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2.doc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重力文字教案

初中物理重力文字教案

初中物理重力文字教案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重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方向和重心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培养实验能力和物理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分析物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教学难点: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心的概念。

教学准备: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教学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重力的概念,如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物体从高处落下等。

2. 提问:什么是重力?重力是如何产生的?二、探究重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10分钟)1. 介绍重力的定义: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的力。

2. 解释重力产生的原因:地球的质量和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具有质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物体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重力。

三、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2.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物体的质量和受到的重力大小。

3. 分析实验结果,发现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四、学习重力的方向和重心(10分钟)1. 介绍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 讲解重心的概念:重心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平衡点。

五、总结与复习(10分钟)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重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方向和重心的概念。

2. 回答学生的疑问,巩固知识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重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方向和重心的概念。

在实验探究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动脑,培养了实验能力和物理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重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力学打下了基础。

初中物理重力试教教案

初中物理重力试教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重力,理解重力的概念。

(2)了解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

(3)掌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重力公式 G=mg 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重力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苹果落地、物体下落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总是往地上掉?(2)提问: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引出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新课讲解(1)讲解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介绍重力的方向: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与水平面垂直。

(3)讲解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公式为 G=mg,其中 g 是重力加速度,约为 9.8N/kg。

3. 实验与探究(1)实验一:重力的方向目的:验证重力总是竖直向下的。

方法:用悬挂法,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2)实验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目的:探究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方法: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记录示数,分析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巩固知识(1)提问:重力是如何产生的?重力的方向是什么?(2)练习:根据重力公式 G=mg,计算不同质量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5. 应用拓展(1)举例说明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利用重力减速降落。

(2)讨论:为什么抛物线运动的物体最终会落回地面?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重力的概念、方向和与质量的关系,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九年级物理《重力》教案

九年级物理《重力》教案

九年级物理《重力》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经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同学学习的乐观性。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九班级物理《重力》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一、教材分析《重力》是人教版九班级物理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其次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同学学习了质量、力、二力平衡等学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需先讨论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是以后学习压强,浮力,功等学问的基础,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九班级同学正处于青春期,具有剧烈的求知欲和奇怪心,我所任教的洋浦中学,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纯朴上进,但对物理学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肯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帮助教学,拓宽同学的学问视野。

通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同学已经具备了肯定的试验探究力量和空间想象力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目标分析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详细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问与技能: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缘由,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锤线的应用,知道重心并会画重力的示意图,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同学探究试验得出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培育同学“猜想、设计、操作、分析论证”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同学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的爱好,培育同学大胆猜想、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同学的合作意识与力量。

依据教学目标和我校同学的实际状况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重力的方向及重锤线的应用。

试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重锤线、橡皮泥,质量相等的铁块、铝块,刻度尺,斜面,光盘。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如下几个环节:四、教程分析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约5分钟)1、首先老师做演示试验,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图片,请同学们观看并思索?从而使同学了解什么是万有引力,知道重力的概念及产生的缘由。

《 重 力 》教学设计

《 重 力 》教学设计

《重力》说课稿沈阳市第二十二中学李春萍《重力》说课稿一概述《重力》是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二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由“重力是怎样产生的?”“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重力的方向沿什么方向?”三个核心问题组成。

重力的概念比较复杂,而且比较抽象。

虽然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对重力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但有些认识是不科学的,例如,有的学生认为重力就是地球的引力、重力是物体自己施加的等,为了深求物理规律、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本节课以“模拟引力”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思考,以牛顿的研究成果作启示,启发认识神秘的宇宙间存在万有引力,再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说明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研究重力对物体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地位二教学目标根据重力的地位和作用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知道重力的方向●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关重力的现象●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四学习者特征分析由于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本节课学生可能猜想重力跟形状、体积、材料、密度、质量等因素有关,教学中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猜想,只要言之有理就要表扬、肯定,最后根据公式可合并一些猜想的类型,还可以准备一块橡皮泥,让学生捏成大小、体积不同的任意形状,测重力,探究重力与体积的关系在重力方向的巧妙应用中,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检验墙壁是否竖直或桌面是否水平,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 重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 重力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大小,能用重力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重力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重力公式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地球附近的物体为什么会受到力的作用?这个力叫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大小。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讲解重力公式的含义。

三、实验探究1. 教师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

2. 学生分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记录数据。

3. 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四、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大小。

2. 教师举例说明重力公式的应用。

五、巩固练习1.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2. 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疑难问题。

六、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强调重力公式的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大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重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重力的定义和原理- 重力对物体的影响2. 重力的计算方法- 重力公式及其应用- 重力的单位和量的转换3. 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斜抛运动中的重力作用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 引入重力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运动,了解重力的作用。

2. 理论讲解- 介绍重力的定义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重力的本质。

- 展示重力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明白如何计算重力。

- 解释重力的单位和量的转换,并进行相关练。

3. 实验操作- 进行自由落体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 进行斜抛实验,观察和分析重力对斜抛运动的影响。

4. 知识巩固- 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总结重力的作用和计算方法,并回答相关问题。

5.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地球引力对人体和物体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6. 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并强调重力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评估- 设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重力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

-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和分析能力。

- 组织小组展示或个人汇报,评估学生对拓展应用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重力理论讲解PPT- 实验器材:自由落体实验装置、斜抛实验装置等- 练和测验题- 学生笔记、作业本等以上为初中物理《重力》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根据实际教学环境和学生水平进行适当调整,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九年级物理《重力》教学设计.docx

初中九年级物理《重力》教学设计.docx

初中九年级物理《重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日常物体运动的观察和分析,知道重力的存在,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只是地球吸引力的一部分。

2、通过实验探究确定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中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培养收集实验信息的能力,以及学习信息处理的方法,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4.能运用公式G=mg 计算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难点:重力的方向,通过观察分析明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理解重心的概念。

三、学Th分析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很高,三个班级物理水平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

811 班成绩比较突出,802、808 班的差距主要是中下等学生多原因,今后一定要从减少低分层入手。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节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整节课的内容都是围绕着生活展开,在教学中学生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中还通过实验研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分析数据、总结归纳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煤体演示教学,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展示PPT 课件,以用文字、图形、色彩及动画的方式,将本课时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六、教学实施过程(一)故事导入情境1:教师演示下落的物体、上抛的物体、斜抛的物体。

引出:这些物体都会落向地面。

进一步引出:这些物体由于力的作用,才使物体最终落向地面,这个力把地球上的物体都吸引在地球上。

过渡:为得出重力概念做一个铺垫。

初中教资重力教案

初中教资重力教案

初中教资重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掌握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3)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运用公式 G=mg 计算重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重力的方向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难点:重力与质量的数学表达式 G=mg 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

2. 基本概念:(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3.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1)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

(2)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3)公式:G=mg,其中G 表示重力,m 表示质量,g 表示重力加速度(约为9.8m/s²)。

4. 重力的方向:(1)实验:让学生用重垂线校准物体,观察重垂线与物体接触点的位置。

(2)结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5. 应用:(1)举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重力现象,如物体落地、水往低处流等。

(2)练习:让学生运用 G=mg 公式计算一些物体的重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重力概念、重力方向和重力与质量关系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重力公式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加深对重力概念的理解。

2.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对重力公式的运用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2.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3. 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重力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难点:重力计算公式的运用,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及其方向。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的存在和方向。

3. 运用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重力计算公式的运用。

4.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力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重力的概念:讲解重力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力。

3. 演示重力的方向: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 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讲解G=mg,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5. 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重力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重力概念、重力方向和重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对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的分析,评估学生对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的认识。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悬挂重物的绳子、秤砣、不同质量的物体、实验桌等。

2. 教学多媒体:PPT课件、重力实验视频、重力应用实例图片等。

3. 参考资料:教科书、教学指导书、网络资源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重力概念及重力方向。

2. 第二课时:讲解重力计算公式及运用。

九年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九年物理《重力》教学设计

九年物理《重力》教学设计第一篇:九年物理《重力》教学设计《重力》教学反思1 重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因此重力的有关知识的再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活跃于课堂。

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重力的大小既可以用测力计来测量,也可以根据G=mg来计算.但是学生对这一问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因此借助多媒体帮学生理解和掌握它们:(1)借助同一物体在地、月的重力不同这一图片使学生知道g的大小随地理位置变化而发生变化,并直接告诉学生在g随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g值在地球不同的地方取值不同,赤道上g值最小,两极g值最大。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弄清重力和质量的区别与联系.(2)在重力的方向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使学生弄清“竖直向下”的方向到底是一个什么方向,教进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重心”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等效代替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再现旧知识,补充新知识,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应使学生明白:物体的重心可以在物体内部,也可以在物体外部.物体的重心位置取决于自身质量分布和形状,与物体放置的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高中物理难学一直以来困扰着每一位物理教师,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感知,在突破难点的同时,并适时引导,使其理性化,从而提高其逻辑思维,我想我们学生的物理成绩会较大的提高。

《重力》教学反思2 本节课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知识灵活性不强。

通过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橡皮不会飞走是因为受到“引力”作用,拉进了学生跟所学知识的距离,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重力现象的体验,并且在小学时就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因此他们对插图所展示的物理情景是很熟悉的,知道人体的落地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即重力的作用。

这样引入新课很自然,体现了物理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

通过阅读方法自学重力的定义和判定重力的施力物体,这样做简单明了,并有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方向和重力作用点。

3.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运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及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 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3. 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4. 重力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重力方向的理解,重力作用点的确定,重力公式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 采用实验法,验证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采用讲解法,讲解重力的概念和重力公式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引入重力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明确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3. 实验:进行重力实验,验证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讲解:讲解重力公式G=mg的运用。

5. 练习:运用重力公式计算实际问题。

6.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力概念、方向、作用点和重力公式的应用。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重力概念、方向、作用点和重力公式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验和实际问题中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和重力公式的相关内容。

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质量块、悬挂装置等,用于验证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练习题库: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和应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

2. 第3-4课时:进行重力实验,验证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重力教案

九年级物理重力教案

九年级物理重力教案第一章:重力的概念1.1 学习目标:了解重力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1.2 教学内容:引入重力的概念,解释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

介绍重力的作用,如保持物体在地球表面、影响物体的运动等。

学习重力的计算公式F = mg,其中F 是重力,m 是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

掌握重力的单位,即牛顿(N)。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演示重力的作用,如悬挂物体和观察其下垂。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教师讲解重力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并进行例题演示。

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对重力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第二章:重力的测量2.1 学习目标: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理解重力常数的概念和意义。

2.2 教学内容: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学习重力常数g 的概念,它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平均值。

掌握重力常数的数值和单位,通常取g ≈9.8 m/s²。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教师讲解重力常数的概念和意义,并提供相关资料。

学生进行练习题,运用重力常数计算物体的重力。

第三章:重力的应用3.1 学习目标:了解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重力势能和重力势能的转换。

3.2 教学内容:介绍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水坝的设计、跳伞运动员的下降等。

学习重力势能的概念,它是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掌握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PE = mgh,其中PE 是重力势能,m 是物体的质量,h 是物体的高度。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实例讲解重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索重力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抛物线运动实验,展示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换。

学生进行练习题,运用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重力的平衡4.1 学习目标:理解重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完整版)初中新人教版重力教案

(完整版)初中新人教版重力教案

(完整版)初中新人教版重力教案第三节重力(一)教学目的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

(二)教具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水为什么从高处往低处流?蹦极时人为什么会向下落?-------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肯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产生你会讲苹果落地的故事吗?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的吸引力叫重力。

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一切物体在地面附近都受到重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例如,苹果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苹果。

椰子所受的重力,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椰子。

三、重力的大小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物体的重力是有大小的。

实验:探究重力大小跟质量的关系1.实验:两个钩码的大小、形状和材料都不同,但是它们的质量都是50克。

我们用弹簧秤测量它们的重力。

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教师演示)这两个砝码的重力都是0.5牛顿。

质量相等的物体,它们的重力大小也相等。

2.学生实验:用弹簧秤测量质量分别为50克、100克和150克的物体的重力,将测量结果填在课本的表格内。

(学生操作)3.物体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教师:从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4.g的值实验数据中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大约是10牛/千克。

精确的测量结果表明,重力和质量二者的比值是9.8牛/千克,这个值用g表示,g=9.8牛/千克。

粗略计算,g可取10牛/千克。

5.G=mg如果用G表示物体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比值。

初中人教版物理重力教案

初中人教版物理重力教案

初中人教版物理重力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的定义、方向和作用点。

(2)了解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3)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探究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重力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重力的定义、方向和作用点。

2.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1. 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确定。

2. 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1. 弹簧测力计。

2. 不同质量的物体。

3. 细线、绳子、夹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生活实例,如苹果落地,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存在和方向。

2. 提问:重力是什么?重力的方向在哪里?二、探究重力的方向(15分钟)1. 实验一:用细线悬挂不同质量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物体悬挂时的方向。

2. 讨论:重力的方向是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三、探究重力的作用点(15分钟)1. 实验二:用细线悬挂物体,并用夹子固定细线,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物体受力时的作用点。

2. 讨论:重力的作用点是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四、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15分钟)1. 实验三: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并记录数据。

2. 数据处理:绘制重力与质量的图像,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3. 讨论:重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总结重力的定义、方向、作用点和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2. 反思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教学延伸:1. 深入了解重力的应用,如重力加速度、重力势能等。

2. 探究其他力的定义、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了重力的定义、方向、作用点和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重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重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重力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3.知道重心的概念.(二)、方法过程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重力的存在,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了解重垂线及重心的应用,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课堂上的观察分析,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2.通过了解生活实际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师]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呢[生]不论小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落回了地面.[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生]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二、新课教学1.重力[想想做做][师]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作图12.1-1所示的实验,说说你的感受.[生]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就会被甩掉.[师]无云的夜晚我们总能看到月亮,我们知道那是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是不是地球上有力在牵着月球呢[投影]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师]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univcralgraviton).地面附近的物体也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gravity).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生]木球无论怎样运动都最终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想想做做][师]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你知道重力能为我们做什么吗[生]盖大楼打地基时,就是把夯举高释放,夯由于受到重力而向下运动就能将地基夯实.[生]跳水运动员走到高高的跳台上向下跳时也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才能在完成各种动作后入水.[生]人和各种动物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才能安然地在地球上生存,如果没有重力,可能就只能像在飞船中的宇航员一样到处漂了.……2.重力的大小[师]前面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力的三要素,还记得吗[生]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师]重力的大小怎样确定,它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师]同学们可以先大胆猜想.[生]一般看上去越大的物体越重,所以我认为重力和体积有关.[生]我认为是和密度有关,一小块铁比一大团棉花要重很多,密度大的重力大.[生]密度相同的物质,体积大时质量就大,体积相同的物体,密度大时,它的质量就大.所以我认为是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大.[师]谁知道重力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生]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重力.[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指针没有指零还要先进行调零,然后将被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物体静止时,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指示的值即为被测物体的重力.[师]同学们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实验的情况.(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活动)[生]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生]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比值大约是9.8.[生]实验结果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师]我们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同学们实验的结论就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请大家自己表示出来,(一名同学板演)并说明单位是什么.[师]向学生说明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g=9.8N/kg.在使用公式G=mg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kg.重力(G)的单位必须用N.粗略计算时,g的值可取10N/kg.[投影]练习1.一块钢锭的质量是4t,计算它所受到的重力.练习2.质量是50g的鸡蛋,重是多少牛(取g=10N/kg)练习3.根据自己的体重,估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学生练习,两名同学板演,最后教师讲评)[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质量称为重量.同学们应注意区别.3.重力的方向[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切物体在失去支持时都要落到地面,[演示](1)观察拿在手中的小球自由下落的方向.(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师]小球受重力自由下落时的方向及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演示](1)两条重垂线的方向.它们方向是否相同(2)重垂线与水平桌面的方向是否垂直(3)重垂线与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生]两条重垂线的方向平行,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师]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重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及课桌面是否水平.说说你们检查的结果和根据.[生]如果重垂线和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直,如果重垂线和桌面及窗台是垂直的,则说明桌面和窗台是水平的.[生]建筑工人之所以用重垂线来检查所砌的墙是否竖直,就是因为重垂线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生]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站得很稳,但地球是圆形的,在我们“脚下”的人,好像脚是朝上的,他们也能站得稳,为什么呢[想想议议][师]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生]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圆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生]指向地心的方向叫“向下”,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做“向上”.[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正因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受到地球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所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表面.4.重心[师](出示一根粉笔)问:这根粉笔受不受重力的作用[生]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粉笔也受重力.[师]将一根粉笔分成几段后.各段粉笔受不受重力[生]将粉笔分成几段后,每一小段粉笔仍然受重力作用,物体的每一部分都会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师]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centergravity).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呢[生]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认为集中在重心,所以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生]重力的作用线一定通过重心,所以可以用类似重垂线的悬挂法确定物体的重心.[师]请同学们确定一块方形薄板的重心,并交流自己的做法.(学生操作,然后交流)[生]先用细绳系住木板的一点悬挂起来,沿着细绳的方向在木板上画出一条线;再用细绳系住木板的另一个点悬挂起来.按刚才的方法在木板上画出另一条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这个木板的重心.[师]物体的重心位置和物体的形状、是否均匀有关,用悬挂法可以确定各种物体的重心.一般材料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出示粗细均匀的细木棒和木球)如这两种物体的重心在哪儿[生]粗细均匀的木棒的重心在木棒的中点,均匀圆木球的重心在它的球心.[师]如将一粗细均匀的长棒从中间弯折成90°角,重心还在棒的中点吗重心在哪儿[生]弯折后重心不在棒上,重心的位置可以用悬挂法确定.[想想议议][师]请同学们双脚分开站好,大家一定能很稳地站在地面上,如果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不动,只让你抬起一只脚,还能站稳吗试一试,根据自己的体验讨论“不倒翁”为什么不倒.走钢丝的演员为什么要握一根长杆(同学们试验、讨论,然后交流)[生]如果身体不动,抬起一只脚后就站不住,要想一只脚稳,身体就必须倾斜,身体倾斜时,人体的重心位置也会跟着移动.[生]走钢丝的演员的重心位置必须落在钢丝上时才不会倾倒.[生]人走路,脚下不稳时会自然地伸开双臂保持平衡,因此我觉得走钢丝的演员手握一根长杆是为了借助加长了的手臂调整重心,保持平衡.[生]不倒翁身体的下部有一个很重的物体,上部几乎是空的,因此它的重心很低.将不倒翁扳倒后,重力的作用就会使它回到原来的位置,所以扳不倒.[师]类似的问题,同学们在课后可以继续展开讨论.[师]随着我们国家“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胜利发射与回收,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引起了世人的瞩目.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上天揽月.请同学们在课后收集有关航天的知识,阅读书后的“科学世界”“万有引力与航天”.三、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学习到了哪些知识.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G=mg来计算大小,g=9.8N/kg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四、板书设计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受到力叫重力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9.8N/kg三要素: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物体的重点。

重力——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

重力——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

重力——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重力》教学设计学科:物理年级:九年级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课题名称:§12.1重力教材所在页:第42——46页一、简介本节课的主题:重力是初三物理第十二章第一节的一个重点内容。

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都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基础的地位。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探究,采用引导发现、直观演示、和讲解法,使学生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大小和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等知识。

关键信息:1.教材的感性材料丰富,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从观察或实验引入的,符合初三学生的认知规律;2.书中的插图极富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课本让学生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及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习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三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

通过初二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

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掌握压力和压强的有关知识,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点。

2.方法与过程目标:经历探究“重力大小和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重力》教案设计五、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学案【温故知新】1、什么叫力?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2、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通常用________把力的________都表示出来,具体作法是: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________,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________或________表示________。

3、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__,它用符号________表示。

【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问题1、由于地球的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通常把重力的叫重量。

3、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写成数学表达式为。

4、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5、重力在物体上的叫物体的重心。

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

我的疑问:课内探究学案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合作探究【百度百科】/view/11293.htm任务一:重力的由来1.重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_____表示,单位是_____。

2.重力的产生是来源于___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

3.动手作6.3-1的小实验,亲身感受引力。

(同桌合作)4.利用身边的物品,演示三个和重力有关的小实验。

5.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或应用与重力有关?请举二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重力的大小1.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相同吗?________。

比如:_______________。

2.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

我猜想的依据是。

3.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如何确定砝码的重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数据记录表格:钩码个数 1 2 3 4 5 6 7钩码质量m/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13.2 重力》新课标教学设计(方案一)
【课题题目】十三、2、重力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把重力的学习由《大纲》要求的“理解”层次定位于“了解”层次,要求有所降低。

本节课主要是想通过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列举事例、动手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来了解重力,让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大胆提问、大胆猜想。

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实录】:
一、复习提问:
师:什么是力?
生:思考回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师:将昨天的问题(哪些因素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并举例说明)进行交流。

生:我们小组认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比如说大人能提起一大桶水而小孩就提不起来;穿鞋和脱鞋时用力的方向不同,效果也就不同;推门时,推在门把手上用较小的力就可以把门推开,推在门轴附近就需要很大的力才能推开。

师:在适当位置板书“方向、作用点、大小。


二、引入课题
引入:讲桌上放有一棵苹果树模型,上面结了一个很大的苹果。

师:将拴苹果的细线剪断,苹果落到讲桌的海绵上。

哪位同学愿意把“苹果落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生: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引发了出奇的深思“树上落下的苹果为什不向别的地方飞去,而是一定向下落?”是否与星星在天上运动有某种联系呢?在此基础上,牛顿创立
了“万有引力”知道了苹果落地的原因。

师:相信这位同学能像牛顿一样,细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

我将这只象征“创新”的苹果送给这位未来的牛顿。

生:热烈的掌声。

引出课题:第十三章第一节重力
师:口述并板书: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师:知道了什么是重力,你能否像牛顿一样提出“对于重力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生:思考后回答①重力的方向向哪?②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③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④重力有何应用?⑤重力有哪些危害?如何避免?⑥天上的飞机、海上的轮船都受重力的作用吗?⑦谁对物体施加了重力?……
(说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进行归类,并告诉学生:有的在本节课研究,有的在课后研究,有的在将来研究。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都想弄清这些问题,下面我们就逐一进行研究。

对于⑥和⑦我相信大家对重力的概念少加思索就能够回答。

你能回答⑥⑦两个问题吗
生:能。

从重力的定义来看重力的施力物体应该是地球;天上飞的飞机、海上航行的轮船都受重力的作用。

师:和这位同学的想法一致的请举手。

生:举手认可。

探究(一)研究重力的方向
搜寻事实:
生:列举了大量的例子。

师:实物投影:
1、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的物体最终要落向地面。

(演示给同学看)。

2、教室里吊电灯的线总是竖直向下。

3、盖房时,必须盖成竖直向下的,才牢固
4、挂着的猪肉是竖直向下的。

师:通过实物,演示向下的几种情况。

大屏幕播放课件内容(一):物体放在斜面上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得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并板书。

师: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生:①建筑工人用重垂线检验砌的墙是否竖直。

(利用自己制作的重锤线到讲台上实际操作,并告诉同学们判断墙竖直的标准。

)其他同学利用桌上的器材自制一个重锤线,检验课桌腿是否竖直。

师:你能设计一个可以检验桌面是否水平的仪器吗?
(说明:这种设计仅有几位同学设计出来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课堂上没有设计出来的课后多于同学交流,直至制作出漂亮的水平器为止。


师: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能给人类造成危害吗?举例说明。

如何避免重力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生:能给人类造成危害。

例如:花盆从阳台上掉下来会把行人砸伤;地震时房屋倒塌会把人压伤;雨水下的太多会造成水灾。

在行走时尽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经常收听收看天气和地震预报,及早防范。

师:播放课件内容(二):画面内容:转动的地球上南极有企鹅,北极有北极熊。

声音内容:北极熊生活在北极,企鹅生活在南极,它们所受的重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这里的“下”不矛盾吗?“下”指的是什么?
生:我认为这里的“下”是指向地心吧。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同意。

师:口述: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板书:重心:重力在体上的作用点。

出示乒乓球、长方体铁块、橡皮泥分别说出重心。

生:看书P45图12.1——9。

师;:为什么体操运动员的个子比较矮?思考后回答。

生:个子矮重心就低吧,这样更稳定些。

师:你的看法和他一样吗?
生:一样。

探究(二)探究重力的大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重力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施力物体等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再来探究一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同学们思考二分钟后再发表看法。

生:谈自己的猜想。

师:板书学生的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质量;③物体的形状;④它相对地面的位置;⑤物体的密度有关。

有怎样的关系?
生:我认为物体的体积越大重力越大;质量越大重力越大;物体的形状变了重力就改变;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越高重力越大;物体的密度越大重力越大。

师:你的观点和他一样吗?
生:一样。

(说明:上面的几种猜想是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建立的,其中体积和密度对重力的影响都可归纳到质量当中。

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

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大,质量越大,所以只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即可。

物体所受重力与位置的关系到高中再去探讨。

教师应带领同学对部分假象进筛选,找出共同的研究目标。


生:三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

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

(约15分钟)。

(说明:学生对自己动手做实验很感兴趣,可以说他们的热情高,干劲大。

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讲述自己的设计意图,互相补充,拟订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这时课堂上的讲话声比较大,也有人离开了坐位,此时老师要因势利导,绝对不能批评学生。

否则会挫伤他们的探究兴趣,使课堂成为一潭死水。


生:交流探究过程及实验结果。

师:用实物投影投出3、6、8、9小组的记录表格
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1、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

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10 N/Kg。

3、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师:板书: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G = mg G——重力——单位(N)
m——质量——单位(kg)
g=9.8N/kg 质量为一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提出问题:1、在教室里学习的你受重力的作用吗?如果有朝一日你坐着飞机飞上了天,你还受重力的作用吗?怎样计算你所受重力的大小?
生:通过这节课对重力知识的学习,我认为不管我是在教室里还是在空中我都受重力的作用。

用我的质量乘以9.8 N/kg就是我所受重力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写出计算过程。

用实物投影将三名同学的展出,师生共同批阅。

肯定好的方面,指出不足。

鼓励同学再接再厉。

三、小结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生: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既G = mg。

2、我要向牛顿学习,细心观察身边所发生的现象,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去研究,当发
明家。

3、我很愿意制作一个水平器,用它检验桌面是否水平。

四、课后作业:
1、自制一个水平器,用它检验桌面是否水平。

(写出所用器材,检验的方法及原理。


2、举出日常生活中利用重力的实例。

3、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人登上月球后那些方面和在地球上不一样?并说出原因。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