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 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_2

合集下载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比较与测量《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比较与测量《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3.能够运用简单的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和测量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实践与创新: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使用相同物体进行测量的技巧,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并鼓励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比较与测量《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比较与测量》章节,主要内容为《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使用相同物体进行测量的基本概念;
2.学会使用小木棍、小方块等相同物体作为测量工具,进行长度的比较和测量;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测量单位的统一性和保持测量工具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用相同物体测量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比较书本的厚度、桌子的长度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使用小木棍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物体长度的情况?”(如量衣服的长度、比较铅笔的长短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用相同物体测量的奥秘。

教科版科学一上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科学一上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首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增强对长度概念的理解,提升他们的空间观念和量感;其次,引导学生运用比较与测量的方法,培养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再次,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交流与分享,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培养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科学的热情,从而增强科学探究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与课本内容紧密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教学实际需求。
2.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话题不感兴趣或缺乏相关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设计更具吸引力的讨论话题,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
3. 在实验操作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不够熟练,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测量工具使用的练习机会,并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指导,帮助他们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案例研究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测量实例,让学生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项目导向学习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测量项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测量员,进行实地测量,增加他们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2)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实验,如测量课桌、铅笔等物品的长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
- 学生在阅读和观看过程中,可记录下感兴趣的内容和疑问,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和讨论。
-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如解答学生在拓展学习中遇到的疑问,推荐更多相关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测量知识。

教科版科学一上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测量长度的方法,以及学会用相同的物体来进行测量。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相同的物体来进行测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以及简单的测量方法。

但是,对于如何用相同的物体来进行测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并掌握用相同物体测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

2.学会用相同的物体来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测量长度的基本方法。

2.用相同的物体来进行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以及用相同物体测量的方法。

同时,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团队协作的过程中,共同探讨测量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2.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3.准备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测量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习的长度单位以及测量方法。

然后,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并提问:“我们如何知道这些物体的大小呢?”引导学生思考测量长度的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一些测量工具和不同长度的物体。

要求学生用测量工具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巩固(5分钟)教师随机抽取一些学生,让他们汇报自己小组的测量结果。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测量长度呢?”引导学生思考并用相同物体来进行测量。

教师可以给学生示例,如用小棒来测量课本的长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儿童的视角来进行比较和测量,学生在此过程中领会尺子这种标准测量工具的诞生由来。

本课之前,学生已亲历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拃)以及不同的标准物(回形针、橡皮、小棒、小立方体)来测量物体。

作为本单元的第五课,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使用统一的标准单位小立方体进行测量,体会使用统一标准单位带来的公平与方便。

具体授课从认知冲突和相互研讨中引导学生回答三个问题:①选用相同物体测量有什么好处?②为什么最好选择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③怎样能用小立方体测量得又方便又快速又准确?解决此三个问题可以有效地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也能为下一课《做一个测量纸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第四课《用不同的物体测量》中学生已掌握了本课应具备的实验探究能力,如确定物体的起点和终点、用于测量的物体要首尾相接、记录结果的方法等。

因此本课可以将操作步骤的注意事项大致提及,重点放在如何组装10个一组的小立方体组、如何使用这个新工具。

一年级学生探究热情高,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应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带领学生经历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研讨环节,更应该注意对全体学生的调控,保证他们能够真正地了解他人想法、表达自己见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①用相同标准单位来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

②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①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②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③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①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②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③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①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②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到用同一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时,结果才具有可比性。

教案《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5课时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学情分析在第4课中,学生已经发现当使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大不相同,之间没有比较的意义,而使用同一个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之间有可比性。

所以在本课中,将要求学生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体验统一使用标准物测量带来的方便。

本堂课中使用的标准物是小立方体,其具有每一条边都相等,可重叠组合,可测长度,也便于测量高度等优势,这些优势学生将会在探究环节慢慢体会,这种优势也能在解决测量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时得以显现。

二、教学目标1.学习将小立方体组合起来测量长度;2.认识到重复测量能够使结果更准确。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用组合起来的小立方体完成测量。

【教学难点】学会多次测量,提高数据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旧知重温新课启航】1.教师动画演示用回形针测量矿泉水瓶和玻璃杯的高度。

师:矿泉水瓶比玻璃杯高出了4个回形针的长度。

2.师:使用相同的物体测量,得到的结果能够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重温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对用相同的标准物测量不同的物体进行了回忆,教师由此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第二板块【学海扬帆新知初探】用小立方体来测量1.测量对象:2.师:根据之前的测量经验,先来预测一下大概需要多少个小立方体?(学生自由回答)3.教师动画演示用小立方体测量:师:小立方体一个一个地放,费时又容易移动产生误差。

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呢?(学生自由回答)4.测量方法:①以10个小立方体为一组,头尾相连排成一排;②用透明胶把它们紧紧粘贴在一起。

注意:第10个小立方体用不同的颜色,方便我们更快速地计数。

5.师:只有一张讲台,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大家不挤在一块儿测量?(学生自由回答)师:我们可以使用纸带。

6.教师展示记录表:师:三次测量的结果要及时、准确地记录,不能抄袭!7.注意事项:①测量前先确定起点和终点;②测量时小立方体组要首尾相连;③沿着直线进行测量;④重复测量三次;⑤小组成员相互监督测量过程;⑥及时准确记录测量数据。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5课《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和重量。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对于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其他物体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测量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和重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其他物体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相同的物体进行测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相同的长度物体(如小棒、绳子等)、相同的重量物体(如小石头、糖果等)、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相同的长度物体和重量物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们要举办一场运动会,需要测量比赛场地的长度和重量”,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用相同的长度物体和重量物体进行测量的方法,并解释测量原理。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测量方法的共同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运用相同的长度物体和重量物体进行实际测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纠正操作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测量结果和心得体会。

同时,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巩固测量方法。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5课时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方便信息交流。

2.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更方便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运用十进制计量大数量的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能关注同伴的测量结果,对于不同的结果能进行分析。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通过选择标准单位进行测量,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选择小立方体作为单位标准物对桌面进行测量,提高测量的效率。

难点:能体会到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方便信息交流。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一块橡皮擦(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木棍。

小组:5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材料准备:上节课班级记录表,实物回形针、小木棍、橡皮、小立方体]1.复习导入(1)出示上节课的记录表(2)上节课用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结果不同,不能进行比较,需要统一用同一长度的物体作标准物进行测量。

(板书课题: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2.选择测量的标准物(出示实物回形针、小木棍、橡皮、小立方体)(1)这几种不同的物体,我们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测量比较好呢?(2)分组讨论。

(3)全班汇报。

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不同标准物的优缺点。

提问: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希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说出观点产生的依据)。

(4)教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

小立方体的优缺点二、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材料准备:每小组5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1.预测桌面的长度(1)提问:请同学们预测一下,我们的书桌大约是多少个小立方体呢?(2)学生观察桌面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表格中。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表格式教案)

习数学中的估算打下基础。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一、选择题
1.要测量我们的科学课本,可以利用 ( )来测量
A.小棒
B.橡皮
C.扇子
D.铅笔
2.选择小立方体作标准物的原因不包括( )
A.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
B.方便粘在一起
C.可以提高测量的速度
D.形状规则
3.若图中的三个杯子大小相同,可以比较出哪杯水最多吗?()
A.可以
B.不可以
C.不确定
4.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 ( ) 回形针的长度
A.3个
B.3个半
C.4个
D.不确定
5.讲桌只有一个,我们这么多小组要怎么快速准确地测量它的长度呢?()
A.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轮流测量
活动材料:
材料:小立方体、透明胶布、剪刀、棉线
活动一、选择一种物体作为全班的测量工具
活动方法:教师PPT出示小棒、橡皮、回形针、小立方体,让学生说选择哪一个物体作为全班统一测量的工具,并说出理由。

活动反思:在选择一种物体作为全班的测量工具时,费时太多。

在出示四种物体,想引出小立方体的问题指向性不明确:你会选择哪一个作为全班测量的工具?多数学生会说小棒,小棒比较长。

也有学生说用橡皮,因为橡皮不容易倒,说小立方体的同学比较少,都有自己的理由。

只好再次追问:哪一个会让测量的结果更加准确,也更方便呢?大部分孩子会说小立方体,说到小立方体四条边一样长方便摆放;可以重叠、容易放平,比较小,测量结果误差小!继续追问:正因为小立方体小,可测量桌子的长太麻烦了,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吗?然后顺势进入活动二。

活动二、测量桌子的长和宽。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说课课件教学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说课课件教学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选择标准测量物:小立方体 信息交流 准确记录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 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 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 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 悦。
从能力上看,一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对科学观察有一定的热情,但动 手操作力、识字量、自我控制力、注意力、倾听习惯、学习习惯、团队 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都需要培养与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1、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2、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3、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4、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 与习惯。 5、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4)教师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
板块二、探索 测量桌面子和讲台的长度 [材料准备:每小组5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 1.预测桌面的长度 (1)提问:请同学们预测一下,我们的书桌大约是多少个小立方体呢? (2)学生观察桌面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表格中。
2.制作组合立方体 (1)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 (此问也可在学生测量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如班级学生 人数较多,可提前问,减少组织教学的难度。) 可以将10个小立方体,用透明胶带粘贴成一组,然后测量,可以提高测 量效率。
板块四、拓展 1.讨论: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用相同物体测量同样物体,结果相同吗? 用不同的物体测量同样物体,结果相同吗?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 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教科2017课标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 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的第5课,位于整册教材的偏后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一些简单的测量方法已经有所掌握,而本课内容则属于前几课内容的提升让测量方法变得“更为标准”,同时也为测量工具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有的孩子幼儿园也接触过简单的科学,有浓厚的科学兴趣,但一年级的孩子还处于对小学生活的适应阶段,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有所欠缺,特别是文字理解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所以在课程设计时尽量以图片、视频为主,课程中涉及到计算的只能在20以内。

同时,一年级的小孩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课程在设计方面内容要丰富一些,让孩子随时有任务有目标。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发现当我们使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大不相同,没有比较的意义。

而使用同一个物体测量时,结果有可比性。

所以在本课中,将要求学生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体验统一使用标准物测量带给比较的公平与方便。

例如全班统一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测量的纸条的长度都是以小立方体的长度为标准单位,这样的测量结果之间进行比较要容易得多,也使比较有了意义。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小立方体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测量发现可比性。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边长1厘米小立方体若干、与课桌高度相当的纸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聚焦(预设5分钟)
1.导入。
回顾上一节的班级记录表,引导学生思考:哪个物体更长一些?哪个物体更短一些?
2.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很难比较结果。
3.哪种测量更准确?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用
(看班级记录表回顾第4课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有利于减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陌生感,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二、讲授新课(预设20分钟)
(一)选择测量标准物
1. 几种不同的物体,我们选择哪一种做测量的标准物呢?
2.比较观察几种物体在做标准物时的优缺点。
3.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当中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1、用小立方体怎么测量才能又快又准确?
明确:
可以将每10个小立方体粘连在一起进行测量
2、找几位同学用不同的物体上台演示。其他同学观察他们做得是否符合要求。
【设计意图】慢慢渗透十进制的方法,继续强调落实说和听的习惯养成。
三、动手操作(预设10分钟)
用小立方体测量
1、根据之前所学,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完成测量呢?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学科
科学
授课年级
一年级
授课时数
第1课时
执教者
王小玲
单位
南宁市新际路小学
教材分析
本课是《比较与测量》单元的第5课,在第4课中,学生已经发现当使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之间不容易比较。所以在本课中,将要求学生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体验使用统一标准物测量在比较时会更公平、更方便。例如,全班统一使用小立方体作为标准物测量的桌子长度,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描述测量结果。这样的测量结果之间进行比较要容易得多,也使比较有了意义。

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优质课件

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优质课件
6
一个一个排列,速度太慢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7
制作立方柱
制作一个由十个小立方体 粘贴在一起的测量工具, 用它来测量,既可以减少 操作次数,又能减少误差。
8
用立方柱测量桌面长度和讲台的长度。
9
用立方柱测量桌面长度和讲台的长度。
测量步骤 ①先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②利用“立方柱”进行测量; ③各测量3次; ④记录好每次的测量结果。
10
11
测量记录
桌面长度 讲台长度
我的发现
我的预测
测量结果(个)
第1次
第2次
√测▢可量以结果可以相互比▢不较可吗以?
第3次
Hale Waihona Puke 12测量小结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测量工具,个数可以 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
13
用小立方体来测量其他的物体。
自己的书包
教室的地砖
同学的手臂
14
课堂总结
用统一的标准物来测量不同物体,比较结果更准确。 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长的工具,测量会更快更准确。
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2.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
4
资料阅读(小立方体的特点) 缺点: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 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 确。
5
资料阅读(小立方体的特点) 优点:①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 ②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 ③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 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 比较小。
15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16
谢谢观看 !
2024/7/19
17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比较与测量《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比较与测量《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2.5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不同的工具测量相同的物体,结果不一样。

2. 相同的工具测量相同的物体,结果一样,便于信息交流。

科学探究目标:1. 学习预测物的长度。

2. 使用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并会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

2.乐于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3.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4人一个小组(纸带、3厘米立方体、铅笔、长方块)教学重点:认识到用同一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的结果更方便信息交流。

教学难点:测量时指导学生对工具的正确使用,对结果的准确记录。

教学过程:一、用“拃”测量桌子的长度1.测量需求:师:这是哪里的桌子呀?真善于观察?师:录播室漂亮吗?为了让它更漂亮,学校准备为录播室的桌子制作这样的桌套。

做桌套师傅找到了,他说需要知道桌面的长是多少?桌面的长是从哪里到了哪里呀?你能指出来吗?我们怎样做才能知道桌面长多少呀?2.用学过的方法——拃来测量复习拃:师: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方法来测量吧桌面的长。

这里很多老师不会用拃测量,你能教教他们吗?猜测有几拃:猜猜桌面的长有几拃呢?为什么?那咱们赶紧用拃量一量吧?用拃测量桌面长汇报结果二、用相同的工具测量1.我们的桌子是工厂统一加工的,桌面的长是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咱们测量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那要想结果一样?我们可以怎么办?3.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结果真的会一样吗?谁来发表一下他的意见?4.活动:有的认为一样,有的认为不一样?那我们还是亲自试验一下吧。

我为第一组准备了相同的立方块,为第二组准备了相同的铅笔,为第三组准备了相同的长木块,我们都来测量桌面的长。

注意测量时慢一些,仔细对准标好的每一个起点和终点,最后数清楚个数后,将结果写到对应的表格里。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科版

注:此模板可另附纸,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

六、教学流程图
课堂环节导入
埋下伏笔
介绍测量工具发展过程揭示课题:用相同的物体来测
量。

学生示范,明确长所在的位置。

明确起点和终点
实验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测量塑料片的长,在小方块、回形针、小木棒中,哪个作为测量工具
最合适
汇报实验结果:小方块最合适 (智慧课堂Hiteach 影像实时传输功能,将学生的操作过程精确、流畅的呈现咋大屏幕上,)
实验
(用小方块进行测量)
汇报测量结果
(用小方块进行测量)
小结
结束 (收拾器材)。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2)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2)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科学概念目标:1.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的可比较结果,便于信息交流。

2.小立方体可能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1.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2.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3.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1.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4.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验统一计量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2.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2人小组(纸带、3厘米立方体15个左右、一根小棒、一个回形针)教学重点:认识到用同一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的结果更具有可比性。

教学难点:制作小立方体组合时,指导学生对工具的使用。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小朋们,你们会数数吗?真棒!今天啊,我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故事里的小朋友也在很会数数,你们想听么?看,他们来了(视频)4两位小朋友差点吵起来了,这可不是好孩子。

你们能帮忙想想,到底哪出了问题么?5是呀,一个用木棒,一个用书本。

它们长度不同,量出来的数字自然不一样。

所以,咱们要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板书: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二.用谁量?1.刚才两个小朋友测量了棋盘的长度,我相信,咱们班的小朋友一定比他们更敢于接受挑战,对不对!下面,我宣布今天咱们的挑战目标:测量课桌的长度,也就是最长的那个边。

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挑战?(板书,发记录纸。

)2.为了帮助你们完成这个挑战,我还请了三位助手来帮忙,下面有请他们隆重登场!第一个出场的是身材瘦长的“木棒哥哥”!第二个出场的是敦厚踏实的“方块弟弟”,第三位出场的是圆润轻盈的“回形针”妹妹。

你们准备请谁来帮忙?(生选择,下发器材)3.正式挑战前,咱们还要熟悉下小助手,试着用它测量下科学书的长度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过程与方法:
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 (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
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

教师准备:课件。

教法学法:观察法
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

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

二、聚焦
1.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

(1)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

提问:“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
(2)发标准物。

2.分小组汇报。

(1)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
(2)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

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

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三、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1.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2.提问:“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也可在学生测量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

如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减小组织教学的难度。

3.提问:“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纸带、棉线等)。

4.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分发材料。

5.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

用小立方体制作更长的测量工具时,小立方体之间要紧紧挨着,不能有缝隙;测量过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连;重复测量三次。

6.汇总数据。

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表。

四、研讨
1.观察黑板上记录的全班同学测量的
讲台长度的结果。

2.让学生体会到全班统一标准物测量物体长度的意义,它使得测量的长度可以进行量化比较。

3.讨论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又快又准确。

4.教师应再次总结小立方体作为测量工具的特点。

作业布置:用小立方体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家里的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窗台的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