2022·江苏连云港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6 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 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
1.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谁呀?那当然是苏轼啦!就好比李白之于唐诗,苏轼在宋词界也是大佬级别的人物呢!
2. 文中描写的月色美极了吧!“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描写,简直绝了,好像把那美丽的月色直接搬到了我们眼前!
3. 苏轼为啥半夜要去承天寺呀?嘿,还不是因为那被贬的郁闷心情,想找朋友一起解解闷呗,这就跟咱心情不好找朋友唠唠嗑一个道理呀!
4. 承天寺里的景色咋样?那可是别有一番风味呀,和苏轼一起感受感受,是不是觉得特别棒呢!
5. 苏轼和张怀民的友情深不深?那肯定深呀,大半夜的一起散步赏月,这关系,杠杠的!就像你和你最好的朋友一样!
6. 这篇文章很短,但韵味很长对不对?就那么一点点文字,却能让我们回味无穷,真厉害呀!
7. 读《记承天寺夜游》能给我们啥收获?哎呀,可以让我们体会到苏轼的豁达心境呀,以后咱遇到啥烦心事,也学学人家!总之,这篇文章超棒的,一定要好好读一读呀!。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大全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大全《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一一、重点字词1月色入户: 门2欣然起行: 高兴地3念无与乐者: 考虑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的人。
4遂至承天寺: 于是5相与步于中庭: 一起6庭下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7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8盖竹柏影也: 原来是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罢了。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三、结构形式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
2、结构层次: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
(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
(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3、写作技巧:1.比喻传神: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抓住了瞬间的感受: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四、理解填空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考点整理归纳二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年级语文(上)《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
6、(1)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和淡微低沉的喟叹。
(2)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寻访好友的举动。
7、空明、澄澈。 被贬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
8、欣赏如水月色、婆娑的月影时的愉悦快慰之情。
9、“入夜”即“解衣欲睡”,是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是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
10、“庭下如积水空明” 被贬之后,内心孤独、失落,而又刻意达观的复杂情怀是一致的。
11、苏轼写这篇文章时已被贬黄州将近四年,作为一个有济世之才的读书人,长期被闲置,内心一定是异常苦闷的,但苏轼在这种情况下,能超越自我,月色在他的眼中那么富有人情味,这种通过赏月来摆脱抑郁之情,在欣赏自然美景中达到忘我的思想境界,不就是一种诗意人生的体验吗?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描绘院中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 , 。
14、本文对月色的描写非常成功,使作者情感的抒发自然流畅,没有斧凿之迹。古诗文中还有很多关于月色的成功描写,请举出几里例。(至少两例)
3、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有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1)、 理由: 。
(2) 理由: 。
12、作者把无情感的月亮人格化,写得生动有趣,衬托作者欣喜的心情,在作者的笔下,那柔美的月色是那样善解人意,当作者孤寂无聊的时候,它悄悄地溜进屋来慰藉作者。
《记承天寺夜游》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清查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考点清查专题06 《记承天寺夜游》文学常识①苏轼(1037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②因为“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降职为团练副使,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却仍然乐观、豁达。
本文便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比较两篇短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二.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
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两人者.【乙】吾昔自杭移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②。
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
子野年八十五,以歌词闻于天下,作《定风波》令,其略云:“见说贤人聚吴分试问,也应傍有老人星。
”坐客欢甚有醉倒者,此乐未尝忘也。
今七年耳,子野、孝叔、令举皆为物,七月九日海风架潮,平地丈馀荡尽无复孑遗矣。
追思囊时,真一梦耳元丰四月十二日,黄州临皋亭夜坐书。
(苏轼《记游松江》【注释】①高密:今属山东宋时称密州治诸松江:在上海市郊。
苏轼游松江是在熙宁七年(1074)知密州之前,追记于元丰四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_ (2)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
过: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
《记承天寺夜游》文常、实词、翻译及课外拓展-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梳理与课外拓展阅读复习
【词意积累--“悉”】
悉 [xī] ①[形]详尽。例:古之治天下, 至纤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
(《论积贮疏》) ②[动]倾尽所有,全部使出。例:悉吾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
(《冯婉贞》) ③[动]熟悉,详细地了解。例:王闻是语,即大嗔恚,竟不究悉谁作此语 。
(不能悉意,略陈固陋。(《报任安书》) ⑤[副]全,都。例: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答案】 1、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 境界。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默写句子
1、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2、《记承天寺夜游》中的“----------,------------、-------,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 境界。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怀民亦未寝,----------。
(《东坡逸事》)
1、解释红色词语 (1)寺临兰溪 (2)山下兰芽短浸溪 (3)勿谓仆谪居之后 (4)以青蒿粥啖之 (5)遂悉偿所负
【答案】
1、解释红色词语 (1)寺临兰溪:临近、靠近 (2)山下兰芽短浸溪:泡在水中 (3)勿谓仆谪居之后:贬谪,流放。 (4)以青蒿粥啖之:用;给······吃 (5)遂悉偿所负:全,都。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①南迁②,相遇于梧、藤③间。
道旁有鬻④汤饼者,共买食之。
觕⑤恶不可食。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徐谓黄门曰:“九三郎,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
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⑥’而已。
”(选自陆游《老学庵笔记》)[注释]①黄门公:指苏辙,下文中的“九三郎”也是对苏辙的称谓。
①南迁:贬谪到南方。
①梧、藤:梧州、藤州。
①鬻(yù):卖。
①觕(cū)同“粗”。
①饮湿:指润湿嘴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2)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3)共买食.之(____________)(4)饮酒但.饮湿(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3.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如果你是苏东坡,在(乙)文的情景中,会对九三郎说些什么?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B.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慕:仰慕。
C.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奉,尊崇。
(完整版)《记承天寺夜游》复习题及答案.doc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全文,按要求答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月色入户() 2 .欣然起行()3.念无与乐者()() 4 .相与步于中庭......()()5.水中藻荇交横()6.庭下如积水空明()7、盖竹柏影也()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9、遂至承天寺()10 、步于中庭()......11、庭下如积水空明()..(二)一词多义。
水中藻荇交横()庭下如积水空明()..横无际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而或长烟一空().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欣然起行().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三)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_________________(四)选择。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念无与为乐者 ( 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 ( 共同,一起 ).....(2)本文的构思角度是()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要练习 • ㈠.选自《》此文写于作者贬官()期间作 者:(),字(),号(),()著名的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 (词)有《》、《》《》。 • ㈡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 • ②遂至承天寺 遂:______ • ③怀民亦未寝 寝:_____ • ④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
பைடு நூலகம்
浣溪沙
苏轼 游蕲(qí )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 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 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 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 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 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文言朗读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 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重点词语解释 1、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怀民未寝寝:睡觉(废寝忘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罢了)但:只是闲人:清 闲的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 4、相与步于(在)中庭(院里)相与:共同,一起步: 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5、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6、月色入户户:门 7、欣然起行欣然:高兴的样子。行:走。 8、解衣欲睡解:脱、脱下 9、水(月光)中藻、荇(水生植物,这里指竹子和柏 树的影子)交横(纵横交错)。 10盖(原来是)竹柏影也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 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 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 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 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 ㈤1.说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蕴涵着作者哪些复 杂微妙的感情。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中心:全文以“ ”为线索,创造了 一个( )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 者( ),表现了作者 ( )。
4、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 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 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 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 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 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为线索,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 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现了作者 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 说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耳”一句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
•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拓展:
• 古诗词中含月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 居易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 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2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3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理解性默写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 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耳。(主旨句)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 为乐。 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 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 亦幻的美妙境界。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 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①首先,“闲人” 是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 时感慨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 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 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 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 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来 欣赏它。②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 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 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 “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 人”的自慰罢了。
5、作者感叹知音稀少的心理活动: 念无与为乐者 6、显示与好友心有灵犀的喜悦:怀民亦 未寝 7、表现作者的欢欣之情溢于言表的是: 欣然起行 8﹑正面写月色的句子:月色入户。侧面 写月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9﹑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对月光的描写: 月光如水
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 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议论。 第一层:(1-3句)赏月缘由(表达方式是 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 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庭下月景。(写景、描绘 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 (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抒情兼议论,点出 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 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 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 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我)到承天 寺去找张怀民。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 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 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的水藻、荇 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 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 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记承天寺夜游
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 州期间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学过他的文章(词)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 《浣溪沙》。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
5、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赏 析)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 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倒 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 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 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
文章评价
• 本文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 间。文章仅84字,却(中心):全文以“月光”
• ㈢理解性默写。 • 1.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 句子是: • 2.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 的句子是: • 3.作者感叹知音稀少的心理活动 • 4.显示与好友心有灵犀的喜悦 • 5.表现作者的欢欣之情溢于言表的是
㈣句子翻译
• 1、念无与为乐者 •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 •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