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创造宣言 ppt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第22课《创造宣言》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好的演讲,一半在稿子,一半在现场表现力,陶行知 先生为我们准备了如此精彩的好稿子,如果让你来现场演 讲,你能否带给现场的老师和同学巨大的震撼和激励呢? 试一试。
请选择一个片段模拟演讲,并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个段 落。
提示: “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文词优美、感情充沛、说理
生动、鼓动性强。
学生分小组练习演讲!
学生展示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 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 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 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 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 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这一段用了排比的修辞,在演讲中能产生一种排山倒海 般的冲击力,很能感染现场听众。所以我选了这段。
请你仿照课文,选择一个错误观点,为陶 行知先生的驳论补充一个事例。
【示例】环境太平凡?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 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无过于 一枚桃核,但到了王叔远手里就成了栩栩如生的大苏泛 赤壁核雕。
生活太单调?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纪太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太无能?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陷入绝境?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大量使用举例论证来反驳错误观点的 写法,同样都是举例论证,作者为什么要使用 这么多人的例子呢?能否去掉几个?
例子越多,越能说明错误的观点站不住脚, 增强反驳的说服力,正印证了作者的观点——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 造之人!
• 抓住关键位置上的关键句来进行文章结构 的快速梳理。
请选择一个片段模拟演讲,并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个段 落。
提示: “宣言”是一种演讲辞,文词优美、感情充沛、说理
生动、鼓动性强。
学生分小组练习演讲!
学生展示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 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 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单调又无过于 沙漠了,而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彝士运河,把 地中海与红海贯通起来。单调又无过于开肉包铺子, 而竟在这里面,产生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这一段用了排比的修辞,在演讲中能产生一种排山倒海 般的冲击力,很能感染现场听众。所以我选了这段。
请你仿照课文,选择一个错误观点,为陶 行知先生的驳论补充一个事例。
【示例】环境太平凡?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 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无过于 一枚桃核,但到了王叔远手里就成了栩栩如生的大苏泛 赤壁核雕。
生活太单调?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纪太小?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己太无能?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陷入绝境?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大量使用举例论证来反驳错误观点的 写法,同样都是举例论证,作者为什么要使用 这么多人的例子呢?能否去掉几个?
例子越多,越能说明错误的观点站不住脚, 增强反驳的说服力,正印证了作者的观点——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 造之人!
• 抓住关键位置上的关键句来进行文章结构 的快速梳理。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共16张PPT)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16 张PPT)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16 张PPT)
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 家、建筑师和诗人。以现实主义方法和 浪漫主义精神,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 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体 现出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
宣言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 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 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16 张PPT)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16 张PPT)
第三部分(第11段)
引用罗丹的话,生发开来,进一步正面阐明“人 人能创造”的观点,提出创造宣言:“只要有一滴汗, 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 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16 张PPT)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16 张PPT)
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人物资料,领会作者所举 例子本身的意义,体会例证法在论证过程中的作用。
作用 用人物创造成功的经历来证明观点,最 具有说服力,最能打动人,极具教育性。
例
年纪太小 莫扎特 爱迪生 帕斯加尔 惠能
证
因 山穷水尽 素 走投无路
陷入绝境
玄奘 哥伦布 莫扎特 歌德 古语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16 张PPT)
等死而已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16 张PPT)
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16 张PPT)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16 张PPT)
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画 家、建筑师和诗人。以现实主义方法和 浪漫主义精神,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 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体 现出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
宣言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 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 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16 张PPT)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16 张PPT)
第三部分(第11段)
引用罗丹的话,生发开来,进一步正面阐明“人 人能创造”的观点,提出创造宣言:“只要有一滴汗, 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 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16 张PPT)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16 张PPT)
结合课前搜集的相关人物资料,领会作者所举 例子本身的意义,体会例证法在论证过程中的作用。
作用 用人物创造成功的经历来证明观点,最 具有说服力,最能打动人,极具教育性。
例
年纪太小 莫扎特 爱迪生 帕斯加尔 惠能
证
因 山穷水尽 素 走投无路
陷入绝境
玄奘 哥伦布 莫扎特 歌德 古语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16 张PPT)
等死而已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16 张PPT)
在反驳错误观点的基础上得出正确结论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部编版九年级 语文上 册(共16 张PPT)
秋九年级语文部编版课件:20 创造宣言 (共17张PPT)
“仅__”__强__调__公__司__成__立__之__短__,__“__就__”__突___出__签__约__项__目__之__多__,__用__这__两__个__词__充_ 分 显_示___出__该__公__司__改__革__体__制__机__制__所__激__发__出__的__创__新__活__力__之__强__,__更__增__强__了__这__一_ 例_证___的__说__服__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当下转型升级,谋长远富民强国,创新都处于核心位置。当年,钱学 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 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宵衣旰食,在漫天风沙漫地碱的兰考创造出多 种治沙新招。从根本上说,正是这种报效祖国、发展国家的理想与抱负,使 无数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踏平坎坷以成大道。
A 4.《创造宣言》这篇驳论文运用的主要写法是( ) A.先破后立 B.先立后破 C.边破边立 D.先破后立再破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92021/9/19Sunday, September 1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6:15:3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92021/9/192021/9/19Sep-2119-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92021/9/192021/9/19Sunday, September 19, 2021
看当下转型升级,谋长远富民强国,创新都处于核心位置。当年,钱学 森为让祖国“挺直腰杆子”,执着于“两弹一星”研制,立下卓著功勋。焦 裕禄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宵衣旰食,在漫天风沙漫地碱的兰考创造出多 种治沙新招。从根本上说,正是这种报效祖国、发展国家的理想与抱负,使 无数人焕发出执着创新的勇气与锐气,踏平坎坷以成大道。
A 4.《创造宣言》这篇驳论文运用的主要写法是( ) A.先破后立 B.先立后破 C.边破边立 D.先破后立再破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92021/9/19Sunday, September 1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92021/9/192021/9/199/19/2021 6:15:36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92021/9/192021/9/19Sep-2119-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92021/9/192021/9/19Sunday, September 19, 2021
2019秋人教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0创造宣言(共61张PPT)
20 *创造宣言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3)文中“监护”的意思是: (4)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正确的写法是: 。
栏目索引
。 。
20 *创造宣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栏目索引
答案 (1)幻 qiáo 溉 cān (2)裁培 栽培 (3)仔细观察并保护
(4)排比
解析 (1)“幻”和“幼”,“溉”和“慨”形近易混,注意区分;“樵”
20 *创造宣言
栏目索引
仅属于个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 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 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 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④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活人的塑像 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能万像同毁,刀法如 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 ⑤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 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 帝亚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⑥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
栏目索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崇拜(chóng) 彼此(bǐ) 塑像(sù) 中伤(zhōng)
B.豢• 养(juàn) 不• 朽(xiǔ) • 和谐(xié•) 卦辞(guà)
C.懒• 惰(duò) 沙漠•(mò) 鲁钝•(dùn) 桑• 叶(sāng)
D.懦夫• (nuò) 雕刻• (diāo) 樵•夫(jiāo) •单调(diào)
D.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
创造宣言(共17张PPT)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1)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3)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5)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作者以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作为事实论据,以名人名言作为理论论据来进行反驳。
(2)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4)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探究二:写法探究再读课文,总结写法。(可从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第1~4段):提出中心论题。第二部分(第5~11段):驳斥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第三部分(第12~16段):呼唤创造,表达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
1.跳读课文,理清结构。
2.精读课文,思考:文中作者对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在批驳这些错误论点时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21课 创造宣言 陶行知
1.理清结构,理解反驳论点的驳论方式
2.能从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课文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填空。 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歙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和实践家。他在实践中创立了以“____________”“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著作有《_______________》《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斋夫自由谈》《古庙敲钟录》等,并有合编《陶行知全集》(六卷)。
教育家
思想家
生活即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
3.文体常识你记准了吗?(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就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的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主要方法:驳对方的论点,驳对方的论据,驳对方的论证。本文是一篇_______。
(2)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4)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探究二:写法探究再读课文,总结写法。(可从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第1~4段):提出中心论题。第二部分(第5~11段):驳斥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并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第三部分(第12~16段):呼唤创造,表达献身创造的强烈愿望。
1.跳读课文,理清结构。
2.精读课文,思考:文中作者对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在批驳这些错误论点时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第21课 创造宣言 陶行知
1.理清结构,理解反驳论点的驳论方式
2.能从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课文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填空。 陶行知(1891—1946),安徽省歙县人,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和实践家。他在实践中创立了以“____________”“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思想史上的一座丰碑。著作有《_______________》《行知书信》《行知诗歌集》《斋夫自由谈》《古庙敲钟录》等,并有合编《陶行知全集》(六卷)。
教育家
思想家
生活即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
3.文体常识你记准了吗?(1)议论文的论证方式一般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驳论,就是通过反驳错误或反动的观点,从而树立起自己的正确论点。反驳的主要方法:驳对方的论点,驳对方的论据,驳对方的论证。本文是一篇_______。
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部编版课件:第5单元 20 创造宣言(共17张PPT)
⑤只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守住道德、法律的底线,才能与媒体合力用正能
量坚固人们的精神高地。
A.③②①④⑤
B.①②⑤④③
C.①⑤③④②
D.③⑤①④②
6.词句赏析。 (1)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 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 曲》。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有志者排除万难也可以取得巨大成就。 (2)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 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归纳 归纳是指根据局部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能。要做出正确的归纳,从总体 中选出的样本就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你在买葡萄时就可以试着使用 归纳技能。先拿几颗葡萄来尝一尝,如果都很甜,就能归纳出所有的葡萄都 是甜的——这时就可以放心地买上一大串了。 做出判断 做出判断就是评估某件事情的好坏对错的技能。例如,在你决定吃健康食品 或在公园里捡起一张废纸时,就用到了判断。做出判断前,需要全面地考虑 到事情的正面与反面,并明确自己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和标准。
因果推断 如果一个事件能导致另一个事件发生,那么就说这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因果推断技能就是要判断两个事件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例如,如果你 发现皮肤上起了一个红肿块并且发痒,你就可能推理出这是被蚊子叮咬的。 蚊子叮咬是因,肿块是果。 但是有一点很重要——不能光凭两个事件一起发生,就判断它们之间存在 因果关系。科学家会通过实验或者根据以往的经验,来判断因果关系是否 存在。
(选自美国初中理科教材《科学探索者·环境科学》)
【链接材料 1】 理性思维是人类大脑对感性认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由 表及里,去伪存真,由此及彼,去粗取精,抓住事物的关键和内部联系, 从而更加深刻、正确地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
2019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0 创造宣言 (共28张PPT)
③许多家长常告诫孩子,学习要从硬记转向理解,从死学转向 会学,殊不知家长自己也要从操控转向激励,从依循经验走向尊重 规律。多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多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才是合格 家长的标志,才能给孩子终身受益的能力与智慧。相对而言,孩子 能不能成才,很多时候真不在孩子本身,而在于家长的教育理念。
④其实,许多家长的教育焦虑,源于脱离家庭实际与孩子个性 的无谓攀比。一位家长的话似乎代表了不少父母的心声——“许多 同事的孩子不但会背唐诗宋词,还能唱歌跳舞,有的学会了简单的 英语对话,让我既羡慕又担心,生怕自己的女儿落在别人后面”。
1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假期补课,会让孩子成绩快速提升,这种想法源于家长多 年的切身经验。 B.一个合格的家长,在于多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多掌握 教育教学规律。 C.不懂“科学”的家长会陷入知识的误区,从而影响孩子的 身心成长。 D.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该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空间。 (解析:A.第②段中说的是“或许”,A 项说法太绝对。)
【技法点睛】(1)定义:比喻论证是指用比喻者之理去论证被比 喻者之理的论证方法。在两事物之间,只需要有类似之点,即可用 一事物比喻另一事物,从而论证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理。(2)特点:比 喻者与被比喻者之间类相异而理相同。类相异,才能作比喻;理相 同,才能进行推理、论证。(3)作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证明观 点,使观点更为清晰,读者更易理解。
4.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不管什么时候,人都不可以自.暴.自.弃.。 B.这副对联挂在这气派的厅堂,真是画.龙.点.睛.。 C.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D.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23页PPT)
第三部分(第12-16段):以“东山樵夫”砍树 为喻,揭示了失去创造力的可怕之处,鼓励 教育者要保护和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20课《创造宣言》 课件(23 页PPT)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20课《创造宣言》 课件(23 页PPT)
研读第二部分 (第2~4段)
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作者认为教育的 最大成功是什么?采用哪种论证方法?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20课《创造宣言》 课件(23 页PPT)
第三部分(第5~11段)
本部分采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借口
反驳论据
外部 环境太平凡 八大山人 飞帝亚斯 米开朗基罗
环境 生活太单调 《易经》《正气歌》《国际歌》 雷塞布 举
例
年纪太小 莫扎特 爱迪生 帕斯加尔
论
主 太无能
观
曾参 惠能
证
因 山穷水尽 素 走投无路
客观
缺
乏
自
主观
信
山穷水尽,陷入绝境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20课《创造宣言》 课件(23 页PPT)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20课《创造宣言》 课件(23 页PPT)
研读5—11段
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 有,是什么?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 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20课《创造宣言》 课件(23 页PPT)
议论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的自我介绍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论据类型: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议论类型:立论 驳论 驳论方法: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
朗读并思考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来 进行反驳? 2.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4.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20课《创造宣言》 课件(23 页PPT)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20课《创造宣言》 课件(23 页PPT)
研读第二部分 (第2~4段)
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作者认为教育的 最大成功是什么?采用哪种论证方法?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20课《创造宣言》 课件(23 页PPT)
第三部分(第5~11段)
本部分采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借口
反驳论据
外部 环境太平凡 八大山人 飞帝亚斯 米开朗基罗
环境 生活太单调 《易经》《正气歌》《国际歌》 雷塞布 举
例
年纪太小 莫扎特 爱迪生 帕斯加尔
论
主 太无能
观
曾参 惠能
证
因 山穷水尽 素 走投无路
客观
缺
乏
自
主观
信
山穷水尽,陷入绝境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20课《创造宣言》 课件(23 页PPT)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20课《创造宣言》 课件(23 页PPT)
研读5—11段
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 有,是什么?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 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部编版九年级上第20课《创造宣言》 课件(23 页PPT)
议论和叙述两种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的自我介绍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论据类型: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议论类型:立论 驳论 驳论方法: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
朗读并思考
1.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来 进行反驳? 2.文章中有作者的正面观点吗?如果有,是什么? 3.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4.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部编版2019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ppt精品课件
26
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 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
意指当一个人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 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 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27
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 “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 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 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 要去创造。
20 创造宣言
1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 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关注文本中哲理性 语句。
3.重视创造的力量,培养自主、自信的创造 能力。
2
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 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 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 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15
作者在第二部分中批驳了哪几种“不能 创造”的错误观点?
环境太平凡; 生活太单调; 年纪太小; 太无能;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16
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这样批驳有什 么好处?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
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结合名言警句讲 道理来进行反驳。列举的典型事例具有说服力, 道理又讲得充分,澄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自然 驳倒对方观点。
30
5
zhòng
中伤
huàn
豢养
dùn
遁词
gài
灌溉
nuò
懦夫
zhí
繁殖
6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 堕落。
【山穷水尽】意为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借以 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 有出路。
7
作者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 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
意指当一个人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 只有勇气、智慧、信念与意志,才能使人绝 处逢生,闯出一条生路。
27
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 “不能创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 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 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 要去创造。
20 创造宣言
1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 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关注文本中哲理性 语句。
3.重视创造的力量,培养自主、自信的创造 能力。
2
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 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 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 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15
作者在第二部分中批驳了哪几种“不能 创造”的错误观点?
环境太平凡; 生活太单调; 年纪太小; 太无能;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16
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这样批驳有什 么好处?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
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结合名言警句讲 道理来进行反驳。列举的典型事例具有说服力, 道理又讲得充分,澄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自然 驳倒对方观点。
30
5
zhòng
中伤
huàn
豢养
dùn
遁词
gài
灌溉
nuò
懦夫
zhí
繁殖
6
【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 堕落。
【山穷水尽】意为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借以 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 有出路。
7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0课《创造宣言》(共12张PPT)
【解析】原文说那“只是一半真理”,不是“关键”
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①段画线句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 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 成才”。 B.文中批评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得出了 “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的结论。 C.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创 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D.作者善于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 果和感染力。
Hale Waihona Puke (三)总结反思 9.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陶行知用生动的事例证明了_创__造__是人类发 展的强大推动力。懒惰者、平庸者却不屑于创造, 还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先生用教育家的口吻告 诫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 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课外拓展
《生不可无书》(正文P47)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应当把读书看作是一种执着、 一种信仰、一种终身之爱好才对。” B. 本文首先由作文引出“阅读”话题,再引用高尔 基等名人的名言引出中心论点:“生不可无书”。 C. 第③段运用比喻论证,证明读书“更是为自己积 累知识财富”的观点,生动形象。 D. 第④段中作者把读书和背书相比较,意在说明读 书和背书虽各有其用,但更要注重靠读书来开拓视 野,滋养灵魂等。
【解析】“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只是文中的一个观点,且不是主要观点
8.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____①__师__生__合__作__创__造__出__值__得__彼__此__崇__拜__之__活__人__;__②__ 要__敢__于__创__造__;__③__要__有__献__身__创__造__的__精__神__;__④__要__明__确__ 教__育__的__创__造__目__的__;__⑤__要__探__索__创__造__理__论__和__创__造__技__术__; ⑥__要__鼓__励__学__生__创__造__;__⑦__要__注__意__师__生__合__作__创__造__;__⑧__ 要__注__意__集__体__创__造__的__特__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第①段画线句意思是“教育方法不当,可能使众多 受教育者被毁;教育方法得当,可以使众多受教育者 成才”。 B.文中批评了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得出了 “处处天天人人都能创造”的结论。 C.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创 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D.作者善于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 果和感染力。
Hale Waihona Puke (三)总结反思 9.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陶行知用生动的事例证明了_创__造__是人类发 展的强大推动力。懒惰者、平庸者却不屑于创造, 还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先生用教育家的口吻告 诫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 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课外拓展
《生不可无书》(正文P47) 10.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应当把读书看作是一种执着、 一种信仰、一种终身之爱好才对。” B. 本文首先由作文引出“阅读”话题,再引用高尔 基等名人的名言引出中心论点:“生不可无书”。 C. 第③段运用比喻论证,证明读书“更是为自己积 累知识财富”的观点,生动形象。 D. 第④段中作者把读书和背书相比较,意在说明读 书和背书虽各有其用,但更要注重靠读书来开拓视 野,滋养灵魂等。
【解析】“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只是文中的一个观点,且不是主要观点
8.这篇《创造宣言》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
为获得这一成功,教育者要注意哪些问题? ____①__师__生__合__作__创__造__出__值__得__彼__此__崇__拜__之__活__人__;__②__ 要__敢__于__创__造__;__③__要__有__献__身__创__造__的__精__神__;__④__要__明__确__ 教__育__的__创__造__目__的__;__⑤__要__探__索__创__造__理__论__和__创__造__技__术__; ⑥__要__鼓__励__学__生__创__造__;__⑦__要__注__意__师__生__合__作__创__造__;__⑧__ 要__注__意__集__体__创__造__的__特__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秋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作宣言 PPT公开课精品课件
2019/8/19
4
2.生难字词
(1)字音
彝( yí ) 玄奘(zàng) 遁( dùn ) 懦(nuò) 创造(chuàng)
(2)词义
(1)望洋兴叹: 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2)顾影自怜: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3)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2019/8/19
宗教家创造出神来供自己崇拜;美术家(罗丹)一面
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教育的最大成功是:学生
先生合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罗
罗
丹
丹
作
品
2019/8/19
8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1.第二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 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 论是什么?
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法国
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不识字的惠能
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
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①环境平凡,②生活单调,
③年纪大小,④太无能了,⑤陷入绝境。
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
这种论证方法是驳论文章的写法。
2019/8/19
9
第二十课 创作宣言
2019/8/19
1
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创造?”再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 或别人的经历具体说说你对“创造”的理解。
2019/8/19
2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生字读音,诵读并理解文中名句;掌握驳论文的基本特点;理解什 么是创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驳论文“驳论+立论”的论证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创造宣言》PPT课件
结论: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 这种论证方法是驳论文章的写法。
总结课文 1.课堂小结
陶行知用生动的事例证明了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懒惰者、平 庸者却不屑于创造,还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先生用教育家的口吻告诫我们: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 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二、新课讲解
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 作者针对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
1.环境太平凡。 2.生活太单调。 3.年纪太小。 4.太无能。 5.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二、新课讲解
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 行反驳,即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 论证方法。
二、新课讲解
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创造出来的。 运用排比,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 4.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 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森林。
运用排比,强调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
自我研学
2.生字难词 (1)字音
彝( yí ) 遁( dùn ) 钝( dùn ) 曾参( zēng
)
懦(nuò) 玄奘(zàng) 创造( c
)
(2)词义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暴,糟蹋。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走投无路】 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自我研学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总结课文 1.课堂小结
陶行知用生动的事例证明了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懒惰者、平 庸者却不屑于创造,还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先生用教育家的口吻告诫我们: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 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
二、新课讲解
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 作者针对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
1.环境太平凡。 2.生活太单调。 3.年纪太小。 4.太无能。 5.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二、新课讲解
作者是怎样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的? 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来进 行反驳,即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这两种 论证方法。
二、新课讲解
品味文章语言,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3.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创造出来的。 运用排比,强调开辟生路首先靠的是勇气。 4.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 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森林。
运用排比,强调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促进成就的取得。
自我研学
2.生字难词 (1)字音
彝( yí ) 遁( dùn ) 钝( dùn ) 曾参( zēng
)
懦(nuò) 玄奘(zàng) 创造( c
)
(2)词义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暴,糟蹋。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走投无路】 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自我研学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部编版语文九上第5单元20创造宣言课件
3.第15段运用第二人称呼唤创造之神,有什么 表达效果? 运用第二人称,直接呼告,表达了对创造之神的期望 。 【第二人称作用】运用第二人称,便于对话与抒情, 有呼告效果,能够更直接、更自然、更亲切地表情达 意,更容易打动人心,增强感染力。
4.第16段引用罗丹的话有何作用?
引用罗丹的话,回扣开头罗丹的事例,并生 发开来,进一步正面阐明人人能创造的观点, 使本文的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论证结构 更加严谨。
范学校;抗战时期,同文化教育人士组织国难 教育社,提倡战时教育运动。他的主要教育思 想是“生活教育”,包括“生活即教育”“社 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三个方面。主要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 》等。
必备知识 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3年,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 造”的种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 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 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处处要去创造。
许多人在遭遇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 谷时,都会丧失自信心。那么,如何重树自己 的自信?如何创造或重新首创自己光辉灿烂的 人生呢?今天让我们走近陶行知先生的《创造 宣言》,具体了解一下吧!
统编版·语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年级上册
20 创造宣言
第1课时
CONTENTS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必备知识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作用:强调缺乏自信的危害性,增强了语言 气势。
(2)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 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 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
作用:强调在单调恶劣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出 惊世之作,增强了语言气势。
(3)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粮水断 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冻饿病 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教学课件
课文总结
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 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 有力的批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 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 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创造美好未来。
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合于交响曲之节奏”,是说集体创造活人之塑像应遵 循相互合作与协调原理。
B.作者引用歌德的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着重证明 惟有大无畏精神才是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
C.“走两步退一步”隐含着创造之路虽有曲折坎坷,但还 是要不断前进的意思。
D.“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意指创造之神往往钟情于勤
奋而勇于奉献的人。
E.本文的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论述教育者需要探索创造理
论和创造技术。
F.作者善于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气势、说理效果和 感染力。
答案:B、E
点拨:B项说,引用歌德的话是证明创造取得成功的关键 唯有大无畏精神,丢掉了“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 志”,由此判定B项是错的。E、F两项是对全文的理解和赏 析,E针对全文主旨,F针对写作方法。E项的错误是以偏概 全,文章的主旨是说教育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 当然,“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 该项把次要方面说成“主旨”,当然不正确了。
本文作者通过运用典型事例和名言警句对 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批 驳,从而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 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 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 创造美好未来。
课文解析
1.文章驳斥了哪些不能创造观点? 环境太平凡 生活太单调 年纪太小 太无能 陷入绝境
写法探究
1.有破有立,既摆出错误观点,又有自己明确的 观点主张。
最新部编版(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创造宣言 ppt公开课课件
4.文中哪句话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
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 造之路迈进吧。
排比、呼告:运用批比手法,表明创造不分地点、 时间与人,并发出向创造迈进的号召,激人奋进。
类比:拿点滴的创造与“水滴石穿”类比。
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 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 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2.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 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 和人类的命运。
课堂小练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樵夫(qiáo) 遁词(xún) 繁殖(fán) B.镰刀(lián) 鲁钝(dùn) 中伤(zhōng) C.倘使(tǎng) 遭遇(zāo) 茅草(máo) D.懒惰(duò) 豢养(juàn) 苏彝士(yí)
疑难突破
1.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叙议结合。记叙主要是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 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 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 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 点后的分析。
2.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写作特色
1.举例论证,兼用排比。 作者在批驳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时运
第四部分(第16段),借罗丹的话,发出创造 宣言,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汗”“血”“热情” 去创造。
走进课文
1.文章开头段有什么特点?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状元成才路
开篇点题,直接状元成引才路 出文章的论点——创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 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
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 和人类的命运。
课堂小练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樵夫(qiáo) 遁词(xún) 繁殖(fán) B.镰刀(lián) 鲁钝(dùn) 中伤(zhōng) C.倘使(tǎng) 遭遇(zāo) 茅草(máo) D.懒惰(duò) 豢养(juàn) 苏彝士(yí)
第20课 创造宣言
陶行知
1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 方法。(重点)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其
状元成才路
作用。(难点) 3.领悟创造精神对状元成才个路 体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 作用,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重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作者简介
疑难突破
1.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叙议结合。记叙主要是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 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 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 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 点后的分析。
2.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写作特色
1.举例论证,兼用排比。 作者在批驳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时运
用了大量古今中外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事例,涉及图 状元成才路
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各个
状元成才路
领域,例证富有典型性,而且在驳斥每个错误观点 时,都用了两个以上的事例,证据充分。在列举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事例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或肯定人物事 业上的巨大成就,或赞叹人物经历的非凡,从不同 角度反驳错误观点,使论证内容充实、丰富,增强 了论证效果,也充分体现了“宣言”的特点。引例 丰富,例证生动,使文章极具教育性。
提出分论点。
5.阅读课文,说说文章引用“东山樵夫”的故事 表达了什么观点?
引用“东山樵夫”的故事,阐述失去创造力 后的可悲下场,说明了缺乏创造力的人是可悲的。
6.文章最后一段引用罗丹的话有何作用?
引用罗丹的话,生发开来,进一步正面阐明人 人能创造的观点,深化了课文的论证,使文章的中 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论证结构更加严密。
重点字注音
中伤(zhònɡ) 懒惰(duò) 遁词(dùn)
鲁钝(dùn)
懦夫(nuò) 豢养(huàn)
灌溉(ɡuànɡài ) 繁殖(zhí) 自暴自弃(bào)
重点词语解释
【倘使】 倘若。 【中伤】 污蔑别人使受损害。 【画龙点睛】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 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挥毫】 指用毛笔写字或画画儿。 【不朽】 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遁词】 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封锁】 (用强制力量)使跟外界联系断绝。
第一部分(第1~4段),引出论题,指出教育者要创 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要以集体之力创造出值得 自己崇拜或彼此崇拜的活人,明确何谓“创造”。
第二部分(第5~11段),批驳人们常说的五种不能 创造的错误观点,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 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
第三部分(第12~15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 喻,说明丧失创造的后果。强调要从点滴做起, 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
(2)当你看见满山的树苗在你 监护 (监护 监视)之下, 得到我们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地都长成 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
7.文章题为“创造宣言”,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 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 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结构脉络
什么是创造 美术家——造石像 教育者——创造真善美的人、理论、技术
环境平凡、生活单调
创 对创造 不能创造(错误) 年纪太小、能力不足
造 的看法
陷入绝境”这三个不能创造的原因,一一进行批驳, 而后明确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引用罗丹的话,发 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 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 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
拓展延伸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 1.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陷入绝境
宣
言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拥有创造意识,从点滴做起 发出呼吁——勇于创造
主旨归纳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和名言警 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 批驳,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 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 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进行创 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 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排比、比喻:把“真善美的活人”比作“神” “石像”“爱人”,说明教育者把他们看得十分神 圣重要。
3.作者指出了人们不愿意创造的哪些借口?又分别 列举了什么例子批驳?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 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 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 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4.文中哪句话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
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 造之路迈进吧。
排比、呼告:运用批比手法,表明创造不分地点、 时间与人,并发出向创造迈进的号召,激人奋进。
类比:拿点滴的创造与“水滴石穿”类比。
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 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 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2.有驳有立,思路清晰。 作者首先用不同的人创造不同的崇拜者引出
“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然后从外部环境 和主观因素两方面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首先列举 了“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这两个不能创造 的借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 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选出不单调”的主张;接着, 作者又针对“年纪太小”“太无能”,“山穷水尽、
【哑口无言】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无言对答。 【鲁钝】 愚笨,不敏锐。 【自暴自弃】 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山穷水尽】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 了,比喻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 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 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懦夫】 软弱胆小的人。
整体感知
以八大山人、飞帝亚斯、米开朗基为例,批驳 因环境平凡而不能创造的观点。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 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 辞,产生了《正气歌》,……而竟在这里面,产生 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列举三个事实论据有力地批驳“生活太单调了, 不能创造”这一观点,语势强烈。
反问语气,批判讽刺意味十足。
以曾参、慧能为例,批驳人们因为自认为无能 而拒绝创造的错误认识。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 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 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 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 写出了《安魂曲》。
以玄奘、哥伦布、莫扎尔特为例,批驳因陷入 绝境而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第四部分(第16段),借罗丹的话,发出创造 宣言,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汗”“血”“热情” 去创造。
走进课文
1.文章开头段有什么特点?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状元成才路
开篇点题,直接状元成引才路 出文章的论点——创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教育者的创造对象有哪些? 三个“不是”强调“教育者”创造的对象。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教育 家。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 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他在实践中创立了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 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被誉为“人民 教育家”。主要作品有《中国教育改造》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背景材料
《创造宣言》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著。 在这篇课文中,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 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 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 处处要去创造。文章虽然写于1943年,但在改革开放、 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具有 积极的现实意义。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 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尔特、爱迪生 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的幼年研究生 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以莫扎尔特、爱迪生、帕斯加尔为例,批驳人 们因为年纪太小而拒绝创造的错误认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 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蚕吃桑叶,尚能吐 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 贡献吗?
答案:C 【点拨】A.遁—dùn。B.中—zhòng。D.豢—huàn。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像 挥豪 哑口无言 B.封锁 烦闷 画龙点睛 C.不朽 飞禽 走头无路 D.祟拜 懦夫 自暴自弃
答案:B 【点拨】A.豪—毫。C.头—投。D.祟—崇。
3.根据课文选词填空。
(1)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 伤痕(伤 痕 痕迹),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
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 和人类的命运。
课堂小练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樵夫(qiáo) 遁词(xún) 繁殖(fán) B.镰刀(lián) 鲁钝(dùn) 中伤(zhōng) C.倘使(tǎng) 遭遇(zāo) 茅草(máo) D.懒惰(duò) 豢养(juàn) 苏彝士(yí)
第20课 创造宣言
陶行知
1
新课导入
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批驳错误观点的 方法。(重点)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大量排比句的运用及其
状元成才路
作用。(难点) 3.领悟创造精神对状元成才个路 体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 作用,做一个有创造力的人。(重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作者简介
疑难突破
1.文章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结合课文加以分析。
叙议结合。记叙主要是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 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 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 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 点后的分析。
2.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写作特色
1.举例论证,兼用排比。 作者在批驳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时运
用了大量古今中外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事例,涉及图 状元成才路
画、雕塑、文学、音乐、数学、物理、地理等各个
状元成才路
领域,例证富有典型性,而且在驳斥每个错误观点 时,都用了两个以上的事例,证据充分。在列举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事例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或肯定人物事 业上的巨大成就,或赞叹人物经历的非凡,从不同 角度反驳错误观点,使论证内容充实、丰富,增强 了论证效果,也充分体现了“宣言”的特点。引例 丰富,例证生动,使文章极具教育性。
提出分论点。
5.阅读课文,说说文章引用“东山樵夫”的故事 表达了什么观点?
引用“东山樵夫”的故事,阐述失去创造力 后的可悲下场,说明了缺乏创造力的人是可悲的。
6.文章最后一段引用罗丹的话有何作用?
引用罗丹的话,生发开来,进一步正面阐明人 人能创造的观点,深化了课文的论证,使文章的中 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论证结构更加严密。
重点字注音
中伤(zhònɡ) 懒惰(duò) 遁词(dùn)
鲁钝(dùn)
懦夫(nuò) 豢养(huàn)
灌溉(ɡuànɡài ) 繁殖(zhí) 自暴自弃(bào)
重点词语解释
【倘使】 倘若。 【中伤】 污蔑别人使受损害。 【画龙点睛】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 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挥毫】 指用毛笔写字或画画儿。 【不朽】 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遁词】 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封锁】 (用强制力量)使跟外界联系断绝。
第一部分(第1~4段),引出论题,指出教育者要创 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要以集体之力创造出值得 自己崇拜或彼此崇拜的活人,明确何谓“创造”。
第二部分(第5~11段),批驳人们常说的五种不能 创造的错误观点,得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 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
第三部分(第12~15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 喻,说明丧失创造的后果。强调要从点滴做起, 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
(2)当你看见满山的树苗在你 监护 (监护 监视)之下, 得到我们的汗、血、心、生命的灌溉,一根一根地都长成 参天的大树,你不高兴吗?
7.文章题为“创造宣言”,作者的宣言是什么?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 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 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结构脉络
什么是创造 美术家——造石像 教育者——创造真善美的人、理论、技术
环境平凡、生活单调
创 对创造 不能创造(错误) 年纪太小、能力不足
造 的看法
陷入绝境”这三个不能创造的原因,一一进行批驳, 而后明确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最后引用罗丹的话,发 出了“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 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 果,繁殖创造之森林”的创造宣言。
拓展延伸
陶行知的教育名言 1.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
陷入绝境
宣
言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拥有创造意识,从点滴做起 发出呼吁——勇于创造
主旨归纳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和名言警 句对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有力的 批驳,得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 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结论,强调创造是人类 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激励我们发掘潜能,进行创 造。
教育者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爱人。 他们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真善美的活人是 我们的神,是我们的石像,是我们的爱人。
排比、比喻:把“真善美的活人”比作“神” “石像”“爱人”,说明教育者把他们看得十分神 圣重要。
3.作者指出了人们不愿意创造的哪些借口?又分别 列举了什么例子批驳?
有人说: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平凡无过 于一张白纸,八大山人挥毫画他几笔,便成为一幅 名贵的杰作。平凡也无过于一块石头,到了飞帝亚 斯、米开朗基的手里可以成为不朽的塑像。
4.文中哪句话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
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 造之路迈进吧。
排比、呼告:运用批比手法,表明创造不分地点、 时间与人,并发出向创造迈进的号召,激人奋进。
类比:拿点滴的创造与“水滴石穿”类比。
像屋檐水一样,一点一滴,滴穿阶沿石。点滴 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 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
2.有驳有立,思路清晰。 作者首先用不同的人创造不同的崇拜者引出
“教育者要创造真善美的活人”,然后从外部环境 和主观因素两方面批驳了五种错误观点。首先列举 了“环境太平凡”“生活太单调”这两个不能创造 的借口,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们是要在平凡上造 出不平凡;在单调上选出不单调”的主张;接着, 作者又针对“年纪太小”“太无能”,“山穷水尽、
【哑口无言】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无言对答。 【鲁钝】 愚笨,不敏锐。 【自暴自弃】 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山穷水尽】 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 了,比喻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 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 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懦夫】 软弱胆小的人。
整体感知
以八大山人、飞帝亚斯、米开朗基为例,批驳 因环境平凡而不能创造的观点。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 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 辞,产生了《正气歌》,……而竟在这里面,产生 了平凡而伟大的平老静。
列举三个事实论据有力地批驳“生活太单调了, 不能创造”这一观点,语势强烈。
反问语气,批判讽刺意味十足。
以曾参、慧能为例,批驳人们因为自认为无能 而拒绝创造的错误认识。
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 死而已,不能创造。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 竟取得佛经;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 发现了美洲;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 写出了《安魂曲》。
以玄奘、哥伦布、莫扎尔特为例,批驳因陷入 绝境而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第四部分(第16段),借罗丹的话,发出创造 宣言,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汗”“血”“热情” 去创造。
走进课文
1.文章开头段有什么特点?
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
状元成才路
开篇点题,直接状元成引才路 出文章的论点——创造。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2.教育者的创造对象有哪些? 三个“不是”强调“教育者”创造的对象。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教育 家。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探索 中国人民教育的新路。他在实践中创立了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 学校”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被誉为“人民 教育家”。主要作品有《中国教育改造》 《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背景材料
《创造宣言》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著。 在这篇课文中,陶行知先生否定了“不能创造”的种 种错误看法,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 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激励每一个人时时、 处处要去创造。文章虽然写于1943年,但在改革开放、 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仍然具有 积极的现实意义。
有人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见着幼年研究 生之名而哈哈大笑。但是当你把莫扎尔特、爱迪生 及冲破父亲数学层层封锁之帕斯加尔的幼年研究生 活翻给他看,他又只好哑口无言了。
以莫扎尔特、爱迪生、帕斯加尔为例,批驳人 们因为年纪太小而拒绝创造的错误认识。
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鲁钝 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蚕吃桑叶,尚能吐 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白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 贡献吗?
答案:C 【点拨】A.遁—dùn。B.中—zhòng。D.豢—huàn。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像 挥豪 哑口无言 B.封锁 烦闷 画龙点睛 C.不朽 飞禽 走头无路 D.祟拜 懦夫 自暴自弃
答案:B 【点拨】A.豪—毫。C.头—投。D.祟—崇。
3.根据课文选词填空。
(1)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 伤痕(伤 痕 痕迹),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